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范文第1篇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社区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在需要 许多老年人从紧张的工作到离岗、退休生活,一时难以适应,产生焦虑和怀旧心理。提升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主动深入社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按需开课。帮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轻松掌握休闲、有效有趣的知识和应对技能,让老年人的思想

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范文第1篇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社区老年教育教学质量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在需要

许多老年人从紧张的工作到离岗、退休生活,一时难以适应,产生焦虑和怀旧心理。提升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策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主动深入社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按需开课。帮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轻松掌握休闲、有效有趣的知识和应对技能,让老年人的思想、言行跟上社会节奏,切实增强老年人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使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开展社区老年教育也是精神养老的重要方式,许多老年人通过学习活动,认识更多的朋友,掌握更多的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

(2)开展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是应对社会老龄化的现实需求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老年群体对老年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区老年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关注。在“未富先老”的严峻挑战面前,创新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策略是提升老年教育质量效果的战略选择。

(3)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老年人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他们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调节老年人的心态,消除离群感、孤独感和失落感,使他们融入社区、融入社会,生活自信,自身和谐,由此带来的是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2.当前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1)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服务保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社区老年教育的支持系统不够完善。在新形势下,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多是依托网络进行的。网络教学、课件、视频点播、教学管理、网络资源等都离不开网络系统。因此,基层的社区老年教育学校应当加强设备设施硬件建设,其运行技术管理水平也需有序、高效地提升,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

(2)社区老年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

从教学的内容来看,主要是集中在养生保健、急救知识等传统的项目领域,涉及的知识领域不够,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受教育的老年群体短时间内难以掌握。从教学的形式来看,主要是讲座、报告等,形式较单一,老年人参与度有待提高。

(3)对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的认识误区

部分人认为老年人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老年人离岗后就应该养养老,不必有活动和再教育。

(4)社区老年教育教学场所不固定

由于社区没有独立的教学场所,靠临时租用或借用学校或会议室等一些公共场所开展教学工作,只能以“快、短、少”的方式进行,难以落实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初衷与效果。

(5)缺乏系统的课程教材建设

受资金、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单一。现有的课程教材内容新颖性不突出,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能满足当前活动的需要。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适应性教育、老年健康教育、金融理财等本土化校本课程教少。(6)师资力量薄弱社区教育专业教师的数量偏少,社区学院通过外聘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绝大多数外聘教师有其自身的工作安排,不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投入老年人教育当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老年教育专业性强,授课教师在教学思维、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要符合老年人的心理。

3.提升社区老年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1)提高认识,以终身教育的理念引领社区老年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广泛宣传社区老年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发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社区老年教育与学习过程中来。

(2)完善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的外部环境和服务机制

社区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帮助学校推进老年人教育教学改革,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实践场所,如图书馆、文化馆等教育、文化、科研、体育公共设施,要面向社区老年人有序开放,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教育活动场所。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提高老年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促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在落实老年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建立以教育部门为第一责任者,民政、财政共同参与,协调开展工作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同时鼓励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组织、成功人士投身老年教育,共同促进老年教育教学事业的繁荣。

(3)创新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教学形式上,实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是校内课堂,是从事社区老年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规范课堂教学,重抓课堂教育教学效果。“第二课堂”是校外实践。走出校门,通过班集体、协会等组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展示学习成果。“第三课堂”是服务社会。老年人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为社区建设做事,为社会服务,体现自身价值。将三种形式的课堂做到有机结合,目的在于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学方法上,实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注重老年教育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内容的多样性,既照顾到大多数群体,又注重个性化,力争满足老年人的个性需求。白天举办核心的课程教学,晚上举办唱歌、舞蹈、交流等活动。可以选择老年人易于集中的地方,如图书馆、社区管委会办公室等,开展小组学习或分享学习,让老年朋友基于兴趣爱好而自然分成不同学习小组。让同一小组的朋友能共同探讨与交流问题,体验分享的快乐,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水平。

(4)加强社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社区学院应针对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制作一些简单、生动、有效、艺术性强的课件、教本、小册子等,吸引老年朋友的集中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5)开展丰富的社区老年教育实践教学活动

深入社区第一线进行调研,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拓展与优化艺术项目教学活动形式,培育老年人的培训项目。结合特殊的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日活动,如社区学院开展“重阳话养生,保健促长寿”重阳节老年教学活动、“老人爱牙日”讲座等,切实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6)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确保老年教育教学的质量

老年教育范文第2篇

随着山西省老年人口数量的逐年增加,老年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网络老年教育是当前老年教育领域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教育形式,但网络老年教育也存在不足之处,总结分析其优势及不足,探索优化网络老年教育的措施,以便下一步更好地发展和完善山西网络老年教育。

关键词:

老年教育;网络老年教育;老年人信息素养;网络老年教育资源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底我们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2.22亿,占总人口数的16.1%,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1]山西省到2015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530万,预计到2020年我省老年人口将突破600万。[2]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伴随老龄化社会的老年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老年教育是一种面向老年人,旨在帮助老年人完成继续社会化、完善自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网络老年教育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开展的教育活动。它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采取以“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育形式,网络老年教育解决了当前老年大学少,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能够有效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网络老年教育是当前老年教育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一、山西老年教育的现状

目前,山西省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服务主要由老年大学、社区教育、老年活动中心等机构组成。省会太原现有老年大学20所左右,除了山西老年大学和太原市老年大学外,其余10个县(市区)都有老年大学。另外,部分大型企业、医院、街道办事处、社区也开办了老年大学,初步形成多个部门推动、多种形式办学的老年教育发展局面。最受老年人欢迎的要数山西老年大学和太原市老年大学。近几年,太原市民想上省市级老年大学非常难,大量留校生和不断增加的报名者,使这两所老年大学在校学员爆满,未入学的老年人“一座难求”,出现严重的供需脱节现象。太原市的老年大学规模参差不齐,省市级老年大学开设课程种类多、学校的硬件设施好、师资水平高,专业多达十几到二十多种。就山西老年大学来看,它开设有艺术类、文史类、养生保健类、各种技能类共30多门课程。而大部分社区的老年大学场地有限、设施简陋、可选择的教学内容少,基本上是以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为主,如麻将、、太极拳、合唱、广场舞、书法、摄影、健康养生等等。因此,社区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缺乏吸引力。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优质的老年教育资源大部分集中在省市级老年大学,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有限的老年教学资源难以满足众多老年人旺盛的学习需求。有相当多的老年人群由于学习兴趣的不同、身体原因、时间的限制而无法去各类老年大学机构参加学习。教育资金不足、老年教育机构容量有限、师资缺失、老年人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多重因素导致了山西老年人入学难的问题。

二、网络老年教育是适应新时期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教育形式

老年大学让众多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他们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传统的老年教育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银发群体对学习的需求。老年大学扩容能力有限,教学资源有限,学习者人数迅猛增长,网络时代老年人对学习需求的变化……,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老年教育进行改革。网络老年教育的兴起为传统老年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老年教育具有传统老年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青睐。

(一)网络老年教育充分适应老年学员规模日益增长的需求

网络老年教育是一种跨时空、跨地域的开放式远程教育,采用的是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具有不受人数规模、地域远近限制的巨大优势。老年教育通过计算机网络扩展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自由地学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这种网络化的老年教育实现了全社会的公平教育和全民教育。网络老年教育化解了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间的矛盾。

(二)网络老年教育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样

网络老年教育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多媒体教学课程有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创设了图文并茂、音视频及动画的多样化和互动化的学习情境,老年人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便捷。网络教育活动不限于一时一地,学习者可以遍及全省各地,随时随地参加学习,学员各取所需、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3]

(三)网络老年教育使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

网络老年教育所依托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山西省各高校和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网上学习平台构建老年教育网,有效地将全国优质老年教育资源融为一体,并通过网络使老年教育资源无限增值、良性发展,创建“互联网+老年教育”平台,让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从而改善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状况。

三、山西网络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网络老年教育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教育形式,它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平台,让互联网与老年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推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虽然网络老年教育可以缓解目前传统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山西老年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网络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健全的老年教育网络平台

山西目前还没有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老年大学,网络老年教育只是在一些学习机构的网络平台上通过开设老年学习专栏的形式进行。比如,山西老年大学网的在线教学中设置了书画教学、摄影教学、文体活动、健康养生、综合教学五个栏目,每个教学栏目只有几讲视频课程,其他高校的网上教育资源涉及老年教育的内容也很有限。山西网络老年教育目前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缺乏顶层规划和有效的社会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覆盖全省的网络老年教育平台;网络老年教育已有实践但没有形成规模并且不成体系;网上老年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落后的网络硬件设施和教学软件资源制约了山西网络老年教育的发展。

(二)老年人的信息素养薄弱和网络学习能力偏低

老年人的信息素养是指能够确定自己的信息需要,能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获取信息,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选择和利用。[4]在信息化的网络时代,老年人的信息素养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他们接受教育的时代,既没有网络,也未曾接受过信息技术的教育,因而较为缺乏“信息素养”,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还是局限于广播、电视和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介,只有少部分老年人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老年人不多,大部分老年人不具备文字录入、搜索引擎的使用及电脑中文件的管理等基本操作能力。文件保存、文字输入、视频点播、网上文件下载和信息查询等技能是老年人参加网络学习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网络学习能力低,信息素养薄弱是目前老年人参加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现有的网络老年教育资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近年来,伴随网络社会的来临,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网络技术深深地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配件,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远程就医和网上挂号、虚拟社交平台“微信”、网上购物“淘宝”、电子支付平台“支付宝”、即时通讯“QQ”、移动教育、移动支付、网络约车、网络订餐等一系列新生事物的出现迅速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交方式,互联网技术作为人的辅助生活工具已经无处不在。[3]绝大部分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会发微信、不会网上购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由于知识的陈旧、网络信息技术的缺少,老年人成为被网络社会边缘化了的人群。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他们希望参与增强生活技能、提高生命质量、丰富社会生活质量的相关学习,尤其是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是当前很多老年人特别渴望学习的内容。现有的网络老年教育资源主要是文化知识普及,养生保健和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适合老年人学习的现代网络实用技术及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的资源几乎没有。资源表现形式单一,文本资源多,音视频和动画资源少,在线教学录像和视频课件大部分是教师课堂授课的再现或是文本教材的电子翻版形式。回应老年人特定需求、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网上学习资源不够丰富。现有的网络老年教学资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四)网络教育中的人机交互易造成老年人学习的疲惫感

网络老年教育一个突出的优势是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老年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上网学习,扩大了老年群体的受教育机会。然而网络老年教育的优势并不一定能够给老年学习者带来学习的成功。退休后的老年人社交圈子在不断地缩小,普遍存在孤独、寂寞的心理,有渴求交际、排遣孤独的心理需求。老年人学习的动力不是在于获得学位,而是在于提高生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老年教育的学习者与教师处于准分离状态,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处于人机交互的状况,缺少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环节,无法营造学校氛围。与老年大学的面授教育相比,网络教育的人机交互具有机械性,容易造成老年人学习的疲惫感,师生的准分离让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及时解决,操作性学习内容单纯依靠网上教学资源的学习很难掌握,网络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降低了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5]很多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老年大学教育和社区教育。

四、优化山西网络老年教育的措施

(一)依托山西广播电视大学良好的网络环境开展网络老年教育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以开放教育为主体、多元办学、多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它拥有先进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省的现代化教学网络系统,形成了以省校为龙头,13所地市(系统)分校为骨干,100多个县级电大为基地,完整的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办学体系。山西电大有最新型的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室、视听阅览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以及庞大的数字学习资源库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充分满足网络老年教育的教学要求。山西电大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全省有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提供涉及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它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实施教学,其办学理念和老年教育在服务学习型社会倡导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当前的电大在促进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彰显了独特作用。[6]依托山西电大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开展网络老年教育是实现山西老年教育全覆盖的有效途径。

(二)加大力度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学习能力

信息素养是老年学习者参加网络教育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网络学习能力又是决定老年人能否顺利参加网络教育的重要条件。因此,网络老年教育应重视对老年人进行信息素养和网络学习能力的培训,开展老年信息素养和网络技术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目的是教会老年学习者掌握参加网络教育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网络学习能力几个方面。学前教育的形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信息意识、网络安全教育等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老年学习者的互联网素养,防止误入互联网陷阱,让老年学习者能安全使用网络教育平台。技术应用类内容最好通过面对面教学的方式进行,面授教学以开展实践活动为主,把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合到具体的活动中去,实践活动要从老年人感兴趣的主题切入,实施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教育。如,以健康教育信息为主题学习网上查找信息的技术;把自己拍摄的照片通过网络传输给其他人为主题学习网络文件的传输技术;以建立老年同学之间的微信群、QQ群为主题学会网络交流技术;另外,辅导教师引领学习者熟悉学习平台,一对一、手把手教会他们使用电脑,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网络技术,掌握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学习能力。

(三)利用社会多方力量建设、优化、整合网络老年教育资源

资源建设是搞好网络老年教育的关键,网络老年教育能否顺利发展,网络教育能不能真正受到老年学习者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老年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没有优质的网络老年教学资源支撑,发展网络老年教育就是一句空话。要想搞好山西网络老年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山西电大已有的丰富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全社会的各种老年教育资源(社区老年教育、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根据老年人的实际进行教学资源设计、课件制作,构建开放的数字化的老年学习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老年教育资源在全省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网络老年教育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既要符合网络教育的特点又要考虑老年人的学习特点。资源的内容:网络老年教育资源应以课程为单元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避免出现混乱无序的资源状态。网络课程资源的内容设置要从老年人的发展需求出发,更多的关注老年人的兴趣,网络课程资源不能只停留在文学知识、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等内容上,还要重视对老年人的生活适应教育,如退休准备教育,老年人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死亡教育等课程内容,加强自我实现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的课程资源建设。[7]此外,网络知识、信息素养、现代生活技术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教育内容也要纳入网络老年教育资源建设中。网络课程资源内容要体现多元化特点,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学习者的需求。资源的表现形式:网络老年教育资源的表现形式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各机能在退化,视力、听力、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在下降,资源建设要重视学习无障碍设计,要增强教育的生动性,体现易学、交互的特点。如,文本、图片资源尽量采用相对尺寸,增加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比例,音视频资源的讲解语速要放慢,配合教学的视频、动画应加入字幕并能随机拖选进度和重复播放,便于老年人接受理解相应学习内容。涉及操作实践的学习内容要开发演示和模拟学习课件,创建体验式学习场景,让老年学习者通过反复观看学习或模拟操作练习逐渐掌握操作技能。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网络老年教育质量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老年教育,既要遵循网络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生理、思维特点和学习需求,要跟进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1.加强网络教学活动的交互性。保障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网络教学的立足点。教师要利用多方位的交流渠道,生动活泼的互动形式,引领老年学习者参与网络学习。成立学习小组,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促进同伴教育,教师指导班级成员开展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8];建立完善的答疑学习支持服务,利用电子邮件、课程讨论区、在线视频会议等多种交互工具让学员和老师及学员与学员之间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网络教学交流活动,及时解决老年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设计网络虚拟服务人员,学习者和虚拟人物可以进行不受时间限制的对话。[5]

2.定期开展面授辅导教学。网络老年教育要重视面授辅导教学的安排,面授教学主要解决老年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尤其是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计算机和网络基本操作,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以及很多老年人渴望学习的移动支付,网上挂号、就医,网络约车,网络订餐,淘宝购物等现代生活技能要安排一定学时的面授教学。通过面授教学扫除老年学习者的网络学习障碍,掌握新技术,从容应对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变革,优化自身的生活质量,提升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3.和社区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社区可以作为网络老年教育的活动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扩大老年人的社会交际圈、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把一些科普知识、新技术运用、法律知识的教育以讲座的教学形式在社区举办,通过教育让老年人的思想跟上时代,增强社会环境应对能力,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文学、艺术和健身活动等闲暇教育内容(合唱、广场舞、太极拳、健身操……)通过社区群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以此陶冶老年人的情操,促进老年人身心发展,加强老年人的自我实现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社区的教学活动给老年人创设沟通交流的场所,通过对话交流拓宽老年人视野,加深了彼此间的感情,让他们的生活不再孤独寂寞,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增加了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在传统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等种种限制下,网络老年教育覆盖面广、受教育者不受时空限制、教育资源丰富成为老年人接受再教育的重要形式。网络老年教育是适应新时期的最具发展潜能的教育形式,依托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教育平台的教学优势来开展山西网络老年教育必将使山西老年教育焕发出新活力[9]。

作者:李伟艺 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R].2016.

[2]高原.山西老年教育现状调查[N].发展导报,2017-01-03.

[3]龚诞申.老年教育必须融入“互联网+”的时代大潮[J].老年教育,2016(1):10-12.

[4]刘志杨.城市老年人信息素养现状调查[J].情报探索,2014(4):45-47.

[5]陈春勉,郑智.基于网络的老年远程教育:模式创新、问题及策略———以温州老年教育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2):74-77.

[6]娄迎军.基于SWOT的老年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64-68.

[7]李学书.中外老年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反思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54-59.

老年教育范文第3篇

一、现状调查

课题组在平度、胶南、三市按经济状况好、中、差三个层次选取了27个镇(街道)、324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在平度市随机开展了座谈调查及访谈调查等,掌握的基本情况是:

一是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势在必行。被调查村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5.8%,其中市夏格庄镇夏五村为22%,比例最高;平度市南村镇崖头村为11%,比例最低,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在对文化程度调查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高达75%,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镇级老年学校学员主要以离退休干部为主,文化程度相对稍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约占15%;初中至高中学历达75%;初中以下学历为约10%。由此可以看出,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农村老年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高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势在必行。

二是农村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多数村庄还不富裕。被调查村庄中,年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的约占3%,胶南市李家石桥村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300万元;年集体收入10-100万元的村庄约占5%;年收入5-10万元的约占20%;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庄约占72%,其中不少村庄没有集体收入,仅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年人均收入差别也较大,最高的胶南市李家石桥村达10560元,最低的村庄是市镇河头村仅3200元。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了,出现了一批经济强村,但多数村庄还不富裕。

三是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但精神文化需求日渐旺盛。农村老年人的休闲方式多以看电视和扎堆聊天为主,订阅报刊杂志的很少,有养花养鸟等个人爱好的也不多,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但调查发现,一些富庶的村庄和有文化底蕴的村庄,近几年精神文化生活活跃起来,组建起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舞狮队、庄户剧团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老年人参与其中并发挥着主导作用,农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旺盛。

四是农村老年教育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调查中发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村庄经济状况不错,村庄负责人对发展老年学校的积极性不高,村里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热情也不高;第二种情况是村庄的经济状况一般,但从镇党委到村级组织对发展老年教育有热情,老年教育开展较好;第三种情况是部分村庄已经建起老年学校并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主要负责人的更替,老年学校归于名存实亡。可见,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缺乏体制和机制的约束。

五是农村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调查发现,农村资源缺乏与资源闲置的现象并存,一方面发展老年教育缺乏场所、设施、资金等,一方面现有资源用途单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形势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供了有利机遇:一是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集体经济收入和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涌现出一批年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甚至过千万的经济强村,财富的增长使部分农村具备了发展老年教育的物质条件。二是新农村建设促进思想解放,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农村建设在改善了农村衣食起居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农村正在改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农村老年人在衣食丰足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对老年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逐步深入,为农村老年教育搭建起发展平台。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农村文化建设热潮。老年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性质和目标的一致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为农村老年教育搭建起发展平台。四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老年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老年教育推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老年教育与新农村建设成正比例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深入,农村老年教育就会越发展。

当前,农村整体形势一片大好,但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农村老年教育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对老年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老年教育重视不够;农村老年人思想虽发生了变化,但对老年教育的认识还不具有普遍性,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还不高。二是经济条件制约。镇、村两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强镇、强村充分具备了办老年教育的条件和能力,但多数乡镇仍是“吃饭财政”,有的地方连“吃饭”也难以自保;多数村庄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日常运转,还有些村庄欠债度日;被调查老年人中生活条件一般的占65.9%,个人不直接支配劳动收入靠子女供养的占43.1%,农村老年人直接支配的资金非常有限。经济条件仍是制约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三是体制不理顺。目前市范围内基层老年教育由老干部局主管,但老干部局不具有协调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职能,工作中缺少抓手;基层老年教育工作量大面广,老干部局凭现有人手抓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四是缺少师资。当前农村的各类专业人才缺乏,能担任并愿意担任老年学校教师的人才少之又少,师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五是缺乏教学资料。农村老年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资料,教学随意性和局限性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体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将老年教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同步的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规划,市、各区市及镇(街道)要将农村老年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层层进行转移支付,财政支持尽量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市、各区市及镇(街道)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挂帅,由老干部工作部门牵头,由民政、老龄、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参与的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老干部工作部门,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人员编制,从上到下形成政府主导,一方牵头,多方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制。

(二)立足规范运作,健全工作机制。老年教育的组织机构健全后,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应立足于规范运作,避免领导意志等人为因素影响工作开展。一要建立督导机制。各级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督导制度,定期对基层老年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要建立考核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目标,对基层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实行目标考核,调动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市南墅镇将老年教育工作列入镇包村干部和村级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平度市兰底镇党委将老年教育工作列入对村庄的考核,收到很好的效果。三要建立培训机制。每年举办一次老年教育工作培训班,对基层老年学校的工作人员或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老年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农村老年教育先进办学标准,每年开展评先选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进工作。

(三)推动资源共享,抓好硬件建设。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应致力于资源共享,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现有条件下有四种资源共享模式供参考。一是老年学校与“新农村文化家园工程”相结合。“新农村文化家园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对镇(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进行改扩建,配备了桌椅条凳、图书资料、音像设施、活动器械、文化教育用品等,这些场所和设施很适合办老年学校。文化家园工程与老年学校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紧密的结合点,二者结合开展工作,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老年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和课外活动,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文化家园”组织的各种培训,广泛吸纳老年人参加,成为老年学校的一种教学形式。二是老年学校与敬老院相结合。随着民生建设的不断推进,由政府投资在各镇(街道)建设中心敬老院,对孤寡老人进行集中供养,新建的敬老院基础条件较好,配备了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基层老年学校可探索与敬老院共建共享,敬老院为老年学校提供办学资源和部分生源;老年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活跃敬老院的文化生活,二者结合可实现双赢。三是老年学校与成人教育中心相结合。各镇(街道)的成人教育中心具备校舍、教学设施和教师队伍等较完善的教学资源,目前这笔资源并没得到充分利用,各镇(街道)可探讨成人教育与老年教育结合开展,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成人教育与老年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二者结合是老年教育办学的一条捷径。平度市的部分镇已实践了这种共享模式,市河头店镇成立了由镇老干部协会、成教中心、本镇东大寨村老年人协会“三位一体”的老年学校,依托成教中心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四是老年学校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相结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目前应用于农村的先进的教育手段,利用网络或电视开展教学工作,具有传播快、覆盖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灵活等优点,目前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已覆盖各个村庄,农村老年教育可争取与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突破办学场所、资金、师资等制约。平度市于2006年开始了农村老年教育远程教学的实践,在远程教育系统电视教育频道开办“空中课堂”,每天在固定时间滚动播出老年教育教学片,使农村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接受教育。

(四)健全办学网络,加强业务指导。目前老年教育网络雏形基本形成,但网络间的连接有待激活。要通过加强网络建设,使老年教育网络联上下左右贯通起来,促进网络内部的经验、信息、意识、资源的交流,使老年教育网络成为一个活跃、合作、和谐的整体,带动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开展。县市级老年大学在整个老年教育网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农村老年教育起着直接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因而要充分发挥县市级老年大学承上启下的优势,影响和指导基层老年学校教学工作开展。一要通过送教下乡、提供教学材料、培养和培训基层教师等具体形式,为基层老年学校提供直接帮助。二要通过组织研讨会、教研活动、观摩教学等形式促进基层老年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三要通过办简报、办网站促进信息交流,为基层老年学校提供信息支持。

老年教育范文第4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老年教育工作基础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名誉校长,部分离退休县级老领导任校长、副校长,组织、老干、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校务委员会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况,及时解决老年教育工作新问题,为老年教育事业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经费落实到位。县财政把老年大学3万元办学经费纳入预算,按期拨付,临时性大型活动所需经费随报随,不断加大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积极帮助解决办学场所、办学设施等问题。目前学校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装有2台3匹柜式空调,配备了影碟机、录像机、电视机、卡拉OK等教学设施,设有保健室、阅览室、接待室、活动室等辅助设施。

三是师资配备到位。以学员接受不接受、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采取“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方式,不断扩展教师的选聘渠道,加强后备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先后从县委党校、县司法局、县中医院、县一中、县文体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聘请26名有专业特长、热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学的同志担任老年大学教师,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老年大学教师队伍。

二、强化工作措施,满足老年学员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做到“三个突出”,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学内容突出多样性。一方面,坚持将政治理论作为老年大学的必修课,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专题辅导等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据老年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不断拓展文化知识、保健常识、娱乐活动等教学内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学校还通过在教室设立模拟法庭,用真实案例引导学员学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课程设置突出合理性。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先后开设了时事政治、英语、老年保健、老年体育、书画、盆景、音乐等八个专业课程。其中,保健、书画、盆景等深受老年学员喜爱的专业,开设“提高班”课程,同时增设英语专修班、电脑专修班、文艺专修班,既满足了老年学员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又满足了老年学员“提升自我”的愿望。

三是教学方式突出灵活性。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先后组建了盆景、摄影、绘画等学习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以教学推进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学,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促进老年教育由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社会教学的延伸,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学校每学期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1至2次。近年来,先后参观了县内重点工程白水峪电站、庙子头电站、北河农业科技示范园、石花镇参观了重点企业、五山镇参观小康村建设、承恩寺、襄阳古隆中、枣阳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内乡等20多处。

三、强化创新意识,促进老年教育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贯穿于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工作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形势报告会、理论辅导班,对离退休干部进行正规、系统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引导广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党的*召开后,及时邀请理论专家进行辅导,发放*报告单行本和学习资料。

老年教育范文第5篇

(一)隔代关系的文化溯源

家庭是依附于老者权威,盘根错节而累世繁盛的一支血脉,衍生出“恭顺”、“无改”等极端压制人性的“孝”德来,家庭所有成员皆仰其鼻息的存在,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婚姻在畸形“孝”德的主宰下,也沦为传宗接代的工具,对后代繁殖的变态渴求也正是老者对生命另类延续的心态在作祟。传有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遂埋之。奉母埋儿的故事可见,老者的权威是绝对凌驾于孙辈的,甚至可更改其生死。传统农耕社会崇尚经验,敬重老年人是顺理成章的,“辈代之间的连续及认同意识占绝对的主导作用,几代人的经历是简单的重复和拷贝,整个社会的代际关系主要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协和的传承状态。”

(二)隔代关系的现代转向

人口结构倒置的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总量的爆炸式增长与知识更新加速等现代化特征,使老年人权威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英格尔斯说过,现代化过程中最普遍也是绝不可避免的趋势,就是助长一种年轻的文明。隔代关系因而出现戏剧性的反转:

1.多元相处模式

在少子老龄时代,两代人之间的教养相处模式发生变化,可以根据祖辈参与家庭的程度与居处方式划分:“祖孙辈住在一起,祖辈在生活中给予一定照料,但不担负教育的责任;祖辈在家庭中协助孩子父母,对孙辈担负一定教育任务,但并不承担主要责任;祖辈对孙辈担负主要的教育任务”;祖孙分居各地,偶有来往。直系家庭中子孙成群绕膝堂前的光景早已成为泛黄的历史,“4-2-1”家庭的人口结构,决定了老年人面临多对一的尴尬境地,无论是空巢老人还是祖孙共处的生活模式,尤其是以老年人为主要教养人的隔代关系,遭到更多人的质疑,这些都让老年人显得无所适从。

2.家庭地位转换

工业化快速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老年人陷入价值贬值或者经济贫困的晚景,成为家庭依附性存在的群体,逐渐从家庭中边缘化;而新生一代是维系婚姻与家庭的纽带,并作为家庭可持续发展动力与生产力,延续父母的理想与信念,呈众星拱月之势,成为家里的小太阳。老人家庭权威地位丧失,相应代际关系也发生倒转,出现“尊老不足,爱幼有余”的现象。正如两代人各自的社会隐喻,相对迎接孩子朝阳般的生命,老年人的夕阳人生尽管美好,终是临近黄昏的陨落。

3.文化逆向濡染

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畅谈的后喻文化指出,“原先处于被教化者地位的晚辈之所以能够‘反客为主’,充当教化者的角色,是因为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代能够像他们一样经历如此巨大而急速的变化,也没有任何一代能够像他们这样‘了解、经历和吸收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如此迅猛的社会变革’。”老年人可塑性、适应能力等与孙辈形成鲜明对比,并成为产生代际矛盾的病灶,祖辈教化的绝对权威丧失,预示着单向的权威经验式传授的危机,文化反哺现象鲜明,产生代与代之间的互喻过程,却是处于不对等的双向交流,引起上下代间的连续和认同意识的削弱,使辈代链的结点出现扩张,传承发生停顿。

追溯历史演变中的隔代关系,维系代辈间联系的从不会单独停留在纯真无伪的情感基点,任何时代的产物都会打上时代的印记,最初是受到封建宗法礼教的桎梏,隔代之间埋藏着扭曲人格,打压个性的罪恶,而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的极大解放,代际关系朝着民主化与平等化方向发展,然而依然存在着代际关系的扭曲。

二、隔代又隔心:老年问题的时代管窥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代际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了畸形反转,出现新的代际不公正,即由传统的对孙辈不公正转化为对祖辈的不公正。在这个少子老龄化时代,隔代关系出现的新特征,既彰显了新一代主体意识的觉醒,也一定程度上表征老年人地位的滑坡。一些老年人寂寥惨淡的晚景又岂是一个“隔”字了得。

(一)个人本位主宰老年人自主生活

家庭本位转变为个人本位,更多人基于自身职业发展与经济现状的限制,将个人意愿强加给老年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方式多元化,然而多数并不是自主决定的,不仅仅受经济条件、家庭人口流动以及家庭结构变迁的制约,孙辈的教养也成为决定老年人晚年生活模式的一个因素,多数家庭出于新一代孩子良好发展的全面考虑,审慎地安排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李洪曾在上海各社区的调查表明,祖辈主要教养人具有年纪大,但并非“年老体衰”、专业技术职称的层次高于父母辈教养人、社会地位并不比父母辈主要教养人低等个人特点。可见,老年人成为家庭主要教养人是以个人素养的提高为前提的,老年人的生活受到孙辈需求的左右与影响,更多体现为老年人牺牲大量业余生活时间,做家庭拾遗性的工作。

(二)自我中心挑战老年人自我尊严

以自我为中心的孙辈心理,牵动着老年人无奈而脆弱的神经。代际重心下移,代际利益分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孝文化被淡化,失去家长权威的心理庇护,“经济人”更加冷静审视老年人的价值,老年人自己不得不面对裸的各种角色脱离的现实,尤其是社会资源占有少的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下降后,因农村家庭面对赡养老者与抚养幼者的双重负担,没有社会保障,有可能会遭到子女的遗弃。长期的家庭忽视下,老年人缺失人文关怀,往往将诸多负面悲观情绪郁积在胸,碍于生理机能与经济地位、认知障碍,老年人在孙辈面前,有心无力、慈而不严、怒而不威。新生一代则放纵骄奢,自我中心主义泛滥,蛮横无理,与老年人在价值观、行为取向、卫生习惯等方面发生差异的时候,不懂容忍退让,甚至持嫌弃冷淡的态度。

(三)功利性发展冲击老年人继续社会化

代际间发展功利化,中国步入“少子化”国家的行列,几代人的希望与理念悬系在独生新一代,代际重心下移直接决定家庭可支配资源向孙辈倾斜,表现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个人的关怀仅仅固守在一个孩子的教育与发展上,将孩子作为未完成的个体,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支出远远高出其他开销。然而根据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理念,每个人一生都是未完成的人,始终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经历着预期社会化、成人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不同阶段,老年人同样面临着再社会化的命题,以适应老龄化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诚然,当下青少年过度社会化与老年人社会化不足的社会现象让人讶然,讽刺意味十足。总而言之,通过代际关系检视老年人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家庭代际关系中,见“少”不见“老”的个人本位生活、自我中心存在、功利性发展问题,使老年人迷失自我,而年轻一辈的个性逐渐从过去的压抑状态下摆脱出来,并在社会转型的无序时期极度张扬,老年人在张扬个性的少子化时代,却愈发沉寂。

三、共生理念:代际关系视域下老年教育应有之义

老年人面临各种脱离的现实,却不是绝对孤独的存在,人的孤独存在是共在(生)的残缺形式。针对老年人在代际中无助与失落的现状,老年教育应积极指导老年人取得自身发展的机会,培养老年人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使家庭中“老”的作用充分凸显出来,这是基于家庭隔代关系下老年教育本质的回归。因此,老年教育提出“共生”理念下,老年人个体和谐、隔代共存与家庭发展。

(一)共生———老年教育代际理念

共生是发端于生物学的概念,共生的内核是尊重异质的、相互独立的事物,积极地寻求相互生存的关系,它不同于“共存”、“调和”、“妥协”这些为达成与异质的、对立事物的共同存在而采取的消极的态度和方法,共生是异质者之间开放的结合方式,承认异己者的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承认“异”基础上的“共生”。共生的目的在于实现更为优化的生存方式———共同发展,吸收来自异质者带来的新要素,不断提高不同主体的生命质量和精神追求,从而实现更优化的生存方式,即提升生命质量为目的的共同发展。从哲学视角来看,共生至少有三个基本层面的涵义:一是两个以上独立主体的共同存在;二是这种共同存在是相互需求的、动态的、活生生的;三是共生包含了合作与竞争。老年教育基于共生理念,在调节代际关系方面,向内则引导老年人树立个体独立性的意识,达成身心和谐共生的目的;对外则尊重异质性因素,对他辈群体肯定与认同;内外交互方面,发乎自身“非完满性”而吸收异质性因素,促进共同发展。

(二)各美其美———共生视域下的老年教育内容多样化

共生首先指向关注老年人身体与精神的、身心和谐的共生。老年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引导老年人对自身生理健康状况、心理特征等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平静地面对生命中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淡然直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积极发掘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在老年人经济自立、生活自理的基础上,赢得心理的自强。共生理念下老年教育基本内容应该旨于内向和谐的构建,合理开发老年人健康教育、老年社会心理学、老年社会保障学等基础教育理论,大力普及卫生医疗知识,开展心理咨询与技能训练,掌握法律知识,学会自觉维护合法权益,对老年生活有着很好的体认,以乐观自强的态度应对生活。

(三)美人之美———共生视域下的老年教育方法现代化

隔代相处中代差冲突是不可能消失的,但是这种差异是可以和平共处的,代间的和谐关系与不同代人各自的目标和任务的达成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互动作用。个体从自我存在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从“我”或“我思”出发,以“我”来设想“他人”,以同一把标尺衡量一切事物是每个人极易采取的思维惯式,也是老年人陷入自身僵化封闭与他人弱化歧视境地的重要原因。老年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为老年人打开一扇通向共生的窗。多媒体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它为老年人迈向新生辈群体提供文化工具,学会异质性群体所掌握的文化符号,站在对等一致的话语场域,从而才能够站在新生代的立场和视角看待问题,能够美人之美。

(四)美美与共———共生视域下的老年教育模式网络化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0:57
下一篇 2024-05-09 20:57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