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生规划范例6篇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1 [关键词] 个人愿景 班级愿景 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二、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1

[关键词] 个人愿景 班级愿景 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二、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智趋于成熟,但是并不真正成熟;他们的自主观念及自主欲望强烈,但是却常常不能完全独立自主,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经常在教师、同学及社会的影响下不断修正和改变。对于这样一个群体,高中时代的管制式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而粗放式的教育模式又过高估计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只有在大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合理引导下,挖掘和培养、形成大学生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在热烈的愿景规划活动中,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尤其是职业目标,才会更加清晰和现实可行。大学生有了切实可行的愿景目标,才会有持续不断的前进动力,全力实现人生的抱负。而不致像目前的许多大学生,完全以考试为目标和导向,考试临近了不分昼夜的恶补,考试完了彻底的大放松,进入社会工作了才发现自己不能适应职业需求。可见,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愿景的意义和内涵

那么,如何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大学生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的内涵。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的定义,“愿景是所向往的前景”。也就是说愿景是人们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括了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根据愿景建设的不同内涵愿景可分为学习愿景、生活愿景、能力愿景和职业愿景,从层次上又可以划分为个人愿景、团体小愿景和组织共同愿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学习愿景、生活愿景、能力愿景几乎都明确指向职业愿景,职业愿景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和最迫切考虑的。多数学生上大学的明确目的之一也是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他们的职业愿景是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向往。这样的个人愿景只有在良好的班级愿景的导向和感召下才能有效的实现。所谓班级愿景,它是“在汇集、统合和超越班级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上,由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大家共同认同并真心渴求的关于班级和个人未来理想状态的意象或景象”。班级愿景是在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导向作用。愿景班级将利用共同愿景的上升力量,实现团体的共同进步。在愿景班级中,个人生命潜能得以激发,人生价值得以提升,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并不断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良好的班级愿景有着下列特点:成员间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成员间的良性互动达成共同愿景目标,并相互监督以使目标得以实现;成员间有集体共享的观念,成员之间,成员与班集体间目标的共享,凝聚成个人和班集体成长的力量;创新与不断修正的精神;班级成员要促进班级共同愿景的良性运作与发展,为共同愿景的实现增加创意。同时将适当修改共同愿景行动计划,促进共同愿景适应变迁和可持续发展。

四、如何依托愿景规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目前,成都大学已成功开展了四届班级共同愿景规划大赛和两届个人愿景规划大赛,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促进班级建设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愿景规划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相关问题的兴趣,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导向作用。而人职匹配理论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框架告诉我们,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设定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策略;制定行动计划;行动和对前面所定的方向、策略、计划的评估调整。”那么愿景规划又是如何一步步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呢?

首先,个人愿景规划和班级愿景规划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拥有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进行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了情感铺垫。许多未开展愿景规划的高校学生,并不会从入校起就开始思考自己将来的职业,觉得那是三四年后才该思考的事情。或者说由于缺乏有效的活动和恰当的引导,不能进行有效的、正确的职业定向。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大一到大四每一学年都引导和要求学生开展个人愿景规划和班级愿景规划。而这种愿景规划是全面的,它不仅包含了生活上、学习上、道德风貌上的愿景,同时也包含了学生个人和班级未来的职业规划愿景。学院通过宣传资料、优秀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展示等形式向新生广泛宣传制定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个人愿景与班级愿景间的关系,列出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好坏的评价指标。在此过程中新生了解到了制作个人和班级愿景的程序、规则,有了作好愿景的欲望和信心,其中当然也包括做好职业规划的信心。

其次,愿景规划能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探索和深入反思,这也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行动的第一步。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在良好的气氛下大学生本人将对自我展开剖析。在愿景导师的引导下,反思从小学直到大学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总结自己性格、能力方面的优势劣势、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将兴趣特长与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结合的可能性及与愿景职业的切合度。同时在愿景导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自己的父母、亲友所从事的职业,分析他们的社交范围,从而了解自己在毕业后可能拥有的人际关系资源,作为自己能否进入某一行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经过这样的探索和深入反思,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勾画出一个较清晰的框架。如果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如同建造一栋房屋,那么这一步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本人了解自己所拥有的建筑材料是什么,拥有什么样的职业构建砖块,在此基础上构想应该修建什么规格的职业大厦。因为“愿景应当是清晰的”。

第三,学生在进行个人愿景设计时将加深对职业环境的理解。按照愿景设计的要求,学生在个人愿景设计书中,将为自己制定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不得不关心和了解自己目前主攻的专业,以及自己专业的发展趋势、从而预测自身的职业前景。为了做好愿景规划,学生将通过书刊、网络了解自己的专业现状,同时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也将对学生作专业发展介绍,学生还会在愿景导师的建议下,通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了解某些职业的从业要求,认识从事某个职业存在的利弊,消除对某些职业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不客观的评价。结合自身特点预测将来从事某一职业的可能性并为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例如,通过社团活动发展某方面的能力,通过公共课程储备某方面的知识。

第四,在团体合作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成都大学的愿景设计中,包含了个人愿景设计、个人愿景展示、个人愿景上升为班级愿景、班级愿景的展示,这样的渐进过程。个人愿景中的各个项目,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它们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将在个人愿景展示中初步得以反馈。而在个人愿景上升为班级愿景的过程中,个人又将与班级其他成员讨论愿景设计,成员在相互学习和总结愿景规划时,将依据愿景评价指标,检查愿景规划是否有具体的行动步骤,该行动步骤是否具有阶段性、可操作性、有变通的伸缩空间及是否有监督评价机制和指标。个人对于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在内的各个方面将得以修正,这也是个人愿景提升的重要一步。

第五,班级共同愿景,发掘个人职业愿景的共性形成共同的职业目标。个人愿景规划完成和修正后,班级将集中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成员间个人愿景的个性及共性,在提炼个人职业梦想的基础上形成班级共同的职业愿景。班级成员间可以根据职业梦想的相似程度及兴趣爱好的相似性及生活中的就近原则等,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小团体,让愿景目标中的职业目标得以在共同的上升力作用下实现。这个共同进步的小团体可以是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兴趣拓展小组的形式等。

第六,愿景目标一旦制定,将按照行动计划进行,班级成员间将通过不定期的会议检查愿景的执行情况,也将通过每年的愿景规划大赛总结和反馈愿景的执行情况,对开展良好的愿景个人和愿景班级进行奖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使班级和个人朝着正确合理的愿景方向迈进,不断实现愿景,让愿景得以延续和长时间发展,这正切合了“对前面所定的方向、策略、计划的评估调整”这一基本要求。

总之,依托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学生将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将依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制约因素,将大学时光合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学习、生活、实践、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各计划和方案确定的时间期限,保证各阶段职业愿景的有效实施,为实现毕业时的职业梦想做好能力、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以成熟的心态实现人和职业的完美匹配。实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和谐统一,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杜洁.高校愿景班级建设中的过程管理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年学术年会,2008.

[2]杜洁.论共同愿景在高校班级组织建设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7.5.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2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往往要比怎样去走这条路更重要。相对年少而言,我们在大学期间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然而由于时间的不合理分配,我们中很多同学的学习和生活都没有规律,甚至对未来一片渺茫。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69.3%的同学对未来有了一定的打算和详尽的计划,但是同时还有30.7%的同学对未来没有打算,抱着走一步是一步的想法,只有24.1%的同学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过了解。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我们自己的抉择,只要我们自己能够下定决心选择正确的方法,那么这一切将不是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专业的冷热程度,未来的发展趋向,自己的就业取向……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面临的是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阳光大道。这时我们更入党申请书范文应充分地了解自我,认知社会,果断迈出第一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选择。

抉择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个积极的目标。当生活有了方向,当投身于自己的理想时,我们才会有飞翔的动力与乐趣。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它是当代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深思熟虑,我们迈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就是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因素。坚持党的宗旨,需要我们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牢记一个基本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这是对党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我们入党积极分子的要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对老师分配的任务要按时完成。时刻关心同学,为同学谋利益,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样,自己才尽到了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责任,才能深受别人的爱戴与尊重,得到别人的拥护。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都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是亿万人民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事业,也是异常艰巨和充满挑战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明确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作为最高的政治追求。

生命是不允许后悔的,无论我们今后的道路是多么的崎岖,我们都要勇往直前,相信自己做出的抉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如此,更应该做好自己的学习和人生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付诸行动,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作为学院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相信自己的选择,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用我们的努力为我们的未来创造出一片天地。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3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DOI]10.13939/ki.zgsc.2016.02.213

21世纪,大学生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90后”大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对其今后的就业、择业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

当下,许多“90后”大学生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刚步入大学,距离今后择业找工作还比较遥远,因而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比较奢侈,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对于就业择业之事,更倾向于看事实说话,即随行入市。[1]这也导致许多“90后”大学生在择业时将工资薪酬视作首要标准,鲜少和个人的兴趣、理想、优势等其他因素相结合。

1.2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

目前,“90后”大学生正处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探索时期,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导致他们在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时,暴露出一些问题,举例来说,有一些“90后”大学生想要进入大公司工作,但从未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文化等做过分析与研究,加上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结果在面试之时就被刷下来,与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公司失之交臂。此外,还有一部分“90后”大学生存在着投机心理,未摆正心态,渴望走捷径成功,欠缺艰苦创业的思想意识。

1.3不能准确、客观的评估和审视自我

对于“90后”大学生而言,自我评估是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过程中的最初环节,对于其今后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准确、客观的自我评估,是“90后”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当下有许多大学生对于自我认识过于片面,不够全面、准确和客观,致使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过分的肯定自己,认为自己很优秀,过分放大自己的优点,而缩小或忽略自己的缺点,骄傲自满,过于自负。另一种就是过分的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毫无用处,过分放大自己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缺乏自信,比较自卑。[2]这两种极端的现象势必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前一种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期望值太高,难免会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后一种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期望值太低,难以准确定位自己,实现自我价值。正因为许多“90后”大学生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估和审视自我,导致其职业定位不准,就业较难。

2“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义

2.1有助于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义,首先在于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励“90后”大学生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

2.2有助于大学生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五大要素,分别是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其中前两个要素是后三个要素的前提和基础。所谓知己,就是要求“90后”大学生对自己能够有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自我定位。这样有助于让“90后”大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及兴趣,合理规划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扬长避短,充分激发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全面提升自己。[3]

3“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对策

3.1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

政府及教育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和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这是促进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其能不能发挥效用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政府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与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大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教育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其次,政府部门要不断推进劳动人事制度以及户籍制度等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

为了顺利开展“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高校要树立相应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首先,要对“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做好总体布局,统筹规划,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集服务、指导以及咨询等为一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则教育体系。其次,还要制定相应的“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执行相关制度。[4]通过这些方式对“90后”大学生开展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能够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基础,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找准今后实施职业发展的方向。

3.3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90后”大学生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自我的就业竞争优势。首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增加自身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其次,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全方位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最后,培养综合职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综合职业竞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3.4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广泛参加社会实践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逐年增加,因而“90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当代“90后”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今后走向职业生涯所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首先,“90后”大学生应当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也就是俗称的“抗压能力”。[5]一般而言,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或困难,遇到挫折或困难时不要惊慌,不要产生畏难情绪,应当摆正心态冷静坦然的对待遇到的挫折或困难,可将其视作对自己的考验,要敢于迎接考验,迎接挑战。其次,“90后”大学生应积极扩展社交圈,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此外,“90后”大学生还应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4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如缺乏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与职业定位、不能准确、客观地评估和审视自我等。笔者针对“90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首先,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对就业市场的管理;其次,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育机制;再次,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优势;最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希望以上对策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实现理想就业。

参考文献:

[1]余强.“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2]朱柱.“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刍议[J].才智,2015(13).

[3]赵乐.“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趋势探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7).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4

在职业规划的第一堂课,我首先意识到了做一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人生需要有计划性,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认清自己的现状的基础上,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尤为重要。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位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

一.自我分析

性格:我是一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比较放得开善于交流。认真去做一件事时可以很好地完成,主观能动性较强。但是人都有两面性,另一方面我在人多公共场合缺乏自信,不自觉的紧张,闭塞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我在做一些事情时经常认为事情不重要就含糊过去,自以为是的定义事情的重要与否,所以错过一些很好的机会。在很多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对什么都三分钟热度,对自己是一个放纵没有压力感和危机感。直到大学,经历了高考的磨砺与身边同学的潜移默化,我真正领略什么是好胜心,我究竟要去追求什么,获得什么,有了目标与计划,生活也没有那么乏味。只要懂得了自己努力做到最好,不管结果如何,尽力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学习态度。做事认真脚踏实地,该执着的会坚持到底,但是在过程中也要尽量改善。在此当中能听进别人的建议,一般情况下会乐于接受和信任他们。毅力坚定,适当独立自主。

兴趣:我的兴趣十分广泛,很喜欢体育运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球迷。涉猎也比较广泛,像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等,都能打一打,很喜欢运动时完全放松的感觉。平时读书也是我的爱好之一,只有在读书时人才能真正的平静,完全沉浸与作者的笔触间。当然现在我是一名德语系学生,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很枯燥,但还是慢慢喜欢上了德语这门语言以及德国这个富有魅力的国家。

价值观:我自己感觉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比较正确,信仰共产主义。而且一直坚信,人一生不能只为了钱去追逐,最有意义的一生是活的快乐幸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为了追逐金钱和奢侈的生活。

优势和劣势:优势,我的人缘还可以善于与人交流,还有在组织活动等方面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性格比较开朗,能够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比较要强,做事踏实。劣势,缺乏恒心,自制力也比较差,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有的时候性格太直了,有什么说什么,容易伤害到别人。

技能: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德语与英语两种语言,当然目前都还在学习中,还有很多未掌握的知识。擅长使用计算机,熟悉办公软件,PS等等。

二.就业前景分析

德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

德语专业就业岗位包括:德语翻译、外贸业务员、德语客服、德语教师、销售工程师、德语外贸业务员、德语销售、德语老师、销售助理、翻译、总经理助理、外贸贸易专员助理等。

近几年来,不仅有众多的德国企业瞄准中国市场进入中国,以独资、合资等形式投资建厂,而且国内一大批优秀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像青岛海尔在德国的成功就是一个极好的实例。中德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这为未来的德语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化交流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中国和德国都是有着丰富而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在两国之间的文化传播、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优秀翻译人才、研究人员。另外,又一个新的突出发展趋势是近年来到中国旅游的德国人越来越多,而国内亦有一部分人也有兴趣到德国等西欧国家观光游览,因此懂德语、了解德国社会文化的导游人才需求量大

三.SWOT分析:

优势因素(S)

(1)身体健康,年轻并充满激情,热爱生活

(2)有正确的理想和为理想奋斗的行动,精力充沛,有探索精神

(3)判断推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深思性、社会责任感方面强

(4)多方面发展,兴趣爱好广泛

(5)在各种社会实践中锻炼了各种能力,并积累了经验

(6)有较好的语言功底,热爱德语

劣势因素(W)

(1)对德语的更深一步知识了解的还不够全面,还需进一步学习

(2)在德语与英语的听力与表达能力上都还有待提升

(3)恒心与毅力不足,学习上不够专心主动

(4)资料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表现性、应变能力不够强,考虑不够全面

(5)对德国的文化以及除了语言之外的专业性知识了解甚少

机会因素(O)

(1)国家对小语种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

(2)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德两国之间的联系增多,为德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地平台

(3)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政治谈判中,以为可靠的翻译必不可少

(4)企业单位每年都对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开招聘大门

威胁因素(T)

(1)英语的重要性不能忽略,在对德语专业生目前工作中最常使用的语言进行排序的问题中, 中文、德语、英语分列第一至三位,目前许多在华德资企业在招聘要求中明确写出了对应聘者的英语水平要求,而德语知识技能反而只是“加分项”,更要求德语专业本科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学好德语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环境较差,整体就业压力较大

四、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

1、大学期间:2020年-2023年

(1)努力学习德语的相关专业知识,拿到较高的平均绩点,最好能够获得保研资格

(2)争取以高分通过德语的专四,专八考试,英语的四六级考试

(3)大二能够再辅修一门计算机专业,为将来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4)在忙碌之中把课余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关注有关德国的新闻,积极关心国家大事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5

[关键词]职业规划 大学生 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庞美青(1979- ),女,山西晋中人,银川能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宁夏 银川 7501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68-02

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所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因势利导地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在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其整体素质,成为当下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以及我国高校改革政策决策者关注的课题。本文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和教育界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共同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规定中都强调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文化素质为基础,文化素质中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人文素质着眼于人文方面的素质,从人文所蕴含的角度入手进行素质教育。所谓的人文指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可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教育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为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古以来,我国的先贤和教育家就十分重视人的人文素质,认为一个人没有好的人文素质,哪怕他的才能和知识多么完善,都势必会因之大打折扣,进而限制其后天成就。被尊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就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的起步点,而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更是直接认为教育之目的就是要使人养成健全的人格。现在很多大家都认识到这一点,主张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如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曾说:“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素质教育,人类将坠入科技带来的黑暗及社会灭亡的深渊!”不过,从哪个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如何保证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取得应有的成绩,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笔者经过检索发现,近年来,有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以及由此得出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元,但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则非常少。与从其他角度研究相比较,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优点和价值如下:一是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时代在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影响人才素质的元素,如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竞争化等开始出现,并在社会中日益突出其重大影响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应摆脱传统社会意义上的人文素质教育,而指向市场经济以及新的人才需求模式和竞争模式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二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十年的经济文化发展,我国社会已经初步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的社会阶段,传统只重视传授空洞的、说教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落伍,我国现阶段所需要的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不再是纯粹理想化的完美之人,而是能够适应发展需要的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素质的人才,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国民经济、市场需要、职业要求相连显得尤为迫切。三是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不能将之与其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割裂开来,而应该着眼于其整个人生历程,作为培养大学生评价自我、规划自我、定位自我能力的主要手段,人文素质教育还要服务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将之与其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连,在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同时,最终实现个人事业的提升与个人自我建构的完善。可见,从职业规划的角度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

二、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受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知识发展专业化的影响,近些年,我国大学生整体人文素质呈现弱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必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并明确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人文修养、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人文素质的大学生。”可见,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有益补充。人文素质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德行高尚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普遍意义上所讲的大学生人文素质一般包含三大方面内容:一是人文知识的丰富储备,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具备政治法律知识、历史社会知识、文学艺术知识、哲学宗教知识、伦理道德知识等;人文知识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第一层次内容。二是人文方法的灵活运用。人文知识的背后是其内在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人文方法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能够指导大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关人生、社会问题时找到合理、恰当的解决途径,能否依照相应的人文方法思考和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处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二层次。三是人文精神的深层内化。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背后所凝练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由此而积淀出来的精神品格,如民族精神、文化精神、时代精神等属于这一层次,是人文素质的最为深层的内容属性,也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最根本目标指向。

由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直接关乎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就业途径以及由此而来的事业发展与规划,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实现目标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知识与技术的学习。除了普通人文知识的储备外,基于职业规划的出发点,大学生应围绕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储备相关的与专业关系紧密的人文知识,如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需要的法律知识、社交知识、语言知识等,以及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历史知识、伦理道德知识、职业规范知识和礼仪知识等,要做到既要精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熟练掌握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知识,使自己在未来的人才竞争市场上占有优势。二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人文知识背后的人文方法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除了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人文知识外,更要学会掌握并熟练运用其中的人文方法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和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要学会用其中的人文方法分析自己的短期职业规划、中期职业规划和长期职业规划,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于短期职业规划来说,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分析自己不久即将面临的就业市场、人才竞争以及初入工作岗位所要设定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对于中期职业规划而言,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来分析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种种特征与发展空间,能够合理规划自己中期的发展定位和理想目标,运用相应的人文方法处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困难和挫折,使自己的发展不至于偏离目标;对于长期职业规划而言,要善于运用人文方法将职业规划、事业规划和自己的个人理想、社会奉献充分结合,既要使职业和事业不至于偏废,又要在发展职业和事业的同时,最终实现自我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与职业规划相关的人文精神与涵养的积累。人文素质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大学生个人内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相关人文精神的积累在内容上包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操守、良好的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而孕育出来的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远见和战略把握能力,有些大学生还应借此形成自己在本行业的领袖魅力与魄力。

三、基于职业规划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

第一,高校领导者要转变教育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培养战略。在传统观念中,教育者常常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相关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培养。从大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来看,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有统计资料表明,从大学生长期发展来看,真正能够在本专业领域一展拳脚、取得成功的都是那些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具备相关人文素质的学生。因此,各高校决策者在制定培养规划时,必须改变“重专业、轻人文”的教育观念,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不断提升学生的气质、人格和修养。

第二,如果说高校决策者改变观念是指挥棒的话,那么,课程调整、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校园文化则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做法。一是调整课程设置。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原有学科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专业化,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间交叉渗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加强文理、文工(医、农)等课程的相互渗透,制定相应的机制,保证与专业相关联的人文学科课程所占比例适当。二是改进教学模式。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内容,要将职业发展的人文教育贯穿到专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中。在授课方式上,既要坚持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同时可以采取实践课、专题讲座、师生互动座谈以及借助网络、媒体等手段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三是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浓厚的学风和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会使深处于其中的莘莘学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提升,进而内化其身。因此,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重视并加大力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作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实者和受益者,应该积极参与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活动。如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参与相关的社会活动,了解其所要从事行业的文化特性,并在人文知识、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充电,进而为自己将来能够顺利进入该行业和职业做好相应的准备。学校也可以通过引企业文化进校园、校企合作、邀请学生职业发展方面颇具代表性的企业来学校传授该行业的文化和精神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第四,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要培养一批具备人文修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多读书,研究社会,与时俱进,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思想深度、文化水平和人生经验要高于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品位,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参考文献]

[1]陈怡.素质教育:教育理念现代化的集中体现[J].中国高等教育,1999(10).

[2]杨德广.加强人文教育 提高人文素质[J].教育研究,1999(2).

[3]曹细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

大学生人生规划范文6

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的目标打算,这个观念糅合了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其中职业生涯规划观念是舶来品,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个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②职业生涯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源,并于90年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方式的转变,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严峻情况下,大学生职业和生涯规划被各各高校重视起来。所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有关对个人一生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③它能够通过唤起个人的职业生涯意识,促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缩短职业适应期,减少职业试错过程,并且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成功及对社会的贡献都有很大的帮助。毫无疑问的,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重大,高校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成长,对高校本身来说,亦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过,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切实推进并非简单容易,它必须具体落实到大学生涯规划中,也就是说,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必须同时推进方能做出成效。

切实推进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必须做好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实践证明,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人有着巨大的鼓舞促进作用。然而,由于现代社会不良风气入侵和自身存在弱点,很多大学生却在理想信念本身或其选择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大学生特别是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谨、参与学习热情不够等与他们对专业认识不到位和思想觉悟不高有着直接关系,说到底是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因为自由,很多大学生经常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在大学里虚度;因为宽松,很多大学生会不知不觉被环境同化变得慵懒松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必须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地对他们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实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大学生自由散漫情况,我们还可以适时对他们进行集体荣誉、责任使命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紧迫感、危机感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认平庸、放弃进取的心态,促使他们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和成就动机。必要时候,还可以联同家长,一起给学生加加压,以便同学们能更积极更紧迫地面对大学生涯。另外,我们还可以推荐一些励志规划书,组织学生阅读交流,以让大家对大学的生活和责任有个初步了解。

切实推进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必须做好目标计划的个性辅导。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后,要趁热打铁指导他们对自己的大学和未来进行规划。首先让他们了解专业、认识自己,准确把握好专业和自身的兴趣特长,通过社会环境和个人潜能分析,进而确定一个大致的就业方向。确定方向后,再根据自身情况拟定各阶段的目标和计划,因为还未进入社会不了解生活就业的困难,所以不可能完全把握规划就业后的情况,所以更要细化的便是在校时间――大学生涯规划。大学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方方面面的计划和打算,其中当然首要的便是专业学习,不管喜欢与否,必须要认真对待,成绩不一定要非常好,但必须过得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好学习的方法。除了学习,还要制定全面素质拓展计划,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社会实践、文体素养、社团活动以及技能培训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规划和打算。如今,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已在我国100余所高校进行试点,《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也已逐渐被用人单位和社会接受和认可,我们这些非试点高校也可鼓励同学们参与其中,通过素质拓展计划的全面展开,进而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切实推进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必须做好后期执行的长期关注。现今很多高校都意识到学生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且也都开设了各色的生涯规划辅导。邀请外面专家讲座,安排优秀教师上课,内容很精彩,同学们也都交了规划作业,但结果对学生的促进却不大,很主要的原因便是教育引导笼统宽泛没有对学生进行特色个别的辅导和缺乏对学生规划执行的长期关注。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是关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和以后出去社会就业的重要课题,并不是开学初的新生教育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需要学生不断的调整和把握,教育者们要达到育人目的当然也不能一蹴而就。在学生初步拟定规划计划后,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必须检查规划的可行性、适时性和持续性,并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学生不断修正完善规划;教育者们还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锻炼平台供学生成长并长期关注提醒他们的规划进度。大学生智力大都相近,差别最大的是毅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毅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坚持,只要有目标,并且一直努力,那么成功将不期而至。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大学生只有明确未来事业方向,并牢牢把握好大学生涯,也就是做好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总的来说,现今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素质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唤起高校教育主体大学生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途径很多,这里我们选择的是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通过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引导推动大学生克服慵懒积极向上,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们对大学生必须做好理想信念引导、规划制定的个性辅导、规划执行的长期跟踪关注,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并将其引导推进落到实处。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教育对于很多高校来说仍是一个新的课题,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其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构建高校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优良体系和模式,采用适合于高校学生特点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扎实和有效。

切实推进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必须做好后期执行的长期关注。现今很多高校都意识到学生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且也都开设了各色的生涯规划辅导。邀请外面专家讲座,安排优秀教师上课,内容很精彩,同学们也都交了规划作业,但结果对学生的促进却不大,很主要的原因便是教育引导笼统宽泛没有对学生进行特色个别的辅导和缺乏对学生规划执行的长期关注。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是关乎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和以后出去社会就业的重要课题,并不是开学初的新生教育和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它需要学生不断的调整和把握,教育者们要达到育人目的当然也不能一蹴而就。在学生初步拟定规划计划后,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必须检查规划的可行性、适时性和持续性,并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学生不断修正完善规划;教育者们还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锻炼平台供学生成长并长期关注提醒他们的规划进度。大学生智力大都相近,差别最大的是毅力。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毅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坚持,只要有目标,并且一直努力,那么成功将不期而至。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大学生只有明确未来事业方向,并牢牢把握好大学生涯,也就是做好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就。

总的来说,现今高校提高教育质量,提升人才素质任务艰巨,必须依靠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唤起高校教育主体大学生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途径很多,这里我们选择的是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通过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引导推动大学生克服慵懒积极向上,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人才质量。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们对大学生必须做好理想信念引导、规划制定的个性辅导、规划执行的长期跟踪关注,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并将其引导推进落到实处。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教育对于很多高校来说仍是一个新的课题,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其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构建高校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优良体系和模式,采用适合于高校学生特点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扎实和有效。

注释

①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社,2011(4).

② 陈立民主编.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8:256.

③ 杜奇勇,李静.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110-111.

参考文献

[1] 高桥,葛海燕,主编.大学生涯与职业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2] 周祥龙.大学生涯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8).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3 08:56
下一篇 2024-05-13 08:5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