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范例6篇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1 (一)“自下而上”阅读模式(BottomupReadingModel)。 Gough的“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模式。它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直线形的过程,即阅读过程由音素开始,再到音节、词语、句子及语篇各个由低到高的语言层次,较低层次的语言识别不受较高层次的影响。读者通过实施阅读,从书面语言平台接触与接收信息。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1

(一)“自下而上”阅读模式(BottomupReadingModel)。

Gough的“自下而上”阅读模式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模式。它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直线形的过程,即阅读过程由音素开始,再到音节、词语、句子及语篇各个由低到高的语言层次,较低层次的语言识别不受较高层次的影响。读者通过实施阅读,从书面语言平台接触与接收信息。

(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downReadingModel)。

心理语言学理论的代表人物Goodman(1967),Smith(1971)等人提出了阅读的“自上而下”模式。“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强调读者对文本材料的综合理解。读者利用本人已有的知识去构建篇章意义的过程,即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语音、句法和语义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选择地捕捉最有意义的语言提示,进行一系列的推断、预测、验证和修改,以获得意义的过程。

(三)“交互”阅读模式。

上世纪70年代末,Rumelhart等人提出了交互模式阅读理论。“交互”模式认为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既有来自低级阶段,也有来自高级阶段的分析。只有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吻合时,才能产生令人满意的正确理解,否则假设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直至两种信息完全吻合。也就是说,阅读是一个多种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句法和语义等知识的复杂相互作用过程。

二、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

(一)“自下而上”模式。

该模式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应在于语音、词汇的教学,体现为以词汇、语法为主线,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则往往忽略阅读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其阅读教学的目的只是帮助学习者读懂课文中的字、词、句等,虽然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但不利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自上而下”模式。

该理论认为教学的重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积极的预期、核实、修正、扩展,然后再预期。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是对一些学生普遍认为的难点问题加以指导。把阅读材料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重视通过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强调语言知识与背景知识的重要性。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图式,以便学生更好地利用图式完成预测、假设、验证等阅读过程,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对课文进行积极的认知加工,这强调了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地位。

三、对汉语阅读课教学的启示

综合以上理论研究,我们认识到,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培养思维的过程,还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因此,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模式,就成为摆在汉语阅读课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纵向。

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不断向目的语发展、靠近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者的阅读模式也是在发展变化的,我们采用的教学模式就应该是变化的、分阶段侧重的。

对初学者来说,因为受词汇、语法等语言学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阅读是为了学习语言知识而进行的。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为目的,加强词汇、语法的教学。

在中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阅读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语言能力、语言技巧,而且包括获取交际信息、丰富自身文化背景知识等。阅读的模式既可能是自下而上的,也可能是交叉进行的。教学的重点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猜测能力,甚至包括语篇思维能力等。

(二)横向。

1.提高语言知识水平

学习者首先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能力。如果词汇量、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欠缺,就会造成“自下而上”的阅读方式受阻,也就谈不上“相互作用”和“双向交流”的阅读活动。只有达到了一定的语言水平,学习者才能与文本发生意义上的联系。

2.扩大文化背景知识

阅读不是一个单纯吸收信息的消极过程,而是读者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结合文字信息进行理解的积极过程。因此,影响读者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除语言知识外,还有非语言知识。因此文章读不懂或理解错误不应完全归咎于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不够、句子结构不懂等,而有可能是学习者背景知识的欠缺,从而导致文本理解错误或困难。

因此,教师应该向学习者介绍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建立丰富的非语言知识,帮助他们减少阅读障碍,促使“自上而下”阅读渠道的畅通。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2

[关键词]交互式;英语;阅读教学

一、理论基础

1、Rumclhart的交互激活模式

早期的阅读模式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前者强调读者通过对词句和语法结构的分析理解语篇。后者强调读者的背景知识在理解中的作用。1977年,Rumelhart提出了一种新的阅读模式——交互激活模式。这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的结合。Rumelhart认为任何单一的语言知识不能促成对阅读材料的真正理解。阅读是低阶段“自下而上”和高阶段“自上而下”的交互,只有当这两个阶段的的信息吻合时,才能产生正确的理解。同时,该模式注重读者与语篇的交互,阅读激活读者原有的世界知识,并通过语篇所提供的新信息,修改和延伸原有的知识,最终丰富和充实了读者的世界知识。

2、Stanovich的交互补偿模式

交互补偿模型是由Stanovich于1980年提出的。Stanovich指出,在阅读过程中,有几个层次的因素在起作用,包括词语识别、句法分析、文化知识,阅读是各个层次的知识相互补偿的过程(Stanovich)。处于阅读低级阶段的读者在文章词句和结构理解方面的欠缺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模式,运用背景知识来补偿。反之,高级阶段的读者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模式,运用对词句和结构的理解来补偿背景知识的缺失。

3、图式理论

图式阅读理论指出,阅读理解产生于文字及其含义与读者的背景知识的有机结合。读者对语篇的理解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篇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具备丰富的背景知识才会在阅读时产生联想并迅速的理解。因此,图式知识越丰富,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传授,帮助学生建立并激活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

二、交互式阅读模式

1、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不同,交互式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模式,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组织学习活动,给出建议和帮助,并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从而不断改进教学。作为阅读的参与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对语篇进行分析理解,积极完成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与学生是搭档合作的关系,而不再是传统的给予与接受的关系。

2、交互阅读模式的过程

第一,阅读前活动

图式理论研究证明,语篇所包含的背景知识越多,学习者的挑战性就越大。因此,在阅读前,教师应该给学生安排阅读准备活动,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多媒体资料等来充实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扫除由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理解障碍,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的知识,增强其阅读动机,促进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阅读中活动

在这一阶段,学生主动积极理解分析语篇,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式的交互使用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阅读过程首先是对整个语篇的宏观把握,其次是对段落,句子,单词等更小单位的理解。教师要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篇章宏观把握的情况。同时,监控阅读过程,避免部分学生遇到生词就习惯性地借助词典获得词义。这种习惯不仅会打断阅读进程,而且会阻碍学生与篇章的交互作用。除此之外,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第三,阅读后活动

阅读之后的阶段不仅是巩固语言点,而且是对篇章进行鉴赏的好时机。教师可适当对文体、风格与一些语言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帮助学生欣赏理解。除了对做题技巧的解释,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反思,鼓励学生评论作者的观点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外作广泛的阅读。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3

关键词:记叙文 说读式阅读 四步 兴趣

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花时最多、力量最大、地位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从中考试卷来看,现代文三大文体阅读占45分,而分值最高、学生失分最多的就是记叙文阅读。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就记叙文本身而言,有些文章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文化底蕴浓厚,阅读面窄的学生很难读懂,很难从文中捕捉信息,做起题来无从下手。二是记叙文这一文体知识要点繁多。三是试卷上的文章学生从未接触过。

如何帮助学生寻找一条记叙文阅读的路径,培养和提高记叙文阅读的能力,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反复试验,逐步摸索出分层――概述――赏析――发散四步“说读式阅读”教学模式。下面仅就记叙文中对形象的分析这一知识要点谈谈我的体会。

分层

在记叙文教学中,对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可首先采用分层式说读。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文,作者有层次地展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孔乙己从出现到消失的历程,可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层次上去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一是从身份、外貌上对孔乙己的直接认识。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第四段,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了描写,然后在课文中圈点表现这些方面的词语,接着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根据同学们讨论的内容统一认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是一个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加些伤痕、有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的人;是一个有着瞪大眼睛的样子、不屑置辩的神气、颓唐不安的模样的人。二是从习惯、性格上对孔乙己的进一步认识,跳读课文,画下哪些语句是写孔乙己的习惯和性格的。而后研读这些语句,分小组讨论,待同学们充分理解这些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选出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同学们根据文中相关语句总结出孔乙己是一个对人说话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他是一个酒客,好喝懒做、偷偷摸摸,经常挨打的人;是一个生活在极其冷漠的环境之中,又迂腐、又自命清高,受到无情嘲弄、地位低下都不如当时的一个“短衣帮”的人;是一个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又不时有善良天性流露的人。三是从人物命运、人物塑造,从小说人物的典型性上对孔乙己深入认识。这一层次要结合小说的背景资料、课文分析资料等,可使同学们认识到他是一个没有爬上去的读书人,是一个人生的价值连十九个钱都不如的人,是一个在笑声中凄然消逝、可笑的多余人,是一个“是这样的使人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样过”的人。以上三个层次,是同学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怎样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及背景资料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关键语句给人物定位。

概述

同学们在以上对人物形象分析认识的基础上,再采用概括式说读,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孔乙己是一个清朝末年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赏析

这一环节采用讨论法。先让学生去读,然后勾画出精彩语句或片段,接着展开讨论。学生能理解的,就让他们自己去赏析评价;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就给以引导点拨;学生不理解的,才由教师讲授。

《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其中“脸”就是人物描写中的一个方面。让学生说读有关语段,欣赏精彩语句,把有关内容连成线,至此同学们清晰地认识到:课文中用“青白”、“红”、“灰”、“黑”等寥寥数字,对孔乙己的脸色变化进行了五次描写。这些极为简省的笔墨,也是表现人物性格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涨红”显示他不敢正视现实,害怕别人揭短的心理。“灰色”则表现了内心的遗憾被人深深击中之后的痛苦。又如孔乙己出场是“青白”脸色,而最后一次出现时,已是拖着断腿、面目全非。“青白”表现了他在半饥半饱中延续生命,“黑”则表现了他已受到巨大的摧残,完全没有了活力。从“青白”到“黑”的变化。饱含着在冷漠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的许多悲哀。

发散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4

“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活动中所形成的阅读能力,集中表现在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四种思维品质中。由于思维深刻性品质在培养上存在突变期,又是思维品质的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学生思维品质深刻性的培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突破口,也是“四、四式”模式构建的理论前提。

二、目标

该模式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过程来发展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深刻性品质,掌握自能阅读的方法。

三、结构序列

1、表意理解阶段:粗读感知模仿训练。强调教师范读与学生仿读及有要求的默读。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调动思维。

2、内涵理解阶段:细读生疑变式训练。要求学生在默读或朗读中不断生疑,开展讨论。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3、整体理解阶段:评读概括综合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议,边议边听,边听边评。概括全文中心。用电教媒体培养思维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4、创新理解阶段:点读拓思引申训练。挖掘可发散思维点或在有争议处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产生新意。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定向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把握文章整体,深入理解内容。

“四读”和“四练”构成了阅读教学课程,故称“四、四式”阅读电化教学模式。

四、实现条件

1、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学习。2、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3、教师需事先设计有一定深度和指导意义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4借助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5、师生处于协作关系。

五、特点

1、该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明确提出了内涵、整体、创新三种较高的理解水平作为学习和教学目标,教师指向明确,学生的学习构成梯度。

2、该模式强调电教媒体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5

关键词: “对话式”学案 设计案例 评判性阅读

一、引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比较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课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在“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指导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活动设计应考虑如何为学生搭建阅读的支架,构建读者对话渠道,辅助学生进行评判性阅读。因此,课前的学案设计颇为重要。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编制好后,何时使用,如何使用值得探讨。否则,阅读课的教学很容易受学案的禁锢,成为一堂类似习题讲解课的学案梳理课,忽视课堂活动的组织、教学策略的运用。笔者试以牛津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的reading为例,从 “Asking the dictionary”, “Asking the article”, “Asking the writer”,“Asking yourself” 四个角度,阐述如何在阅读课中让学案使用的效度达到最大化。

二、“对话式”学案设计案例

阅读课 “对话式” 学案的设计不能等同于课后巩固练习的设计,其侧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读出字里行间的意思,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问题的设置必须遵循学生的固有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否则会让学生一开始敬而远之。以牛津教材模块二第三单元 “The curse of the Mummy”一文为例,笔者做出了如下的设计(仅节选其中每个板块的部分题目为例):

Students’ Sheet

Ⅰ.Asking the dictionary (Choose the sentence in which the word has the same meaning.)

(1) The cursecurse.

b.In the story,a king has a magic power so that he can put a curse on someone he hates.

c.He got angry by the rude words and responded with a curse at once.

Ⅱ.Asking the article

(1)According to the title “The curse of the mummy”,the following topics might be talked about,?摇?摇?摇 ?摇?摇?摇.

A.What is the curse.

B.Reasons of the curse.

C.People connected with the curse.

D.What is the “mummy”

E.How to discover the mummy

Ⅲ.Asking the writer

(1)What is the genre(体裁) of this article?( Introduction/Argument/Description/Narration)?摇?摇?摇?摇 ?摇?摇

(2)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Howard Carter and “the curse of the mummy”? How do you know??摇?摇 ?摇 ?摇?摇?摇

(3)Is it necessary for the writer to describe the person Howard Carter before telling us the curse of the mummy?Why or why not??摇?摇?摇 ?摇?摇?摇

Ⅳ.Asking yourself

(1)Is it right to empty others’ tomb of everything?Did they live a happy life after they became rich and famous right away??摇?摇 ?摇?摇?摇?摇

(2)In your opinion,what caused the strange deaths actually?Just coincidence?The curse?The viruses?Or anything else?(Beginning with:There is possibility that...,because...;The deaths can be explained like this...;I think their deaths are due to...,because...; In my opinion,all this happened because...)?摇?摇?摇 ?摇?摇?摇

(3)Do you think Howard Carter is an amazing person as Steve Jobs?Why or why not?(You can judge from his character,things he does and the influence etc.)?摇?摇?摇 ?摇?摇?摇

Can you recommend some good sentence structures to follow in this article??摇?摇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整个学案的设计思路是将学生阅读的过程设想成“对话”的过程、动态思考的过程。边阅读边质疑的能力不仅能让读者集中注意力,还有助于提高理解力。因此,学案设计分为四个板块的内容:Asking the dictionary,Asking the article,Asking the writer,Asking yourself。这与张冠文的观点不谋而合――提问可以分为提问自己、提问作者和提问文章三个层面。本学案最大的特点是引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即 “Asking the writer”。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具备评判性阅读能力,而评判性阅读就是要求阅读者能不断地对所读的文本提出问题,并对文章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手法、谋篇布局等进行评价。笔者在学案设计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字面的信息进行有根据的分析、辨别、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预留足够的阅读时间,阅读时的安静是必需的。

三、从阅读过程看“对话式”学案使用的效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监视学生的阅读过程,以及学生对学案使用的反馈,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存在三方面问题:

1.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差

学生对如何阅读、阅读的本质和阅读的策略几乎没有接触和认识,习惯于逐字逐句阅读,遇到生词有畏难情绪。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没有作“评注”的习惯,阅读时大部分学生不用笔,对有疑问的地方、重点的信息等不做任何标注。

2.学生的分析推理、概括能力较弱

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较弱,特别是对文本信息的深层次含义挖掘能力欠缺,思维层次较低,概括能力不足,很难区分主要和次要信息,学生很容易被一些不相关的或铺垫的信息干扰,难以把握文本的中心。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很少训练学生写摘要,概括能力急需提高。

3.学生的思维层次较低

学生的质疑和评价意识较弱,大多属于接受、被动的阅读者,对作者和文本内容偏向于被动地吸收,缺乏提出问题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与字典、读者、文章互动的意识较弱,更缺乏英文思维迁移的能力。

四、结语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学案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是否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否渗透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对话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对话式”学案真正起到导读、导思的作用,提高学案使用的效度。

参考文献:

[1]Block,E.L..See how they read:Comprehension monitoring of L1 and L2 readers[J].TESOL Quarterly,1992,26(2):319-343.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6

关键词 主题式阅读 小学语文 自主参与 教学模式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原则

主题式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原本分散的阅读材料通过“主题”进行集中,将原本差异较为明显的语言形式进行同质化或者类型化的划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内容,一般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才会将阅读材料逐渐的加入到教学当中,阅读时材料较大的信息聊和多样化的语言文字形式有别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单纯文字、词句的学习,因此“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中对于语言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必须以阅读为核心的,阅读提供了一种超出简单语序之上的整体语言形式。主题式阅读将学生理解语言环境的过程简化,也让学生获得全面整体的阅读知识,因此在阅读式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确保对于阅读材料的整合和分类,主题式阅读教学突出了特定主题,资源的呈一性很重要,分类和整合是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其次,明确 阅读的核心主题,主题的作用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背景进行深刻认知的关键,缺乏明确的主题就失去了主题式阅读教学的价值;最后,保证语言环境的优化,即选择更贴近现实和语言学习的材料,这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条件,有现实意义和学习应用环境的阅读材料才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和文字基础。

二、主题式阅读教学对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作用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能力有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学生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限制了儿童的思维开放性,学生在这种学习状态中的创新能力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呈现下降的趋势,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是小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发展在这一学习阶段逐渐趋于平稳,在高年级中表现明显,逐渐增加的学习内容和要素导致学生在单一科目的学习中难以确定主观方向,进而产生自主学习意识缺失的现象。

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改善上述两个问题。首先就教学模式的改革来说,主题式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导向,但并没有将目标确定在一个绝对的方向上。再者就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来说,主题式阅读教学提供了经血的阅读材料和主题,有更贴近显示和生活的语言环境,文章的生活气息浓厚,学生更容易展开联想,例如苏教版语文中的阅读课程《颐和园》,其对人文景观的详细描述提供了学生联想和思维的空间,学生在此类人文类景观课文的阅读中对于静态事物的描写和刻画方法也能产生较为客观的认识,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语言规律,长期实践后能够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三、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和参与的教学方案

(一)以“主题”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小学阶段并不缺乏思维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压力下,小学生对于学习也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学习是一种呆板的硬性工作,当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求知欲望是不可否认的,主题式阅读教学提供了导向指引,这有助于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需要考虑如何以“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构建良好的语言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句的应用需要借助特定的情境,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特定的条件或要素,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学生的思维需要通过特定的问题来引发,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实践。语言清静的构建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条件,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对于前提进行简单介绍,并对于文章的主题或段落大意进行提问,这样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定向的思考,那么在同类应用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类比。

(三)增加教学过程中的沟通

在教学中应当创设一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环境,增加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外显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断优化活动方式和过程,探求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有积极的思维参与,且是内在主动参与,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全方位的推动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阅读中关联性问题为思考的主题,采取学生间的沟通以及竞争的机制。在学生交流方面,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主题问题的提出,建议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改善学生的沟通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在竞争机制的引入上,这实际上提供给学生了一种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浅层次的竞争能够让学生产积极的思考心理,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压力,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最快的调整到最为活跃的状态,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

四、总结

通过全文的分析来看,主题式阅读不仅对于小学语文课文教学过程中的内容理解、涵义认知有着直接作用,该种教学模式通过主题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明确的方向上。在引入更为多样的问题模式和交流模式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显著改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总体来说,主题式阅读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性,同时有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2).

[2]吴克伟,张坤香.点亮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五盏明灯”[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3 09:03
下一篇 2024-05-13 09:03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