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闭环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闭环管理 安全管理 应用
闭环管理是现代企业普遍遵循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先进管理模式的精髓和实质。其基本原理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时间和工作顺序,通过引入过程反馈机制,实现整个管理链条的闭环衔接。
近年来,神火煤电公司安监部紧紧围绕公司安全生产中心工作,着力在构建 “科学、简单、实用”的闭环管理机制上下工夫,有效推动了公司整体安全管理工作。因为“闭环管理”可以堵塞漏洞,提高工作效率,执行好制度,落实好责任,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
一、建立管理体系,实践“闭环管理”
神火煤电公司在2002年就构建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较好地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大大地控制和减少了职业伤害给企业和员工所带来的损失,其核心理念就是PDCA闭环管理。
1、健全管理制度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前提。神火煤电公司首先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了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明确了责任人,确保了安全管理工作事事有人管,有人问,杜绝了工作疏漏。
2、规范工作程序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基础。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质量和保证。神火煤电公司在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制度为依据,对安全隐患整改、领导跟班带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等工作从安排布置到过程监督到最后结果考核,明确了各个环节工作要求,细化了考核标准和责任查究内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链条式闭环管理制度,确保了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强化过程控制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关键。按照“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要求,神火煤电加大了安全管理工作过程监督力度,变事后考核为事前、事中控制,对各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情况进行了全过程监督检查,每月对各矿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和安全考核,还有不定期的安全突击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进行整改。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按规定进行了处罚,并纳入年度考核,增强了各矿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了公司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4、在实践中创新。神火煤电公司新庄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构建了“阳光安全管理体系”,他们将安全管理方面的考核制度、标准细则以及考核结果进行公开,不但安全管理部门监督检查职能科室、区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闭环情况,职能科室、区队反过来也可以监督安全管理部门在制度落实上是否存在问题。在追责考核方面,他们紧盯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整个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实现了信息闭合管理,安检科信息中心负责及时对安全隐患信息筛选,并将事故隐患建账管理,上网,并以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形式及时将所发现的问题、隐患通知到责任单位、部门和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落实处理,并将最终的处理情况向信息中心反馈。对隐患整改实行区域负责制,无论任何原因凡在分管区域范围内发生事故,一律追究区域分管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对业务科室实行重大隐患业务保安责任追究制,凡分管业务范围内存在重大隐患不能及时排查、不积极督促整改,一律追究科长业务失察、失管责任。由此,实现了公开透明的全封闭安全管理体系。
通过“阳光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管理零距离、工作无死角、考核严兑现”、提高了广大职工满意度。
二、在安全培训教育方面的应用
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伤害事故就会发生。要扩大安全知识面,增强安全意识,改善安全习惯,安全教育培训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是一个多阶段性、多层次性、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PDCA循环过程。因此,我们运用PDCA闭环管理方法,有效提高了矿井安全教育培训质量。
为保证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及考核制度,安全培训中心建立了一套考核培训教师及受训人员的办法,以激发培训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受训人员的学习动力;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随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并将培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反馈,以便主管培训的领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安全教育培训是一个动态过程,检查贯穿于整个过程。最后总结培训经验,提出改进方向和完善措施,以便在下一个培训过程中改进、提高。
三、实施闭环管理的效果
通过实施闭环管理,神火煤电公司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连续的效果;
1、提高了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增强了各级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实施闭环管理,提高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水平,增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连续性。闭环管理的核心就是落实安全责任,它突出解决了矿井安全管理工作中“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根治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顽疾。
企业管理闭环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活动战略;企业绩效
随着全球不断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制定法律法规,加大环保的法律力度。许多企业也都在响应国家政策,回收废旧物品,进行再生产。环保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人们更加看好“绿色企业”,这样通过回收再造,企业就赢得了好的声誉,与此同时,企业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并且提升了绩效。而回收再造、循环利用这些活动在供应链中就属于闭环供应链。供应链是企业的核心,通过控制信息、材料以及资金的控制,从选择原材料开始到最终制成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里,将各部门连接成一个网络结构。企业在供应链中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后期的回收利用。
一、闭环供应链活动战略
1.闭环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区别
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的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它的主要目的是封闭处理物料的流动,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与传统供应链不同的是,第一闭环供应链注重生命周期法,劣质产品才要求回收再用,不能因为可以回收利用就不重视正向链中的产品设计;第二传统供应链仅仅重点优化预算外的成本,忽视了折旧成本以及与服务有关的规范,而闭环供应链正好弥补了这一点;第三闭环供应链加大了对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也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传统供应链没有注意到的。
2.闭环供应链活动战略的概念
闭环供应链战略就是在闭环供应链中对于不同的活动环节而采用的不同的战略,它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规划产品生产中的各种活动。根据企业对闭环供应链中的正向与逆向活动环节的重视程度,可以将闭环供应链战略活动分成四个方面:正向关注战略、逆向关注战略、低型关注战略以及全面关注战略。这四个战略对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的关注程度如下图所示:
二、闭环供应链企业绩效的评价
1.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与原则
供应链绩效的评价是以企业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为基础的,不同于基于部门职能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不是单独地对供应商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价,它要掌握整体的运营状况,也要了解前后活动之间的运营关系。所以供应链绩效评价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重点,重点分析关键绩效指标。
(2)采用适宜的指标体系,要能够反应供应链的业务流程。
(3)不能只是先做事后分析,要尽量实时分析以及评价。只有这样,在运行供应链时才能压缩时间、减少消耗、提高柔性、增加利润。
2.闭环供应链企业的绩效
企业在运行闭环供应链管理时会遇到许多在其他方式管理中没有的限制条件,但这些都不足以抹灭闭环供应链管理给企业带来的有利的方面。首先,在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下,企业在考虑成本和服务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环境因素。通过选择优秀的设计和高质量的材料,再加上生产过后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就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其次,环保的要求能够促进市场的创新,甚至会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市场进行重组,由之而来,这个领域的废旧产品可能就可以在其他领域使用,这就建立了新的市场。再者,这种封闭式的供应链增加了废旧产品的逆向流动,与正向商品相互作用,这使系统更加复杂。而在复杂的系统中,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时的操作空间更大,比如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能做的不再是苦苦等待,可以通过回收废旧产品进行再生产,既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又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最后,企业在逆向链中能更准确地收到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信息,有利于产品的改进和企业的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社会各界对环保的标准也越来越高。而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正好减少了企业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使企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三、闭环供应链活动战略对企业的影响
1.闭环供应链活动战略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近几年,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汽车厂商大规模召回汽车的行动,这使把研究汽车行业的闭环供应链放在头等位置成了当务之急。
现今国内汽车行业涉及的企业比较多,企业又是良莠不齐,加大了信息流动的难度,使得汽车厂商在供应链上的反应不够迅速,整体效率也随之大打折扣,单一的服务方式必定只有一般的服务水平。而汽车闭环供应链的产生将对这一情况做出改善,在此供应链下,汽车厂商应该要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跟踪管理整个过程,从加工制造、服务客户到回收和循环利用资源,加强每一个环节的联系,促使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提高,汽车服务营销中注重汽车的回收才能达到环保的标准。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推动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而这种制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相应的供应链系统——闭环式供应链系统。
当下的汽车行业不能很好地协调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系统。而通过闭环供应链活动战略的实施,能够给汽车生产行业提供统一的信心沟通平台,让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回收商之间拥有畅通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的共享。
2.闭环供应链活动战略对电子制造业的影响
以往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对再生利用的问题很少考虑,致使材料严重浪费,并且在逆向过程中的成本也大大提高。在实施闭环供应链的管理时就可以避免这些,电子制造商可以纵观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而对产品进行再设计。由于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只有少部分前往二手市场,大部分无法实现再利用,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给企业实现回收再利用关键模块或零件的机会。在闭环供应链的运营中,选用高标准的的原材料,材料不在于种类多而在于质量高,标准化的零件有利于企业的回收再利用,而材料的类型少也有利于产品信息的收集。
目前,闭环供应链已经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这种封闭式的循环模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闭环供应链的实施,企业提高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往更大方面,闭环式供应链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要求企业绿色发展,避免滥用资源、污染环境。
四、闭环供应链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闭环供应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它又是在企业生产中至关重要。合理地设计供应链网络,高效落实,才能充分发挥闭环供应链的优势。要想高效落实闭环供应链所设计的环节,需要内部条件的支持,还少不了外部条件的保障。企业本身要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态度,多种活动战略相结合,设计出适应产品生产的物流网络,认真对待产品生产的每一个过程。这是闭环供应链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同样地,政府在闭环供应链的运行中要充分发挥执政监督的职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严格环保标准。只有企业和政府两者的结合,客户才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全球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要考虑经济的增长也要重视环境的保护。闭环供应链的管理正是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它不仅有利于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有助于整个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桂良军.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与现行企业绩效评价的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01:54-57.
企业管理闭环管理制度范文3
在食品交易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或生产错误造成的缺陷食品问题,国内外都开展了食品召回管理相关研究与实践。召回制度起源于美国汽车伤人事件[2],后来拓展到可能对普通消费者造成伤害的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结合我国两部产品召回管理以及相关文献对产品召回的界定,本文认为食品安全召回是指,对存在安全问题的食品即缺陷食品的管理办法,是由食品生产商或销售商制定的,在确定由其生产原因或销售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之后,根据食品缺陷或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缺陷食品的数量与分布情况、纠正缺陷的地点与方式的比价成本等因素,对缺陷食品采取收回、再加工、更换与赔偿等措施进行处理,以消除或减少缺陷食品对消费者带来的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以及对公共安全与公众利益的影响。食品安全召回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需要明确召回对象、实施主体、适用范围、召回等级、召回方式、召回程序等要件,以便于实现食品安全召回的管理目标。召回对象与实施主体即召回实践的客体与主体。召回对象是指不安全食品或缺陷食品,此为实施召回管理的落脚点。不安全食品具体是由采购、设计、生产、标识、销售、物流等方面的原因在某一批次或类别的食品中普遍存在的同一性缺陷(也可表述为系统性缺陷);包括食品存在可能或已经诱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危险,特定人群安全隐患标识不明,以及不符合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定等三种情况。食品安全召回管理实施主体按照我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为食品生产企业。在实施食品安全召回时,食品生产企业需要政府食品经销商、监管部门、技术支持机构、物流企业、消费者与公共传媒等主体参与其中,加强与召回实施主体的沟通、协调与协作,保证召回质量。食品安全召回范围与召回等级密切相关。食品安全召回范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哪些不安全食品产品,其二是指不安全食品处于哪些渠道。产品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召回的前提是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但是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有效的界定,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食品产业。因此界定食品安全召回范围包括不安全的、污染的、标签错误的、与制造商产品说明书不一致的,以及忽视特定人群和其他危险因素警告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3]。不安全食品召回的渠道范围涵盖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至食用环节;同时溯源将召回范围追溯至原材料采购环节。食品的流通范围与人身伤害程度并重,同样是衡量食品安全危害的评价因素。鉴于食品安全对于社会公共安全影响巨大,不管是企业主动召回还是被动召回,都需高效、完善的召回程序,确保食品安全召回实施的效果。食品安全召回程序以食品安全(缺陷)的投诉或报告为触发,由企业或政府形成初步情况调查报告,对食品安全危害进行评估,通知各相关部门、机构、销售渠道成员、消费者与公共传媒并启动召回计划,至此进入召回实施环节。召回实施环节需要做好召回预算、告知召回情况、收回缺陷食品、确保及时替换或赔偿等善后工作。企业完成召回实施之后,还需要做到提交召回总结报告、评估召回效果,并需要适时做好危机公关。通过明确食品安全召回客体,发挥实施主体的主观能动及与其他主体的协作,实施规范的召回程序,最后做好事后评估总结,以期达到高效、全面、快速,以及较低成本的食品安全召回管理目标。闭环供应链是将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统一起来,形成闭环系统。闭环供应链的产生受到利润、法律、客户服务与管理技术四个因素的驱动,其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4]。在闭环供应链框架下实施食品安全召回,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体现企业责任,更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与实现社会道德与伦理责任的保障。基于闭环供应链的食品安全召回表现了食品采购、生产、销售正向流通与缺陷产品召回逆向回收的有机结合,其中由食品生产企业修复召回的食品,并再次借助原先的正向供应链渠道将其返回终端消费,如图1所示。闭环供应链理论与食品安全召回管理诸多要件存在契合。从召回对象来看,缺陷食品来源于正向供应链渠道,但是召回回收并不是终点。对缺陷食品进行回收、销毁、掩埋、提取可利用物资,甚至修复再次回到消费市场,方是食品安全召回的最终去向。从召回主体来看,不管是正向销,还是逆向溯源回收,食品生产企业既是实施召回的核心企业,亦是闭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基于闭环供应链的食品安全召回做到“物以至用”,体现出食品生产企业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从召回范围来看,不安全食品是由原材料问题、设计失误、生产缺陷、流通污染以及标识不符等原因造成。这些问题反馈于投诉、溯源、监测、检测、回收等食品安全召回程序。召回范围与召回程序的匹配,吻合于闭环供应链的回收、检测/分类、再处理、废弃处理、再销售等环节形成的封闭链条。
基于闭环供应链的食品召回管理策略
生态和经济的双赢是闭环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基于闭环供应链理论的食品召回管理更是体现消费者、企业、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闭环供应链理论的食品召回管理中,作为召回主体的食品生产企业采取缺陷食品回收行为,在履行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发挥出促进生态供应链的资源循环与环境保护的主导作用。面对闭环供应链提出的生态持续和经济发展的协从发展要求,食品生产企业需要意识到实施缺陷食品召回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承担这种社会责任。闭环供应链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通过链上各实体的协同运作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大效益。基于闭环供应链理论的食品安全召回管理同样需要链内各主体的协作。食品安全召回逆向过程表现为消费终端流通企业生产企业供应商,其中需要物流企业、信息与检测技术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及公共传媒等主体的支持。鉴于缺陷食品所有权流转于食品生产商与经销商、消费者不同主体,生产商与经销商是召回义务的承担者,因此二者也是食品召回闭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成员间的合作是闭环供应链高效率运作的基础与关键,因此有必要在闭环供应链内建立主体间的协调,主体间的协调表现为召回责任的划分、召回信息的沟通、召回流程的重组、召回程序的改善等方面。通过主体的组织协调与分工协作在提高召回质量的同时降低召回成本,实现生态优化与经济发展中的效益平衡。针对召回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失衡导致的事件失控、危机扩散等问题,应加强食品安全召回管理相关的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召回信息处理系统。通过消费者投诉、问卷调查、食品企业质检报告等渠道,获取召回管理早期预警信息。建立有效的食品生产与销售数据库,通过产品型号、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系列号等关键信息点的追踪确定需要召回的产品批次;通过销售记录等渠道信息确定缺陷食品的流向与当前的使用状况。同时食品生产企业还需加强与最终消费者、中间商、物流企业等流通渠道成员的沟通,实现食品流通、退回、修复等方面信息的反馈与共享。食品企业可采用RFID作为食品信息单元载体,在食品的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对包装、库存、运输、配送进行过程追踪,实现食品安全状态特征的提取、监控、评价、预报和预警等集成应用,为实施召回管理提高信息支持。由于进入闭环供应链回流物品产生的时间、地点的分散和无序,这就加大了召回管理的复杂性。若由制造商负责完成回收,要求制造商建立庞大的回收网络,对于制造商来说,成本过高。因此由物流商介入供应链,取代食品生产商或经销商承担具体的召回活动是一个有效的手段[5]。通过食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商之间委托激励机制,成分发挥现代物流的专业性,也体现出物流企业在供应链在中的核心竞争力。闭环供应链中的食品召回物流活动,包括将缺陷食品从消费地、流通渠道运回生产地的逆向物流以及将再生品、可利用物资从生产地运往消费地的正向物流,涉及缺陷食品的收集、检测、分类、提取有用资源、再制造、再分销等诸多环节,构成典型的闭环物流。因此需要根据食品召回闭环供应链的结构特征与多目标要求设计、再造闭环物流网络,其中重点研究召回物流活动的设施选址决策、**回收率与设施间的物流量,以及物资在闭环供应链中的运输方式[6]等。借助闭环物流网络,提高物流系统运作的效率与效果,最终实现食品召回与资源再利用。
企业管理闭环管理制度范文4
一、基本现状和主要做法
我市共有国有企业508户,已改制改组460户。近三年共停产关闭破产235户,其中,停产79户,关闭103户,破产53户,涉及职工36834人,党员4381人。预计今年停产关闭破产企业44户,其中,停产关闭30户,破产14户,涉及职工8414人,党员741人。在235户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设党委的9户,党总支21户,党支部181户,有6个企业撤销了党组织,18个企业未建立党组织。
近年来,我市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停顿不前,发展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坚持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和《中组部关于在实施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在困难中探索,在曲折中发展。通过扎实工作,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改革、协调职工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紧密结合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状况开展党建工作。企业停产关闭破产后,生产和经营一线的职工和党员纷纷下岗流向社会,造成一部分企业基层党组织自行解散、有名无实,一部分企业党组织班子残缺、成员不全,党员队伍呈现出流动、分散的特点,部分党员出现“无家可归”和“有家不回”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市、县(区)两级党委明确要求,不管企业停产关闭还是破产,党的组织不能散,党的工作不能停。各级党组织根据企业停产关闭破产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尝试,采取措施,为开展企业党建工作创造了条件。铅山县商业局下属企业中有12户停产关闭破产,下岗流动党员130人,为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商业局党委从中挑选出一名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党支部书记专门管理下岗流动党员,通过发放《党员联系卡》的方式,对下岗流动党员做到“三知”,即知去向、知现状、知思想,并利用党员每月到企业领取生活费的机会,组织党员开展活动,过好组织生活。二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并贯穿始终。在企业扭亏解困、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中,我市多数企业党组织切实负起了责任,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帮助职工树立新的择业、就业观念,切实帮助解决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以及退休费、医药费等实际问题,收到了较好效果。上饶市标准件厂是信州区经济状况最差、**较多的一个企业,去年2月由全厂职工大会通过破产方案,11月由法院宣告破产。在企业实施破产期间,该厂党支部强化政治核心,带领党员齐心,体现组织关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宣传政策,掌握动态,化解矛盾,努力赢得职工和党员对企业破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全厂未发生一例起哄、举报、**事件,全体职工全部安置到位,确保了企业实施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主动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市场变化的要求发挥党组织作用。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处于长期亏损、举步难艰的境地,但有的企业又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满足在岗和离退休职工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等职责,为履行好这些职责,企业党组织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寻求企业解困的良方。余干县罐头厂1999年停产后,调整充实后的党总支在逆境中带领全厂职工认真找准企业发展的切入点,在“深化改革、重振雄风”上狠下功夫,去年10月,该厂与山东德任集团公司达成租赁协议,组建余干德任罐头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目前企业面貌焕然一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停产关闭破产企业的核心问题,就是企业发展陷入困境,难以生存,有的“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正常企业更为突出,更为尖锐,有时还容易激化,引发群体性或突发性事件,导致企业党建经济基础薄弱或失去经济基础,开展工作“难上加难”。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主要有“三难”:
(一)思想认识难到位,存在普遍困惑、疑虑和畏难情绪。有的认为“企业经营正常时,党的工作尚难做好,现在企业停产关闭破产了,党建工作就更难了”;有的认为“企业生存、职工吃饭等现实问题都解决不了,加强党的建设干什么”;有的认为“企业破产,党组织解散,人都找不到,怎么抓党建”;有的认为企业停产关闭破产是大环境造成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工作再努力也枉然,“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的基层党委片面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国企改革的方针政策,对小型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一卖了之”、“一租了事”,忽视和放松了企业党的工作。
(二)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大,发展党员出现断层。企业停产关闭破产后,职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职工和党员被迫下岗分流自谋出路,党员教育管理出现许多问题。一是多数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无力管。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本身也面临下岗转岗、另谋生路的危机,根本无心顾及企业党建工作;有的有一技之长或懂管理、懂经营的党组织负责人也远走高飞;即使在的,面对大量矛盾和问题,受精力、人员、经费等制约,也束手无策,甚至放任自流;虽然有的企业根据党员的分布状况,将组织关系转至党员居住地,但企业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协调衔接不够,有的不愿接纳“外来党员”,即使接纳,也不积极履行管理职责。二是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员分散、流动大,无法管。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重新就业、忙于生计上,有的长年外出务工,不与组织联系;有的成了个体工商户,“一心一意谋生路”;有的在非公有制企业另谋职业,不愿暴露自己身份;加之,有关职能部门教育管理滞后,没有及时根据党员分布状况调整党组织设置,导致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多数下岗分流和离退休党员成了无组织管理,无活动经费,不过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两无、两不党员”。三是由于受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和党组织软弱不力以及企业职工思想多变、信念摇摆等因素影响,企业党组织失去吸引力,导致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方面出现“断层”,绝大多数企业多年未发展党员。四是党费收缴难。由于企业停产关闭破产,无正常收入来源,有的党员生活困难,“吃饭”都成问题,党费不好收;有的进入非公有制企业打工谋生,但党费收缴“无法可依”,基数难核定,无法收;有的外出务工,长期不归,收不到。
(三)自身建设薄弱,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难。在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部分国有企业党务干部或党组织班子成员政治业务素质不高,有的对企业生产经营失去信心,对开展党务工作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对解决党员职工的生活困难或不闻不问,或无能无力;有的党组织活动单调空泛,枯燥无味,活动场所、活动经费等基本条件得不到保证,企业党组织软弱无力,党的工作难以开展,导致出现“党的组织散了,党的活动停了,党的作用弱了”的现象,难以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些党员党性观念和在党意识不强,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不愿履行党员义务,有的党员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生活无着落,精神不振,有的认为企业停产关闭破产了,一夜之间由“领导阶级的一分子”变成“被抛弃的孩子”,失落感和抱怨、抵触情绪较重,甚至有的要求**,党的先进性难以体现,作用很难发挥。
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上述问题和困难,既有受国家政策、市场环境重大变化的影响,又有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不力,机制不活等因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根本的在于各级党委和企业自身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时,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现象,企业停产关闭破产陷入困境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有的等待观望,成天埋怨;有的束手无策,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有的干脆弃之不管,导致党组织设置滞后,党员教育管理“退化”,思想政治工作乏力,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弱化”。本质上是党员的先进性存在不少差距,难以体现和实践“****”。由于工人阶级状况、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等发生重大变化,使停产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党员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及个人身份,呈现多变性特点,且主要精力用于就业谋生,导致不少党员职工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组织纪律观念淡化,党性观念减弱,在党意识退化,必将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和一定难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难以发挥。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按照“****”要求切实抓好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当前,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十分突出的薄弱环节。在重组改制、减员分流的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只能加强和改进,不能削弱,更不能放弃。各级党委、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党组织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和全面把握,做到形成共识不含糊,把握大局不动摇。一是建立落实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政领导联系困难企业制度。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组织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党政组织,要把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要求全面审视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切实解决困难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证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在解决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工作经费问题上,实行政策倾斜,允许从国有资产变现和企业资产处置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企业开展党的工作;还可考虑从停产关闭破产企业收缴的党费中允许提成部分,用于本企业党的日常工作等等。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停产关闭破产企业是一个极其困难和复杂的特殊环境,也是锻炼和培养干部的地方。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关心爱护停产关闭破产企业中的党组织负责人,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档案,对于在特殊时期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要进行大力宣传表彰,符合条件的,要纳入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适当安排。
(二)完善停产关闭破产企业党建管理体制。各级组织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要适应企业停产关闭破产的变化,根据变化的情况健全党的组织,完善管理体制。一是做到“三个必须坚持”,即改制企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企业改制要与企业党组织设置“同步”进行,不能因改制而取消或解散党组织;必须坚持有三人以上党员的企业都要建立党支部,不足三人的要按照工作性质相近、活动方便的原则,建立联合支部;必须坚持合理设置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和配备党务工作人员,其机构设置和配备要按照精干、高效、协调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确定。二是根据停产关闭破产企业的不同类型调整党的组织。整体破产重组的企业,企业党组织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同步组建或更名,其隶属关系不变;实行兼并和重组等形式整体转移的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原则上与企业行政隶属关系相统一,需要由兼并企业党组织领导的,由兼并企业党组织同被兼并企业的上级党组织商定;企业实行分离或重新组建新企业,其党组织要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改建和重建,改建和重建的党组织仍由原上级党组织领导;企业实行承包、租赁,企业党组织领导关系不变;申请破产企业,在进入破产终结期间,党组织要继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待企业破产终结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撤销原企业党组织。
企业管理闭环管理制度范文5
【关 键 词】 企业、系统、激励、正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Closed-loop Management System
【 Abstract 】 This paper sets out from system science angle , regarding modern large enterpri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leading the control theory into enterprise management, which is to be combined with the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economic incentive theory,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 Staff incite executives, a new system model —— Incentive system from staff to executives, a new theory —— Positive feedback closed-loop management system theory. For perfecting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long-term developing dynamic, improving the integral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think that modern and future large enterprises should establish the positive feedback system in the basis of the positive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Enterprise System Incentive Positive feedback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
一、引 言
经济似海,企业似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依水而存;另一方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受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的综合作用,企业不断地进行着组织的演变和制度的变迁。从小企业到大公司,再到巨型企业集团;从单人业主制到合伙制,再到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等等。伴随着企业组织的演变和制度变迁,有一种更能体现人类文明和管理进步的思想与工具,它就是激励。
相对而论,19世纪以前,企业管理思想主流是强硬约束,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约束,就是用残酷、压榨和剥削等词语来描述也不为过。20世纪初,西方企业管理思想开始有了重大转变,泰勒的科学管理、韦伯的组织管理、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相继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由强硬约束开始向科学约束转变,在这种转变中激励思想开始萌芽。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涌现了激励思想,并逐步形成管理者激励生产者的激励理论。随着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适度分离,20世纪60年代又涌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委托理论及其激励理论,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股东理论为主流的现代企业制度。
受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影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国企改革,在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转换经营机制之后,定位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难题,即如何解决国企所有者管理缺位问题。在私有制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大型企业中,所有者通常是一些为数不多的自然人和法人组成,这些所有者通常进入股东会和董事会,进行企业最高层次的经营管理决策,一般没有所有者管理缺位难题。即便是上市公司,股东人数成千上万,不能全部进入股东会和董事会,但是毕竟有几位大股东负责企业的最高经营管理决策。国企则不同,所有者是国家(全国人民),人民数以几亿计,任何负责企业经营的自然人和法人,其作为所有者的身份都显得相对微弱,而作为人的身份则显得相对突出。
因此,很多著名学者认为,国企改革,除了私有化,别无选择。如香港大学著名教授张五常坚称国企没希望。张五常的断言隐含了一个前提,即在已有理论和制度范围内看,国企不进行产权私有化则没有希望。由此可见,国企若不私有化,改革成功的难度有多大,然而难度再大不等于绝对没有解决之道。
深受思想巨匠卡尔·马克思的影响,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结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治之症。” 也难怪,面对经济危机,连著名的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也无良策,直到马克思逝世后又过了半个世纪,才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打破了这个结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为政府宏观调控和抑制经济危机找到了切实有效的理论和工具。同理,国企改革要想切实有效解决“所有者管理缺位”难题,在引用股东理论、产权理论、委托理论以及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理论基础上,还应有创新理论和工具。然而这个创新理论和工具在哪里,又是什么呢?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战略研究所首先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形成了超越股东理论的先进管理思想——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理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虽然先进,但现实中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实施机制仍有不足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1世纪初,现代企业制度的样板——美国安然等著名上市公司接连发生倒闭现象,其中暴露出经营者与会计师事物所联手编造假账问题和套现问题。学者开始质疑股票期权制度,认为滥用股票期权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股票期权制度受到了挑战。中外学者开始重新探索对经营者的激励理论和机制。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制度,尤其是激励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二、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适度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委托关系。为了克服信息不对称、防范经营者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企业所有者除了加强约束和监督,还不断设法提高经营者的积极性,这样逐步形成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委托人激励人机制),在制度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年薪制和股权制(尤其是股票期权)。这样,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不仅有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而且有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是一个重点。建立什么样的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较好制度设计是“年薪制+股权制”。其中,年薪制一般包括基本收入和风险收入两个部分。股权包括赠股、股票期权和管理层收购(MBO)等。年薪制可使经营者有望获得短期的丰厚薪金,股权可使经营者具有部分所有者身份并有望兑现中长期股票收益。从激励机制的主体和对象来看,年薪制和股权制都属于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一种类,属于股东理论和委托理论框架内的激励机制。面对美国现代企业样板所暴露出的问题,选择在年薪制和股权制方向上继续探索和完善,虽有必要,但却不够。现代大型企业的激励机制,除了所有者激励经营者、经营者激励员工,还应有新的发展。
“科学就是这样奇妙。角度略转一下,或多加一个层面,就可能看得很远、很远的。” (张五常语,2001 )。我们不妨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启示,换个角度进行探索,譬如在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之外,探索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随着企业文化和竞争手段的发展,在所有者即经营者时代,出现了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这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一境界;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时代,出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二境界;在企业利害相关者觉醒求同时代,将会出现员工对经营者激励机制,这将是企业激励机制的第三境界。
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简而言之,是通过培训全体员工,在多数员工自愿的前提下,经过员工代表会(或持股会)审议和通过,建立永续性员工基金,设基金管理委员会和基金监察委员会,制定员工对经营者的奖励办法及奖励决定程序,在满足一系列条件的情况下发生激励的一整套循环机制。该机制主要创新点:经营者在离任后,若先后通过员工代表会(或持股会)表决和全体员工公决,就可获得员工基金的终身奖励。以2000人的大型企业为例,平均每人每月向员工基金交纳10元,则该基金每年可收入24万元,获得员工基金奖励的经营者自离任后每年可得到6~10万元,直到终身。随着企业利润和员工数量的增减,员工收入、员工基金、经营者奖金相应作动态调整。该机制采用的唯一评价标准既不是计划指标和财务报表,也不是股票价格,而是员工对经营者的认同度。这个标准能够有效解决经营者短期行为、59岁现象、造假账以及企业凝聚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上述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是针对大型企业长期激励机制不足,以及如何改善经营者与广大员工的关系等问题,由作者首先提出并精心设计的。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指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现代大型企业,即便在所有者管理缺位的情况下,企业仍有办法实现自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兴衰、自我激励约束、自我良性发展。同时预示着一种新的局面:未来大型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将同时存在三方面机制,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这三方面机制相互作用,可形成更大更强的激励力量,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于是我们就可得到一个新观念,即现代和未来企业不仅需要所有者激励经营者,经营者激励员工,而且需要员工激励经营者。
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就企业管理系统而言,经营者可视作系统的始端,员工可视作系统的末端。员工的利益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经营者的努力。为了维护和提高本身的利益,广大员工可以通过员工代表会(或持股会)商定一定的反馈种类、反馈途径、反馈条件、反馈力度和反馈周期,制定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
三、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原理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企业激励理论受到了管理者和经济学者的普遍关注,发展比较迅速。从梅奥的社会人理论(E.Mnyo,193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A.Maslow,1954)、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论(F.Herzberg,1957)、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C.Mcclelland,1961),到斯金纳强化理论(B.F.Skinner,195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J.S.Adams,1963)、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V.H.Vroom,1964)、莫里斯的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经济激励理论(James A.Mirrlees,1975),再到克瑞普斯等人的声誉模型(Kreps&Wilson,1982)、格罗斯曼和哈特等人基础上发展的证券设计理论(Grossman&Hart,1988)等等[11],可以说基本完成了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理论和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事实上,中外已有企业激励理论几乎没有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另外一类激励机制,即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是我们深受传统厂商理论、现代股东理论和委托理论的影响,几乎将全部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和完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虽然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理论,但还没有提出员工激励经营者的观念及其机制。作为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员工为什么要激励经营者呢?隐藏在其背后的理论支撑究竟是什么呢?
现代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可以看作是大系统。系统科学的奠基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论的任务是确定适用于系统的一般原则,并对系统的共性做一定的概括[12]。我们研究大型企业,除了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还应运用系统科学。
在自然科学领域,人工控制系统早期基本上属于开环系统,即系统存在着始端对末端的影响和作用,不存在末端对始端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人们为了改善系统功能,设计并制造了一定的反馈环节,形成了末端对始端的影响和作用。按照正负作用性质划分,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20世纪40年代,维纳《控制论》发表以后,控制理论逐步得到了应用。控制理论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引入了社会科学领域。
维纳曾经提到反馈在社会中应用的重要性,他在《控制论》一书中写道:“社会系统是一个象个体那样的组织,它是由一个通讯系统联结在一起的,它也有它的动力学,其中具有反馈性质的循环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大型企业属于社会系统范畴,反馈的重要性同样适用于大型企业系统。反馈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基本属于信息反馈系统。到目前为止,利益反馈系统基本没有。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现代大型企业若看作是一种系统,那么按照控制论的观点,现代大型企业从激励体系角度则可看作是一种开环系统。在这个开环系统中,我们能够看到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经营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看到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也就是还没有正反馈环节。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即在现代管理系统基础上构造具有激励性质的正反馈机制(正反馈环节),将开环系统转变成闭环系统,从而改善系统的功能,提高效率,增强系统内部的凝聚力、驱动力和竞争力,并使系统本身产生自激发展功能,促进系统良性循环。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存在这样一种作用机理,即在满足特定反馈条件时,经一定的反馈周期和反馈途径,由系统末端发出脉冲式的利益流作用于系统始端,强化始端功能,进而强化中间功能及末端功能。整个系统功能提高后,一方面可降低系统内部利益的损耗,另一方面可从系统外部获取利益增量,两方面利益之和大于反馈利益。因此,不仅可以补偿系统末端的利益,还可以增加其利益。系统末端利益增大后,反馈利益会相应增大。依次循环,系统功能会逐步提高,系统利益会逐步增大,这就产生了系统自激的良性循环。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认为,企业实施正反馈机制是构造一种新型生产关系,是企业管理方式的发展,是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达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是一种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系统内部广大员工投资到经营者的整体行为,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一种有效机制。企业正常实施正反馈机制,不仅可使经营者获得新增利益,而且可使员工和所有者获得新增利益。经营者获得的新增利益,直观而论是从员工利益中获取的,实质是借员工的利益先运行一步,真正的隐含来源是外部市场和内部损耗。企业实施正反馈机制,有利于形成系统内部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可有效解决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所有者众多和分散而造成的所有者管理缺位问题,这一点对国企改革、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企业实施正反馈机制,可促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国家在政治、经济、就业、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可受益。
四、正反馈机制和理论应用前景
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起源于国企改革建议,但并不局限于国企范畴。从理论角度看,它适用于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的现代大型企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股份制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长期生存与发展,同样需要构建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至于正反馈机制和理论应用前景究竟如何,还需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范围进行分析。
从国际范围来看,传统厂商理论一直把企业员工看成是企业成本,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的人力资源理论开始把企业员工看成是企业资源[1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又率先兴起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该标准要求企业在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该标准强调,公司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也应该考虑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尤其是员工的利益[15]。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理论保持了一致性,从标准角度强化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企业的理论。事实上,发达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正经历由股东模式向利益相关者模式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认为,公司治理应该被视为处理所有对企业贡献特殊资产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16]。由此可见,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基本具备了应用正反馈机制和理论的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
从国内范围来看,传统的企业资源观念仍然是货币和实物资本,出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但在现代大型企业当中,企业资源观念开始转变,人力资源正日益得到应有的承认,尤其是经营者的人力资源。在企业资源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一批经济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张维迎,1995)等都强调了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17]。另外,中国企业也开始逐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过去改革当中片面和失衡发展起到了及时纠正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内企业条件和外部环境正逐步向国际先进方向靠拢。
然而中国历史上有一种难以改变的意识形态,即非常强势的官本位意识。百姓时常有幸遇到清官,然而在清官活着的时候,却没有主动设法保护和激励这个清官,往往等清官死去之后又遇上贪官,才开始特别怀念死去的清官,一代代王朝更替,周而复始,百姓对官的爱憎意识,仅仅停留在怀念或者辱骂这个自然朴素的情感层面上,一直没有上升到激励机制这个制度层面。换句话讲,被动式约束和辱骂贪官的意识较强,主动式激励和保护清官的意识不足。由此可见,员工激励经营者机制和正反馈闭环管理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将会遇到传统和习惯意识所形成的障碍,实施工作将会有很大的难度。如果没有现代企业文化基础,没有充分的培训和理解,没有必要的检查和认证,缺少配套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很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严重变形,降低应有的效用,甚至产生不良结果。
可以预见,经过一系列传播、研讨和培训,所有者开明、经营者优秀、员工素质高、企业文化好的企业可能率先认识和应用。随着成功案例的出现和增多,将会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企业加入应用行列,从而可形成广阔的应用前景。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和机制不仅可以应用到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等行业系统,而且可以延伸到乡村、城市等地域系统。就企业系统而言,可建立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就银行系统而言,可建立员工对行长的激励机制;就城市系统而言,可建立市民对市长的激励机制。
五、结 束 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为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长远发展动力以及提升整体竞争力,现代和未来大型企业应在正向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具有激励性质的正反馈机制,构造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
“就现代大型企业来说,企业无论是采取何种所有制,都不能回避委托-问题。”(林毅夫,2002 )[18]。因此,对国企而言,在有效减轻负担和正确构建委托体制的基础上,正确实施员工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构建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调动经营者长期管理的积极性、改善经营者与广大员工的关系、促进企业长期发展,而且有利于从制度上逐步化解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大企业风险、金融风险及社会就业矛盾,归根结底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资料:
[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 经济学 (高鸿业等译)[M].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孙跃君. 西方管理名著提要[M]. 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吴敬琏. 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M].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张维迎.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张五常. 张五常坚称国企没希望[Z].北京新浪网财经纵横频道,1999.10.14.
高峰主编.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M].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杨瑞龙,周业安.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钟朋荣. 美国样板频暴丑闻,中国企业向谁看齐?[N]. 中国经营报,2002.10.14.
张五常. 经济解释卷三制度的选择[M]. 商务印书馆,2002.
金玉成.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理论[N]. 经理日报,2002.09.10.
[11]李春琦,石磊. 国外企业激励理论述评[J]. 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9期.
[12]许国志主编. 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13][美]维 纳. 控制论[M]. 科学出版社,P24.
[14][美]舒尔茨. 论人力资本投资[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15]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经济商务室.美国SA8000标准介绍[Z].newyork.mofcom.gov.cn, 2004.
[16]侯若石. 质疑现代企业制度理论[Z]. 经济学家(www.jjxj.com.cn), 2004.04.06.
企业管理闭环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开发贷款风险控制封闭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57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6-1770(2008)09-056-03
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封闭运行监管,可以有效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和提高业务综合效益。封闭运行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以“项目”为中心的监控模式,即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按具体项目进行监控,而且按照“一个项目对应一个账户”的原则设置监控专户作为封闭管理平台。现阶段,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认真落实房地产开发贷款封闭运行管理模式,切实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调整和企业资金链紧张可能导致的行业系统性风险。
一、封闭运行监管是房地产开发贷款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房地产开发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已经渗透到土地储备、项目开发贷款、建筑施工、住房按揭等各个环节;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贷款标准实际上有所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没有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工作,对开发贷款项目运行过程监管实际上是半失控状态。因此,完善对房地产贷款的监控机制必须从项目资金封闭监管这一基础性工作抓起,并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1)从房地产企业产品循环周期看,跟踪资产转换进程实际上就是落实资金封闭监管。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的产品虽然是“商品房”这个不动产,但仍属于“现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现金”的资产转换短周期,与固定资产转换长周期有很大的不同,项目资金的流动速度较快。这样,在房地产企业以销售不动产为手段并在一个循环周期分期回笼资金的情况下,如果不对“商品房”生产与销售过程的资金循环进行有效监控,那么对房地产贷款风险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防范和化解。
(2)从房地产企业资金筹措渠道看,落实资金封闭监管本身就是在防范信贷资金风险。虽然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规模有所扩大,但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仍较单一,基本上处于“土地+资金+房价”的盈利模式,竞争力的差距基本上仍体现在获取土地和资金的能力上。房地产项目筹资渠道主要来源于项目资本金、银行贷款和其他外来资金(包括施工单位垫资和住房预收款等)。由于项目资本金来源较难核查,其他外来资金受市场环境变化大,导致房地产项目融资相当大程度集中于房地产贷款,商业银行承载的信贷风险较大。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资金专户,加强项目资金封闭运行监管,认真监控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进度,在项目土地抵押基础上及时增加在建工程抵押,有效控制商品房销售款回笼。这样不但有助于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而且能够防范房地产企业挪用贷款而产生的信用风险,保证房地产开发贷款实现良性循环。
(3)从房地产项目资金回笼方式看,搞好资金封闭监管本身就是在落实贷款第一还款来源。房地产项目资金封闭运行监管是建立在银企间达成共识、互相约束的基础上的监管手段,商业银行通过开发贷款与按揭贷款捆绑营销、加强资金支付和产品销售回笼的过程管理,能够最大可能地确保还贷资金来源。由于房地产项目销售回笼的形式多样、结算期限较长,因此,商业银行在监控住房的销售与资金结算过程中,一方面落实项目在建工程抵押,防范重复抵押风险,并通过在建工程抵押分批解押,有效监控销售收入回笼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核对房地产销售明细、销售回笼总量和按揭业务量,检查银企双方合作协议的履行情况,及时查找销售资金去向,落实第一还款来源,能够保障销售回笼自动还贷。
二、封闭运行监管必须落实到房地产贷款“三查”的各个阶段
近几年,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封闭监管工作落实不尽到位的一大误区,就在于把封闭监管主要当成贷后监控的一项内容,没有细化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额度使用等环节上,前流程工作不深入,基础不牢固,后流程监控措施必然无法到位,监管效率得不到保证。因此,从项目的全过程监管角度来看,房地产项目封闭运行监管必须落实到房地产贷款“三查”的各个阶段。
(1)在贷前调查阶段,银企双方应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为构建项目封闭运行监管方案打好坚实基础。银行经营部门除核实开发贷款的基本要素外,还需要引导房地产企业落实与项目封闭运作监管相关的具体事项:①项目主要结算账户及未来监控账户安排;②拟开发项目总投资构成情况及其前期已支付费用情况;③项目资金筹措渠道及自有资金落实情况;④项目“四证”和投资核准文件情况及规划建设要求;⑤项目建设施工单位、施工合同与项目监理单位资质情况;⑥项目建设资金支付方式及计划进度;⑦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及预售管理制度;⑧项目销售策划、中介和销售合同管理;⑨项目土地抵押及在建工程抵押政策等。
在充分论证房地产企业和开发项目总体风险的基础上,项目融资额度原则上不得对项目总投资留有缺口,以保证项目资金落实和项目按期建成销售。同时,要确定是采用独家承贷还是参与银团(联合)贷款,商定主办(独办)银行和项目监管专户,主办(独办)银行负责监管账户运行情况,各参与行按比例办理按揭业务,落实贷款偿还事宜。在此基础上,银行经营部门应对项目专户的开立、开发贷款的使用、销售资金的回笼及按揭贷款的办理等提出综合监控意见,并初步确定贷款封闭运行(合作)协议框架。贷款封闭运行(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①收支专户开立;②贷款使用条件;③贷款发放进度;④专户监管流程;⑤按揭业务合作;⑥销售资金回笼;⑦贷款自动扣收比例及归还方式等。
(2)在项目授信审查阶段,银行内部应加强风险要素审查,明确房地产贷款封闭运行管理要求和实施方案。主要包括:①规范项目监控专户的确立标准。对于单一项目开发公司,应针对单一项目设置唯一监管专户;对于同时开发多个房地产项目的综合类房地产公司,应根据开发贷款对应的开发项目分别设置专户,一个项目对应一个专户,确保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与循环;②明确开发贷款的使用条件。一般应先办妥项目土地抵押手续,并根据工程进度和监理报告实施分笔提款;③细化项目预售与监管措施。要积极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和预售许可证办理情况,掌握楼盘的销售明细和销售进度;④落实按揭贷款的办理要求。对于独家贷款项目,原则上应要求按揭贷款全部在开发贷款承贷行办理,在他行办理的按揭贷款必须回笼项目专户;对银团(联合)贷款项目,按开发贷款所占比例办理按揭贷款;⑤明确销售回笼资金的监管要求。对独家贷款项目,要求所有销售回笼资金(含定金、首期、按揭和一次性付款等)全部纳入项目专户管理;对共同(银团)贷款项目,要求各银行开发贷款对应项目的销售回笼资金(按揭贷款)全部归集到项目专户进行管理和按比例分配还贷;⑥明确开发贷款的归还要求。对没有资金缺口的项目销售款到账一般应立即归还开发贷款;对开发资金确有缺口的项目,允许留存一定比例的售房款用于项目后续建设,但需事先约定并审核其用途、比例、金额,剩余部分立即用于归还开发贷款等。
(3)在授信额度提用阶段,要加强合同合规合法性审核,落实各项授信条件和签署封闭运行监管合作协议。主要包括:①在审查借款与担保合同的同时,应审查房地产业务合作协议是否包含了项目贷款审查审批要求的内容,并落实此协议应作为借款合同的补充文件,或者在借款合同附则中加注项目封闭管理事项和项目开发贷款的还款要求等条款。②应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办理授信额度提用手续。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得到落实并先行使用后,根据项目书面用款申请及付款依据,由客户经理实地察看工程实际进度并符合资金监管协议要求的,填写《授信额度使用申请表》,实施分期放款。③对授信条件不落实、协议要点落实不到位甚至可能危及贷款安全的,应要求银行经营部门应停止办理贷款手续;对开发贷款封闭管理协议要点落实有争议的,应书面要求授信审查部门签批确认。
(4)在项目贷后检查阶段,要通过项目专户结算为监控平台,全面落实开发贷款封闭监管要点。主要包括:①严格落实项目专户管理制度。项目专户设立和启用前,要对项目已投入资金进行全面核实,确定专户后要将项目的营运过程通过收支余额及业务明细进行严密监控,并与项目投资预算及建设进度进行核对,及时纠正偏差,防范风险。②认真执行贷款使用审批制度。项目客户经理应根据项目书面用款申请,事先审核付款依据(主要是施工合同、购置清单和项目监理公司月度监理报告),由客户经理实地察看并办妥相关认定审批手续后,柜台会计人员才能转出贷款。同时,客户经理还要按月填写《授信业务用途监控表》,加上定期实地勘察,确保工程施工进度与资金使用情况相吻合。③有效落实项目建设进度监控。应通过实地检查如实填报《授信客户查访报告》,一方面认真审核项目资金支付与项目实际进度的吻合程度,检查是否存在工期延长和投资超预算等情况;另一方面注意收集付款凭证、发票、项目监理意见等单证留档保存,发现问题,及时交涉和纠正。④切实加强项目销售收入监控。要积极跟进项目预售许可证办理情况,加强销售明细登记、核对和销售合同备案管理。定期到企业核对银行存款日记帐和销售收据发票,逐笔与销售明细进行勾对。开发贷款主办(独办)银行应确保项目所有销售回笼款回笼到项目专户上。⑤认真落实按揭贷款业务联动。严格按照银企合作协议,及时收集已签订购房合同和拟申请按揭贷款的相关资料,按要求抓紧办理按揭贷款的审批手续。并定期核对专户回款额、拟按揭贷款额与项目销售总额和进度是否相符,确保实现对公开发贷款与对私按揭贷款联动。⑥严格执行项目开发贷款还款管理。按揭贷款发放后,应立即划入项目专户,并连同项目其他回笼款包括项目订金、首付款、全额付款等资金,严格执行项目开发贷款的还款要求。⑦认真做好项目专户延伸管理工作。在项目开发贷款清偿完毕后,应及时与企业办理项目专户的延伸管理工作,包括专户资金核对、结转、后续投入等,在做好延伸服务的基础上,挖掘后续市场机会和收益。
三、封闭运行监管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稳健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现阶段,房地产市场调整风险不断加大,银行业和房地产业均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从房地产业内外部发展因素看,封闭运行监管都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的现实需要。
(1)从宏观调控政策来看,双轨制住房政策导向必然强化不同类型房地产项目封闭运行监管要求。
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促进商品房市场和保障房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实施信贷紧缩政策的同时,无论是规范不同类型住房建设资金来源,还是防止住房建设资金挪用,都必须实施和强化对不同类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封闭运行监管措施,而且只有在银行、房管、规划等部门共同对房地产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引导自住消费资金,抑制投资投机资金,才能有助于形成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
(2)从客户选择标准来看,房地产企业信用分类结果必将推进不同资信房地产企业资金封闭监管工作。
在目前持续货币紧缩和防止通胀加剧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下行风险越来越受到金融监管部门和各家商业银行的关注。为防止房地产信贷违约率上升,商业银行一方面提高授信准入标准,扶优汰劣并加强房地产业的监控,深化房地产信贷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房地产企业资信评估和全国征信系统建设,全面评价房地产企业资信和能力。鉴于此,商业银行必然细化房地产项目的评估指标和资金监控措施,从而将房地产项目封闭运行监管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监管针对性和监管效果将大大提高。
(3)从行业发展长远来看,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约束与合作,自觉接受和配合项目资金封闭监管工作。
从2003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经过快速发展后,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稳定价格、加强保障和规范市场为主基调的调控发展阶段。但由于各项调控措施不够配套,房地产价格呈现出边调边涨的特点。在此期间,房地产企业利用有利的市场优势和银行竞争加剧的时机,一方面争取融资金额最大化,一方面要求融资条件最低化,导致部分银行房地产贷款标准实际上有所降低,商业银行逐渐失去了商业谈判的对等条件,只能在监管部门明确要求的自有资金、首付比例及“四证”等基本条件方面坚守最低的防线,房地产贷款项目封闭监控的诸多措施实际上远未落实到位。但正是这样,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和调整风险不断加大的时候,商业银行在加强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的同时,必然严格各项紧缩政策措施,细化贷款准入标准,调整项目授信条件,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从而对房地产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无论在银根紧缩环境下,还是在房价上涨周期,银行业都应接受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探索和细化房地产贷款的封闭监管措施,逐渐形成贷款监管必须坚持的行业规范和营商习惯。房地产企业从本身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考虑,应兼顾相关行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企业的监管要求,切实规范项目开发操作标准,主动配合落实投资人和债权人的监管措施,通过加强合作、配合监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毕竟没有约束的企业无法持续久远,只有将一时之便转化为永久之利才能立于不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