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育儿教育经验范例6篇

育儿教育经验范文1 ——小一班优秀教室创建 这个学期,对于我们小一班的三位老师而言,都是压力与挑战的一个学期。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方式,让我们在优秀教室创建的过程中更加努力,用我们的真情,倾注我们的爱心,努力营造孩子喜欢、家长信任的小一班班集体。 开学至今一个半月的时间,短短的一个半月,我们主要以让家长信任我们,让孩子接纳我们为主,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争创优秀教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育儿教育经验范文1

——小一班优秀教室创建

这个学期,对于我们小一班的三位老师而言,都是压力与挑战的一个学期。新的老师,新的环境,新的方式,让我们在优秀教室创建的过程中更加努力,用我们的真情,倾注我们的爱心,努力营造孩子喜欢、家长信任的小一班班集体。

开学至今一个半月的时间,短短的一个半月,我们主要以让家长信任我们,让孩子接纳我们为主,做好班级各项工作,争创优秀教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付出真心,让努力看得见

1.老师微笑向暖

开学初,为了让家长认识我们班的老师,我们制作了一张明信片,这张明信片上有我们三位老师的照片,简介,爱生格言,有我们的联系方式等,以这样的方式让家长认识我们,便于联系我们。

2.家长问卷调查

由于是新班级,新老师,对于孩子的了解都还不够,因此,我们开学初发放了家长调查问卷表,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包括小名、爱好,最喜欢的玩具、最喜欢的礼物,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需要老师的支持等,从中了解家长需求,了解孩子,以便第一天迎接好每一位。

3.特殊爱心礼物

开学第一天,我们小一班给每一位孩子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这份礼物来自于调查问卷,孩子特别的礼物,我们根据孩子最喜欢的礼物,制作了一匹马,马上有礼物,当每个孩子拿到自己最喜欢的“礼物”时,孩子们特别开心,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有的家长发来短信表示感谢,感动于我们点滴的努力。

4.感慨宝贝印象

第一天,跟孩子们接触,了解到孩子的有趣和特别,将对孩子的了解用一个词的方式进行概括,把孩子最鲜明的特别以柔软的文字方式展现出来,33个孩子,33个词语,让家长更好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让我们老师内心感动,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这一博客文章被评选为精华日志。

二、融入真情,让快乐看得见

1.特色活动的静心组织

幼儿园的特色课程让孩子获得幸福与快乐,如何让这一份幸福传递,让快乐永远伴随孩子们成长,这也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认真落实幼儿园的各项特色课程,把特色做实,做精,做到位,让每一个瞬间都成为永恒。

(1)衣服搞脏之逗蚂蚁

这个活动,从前期的研讨到自己的忧虑,及时的请求领导的帮助,调整改变活动的策略,让活动生动、活泼、有趣。这个活动让我们理念得以转变,意义更加深远。

(2)集体庆生之圆子分先

我们的这个活动也是在争议中获得成功的,有的时候,错误乃至失败也是一种经验,在被否定后,又进行了重新的调整,从孩子获得的意义出发,引导孩子为同伴庆生,可以说,我们的庆生活动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家长一致认为我们的活动有创意,孩子期待与喜欢。

(3)收集创意之小鸡制作

收集东收集西,我们注重的是孩子人人动手,人人参与,人人展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与需要,我们进行了收集创意活动,制作小鸡,呈现的效果比较好,也符合主题的推进,每个孩子得以展示。

(4)海盐话日之新年祝福

这个活动,前期准备,积极利用保育员阿姨的资源,为了获得顺利开展,花轿的制作,孩子的服装、道具,游戏的材料都进行了静心准备,让孩子们每个活动中都体验到不一样的快乐。

2.日常活动的认真落实

(1)保护蛋妹妹活动。

随着主题的推进,让孩子带来鸡蛋,既然带来,就要让家长看得见,因此我们开展一天的保护蛋妹妹的活动,一整天关注,并及时将孩子的表现,鸡蛋的状况进行记录和分享,这个活动做到有始有终,有过程有结果,有承诺有奖励,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学会了责任与担当。

(2)青团子制作活动。

作为一个日常性的活动,我们开展青团子的制作,在中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把**的方式、**的效果呈现出来。撒油、制作稍大、蒸煮时间等进行了调整,我们的团子要样子有样子,要美味有美味。

三、发挥真智,让艺术看得见

1.和谐默契创建

(1)人员的相互协调

小一班有3位教师和1位保育员,人员配备比较足,但由于不同人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我们进行了相互协调,固定方式、人员,阿姨负责喝牛奶环节,吴负责和阿姨一起整理般床铺。阿姨负责延续区域的规则和摆放等等。吴负责读书漂流活动等。

(2)定期的问题会议

由于我们班两位是年轻教师,经验相对不足,对于我们幼儿园的这种模式还不能一下子适应,为了帮助新教师融入集体,融入工作,我们傍晚定期召开问题会议,有时剖析班级问题,有时查找常规问题,有时说说幼儿管理,更多的时候是指出新教师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向。

(3)计划的任务交代

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我们每天思考常规性工作如何开展,班主任主要负责设想和分配,两位老师主要是进行执行和管理,让每一项工作有条不紊。

2.一个不能少

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得以成长,是我们的目标,这1个多月来,我们班最大的变化是学学哭闹少了,我们用我们的真情,去关注,去关爱,去呵护他,让他感受到了快乐。

苗苗的愿意和不随意也是我们为之开心的地方,如今的苗苗,每天是那么开心,愿意参加活动,我们都很高兴。

3.艺术洁净的环境

我们布置了马上有礼物的环境,我们创设了小动物之家,我们利用废旧材料展示了春暖花开故事,我们还进行布置了《小小蛋儿把门开》等主题,自然角种植、养殖逐步丰富。

育儿教育经验范文2

此后,幼儿园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大力度,多次参加郑州幼师的相关培训,组织教师赴姊妹园参观学习,在音乐欣赏教研上狠下功夫;还经常深入班级听课,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在郑州幼师的幼教专家张晓华、张希清等人的指导下,该园在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省级科研的评比中有三位老师的实验论文获得了一等奖,两位老师获得了二等奖,并在成果展示汇报活动中获得了集体二等奖。以下为王新涛园长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来分享。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使人在某段时间内忘掉音乐以外的所有事物。对于成年人来说,音乐往往是不可缺少的生活基本元素,对于幼儿来说也是如此。曾经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婴儿脱离母体的第一声啼哭,实际就是他在用这种特别的方式“唱歌”。

幼儿园的孩子们还不能完全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但他们可以通过音乐愉悦自己的身心,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外的幼儿教育课程很早就引入了音乐教育,很多国外的幼教专家也十分重视音乐教育的作用。

我国系统的学前教育历史还比较短。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资金、设备以及音乐教育人才的缺失,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尚处在实验和探索阶段。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很多专家也开始关注这一点,这很好地促进了幼儿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

经验

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目的之一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综合国内外幼儿音乐教育的经验,笔者认为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音乐是分层次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应接受不同层次的音乐教育。幼儿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不论对其进行音乐教育还是其他的教育,选择恰如其分的教育内容都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恰如其分,就是要求所选的音乐作品必须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幼儿无论在发声、发力、发音,还是忍耐力、持久度方面都比成年人差,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一定要考虑上述因素。比如在音域方面,不宜选择音调过高的作品;在作品的长短方面,不宜选择持续时间过长的作品。音调过高,幼儿有可能“顶”不上去;时间过长,幼儿有可能唱不下来。所以最好选择那些音调平和、时间相对短的演唱作品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素材,这样可以培养幼儿演唱的热情与兴趣。这同时也为从事幼儿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和声乐教学的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适宜幼儿传唱的音乐作品还需具有“团结互助”“乐观向上”“传达积极意义”等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幼儿教育内容的基本诉求,构成了除知识教育以外的重要教育要素。选曲的风格最好既畅快动听,又活泼可爱;既张弛有度,又朗朗上口;既好学好懂,又易于传唱……过去在幼儿中十分流行的音乐作品绝大部分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只有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创作并推广更多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作品,幼儿的音乐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轨迹不断创新和完善。

幼儿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宜采用形象、动作、音乐等诸多因素俱备的立体式教育。有些教师习惯在理论教学中穿插一些实际案例,或者使用一些教具,这就是采用了立体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能达到费时短、理解快、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要想让幼儿对音乐作品完全理解,就应该让他们除“听一听”之外,还要“讲一讲”“动一动”“画一画”——让他们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并对音乐进行动作描绘以及情景再现,从而让他们快速进入音乐的优美氛围中。例如在教幼儿吟唱关于大象的歌曲之前,先让他们看一看大象长什么样儿,再模仿一下大象走路的样子和动作,这样他们会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准确、生动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

幼儿除了在幼儿园接受老师的教育,还在家中接受家长的教育,家长也是幼儿重要的启蒙老师,所以幼儿的音乐教育必须要重视家长的辅助作用。这就要求在选择幼儿音乐教育作品时,既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还要兼顾家长的因素。家长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是亲密的,互动作用是显著的;选择那些适宜家长与幼儿互唱、合唱的音乐作品,起到的效果不容小觑,可以巩固并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成果。同时,也使家长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的身份,而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建议

幼儿的音乐教育看似很简单,实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的作用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本来不是坏事,但也造成了全社会“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不均衡、顾此失彼的现象。在幼儿的音乐教育方面,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就体现得较为突出。例如,如今歌曲创作可谓进入了“大制作、大繁荣”的时代,新的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新的歌星不断涌现,但流行的大都是成年人欣赏的音乐作品,适宜于幼儿甚至青少年的音乐作品则少之又少。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有很多孩子还在唱着他们爸爸妈妈甚至祖父祖母那一代传唱的音乐作品,而以现代生活为题材的幼儿音乐作品则是千呼万呼不出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过去了几年仍在流行,这一方面说明了这首歌的确有它独特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适合幼儿传唱的旋律与内容俱佳的音乐作品还是太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从事幼儿音乐作品创作的专业人才太少,或者是从事这方面创作的专业人士的付出与所得回报不成正比,严重影响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力在于幼儿音乐作品的魅力和教育方式的吸引力,要想改变现状必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任何一种教育,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找到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也是如此。我国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历史还比较短,在幼儿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使这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必须有强大的理论支持。现在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老师大部分都比较机械化,采用的是灌输性、模仿性强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教”和“练”,从理论角度去探索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专家型、学者型、自成风格的教师并不多,这难免会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幼儿音乐教育急需既重视幼儿音乐教学实践,又懂得幼儿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师不断涌现。

笔者认为,应对幼儿音乐创作人才的培养给予重视,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幼儿音乐创作方面制定出更多的鼓励措施,像扶植成人音乐创作那样扶持幼儿音乐的创作;政府主管部门,尤其是文化、教育方面的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引导性政策,将幼儿的音乐教育当成是身体素质一样的“百年大计”来抓,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关注它、支持它。

幼儿音乐教育需要好的作品,而好的作品必须从实际的教育实践中脱颖而出。幼儿音乐作品的创作与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两者脱节,就难免会出现辛苦创作出来的作品得不到认可的现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幼儿或者是青少年的音乐作品被创作出来了,却很少有孩子甚至家长愿意去传唱它、推广它,给人昙花一现的感觉。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创作脱离了实际需求,以至这种艺术作品最终没有生命力和活力。在这样的状况下,建立一套音乐创作领域与音乐教育领域之间相对固定的沟通和交流机制,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参与和重视。

作为一名曾经致力于幼儿音乐教育探索和研究的幼儿园老师,作为一名努力发展全园音乐特色教育的园长,我愿与大家一起携起手来,用一首首美妙的歌曲,为幼儿铺设更为美好的明天。

育儿教育经验范文3

【关键词】财商教育;幼儿园;策略

一、幼儿园财商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儿童心理学专家指出,幼儿园孩子们对于金钱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金钱教育对儿童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的金钱观,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与技巧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作用。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具备理财知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赢得精彩的人生。***曾经说过:理财,要从娃娃抓起。

游戏中我们在教孩子认识人民币时,不仅是让孩子认识数字,而且让他们领悟到祖国山河的美好,从钱上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同时让孩子明白钱到底能做什么?能用做什么?怎样去使用?比如说,给孩子一定面额的钱,在家长或者老师的陪同下,让他们自己买喜欢的东西,让他们渐渐地知道生活中有钱这样一种流通物,通过给别人一些钱,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没有钱,自己什么也得不到,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有钱的快乐和喜悦。

让孩子渐渐的明白生活中离不开钱,什么都需要钱,如果他们没有钱,就会哭着喊着向大人索取。所以说,幼儿园应该开展财商故事会,如《金钱岛》、《索罗门的宝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故事,激发孩子对金钱的兴趣,告诉孩子金钱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间的温暖,也可以照出善良与邪恶。有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当一天的“小主人”,让孩子亲身参与到理财中来,通过他们一天的独立生活,让他们学习到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开支,也体谅到大人的不容易,培养他们生活的独立能力,树立节约意识。

二、在生活中和游戏中有效地开展财商教育

对幼儿园的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懂得财富是靠劳动所创造的,一句名言说的对: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这就说明幼儿园教育的要点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纪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计划。

比如说,通过应用娱乐性和游乐性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对于小班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纸币和硬币,让他们逛超市,应用金钱来买卖;对于中班的孩子,我们可以应用童话故事打开孩子们的金钱之门,比如说《小狗钱钱》、《逃跑的瓜瓜》、《节俭的小熊》、《理财高手酷酷仔》等,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许多理财的知识;对于大班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超市、银行等,让他们了解到钱到底能做什么用,让他们自主的决策买哪些东西是合理的,哪些不应该去买。

当孩子认识数字之后,我们就要让他们清楚的认识钱上的数字、符号、人物等。这样慢慢的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圆、角、分的应用,一支铅笔1角,一个小狗玩具3元,一个皮球5元,我有十元,买了这些,还剩多少?通过这样的计算,就能让孩子对于金钱的交易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三、家园合作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幼小孩子财商的教育是一项极为细致和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替代角色。尤其是孩子们的家庭,对于孩子理解理财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商与智商、财商与情商是生活中必备的素质,家庭的影响将在孩子财商的形成过程中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家庭中理顺了理财的观念和方法,才能让孩子在理财的认识上高人一等。

钱是人们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当每一个孩子都能明白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对金钱就会萌发花钱的意识,我们可以针对他们的好奇心,综合数字的概念,与孩子们一起玩金钱游戏,让孩子明白金钱不仅可以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可以直观地让他们了解货币、物品之间交易的过程。

我国的传统观念都是在孩子的生日或者春节给“压岁钱”,很多的孩子能得到许多的金钱。这个时候帮助孩子学习支配,是让孩子学习理财的重要一步。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经验还不丰富,知识结构比较少,金钱观念弱,很难避免任意和盲目。我们就可以开展孩子的思想教育,讲压岁钱的意义,它的来源,怎样去合理的应用压岁钱等,教育他们管好钱、用好钱,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同时也让他们明白钱的来之不易。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人们生存的关键。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来说,学会理财,不仅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金钱,更是为了让他们学到我们教育的目的,培养他们理财的真正意图。对于国家,关系着如何培养驾驭未来经济的人才,适应未来经济的需要。很多年以来,理财教育是我们对教育的盲点,现在,我们应该补上这一课,从孩子做起,让我们共同努力认识理财,做好理财。

参考文献

[1]李展雄.说说理财教育[J].广东教育,2004,11.

[2]梅 林.理财“大事”,全家参与[J].家庭与家教,2008(08).

育儿教育经验范文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的目标中提出,幼儿在4~5岁的时候要“能随着作品的展开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在5~6岁的时候要“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这些目标指向的就是幼儿在文学作品学习中所需学习和获得的文学想象能力。在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应特别关注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获得。

一、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发展阶段

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是支撑幼儿感受、理解和表现文学作品想象的基本能力。根据想象的表现形式,幼儿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具体可以分成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一)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再造想象

“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再造想象”这一核心经验主要是指,幼儿调动个人生活经验和已有文学作品学习的经验,在大脑中再现作者想表现的情节、人物特征、人物关系、事件背景、蕴含情感、主题意境等文学要素,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丰富文学作品的内容,同时获得美的感受,受到文学的熏陶。这一核心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文学作品中地点、环境等背景性要素和主要人物动作、表情的想象;二是对作品中主要情节和主题表达的初步想象;三是对作品整体情节、深刻主题以及意境等的想象。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再造想象,幼儿可以理解和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为创造想象奠定基础。从总体上来说,幼儿在这一核心经验上的发展要经历从对文学作品直观要素的想象到对抽象要素的想象,从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到对文学作品态度和意境的感知。具体地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初步理解和描述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和文学作品的背景性要素。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跟随教师的讲述或朗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特征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并在教师的要求下回忆并表现这些动作或表情。同时,能获得对整个文学作品的初步印象,表现为能回忆出主人公的名字、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地点等。

2.稳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准确理解和描述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特征(如外貌、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并初步概括出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能较完整地叙述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并回答他人有关原因和结果方面的问题,理解文学作品的前因后果;在完整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会形成对所学习和欣赏的文学作品主题的初步理解,说出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但这种理解和感受往往不稳定、不具体。

3.拓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完整和较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具体表现为能清楚、完整地说出文学作品中的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准确描述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完整、有序地叙述文学作品的情节;能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与否及原因,初步感知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递的基本态度,较准确地描述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展现的态度、情绪,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论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二)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创造想象

“文学作品学习中的创造想象”这一核心经验是指,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内容、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结构片段、情节或结尾。这一经验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仿编,即利用已有文学作品的结构,填充自己想象的内容;二是续编,即根据文学作品已有的情节,创造一个与前面情节相联系的情节或结尾;三是局部创编,即根据主题想象一个有初步的完整文学要素的文学作品。从总体上说,幼儿在这一核心经验上的发展经历了从作品理解到作品创造,从文学作品单个要素的创造到文学作品完整要素的创造,从口语化的创造表达到书面化、文学化的多样化创造表达的过程。具体地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初始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如故事中片段情节的结构,儿歌或散文诗的句子结构,并在教师的提问启发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回忆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替换文学作品中情节和句子的单个要素(如人物、动作),从而初步仿编出符合原有文学作品结构要求的情节或句子。如在诗歌《水果宝宝去旅行》的学习中,幼儿在理解并掌握了诗歌的结构“××宝宝上火车,咔嚓咔嚓去旅行”后,在教师的提示下会用自己喜爱或认识的水果名称来进行仿编。

2.稳定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替换文学作品中的多个要素,仿编出在结构上符合文学作品要求的片段或句子。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编构一个文学作品的片段。例如,幼儿在学习了故事《春天的电话》中打电话的4个片段后,根据教师的提问“那小狐狸会给谁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又会说些什么呢”,想象一个动物形象,设想对话的内容,并根据故事原有的结构将对话内容表达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将自己编构的情节用语言和动作或借助表演、绘画等方式较为完整地表述出来。

3.拓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主要能编构出具有完整情节,在结构、内容和主题上合理、有逻辑的文学作品片段(情节或句子),所编构的情节有着一定的创意,富有画面感。例如,在诗歌《摇篮》的学习中,能在编构的句子中合理地想象出代表摇篮和宝宝的两个事物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又如,在散文诗《梦姑娘的花篮》的学习中,能根据散文诗中春夏秋冬的时令顺序进行编构。在仿编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的内容更加丰富,且与其他幼儿的想象有区别,更加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在表述自己编构的片段的过程中,会更多地使用文学性和书面化的语言,如形容词、成语,采用因果复句、排比复句等。

在教育实践中,需要明确的是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既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又具有一定的共时性。在幼儿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幼儿往往要通过准确理解字词来理解情节、人物特征,进而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感受意境和理解主题。也只有在把握情节结构、意境和主题的基础上,幼儿才能进行符合文学作品基本特点的创造想象。

二、促进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发展的教育支持策略

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指导。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感受、学习、理解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以幼儿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为指向,顺应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发展的轨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和策略促进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

(一)引导幼儿多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作者会创造一个能让幼儿的想象任意翱翔的精神天地。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无论在情节、意境、主题还是在语言的使用上都独具匠心。经常接触优秀幼儿文学作品的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和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过程中初步获得文学审美的情趣。有研究者(谭旭东,2004)指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必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审美要素和精神内涵,一是体现了儿童的精神哲学,二是包含了爱的哲学,三是构建着梦想的诗学。这些也是教师在选择幼儿文学作品时可以参照的准则。

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幼儿提供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形成多元化的文学想象的经验。在现今的幼儿生活中,教师和父母往往更关注童话和故事,对儿歌,尤其是儿童诗和幼儿散文等关注不够,而儿童诗和幼儿散文在语言营造意境、传情达意等方面有着更精练、更优美的特点,因此在发展幼儿文学想象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另外,现今教师和父母往往更加关注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题材,而对顽童的童真、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的题材关注不够,这些题材是幼儿文学想象的重要内容,也不容忽视。

选择了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之后,教师还要创设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感受、接触这些作品。除了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餐前活动中播放优秀文学作品,在睡前朗读这些文学作品,在幼儿园的区域中投放这些文学作品的音频、视频或阅读材料,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幼儿讲故事、开展亲子阅读等。

(二)关注幼儿文学想象的过程

幼儿在倾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形成文学想象,满足于这种想象所带来的。因为有了这种愉悦的体验,幼儿进而会喜欢文学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更关注幼儿想象的结果,而不是想象的过程。比如,在散文的欣赏中,许多教师可能更关注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想象意境,因此在问幼儿“你想到了什么、你觉得怎么样”的时候,会更关注幼儿想象的结果,而缺乏对幼儿想象过程的鼓励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往往力图让幼儿理解和想象出教师所认为的文学作品的意境。

关注幼儿文学想象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给幼儿提供充分想象的时间,另一方面是要给幼儿的想象提供支架。当幼儿说“我听完之后觉得很舒服”之类的话时,教师可以继续问“是什么让你觉得很舒服”或“哪句话让你觉得很舒服”,从而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当幼儿表达不出自己的想象时,教师可以根据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内容对幼儿进行提问。在评价时要注意具体破解幼儿想象的过程,而不只是重复幼儿想象的结果。比如在《雾像什么》的学习活动中,在幼儿回答“雾像棉花糖”的时候,教师在问幼儿为什么觉得雾像棉花糖后可以说“他从雾的样子和尝起来的味道上觉得雾像棉花糖”,这种评价有助于其他幼儿更多地关注想象的途径。

(三)根据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进行引导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中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不仅反映在幼儿不同的年龄发展阶段上,也反映在一个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在故事《会动的房子》的学习中,幼儿先是要通过再造想象,理解小松鼠去过的地方、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以及它的心情和表现,而后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续编故事,想象小乌龟和小松鼠还会到什么地方,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色,有什么样的心情和表现。幼儿如果没有对原有作品的充分理解,在后面续编时就难以达到合理、有逻辑的想象水平。

同时,在幼儿文学作品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都要经历各自的发展过程。例如,在故事《会动的房子》的学习活动中,幼儿从对故事的人物、地点进行再造想象逐渐发展到对声音、动作进行再造想象,最后到对小松鼠情绪和故事整体情节进行再造想象。在续编故事时,幼儿对“小乌龟和小松鼠到了什么地点”这样的单个要素进行创造想象是没有难度的,对“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进行创造想象就会有难度,而要想象出与其他小朋友不同的内容可能就需要更高的想象水平。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幼儿想象的不同发展水平,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向更高水平的想象阶段发展。

(四)给幼儿提供多种表达文学想象的机会

幼儿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学想象,并且在表达自己的文学想象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文学想象。

口头表达是幼儿表现文学想象的重要形式。一般情况下,幼儿在文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文学想象。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口头表达自己的文学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育儿教育经验范文5

关键词:美国;家长委员会;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12-06

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和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重要性。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在我国的学校体系中,已经不算是一个新事物。虽然在部分学校,家委会已经发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毋庸置疑,总体而言,目前的家委会在很大程度上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不少学校,家委会还只是一种摆设,某些学校要么只有在试图向家长额外收费时才想起发挥家委会的作用,要么把家委会理解为与校方对立的组织。显然,在我国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亟需探讨如何有效发挥家委会的积极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

本文试图结合美国一些学区有效组织家委会的经验及有关家长参与的理论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学校体系中家委会的效能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一、美国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与组成

长期以来,美国学校系统十分重视发挥家长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家长教育、家长参与及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业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影响(Davis-Kean,P.,2005;Hughes,J.& K work,O.,2007;Chang,M.,Park,B.et al., 2009)。早在1897年2月,美国就在芝加哥成立了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 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该机构得到政府资助和指导,所有认同该机构理念的个人都可以申请加入。目前,全美PTA成员超过500万人。除了PTA这一略带官方色彩的机构之外,还有民间的家长教师组织(Parent Teacher Organization,简称PTO)。总体而言,PTA更为关注宏观的家校合作政策,PTO更为关注微观的家校合作方式。虽然两者的具体运作方式有所不同,但其宗旨都在于通过促进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增进家庭与学校的伙伴关系(family-school partnerships),以达到维护学生权益的最终目的。这两大全国性的机构为全美各学区和学校家长委员会(Parents Committee)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指导和支持,使得家委会从组建到运作的整个过程,都能系统并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达成学校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宗旨。

顾名思义,家长委员会是由在校学生的家长代表所组成的民间自治机构,家委会的成员是由家长从愿意担任委员会成员的自愿者中选举产生。家委会的组成在考虑家长自愿的前提下,也会充分考虑不同家庭背景家长的代表性。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家委会既有班级层面的,也有学校层面的。班级层面的家委会通常由3-5名家长组成,主要职责是协助和配合班级的日常教学活动,促进家长与班级教师的沟通。学校层面的家委会通常由来自每个班级的1-2位家长组成。学校一级的家委会通常设有主任、副主任和财务等无薪职位。为了保证家委会工作的持续性和代表性,家委会成员任期一般为一学年。

学校层面的家委会根据与学校沟通的需要,通常会成立不同的职能部门,例如教学部、餐饮部、安全部、活动部等,分别负责与学校相应工作的对接。例如,教学部的成员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督,包括教材选用、教学过程监督、听课、教师教学质量评议等;活动部的工作则主要包括与学校共同组织亲子活动、家长教育活动和郊游(field trips)等各种校外活动。家委会的职能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组织活动,让其他家长有参与学校活动的机会,并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家庭教育经验的分享,同时也为遇到教育问题的家长提供社会支持;二是建立和密切与学校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是指双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以学生权益最大化为共同出发点的平等协商。家委会对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仅具有监督、建议的权利,同时,学校董事会的成员中也必须有家委会的代表。家委会享有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利。

学校在发挥家委会的作用中起主导作用。学校一般会设立联络员,具体负责与家委会成员的日常沟通和活动的组织、安排。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会将本学期学校的主要活动计划知会家委会,一方面请家委会提出意见,另一方面,也会向家委会提出参与相关活动的建议。与此同时,学校会在每学期初请家长填写一份家长自愿者申请表,记录家长的特长和可能参加学校活动的时间安排,以便教师在制订活动计划的过程中,将家长资源有机地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之中。

在美国,学校家委会之所以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有三个因素:其一,美国有民选的传统和参政的意识。美国家长普遍意识到,政府的教育投入来自税收,因此,纳税人有权监督和参与教育管理。家委会是由家长自己民选的一个机构,家委会的活动由家长自行组织。但家委会成立的目的并非与校方对立,而是本着为孩子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目标,与学校建立起伙伴合作关系,他们既监督、督促学校的工作,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工作。而且,家长的参与并不局限在学校的层面。家委会还可能通过游说(lobby)和诉讼等多种途径,促成和改进学区乃至州政府的教育政策。其二,美国学校的家长参与以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家长教育的专业引领作为基础。有效的家长参与,除了热情之外,还需要专业的见识。美国的许多州立大学除了教学与研究之外,还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能。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就是大学教授为社区提供拓展服务(extension service)。通过提供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帮助家长了解有关的社会与教育政策、学校系统的运作及子女教育方法,是大学拓展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PTA和PTO等机构,也会对家委会的工作提供专业的指导。美国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协会(PTA)结合有关的研究,提出了包括有效交流、权力分享等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六条标准,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①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的指导确保了家委会沿着正确的方向与学校沟通、合作,在发挥家委会积极效能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这种良性的循环,确保了家委会能有效地融入到学校系统的运作中,家委会就不再是学校系统运作的“旁观者”或“门外汉”,而是学校系统运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有效的合作伙伴;其三,美国学校的教育拨款,受纳税人评议的影响很大。美国的公立学校运作,主要依靠各州纳税人的税款维系。纳税人可以通过听证会(public hearing)等渠道,在学校申请下一年度拨款(grant renewal)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因此,公立学校的办学不能自行其是,而必须充分考虑纳税人的评议。所以,在美国的学校系统中,家长对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11月8日参加宾夕法尼亚州亚丁(Yeadon)发展开端教育(Head Start)研讨会时发言指出,未能为幼儿发展提供入学准备的开端教育机构,在每五年一次的拨款审议时,可能会失去获得教育拨款的资格。②在开端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中,家长参与(parent involvement)被列为学校“综合服务”这一关键指标的四个项目之一。

二、美国学校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家长委员会归根到底是通过促进家长参与,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由此达成维护学生权益的目的。这一目的,需要借助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实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学校、家庭与社区研究中心”主任乔伊斯・爱泼斯坦博士(Joyce Epstein) 提出了促进家长参与的六种方式,即辅导家长、多向交流、家长自愿者、家庭学习、参与决策及社区合作。通过这六种不同的方式促进家长参与,借以充分发挥家委会的职能。

(一)辅导家长(parenting)

辅导家长的工作是指帮助家长认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亲子沟通等教育技巧,营造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辅导家长的工作通常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宣传手册、家访、发放影像材料等方式进行。通过家长辅导工作,可以增进家长教育子女的信心,了解自己和其他家长遇到的教育问题,并感受到来自其他家长及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支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家庭的文化和背景。为了使家长辅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家委会可以每年发放一次家庭情况问卷,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评价及存在的问题,而后通过适当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辅导。

(二)多向交流(communicating)

多向交流是指家委会通过组织不同的活动,促进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学校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沟通是通过信息交换而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促进学校和家长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石。大多数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为促进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家委会一方面要确保通过多种途径,使公共信息向所有家长公开,而不是只有家委会的成员或到学校参加家长会的家长才能得到有关的信息。为此,家委会和学校可通过网站等平台,为所有家长提供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另一方面,家委会和学校合作,使家校沟通常态化。例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为每个学生设立成长档案袋(portfolio),客观记录学生的表现,每月让家长有机会了解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内容等。此外,美国学校的家委会也会通过筹款(fundraising)等途径,组织各种家长和学校的联谊活动,促进家校的沟通。有些学校设计了在家长中巡回的“亲子漂流册”,家长既可以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册子上,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回答其他家长在册子中提出的问题,这样,就达到了家长之间互相交流的目的。

(三)家长自愿者(volunteering)

家长志愿者是指学校和家委会合作,根据家长的特长和时间安排,邀请家长以自愿者的身份,主动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群体中“藏龙卧虎”,许多家长各有特长,是学校不可小觑的人力资源库。如果学校能有效组织家长自愿者工作,那么,它不仅能让家长体会教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增进家长对教育工作的认同感,还有助于家长提高教育技巧、密切亲子关系。为此,很多学校每一年度都会进行一次家长自愿者调查,了解家长的兴趣、特长和可以安排到学校从事自愿者工作的时间,之后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实际需要,对有兴趣参与自愿者工作的家长进行培训,而后安排家长参与学校相应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将家长自愿者风采及其工作的成效充分展示出来,激发家长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家庭学习(learning at home)

家庭学习是指家委会和学校为家长在家庭中辅导子女的学习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指导,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协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帮助家长了解各年级学生在不同科目方面需要掌握的技能,并提高家长对子女进行功课辅导的能力。例如,许多家长在家中与幼儿进行绘本亲子阅读时都感到“几分钟就读完了,不知道如何延伸”。针对这一问题,威斯康辛州瑟曼小学(Sherman Elementary School)附属幼儿园(Kindergarten)的家长委员会每学年和学校一起组织三次“午餐与学习活动”(Lunch and Learn)。幼儿园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共用午餐后,孩子们去休息,幼儿园老师和早期阅读的专家(reading specialist)、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和五岁幼儿阅读绘本。当孩子休息回来后,家长就与孩子一起练习所学的早期阅读技能。如此,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不仅使得家园在幼儿发展上形成了合力,也彰显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五)参与决策(decision-making)

参与决策是更为深层的家校合作方式。参与决策是指家长在涉及儿童发展有关的各个方面,例如环境安全、饮食卫生、课程选择、教师聘用等,为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决策主要是通过家委会集中反映家长的主张。决策的过程不是权力争斗的过程,而是家长和学校为了促进学生的成功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而进行的协商。

(六)社区合作(collaborating with the community)

社区合作是家校合作的拓展。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质量赖以提高的物质基础。除了家长资源之外,社区和自然资源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合作,要求学校要善于开发和利用社区与自然教育资源,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公园、部队、企业等。在女权主义者和著名政治活动家Gloria Steinem的倡导下,从1993年开始,美国发起了“带女儿上班”运动(Take Our Daughters to Work Program)。到2003年,该活动拓展成为“带子女上班”运动(Take Our Daughters and Sons To Work Program)。该运动号召父母们在每年四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带子女到工作场所上班。美国的很多企业、机构和学校都参与和支持这项活动。这项活动,为学生了解职业世界、了解社会生活及父母的工作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将许多的社会资源成功地转化为教育资源。

三、美国经验对我们的启示

在家长参与方面,美国学校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有关发挥家委会作用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委会要有效发挥作用,离不开专业指导

虽然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功,但是,双方对“成功”的具体内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对学校的运作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此外,家长和教师对同一个学生的评价也可能会出现分歧。出现这些分歧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除了利益关系的原因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家校双方对教育所需遵循的规律存在不同的认识。如果其中一方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存在偏颇,则会增加家校双方沟通的难度,甚至最终会导致牺牲学生的利益。例如,对于小学生课外作业的问题,有些家长希望学校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多做练习。而学校教师则认为学生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将所有时间都用于完成课外作业。Rettew等人的研究发现,家长对学生期望和评价之所以和教师有所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育儿焦虑的影响(Rettew,D.,Oort,F.et al.,2011)。因此,家委会在与学校合作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理性的原则,成为广大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除了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之外,鉴于绝大多数的家委会成员并非教育专业人员,因此,家委会尤其需要专业的引导。在这一方面,借鉴美国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各地可以借助当地高等院校、妇联、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或心理咨询等专业机构的力量,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教育的特点或某一时期的教育热点问题,为家委会成员或所有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讲座或咨询活动;(2)随着家委会工作的逐渐展开,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成立类似于PTA或PTO等跨学校甚至是跨区域的家长教师委员会组织。目前,我国学校中的家委会依然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形成组织网络。建构跨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家长教师委员会,不仅有助于促进各地家委会工作经验的交流,完善对各个区域学校家委会工作的指导、咨询和培训,使家长和教师更为系统、及时地了解教育政策、法规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各地的家委会可以形成合力,更好地传达儿童的心声,表达家长的诉求,并发挥独特的专业影响力。只有这样,家委会的工作才能逐渐迈入专业化的发展轨道,家委会参与儿童教育的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家委会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

我国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家委会所发挥的主要作用,还停留在协助完成学校布置的活动任务这一操作层面,实际参与学校决策的还很少。家委会在专业指导和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要充分有效地发挥其对儿童教育的促进作用,就必须了解并直接参与到学校运行的决策过程之中。然而,鼓励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不纯粹是家委会自身的事,更是涉及到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事。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在民主管理方面,主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教代会)得以体现。而家长作为教育消费者的代表,在现有的学校管理体制中的作用并未得到体现。

《意见》明确指出,家委会要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参与学校管理”的职责,并将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具体定义为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2)“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积极配合”;(3)“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相对于以往家长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渠道而言,无疑这是在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个进步。然而,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还是将家委会置于“配角”的地位。换言之,家委会只有“审议建议权”和“评议监督权”,但依然缺乏“审议通过权”和“审议决定权”。随着民主管理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健全,在诸如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评议、课程的选择、教师任职资格的审定、学校环境及学校财务的监督等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还有必要深入探讨如何逐步提高家委会的议政、参政的渠道和权力。如果管理者将管理理解为“科学决策”,而非“权力分配”的过程,就更为容易接纳家委会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是实施“校门开放”和“信息公开”的措施。“校门开放”是指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家委会成员随时到学校听课或监督各项活动,让家委会有机会了解学校管理的真实状况;“信息公开”是指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信息向家委会公开,自觉接受家委会的监督和所有家长的查询。在此基础上,学校应提供条件并鼓励家长参与涉及到学生和家长利益的有关政策的决策过程。在我国,许多学校的管理存在“一刀切”的弊端,具体表现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现象。例如,类似“兴趣班”的问题,没有家长参与决策和监督的“兴趣班”很容易沦为学校创收的工具,乃至成为乱收费和教育腐败的温床;而如果简单化地取消所有兴趣班,则无法满足部分家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指导,但具体实施由各学校充分咨询家委会的意见,由家委会和学校共同制定实施细则,并将所有相关信息向所有家长公示。这样,一方面能较好地规范学校管理,另一方面,也能较好地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

(三)家长委员会要有效发挥作用,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发现,大多数家长起初并不会主动参与到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但普遍乐于支持学校的工作(王帅,2012;Rosenblatt,Z.&Peled,D.,2002)。因此,学校在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方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国外有关研究也发现,学校的态度对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Green,C.L.&Walker,J.M.et al.,2007)。

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建立家委会参与儿童教育的制度保障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将家长教育(parent education)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作计划,使家长学校发挥应有的作用。无论美国在1975年颁布的关于特殊儿童教育法案(又称为“IDEA”法案),还是从1965年开始实施的开端教育项目(Head Start Project),都明确规定了有关家长参与的经费、内容和方法。这些法律法规为学校制定具体的家长教育规章提供了保障;(2)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总结经验,使家委会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家委会的选举和换届要公开,让真正有热情、有能力、能代言家长和学生心声的家长代表参与家委会工作。家委会应该有相应的章程和制度,明确家委会成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可以逐步建立家委会工作交流、培训的平台,一方面,让家委会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激发家委会成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也让家委会有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业的引领、积极的参与和制度的保障,是美国在家委会工作方面给予我们的启示。虽然我国的家委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并与我国各地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必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更为有效地发挥家委会作用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E].2012.

[2]王帅.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2,(2).

[3]Chang M,Park B,Singh K,Sung Y.Parental Involvement,Parenting Behaviors,and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Low-income and Minority Families[J].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09,(23).

[4]Davis-Kean,P.The Influence of Parent Education and Family Income on Child Achievement:the Indirect Role of Parental Expectations and the Home Environment[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5,(19).

[5]Epstein J,et al.School,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Your Handbook for Action(3rd Ed.)[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2008.

[6]Gestwicki C.Home,School,and Community Relations:A Guide to working with families(5th Ed.).NY:Thomson Learning,2004.

[7]Green C.L,Waler J.M,et al.Parents'Motivations for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Education:An Empirical Test of a Theoretical Model of Parental Involve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99).

[8]Hughes J,Kwok O.Influence of Student-teacher and Parent-teacher Relationships on Lower Achieving Readers'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in the Primary Grad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99).

[9]Keyser,J.From Parents to Partners:Building a Family-Centered Early Childhood Program[M].MN:Redleaf Press,2006.

育儿教育经验范文6

有些父母把电视当做“高级保姆”,三四岁的儿童就成了“小电视迷”。专家提醒: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更要养成良好习惯,否则,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一忌时间过长

儿童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每天长时间地看电视,容易使孩子神经系统与机体产生疲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等其它活动的正常进行。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最好控制在40分钟之内为好。

二忌距离过近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总喜欢往前面坐。这样,孩子的眼睛在屏幕发出的强光的长时间刺激下,不仅容易使孩子视觉的敏锐度与适应性降低,而且容易造成眼睫状肌调节功能的降低,晶状体逐渐变凸,导致近视出现。一般来说,看电视时,把孩子的座位安放在距离电视机2.5~4米处为宜。

三忌音量过高

学龄前儿童看电视时,长时间在较高音量的刺激下,不仅容易使听觉的感受性降低,形成不良的听觉习惯,而且容易导致视觉等感受性的下降。相反,采用相对小的音量,对孩子的听力、视力、注意力等的发展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忌光线过暗

看电视时,室内光线过暗,则影响孩子视觉功能的发展,也容易导致近视现象的出现。晚上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时,不要把照明灯都关闭,在电视机后方安上一盏小红灯,可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五忌坐姿不正

孩子看电视时,歪歪斜斜地就坐,如靠在被子上、躺在父母怀里,都容易使孩子未定型的脊柱发生变形与弯曲等,养成不良的坐姿习惯。

六忌饭后即看

饭后孩子即看电视,容易使孩子的大脑兴奋中心转移,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电视内容,形成消化液分泌的停滞与食物的沉积现象,影响肠胃的消化。饭后,让孩子轻微活动一会儿后,再看电视为宜。

七忌边吃边看

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或糖果、瓜子等,嘴里的食物往往咀嚼不够,容易加重孩子的消化负担,影响消化功能。长期如此,还容易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

八忌看武打凶杀内容

学龄前儿童常常看武打凶杀片,不仅容易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紧张、恐惧状态,影响身心健康发育,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好奇心,进行模仿,导致孩子对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现象适应性的提高。攻击与冒险行为增多。

九忌患电视孤独症

电视和电视游戏机对儿童的吸引力极大。儿童思维分析力差,模仿性很强,长此下去,儿童只对电视节目感兴趣,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性格变得孤独,严重的可出现反常的心理状态。新晨

十忌让孩子躺着看电视

一些父母让小孩躺着看电视,以为孩子舒服,其实适得其反,这对孩子的健康颇为不利。有些人喜欢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电视,觉得这样看电视舒服自在又省劲。他们的孩子也跟着学,躺着看电视。其实,躺着看电视害处是很多的。这是因为躺着看电视时,不但要仰着头,侧着身,而且需要歪着脖子和偏转眼睛。

这样,眼睛的视线与电视机屏幕就不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需要用眼睛来进行调节,时间长了会引起眼球外肌和眼球内的睫状肌发生痉挛收缩,从而造成眼球胀疼、结膜充血、双目流泪,甚至出现眼压增高,视觉模糊和视力下降等现象。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4 12:12
下一篇 2024-07-14 12:08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