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辅导范例6篇

家庭辅导范文1 包办型的家庭辅导,主要表现为父母一手操办孩子的家庭作业,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自然、史地,只要是考试记成绩的,无一不包揽。这种状况,小学的年级越低,情况越严重。这样的学生,几乎常常是家庭作业错误少、考试成绩不理想。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的辅导水平跟不上时,不少学生的学习便发生了困难,成绩明显下降。这样的家庭辅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家庭辅导范文1

包办型的家庭辅导,主要表现为父母一手操办孩子的家庭作业,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自然、史地,只要是考试记成绩的,无一不包揽。这种状况,小学的年级越低,情况越严重。这样的学生,几乎常常是家庭作业错误少、考试成绩不理想。随着年级的升高,家长的辅导水平跟不上时,不少学生的学习便发生了困难,成绩明显下降。这样的家庭辅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放任型的家庭辅导,其特征是:家长对子女的家庭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孩子放学回家,什么时候作业(包括温课复习),作业做多做少、做早做迟、做好做坏,父母一概不加过问,听其自然,放任自流。事实上,安排一下孩子的学习时间,过问、督促一下孩子的学习,是每一个家长都做得到的。

放任型的家庭辅导,也是非常有害的,父母放弃了对孩子家庭学习的一定管理,缺乏应有的过问、指导和督促,容易滋长孩子贪玩和其他的坏习气,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同时,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他们家庭作业的完成常常是不好的,有的不按时或数量不足,有的质量马虎,而学习成绩一般也差。这类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又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厌学情绪比较突出,一些不良习气也容易侵袭、影响他们,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家庭辅导范文2

陈冬的父亲陈树林是中铝铜业洛阳公司的普通工人,学历不高,讲不出高深的家庭教育理论,但他掌握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言传身教。他为人正直、守信、热情,每当工友有了困难,尽管自己家不富裕,仍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有时,刚发到手的工资还没焐热就借了出去。陈冬耳濡目染,也喜欢帮助小朋友,有好吃的就大方地拿去与小朋友分享,所以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初中、高中一直担任班长。对此,陈树林大力鼓励。

陈树林学历不高,但他无师自通地晓得家庭教育的三个重点:第一,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庭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习惯。他经常告诫儿子:“在学习方面爸帮不了你什么忙,没法辅导你,爸只要求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不懂的地方要多找老师请教。”第二,等孩子上了中学,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陈树林每天都会细心地检查陈冬的作业本,而且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如果“×”号多,字迹工整,说明陈冬没有领会知识内容,需要多下功夫;如果“×”多,字迹潦草,说明陈冬近段时间比较浮躁,需要敲打。陈冬不知道爸爸是如何窥得天机的,除了服气,陈冬对学习自然不敢懈怠。第三,体育锻炼不能松懈。陈树林格外鼓励陈冬参加体育锻炼,因为他知道,没有好的身体,不可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让陈树林欣慰的是,由于陈冬平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天资聪颖,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更是出类拔萃。

当年参加招飞体检时,陈冬大多数项目顺利过关,唯独视力有问题。当年陈冬参加高考,考出了620分的优异成绩。长春飞行学院招生组十分惊讶,因为报考该校的学生从未考出过这样的成绩,于是来到洛阳对陈冬再次体检,最终决定破格录取。

家庭辅导范文3

针对离异家庭子女产生的心理问题,建议离异的父母要及时向孩子解释清楚离异的原因,多陪伴孩子,尽力弥补父爱或母爱,让父母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中尽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辅导;挽回;关爱

目前针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文章理论性较强、操作性不强。为帮助离异家庭子女走出家庭变故的阴影,接受现实,并在现实中健康成长,依据离异家庭子女因父母离异而处于单亲家庭的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发展轨迹,本文为离异家庭如何做好子女的心理辅导提几点策略,供监护者参考。

一、解释原因

要向孩子解释清楚离异的原因在父母而不在孩子,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不变,切忌将离异的责任推给离异的另一方,更不可丑化和恶意攻击另一方,要有意维护好父母双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具体可以这样解释:“孩子,爸爸妈妈离婚是因为爸爸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很不开心。但是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毕竟你是我们的亲生骨肉,你身上流淌着我们的血,心是相通的,和你在一起,我们都很开心。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起生活了,但是爸爸妈妈会更加爱你。我知道你渴望爸爸妈妈能在一起生活,能像一般孩子一样有个完整幸福的家,同时你也希望爸爸妈妈能幸福快乐。你的心意我们非常理解,但现在,爸爸妈妈有许多看法和观点暂时无法互相理解,在一起并不快乐,希望你能给爸爸妈妈更多的理解,好吗?”

二、陪伴孩子

对孩子,有时默默地陪伴本身就是一种爱。离异家庭孩子的家长经常会因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琐事,忽视或找借口“没有时间”好好陪伴孩子。借口毕竟是借口,只要认识到位,陪伴的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花时间陪伴孩子需要分阶段进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陪伴要求和方式。

第一阶段,要帮助孩子度过家庭变故的不适期。特别是离异发生后的那几天,应当多陪在孩子身边,尽力多给点爱和关注。陪伴期间,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对其表现出来的郁闷纠结,沉默寡言,要多给一点理解,拥抱。不要对孩子提出太多要求,例如要求孩子要坚强、要乐观等等,这个阶段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时期,而是要想办法让他把因父母离异而产生的负面情绪表达和宣泄出来,此时作为父母要做的是理解和倾听。

第二阶段,当孩子已经逐渐适应并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时(第一阶段做到位的情况下,孩子会较快适应现实,主要特征表现为不再因为父母离异而忧郁、沉默寡言。),接下来要改变陪伴孩子的方式,常用的方式是将陪伴时间规律化。例如每天陪孩子聊天、娱乐五分钟;每周固定安排一小时、两小时陪孩子等等,具体时间规律根据各家庭情况而定。在经历保护阶段之后,孩子已能面对现实,可以适当鼓励,学会自立和独处,但不能完全放开,仍然需要有规律的陪伴。对于“很忙”的家长,这种方法效果可能较好。

三、挽回关爱

离异家庭中获得孩子监护权的一方(下面简称“监护家长” )往往因为个人原因而忽视另一方(下面简称“非监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有意隔离孩子和非监护家长的交流沟通,使得孩子不仅失去了完整家庭,也失去了原生家庭的一部分正常人际关系。更严重的是孩子会在不知不觉的潜意识里,因父爱或母爱的缺失而把对非监护家长的感情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或从其他人身上获得相似的情感体验,以挽回失去的关爱。当家长和子女是同性时(如父亲和儿子,母亲和女儿),更容易出现情感向周围的异性迁移,甚至极易出现过度关注异性的现象。

例如:一对离异家庭的母女,女儿因为缺失父亲的关爱,为挽回失去的关爱,在同班的一位优秀的男同学身上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父亲的影子,此后便对该男同学产生过度关注,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误认为这是早恋现象。

鉴于以上的分析,离异家庭的监护家长为挽回失去的关爱,应该鼓励孩子和非监护家长进行正常的亲子互动,例如定期会面、通电话、互发短信、书面通信、QQ、微信、散步、郊游或参加有关的活动和集会,让孩子在心灵深处既有父爱又有母爱。不能给孩子一个物质上完整的家,那至少要让孩子有一个心灵上完整的家。

如果存在非监护家长有意逃避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的情况,因父爱或母爱缺失而出现心理问题不能解决时,建议监护家长及时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干预,以避免因时间长了对其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四、适度关注

孩子所关注的,就是父母所关注的,但要注意适度,否则将适得其反。离异父母常因为觉得亏欠孩子或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爱而无原则地过度关注、顺从、迁就孩子。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因此好心办坏事,则是件令人惋惜的事情。

适度关注,最好的方法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孩子力所能及且能独立完成的事,让孩子去自己完成,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衣物、打扫房间等。孩子若主动承担家务,家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应合理引导,不可盲目拒绝。当然鼓励必不可少,即使孩子失败了。不管是外界的原因还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导致的失败,父母要帮其正确分析原因找对策,但不予批评责备,然后鼓励其下次做得更好。

适度关注,要求孩子在家庭中要有所担当,家长可以主动要求孩子帮忙,借此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觉得自己是被父母所需要的,是家庭中的一员。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又让自己轻松,何乐而不为。

五、树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就是无声的命令。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健全家庭有父和母两种榜样不同的是,离异家庭由于单亲的特殊原因,留在孩子身边的父或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无疑是最直接的,所以作为监护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树好 榜样。

家长希望孩子不要养成某种坏习惯,就应在孩子面前亲自克服这种坏习惯,希望孩子养成某种好习惯,就应在孩子面前亲自养成这种好习惯。

例如,你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你自己连书都不碰,那么这种希望多数要落空。又例如你要求孩子不要吸烟,如果你自己都戒不了烟,那么这种要求多数难以实现。

家长不妨体验一下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每天和孩子一起刷牙。但有两个要求:1、要和孩子“同时”刷牙。2、用科学的刷牙方式。相信,经过一周、两周、一个月后,习惯成自然,孩子自然就养成了早晚刷牙的好习惯了。刷牙如此,在其他事情上,家长们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榜样模式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

六、给足“面子”

孩子都以自己家庭的完整和幸福为骄傲。离异家庭子女显然没有任何的优势。但这种劣势是可以通过家长的努力而发生改变的。

家庭辅导范文4

【关键词】家族强迫性遗传;系统性辅导;心理健康

一、案例描述

小栋,男,17岁,我区某校初三学生,今年开学一个月后出现躯体不适,现已持续三个月,咨询前不能全天正常上学,经班主任介绍和他父母一起来心理辅导室进行咨询。

小栋:老师,近几个月快要中考了,我发现自己到校上课会出现胸闷、心慌、头痛等现象,晚上入睡困难,一般在上床后2~3小时才能入睡,第二天整个人头昏,听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作业做得比以前慢多了,全身无力。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很着急,想了很多办法,但没有用。

妈妈陈述:孩子近来脾气很不好,到家就一个人关在房间,不太愿意说话,饭量也不多。我和他爸都非常着急,只要孩子能开心,我们愿意配合老师进行心理咨询。

小栋穿校服,耐克运动鞋,穿着整洁,目光向下,双手交叉置于腿面,来回不停地搓动。妈妈,面容姣好,鞋子和包协调搭配服饰整洁,稍时尚。爸爸,服饰大方整洁,行动稍显迟缓,偶尔说话时会看妻子的表情。全家装束近乎完美。

二、案例分析

根据摄入性会谈、心理老师观察,小栋是心理正常范围中的严重心理问题,属心理咨询的范围。主要表现在面临考前压力的焦虑状态,与家庭的期望与文化有重要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生理原因

小栋现处于青春期,自我认知的欲求不断扩大,在生活中要求独立的意愿明显增加,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思考权、选择权和决定权。

(二)家庭原因

(1)父爱长期缺失。父亲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小栋的生活和学习从幼儿园起就是母亲负责,孩子和父亲情感联结不强;父亲本身又是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平时与孩子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思想沟通和交流,所以导致小栋在面对重大压力时表现出无力感。(2)母亲和孩子的情感联结太紧。因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过多,所以母亲在孩子身上投入过多的关注,孩子成了母亲的重要情感寄托。(3)家族行为模式的传递。小栋的外公就是一位有着绝对控制欲望的人,对他的孩子们(包括小栋的妈妈)都是严格管理和要求,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要绝对地听话,否则就会受到严厉的怒骂和训诫。

(三)社会支持系统原因

母亲强势,父亲退让,小栋在家是独生子,回到家中无人倾诉,同学们又都忙着自己的学业,小栋在遇到困难时没有一个可以给予他强有力支持的社会系统,这导致了小栋对自己失去信心,焦虑不安。

(四)心理原因

缺乏情绪表达的能力,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因父母之间很少有情绪表达,所以当出现生气、愤怒、压抑等情绪时,小栋不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只会压抑在心里,这种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反应。

三、指导策略

第一,父亲回归家庭

通过对孩子问题的系统分析,使父亲明白孩子的问题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问题。引导父亲看到母亲之所以和孩子联结太紧,是因为在家中只有这个情感联结对象,在行为上就表现出对孩子过度关注。建议父亲多关心陪伴母亲,平时在家中多进行情感交流,以缓解母亲早年内在形成的焦虑和不安;同时引导父亲看到孩子在面对问题时表现出的无助、无力感,这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缺少父亲强有力的支持和鼓励而形成的。希望父亲多陪伴孩子,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在咨询过程中,三人达成口头协议,鉴于孩子目前情绪的不稳定,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暂时由父亲来照顾,等孩子好转后生活由母亲照顾,学习和思想方面的问题父亲要多关心,并及时

沟通。

第二,母亲学会理解青春期的孩子

通过咨询让母亲明白,孩子现在的反抗叛逆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追求独立和内心的自由是每个人一生的成长目标,作为照顾者,所希望的也是孩子能很好地独立生活,所以从现在开始要学会慢慢放手,让孩子逐步学会独立生活。认知上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母亲的焦虑情绪,孩子对独立的要求也引发了她自己的内在需求,所以在较短时间内,母亲对孩子的控制有了明显的改变。

第三,让家族的“强迫性遗传”通过学习中停止。通过回顾母亲自己的成长史,引导她看到父亲的过度批评指责和控制对她自己的伤害,使母亲认识到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不控制,不替代。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让自己的痛苦在孩子的未来生活中重演。

第四,全家学会情绪表达

让全家一起学习情绪表达的方法,无论是正向积极的还是负面消极的情绪,都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家人知道,而不是向内压抑。

让妈妈学会体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受自己情绪的变化以及内心的真实想法,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当孩子表现出不听话甚至反抗时,妈妈可以说:“当你……时,我心里有一团火串到大脑上,内心十分愤怒,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说‘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为什么不理解?’同时我觉察到那是我爸爸当年对我的不满。”引导妈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体、情绪和想法上,让她知道自己当下正在发生的一切,这样,她就不会因为孩子的“失控”感到恐惧了。

经过六次家庭咨询,小栋已能全天在校学习,大部分时间情绪稳定,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家庭辅导范文5

关键词:家庭困难学生 学习现状 辅导机制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培养同样肩负着社会的责任,作为独立学院的生存主体,学生群体关乎着学院未来的发展。众所周知,独立学院由于其独立性,其经费来源于学院举办方筹集资金及学生学费,针对学生收取的学费也高于公办学院,因此相对于公办家庭困难学生而言,独立学院家庭困难学生群体尤为需要关注。

一、独立学院家庭困难学生学习现状及特点

以某独立学院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为例,登记在册的家庭困难学生达1300人,占全院总体人数7390的17.6%,其中男学生480人,女学生820人,其呈现的学习现状和特点也是多种多样。

通过对1300名家庭困难学生学习成绩的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相对较好,学习成绩合格及以上的学生有1097人,占家庭困难学生总数的84.4%,但值得关注的是其中还有203人有学习成绩不合格的情况,占家庭困难学生总数的15.6%,其中有1门不及格课目的学生有131人,有2门不及格课目的学生有42人,有3门及以上不及格课目的学生有30人。根据对有不及格课目学生群体的分析,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文科专业家庭困难学生不及格课目人数比理工科专业多

调查结果显示,该学院家庭困难学生中,有不及格课目的文科专业学生人数达134人,有不及格课目的理工科专业学生人数为69人,形成了134:69的格局,根据对结果的分析,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该学院文科专业数比理工科专业数多,因此文科专业学生数比理工科专业学生数多,增加了不及格学生人数的差异;二是该学院理工科专业具有较好的招生优势,因此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而文科专业中有部分学生是调配至各专业,因此学习基础及对专业的接受度都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三是该学院理工科专业有些课程是以实验实训课程为主,重在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文科专业大部分课程是考验学生记忆能力的,因此在考试密集的情况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科专业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低年级家庭困难学生不及格课目人数比高年级多

调查中发现,该学院家庭困难学生中,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不及格课目人数比高年级(三、四年级)多,在人数上呈现出162:41的结果,通过对低年级和高年级不及格课目的整体分析,认为形成该特点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该学院高年级学生面临的课程大多是专业类课程,在对知识的掌握上有一定的方法和经验,而低年级学生面临着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等众多课程,在学习方法的把握、学习规律的适应等方面还在逐步形成;二是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大四的学生已经步入实习环节,考试课程相对较少,因此也减少了出现不及格课目的可能性;三是低年级学生面临着大学英语的考验,因有些学生英语底子薄弱,造成不及格人数较多。

(三)家庭困难男学生不及格课目人数比女学生多

在该学院家庭困难男学生不及格课目人数要比女学生多,呈现的人数比例为124U79,在有3门以上不及格课目的30名学生中,男生有25人,女生为5人,出现该特点的原因,经分析为有两个方面:一是男学生在心理成熟度上较之女学生会有所差距,女学生在对待学习上的态度会比较慎重与认真,因此,女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较之男学生会有优势;二是家庭贫困的男学生与女学生在在适应大学环境上的能力也有所差异,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及格课目的家庭贫困男学生往往存在沉迷电脑游戏、兼职与学习时间冲突、生活态度懒散消极等情况,而家庭贫困女学生中沉迷电脑游戏者、打工者较少,对待生活不会过度懒散与消极,为自身学习提供了时间与空间。

二、独立学院家庭困难学生学习辅导机制构建

面对该独立学院家庭困难学生学习现状及特点,引导这些学生在背负父母的期待和承载家庭全部希望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学习主动性、顺利毕业并学有所成,显得尤为急切且重要。因此,需要重点思考面向家庭困难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家庭困难学生的辅导机制构建与落实。

(一)落实家庭困难学生学业关怀机制

独立学院应重视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业关怀,思考落实与学业帮扶相关的机制,可开展班主任定期联系制,定期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掌握该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工作;开展专业老师帮扶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多加关注,时刻关注该群体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度,并力所能及的激发家庭困难学生的自强与自信;提高学习的效果针对家庭困难学生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开展定点帮扶机制,引导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一对一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要求优秀教师以导师身份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定期辅导与教育;落实家庭困难学生家长联系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旷课、成绩不合格等情况进行及时的交流,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可建立家庭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数据库,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受帮扶学生的情况,随时了解和掌握帮扶的进展。

(二)实施家庭困难学生励志引领机制

独立学院应对家庭困难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和成长引领,应多提供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机会,建立健全学院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通过提供岗位、设立奖助学金、生活关怀机制等形式,减轻家庭困难学生的自身压力,以促进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提升;树立自立自强的学生榜样,通过学生典范的故事引领,激发家庭困难学生内心的斗志与勇气,促进家庭困难学生学习的动力;建立健全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家庭困难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减轻思想压力,疏导心理问题,通过开展专家咨询、心理疏导、心理课程、团队训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阔心胸,明确方向;设立学院励志引领中心,通过对家庭困难学生开展读书会、座谈会、培训会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迎接大学的各项挑战。

(三)建立家庭困难学生学涯帮扶机制

独立学院应建立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学涯帮扶机制,通过针对性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角色体验、就业能力培养等内容,拓宽家庭困难学生的视野,提升家庭困难学生的认知、提高家庭困难学生的能力。可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助体系等体系,通过对家庭困难学生开展集中授课,启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思考;鼓励家庭困难学生积极参与考证、讲座、岗位体验、专业赛事等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家庭困难学生的学习自信;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针对性的开展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演讲能力、读写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训练,提供家庭困难学生以全面学习的能力;建立家庭困难学生“就业绿色通道”,及时关注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情况,与企业共建通道,为该群体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与就业机会,引导家庭困难学生学以致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柯志贤.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的教育转化及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3,(04).

家庭辅导范文6

摘要: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的重要方式,对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家访工作在高校辅导员学生日常管理和实际工作中的指导和运用,以及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对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经验分析进行了全面思考。

关键词:家访工作;高校辅导员;家长;学生

一、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1.家访工作使高校辅导员个人对典型学生家庭情况能有更深入的了解,指导高校辅导员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很多学生自入校以后出现自闭,沟通能力欠缺,自理能力差等多种情况,高校辅导员只通过在校单面的谈心不能很好的达到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深入开展家访工作能全面的掌握学生整体情况,开展学生的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2.家访工作可以通过个体情况从而抓住全局共性的去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在校学生大多可以按照学生的整体特征分为几种不同类型,高校辅导员根据不同学生展开家访工作,可以由个体抓住整体的共性,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家访工作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长远规划和长期目标的确立是一次不可多得更不可或缺的实际经历和深入社会、走入家庭体察的良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家访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在掌握学生整体情况的前提下,结合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体系。

4.高校辅导员通过开展家访工作,把党和政府及各高校的温暖送到贫困学生家庭,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和谐社会献出微薄之力。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最好桥梁,深入开展家访工作,辅导员能将国家对学生的关爱之情送到学生家庭中,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得到更好的融合。

二、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在高校辅导员学生日常管理和实际工作中的指导和运用

1.家访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了解与掌握,有利于高校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所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受访学生,在家访开展之前我们要和学生本人保持良好的沟通,通过以往家访案例使受访学生了解到家访工作的原因和意义。在与家长沟通时,引导家长多介绍学生的成长经历和重要事件对学生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与家长共同全面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消除家长头脑中只讲诉学生缺点的家访模式,与家长共同了解学生内心,开展教育工作。

2.通过家访工作可以大大促进高校辅导员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从以往通过学生间接的与家长联系、电话通信联系扩展到了与家长的面对面的直接联系,既及时把握住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也切实使高校与家庭成为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双重阵地。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高校辅导员深入到学生的家中面对面进行交流,由远及近的家庭式交谈很容易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可以及时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利弊,及时与家长沟通教育方式,更好的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

3.家访工作促使高校辅导员走出高校,深入社会基础层面。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家访工作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4.从高校辅导员未来工作的实际出发,对于今后其个人基本素质培养和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也大有裨益。家访工作的个人体会和感悟,高校辅导员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对加强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经验分析

1.根据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决定自2009年寒假起,在全省开展“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辽委高[2009]1号),通过近几年家访工作的大力开展,高校辅导员下一步要切实做好“四困”学生的工作,扎实了解所带学生家庭实际生活境况,抓住重点帮扶对象,选择合适的帮扶切入口,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在学校多和“四困”学生谈心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多和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因家庭变故或学生本身身体状况不佳等引起学生心理有异常等情况,采取多关注、多关心、多交流的方式,将“四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做到全面,使“四困”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2.面对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作为一线工作的高校辅导员老师更应多和家长沟通,切实做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的结合。通过家访工作的开展,和家长保持良好的联系,通过QQ、电话、写信、邮箱等多种方式,形成后期定期的良好沟通,家庭和学校及时关注学生的整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3.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对家访工作的分析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工作指引。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是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的重要方式,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情况,全面地讲诉当前学生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问题的来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向家长介绍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要措施,与家长达成在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上的共识,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定期开展家访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和交流经验,促进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家访工作深入到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中,形成一种制度。

高校辅导员工作重大,与每个学生的未来都息息相关,需要落实的政策还很多,等待稳打实做的工作也很多。伴着家访工作的开展,高校辅导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使高校辅导员的责任心、爱心、耐心真的能够温暖到需要帮助的学生,真的能够帮助到每一名学生,同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使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16号),2004-08-26.

[2]张鹏.浅谈家访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及启示.时代教育,2009,9.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3 13:46
下一篇 2024-07-13 13:42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