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悟总结范文1
(一)悟性的内涵 “悟性”简单而言,就是对市场的感悟能力、对市场的敏感度。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其中也就有悟性的含义。营销的本质是沟通,是无形的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关于悟性的定义很多,笔者认为悟性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意识,一种学习的意识、总结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意识。
(二)悟性在营销工作中的表现形式
悟性”既有“实”的东西,又具有“虚”的、“灵”的概念。在营销中的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五力”:
一、预知力。营销人要有中先知先觉、未卜先知的意识。营销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任何知识、经验都架不住时空的转换。对未来行业走向、市场的发展趋势的预见,并对相应问题提前做出判断,制定相应措施成为考察营销人的又一道坎。这是营销人“悟性”培养的基本条件。
案例:金星苦瓜啤酒03年度风靡整个河南市场,03年12月份金星业务人员在豫东做市场调研时,从开封、商丘一些县市的终端店、消费者调查中获悉:苦瓜啤酒口感太淡,消费者对苦瓜啤酒的功效认知度不高、并持怀疑态度。扑捉这一信息后业务人员及时和公司与经销商沟通,在04年初便及时导入小麦啤酒,做好了苦瓜啤酒的转型工作。结果04度整个河南市场苦瓜啤酒明显大幅度下滑,05年度苦瓜啤酒已基本完成了它的整个生命周期。相对于其他啤酒厂家的仓促应战,金星业务人员对未来的预测、对市场的超前的预知改变了啤酒厂家无酒卖的现象。
二、领悟力。即营销人善听“弦外之音”。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个人能够从领导、同事、客户或他人的谈话话中洞察出更深的东西,这些东西才是我们最想要的,也是最有用的。就是要求我们能够“猜透别人的心”。 悟出在许多不经意间明白许多事理,比如,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在与同仁相互交流之中,或者是在与同事、领导探讨问题之中,具备“悟性”的人往往可以从这其中收获不少营销的真谛。
三、鉴别力。营销人要学会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发现事情的根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许多营销人之所以长时期停留在原地,没有丝毫长进,以至泯然于众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太过分关注表象的东西,却很少用心去感受事情的真谛,看透表象之后的本质。在与经销商的谈话中有多少信息是可信的,又有哪些的东西是可用的,这就要看我们的悟性了,鉴别力是经历与经验的总结。
四、思考力。营销工作是一种高强度的智力性活动,不是对以往的行为进行简单的重复,营销人每一步都需要我们慎于思。只有勤奋上进、不断自我加压、多思多想才能不断感悟出新的东西来。思考力是提升悟性的必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对悟性的培养强行提速。用三个月走完别人三年的路。
五、学习力。营销人需要广袤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我们的掌握的东西如同桶里的水,需要不停地倒给客户。只有不断持续学习、总结、改进,我们的源头活水才不会枯竭。只有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和分析,不断把经验写成文字,以后才可能就会少犯一些类似的错误。营销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不断超越他人、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的学习必须把握三个“黄金法则”:
首先、读书,营销人读书如同吃饭很必要。每个人的阅历和学识是不同的,至于读书的内容与范围则是因人而异。像技巧篇、励志篇、传记篇的东西多读些定会受益无穷。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具体内容我写的那篇《营销人的学习与革命》中有详尽说明,本文不再赘述。
其次、读人,读成功者成功的捷径,读失败者失败者的教训,读竞争对手的手段,以此为鉴;读专家的智慧,他山之石。读人有时侯比读书还重要。大千世界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教训。怎样才能少走弯路直逼捷径,读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最后、读事。做一件事情,悟一个道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做一件事我们都要总结、创新。只有悟出道理来人才有可能进步。市场营销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名词,市场营销事实上是融合了其他各行各业的精髓,整合而成的。市场营销之所以与其他各行各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个营销人,我们完全可以从更广泛的范围来吸取新鲜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营销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倡导学习力。
(三)悟性的培养与建立
“悟性”在许多时候表现成一种跳跃性思维,一种发散性思维,一种逆向性思维,在营销人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于每个营销人都希望自己具备很强的“悟性”能力。但是,许多人都感觉自己缺乏“悟性”,那么,那么营销人的悟性又该如何培养与提升呢?笔者长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悟性”的培养与提升细分大致应着力于以下六个方面:
一、成于态度---即观念,理念性的转变。米卢给我们留下了价值千金的良言:态度决定一切,在销售工作中,营销人要想培养较高的悟性,必须要具备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心态,从思想上提升自己。营销工作很累、很苦,压力很大。随着经济的发展,营销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营销人在工作中时刻树立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未来的营销其实就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过程。营销人悟性的提高首先在态度、观念上先转变过来。
二、源于实践。悟性不是空穴来风,一切来自于营销的实战,对市场行情的把控、营销策划的制定、营效方案的执行、CRM、STP等,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的经验的总结、修正、调整。悟性的提高,实践是第一要义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正所谓拳打千遍功自成。悟性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只有从实践中去感悟,从积累中去融通。因而,悟的过程也是我们通过学习、实践来对事物规律的认知和感悟的过程。 悟性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天资高的悟的较快,天资差的则悟的慢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笨鸟先飞,要学会多思考,是会有收获的。因此营销人要深入一线,从平时的实践中来提升自己的悟性。很多经验的东西包括对CRM、STP等东西都是在大师的著作里读不到的,一切源于实践。都是自己经验的总结。悟性的提升,实践和经历是基础。
三、敏于观察。敏于观察。营销人的基本素质就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我们营销人要善于扑捉市场信息、行业信息,能够从简单的现象中找到规律的东西,这一点很重要。说真的悟性”的培养重在自身的感受与体会一个“悟”字上,因此,培养“悟性”更多的要依靠每个人自身的体会、感受、心得。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从不用心去体验生活,感受市场,对身边的营销实践视而不见,因此这种人即使工作到老,也不能领悟出什么东西;相反,有些人可能开始什么事情都不懂,但他们知道该认真学习,细心观察,勤于探索,用心去体验,因此,他们可以快速培养出很强的“悟性”。这也是我们所常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四、勤于学习:悟性的培养与提升,很重要的一点保障就是学养和经历,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营销人要勤于学习、勤于提升。不善于学习,只能被社会所淘汰。关于这一点《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有详尽论述。强调了我们要构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性的一些东西。悟性的培养----学习是保证.
五、善于总结。"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在悟性的培养中显的尤为重要。悟性的提高是营销人对工作不断的总结,学习的过程。工作中每天都会遇到太多的问题,我们要把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唯如此营销人的悟性才会不断提升,才会不断进步。营销人对悟性的培养,总结是关键。
自我感悟总结范文2
执笔:曾海霞
【内容提要】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的教学状况。特进行“感悟—积累—运用”三层次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从而研究出品读悟词等感悟四法,完形填空、关键语词串联等积累六法,情境造句和移用活用造段运用五法,此外还构建我校“三层次”基本语文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养成课内外自觉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水平,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感悟积累运用 教学三层次 读写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后,语文教师开始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观念与行为,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要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总目标,离不开学生亲身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感悟语言材料中的人文内涵,积累、内化语言,从而获得提高。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研究方向。
但实际教学中,语文课堂存在两种倾向:1、把语文课上成语言分析文字训练课。2、架空语言材料,一味“创新”。无论哪种倾向,学生多难于真正感受语言的美。究其原因,可思考几方面因素:教师是否准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否认识到学生必须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以及实施“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等。
从语文教育的特点看,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和实践性强,并对识字写字、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形成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语言的认识是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繁琐多余的内容分析,转向“感悟、积累、运用”——这个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途径。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情移心动的前提下,易于他们自觉进行知识、情感积累、语言内化。有积累作为基础,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可能得到更快的提高。由此也看出,“感悟、积累、运用”具有学习的层递性,构成了语文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课改关注教学中的三个纬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学中的“感悟、积累、运用”不仅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同时也在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这一点上与三个纬度是相同的。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点滴积累,决定着能力的逐步形成:知识塔基的宽度和厚度,决定着能力金字塔的高度和强度。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华晔”(韩愈《答李翊书》)说的是同一道理。学生在对文本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文本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又促使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传统语文教学非常重视学生对精点书面语言的感受和积累,在大量感受和积累的基础上才“开讲”。开讲,即对语言材料作些点评,旨在帮助学生领悟语言运用之妙。在讲的过程中,还重视学生的自悟,引导他们借助吟咏,从而“披文入情,缘情语文”。现代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的背诵量达到了课本的4.5倍时,才有可能形成语文教学的一条途径,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我校语文教研组因而提出了《关于“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研究》这样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1.研究的主要内容:
①.如何通过科研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素质。
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构建乐学机制,使学生从苦学变为乐学语文。
③.从大量的阅读入手,探索促进学生感悟、积累的方法并规范学生语言积累,为内化和迁移语言打下基础。
④.探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多种途径。
⑤.探索“感悟、积累、运用”的交合点及交合方式,构建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2.主要概念的阐释和界定
①.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内容:
感悟,即感受领悟。“恍然大悟”、“涵咏品味,妙由心悟”是对感悟的形象描述。在教学中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积累,指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两方面。
运用,指学生能把积累的语言在生活、学习中灵活的运用
②. “感悟”、“积累”和“运用”的相互关系:
感悟语言是基础,是前提;积累语言是准备,是保证;而运用语言才是终极目的。我们只有把语言的感悟、语言的积累、语言的运用有机地融和于阅读教学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公理、《纲要》《课标》的有关论述以及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江苏李尊栋和李郭忠两位老师研究的“四读、四培养”等作为主要的理论依据。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对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凸显语文本色,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和知识的“积累”——厚实学生的底蕴;强化感悟积累后的“运用”—— 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基本方法
1.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原为我校8个教学班,即本课题组8位执研教师所在的教学班。中途三位教师调离我校,又有一位教师参入研究,一年后,这位教师也调离我校。2006年课题组横向发展,把研究成果向全校语文教师推广,课题研究普及全校。
2.研究方法的运用
本课题定位在对“感悟、积累、运用”语文教学三层次的研究,所以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献查阅为基础,实验法为主,调查法为辅,通过研究过程中的个案分析、实验数据统计、经验总结等手段进行研究。
3.变量及其操作定义的具体界定:
(1).自变量
①.在实验教师中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具体方式:每月收集一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并熟记在心;每月开展课题小组的学习活动;上科研研讨课;参加实验设计等。
②.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心设计并开展各种的教学活动。具体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摘抄、写读后感、做手抄报等,上用于交流展示的语文实践活动课,进行各种主题的语文竞赛等。
(2).因变量
①.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能力的提高。
②.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品词、品句、品读的能力;语言、生活积累;说写结合)
③.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过程
1.参加本课题实验的人员:庾群若(副校长)、曾海霞(副教导主任、语文教研大组长)、彭素香(副教导主任)、江冰(语文教研组长)、黄彩琼(语文教师)。
2.实验程序
①. 研究实施前期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
召开课题开题,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培训班、观摩学习活动,转变执研教师教学观念;研究具体的研究目标,制定详细务实的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第一阶段相关内容的研究。
②. 研究实施的中期阶段(2004年9月——2006年12月)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结合学校举办的课堂教学研讨、展示、竞赛等活动,积累研究事例和资料,根据研究的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
a.立足以人为本,构建课题管理机制。
课题组以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为组长,按照“教导处——课题组——教师”的运行体系,层层分工,责任到人,制定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b.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和知识。
在调查中发现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内容认识不足,为此,我们印发资料,采用组织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对“感悟、积累、运用”的理论认识,开拓视野,放飞思想,丰富研究的方法与途径,使课题研究深入、有机地展开。帮助教师提升科研理论水平,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为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性的支持。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c.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
近两年来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能从平时课堂教育中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在课堂中带着研究的眼光,带着全新的理念走进新课程,实现由职业向专业的转变。
③. 研究的总结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8月)
整理各种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迎接结题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多次组织教师到拉堡实验小学参观学习,吸取经验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积极参加每一次总课题组举办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者开展“沙龙”研讨等等。
三、研究的成果
(一)、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课题实验使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类赛教课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彭素香老师获柳北区青年教师赛教课二等奖,董燕老师获柳州市的赛教课二等奖。同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也不断丰富,撰写的十几篇论文、案例、教案分获国、省、市级一、二、三等奖。
(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学习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
四年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阅读面及阅读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前测中,有50%的学生阅读兴趣不大,阅读是父母逼着读,为了完成作业而读;60%的学生只阅读卡通故事、动画故事、武侠小说、战斗故事等,而且只看情节,不重文采;70%的学生一、二个星期只看一本书,也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90%的学生没有阅读方法。而后测中,100%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阅读面广泛,几乎涵盖所有体裁的文学作品,阅读量达到每周三本以上课外书籍;而且学生都能有意识地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感悟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通过“说真话、***事、抒真情”系列训练,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的习作质量高,每学期作文比赛都能获前三名,远远超出对比班的习作水平。2005年参加全国创新杯作文赛有四十多人获奖。
自我感悟总结范文3
关键词:品读;感悟;思辨
在新课改理念的感召下,我们的阅读教学日益凸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学生自我感悟后的独特体验,努力满足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并使之不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因而我们注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读自悟,不断获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悦,从而达到“欲罢不能”的乐学境界。
一、品读文本。感悟内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自主读书作为最主要、最经常的活动,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读书,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特级教师于永正坚信“读中自悟”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教学规律:“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教师的职责在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领悟。
《五月端阳》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懂得一心为祖国富强着想、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必将受到人民的敬仰。笔者在教学此课时,力求将人文性和情感性渗透在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屈原的爱国情怀,笔者抓住文中“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长叹一声:“永别了……祖国!”一纵身跳入江中。”这句话中的“长叹一声”,借鉴名师名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滋味,理解文字蕴涵的营养。
师:屈原在投江之前长叹一声,他在为谁而悲叹,又在悲叹什么呢?
生:屈原在悲叹自己的祖国已经被秦国所占领。
师:为国家的灭亡而悲叹,这是绝望的叹息。因此,屈原在投江之前长叹一声(引读)。
师:他还为谁而悲叹呢?
生:他还会为楚王悲叹。因为是楚王把他赶出了都城,把他削职流放。
师:因为楚王听信奸臣的甜言蜜语,不听忠臣的肺腑之言,最后导致国破家亡,这是无奈的叹息。因此屈原在投江之前长叹一声(引读)。
生:屈原还会为老百姓而悲叹,因为楚王听信奸臣的话,使得国家灭亡,老百姓遇难,成为亡国奴。
师:是呀!楚国的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屈原热爱楚国的百姓,这是凄凉的叹息。因此屈原在投江之前长叹一声(引读)。
师:还有吗?
生:屈原也在为自己而悲叹,因为他永远也不能为祖国效劳了。
师:屈原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为了不做亡国奴,他只得选择以死明志,这是悲愤的叹息。因此屈原在投江之前长叹一声(引读)。
师:在投江之前,屈原的心情是非常痛苦、矛盾的,而这种痛苦和矛盾就融到了这一声长叹之中。让我们再次来朗读此句。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为学生去创造自主阅读的空间,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进行一次次引读、一次次齐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引导学生体味词句中蕴藏的绝望、无奈、凄凉、悲愤等复杂的情绪,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的阅读情感也便自然地从心底里喷发出来。
二、品读文本,思辨解惑
古人主张“熟读精思”。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自主阅读中思辨,在思辨中质疑解疑:教师要善于设问,循序渐进地提出精读的要求,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反复朗读,仔细思考,读思结合,培养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实践,对课文有所感悟,有所收益。
在学习《一夜的工作》第七和第八两个自然段中,笔者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和段落,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让学生学会思辨,把读、思、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发掘”文章的蕴含。
师:轻声自由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让你感动,为什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并思考课后问题)
生: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句话:“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新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让我感受到我们新中国的总理不仅工作劳苦,而且生活简朴。他为了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师:理解得非常好。作者亲眼看见了一夜的工作,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胸中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因此——生接读第七自然段。
生:第八自然段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这句话:“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说明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他的一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为国操劳,为民解忧。
师:对!从一夜想到了无数个这样的工作之夜,作者心潮澎湃,更加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于是——生接读第八自然段。
师:作者不仅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渗透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在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集中抒发了自己对总理的敬仰爱戴之情。请你用自己真心的话语表达对总理的爱戴之情吧!
回忆学过的课文完成填空题:读了《借书》一课,我感受到总理_________________;读了《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我感受到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一夜的工作》一课,我感受到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我感受到总理__________________。
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自主学习,说说令自己最为感动的句子及理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有创见性和个性化的体会表达出来。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引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上的感染。最后引导学生顺着课文延伸想象,拓展内涵。通过对总理发自内心的赞颂,有效地升华总理的形象。
自我感悟总结范文4
关键词: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339-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文子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和环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它具有情境性、体验性、直观性等特点。
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上来,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有所感悟。
一、用“心”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数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并不是否定教师的点拨与引导。相反,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品味,去琢磨,让学生的脑子活跃起来。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有时有必要对问题做解答和分析,以此来修正学生在回答中的曲解或偏解。
二、在“诵读”中感悟
“诵读”对文章的感悟是语文教学形式之一。在诵读中,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感悟文中思想变化;在诵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含的情味和节奏。
例:《穷人》中,有一段话: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在通常的情况下,严肃、忧虑是词的并列,可以用顿号。这里用逗号,语气比顿号略长,感悟渔夫焦虑心情。连续两个“嗯”,读出渔夫与妻子商量的口气,感悟渔夫的善良和对家庭的爱。从三个感叹号中,感悟渔夫办事果断。从“搔搔后脑勺”和“我们,我们”中,感悟渔夫是经过认真考虑而做出决定的。“熬”体现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愿承担后果。通过对渔夫的神情、动作、语言反复诵读,感悟出渔夫的焦虑、决定收养两个孩子、遇事能与妻子商量、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三、在“语境”中感悟
在优秀作品中,无论是描写还是描述,都有作者的目的,都应引导学生感悟。感悟作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内含。
例:《穷人》中的第一自然段。
如何感悟这段的内含呢?
1、感悟穷人的勤劳;(1)“穷人”穷在哪里?丈夫在大浪中打渔,妻子半夜补帆。(2)天气恶劣,还要打渔,感悟渔夫的勤劳和生活的无奈。(3)桑娜将屋里收拾得温暖而舒适;屋内收拾得整洁;孩子安睡。
2、感悟桑娜的善良。(1)因为丈夫还没有回来,感到心惊肉跳,十分挂念。(2)妥帖安顿孩子。
四、在“品评”中感悟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品评,才能感悟课文运用的妙,才能感悟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对绿的内含的感悟:1、“绿”字还可以用什么字来代替?吹、到、刮、回
2、再读诗,体会绿的妙用。绿是怎样的?绿是无声无息的、无影无踪的、不知不觉的、整片整片的——在对绿的品评中,了解作者用词的形象感、蕴涵的情味感。
五、在“想象”中感悟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是没有直接的可感性,只有借助于人的联想,化符号为鲜活的画面,才能感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景和意境。
例:《我的战友》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没发出一声。”引导学生想象:烈火烧身是怎样的感觉?(疼痛)为了忍受这样的痛苦,怎样做?(趴)。怎样趴?看插图。(咬紧牙,十指插在地上。)现在可以说他为什么伟大了吧?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忍住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
六、在“价值取向”中感悟
在课改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谈他们的看法。这是课改的一大成功。但在交谈中,学生曲解作者的价值取向。老师没有及时纠正,怕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给予肯定。我认为是不科学的。
例:《会摇尾巴的狼》教学,狼的形象是凶恶、狡猾的。老山羊是善良、能明辨是非的形象。这是作者的价值取向。在具体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曲解了作者价值取向,认为狼是可怜的,聪明的。因为它掉进陷阱,可怜;因为它为了活命想尽一切的办法叫山羊救它,是聪明的。山羊是可恶的,见死不救。我们就要从课文中,从狼的神态、动作及露出凶恶的本性,分析狼是否可怜。推想如果救出狼,狼会怎样。来修正学生对作者价值取向的曲解。
七、在“触类”中感悟
触类旁通,使学生有所感悟,是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例:生字词的教学,修辞手法的运用,一些写作方法——只要教师一点,学生就能产生共鸣,达到理想的效果。
八、在“体察”中感悟
自我感悟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 提高成长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真的让我收益匪浅。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能力呢?
一、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活动以“人文性”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重实践,重积累,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
例如,我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
三、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的几句点悟,亲切的引导,及时地把学生引入朗读的情境中。随着同一句子在不同环境中的朗读,学生的感悟也逐步加深。不是讲解,胜似讲解。一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读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理解,还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
例如,《一夜的工作》写的是我国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亲眼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感想,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敬佩之意,和由此产生的自豪之情。这节课我抓重点词语作为切入点,如“极其简单”一词,我抓住“极其”二字,先让学生换词感悟,明确“极其简单”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想象总理的办公室应该有些什么,再猜想清朝时宫殿式房子的主人会是谁?
(溥仪的摄政王)房间里可能会有些什么?接着,又转入正题,“一千金碧辉煌的房子,现在成了我们敬爱的总理办公的地方,我们只看见……”最后,老师加以总结:“这简单前面怎能不加上‘极其’二字呢?”没有繁琐的讲解,有的只是谈话式的引导,却像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把学生带入到“初步朗读――加以想象――加以感悟――进一步朗读――进一步想象――进一步感悟”的良性循环中。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四、重发现,重感悟,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悟”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自我感悟总结范文6
一、“感悟生活”的理念
在我们的研究中,“生活日记”,即小学生在每日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亮点,并将其转化成书面语言,写在日记之中。“生活日记”既是载体,又是桥梁,它不仅能真实反映学生愉快的日常生活,又能表达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独特感悟。基于此,我们引导儿童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以便及时回味和总结,并将其写在日记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拥有幸福感,增强了思辨能力,从而成为具有美好思想和乐观精神的优秀学生。
二、“感悟生活”的思路
我们的研究旨在探寻学生的“生活日记”与学生的生活感悟之间的联系,并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学生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广阔的生活视野、较强的思辨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三、“感悟生活”的实施
1.营造氛围,积极阅读,积累语言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积极阅读,并积累“生活日记”的语言,我校推行了四个措施。其一,“玉兰雅诵”的“感悟生活”措施,以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一些经典性的佳诗、美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开卷有益,读书有用。其二,“读书交流会”的举办使各个班级的“书香”氛围越发浓郁,令学生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情感变得细腻。其三,学校购置大量书籍,送至每个班级的图书角,旨在开展“整班读一书”的活动,并利用课余时间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抒写阅读心得,把阅读时的点滴感悟记载于日记中,又将快乐的心情与全班同学分享。其四,在放假期间,我校积极倡导阅读红色经典书籍,观看革命电影,并抒写充满爱国情怀的日记。
2.把握教材,激发兴趣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进,我校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开展生活化教学,以引导学生从中获取“生活日记”的写作素材和创作灵感。例如,我校教师吴婕将生活情趣融入数学教学,为学生精心准备一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走,我们去春游”。又如,我校教师曹家娴在教学“元角分”这一内容时,为了融入生活韵味,精心制作精美的教学道具,并设计颇为有趣的购物环节,让学生开心不已。总之,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开展生活化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
3.丰富活动,把握感悟
我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创造生活。例如,在成长礼之后,我校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抒写“生活日记”。四年级的学生小居这样写道:“十岁是人生的新起点,我为自己的成长感到快乐!相信,明天我会更快乐、更自豪,因为我将用自己的努力和收获回报父母和老师为我的成长而付出的艰辛!”这真切的话语不仅让老师欣慰,更让家长感动。
4.创设环境,有效引导
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我校教师着手创设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室里开设“阅读角”“绿色角”“小鱼角”和“蚕宝宝小窝”……这一切让学生对教室产生“家”的感觉,不仅能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情,更能使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认真、快乐地学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写成的“生活日记”,既贴近生活,又富有生趣,还很有意义。
5.真心鼓励,促成感悟
每个学生的发奋努力都离不开教师的真心激励,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和愉悦的教学氛围,把微笑、信任、鼓舞和激励带进教室。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缩短,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质变,于是,学生满怀信心地投入学习,他们的创造潜能获得较好的发挥。另外,教师定期开设“生活日记”欣赏课,并引进展示、评比和竞赛等竞争机制,以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创造自我、感受生活和记录生活,从而促使他们表达独特的感悟。例如:我校教师陆静超通过教学“品苏州美食”这一内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食的魅力;教师姚圆静用自己的“下水文”引路,与学生一起分享心中的快乐与感动。
6.充满情趣,学科结合
“生活日记”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并引导学生快乐地抒写,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研究、讨论和交流等多种形式,以再现生活情景,创设愉悦氛围,从而使学生把抒写“生活日记”的过程当成享受生活的过程。另外,“生活日记”应与各门学科紧密结合。例如。数学学科有“数学日记”,英语学科有“英语日记”,科学学科有“观察日记”,体育学科有“运动日记”,等等。总之,在抒写“生活日记”的指导中,学生充满童真童趣的写作应获得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赏识,这样,更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放飞心灵,抒发个性,表达本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