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1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危险因素;健康促进
人类跨入21世纪之初,心血管病给全球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最大的疾病[1]。
据报道,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我国年总死亡病因的51%,基本上10.5s死亡1人。
心脑血管疾病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发病早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病情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与治疗,从而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我们不难懂得,要做到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必须从控制病因、消除各种危险因素、积极的预防及治疗相结合开始,而社区医疗满足了那些慢性患者、亚健康人群及高危人群防病治病的健康要求[2]。
现如今,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知还是盲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社区的一级预防也变得尤为重要。
1 社区预防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起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到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就必须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1.1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开展以"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健康促进工作[3]。通过健康促进工作,加强社区居民对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危险因素的认知,组织居民学习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及治疗与预防,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科学合理的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逐步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水平,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积极控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2采取健康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为心脑血管患者提供系统性、连续性的服务。
1.2.1以健康教育为首要控制措施。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合理的控制和治疗危险因素,能使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4]。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1.2.2开展心脑血管病的跟踪、随访工作,提供周期性就诊服务,实现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增强疾病知识,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及联系电话。
1.3对未定期随访的患者或行动不便的心脑血管患者,定期进行入户随访,让患者及家属学会自我动态监测疾病情况,有血压和血糖测量条件的个人,建议其定期进行血压和血糖自我检测,根据血压及血糖的变化服用药物,降低80%的发病几率[5]。对长期卧床的、各种插管的患者,应指导家属做好各种管道的基础护理,做好肢体的功能训练,勤翻身、扣背,预防褥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4加强对社区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进行科学的干预措施,主要是针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患者采取全面教育与个体指导相结合,提高防病治病的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和习惯,告知患者及家属过劳、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刺激、吸烟、缺少运动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尽量避免,定期就诊。
1.5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加重病情。
1.5.1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劳逸结合。根据自己的身心情况锻炼身体,不少于30min/d的有氧运动,合理地安排运动时间及控制好运动量,要保持大小便通畅[6]。
1.5.2饮食要平衡,多吃粗粮、杂粮,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坚果、鱼、瘦肉类、鸡蛋、牛奶、豆制品、芝麻、山药、银杏、葵花籽等,少吃动物油、奶油、糖、咖啡等,控制盐的摄入,少于5g/d,控制体重、多饮水。
1.5.3保持平衡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处理各种应激事件,少生气、少发火,控制情绪,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1.5.4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粘稠度、血糖、尿及眼底、心电图等检查,若有异常遵医嘱服药。
1.5.5禁吸烟,少喝酒。因吸烟可使肾上腺素增加,导致血管的收缩、心跳加快、心脑供血不足,增加心脏负担,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脑的梗塞、猝死综合症等多种疾病。大量饮酒可导致肝脏损害、胃溃疡、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脑皮质的萎缩等。
1.5.6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呼吸道感染,预防感冒。
2 讨论
作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在社区尤为重要。它指导人们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了解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达到预防、治疗、护理、保健、健康教育相结合[7]。
社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掌握心脑血管病防治的新知识、新方法,确保医患之间要经常沟通、鼓励、和交流,开展社区综合性防治措施,注意心脑血管病的远期预防。
参考文献:
[1]吴桂兰,余同珍,叶彩英.健康教育工作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作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6,6(1):60.
[2]李连春,纪艳.王莉全科医师如何在社区开展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J].中国医药指南,2011(16).
[3]张培新,谢党恩.心脑血管病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干预[J].中国医疗前沿,2007,(19):46-47.
[4]唐明德.社区预防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7.
[5]王明莉,邢厚恂,何盼.我国心脑血管防治社区管理:建设公共卫生护理服务体系[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08):825-826.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健普及。如何做好保健工作,防治离退休职工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病成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本单位离退休职工的生活状况提出如下保健防治意见,供大家探讨。
1 饮食与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调整食物结构对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延长寿命具有一定的作用。普遍认为过多摄入动物脂肪、高热量饮食往往会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因而影响健康。长寿老人饮食的共同点是:主食细粮和杂粮搭配,副食中多食蔬菜及水果,适当地进食荤菜,食品多样化。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偏食、不过饱。因为老年人进餐过饱后会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高脂肪餐之后,出现高脂血症,使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在狭窄部位产生血栓,诱发心肌梗死。老年人饮食原则上宜清淡且富有蛋白质等营养价值的食物,过多的糖类食物,也会使血脂增高。肥胖体质的人,每日要限制进食总热量。通过调查说明,过量饮食及摄入大量高脂肪食品都是有害的,食品合理的营养配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应减少食盐的摄入量,但不应过分控制,否则易引起食欲不佳,加重身体的消耗。
2 运动与健康
老年职工离退休后,失去了在职、再岗工作时快节奏的约束,过分的睡眠休息会带来一系列有害的影响。“养生之道,常欲小劳”,这是祖国医学对劳动与长寿关系的精辟论述。现代医学证明,适当的锻炼运动以及体力劳作,不但能增强离退休职工的体质,还具有防病延年的作用。Groon指出,人类的身体功能只有充分利用,才能利于健康和长寿。退休职工进入老年期后,由于体力活动逐渐减少,全身容易沉积脂肪,易患高血压和冠心病,对健康不利,应适当选择一些合适的体育运动,每天进行锻炼,并持之以恒。一切正在患病及衰老的人,同疾病与衰老作斗争的方法,其中依靠运动是很重要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生命在于运动”这一伟大的论断,如今已成为人们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座右铭,这是因为“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惟有在不停的运动中,机器内部的零件才不会生锈,才抵御了腐蚀。几乎所有长寿老人都强调:勤劳、好动是健康的源泉,长寿的秘诀。
3 烟酒与健康
烟和酒可使心肌兴奋性增加,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以及心肌耗氧量、内生性血清胆固醇增加,促进血管硬化。酒精有抑制心肌的作用,老年人长期饮酒可引起心肌病,心脑血管病人饮酒更为有害。烟中有毒物质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毛细血管的血液流速减慢,血细胞堆积,一氧化碳还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侵害周围血管及心脏的冠状动脉而引起闭塞性动脉炎和心绞痛的发生。退休职工老年人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则更甚。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3
记者:2型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许教授: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常合并有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和高血压。曾有文献总结了2型糖尿病合并的病变:合并高血压为65.3%,心绞痛或心衰为22.4%,其他的心脏病为34.2%,脑血管病15.7%。有人分析了765例2型糖尿病的致死原因,结果发现死于心脑血管原因的为57%,心肌梗死的为44%,猝死的为5%,中风的为8%,癌症的为20%,肾衰的为1%~2%,直接死于高血糖的为1%。尽管这些死亡原因中有重叠,但这些资料完全能够说明,慢性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25%的患者在初次诊断为糖尿病时已经有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较普通人群冠心病患病率增加了4倍。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致残和死亡的原因。
我院(306医院)于1997年报告了本院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疾病的资料,626例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血压49.6%,冠心病25%,脑血管病20%。
记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何特点?
许教授: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特点:第一是高,就是发病率高。比起其他病人来,糖尿病患者的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进展快、发病率高。非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要较女性提前10年,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这种性别差异减弱或消失。第二是隐,是指冠心病发作不典型。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时并无心绞痛等症状,甚至在发生心肌梗死时,患者仍无心血管系统的症状,而表现为恶心、呕吐,或憋气、呼吸困难等。如此,容易引起误诊、漏诊,带来严重的后果。第三是难,因症状不典型而诊断难。因患者有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自主神经病变等其他方面的问题而治疗难。糖尿病患者在心肌梗死时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及酮症酸中毒。降血糖过快引起低血糖则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用药困难,如硝酸甘油类药物、扩血管药物会加重患者原已存在的性低血压。心衰时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容易引起乳酸酸中毒。
记者: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许教授:早期发现冠心病非常重要,注意以下几点会有所帮助,①没有原因的心率持续快于90次/分,要注意患者很可能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②卧位、坐位或蹲位时突然站起时头晕、视物发黑时,要注意患者很可能有立位性低血压。③当脖子酸痛、牙痛而又没有龋齿,不明原因的疲劳、咽痛、“胃痛”时要注意排除冠心病。④当一贯“居高不下”的血压突然降至正常,乏力、没有食欲、憋气、平卧不适时要注意排除心力衰竭。患者一旦有这些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另一个需注意的问题是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罹患心脏病,都应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如每年检查1次。应保留好自己的心电图记录,以便以后发病时或复查时作对照。自身的心电图对比非常重要。心电图正常并不等于心脏供血或心脏功能就是正常的,有时需要进一步检查,如运动后再复查心电图等。
记者:听说糖尿病与高血压是一对姊妹病,是吗?
许教授:是的!高血压与糖尿病都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据1991年全国抽样调查,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达到11%。近10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了25%。1994年全国21万人口的调查显示糖尿病和糖耐量减退的患病率分别为2.51%和3.2%,局部地区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4.27%。糖尿病、高血压已经成为危及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高血压促发或加重糖尿病的并发症,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更困难。有的学者将35%~75%的糖尿病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归因于高血压。
记者: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哪些关系?
许教授: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千丝万缕的关系:①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高血压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远远高于血压正常者。一般是先发现高血压,再发现糖尿病。有些患者在发现糖尿病的同时发现有高血压。少部分患者先有糖尿病,再发生高血压。如在发现糖尿病若干年后血压逐渐增高,应注意检查肾脏功能。②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会引起和加重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并使靶器官如眼底、心脏、神经系统病变加重。③一些降压药可以影响糖尿病的控制,以至加重高血糖,如失钾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记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表现形式如何?
许教授: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表现形式不一:①仅有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或下降,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和血压脉压差增加。②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加,脉压差不变。③单纯舒张压增高,脉压差变小。④卧位时高血压,立位血压时血压正常或降低,这些患者往往有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记者: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什么?
许教授: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具有更严重的眼底病变和更高的眼底病变检出率、更高的黄斑水肿检出率,严重的眼底病变可以导致患者失明,因此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检查和定期复查眼底。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也有更高的肾脏病变检出率和更严重的肾脏受损,因此,控制好血压至关重要。
记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许教授:①加强血压监测,尤其是肾脏有了病变后,控制高血压更为重要,其重要性至少不亚于高血糖的控制。②测血压时须测定不同的血压,如卧位、坐位和立位,以免卧位高血压和立位低血压。③重视非药物治疗,如减肥、低盐、戒酒、戒烟、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④及时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国外的资料证明,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5年后,往往需要联合应用两种甚至三种降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好血压。⑤降压治疗要达标,控制血压应该更严格,美国的标准是将血压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以下。最近的研究资料认为,如果能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得更低一些,则更好。当然,也不能出现低血压。⑥降压药的选择要更加谨慎,观察要更加细致。因为一些降压药有升高血糖或加重血脂紊乱的作用。由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因此患者宜定期复诊,听取医生的意见。
英国于1998年9月报告了一项著名的研究结果。1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严格控制血压,使血压达到144/82毫米汞柱,降低了以下的危险性:任何心血管事件24%;糖尿病有关的死亡32%;中风44%;血管病变37%;心力衰竭56%;视网膜病变恶化34%;视力恶化47%。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要重视血压的控制。
记者:您能不能谈谈糖尿病与脑血管病的联系?
许教授:高血糖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而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即使以往无糖尿病史,也往往有高血糖;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则可血糖更高。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越高,预后就越差。这说明糖尿病与脑血管病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特点:脑出血很少,脑梗死常见。多数为小灶梗死(腔隙性),因此发生偏瘫的患者较少。尽管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后发生偏瘫较少,但是这些患者的脑梗死容易复发。患者以往大多有高血压,发生脑梗死后,部分患者血压可以降至正常,甚至可以停服降压药。
记者:怎样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4
关键字:心血管;发展趋势;预防
近些年来,医学上关于健康问题受到我国政府的严格重视,其中为了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医务人员计划安排了一些活动措施,比如宣传卫生活动、控制疾病活动、促进健康活动以及对全国的流行疾病调查等,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推动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我国已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传染病的控制,效果比较突出,同时对于新生婴儿的生存率也有很大提高,每年我国人民的预期寿命都在不断地上升。由于我国对治愈心血管和相关疾病的需求还有待完善,所以研究和探索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对现今的医学领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对造成心血管相关疾病的原因,及国内与国外的心血管疾病的调查与发展进行论述。
1心血管疾病的成因
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慢性病例大部分的危险因素都是可预防或者是已知的。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饮食健康方面,锻炼身体方面及个人喜好方面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却忽略了健康问题。如饮食习惯由正常慢慢转变成了高糖和高脂;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情况的局限,慢慢减少了锻炼身体的时间;在个人喜好方面中,抽烟、喝酒也比较频繁,这方面对损坏身体健康的影响最大。随着危险因素慢慢的加大,若不急时控制危险因素的发展,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将会给社会带来越来越多困扰,降低人们的生存率,对医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现阶段我国的高素质人员短缺,在寻求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方法来治愈心血管疾病之前,只能以宣传“预防为主”的方式,加强心血管及相关疾病的预防。
2心血管和相关疾病现状及对我国的影响
2.1心血管和相关疾病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有很多,临床上最常见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及冠心病,其中除了脑血管病、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多病例,还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数目也比较惊人。如今我国超重的胖人数目越来越多,而糖尿病或血糖异常的发生率最高。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趋势上升和老龄化的增加,心血管和相关疾病将会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及影响人们的健康发展。
2.2心血管和相关疾病对我国的影响
心血管和相关疾病不仅对我国的人民的健康存在严重的影响,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也有形成了制约,对我国各项整体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伴随着慢性疾病发生率上升,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增长率越来越高,导致出现“看病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及医学工作者[1]。但究其原因。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中,面临对治愈传染病的压力,同时也对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展,肩负着双重负担,特别是慢性疾病负担的形式一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时,相关卫生部门却对”健康“和”卫生“重要性不加重视,导致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存在较大的难题,同时也应该明白卫生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其也是健康生产力的基础保障条件,这是对人民群众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相关疾病的迫切需求,可见预防医学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国内外心血疾病的调查
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对心血管疾病的防预和治疗也采取了全国性的高血压大规模抽样调查,及相关的营养和健康调查。曾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心血管医院和心血管研究所就承担了中美政府间医药卫生科技协作项目,与美国的一所心血管研究所合作,对心血管及相关疾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2]。卫生部组织了全国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结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许多心血管流行病学中心和让人群研究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基地,取得可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其中在研究我过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发病因素及发病的趋势和特点。
4结语
心血管及相关疾病虽然存在难根治和费用高的问题,但是人们在生活在其病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在饮食方面多吃青菜、瓜果一些有营养的食品,在个人爱好中也要尽量少抽烟和少喝酒,在下班后规划好锻炼的时间,多参加有益健康的活动,这非常有利于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预防和控制疾病有很大的帮助。这样,在维护我国人民的健康中,预防方面和健康促进的公告卫生工作对人民的影响最为重要,所以应该团结科研人员和卫生工作者,采用各种方法或形式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也包含心血管在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疾病方面的学术交流[3]。
参考文献
[1]胡盛寿.为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贺《中国循环杂志》创刊20周年[J].中国循环杂志,2006,21(6):403.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5
1 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
高血压是一常见病、多发病,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高血压病患病人数1.6亿。在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的研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历时5年的高血压**治疗实验。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对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有益,可使主要的心血管事件减少15%,使心肌梗死发生危险降低36%,同时未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据牛瑞虹等报道,观察比较在不同血压级别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及预后,将386例原发性高血压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一组标准治疗。结果:抗凝治疗组对Ⅱ级高血压患者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多数专家认同:对血压控制良好、年龄大于50岁、具有靶器官损害以及肌酐中度升高者均应考虑长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2 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应用
在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动脉硬化斑块的加重,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一旦斑块发生破裂,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就会与之结合,导致血小板粘连聚集,从而形成血栓。由于斑块的破裂是瞬间发生的,血栓的形成是在数十秒内完成的,所以很多患者可以多年无症状,而就在瞬间或数十秒内突然发生致残、致死事件。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使血栓素A2合成减少,持续而强烈地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故能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结果确立了阿司匹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基础地位,其防治效果已被国内外临床指南所肯定。专家指出,如果我国所有冠心病患者都服用阿司匹林,则每年能避免100万例冠心病患者的死亡。
3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公认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阿司匹林作为防治脑缺血发作的常用药物而被医药界广泛认可。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中,对曾患过短暂性脑出血或脑缺血中风的患者,阿司匹林可使脑缺血事件的相对危险性减少13%~25%。据报道,在脑缺血的临床研究中,抵克立得组45例,每次250 mg;肠溶阿司匹林组40例,每次100 mg,每晚1次;安慰剂组35例。结果发生再梗死例数:抵克立得组2例,肠溶阿司匹林组3例,安慰剂组7例。此结果表明,预防再发性脑缺血,使用抵克立得、肠溶阿司匹林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心血管病的防治范文6
楷体宋体黑体仿宋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 2016 年 10 月 2017年 12 月期间从我中心选取 100 例存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征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在对照组中不采用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在观察组中采用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发病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发病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中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率,而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则可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