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物资范例6篇

农用物资范文1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了我国农村有机废弃物的现状,认为面对农村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长,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局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同时,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 一、引言 我国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农村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农用物资范文1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了我国农村有机废弃物的现状,认为面对农村废弃物排放量日益增长,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局面,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这些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同时,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

一、引言

我国大多数人居住在农村,农村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随之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也是日益增长。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等各种原因导致农村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现象。

另外,我国既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等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结构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将会越来越大。所以能源生产利用对环境的损害,是我国环境问题的核心,环境已成为能源决策的关键因素。然而,有机废弃物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把这些放错位置的垃圾变成有用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紧张状况,还可以减轻环境压力,给人们创造一个美好整洁的居住环境,还能调整农村人们的用能结构。所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各界研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虽然目前很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各级政府部门针对不同地区也积极出台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但是面对农村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相对城镇的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来说依然是个难题。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学者对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利用方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的。

1.农村有机废弃物不同资源化利用方式的研究

就目前我国农村有机废弃物产生量来说,每年可生产农作物秸秆高达约7亿吨、蔬菜类废弃物约1亿吨、人畜粪便和农村生活垃圾更是达到约26亿吨,肉类加工和农作物加工所产生的废弃物约1.5亿吨,其他有机废弃物约有0.5亿吨。这么庞大数量的废弃物,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就只能成为破坏环境以及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垃圾。国内众多学者对农村有机废弃物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根据自己的概念界定分析不同的利用方式。比如其中一位学者研究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各种方式,整理总结出六大发展方向――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材料化、生态化、基质化,并以新余市为例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激励机制;另一位学者以陕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为例,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建筑材料化、生物质材料化,并对各种处理方式进行了评价。

2.农村能源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构建对于主题的研究至关重要。起初,在对农村能源项目进行评价研究时,很多学者只对其经济效益这一单一方面进行评价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学者在此研究基础上,将环境、社会这些外部评价指标也纳入研究范围之中,初步构成了多方面多层次综合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比如,部分学者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能源效益这三方面考虑,构建农村能源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部分学者在对农村有机废弃物能源化项目进行研究评价研究时,则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这三方面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对能源效益的研究,证明这四方面对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合理再利用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并且这些效益还存在着社会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另一些学者针对目前国内大规模发展的沼气工程进行研究分析评价,提出了将农村有机废弃物分类处理后作为沼气工程的原料具有很强的能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一些学者对农村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提出了农村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管理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并在循环农业项目后评价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

3.农村能源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农村能源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颇深,并根据每种方法的特点与局限运用在不同的对象上,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说明。具体的评价方法比如农民参与式社会评价、专家系统法、有无对比分析法、多目标定量分析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多层次加权加和法、TOPSIS法、模糊层次分析法、贴现现金流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优劣之处,只要运用得当,即可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分别从农村有机废弃物不同资源化利用方式、农村能源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农村能源项目评价方法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者们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多元化,也给我们的实际需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三、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外学者对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的评价研究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评价、环境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这三个方面。

在对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国外学者通常采用构建模型的方式进行分析,通过构造不同的成本函数模型,对其投入产出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优化,以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方面,国外学者通常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剖析,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新之处与之结合,通过构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如一些学者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加入了社会效益,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农村生态农业进行研究;另一些学者则分别加入了能源效益、卫生效益、生态效益等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全面分析,证明这些不同因素确实对农村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利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结束语

伴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农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农村废弃物排放量呈现日益增长,农村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数量庞大的农村有机废弃物,如果不对其加以合理再利用,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环境的污染。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情况,必须引起人们以及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不断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应该注意因地制宜,特别是在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或是实际成功案例时,应注意到要适应我国国情,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不良反应,并在各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在最大程度上达到缓解能源不足、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农村用能结构等方面的良好效果,确保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莉敏,刘合光.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06):71-75.

农用物资范文2

一、秸秆资源潜力

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农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源,可用作肥料、饲料、生活燃料及造纸、建材、食用菌等工副业生产的资料。泾川县是农业大县,秸秆资源总量较大、品种多样、类型集中,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表1)。

1、从资源总量来看

近年来,泾川县年产秸秆总量基本稳定在23万t左右。2011年全县秸秆资源总量23.34万t,利用量达13.24万t,利用率56.72%,尚有10.1万t未合理利用。

2、从品种结构来看

秸秆资源以玉米、小麦秸秆为主,占全县秸秆资源总量的75.19%。其中玉米秸秆最多,达11.09万t,占总量的47.51%,小麦秸秆6.46万t,占总量的27.68%;高梁秸秆1.56万t,占总量的6.68%;油料秸秆1.05万t,占总量的4.50%;豆类秸秆1.82万t,占总量的7.80%;其它秸秆1.36万t,占总量的5.83%。

3、从季节特性来看

农作物收获峰段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小麦、油菜等收获期从5月下旬至6月底历时40d,玉米、高梁、豆类等收获期从9月初至10月中旬历时50d。夏季主要农作物(小麦、油菜)秸秆收获量7.16万t,占全县总量的30.68%,秋季主要农作物(玉米、高梁、豆类)秸秆收获量16.18万t,占全县总量的69.32%。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近年来,泾川县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从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执法监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一手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一手抓秸秆焚烧执法,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加快发展秸秆沼气能源利用,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秸秆综合利用,但成效不大,示范试点效果甚微。2011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13.24万t,利用率达56.72%,其中能源化占39.73%,饲料化占13.69%,肥料化占3.30%。秸秆利用全县区域差异明显,荔堡秸秆能源化利用率相对较高,党原、玉都秸秆饲料化利用率相对较高,窑店秸秆肥料化利用率相对较高(表2)。

1、秸秆能源化利用

2011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用于农村生活燃料等能源化利用约9.27万t,占秸秆资源总量39.73%,其中农村生活燃料占39.53%,秸秆沼气、气化占012%。各种利用方式中,随着农村沼气的推广和普及,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全县秸秆直接用作生活燃料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但利用方式相对落后;秸秆沼气、气化仍在初始试验阶段,技术难题较多。

2、秸秆饲料化利用

秸秆饲料处理技术主要有氨化和青贮。秸秆氨化处理后,粗蛋白由3%~4%提高到8%左右,有机物的消化率提高10~35百分点,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可以代替30%~40%的精饲料。氨化秸秆喂羊、牛等,效果很好。通过氨化处理的秸秆,将不易溶解的木质素变成较易溶解的羟基木质素,使细胞问的镶嵌物质与细胞壁变得松散,利于纤维素酶和消化液渗透其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品位越差的秸秆,氨化处理的效果越显著。小麦、玉米秸秆氨化处理后,使有机物的消化率分别提高35%、25%。通过青贮,既保存秸秆原有的品质、增加醇香味、增强适口性,而且保存时间较长,可把夏秋的青绿饲料保存到冬季利用,特别对促进幼畜生长发育、增加母畜产奶量效果非常好,已逐步成为反刍动物的重要饲料。2011年全县饲料化利用秸秆量为3.2万t,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13.69%。秸秆饲料化将成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重要途径。

3、秸秆肥料化利用

秸秆肥料主要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主,包括机械化直接还田、覆盖还田、堆沤还田等。全县秸秆肥料化利用量0.77万t,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3.30%。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优质高产田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本增效,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将成为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主要手段。据实验测定,每667m2还田玉米秸秆500kg,则相当于施用农家肥2500kg,碳铵11.7kg,过磷酸钙6.2kg,硫酸钾4.75kg。一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提高0.05%~0.23%,全磷平均提高0.03%,速效钾增加31.2PPm,土壤容重下降0.03―0.16g/cm3,土壤孔隙度提高2%~4%。连续多年秸秆还田的耕地,不仅能提高磷肥利用率和补充土壤钾素的不足,地力亦可提高0.5~1个等级。秸秆还田后,平均每667m2增产幅度在10%以上。

三、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1、农民群众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不足。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者是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他们真正理解了治理工作的意义和综合利用能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他们才可能始终如一地将这种理解落实到自觉行动中。因此,一方面需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综合利用的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宣传、指导,逐步把秸秆综合利用转变为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

2、监督管理和综合利用指导的协调统一还有待加强。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多、学科多、层次多,需要科研、推广和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采取经济、行政等各种手段以“堵”和“疏”相结合的方法加以落实。环保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秸秆禁烧的监督检查和焚烧期间大气环境监测,并将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和禁烧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反馈。农业、农机、科技等部门要联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推广目前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力度,帮助农民改变耕地方式,加快农机改造步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3、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在实践中农民还发现,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腐烂较慢使土壤的通透性等受到破坏,倒不利于土壤的改良。虽然当前有一种能使秸秆快速腐烂的催腐剂,但农民采纳的不多,原因是用催腐剂腐化秸秆需先将秸秆从地里搬出来后堆积腐

化,费时费力。将秸秆进行气化虽是利用秸秆的好方式,但投资太大,一般村子搞不起来。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做好,需要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

4、露天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焚烧秸秆是农村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现象。根据调查,我县约有30%的秸秆被农民在田问直接焚烧掉。农村露天焚烧秸秆污染大气,乱堆乱弃秸秆污染水体,影响村容镇貌的问题更加突出。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导致大气污染,直接影响了交通的正常运营。同时焚烧秸秆还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破坏生态平衡。此外,由于焚烧秸秆导致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

四、秸秆综合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和重视。

解决秸秆综合利用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大事。应当在不断完善现有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推行综合利用工程,以“三料”(畜牧饲料、种养肥料、能源燃料)为主的多种综合利用途径。各级政府要加强引导,梯度推进,树立典型,让农民看到效益,感到实惠,进一步调动农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投入的发展机制。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需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着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的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发展机制。要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持力度,建议将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并围绕秸秆还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对焚烧秸秆、掠夺式经营土地的行为给予法律约束,对增加有机肥投入、进行秸秆还田或有效利用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或奖励。

3、加快技术研发推广,构建秸秆综合利用的支撑体系。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技术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开发新型实用技术。同时整合科技资源,依托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现有技术集成,形成经济实用的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的技术入手,加强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领域,建立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4、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同时要做到“三结合”: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优势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发展农业机械化相结合。秸秆综合利用主体是农民,出路在技术,关键在机械,重点是增加投入。必须利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发展秸秆经济,引导社会资源配置,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用物资范文3

一、利用物理生活资源的教学意义

1、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农村中学实验器材陈旧、缺乏,部分实验器材与现行教材不配套,部分演示实验可见性差,课堂上只能让教室前排的个别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很多学生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积极性都是非常高的。然而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枯燥、吃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观察和分析。因此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感兴趣的问题,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这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而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资源的利用就更加不可忽视。

2、利用物理生活资源的教学意义。

(1)有利于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作为课外补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农村中学低成本实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低成本的竹、桔杆、沙石泥土等资源。

农村学校有着特殊的低成本物理实验资源。不含砂的粘土也是很好的实验材料,全国各地农村都有,也可制成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如:大气压的存在,研究m、ρ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浮力与物体形状无关,空心法增大浮力等。农村随处可见的秫秸材料(俗称高粱秆),可做成水轮机、汽车等物理实验教具或做成磁针、静电等教具的支架等。很适合广大农村师生用来动手自制教(学)具。

2.生活用品资源。

我们身边可以做物理实验的物品比比皆是,如用筷子做成秤演示杠杆的平衡;铅笔可以做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实验,抛出去还可以演示惯性和受重力作用改变运动状态等实验;用匙子、棋子观察惯性现象;用蜡烛观察熔化;牙膏皮研究浮力等。

3.食品资源。

利用生活中的食品(鸡蛋、面粉、马铃薯、红薯、苹果、西红柿、冰棍等)可以做很多物理实验,它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利用鸡蛋可以做压强的实验、验证大气压存在、演示浮沉现象、说明热胀冷缩的性质、演示惯性、摩擦阻力现象、说明分子运动现象、惯性现象演示、不怕压力的鸡蛋等十多个物理实验。

4.报废的仪器资源。

实验室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废旧的仪器,就把不能修的有用部分拆下来,经过加工组合,制成有用的实验器材或教具。例如:我指导学生利用废旧电阻器,墨水瓶、温度计等器具制成了焦耳定律演示器,从废旧电阻器上剪下两段不同的电阻丝,固定在两只相同的墨水瓶中,塞上橡皮塞,瓶塞插上接线柱和两端开口的废旧温度计,里面装满染色的煤油,这样,瓶内煤油微小体积变化可较大的显示出来,通过比较两瓶内煤油吸热膨胀时在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升的高度来比较两电阻丝产热的多少;装上电源、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等并组成电路。实验时把两瓶中的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中,通过观察两瓶中的煤油在一玻璃管内上升的高度来比较它们产生的热量,从而研究焦耳定律。

5.废旧物品资源。

例如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我就捡一个空的易拉罐,在里面装少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然后用面团迅速堵住它的开口,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学生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后,会看到易拉罐变瘪了,易拉罐为什么会变瘪,这是谁的作用呢?不仅能演示大气压的存在,还能演示大气压很大。利用废弃的饮料瓶也可以做几十个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物体的沉浮、模拟帕斯卡“裂桶”、等实验;利用废旧自行车上的零件,可做摩擦、杠杆、运动和力等实验;利用酒瓶底可作凸透镜。

6.人体资源。

全面开发人体器官和肢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多感官、多角度地参与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和探究愿望,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白炽灯下,我和学生一起做手影游戏,用手做出不同的手势,灯光下可形成各种各样的影子,来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用塑料笔套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后吸收轻小物体,可证明摩擦起电;手或脸用水打湿后在电扇下吹变冷可验证蒸发需要吸热等实验。

三、在教学中利用物理生活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贴近学生生活原则。

2、易取性原则。

农用物资范文4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工业原料化

中图分类号 F30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12-0112-05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12.023

农业废弃物也称为农业垃圾,是指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非产品产出, 具有数量大品种多形态各异、可储存再生利用、污染环境等特性,主要包括植物性纤维性废 弃物(农作物秸秆、谷壳、果壳及甘蔗渣等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和动物性废弃物(畜禽粪便 、冲洗水、人粪尿)。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 放入畜禽粪便量26亿t,农作物秸秆7亿t,蔬菜废弃物1.0亿t,乡镇生活垃圾和人粪便25亿t ,肉类加工厂和农作物加工场废弃物1.5亿t,林业废弃物(不包括薪炭柴)0.5亿t,其 它类有机废弃物约有0.5亿t,折合7亿t的标准煤[1,2]。从资源经济学上讲 ,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农业资源,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将其加工转化不仅对合理利用农业生 产和生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能源日益枯 竭的今天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与研究得到较大的发 展,其资源化利用日益多样,从总体来看,国内外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分为肥料化 、饲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及工业原料化等几个方向。

1 肥料化

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用方式,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一 种最直接最省事的方法,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缓慢分解,释放出其中的矿物质养分, 供作物吸收利用,分解成的有机质、腐殖质为土壤中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从而一定 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地力、增进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自然分解速度较 慢,尤其是秸秆类废弃物腐熟慢,发酵过程中有可能损害作物根部[3]。

间接利用是指废弃物通过堆沤腐解(堆肥)、烧灰、过腹、菇渣、沼渣、或生产有机生物复 合肥等方式还田。堆沤腐解还田是数千年来农民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堆沤腐解 具有占用的空间大,处理时间较长等缺点[4],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催 腐剂、速腐剂、酵素菌等经机械翻抛,高温堆腐、生物发酵等过程能够将其高值转化为优质 的有机肥,具有流水线生成作业、周期短、产量高、无环境污染、肥效高、宜运输等优点; 烧灰还田主要指秸秆通过作为燃料、田间直接焚烧的方式,由于田间直接焚烧损失肥力、污 染空气、浪费能源、影响交通等缺点[5],现政府已出台相关禁止焚烧的法律法规 ;过腹还田具有悠久历史,是一种效益很高的方式,是适当处理的废弃物经饲喂后变为粪肥 还田,对保持与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有积极作用;菇渣还田是指培育食用菌 后,菇渣进行还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兼得;沼渣还田是指厌氧发酵后副产品沼液、沼 渣还田,其养分丰富、肥效缓速兼备,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良好选择;生产有机生物复合肥 是能够进行工业化制作、商品化流通、高效利用方式。

农业废弃物的饲料化主要包括植物纤维性废弃物饲料化和动物性废弃物饲料化。植物纤维性 废弃物主指秸秆类物质,秸秆中的木质素与糖结合在一起使得瘤胃中的微生物及酶很难分解 ,并且蛋白质低及其他必要营养缺乏,导致直接饲喂不能被动物高效吸收利用,需要对其进 一步的加工处理改进其营养价值、提高适口性和利用率[6]。归纳为:机械加工、 辐射、蒸汽等物理处理,NaOH、氨化、Ca(OH)2-尿素、氧化等化学处理,青贮、发酵、 酶解等生物学处理,还有就是多种方法复合处理。各种处理方法对于改进营养价值、提高利 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究竟采用何种方法好,应根据具体条件因地适宜的综合选择[7]。例如孙清等[8]采用黑曲霉、白地霉组合菌株对榨汁后的甜高粱茎秆渣及 发酵残渣进行发酵,所得蛋白饲料的粗蛋白含量由2.01%提高到21.43%,粗纤维由12.37%降 为2.34%;英国Aston大学的研究者从农作物秸秆中筛选出一种白腐菌属真菌,它能降解木质 素,但不能降解纤维素,用这种真菌发酵农作物秸秆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秸秆的消化率 ,使农作物秸秆的消化率从9.63%提高到41.13%,效果极为明显。据粗略测算,如果我国秸秆 资源的40%用于发酵饲料,就会产生即相当于112亿t粮食的饲用价值。

而动物性废弃物饲料化主要指畜禽粪便中含有为消化的粗蛋白、消化蛋白、粗纤维、粗脂肪 和矿物质等,经过热喷、发酵、干燥等方法加工处理后掺入饲料中饲喂利用[9,10] ,该技术需要特别注意灭菌彻底消除饲料安全隐患。有试验表明利用米曲霉和白地霉接入 鲜鸡粪与麸皮等混合料中进行固态发酵,并在发酵过程中添加氮源制的饲料适口性较好,可 替代部分配合饲料,添加40%鸡粪饲料喂猪后,猪日增重比单喂配合饲料增加10.83%[11]。

3 能源化

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主要分为厌氧发酵及直燃热解两个方向。厌氧发酵分为制沼气和微 生物制氢技术;厌氧发酵制沼气技术是指农业废弃物经多种微生物厌氧降解成高品位的清洁 燃料―沼气(甲烷含量50%-70%)及副产品沼液和沼渣的过程。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蔬 菜瓜果的废弃物和畜禽粪便都是制沼气的好原料[12,13],并且混合废弃物共处理 比单独处理时生物气的产量有显著提高[14]。沼气除了可供日常生活(如烧饭、照 明、取暖)外,还可以进行大棚温室种菜、孵化雏鸡、增温养蚕、发电上网、车用燃气供应 等,副产品沼液沼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采用热电肥 联产模式,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废物零排放[15]。据报道,截至2007年底,全国沼 气工程总数到达26871处[16],并且主要以畜禽养殖业的废弃物为原料工程居多[17,18]。而微生物制氢技术是指利用异养型的厌氧菌或固氮菌分解小分子的有机物 制氢 的过程,具有微生物比产氢速率高、 不受光照时间限制、可利用的有机物范围广、工艺简 单等优点,是农业废弃物利用非常具有潜力的方向[19],目前对其有较多的实验研 究[20-24],但该技术至今没有被广泛的利用,工程实例较少,只在哈尔滨有世界首 例发酵法生物制氢[25]。

直燃热解又分直燃和热解两方面。直燃作为一种传统获得热能的技术一直存在,例如使用秸 秆(其能源密度能达到13 376-15 466 kJ/kg[26])和草原地区牛马粪便直燃做饭 、取暖,但随着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部分正逐步由煤、燃气或电取代,目 前只有在贫困地区少量使用,在城市周围或比较富裕地区秸秆消耗为零[27]。而现 阶段直燃有表现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供热与发电和有机垃圾混合燃烧发电,例如使用生物 质能成型燃料在工业锅炉和电厂中代替部分煤、天然气、燃料油等化石能源[28], 将收集的废旧农膜、城市垃圾直接放进焚烧炉里焚烧,产生的热能可以用于采暖或发电。农 业废弃物通过热解技术可以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热解油和固体热解焦等产品,富氢燃料 气体部分可以进入锅炉燃烧、进行城镇(或集中居住的较大乡村)的集中供热供气、供发电 机发电或者供燃料电池等;热解液体经过加工制备生物柴油、生物汽油或者生产酸、醇、酯 、醚等有机化工产品,对我国的原油资源短缺有所缓解;固体热解焦由于空隙发达、比表面 积较大可作为吸附材料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或者作为燃料供热解所需的热源。迄今为止,国 内外对与农业废弃物有关的生物质进行过多方面的加工研究。例如:唐兰等[29]对 生物质在高频耦合等离子体中的热解气化行为进行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生物质气的 热值及产率;张振华等[30]对锯末、稻壳、纸屑、橱芥、塑料和橡胶6种固体废弃 物 热解表明除谷壳外液体产物收率都在50%左右,并且其中汽油和柴油馏分共达到60%以上,是 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粗成品;梁新等[31]通过对生物质热裂解制得热解油并进行热 解油的精制研究;德国进行固体废弃物热解的工业化示范[32]。

4 基质化

基质化是指利用经适当处理的农业废弃物作为农业生产(如栽培食用菌、花卉、蔬菜等,及 养殖高蛋白蝇蛆、蚯蚓等)的基质原料。作为基质,主要起支持、固定植株,并为植物根系 提供稳定协调的水、气、肥环境的作用,应达到有适宜理化性质,易分解的有机物大部分分 解,施入土壤后不产生氮的生物固定,通过降解除去酚类等有害物质,消灭病原菌、病虫卵 和杂草种子等标准[33];其关键在于原料的选取及配比,和原料的前处理。玉米秸 、稻草、油菜秸、麦秸等农作物秸秆,稻壳、花生壳、麦壳等农产品的副产物,木材的锯末 、树皮等,甘蔗渣、蘑菇渣、酒渣等二次利用的废弃有机物,鸡粪、牛粪、猪粪等养殖 废弃物都可以作为基质原料[34]。刘伟等[35]采用炉渣、菇渣、锯末和玉 米秸混配有机基质,施用有机固态肥,番茄产量最高达36.05kg/m3以上, 蒋伟杰等 [36,37]采用向日葵秆、玉米秆、玉米芯、菇渣、锯末等作为原料配制成基质栽培蔬菜 ,产 量和品质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李瑞哲等[38]使用蘑菇底料、动物粪便等农业废弃物 对蚯蚓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为低成本高效生产蚯蚓这种高效动物蛋白,制造优质饲料 的添加剂。

5 工业原料化

农业废弃物中的高蛋白资源和纤维性材料可以生产多种生物质材料和农业资料,例如秸秆作 为纸浆原料、保温材料、包装材料、各类轻质板材的原料,可降解包装缓冲材料、编织用品 等,或稻壳作为生产白碳黑、炭化硅陶瓷、氮化硅陶瓷的原料; 棉籽加工废弃物清洁油污 地面;或棉秆皮、 棉铃壳等含有酚式羟基化学成分制成聚合阳离子交换树脂吸收重金属; 或利用甘蔗渣、玉米渣等二次利用废弃物制取膳食纤维食品,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 或者把废旧农膜、编织袋、食品袋等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后作为基体材料,同时加入适当的 添加剂,通过一定的处理和复合工艺形成以球-球、球-纤维堆砌体系为基础的复合材料[39,40]。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开发出了"秸秆清洁纸浆及综合利用新技术”,因此只要 能科 学合理地应用,适当扩大规模,实现清洁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秸秆仍将是一种较可靠的非木 材纤维造纸原料[27]。使用秸秆制造各类轻质板材其保温性、装饰性、耐久性均属 上乘,不仅可以弥补木材的短缺,减少森林的砍伐, 保护森林资源, 而且还可消耗大量以 稻草、麦秸为主的秸秆资源,降低秸秆焚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 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原 料化是农业废弃物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关键是依靠科技开发利用,最大程度的利用农业 废弃物中有益的物质循环利用,是未来农业废弃物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

6 小 结

针对农业废弃物的特性应用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提升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 、基质化及工业原料化水平,使技术上向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高效化、综合化发展, 产品上向廉价化、商品化、高质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靠拢。物尽其用、变废为宝、高效利 用废弃物达到消除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孙振钧,袁振宏,张夫道,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农村生物质资源战略研究报告[R].国家中 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研究,2004.[ Sun Zhenjun,Yuan Zhenhong , Zhang Fudao ,et

al. Research Report of Recycling and Rural Biomass Resources Strategic for Agric ultural Wastes [R]. Longte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trateg y,2004.]

[2]孙振钧.中国生物质产业及发展取向[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1-5.[Sun Zhen jun. Biomass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China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4,20(5):1-5.]

[3]傅湘宁,沈国宏.秸秆直接还田与农业机械化[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1):2 2-23 [Fu

Xiangning,Shen Guohong. Returning Directly to the Fields of Straw and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J].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2007,(1 1):22-23]

[4]Sweeten J M. Composting Manure and Sludge. In: Proc. Natl. Poultry Waste Ma nage . Symp.Department of Poultry Science[C].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 us,OH, 1998:38-44.

[5]李令军,王英, 张强,等.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探讨[J]. 中国科学,2008 ,38 (2): 232-242. [Li Lingjun,Wang Ying, Zhang Qiang,et al. Influence of Straw Burning on the Air

Quality in Beijing [J]. Science in China Press,2008,38 (2): 232-242.]

[6]张颖,王晓辉.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6-5 0.[Zhang Ying,Wang Xiaohui.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Solid Waste

[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05:36-50.]

[7]科学技术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农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 业技术出版社,2007:173-178.[R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in China.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Rur al Solid Wastes [M].Beijing:China’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ess,2007:173 -178.]

[8]孙清,敖永华,葛雯,等.甜高粱茎秆残渣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1 ,34(1):1-4.[Sun Qing,Ao Yonghua, Ge Wen,et al. Research on Production of Protei n Feed from the Residue of Sweet Sorghum Stalks [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 ca,2001,34(1):1-4.]

[9]周根来,王恬.非常规饲料原料的开发利用[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1,(12):33 -34[Zhou Gensheng,Wang Tian. Nonconventional Feed Raw Materials for Exploita tion and Utilization [J]. Cereal & Feed Industry,2001(12):33-34]

[10]王如意,靳淑敏,李 伟.畜禽粪便资源化处理技术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应 用[J].现代畜牧业,2010,27(2):13-14.[Wang Ruyi,Jin Shumin,Li Wei.The Compreh ensiv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Feces Resource in the Pre vention of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J].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ealth Ins pection,2010,27(2):13-14.]

[11]李贤柏,周开孝,胡尚勤. 双菌联合固态发酵鸡粪生产蛋白饲料[J].重庆大学学报, 2002,25(12):102-105.[Li Xianbai,Zhou Kaixiao,Hu Shangqin. Production of P rotein Feed from Chicken Manure with Double Strains of Bacteria by Solid State F ermentation [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2 ,25(12):102-105.]

[12]何荣玉,闫志英,刘晓风,等.秸秆干发酵沼气增产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 07,13(4):583-385.[He Rongyu,Yan Zhiying,Liu Xiaofeng,et al. Enhancement

of Biogas Production by Dry Fermentation with Straws [J]. Chinese Journal of A 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2007,13(4):583-385.]

[13]何丽红.畜粪便高温厌干发酵关参化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He li hong.The Optimized Studies on the Pivotal Parameters of the Poultry and Domesti c Animal Dejeetas Anaerobic Dry Fermentation inHigh Temnerature [D].Wuhan:Ce 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4.]

[14]Magbanua B S ,Adams T T ,Johnston P.Anserobic Condigestion of Hog and Poul try Waste[J].Biooresource.Technol.2001,76:165-168.

[15]彭靖.对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考[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794-798 .[Peng Jing. Review and Dicussion on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 Resource s in Chin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9,18(2):794-798.]

[16]时军,杨慧云.大中型沼气工程托管运营模式探讨[C].沼气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研讨 会论文选编.北京:新能源市场,2009:23-26.[Shi Jun,Yang Huiyun. Explore on Large

and Mediumsized Biogas Project Custody Operation Mode [C].Paper Mainly of

Biogas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eminar. Beijing:The New En ergy Market,2009:23-26.]

[17]李倩,蔡磊,蔡昌达. 3MW集中式热电肥联产沼气工程设计与建设[J]. 可再生能源 ,2009,27(1):97-99.[Li Qian, Cai Lei, Cai Changda.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3MW Centralized Biogas Plant Combined with Heat,Power and Fertilizer Production

[J].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2009,27(1):97-99.]

[18]蓝天,蔡磊,蔡昌达.大型蛋鸡场2MW沼气发电工程[J].中国沼气,2009,27(3):3 1-33.[Lan Tian, Cai Lei, Cai Changda. Engineering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2MW P ower Generation System with Biogas as Fuel on a Large Layer Farm[J].China Bio gas, 2009,27(3):31-33.]

[19]左宜,左剑恶,张薇.利用有机物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1):97-100.[Zuo Yi, Zuo Jiane,Zhang Wei. Review of Research on Biologica l Hydrogen Production by Anaerobic Fermentationof Organic Waste [J]. Environme 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 (1):97-100.]

[20]郭婉茜,任南琪,王相晶.接种污泥预处理对生物制氢反应器启动的影响[J]. 化工学 报,2008,59(5):1283-1287.[Guo Wanqian ,Ren Nanqi ,Wang Xiangjing ,et al. Compar ative Study of Influence of Inoculating Sludge with Different Pre-treatments on

Start-up Process in EGSB Bio-hydrogen Producing Reactor [J]. Journal of Chemic 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2008,59(5):1283-1287.]

[21]蒋志城. 生物发酵制氢技术的研究及进展[J]. 浙江化工, 2008,39(2):14-17.[Ji ang Zhiche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Production by Fermentation Te chnology [J].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2008,39(2):14-17.]

[22]户元,张,邢新会. 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M-21发酵制氢 培养条件研究[J] . 生物加工过程, 2004,(2): 41-45.[Lu Yuan, Zhang Chong, Xing Xinhui. Effect of

Cultivation Conditions on Hydrogen Production by Clostridium Paraputrificum M-2 1 [J]. Chinese Journal of Bioprocess Engineering, 2004,(2): 41-45.]

[23]刘雪梅,任南琪,宋福南.微生物发酵生物制氢研究进展[J].太阳能学报, 2008, 29

(5):544-549.[Liu Xuemei, Ren Nanqi, Song Funan. Recent Advances in Biohydroge n Production by Microbe Fermentation [J]. Acta Energiae Solaris Sinica, 2008,

29 (5):544-549.]

[24]王亚楠,傅秀梅,刘海燕,等.生物制氢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应用与环境生物 学报, 2007, 13 (6):895-900.[Wang Yanan, Fu Xiumei, Liu Haiyan,et al. Recent Pro gress and Trend in Biological Production of Hydrogen [J]. Chinese Journal of A 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 2007, 13 (6):895-900.]

[25]刘淑.哈工大任南琪小组.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N].科学时报, 2008-05-12.[L iu Shu. Ren Naqi group i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ganic Wastewater Bio logical Hydrogen Fermentation [N]. Science Times, 2008-05-12.]

[2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395. [State Sta tistics Bureau.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1999[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 ress,1999:395.]

[27]张燕.中国秸秆资源 “5F”利用方式的效益对比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 23):45-51.[Zhang Yan. The Analysis Contrastively on “5F”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 in China [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9,25(23):45-5 1.]

[28]田宜水.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09,(3):20-26.[Tian Yishui.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of Biomass Fuel

Industrial Solid Shape [J].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Technology(New Energy Indu stry),2009,(3):20-26.]

[29]唐兰,黄海涛.生物质在高频耦合等离子体中的热解气化研究[J].可在生能源,2005 ,(3):24-27.[Tang Lan, Huang Haitao. Study of Biomass Pyrolysis and Gasificati on in a HF Plasma [J]. Renewable Energy,2005,(3):24-27.]

[30]张振华,汪华林,陈于勤,等.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热解处理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 治,2007,29(11):816-819.[Zhang Zhenhua, Wang Hualin, Chen Yuqin,et al. Pyrol ysis Products of Six Organic Solid Wastes [J].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 ol,2007,29(11):816-819.]

[31]梁新,徐桂转,刘亚莉.生物质的热裂解和热解油的精制[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 5 ,21(1):8-14.[Liang Xin, Xu Guizhuan,Liu Yali. Pyrolysis of Biomass and Refi ning of Pyrolysis Oil [J]. Ener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2005,21(1):8-14 .]

[32]田贵全.德国固体废弃物热解技术方法[J].环境科学动态,2005,(1):31-33.[Tia n Guiquan. Technologies of Waste Thermal Decomposition in Germany [J]. Environ mental Science Trends,2005,(1):31-33.]

[33]Bilderback T E, Fontano W

C.Physical Properties of Media Composted o f Peanut Hulls,Pine Bark and Peat Moss and Their Effect on Azalea Growth[J].

Hort.Sci.,1982,107:522-525.

[34]刘伟,余宏军,蒋卫杰. 我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 学报, 2006,l4(3):4-7.[Liu Wei,Yu Hongjun,Jiang Weijie. Review on Research Progr ess and Application of Growing Media for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China [J]. Ch 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06,l4(3):4-7.]

[35]刘伟,余宏军等.温室番茄长季节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J].中国蔬菜,2000,(S1):30 -34.[Liu Wei, Yu Hongjun, Jiang Weijie. Study on the Techniques of Soilless Cul ture of Long season Greenhouse Tomato [J]. China Vegetables,2000,(S1):30-34. ]

[36]蒋卫杰,刘伟, 余宏军,等.我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 报,2000,8(3):17-21.[Jiang Weijie, Liu Wei,Yu Hongjun, etc. Eco-organic Type Soi lless Culture Technique in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2000, 8(3):17-21.]

[37]蒋卫杰,刘伟,等.几种农产废弃物作为草炭替代物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J].农业 工程学报,1998,14(12):177-180.[Jiang Weijie, Liu Wei,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Several Agricultural Westes Substituted as Offer on Soilless Cultivation[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1998,14(12):177 -180.]

[38]李瑞哲,张红垒,郭建伟,等.蘑菇底料等废弃物对蚯蚓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 国 食用菌,2010,29(2):32-33.[Li Ruizhe,Zhang Honglei,Guo Jianwei,et al. Effects

of Mushroom Base and Animal Feces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of Earthworms [J].

Edible Fungi of China,2010,29(2):32-33.]

[39]孙永明,李国学,张夫道,等.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J].农业工 程学报,2005,21(8):169-173.[Sun Yongming,Li Guoxue, Zhang Fudao, et al.Status

Q uo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Residues Resources in China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2005,21(8):169- 173.]

[40]张承龙.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前景[J].新疆环境保护,2002,24(1): 22-25.[Zhang Chenglong.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s [ 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Xinjiang,2002,24(1):22-25.]

Develo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 l Waste

CHEN Zhiyuan SHI Dongwei WANG Enxue ZHANG Zheng(Hangzhou Energy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Hangzhou Zhejiang 310020,China)

农用物资范文5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校内资源;校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89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正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层面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同时,由于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将教育教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级学校及教师的关注。使得如何开发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实效性的校本课程,成为了各科教师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课程的开发总是离不开课程资源,没有好的课程资源就不可能有好的课程。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校本课程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农村学校现代化的生物教学资源是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的,但却有着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一些独特的生物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够注重这些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让其在构建农村生物校本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学校在生物教学资源方面不足的问题,从而开发出有价值的农村生物校本课程。

一、充分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开发生物校本课程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一般来讲具有面积大,校园内植物种类多,各种实体生物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因此,农村学校有着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教师只要有善于发现“资源”的眼睛,就能够充分挖掘这些存在于校内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的生物校本课程。

(一)以认识校园植物及生物习性为主,开发校园植被情况校本课程

在农村校园内往往会生长着许多人工种植和自然生长的植物,这些植物资源既是教师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又是对学生开展爱校教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通过指导学生以认识植物名称,研究植物属性,对这些植物建立校园植被档案,悬挂各类植物名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活动,开发和构建校园植被情况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与教学活动既补充和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主动学习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学习增强保护校园植物、热爱校园的情感。

(二)依托农村学生有养殖动物经验的有利条件,开发校园动物研究校本课程

由于农村学生家中都具有饲养动物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家中饲养动物的情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所饲养的动物,分组开展一些动物研究类的校本课程。如组织家中饲养家兔的学生,开展家兔生活习性的调查研究。教师可以围绕学生在饲养与观察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动手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习与了解更多更详尽的家兔生活习性和有关家兔饲养方法的知识。既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饲养家兔的技能,同时学生还储备了一些未来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综合运用学校其他资源,开发一些综合研究类生物校本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学校中一些生物实验仪器与条件,为农村学校开发一些综合性生物校本课程提供了可能。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与学生的能力情况,结合校园内的生物教学资源,既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开展以研究生物结构,制作教具模型等一些简单的生物教学活动,也可以开发一些诸如无土栽培,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之类的一些综合研究性校本课程,使农村学校生物校本课程上升一个层次,使生物校本教学发挥更大的综合教育功能。

二、依托学校周围教学资源开发生物校本课程

从生物学的课程性质来看,生物学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在农村学校周围有着非常丰富的与农林、环境保护等有关的教学资源,这为农村学校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校本课程提供了充分的资源基础,如果教师能从这些资源出发,构建一系列的生物校本课程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有效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一)根据季节变化,开发周期性生物校本课程

在农村,随着季节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具有可以利用的生物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季节不同设计开发一些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季节性生物校本课程,增加学生校本研究的实效性与趣味性。如在每年的春季可以开设一些与种植与栽培有关的实践性校本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习栽培、嫁接等在农村具有实际操作性质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帮助家长在家进行种植和栽培农业生产活动;在夏季可以开展一些有关作物传粉,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类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农业生产之中;秋季可以开设一些有关收集各种植物标本、农作物种子贮藏之类的教学活动;冬季可以开设一些有关农作物越冬防冻类的教学活动等。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开设的农村生物校本课程,由于与学生家庭生产密切相关,既可以增长学生生物学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农业生产之中,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全面提高了学生生物科学素质。

(二)有效利用家庭课程资源,开发因地制宜的生物校本课程

在农村无论是种植物方面,还是养殖方面,每个学生家中都具有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如果能在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周期较长的学习活动,就可以完成一些在校内难以完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记录,学会观察与思考,从而增加生物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如让家中饲养家鸽的学生完成从家鸽产卵、孵化、到生长发育全过程的观察研究,并将观察记录情况与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乐趣,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总之,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农村学校都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如果教师能有一双发现这些资源的慧眼,就可以让这些课程资源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农用物资范文6

关键词 秸秆;资源分布;综合利用;四川达州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215-02

秸秆是一种具备很多用处的可再生生物资源,通常是指稻谷、玉米、薯类、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后剩余的非果实部分[1]。达州市是四川省农业大市,农作物资源丰富,丰富的农作物资源带来了同样丰富的秸秆资源。利用好秸秆资源,不但能缓解因秸秆焚烧和废弃带来的环境问题,还能通过制作有机肥、饲料和工副业加工等,将其变废为宝,转换成一定的经济收益,增加农民收入[2]。

1 达州市秸秆的种类

达州市秸秆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和其他作物的秸秆。据2014年统计,达州市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约56.67万hm2,产生秸秆约363万t。其中,水稻秸秆121.44万t,玉米秸秆89.97万t,小麦秸秆31.79万t,油菜秸秆52.28万t,薯类秸秆38.92万t,其他秸秆28.80万t(图1)。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于宣汉县、大竹县、达川区、渠县,这些地区秸秆产量占达州市秸秆总产量86.06%,其中最高的是宣汉县,约占整个达州市秸秆总量的23%(图2)。

2 利用现状

秸秆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秸秆综合利用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等多方面的问题[3]。近年来,在达州市有关部门积极推动下,严格划定秸秆禁烧区域,大力推广了秸秆农业循环利用技术,积极培育秸秆收储运市场。从目前达州市开展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来看,主要为用作燃料、直接还田、作为饲料、作为食用菌基料以及作为工业原料。

从表1可以看出,农村生活燃料是当前达州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用作燃料包括直接燃用和沼气产能2个部分,达州秸秆产能量最大,达到122.3万t,占达州市秸秆资源总量的33.67%。

3 存在的问题

3.1 利用方式粗放

达州市秸秆大多被直接还田和丢弃或焚烧,其所占比例为44.84%;仅8.69%作为饲料;其他如用作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等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因而并不普及。大量的秸秆废弃和随意焚烧严重危害着村民的生活环境,因而推进秸秆资源化、普及农村清洁能源迫在眉睫。

3.2 利用技术不成熟

科技进步是解决秸秆利用难的关键,秸秆综合利用在达州市还是一个新兴学科,缺乏专业研究人才,缺乏成果累计,资助研究能力较弱,原创成果少,规模化和集成化技术研究欠缺,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突破[4-6]。例如,快速收贮和仓储技术、提高秸秆饲料消化吸收率技术;秸秆还田加速腐烂技术;农村沼气集中供气技术;适合达州市生产实际的秸秆便捷处理设施及配套技术;以达州市现有的秸秆利用技术,难以进一步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秸秆利用困难重重,推广难度非常大。

3.3 秸秆利用成本高

由于现今秸秆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很多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新领域的开拓必然生成额外的附加成本。虽然收购成本较低,但由于农户“散、小、广”的特点,使得收购秸秆耗时耗力,所需人力、仓储、运输等成本较高,致使企业盈利困难。

3.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宣传力度较小

目前,在达州市全区域内都严格划定了秸秆禁烧区域。但是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推广秸秆资源化还缺少相关的政策,特别是对应的激励机制。就农户而言,尚未建立对农民的科研指导体系,缺少对秸秆还田、秸秆食用菌方面的补助,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对秸秆加工企业,秸秆发电、压块、制板等特殊利用方式也未给予额外补贴。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作用宣传不多,指导力度较小,因此广大农民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和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尚未真正理解综合利用能给他们带来的切身利益。

4 对策

根据对达州市秸秆产量及分布状况和利用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达州市秸秆利用方式较落后,秸秆的利用率很低。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对策,以期能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和扩大利用途径。

4.1 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为了提高秸秆资源化水平,不仅要引进国内、国际现今技术,还要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一方面要派遣科技人员前往秸秆利用先进的省、市学习先进的秸秆利用技术。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聘请优秀的科技人才为本市的科研人员培训。另一方面,要成立科研团队,着力研究具有本地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并延伸秸秆利用产业链,才能将秸秆资源物尽其用。

4.2 完善秸秆利用的政策法规

虽然达州市已制定了严禁秸秆随意焚烧的相关政策,但缺少针对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的文件。对于秸秆利用企业,如秸秆发电、肥料、饲料、建材等,政府可制定减免税费、降息贷款等政策。对农户而言,如秸秆户沼气、秸秆食用菌、秸秆饲料等,政府可制定差价补贴、免费科学培训等激励政策。

4.3 提高人们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

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非常重要。达州市秸秆资源丰富,但是废弃和随意焚烧现象仍然非常突出。部分村民虽然已响应地方政府文件,将秸秆集中堆放,但大多村民并不了解秸秆资源所能产生的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组织志愿者发放传单等多渠道的宣传,广大农户才能深刻了解到秸秆焚烧所带来的危害。只有政府、企业、农户多方位协调努力,秸秆的综合利用才能进行下去。

5 参考文献

[1] 杨捷,吕卫光.上海崇明岛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和技术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271-274.

[2] 李秋菊.广西秸秆综合利用研究[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13:1-3.

[3] 王谦昌.莱芜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之管见[C]//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43-47.

[4] 包建财,郁继华,冯致,等.西部七省区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J].应用生态学报,2014(1):181-187.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25 12:06
下一篇 2024-05-24 23:0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