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课文
秉笔直书课文范文第1篇
“白云一点在空中,一走西来一走东;雾云已散斜光照,日起青山满目融。”1950年,年仅九岁的***走在贵州印江山区的山路上,写下了这首颇具意韵的诗作。数年后,凭着这份才情和无数个挑灯苦读的夜晚,他先是考上了当时县里的“最高学府”印江初中,后来又考上了四川大学外语系。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再次走在这条山路上时,却因无力负担学费而心情沉重。他不得不走几百里路,最终才在贵州铜仁行署文教局的帮助下拿到15块钱。然而,仍是不够。父母和兄长闻讯,拼了命筹措了30元钱电汇过来,才勉强凑足费用。当他背上行囊再次沿着熟悉的山路往外走,眼神里满是喜悦和坚定。这一走,就走出了一个大使,走出了一个高级外交官,走出了一个共和国的国务委员。
驻苏使馆的年轻“笔杆子”
到校上课的第一天,***就被考“糊”:五分制的俄文听写考试,他只得两分!接下来的五年时间,***泡在川大的教室和图书馆里苦读。“学海无涯苦作舟”,很快,他的各门功课成绩均是优良。毕业前夕,新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在全国选拔招收研究生班学员。经学校推荐,***参加了考试,外交学院择优录取了50人,他是其中之一。
1966年,经组织选调,25岁的***来到外交部苏欧司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外交生涯。在前辈们的悉心教导下,他的工作能力很快提高。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国内根据中苏两国总理的谅解恢复了两国的大使级外交关系。***也正是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被派往驻苏使馆工作,一呆就是四年。
“***是有名的‘笔杆子’”,一位当时在驻苏使馆跟***共事的外交官说,“他是当时使馆许多重要文电的主笔人之一”,撰写了许多有份量的重要报告。如果说童年时的小诗体现了***的灵气和才情,那么这些使馆呈送的报告就体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睿智的头脑。在使馆期间,***潜心钻研外交业务,刻苦研究了中苏双边关系、中苏美三角关系以及驻在国国情等许多课题。
在的波诡云谲中历练
1973年,***结束驻苏工作,返回外交部苏欧司工作,并逐步升迁为副处长、处长。1980年~1982年,***参加了中苏边界谈判,担任外交部中苏谈判办公室副组长。1985年,***出任苏欧司副司长。
1985年的一个冬日,苏联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被劫持迫降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某农场。此时中苏关系非常敏感,这又是第一架被劫持到中国的苏联飞机,***接到任务立即带队连夜赶到现场。在中央的直接指挥和有关方面的积极配合下,***处险不惊,有条不紊,与工作组的同志们一起紧张有序地处理问题。整整40多个小时未曾合眼后,他带领工作组圆满地处理了此次事件。
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的海参崴讲话对中苏关系透露出更积极的信息,***也恰在此时升为苏欧司司长。
为了推动苏联更向前迈进一步,中国政府还邀请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塔雷津访华,而负责此次礼宾接待任务的自然是苏欧司。后来担任驻蒙古大使的高树茂其时正在礼宾司工作,在这次接待任务中与***共事。“***工作起来特别认真负责,而且十分平易近人”,他说,“这是我第一次与他工作,凡是我不懂的他都会详细地给我解释。他给我详细讲述了苏联的历史文化和礼宾特点。最终我们很好地完成了接待工作。”
1988年12月1日至3日,时任外长钱其琛应邀对苏联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自1957年之后,30多年来中国外长第一次正式访问苏联,可以说是一次破冰之旅,主要任务是为中苏首脑会晤做准备。身为苏欧司司长的***也陪同访问。正值严冬,莫斯科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鉴于两国关系的特殊和环境的复杂,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不便在室内商议谈判对策,只好冒着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在宾馆的庭院里不停地漫步商谈。外交工作者的这些艰辛怕是普通人想不到的。
1989年,***被任命为驻匈牙利大使。这一年正是剧变和匈牙利历史上风云变幻、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在此风云动荡的时刻,作为大使必须有清晰的判断力和有前瞻性的超强分析能力。***十分出色地完成了自_己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的岳父,曾任文化部部长和外交部副部长的黄镇也曾担任驻匈牙利大使。“翁婿大使”的故事在外交圈中被传为一段佳话。
引领政党外交新局面
在外交部工作了29年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和党委委员。1995年,中央调他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担任副部长。1995年~2003年,他在中联部一千就是八年,其中副部长两年,正部长六年。这在中联部历届部长中也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段。
***到任时正逢中国政党外交蓬勃发展的时候,他又将政党外交引领向新的局面。“五年来,我党派出约400个代表团组出访世界各国,接待了800多个来访的外国政党代表团。”***2002年接受采访时说。随着形势的发展,政党外交的内容不断扩大,从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党际交往四原则以来,中国的政党外交先是突破了意识形态和执政党的限制,在交往内容上也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正如许多人评价的,***是“时代转折中的高手”、善于“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政策”,这都得益于他一直以深入研究理论和形势为进行外交工作的前提。***到任后还特别注意提高党的外事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培养了一支能准确跟踪把握国际形势发展的研究人才队伍。
“特使”的魅力
2003年,***从中联部部长调任外交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从正部长到副部长,这似乎是个让人费解的调动。不久疑问解开,原来***另有重任,这便是后来被外媒称为“成功的穿梭外交”,促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任务。
2003年4月第一次朝核问题三方会谈后,朝美双方就会谈是“多边”还是“双边”这一问题僵持不下。美国国内的强硬派提议要把朝核问题提交联合国讨论,而朝鲜认为这无异于宣战,双方剑拔弩张。为再次使朝美能够坐在一起对话,促成三方会谈的中国又展开了频繁的穿梭外交。7月12日,身负特使使命的***飞往平壤,并给带去主席的一封信。三天后,***又飞赴美国并带去主席致布什总统的信。据报道,在7月18日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长达2小时40分钟的会见中,***提出一项建议,根据这项建议,会谈总体将采取多边形式,但多边会谈期间美国和朝鲜将有机会进行双边会谈。积极的斡旋使美朝双方终于各退一步。7月29日,主席在与布什总统通电话时告知,朝鲜已经同意举行六方会谈。僵局被打破,六方会谈最终成功举行并成为十分重要的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
2004年11月,***又一次作为特使访问美国,并给布什总统带去主席的亲笔信,落实两国元首在智利会晤时达成的重要共识,即在中美两国间举行战略对话。2005年8月,第一轮中美战略对话由***和时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共同主持,并以固定的对话机制延续下来,最终结出上月成功举办的中美首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硕果。
不喜欢别人写他的事
2008年,***被选举为分管外交的国务委员。
据说,在***的家中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正正派派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他正是这样来对待工作和生活的。
在苏欧司工作期间,一次,我国家领导人率团前往苏联参加一位领导人的悼念活动,***陪同前往。连续几天几夜的紧张忙碌后在返回北京的飞机上,领导同志要在下飞机时带走有关这件事情的报告。泡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揉揉红肿的眼睛,立即动手工作。结果是报告准时送到领导手中,而他却在回家的车上将那杯咖啡吐了个干干净净。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岳父去世时,他和夫人都正在匈牙利使馆工作。最终还是没能回来。”他昔日的同事说。
秉笔直书课文范文第2篇
1980年3月4日(75岁)患癌症逝世
一
1950年山东师范学院的新校舍还未完全竣工,仅有中文系、历史系、教育系、艺术系和体育系。美术在校学生不过二三十人。在十几位教师之中,留洋归来的教授4人,即留学法国的李超士先生;留学法国的刘家裕女士;留学日本的王企华先生和留学比利时的戴秉心先生。戴秉心衣着简朴大方,待人谦逊、平易近人,受到学生们的爱戴。李超士先生指导助教进修,王企华先生担任图案课,刘家裕老师担任“美术教学法”,戴秉心则担任水彩画课。戴秉心治学严谨,经常亲自带领学生到工地和景地写生。他那一口浓重的浙江口音学生很难听懂,所以常常动手为学生做示范。他反对因循守旧地描摹教学状态,倡导笔触强烈的表现手法,这些属于表现主义的技法特点与当时崇尚写实主义技法形成格格不如的表现风格,使戴秉心现代派创作手法没有得以发挥,其艺术风格受到抑制。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戴老的一幅题为《教授的早餐》的写生,受到了风暴式的批判,也可以看出当时那种文人心态的宁净。那是一幅只有16K大小的油画,画面上是一只带提梁的饭盒子,里面装着菜汤,外面有两只黑黝黝的地瓜面窝窝头。这是非常真实的生活的写照,但却被指责为污蔑“社会主义幸福生活”典型。因为这幅作品“”戴老被关进牛棚、遭受批判。由于和当时主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间的错位,有不少画家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画风,也有的干脆就撂笔不作画了。但是,戴秉心仍然执着地在画作中表露出自己的观点。戴老曾为女劳模曲淑姿画了一张肖像,自然是表现主义式的狂放笔触,谈不上“像不像”的问题。但是,“像不像”却是现实主义艺术的起码要求,为此戴老有了下面一段话:“中国的仕女画、日本的浮世绘,哪一个是像本人的?所谓樱桃小口、杨柳细腰,那都是艺术家审美趣味的表现。世界上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理想而画画的,他画的也都是他理想中的美。如果没有理想,艺术家便不成其为艺术家,充其量是一个技巧纯熟的手艺人。
戴秉心先生的一生,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安贫乐道、与世无争,和善谦恭,谨慎为人”。这是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总结出来的求生之道。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使有钱的人也照样买不到东西,肖富元先生在1996年来到戴秉心先生家中时感到心酸的原因。他写道:“尤其当我踏进戴老先生家里拜访戴老太太时,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动,屋里只有两张简陋的椅子、一张床,床下放着一只生锈的皮箱,一张桌子,桌上放着戴秉心的遗照,一张傲骨凛风的脸,深深刺痛我的心。”这种穷困潦倒的情景,在那样的年代,几乎是普遍的,戴先生和师母都不善于处理生活,一直到去世都是如此,但从不计较。中国文人对于精神和物质追求的双重标准,直到今日仍然在许多注重形而上的境界享受的知识分子中可以看到。
二
戴秉心师承欧洲现代画派,并融合东方艺术风格,在油画风格探索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师承欧洲现代画派的技法,结合东方绘画传统,努力探求油画民族化的道路。其作品在老一辈油画家中具有显著的个人特色和道路。同时他还喜爱音乐艺术,把音乐和美术艺术同时融入与作品表现中。他认为艺术家当真诚地对待自己,不要掩饰自己,不要使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遭到扭曲。戴秉心的艺术灵感是从音乐这扇大门流淌出来的,戴秉心认为音乐和美术是相通,他使用颜料在画布上涂抹的时候,就如拨发一个铿锵有致的音节,他说:“我虽然最终学了美术,但总是忘不了音乐,并且觉得,画画特别是使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作画,就像敲击钢琴的键盘一样,是一种美的创造。”
1949年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经过在华东革命大学的短期学习之后,戴秉心先生于1951年来到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授。当时的中国油画艺术主流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容不得任何旁门左道画派。这样的创作观念,造成了戴秉心在艺术上的寂寞,他很少参加省内和国内的美术展览,也不从事大幅的主题性创作,只是偶尔在校内和系内举行的观摩和交流中,看到他的画面很小的写生习作。因为借由绘画怡情养性的关系,以及物资缺乏所致,戴秉心的油画几乎全是小幅作品,其中大半是现场写生之作。目前仅见的数十张纸本油画,取材类似文人画的册页,有的画江畔停泊的舟子,有的画岸上的鲜花;即使画的是屋宇密集的城镇和阡陌交错的田野,戴秉心着意的,也是一种出尘的宁静淡泊,而不是激越的形式美感。
戴秉心一直是以饱含着个人追求的态度去写生的,正如画家曾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为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而作画的,他所画的总是他理想中的美”。画面近景中的太湖石,其形式语言有着明显的野兽派味道,恰恰是画家一直秉承的独立艺术追求,即使对景写生的画作,也有着与当时国内主流写实路线迥然不同的风貌。戴秉心是一位有独立追求的油画家。他接受过系统的欧洲绘画训练,亲炙了各种现代画派的风潮,在他流传下来的以静物、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小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坚持个人艺术理想,有机地融合东方艺术风格,所形成的不同于时代主流的写实主义的审美趣味。
戴秉心纸板油彩风景写生版面虽然不大(约有半平方尺多),但画面饱满、场景宽阔、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用笔潇洒、奔放、简洁、流畅。13个男女人物或静或动、或聚或散、或远或近,树林葱郁,枝叶在风中摇曳,林间小路崎岖蔓延,伸向树林深处,几缕阳光穿透茂密的枝叶写在林间的泥土、枝干和人们身上,一派秀丽风光和闲情逸趣杳然纸上,充分表现出画家精湛深厚的艺术功力。常言道:画不再大小,精到则灵;小画画大,以小见大,才见真功夫。此话在此更显恰切!由于他去世过早,加上经过十年浩劫,油画艺术创作受当时政治运动和经济收入贫乏的桎捁,所以他存世的作品特别是大幅作品很少。
三
戴秉心是一位有独立追求的油画家。他接受过系统的欧洲绘画训练,亲炙了各种现代画派的风潮,在他流传下来的以静物、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小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坚持个人艺术理想,有机地融合东方艺术风格,所形成的不同于时代主流的写实主义的审美趣味。
在西式教育还没有在中国全面普及之前,有许多画家是在私塾完成他们的启蒙教育的,戴秉心也是这一个背景出身的艺术家。他们这一代画家与往后的画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作画笔触带有中锋圆笔的书写性格;当中国的油画艺术遭到时代曲解的时候,他们往往拿起少年时代练就的本事,用毛笔和宣纸另僻一个出世的画路。
戴秉心是一位有独立追求的油画家。他接受过系统的欧洲绘画训练,亲炙了各种现代画派的风潮,在他流传下来的以静物、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小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坚持个人艺术理想,有机地融合东方艺术风格,所形成的不同于时代主流的写实主义的审美趣味。“我的画是想追求一种稚拙美,这是中国人的质朴的美。没有一个画家不是为追求理想中的美而画画的,像不像,那是照相机的事情。”—戴秉心(见朱铭《回忆戴秉心教授》)
由于物质条件的贫乏,戴秉心很多油画都是在简单地涂了一层胶底的马粪纸板上的作品,很难长久保存下来。所以今天能够看到戴秉心留下的作品已为数不多。1996年,台湾索卡艺术中心的艺术经纪人肖富元先生,计划推介中国第一代留学海外的油画家,曾专程来到济南访问戴秉心。此时戴秉心已经离开人世16年,从戴夫人那里,肖富元得到80余幅作品。《戴秉心画册》当年在台湾得以出版。应肖富元先生的邀请,民盟山东省主委朱铭先生为画册作序言。
在历经世纪沧桑后,当今艺术品市场异常火爆的气氛中,以戴秉心这批“老油画”仍然是首领的先锋。在回望山东油画历程之时,许多人物的名字,戴秉心、李超士、闻一多、王曼硕、刘家裕等人,他们不仅是山东油画事业的先驱,也是载入中国油画史的重量级人物。
他的油画作品,从构思、立意、造型、设色,
凡是对现代中国美术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解放以来流行于中国美术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主要是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影响的结果。到了期间,艺术家们虽然在《上海座谈会纪要》所强调的新艺术理想指导下,大幅度偏离了苏联模式中的若干手法--如用色、画面构图、人物造型等,但在创作方法上并没有作实质性的超越。从我匀掌握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大多数艺术家于创作时,首先是按特定的政治主题去构思情节,然后再将其置于真实的环境中,就好像它的确发生过似的,标准是勿须解释,画面能够让人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与主题思想。客观地看,在各地举行的草图观摩中,因思想内容不过关的倒在少数,大多数没通过的草图其实是没达到上述标准。正因为如此,很多作者把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放在了用画面编故事上,而画正稿却没有花多少时间。这使得相当多作品十分粗糙。由于绘画不能象文学在时间的流动中表述故事,加上还要在符合党的政策和生活真实方面保持必要平衡,画家们所遇到的麻烦是可想而知的,
现代画派当中也有一些在艺术上持严肃态度的画家,他们致力于绘画形式因素的探求,在色彩、造型和画面的结构以及艺术处理。
参考文献:
[1]朱铭《回忆戴秉心教授》《齐鲁艺苑》1984年第3期.
[2]朱铭《戴秉心:山东油画的拓荒者》山东商报,2008年7月28日.
[3]王骁《苏州美专/二十一世纪西画文献》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4]林铨居《戴秉心的艺术和他所处的年代》.
[5]肖富元《戴秉心油画集》,索卡艺术中心出版,1996年,第43页.
[6]徐国卫《触摸历史——中国西洋画的开拓者》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朱铭《一个镌刻在中国油画纪念碑上的名字——戴秉心》《触摸历史——中国西洋画的开拓者》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秉笔直书课文范文第3篇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
常言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体能够折射出他的为人处事。因此,教师工整科学的板书能够让学生产生美的感受,有时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我加压、自我提高、自我规范,从而更加热爱学习与生活,甚有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古人云:“有其师,必有其弟子也。”此话虽然不一定全对,但一定有着内在的联系。加强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即是《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加之小学生处于起步阶段,其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较高,他们最容易秉承教师的书写来确定自己临帖的标准,所以教师的书写便成了学生字帖和学习的典范。要求学生把字写好,写工整,写漂亮,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是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前提。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自我强化,随堂反思,教改相长,只有自己的板书工整、漂亮,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把字写好,同时才能让学生改变陋习。
三、有利于学生对理解、深化与掌握课文重要内容
秉笔直书课文范文第4篇
大家晚上好!
我叫,来自级电子商务班。首先,让我仅代表我们书画协会全体成员,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我们协会发展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最诚挚的感谢!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协会。
阳光学院书画协会成立于2002年9月,是阳光学院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是广大书画爱好者学习、提高及审定自身水平的组织,是同学们在课余发挥一技之长的场所。协会以“沟通艺术,弘扬国粹”为宗旨,成立志今与学院共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书画人才,为学院赢得了许多荣誉。在代表我院参加福州大学第17届文化艺术节书法比赛中,我们协会会员获毛笔书法一等奖;在参加第18届文化艺术节包揽了毛笔书法前三名和第五名,漫画作品获得三等奖;在第六届全国高校书画艺术大奖赛中,由协会特聘教师,全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陈金木老师为指导的,以黄胜蓝同学为主的协会四位学员代表我阳光学院参赛,不辱使命,分获大学书法组一、二、三等奖,大展我阳光学院学子的艺术风采。书画协会作为阳光学院一大明星社团在学年以及学年连续两年被评为阳光学院“**社团”。年度,荣获“**人气社团”称号,学年我们又荣获“星级社团”称号,赢得学院老师及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社团应该是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组织,而不应该是某些同学获取私利的工具。自工管的同学创办书画协会以来,每一位继任的书画协会会长都牢牢秉持着协会的两大原则,一是“协会决不以商业化模式运作”,二是“协会决不为纳新不惜名誉虚假宣传”。书画协会成立至今之所以能长盛不衰,就是基于牢守这两大原则,从而一直在同学们中保持着较高的评价。赢得了良好的信誉,这也保证了我们协会良好的运作及更好的发展。
上学期,我们协会除了常规活动--也就是每周天晚上七点到九点半在商学楼的会员书法培训课和美术培训课以外,还举办了第届现场书画大赛,组织了会员参观省美术馆举办的松溪版画展等活动。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下,这些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工作中可能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最大的热情把书协工作做得更好。
有信念,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出成绩。
秉笔直书课文范文第5篇
众所周知,由于师资缺乏的问题,普及这一学科始终不能得以实现。有幸的是,我所在学校的领导在2009年,以前瞻的目光提出了“翰墨养行 书香厚德”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全面普及了书法课。
几年下来,已经形成了较有体系的书法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针对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易到难,制定了不同梯度的标准。使学生在教师正确的要求和引导下,由不会拿笔写字,到把字写工整,到把字写美观。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们是怎样通过书法课把一种方法变成一个习惯的。
一、培养学生正确坐姿的习惯
对写字姿势,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即: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书本一尺远。这种正确的坐姿关乎到学生的生理健康,不容忽视。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坐姿,几年学习下来,学生会产生视力下降和其他生理疾病。我们小学老师如果只为追求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健康,我们有愧学生,有愧家长,也有愧社会。因此,我校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堂书法课便是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正确的坐姿。当然学会正确的坐姿并不难,难在始终坚持以正确的坐姿去上好每一堂课。为此,学校从领导到普通老师,把这一问题当做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课课要求,时时提醒。做为书法课,则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当成比写好字还重要的事情来要求,并把它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实践证明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经过努力,我们的学生终于在较短的时间把这种正确的姿势变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作文课的重点。其实学习书法更离不开认真细致地观察。因为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临帖。书法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字帖。古人说:“察知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每一个笔画的形态,每个字的结构必须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在心手合一**现出来。字写得好与不好,取决于观察得细致与否。学生在小学阶段观察能力相对较低。作为一个好的小学书法老师,传达给学生的应该多是肯定和赞赏。这样,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所观察的对象有了感情,有了兴趣。到达了这一步,教学应该就是成功的。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能力也就会得以提高。由于反复地启发和激励,学生的观察习惯也就在自觉中形成了。
三、培养学生努力向上的好习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1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