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教案

探究性学习教案 探究性学习教案范文第1篇 福建省霞浦县第十八中学 叶钦庚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案例的剖析,对研究性学习教学特点、目标、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案例 探究性 探究性实验 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探究性学习教案

探究性学习教案范文第1篇

福建省霞浦县第十八中学 叶钦庚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案例的剖析,对研究性学习教学特点、目标、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案例 探究性 探究性实验

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我们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挥个性特长、启迪创造发明、全面提高素质等方面要明显优于"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但是,时至今日,走进我们的课堂,"接受性学习"的方式仍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1)误解"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实施目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搞科学研究,只能在少数优秀生中开展。(2)有的虽然没有这些认识,但不清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研究性学习"的普及和推广。

事实上,与新设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同。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渗透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是实施研究性学习。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我作了如下尝试。下面举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案例1]:课题:《燃烧的条件》为了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流程如下:

流程:师:创设问题 师生:启发引导 师生:得出结论 师生:引发猜想 生:设计具体验证方案 师生:验证所得结论 内容1、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 让学生观察书本P18图1-11白磷的燃烧实验,思考铜片上的白磷为何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为何没有燃烧?3、小结燃烧条件。4、 引导学生猜想热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起来。5、方案是: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6、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起来了,进一步验证了可燃物燃烧只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可。相同的化学知识,认知途径不同。通过(1)直接告知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可以燃烧,(2)让学生观察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起来,(3)引发学生猜想,并通过验证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会燃烧起来。不同的认知途径,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挖掘才能获得;不同的认知途径,学生中所需的思维活动的数量、深度和形式差别很大,要求学习者所要准备的知识技能也不一样,因而学习过程中可供研究探讨的层次也不相同。教师要依据研究性的学习特点、注意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及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情感目标等因素来选择具体实施研究性学习。通过分析化学教学案例,本文就研究性学习教学特点、目标、注意问题等方面做如下探究:

一、注意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法,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过程的设计、研究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研究型”课程,要求学生在确定课题后,通过媒体、网络、书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筛选,开展社会调研,选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 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

(2)教学空间是开放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 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 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不是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

(5)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

2.探究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最后达到验证某个科学结论为目的的实验教学。验证性实验教学由于着重于结果,并且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置于被动地位,因此,尽管教师讲得辛苦,学生还是学得累。探究性实验则从化学实验的特点出发,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主动探究欲望,贯彻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理念,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积极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案例2],在讲述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给学生们提供了试管、石蕊、酚酞、生锈的铁钉、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固体、硝酸银溶液以及硝酸等仪器与药品,要求四人一组,由学生自己去实践与盐酸发生的一系列实验。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由学生讨论、分析,最后让学生归纳出盐酸的化学性质。通过探究性实验,由浅入深,由表入里,进行一步一步的分析讨论,设疑,释疑,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盐酸的化学性质。整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间也在不断地进行情感交流。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案例3]《原电池》一节,即从一节干电池可使灯泡发亮发问:能否利用化学反应自己来设计一个电池呢? 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实验。 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Cu、C、Zn、Fe交叉作电极,利用相同的材料作电池,用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改换 成非电解溶液等完成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对原电池的定义、原理、实质、形成条件、一般规律等有了正确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解剖干电池,认清干电池的组成。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新知识分析、归纳、解决新问题——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性实践活动,它的目标定位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既有一定联系,又有较大的差异。具体强调的是:

(1)培养收集和处理的信息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与以记忆、理解为目标的一般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性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个关键。

(2)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程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创新精神培养只有同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的培养统一起来,才会真正形成对社会、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结果。已有的实践告诉我们,同学们参与课题研究是饶有兴趣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几乎都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求得结论的获得,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认知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争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6)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推动可能发挥的效用。研究性学生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各科知识的价值。

从研究性学习的上述目标看,它对于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对于学生从事各门各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养积极性都是大有好处的。

2.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位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的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位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练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如[案例1]让他们自主选题,自己设计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完成课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要给学生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也证明,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例如,在介绍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之前,先播放一段录象:桂林的七星岩和芦笛岩的岩洞。学生们肯定会被这仙境美景所吸引。再问:这位雕琢美景的能工巧匠是谁?学生们联想翩翩。通过小组讨论后揭开谜底:二氧化碳。同学们面面相觑,不可置信。这时再引出实验:氢氧化钙—碳酸钙—碳酸氢钙的相互转化,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主体,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化学教学由于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缺少自主的时间和空间,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作为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基础课程,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实践,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案例4]我校曾有一堂化学公开课,课题是化学与水处理。从教案来看,从复习对水资源的认识,引出世界性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水体污染,特别是人为 因素造成的水体污染,然后引述水体污染的四个原因,并提出化学在防治水污染中的主要作用,最后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过程流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泼。但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做一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是以教师使用投影仪预先将几点认识遮住,待学生答出一点、拉开一点来进行。这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猜谜;尤其是讲授到水体污染时,更是出一道计算题,由学生解出,再投影出一种污染,学生完全依照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分析与归纳显然是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定位,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题选择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从自然、社会和实际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因此,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如在教学有关“水”的知识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查阅资料、向有关管理部门咨询及实地考察相结合,了解本地区水污染及其危害的情况,并就如何防治水污染献计献策。另外一部分学生就我国水资源、本地区居民饮用水的品种、价格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还可以去了解本地区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生产的水质问题等情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另外,空气的质量情况调查、如何防治空气污染;我国目前的燃料情况、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及如何合理使用燃料以避免事故隐患;我国农村使用化肥情况;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情况,“白色污染”问题;铁的生锈及其防治;等等,这些都属于相似的研究课题。

4、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可在明确课题研究目的、拟定研究题目、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过程、研究信息的分析、归纳、整理、研究课题总结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但不能反客为主。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不能变。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挖掘学生潜能,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进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养成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指导时要避免定死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要鼓励学生装大胆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见解。在题目拟定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本校的具体情况向学生推荐课题参考目录,供学生选择。调查研究时教师可作为课题组一员参与活动,及时指导。教师在充分利用当地的课题资源时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发课程资源——如在学校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争取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大力支持是搞好研究性学习课的重要条件,特别是社会调查型课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合作。教师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对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性与创造性,专一性与发散性,独立性和群体性,限时性和不限时性,单科性和夸学科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学生的活动健康发展、热情持久,真正达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而这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应在活动中强化自主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加速自我完善的过程,做一个能胜任21世纪教育重任的合格老师。

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具体的实施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但不管怎样,在化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很好的载体,我们做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注意研究性学习特点、明确教学目的,同时在开展研究性教学中注意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尝试和实践,相互间不断交流体会,共同提高。

附:主要参考文献

1、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学研究,2001(7-8)

2、李昭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8)

3、刘知新,《化学教育》(5)

探究性学习教案范文第2篇

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与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历知识构建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案例探究教学法将是本文研究的一种让学生通过案例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在探究式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即“从方法上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从内容上加入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可行性

(1)从理论上看,案例探究教学法“从方法上注重探究式教学的运用,从内容上加入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二者相辅相成,符合初中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

(2)从教学设施上看,多媒体教室的日益完善、实验设备的增设为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从实践上看,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显示出优越性及无限的生命力。而案例教学法是以上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在物理教学中将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4)从教材上看,初中物理内容不多,时间上是充裕的。为案例探究式教学法提供了条件。

二、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有效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探究教学法不管在课堂实施效果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都将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证:

(1)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案例探究教学法内容上引入案例,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方法上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构建。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案例中的物理知识需要学生去挖掘,发现的问题要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去思考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课堂讨论给学生更多发展空间:学生经过探究后形成不同的观点,在讨论时不断学习思考,这时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

(4)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习兴趣:案例探究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还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5)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随着案例教学法的进行,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对以后的物理学习都是有益的。

(6)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关心身边事物:案例源自生活中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学在科技前沿的一些运用,进而对这些现象的探究,让他们感受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关心周围事物。

学物理不仅需要发现的眼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有探索的精神。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这时就非常有必要把案例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相结合运用于物理教学中。

三、案例探究教学法的课堂实施效果比较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在教学导入、新课教学、总结巩固这几个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教学导入方面,案例探究教学法通过案例的引入,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体系。在思考的过程中也将联系自己所学知识和以往的经验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开端,案例源自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

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引出矛盾冲突,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现象来让学生自己总结结论,同时获取新知识。

在总结巩固阶段,学生通过案例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总结,教学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与所学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还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四、案例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例子

探究性学习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使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25-01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一种方案。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其核心因素是探究问题式的教学,即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因此在导学案中,探究性问题主导教学的全过程,"提出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导学案的特点

1.1 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多维互动。导学案的编写原则是面向全体学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导学案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基础性,其编写设计过程和学生使用都是开放的,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的多元互动,在设计编写过程中,要经过教师个人自备、初稿研讨、二次研讨、定稿研讨、课后优化几个环节,在使用过程中,更离不开生生、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探讨,围绕一节课的导学案,生生、师生间开展了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的多维互动。

1.2 关注个体差异,注重知识生成。如何设计好导学案,是学生"愿学" "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导学案的内容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层次性,同时由于导学案的使用是在教学活动的开放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学生的思想与探究的问题本身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认识的体验不断加深,所以其内容有"留白",在讲求**预设的同时更多关注知识生成,诸如东庐讲学稿、洋思中学导学案都能显著体现这一特点。

2.导学案与"教"和"学"的关系

2.1 导学案与"教"的关系。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导学案使用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程度、认知水平等前提下才能做到"因材设计"导学案,才能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指导下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2.2 导学案与"学"的关系。导学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学案导学" 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讨论、探索,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学习创设了新的情境,提供最直接、最到位、最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中,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和研究空间更自由、更开放,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得以充分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3.导学案的使用策略

3.1 教师使用导学案的策略。导学案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它不仅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而且最关键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标,对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吃透教材内容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要告知学生导学案的编制思路,将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导学案更好地在课前了解熟知教材知识;在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学习时,仍要依托学案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要让学生议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归纳。另外,教师还要做到精讲点拨相结合,要参与学生学习讨论过程,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适时地点拨,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带有一定共性的问题,要进行有针对性地精讲,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探究性学习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 化学 培养 探究 能力

一、学习目标要具有激发性

学案,作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启动、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因此,学案设计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从教材的理解到练习题的设计和学生的反思小结都应以目标的达成为宗旨。同时,学生在依学案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有一个评判学习进程与学习质量的指标或标准。所以,目标的设立既要能够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提供一个明确而有效的自我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依据,同时又要能够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习意向,产生一种对学习相关知识内容的期盼。

例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知道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能说出它们的区别,能运用概念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②知道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领会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③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化学实验,对如何描述实验现象有一个初步的映像。又如《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学习目标:①通过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研究,学会怎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得出结论;②初步学会使用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③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问题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渐进性和挑战性

第一,学案是学生学习、探究某课时知识的线路或流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是在学生自我意识的控制下完成的。相关知识的复习与组织、概念的形成与理解、结论的发现与证明、方法的探究与概括、知识的反思与评价等,其中许多内容的学习是由学生独自完成的。整体来看,学生依学案进行的学习是一种自主阅读、探究的学习过程。因此,学案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问题,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要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角度或恰当的平台,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旧知识,开展丰富的联想,构建较为明晰的个人意义,要有利于学生开展对知识的探究,经历抽象概括、归纳猜想、实验验证等思维过程,积累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从而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

第二,学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过程,完成了一个学案中的内容,就完成了一个学习循环周期:课前――课中――课后。从心理的角度看,在课前的学习主要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对一般学生而言,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中有诸多的感性经验成分,所达到的是“最近发展区”的前端水平;在课堂上所进行的主要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中以理性成分居多,所达到的是“最近发展区”的后端水平;在课后的学习中,通过反思、应用、拓展等学习活动,使所学知识更加明晰、准确和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思辩性和延展性,使学习进入到“后发展区”的水平。从思维的角度讲,在学案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感性思维――理性思维――辨证思维的过程。因此,学案中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以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深入。学案应该体现“问题驱动”的教学原理,以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探究的导向与学习、探究进程的标志,并注意学生知识和思维的层次性。同时,学案所提出的问题还应具有铺垫性和发展性,使得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第三,学案所设计的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引导学生去深入地研读教材,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发现能力。要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细致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因此,学案中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叙述的形式上要简明、生动、新颖,内容上要有价值,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思维能力上能够使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和谐发展;再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相对于学生而言要具有潜在的心理意义,要使多数学生在通过一定的思考与探究后能发现结论。

三、学习方法上要具有指导性

学案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是连接“教”与“学”的**结合点,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统一。因此,学案在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同时,也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导作用。学案应该能够给学生以动机上的诱导、知识上的疏导、思想上的引导、探究上的辅导以及学法上的指导。由于利用学案的目的是要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因此,学法的指导就是学案的核心内容。所以,在学案设计时,要把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融入到每节课具体的学习内容之中。如,阅读教材时如何手脑并用,如何查阅资料,到哪里去查阅资料,如何归类整理,如何总结提炼;实验探究中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如何观察,如何描述实验现象,如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等,这些都应在学案中明确指出或提示。而且有关学习的前期准备也应做出交代,如学习该部分知识应先复习那些知识、准备那些工具等。

四、要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分析

探究性学习教案范文第5篇

一、设计导学案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需要原则

即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特点,采用层次化和类型式方法设计相应的预习思考题目,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过程探究原则

即围绕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感悟的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拓展延伸原则

即围绕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知识视野的拓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有效运用导学案的策略

1.以学生学情为基础,设计差异性导学案

运用导学案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以学生的知识获取和语言技能运用为根本,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发展设计不同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差异性导学案,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和学习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围绕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应的导学案,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首先,导学案应该体现基础性,让全体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结构要素和达到基本技能运用的要求;其次,应精心设置与教学目标匹配的学习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再次,要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导学案设计策略。以差异性导学案来引导课堂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更为深入。

例如,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 3“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教师可针对生词识记、短语运用、思维表达等,围绕识记基础知识、运用语句等设计相应的学习案例。同时,可设计词汇预习训练、文本语篇大意表达、写作训练等多种学习案例。还可设计分段式的学习案例,围绕“How to understand the article”来设计选词填空、回答问题、选择答案等形式的学习案例,以帮助学生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2.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突出探究式导学

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设计导学案不妨以丰富学习感悟为切入点,进行相应的学习案例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学习思维和敏锐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师要以任务驱动为引导,围绕探究来灵活运用导学案,可围绕课程难点知识设计讨论交流、探索发现等思考性较强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预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可运用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规则,可运用书面表达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在多元化的导学中不仅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够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3.以反思生成为动力,提高语用性技能

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内化生成,可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和反思。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其次,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对导学案的运用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语言知识的转化运用。再次,要鼓励学生根据导学案设计更为丰富的学习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学生进行反思生成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同时,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运用英语的水平,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设计《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的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可设计“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using the phrases we have learned today”的导学案,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完成导学案任务。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1:02
下一篇 2024-05-09 21:02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1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