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乡村规划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c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planning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乡村规划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c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planning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put forward new demands, as a statutory document for guiding rural constructio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the traditional rural planning should be innovative and reform. This paper attempts a systematic summary of the context of urban and rural village planning concept and content innovation and comb, with a view to future rural planning work has a certain.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untry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

1.1政策背景

(1)国家层面:《城乡规划法》和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对乡村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2)浙江省层面:“千万工程”、“中心镇中心村培育”等农村建设工程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3)杭州市层面:新型城乡结构体系对村庄提出更新更高的规划管理要求。

1.2技术背景

(1)国家层面: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亟需更新与完善

(2)省域层面: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较为宏观,缺乏针对性

(3)市域层面:相关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正在健全

2杭州市乡村规划现状

2.1现状调研

为了解杭州市域范围内乡村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情况,项目组成员与各区、县(市)村镇规划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广泛交流,同时搜集了相关政策文件资料,征求其推荐代表性乡、村庄的建议,项目组按照推荐名单,对杭州市域范围内已编制乡村规划,并且按规划实施较好的乡村进行了抽样调研(具体调研乡村安排如下表)。

2.2杭州市现行乡村规划编制统计分析

(1)萧山区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2)富阳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3)临安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4)建德市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5)桐庐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6)淳安县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7)杭州市域范围村庄规划编制情况统计分析

综合各区、县(市)的统计情况,萧山、富阳、桐庐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情况较好,建德、临安、淳安完成情况相对一般。截至2010目前,整个杭州市域范围内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已达到83%,乡规划的编制覆盖率达到92%。乡、村庄规划编制情况总体较好。

3杭州市城乡统筹下村规划面临的问题

3.1村规划编制问题

(1)城市导向的规划思想脱离农村发展实际

(2)规划技术依据不足,缺乏体系化的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体系。

(3)过于着眼近期建设,忽视长远发展。

(4)忽视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

(5)忽视产业发展规划。

(6)忽视乡村风貌的保护与传承。

(7)忽视村庄基层的发展诉求

3.2村规划管理问题

(1)规划基础资料不全,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数据与相关规划。

(2)经费不足造成规划编制任务难以按质保量完成。

(3)规划管理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

3.3村规划实施难点

(1)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实施乡村规划,尚有困难。

(2)乡村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困难。

(3)乡村规划管理薄弱。

4完善村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4.1规划理念的转变及地方制度的保障

(1)乡、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2)改变观念,引导乡村与城市走差别化的协调发展道路。

(3)转换规划视角,从区域层面统筹配置乡村空间资源。

(4)充实规划基础,建立和完善乡村规划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4.2规划体系的融合

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可将乡村规划的上位规划体系按照空间范围和行政建制的管理要求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县(市)域村庄布局规划,建议将县(市)域整体纳入规划研究范围。

第二层次为乡(镇)域规划,该层次规划应强化乡(镇)域村庄体系规划的相关内容。

4.3公众参与的渗透

应加强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主导、深入地了解村情民意,同时村庄规划在编制阶段应采取方案公示、集中讨论等方式,让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话语权和决定权。

4.4管理策略的落实

乡村规划的实施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简单依赖于政府和市场这两大传统主体,而是需要由村集体和村民的一致行动来解决。因此,理想的乡村规划实施机制应该是:引导村民通过公开、民主的方式,真正表达自身需求;规划师对村民的需求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研究,形成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结合政府公共财政状况和农村社区力量执行,最终推动村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善。

5结语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从实践来看,城乡规划与两型社会的本质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对于城乡规划指标体系而言,实际上它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统计数值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主要是针对城乡规划中的关键性内容和目标所构建的一个整体框架,具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和结构性。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分析

(一)概念研究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是两型社会,另一方面则是指城乡规划指标体系,这实际上是在强调两型社会与城乡规划指标体系之间有内在的关联性和对应结合点。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源于城乡规划,而又反作用、服务于现代城乡规划工作,因此可以说其同时体现和反映出了两型社会与城乡规划内容,二者相互对应。对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而又,要从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两方面进行剖析,集约、高效地利用当前的土地、水以及能源资源,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布设生态、产业、居住以及人文景观等空间,从而创造出一个友好、宜居的生存环境,实现城乡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实践中,通过对当前国内外城乡规划体系编制标准、设计要求的分析与研究,可将城乡规划之内容分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城建设计以及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城市规划标准是一种编制准则,旨在确保规划编制及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总则、城市设计、城市用地、道路交通与市政公共设施以及环境卫生和防灾等方面的附录说明。而两型社会城市规划则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资源要素评价与调查、环境容量及自然生态的适宜度、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规划目标、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功能区划及相关土地布局、人口容量是否适宜、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园林绿地规划以及资源应用保护和市规划管理策略研究等。对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而言,它主要是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建设服务的,因此在内容和结构上与普通的城市规划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基于此,笔者认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应当把两型社会目标内容与当前的城市规划标准一起纳入到该体系之中,从而使二者结合的更为紧密。

(二)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构建的必要性

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其中的很多内容与现代城市用地以及市政建设规划标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对应关系,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恰巧可以填补二者在具体规划层面上的空白。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也建构了很多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综合指标体系所关注的多是宏观结构问题,尤其对社会经济指标研究的更为深刻,严重忽略了城乡规划建设问题,即便有这方面的研究,可操作性也比较差。而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则与之有所不同,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两型社会城市圈的规划建设提供服务,在内容、结构上与前者有所区别。在笔者看来,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还应当对城乡总体规划指标体系、两型社会综合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以此作为基础,加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的构建。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的目的在于两型社会建设,并与城乡规划研究领域进行有效对接,主要包括下表中的内容。由表中所列内容可以看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内容和城乡用地、共用设施建设、综合交通以及绿地规划等内容相对应,这正好填补了二者在规划领域的联系空白。

规划内容 两型社会城乡规划

用地规划 环境容量、生态功能区划、城乡统筹、土地恢复、公共设施、土地混合应用、以及两型社会社区规划和开发强度

综合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人行慢行系统以及可达性改善和道路体系生态化

基础设施规划 流域整合、水资源节约保护、雨水收集、

污水净化、资源供应节约控制、资源回收利用、再生能源供应、环境卫生规划 以及垃圾废品的收集与处理

城市建筑设计控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物建筑保护、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地方人文特色设计以及空间立体资源开发与应用

二、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选择

在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建构过程中,建议将工作重点放在城乡规划层面,应当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宏观指标适当地精简,集中力量加强物质规划指标的建设。在当前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层面上,可将社会经济领域的指标作为两型社会之基数,即战略性、概括性目标;同时,还要对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个方面的指标加强重视,使之能够与城乡规划内容有效地衔接在一起,进而以此来指导物质规划指标。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确保两型社会目标的落实,在设计框架时建议采用MECE法筛选指标因。对于MECE法而言,其重点是辅助探寻影响预期效益的所有关键性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这对于帮助管理人员进行方案排序和分析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上述指标体系同时兼顾了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与城乡规划方面的相关内容,因此指标体系可采用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MECE矩阵模式,作为体系架构。同时,该指标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两型社会”建设目标在城乡规划领域的落实,因此指标体系采用矩阵结构方式进行架构。横向上是两型社会建设内容和目标,其中有基数指标、环境友好指标以及资源节约指标等类型,同时也包含了社会、经济、资源消耗、节约潜能、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响应和环境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内容;而竖向上则以城乡规划为主要内容,包含用地规划、城市建设设计、综合交通规划、公用设施规划(其中主要是给排水、电力、能源、电力以及供热、燃气和通信环卫等设施等等,

三、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构建策略

构建和完善指标体系,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规划理念,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城乡公共资源,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基础,建立高效的指标体系。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将资源、环境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另一方面则应当站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高度,保障人文指标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据调查显示,由于当前国内城乡众多,而且城乡类型与产业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两型社会城乡规划领域指标体系总体框架构建过程中,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城乡建设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在总结当前国内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规划指标体系的特殊功能,比反映、比较、监测以及预测和评价等,注重城乡规划的综合协调发展,坚持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引导性、简洁性以及客观性可拓展等几个方面的原则。

对于两型社会城乡规划而言,其具体实践要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应当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空间管控标准体系,严格根据现代城乡规划体系之要求和相关标准,以空间发展目标、用地特征为主要依据,划清界限、加强规模化管理。在此过程中,还要制定一系列的管控性指标,以此来对城乡规划体系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建议国家及相关部门,制定和健全法律、法规以及各项程序,对城乡规划目标进行细化,尤其是要不断强化对非建设用地的管控;确保管控指标法律效力的实现,对城乡规划体系中的相关强制性指标进行有效的贯彻和执行。实践中,还要确保城乡管理机制及相关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加强规划分层管理、完善机制,必要时还要建立规划管委会,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与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城乡规划整体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规划方案进行编制与审议。实践中,还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可以覆盖城乡规划全局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保证所制定的规划管理机制能够对城乡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的整合,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规划管理范围进行扩大,以确保管理范围与城乡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规划体系框架的整体性、规范性。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规划体系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全面提高现代化城乡规划之效能。

(二)建议出台一系列与城乡规划体系框架构建相配套的政策

针对当前的现状,笔者建议出台城乡规划与发展管理政策,以此作为城乡规划的智力支持及政策引导,通过不断优化现代城乡规划发展体系,提高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客观实效性,从而实现城乡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制定的城乡规划管理政策而言,应当明确目标、职责,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同时,还要根据规划体系的具体落实和执行状况,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坚持合理分层与分工明确的指导理念和原则,保证城乡规划体系的全面贯彻与执行。 针对具体城乡规划工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科学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工作方针、细化实践程序;建立系统的、规范的空间发展规划模式,在宏观目标的指引下制定和细化城乡规划执行程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规划实施、执行监督实践中来,以保障城乡规划体系框架的整体效果。同时,还要创建与当前的城乡规划体系框架相配套的管理与评估机制,切实将城乡规划研究与管理工作作为重要工程项目来抓,在全面开展管理工作时,建议采取适当的辅奖励措施,积极调动一切管理人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城乡规划体系框架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和完善现代城乡规划体系

城乡规划体系中应当建立分层机制,对规划分层指导进一步明确,根据城乡规划具体职能对城乡层级进行明确,规定衔接、指导关系,巩固城乡规划组织结构,开展各项规划工作。总体目标规划过程中,应当提高专业规划认知水平,在强调规划全面协调实践中,应当对专业规划加强引导,同时还要注意专业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密切配合,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各项细节性的工作,认真做到与整体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

第一,以紧凑型城乡建设为理念,实施节约、高效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两型社会资源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土地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在城乡规划体系编制过程中,应当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紧凑型的城市是成为现代城乡规划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城乡规划中,应当注意与TOD之间的结合模式实施,有效利用各项土地资源。在不断提高当前居民居住品质的条件下,可适当进行高容积率的开发,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同时,还要对立体开发模式进行全面创新,积极挖掘地下空间的可应用价值。比如,北京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通过对本地生态环境的分析与研究,确定了生态绿色边界,即EGB,如下所示:

从实际操作来看,该生态边界即为城市开发的最后底线,其周边范围即为需要特别保护的生态建设用地。在对经济、人口以及产业和土地规模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城乡开发优先级及其建设用地之规模进行确定,并划定了城市增长边界。当城市增长边界、生态边界划定以后,在对公共服务半径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又确定了现代城市基础设施服务边界,以此来调整规划用地,并将其作为日后发展规划依据。从长沙市城乡规划实践来看,其主要根据节约用地、 建设节俭以及设施节能之要求,开发紧型城乡组团模式,有效协调人口密度、生态环境以及土地资源开发强度等因素(如下图所示),因此在构建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方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加强空间规划与事业合理发展合理分工的现代合作模式构建。实践中可以看到,通过有效建立和落实分工合作模式,可最大程度上确保城乡规划体系的构建与落实效果,并在此各城乡规划委员会的正确指导下,发挥职能部门的自身优势。在城乡规划体系整体框架构建与落实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的职责,尤其要在规划部门统一组织下,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参与,从而为城乡规划提供保障。

第三,既要强调总体规划之优势,又要重视各专业规划自身的职能作用。 实践中,通过科学制定政策、强化规划的针对性与独特性,充分发挥各专业规划部门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效率、加大新理论的贯彻落实力度, 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领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专业规划工作的细化操作,强化对专业规划资质审核、管理机制。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问题已日渐突现,因此应当以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结构调整步伐。在当前两型社会建设时代背景下,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文关怀,加大对环境与资源的关注力度,使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型建设完美契合,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

参考文献:

[1]洪亮平 程望杰.“两型社会”城乡规划指标体系整体框架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12(01).

[2]饶国祥.“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的理念突破与实践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5).

[3]邓旋 杨青 .我国省域两型社会协调发展演化规律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l(18).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现状主要问题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本文简单的概述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且分析探索了目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本文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使得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水平以及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保障城乡规划设计方案能够在当地顺利实施开展,进而达成国内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城乡规划设计是针对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与管理的一项活动,从而达成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目的。为了使得城乡规划设计活动顺利开展与进行,需要对其加强管理控制,为城乡规划设计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还能够保障规划活动有序开展与顺利进行,同时圆满结束。规划设计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内容,做好规划设计工作是保障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并且规划设计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城乡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为了保障城乡经济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则需要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以实现合理化、科学化以及有效化,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谐发展。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并且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较多不足之处,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几点可以提高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措施以及建议,从而达成推动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试析目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城乡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的问题会直接造成城乡经济发展没有目标,城市有关部门往往对城乡的定位不清晰、不准确,以至于城乡规划工作缺乏系统性。另外,加上城市有关部门对农村的调查研究工作没有做出深入的调查了解,并且对农村在规划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地位全面理清,以至于开展城乡规划设计活动时候,无法应用系统性、科学性的方式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此外,在对城乡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人文理念的问题,以至于城乡结合过程中的文化发展、产业升级、区域竞争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无法实现协调发展。另外一方面,城乡规划设计活动中,相关设计部门过分注重经济的发展以及积极作用,而对人文精神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将精力倾注于城乡一体化形式与外观上,以至于当地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无法得到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这些存在的问题均会影响到城乡规划设计的质量,而且还会造成大量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关于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分析

1. 城乡规划管理调控职能作用发挥存在不足的问题

城乡规划对于其他规划活动而言,其对整个国家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城乡规划的时候,需要站立到一定的高度与角度上面,并且尽可能多的对各种资源进行统一配置与处理,然而实际生活中,有些政府部门为了减轻管理强度,则将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直接安排于下一级政府部门活动中,以至于所得出的规划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规划设计出于自身的角度,以至于城乡规划设计统筹方面没有做到位,加上国内各个地区的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手段以及审批程序不同,最终给后期调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题,从而难以发挥规划管理的作用。

2. 城乡规划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分析

监管制度是保证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以及施工过程等方面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活动中,很多政府对其管理监督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监管制度一直没有被完善,并且也没有设立相互监督管理体系,致使各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联系,从而使得城乡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活动等方面均存在各种风险。

3. 乡镇规划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分析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活动有效实施与开展,则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其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然而不少政府部门对城乡规划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其投入的资源普遍较少,以至于乡镇规划机构大都存在着不健全的问题,例如:缺乏专业技术员工、监管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城乡规划的发展。

三、探讨提高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对策以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监管制度

为了确保城乡规划设计活动以及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并且保证设计质量以及施工活动质量,则需要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监管制度,同时,还需要设立相互监督管理体系,从而使得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推动城乡规划活动进一步发展与实施。

(二)进一步完善乡镇规划机构

如果乡镇规划机构没有得到完善,那么当地地区城乡规划活动将无法开展与进行,并且实施的质量将得不到保证,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其加大资源投入,以完善乡镇规划机构,例如:投入适量的技术人员、完善监管机制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规划的进程。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加强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将当前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针对这些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几点可以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的建议以及对策,从而有效提高城乡规划设计水平以及质量,以确保城乡规划设计能够为城乡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继而推动国内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从而保障城乡规划设计蓝图能够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进而进一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春峰,朱杰,仇海囡.体制创新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一体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

[2]王永博,尹兆芳,张玉星,黄文军.黄金梨在河北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A].全国第四届梨科研、生产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

[3]赵丹,罗震东,耿磊.苏南地区乡村发展演进及其复兴战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

[4]王军,张伟.广域 转型 重构 指引 发达地区中心镇的转型发展与规划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GIS ArcGIS ;城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对城镇化进程的大 力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活动日益增多,城乡规划在合理利用土地、调控经济条件、改善人居环境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城乡规划的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城镇整体风貌、开发强度和建筑特色掌控不足,及对基础设施建设缺少系统的梳理和协调等,致使广大城乡规划者一直在寻求一种技术形式,能够准确并全面的对城乡及其周围环境进行立体空间分析和制定解决方案。随着GIS技术进入城乡规划领域,地理科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法,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模拟,被广泛用于城乡规划的辅助设计、空间控制、辅助决策等工作当中。

2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查询、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的实用信息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大致可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信息获取与输入、数据储存与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成果表达与输出。

3 城乡规划概述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合理医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4 ArcGIS 软件介绍

我们在规划编制中用到的是桌面GIS(ArcGIS Desktop)中最高级别的产品,ArcInfo,它可用于处理各种日常GIS活动,如制图、数据编译和管理、空间分析以及创建可供所有用户使用的地图和地理信息。ArcInfo 中有三个主要模块ArcMap, ArcCatalog和ArcToolbox。ArcMap是集空间数据显示、编辑、查询、统计、分析、制图和打印等功能。ArcCatalog是一个集成化的空间数据管理器。主要用于空间数据的浏览,数据结构定义,数据导入导出,和拓扑规则的定义,检查、元数据的定义和编辑修改等。ArcToolbox是用于空间数据格式转换、叠加处理、缓冲区生成、坐标转换等的集成化“工具箱”,有100多个不同的空间数据处理工具。

5 Arc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优势

5.1 建立高效集中的规划信息数据系统

我们可以将大量的纸质资料和CAD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转化为数字资料放入ArcGIS,进行管理、分析和应用,并且可以根据不断的更新数据库,实现从静态转化为动态的可持续规划。具体可以用一个拥有万件藏品的博物馆为例,以往的规划制图系统是以藏品的年代和外形区分的展区,藏品的具置要靠管理员的记忆力和熟悉度。而GIS则是通过建立藏品索引对应至每个展区,高效、准确、快捷的提供每件藏品的各种信息。

5.2 形成三维空间展示真实环境

ArcGIS可以将二维数据转化为直观的三维空间,并通过空间分析得到需要的数据,快速、准确的用立体造型展现地理空间形象,避免了只能想象现状实际和规划方案呈现的空间效果等情况。

5.3 增强城乡规划成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ArcGIS具有对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可以实现对规划区内各要素的多因子进行叠加分析,这种直观而理性的空间分析可以辅助规划师模拟、选择和评估规划方案,直观和理性分析功能大大提升了城乡规划成果质量。

6 ArcGIS存在的问题

6.1 ArcGIS自身的局限性

城乡规划通常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数据,在收集和更新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且这些基础数据的数字化程度不高,这对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和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城乡规划的分析模型也比较复杂,这对所需的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也有了更高要求。

6.2 城乡规划自身的特殊性

城乡规划是一个存在着主观性、抽象性和随机性等特点的弹性系统,目前的城乡规划体系中, 对背景分析、 趋势预测、论证、影响评价的要求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专业标准,在规划成果中体现的也不充足,这些都对ArcGIS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7 Arc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内容

7.1 ArcGIS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在城乡规划中,ArcGIS就是现代规划师的数据库、工具箱。从城乡区域规划到详细规划,ArcGIS在土地利用、人口、经济产业、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城市更新与保护、景观风貌规划等方面,通过系统管理、可视化表达,空间分析、建模等功能,实现资源调查、现状分析、建模和预测、建立规划方案、规划方案选择、规划成果确定等多阶段应用。使城乡规划设计从基于工程的计算机辅助制图、数字的统计分析和二维统计电子表图的定性加计量模型分析阶段,提升到基于地理空间的规划和制图、GIS空间分析和规划信息属性数据库的定性加计量模型分析阶段加空间模型分析阶段。

7.2 建立城乡规划数据库

城乡规划是一个庞杂的的系统工程,规划编制需要基础地形图、现状和规划区属性等多种数据,这些大量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可以通过ArcGIS中数据转换功能,如点、线、面相互转换,还有Txt、excel、 CAD格式和ArcGIS数据转换等,储存到ArcGIS,建立规划数据库,并通过空间关系模型将两种数据连接起来进行编辑、修改、管理、更新、查询和制图。还可以从规划数据库中抽取数据,输入到其他数据库的模型或空间分析系统中进行分析。

7.3 区域基本情况分析

在总体规划编制中,ArcGIS中的专题图制作的数理计算功能,可以对区域内现状数据进行二维空间分析,将人口密度分布、人居收入分布、GDP及三产规模分布、大型基础设施分布和道路交通量等现状数据,制作成一目了然的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图,为城乡规划中区域人口预测、产业分布、基础设施落位等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7.4 用地适应性分析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评价一定类型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时的适合性,以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最合理的规划方案,这需要从现状数据中深入挖掘更多综合性的、定量的信息作为参考。例如在城乡规划编制中遇到地形或环境复杂的用地,可以利用ArcGIS中的空间表面分析功能,通过对DEM进行数据计算和分析,取得地形综合分析。根据其复杂性,可以将地形分析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地形因子的计算,对地形数据进行高程、坡度、坡向、等高线和流域等分析,以作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参考依据;另一种是衍生出的其它的地形分析,对地形数据进行地形量算、地形特征提取和土方量计算等,结合基本地形因子的计算为确定建设用地的位置、范围和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7.5 用地布局分析

在用地布局规划中,可以利用ArcGIS进行辅助分析,将规划区内现状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地下建筑空间和地下市政管网等进行空间统计,可以分析出规划区内的现状用地布局模式和主要业态形式;发现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服务盲区;明确现状地下建筑的各项指标;梳理地下管线,通过空间叠加等方法为用地布局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7.6 城市设计三维分析

ArcGIS的三维可视化和分析扩展模块是ArcGIS 3D分析扩展模块,它主要包含两个程序,ArcGlobe和ArcScene。 ArcGlobe将所有数据投影到球体表面上,使场景显示更接近现实世界,适合于全市,全省,全国甚至全球大范围内的数据展示。而ArcScene是将所有数据投影到当前场景所定义的空间参考中,默认情况下,场景的空间参考由所加入的第一个图层空间参考决定,场景表现为平面投影,适合于小范围内精细场景刻画。

三维城市建设作为现代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之中,高效、快速地构建三维景观是建立虚拟城市的关键。规划师将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导入ArcGIS中进行三维建模,构建出一座城市的三维环境效果模型。可以通过三维辅助分析从各个视角认知城市、分析城市;可以从任意角度、方向、路线直接评价建筑、道路和周围山体的空间关系,分析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体量、外观与整个城市的空间关系和风貌关系;可以对地下不可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网进行可视化分析;还可以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通过对建筑物的相关信息和空间数据的分析,为规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这是以往的平面图、效果图和模型不能比拟的。

8 应用前景展望

在做总体规划过程中,可以将ArcGIS中数理计算功能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分析、用地适宜性评价等内容中;在做详细规划过程中,可以将ArcGIS中自动计算功能应用到视线视域分析、天际线分析、开发强度控制和填挖方量计算中;在做城市设计过程中,可以将ArcGIS中数据快速转换功能应用到地形建模、场地分析、建筑体块建模中。ArcGIS凭借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有机结合,加上强大的空间属性数据库的空间分析功能,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表现和处理技术平台,必能更深入的应用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

9 结束语

城乡规划是一个空间决策过程,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施位置选择、环境管理等都是有关空间行为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由规划师在专业领域知识和经验的启发下,在分析大量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基础上得到的,ArcGIS可以对这些空间和非空间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在今后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我们应认清ArcGIS在城乡规划应用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正确的运用到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以提高规划编制的效率和水平,为城市的发展规划出更美好的蓝图。

参考文献:

[1] 宋小冬,叶嘉安.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80-90.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格局;协调规划;和谐气氛;整体效应;构建流程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67-01

1.前言

依照目前我国科学发展观念论述,涉及城乡协调规划活动,主要立足于中心长期改革流程进行逐层推进,使得国家统一规划效应能够分布得更加均衡,尽量将不同地区差异性效果缩小,这是长期实践工作以来的经验之谈,也是一种全新的认知理念。后期城乡规划细务必定要依照法律标准逐步推进,当中科学发展、建设观交错性发展,秉承长期针对性视觉功效,将全体公民核心意识彰显得淋漓尽致。

2.我国目前城乡规划体系结构特征论述

依照我国首都在发达城市地位的扭转现实进行客观评价,由于申办奥运会以来,已经完全有能力处理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事务,根据国务院审核标准透析,在城市规划区域内部实施这类管理已经成为当下流行之举,有关政府必须保证针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监督、引导,最终形成具备全新发展活力的新格局意志。这已经充分显示,关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事业发展,是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制备资源,使得中心城市、村庄、乡镇之间的合作、交流体制更加健全,规划中需要全面覆盖的职责任务也因此得到有力拆解,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系统化发展来讲大有裨益,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引导媒介。

2.1统筹规划细务中综合性职责的强化

根据我国城乡改革条例观察,涉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章程理念得到再次重复性彰显,在此基础上,有关协调细节中的利益结构要梳理完全,尽量将社会既定阶段发展目标与人民生活环境有机结合,使得城市与公民长远利益得到有效呼应。城乡规划中不可否认,需要将局部与整体、近期与后期细节掌控完全,经过统一解析之后,为经济与社会、历史与现代关系做出稳步疏导,保证城乡空间资源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合理化配置;对于近期制度性安排任务与长远归控计划要尽量明确,避免建筑时序出现严重紊乱结果,并重点跟进城乡基础、公共设施搭建条件,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合理的住房空间。

2.2科学民主决策活动的监督

涉及依法行政的民主机制传统要做好长期维护,尤其在面对全国大面积区域推行阶段环节中,必须彰显政策执行力度,这是法治性政府建设以来需要秉承的关键意志理念。城乡统一、和谐规划作为分散利益元素的整合举止,是响应我国可持续发展公共策略而衍生的健全体系架构,使得内部执行与监督结构能够互相牵制,不致于造成一些弊端隐患问题。透过对照新条例准则进行客观分析,尤其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力度环节中,需要联合专家科学咨询制度以及社会公示渠道、责任明确机制进行公众参与权力的维护。例如:北京在深化我国公民参与体制过程中,在科学民主决策流程中加以重点叙述,并且在执行流程中主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程序调整以及审批工序等都打理得井井有条,真正稳固了规划细务的严肃性地位。

3.涉及城乡规划的细化职责内容以及完善措施分析

3.1细化职责内容梳理

我国在明确改革规范条例内涵中明确阐述,城乡规划工作必须保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交接秩序,技术验证标准、公众参与能度以及科学决策手段等要建立必要的沟通、交流机制。回忆我国过往城市规划经验,其中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地位无可厚非,使得上述机理协调关系得到充分彰显,城市协调、稳定潜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后续系统要涵交接节奏恰到好处。上述细节要点就是目前规划职务的具体指导方向,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在专家科学认证结果出来之后,联合各类部门,包括交通、经济、政府单位在内,共同调节信息公布出口,在有效的社会监督视角下,在权责、程序具体化的背景下操刀后续一切细致化工作内容。文中一直强调的就是公众参与实效,其实这就是贯彻民主政治概念的必然要求,更是政府智能、服务合理转换的前提保障,能够针对既定管理模式以及服务政策做出科学评估,进而全面应对现下城乡规划活动中面临的各类技术、经济元素冲撞危机。我国后期市场建设活动不断活跃,整体利益体系转向清晰化显像样式,当然此类规划手段作为政府调试利益关系的必要疏通媒介,更需要针对公众最基本利益标准进行全力维护,将任何阻塞因素消除,争取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架构。

3.2改善举措分析

经过上述公众交流平台的建设经验论述之后,我国主体规划单位开始联合真实场景进行阶段试验性操作,使得社会秩序以及交互式合作效应真正释放;另一方面,透过结合北京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解析大众参与规划活动的进行模式,尤其在编制制定以及实施环节中巩固社会主体认知地位。为此,有关管制单位专门制定一种城乡规划的合理意见修改程序,并定期举办一些交流、探讨会议,中心内容就是目前改造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改进建议,这使得单位部门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利益得到更加清晰的绽放,相信任何违反城乡和谐规划理念的行为都将及时暴露,并接受国家法律部门制裁。经过这类措施的逐项颁布以及后续协调文件内容的争相辅助,相信必定能为社会公民积极参与规划、监督活动提供疏导渠道,保证整体法律管制效率的透明效果和延展深度,使得后期公民能够秉承共同发展理念,全面支持国家合理改革举动,为构建具备法制化基础且经济结构合理的国家架构形式奠定适应基础。例如:为贯彻国务院批复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自2005年起,规划部门组织编制完成《北京市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通州、顺义、亦庄等11个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并健全和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同时,完成了70 个乡镇总体规划的审批工作,占到需要编制规划乡镇的 60%,并将在2009年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的做好规划基础服务。

4.结语

目前我国在贯彻城乡结构科学改革项目中已经颇有成就,大部分地区经济、人文素质得到有效完善,管制单位在宣传创新整改理念的同时,积极吸纳公众意见,保证交流活动公众参与能度,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必要途径,更是彰显我国民主社会形态的必要措施。但任何事物都不能处理得尽善尽美,当中孕育的新问题也如期而至,我们要做就是尽量稳固既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并联合各类创新归控模式进行协调改进,相信距离后期综合发展目标一定会愈来愈近。

参考文献:

[1]张晓达.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体系构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规划师,2010,18(07):55-57.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09 20:43
下一篇 2024-05-09 20:43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