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1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有很多着名的诗词,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暮江吟》、《长恨歌》等,其中描写景物的《钱塘湖春行》,给人以清新明快、平易近人的感觉,更令人耳目一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本诗虽只有四句之短,但能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春色和诗人对钱塘湖景观的赞美、喜悦之情。第一句描写春面初平的湖上早春景色。“初平”紧扣湖面早春气,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准确无误。第二句通过莺歌燕舞的描写,表现早春大自然刚从沉睡中苏醒后的活力。“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的鸟儿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热闹场景,表现出其蓬勃生气。而“几处”、“谁家”,则点明早春二字,莺燕还不多,与“早”、“新”相互照应,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可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中“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相媲美。第三句描写乱花迷眼、草没马蹄的景象,通过花草的生发,表现方兴未艾的盎然春意。第四句写出诗人游春时欢快喜悦、留恋不舍的心情,并点出湖东春行的最好处,即烟柳笼罩下的白沙堤,白居易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白居易带领民众筑堤浚井。所以他最迷恋的就是这个,诗人陶醉在这迷人的湖光春色中,流连忘返了。《钱塘湖春行》,诗写湖上看到的早春景色。全诗结构严密,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出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和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不仅如此,诗人还善于把握景色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本诗不只是歌颂春光烂漫时的美景,而是为人们展示出一种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景象,令人心驰神往,向往无比!
初一:郭晓云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2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导入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鹤冲天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
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五.艺术特色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3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江春入旧年。3.日月之行,。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 ; ,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6.在学习中,我们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如孔子所言 , 7.“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一个“月”字的上下句 ,
8.曹操《龟虽寿》中表明自己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四句诗是: , ; , 。
9.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0. 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优美的自然风光的诗句是 , 。
11. 在我们所学的《论语十则》中,孔子告诫弟子不要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两句名言是 , 。
我们要,向先进人物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的学识与修养,12. 工作学习中,
见到不好的人与事,还应该“ ”来反省自己。(用《〈论语〉十则》文中的语句回答)
1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 , 。
15. 近几年美国颁布各种法规促使国内安定和平,却插手别国内政,制造矛盾。对此,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来劝诫美国政府。
16.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儿童”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从你所积累的古诗词中写出一句与“亲情”有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0.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1.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2. 潮平两岸阔, 。
23. 《过故人庄》诗中写出了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
24. ,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7. 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8.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9. 《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子是 。
30. ,小桥流水人家。31. 秋风萧瑟, 。 32. ,风正一帆悬。 ,江春入旧年。 33. 《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说:
“ , 。”
35.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6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阐述光明驱尽黑暗,暖春赶走严冬的人生哲理的名句是 , 。
④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故乡是人生之根,请写出一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名句。
36.《钱塘湖春行》中写花草生机勃勃的句子是 37.《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38.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请写出与这段话意思相同的两句诗。 , 。
39.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商女不知亡国恨, 。
40.,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41.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 。
42.人们常用朱熹的两句诗,。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
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参考答案
一、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海日生残夜 3、志在千里 4、断肠人在天涯
5、日星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略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9.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 略
13.却话巴山夜雨时
1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5.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6。潭影空心人
17.18 略 19。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20.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1.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心人
2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23.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24. 开轩面场圃25. 几处早莺争暖树26. 何当共剪西窗烛27. 山岛竦峙
2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9.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0. 枯藤老树昏鸦
31. 洪波涌起
32. 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4.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5.按要求工整地默写。①学而不思则罔②谁家新燕啄春泥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巴山夜雨涨秋池⑤示例:王湾: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6.终为灰土 37。还来就菊花 38。隔江犹唱**花
39.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40.莫言下岭便无难 一山过后一山拦
41.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一滩鸥鹭
4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43.若出其中 44。风正一帆悬45.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4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7.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古诗词 赏析 方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诗词的阅读考查,主要体现在对诗词知识的了解、语句划分节奏停顿、对内容情感的简单理解把握,以及对诗词的赏析。而赏析又集中体现在:词语的妙用、语句广泛而深刻的内涵、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无论从中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作者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入手,来理解诗人思想感情。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hè)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由此可知“愿”是指“归隐田园,远离官场”。它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二.要能准确找出诗眼、题眼。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最爱”就是该诗的文眼,极富表现力,表现了作者喜爱钱塘湖春景的情感。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的“断肠”就是该诗的文眼,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可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是关键。
三.要能生动描写出诗中意象来体会诗人情感。
常见的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2.——清高人格的写照3.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等等。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也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要能正确地分析诗词所用的修辞及其效果。
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等修辞,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感情。
如贺知章的《咏柳》中“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生动形象描绘出柳的生命力,流露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又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之水,行程万里仍依依不舍送我的行舟。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五.要能辨别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用典、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等。
古诗词常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诗句在诗中的妙用。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魏尚自喻,希望自己也能受朝廷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
又如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六.要能明白诗词所用的表达方式。
古诗在写法上一般是通过叙事写景来议论抒情。因此可以从记叙了何事,描写了何景,抒发了何情入手来解读诗词。
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十句描写雪景,后八句叙述送,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5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
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新安江,又称徽港,钱塘江水系干流上游段,发源于安徽徽州(今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省西部,经淳安至建德与兰江汇合后为钱塘江干流桐江段、富春江段,东北流入钱塘江,是钱塘江正源。干流长373公里,流域面积1.1万多平方公里。
新安江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流域内有丰乐、新安江两座水库。解放前其航运由屯溪直达杭州,解放后水库截断航线,航运几乎停顿。
新安江素以水色佳美著称。沿江有白沙大桥、朱池、落凤山、千岛湖、梅城、刘长卿别墅、双塔凌云、新安江水库等胜迹。新安江作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向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
望湖楼: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位于断桥东少年宫广场西侧,傍湖而建。又名看经楼、先得楼。登临眺望,一湖胜景皆来眼底。宋代王安石、苏轼等人,都曾有诗咏望湖楼,或咏楼上观景的感受,其中苏轼的《望湖楼醉书》最有名,望湖楼也因此而名重天下。望湖楼青瓦屋面,朱色单檐双层歇山顶,整个建筑宏丽古雅。登楼凭栏,取山形,临碧波,借摩崖,一湖胜景皆来眼底,
“天容水色绿净,楼阁镜中悬“,确为西湖名楼,让人流连忘返。
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创作背景: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教学目标】
1.会写3个生字,能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情感和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略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宿建德江》。(板书:宿建德江。齐读课题)
这首诗是孟浩然为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漫游吴越时写下的。
二、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
2.指名读,正音。
3.自由读古诗。(教师强调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三、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1.师:平时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一般有哪些方法?(学生自由说一说,如多读、边看插图边想象、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与别人交流等。)
2.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开始吧!(自学)
3.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尝试理解诗意。(学生汇报。)
4.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5.出示图片,理解“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师: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这幅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感觉?(孤独、沧桑、凄凉。)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融入到诗的字里行间。
7.讨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愁)教师板书,齐读。
四、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师:“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诗人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你是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的他正身处异乡。诗人孑然独身漫游他乡,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不免顿生愁绪,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思亲之愁、寂寞之愁和思乡之愁。
此时,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然而,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全诗回读,情感回顾
让我们再读读古诗,体会诗人愁肠百转的孤独与寂寞。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孟浩然的其他诗作,互相传诵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人说夏季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有时雨还在下着,太阳就出来了。这就是夏天的阵雨的特点。
2.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古诗,看看他是如何写夏日里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课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这个题目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写诗的时间、地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诗。)
二、初读释疑,理解诗意
(一)熟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翻墨:指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跳珠:指跳动的水珠。诗中指雨点大,杂乱无序。
3.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小声跟读。
4.比赛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赛读。)
(二)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题。(教师强调读准朗读节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师:如何理解诗题?(这首诗是在望湖楼酒醉之后所作。)
这个“醉”有似醉非醉之意。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由交流。
三、咬文嚼字,感悟诗境美
1.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思考: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未遮山”“忽吹散”“水如天”等)
2.师: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有什么好处?
(“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水如天”。比喻恰当,有声,有色,有形象,有动感,逼真可感。)
3.师:这首诗除了运用比喻,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对仗:“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
四、激发兴趣,吟读成诵
1.(课件出示)教师指导朗读。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2.齐读古诗。(注意朗读节奏)
3.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词人简介。(出示词人辛弃疾的介绍)
2.我们还学过他的哪首词?(《清平乐·村居》)能背出来吗?(指名背诵)
3.上节课我们跟随苏轼去西湖游玩了一番,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辛弃疾去欣赏黄沙岭的风光吧。(板书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齐读。
(2)要把这首词读好,要注意什么?(停顿和重音)(课件出示字词)
3.自由读。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话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意
1.默读词句。师: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有疑问、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1)指名说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重点词语意思)
(2)指名说句子意思。(课件出示句子意思)
4.重点指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是谁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它会说些什么呢?又是谁“听取蛙声一片”?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四、感悟词情
1.思考,指名回答:
(1)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夏季;鸣蝉、稻花香、蛙声。)
(2)词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
2.指导朗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作者情感。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2)按照停顿和重音的提示,指名读,尝试背诵,师生评议。
五、总结拓展
1.多么迷人的景色啊,齐读。(配乐师生合作串读)
2.积累其他田园诗或辛弃疾的其他词。
3.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做成诗配画。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填空。
1.“移舟泊烟渚”的“移舟”的意思是
,“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日暮客愁新”中的“客”是指
,勾起愁思不用“生”而用“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
、
、
。 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
。
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这是辛弃疾在被贬官之后写下的。虽然正在经受坎坷,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体现出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你见过美丽的乡村景色吗,在那样的景色里,你会想些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一、1.划船靠岸
停船夜宿
2.“客”是诗人自指,“新”有增添的意思,愁上加愁。3.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水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时着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二、1.云黑 雨跳 风吹
2.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
匆来匆去。
3.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三、略
【教学板书】
3.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移、泊、旷、低、近
孤寂、愁闷、思乡、旅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雨前:黑云未遮山
雨中:跳珠乱入船
雨后:景色水如天
句句写景
句句含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景:以动衬静(迷人)热爱大自然
情:说丰年(喜悦)关心人民生活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宿建德江》时,我把读准字音、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忧愁孤独的心情作为教学重难点。我力求通过图片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对诗的意境心领神会。
描写钱塘江的诗句范文6
【关键词】象 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在他任职时,他曾写过许多有关湖光山色的诗作,而此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意象深刻,所以,也成了白居易描写春景的代表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一提起西湖,就会让人联想到也曾在杭州任刺史的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的此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笑的西施的面影,更觉得东坡的比喻太贴切,同时,也惊叹白居易是善于描绘自然的高手。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的圣地,也是全湖的一个标志。贾亭又叫贾公亭,是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造的亭子,也是当时西湖的名胜。白居易作此诗时,贾亭还在。此句诗的意思大概是:放眼望去,只见那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荡漾的湖水与堤岸相平,天空云彩低垂。我们知道,只有春天的水面才可以用"初平"来形容。从远处看,春水缓缓的涨起来,天边的春云渐渐垂下来,水和天就相连到了一起。从诗意里我看到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了解才可能写下的这种感受。一种辽阔,平静的画面给读者展现了出来。也让人不自觉会想起唐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壮丽景观。"潮平""风正"可谓湖水恢宏阔大,但湖面也平静。心也宁静了下来。
再看近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玲珑,活泼,流利。在描述"早莺"、"新燕"时,白居易用的是"几处"、"谁家",而不是"处处早莺""家家新燕",那样的莺歌燕舞就用不着"争暖树""啄春泥"了。一个浓郁的春天哪有这零星的"几处"和不知"谁家"的意象让人的心中产生蓦然相逢的惊喜呢?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为人传诵,恐怕也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替时这种乍见的喜悦吧!诗人写景不仅写了一般的春景,更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莺是歌手,它歌唱美好的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寓居季节的敏感,是春天的象征。是啊,树上的早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树。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也不知是哪家檐下的燕子,此时正忙过不停的衔泥做窝。一个"啄"字,也把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写活了。此句诗真是洋溢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所以诗人刚把视线从水运交接处收回来,就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初春的美好世界中了。读着这句总让人有些眼角湿润,没来由的幸福。
在对"早莺""新燕"进行描绘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到了脚下的花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花逐渐开得茂盛了,纷纷扰扰的花间,人眼渐渐变得迷醉;花绽放,草也跟着冒出了脑袋,可草也不深,踏马春游,小草淹没了马蹄。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和几个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的游山逛景,是多么让人惬意的事情啊。唐朝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是极盛的,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踏春。白居易另一首诗《代卖薪女赠诸妓》"钱塘江上女,着红骑马是何人"也可看出。
一组组词,"早莺","新燕""浅草"……让我们觉得眼前浮现的就是一幅初春美好的图画。
白居易真够幸运,他能领略如此美景,当然,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对生命的热爱,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打动,所沉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他不能自己,以至于流连忘返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亦看不够。最爱湖东秀丽的景色,看也看不够,更有美丽的白堤笼罩在绿色的杨柳里。白沙堤又称沙堤或断桥。西湖三面环山,自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诗人由对春景的特写一变而成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完全陶醉于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这首诗可谓景中寓情,勃勃生机的初春让人恋恋不舍,不知不觉中被诗人那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打动了。套用清代方东树(《续昭昧詹言》"佳处在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象兴"正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意象,或者是形象化的语言。正象此诗的"几处""早莺"新燕"浅草"等连贯的形象性语言,让读者沉浸在"象"中,沉浸在美丽胡春光中。全诗从"孤山寺"起,"白沙堤"结,春景随行而逐渐展开,情感随景而越发浓厚,春景,春意,春情,浑然一体,水入交融。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