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范文1
安全工作是所有建筑施工企业“天字一号”的工作,在安全、质量、进度、现场文明施工、成本等指标中,安全始终处在首要的位置。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是比较高昂的,但在财务管理中却很少有安全成本的管理,很少给安全工作算账,财务报表上也未能直接反映出企业的安全成本情况。本文就安全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做一些探讨。
一、安全成本的概念和内容
安全成本的概念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来的。我国将安全成本的概念引入之后,由于与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研究的目的和着眼点也就大不相同。目前,国内学者大都将安全成本分解为预防性安全投入和损失性安全成本两部分。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可将安全成本概述为:为了预防施工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损毁等事故,保证职工在施工中的安全与健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上述目标所造成的损失。
由安全成本的概念可知安全成本由两部分组成,即为了保证安全与健康发生的费用和未达到安全生产而发生的费用。前者属于预防成本,后者属于损失成本。预防成本是安全的保证费用,与安全管理和防护水平成正比关系,即预防成本越大,安全生产越好。损失成本为损失性费用,与施工安全水平成反比关系,即损失成本越大,安全生产越差。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成本,预防成本属于不可避免成本,随着安全水平和现场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这部分成本会不断增大;损失成本则属于可避免成本,随着安全防护水平的提高,这部分成本将逐步降低。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显示,预防成本与损失成本的关系是1:5的关系,即1元事前预防=5元事后投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开展安全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管理层重视安全生产
通过开展安全成本财务核算,可以掌握各项费用所占比重,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具体地看到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据此,可以有的放矢地深化安全管理,健全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高安全职能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开展安全成本核算,可以使企业领导清楚地了解到由于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和为保证安全生产而支付的预防控制费用,并从这些比例关系中找到本企业在哪些环节上存在着改进安全、降低成本的可能性,进而使领导和员工明白在一个时期内的主攻方向,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有利于确定预防成本的**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安全成本各项目的分析和综合平衡,便可确定即能满足施工安全的要求,又使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安全管理水平,不仅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减少资源的浪费,达到提高社会效益的目的。
(四)有利于安全责任制的贯彻实施。
通过安全成本核算,分清经济责任,把减少损失成本的责任划给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可克服责任不清的现象。同时由于它提供了经济通用指标,使企业的管理层和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能够在经营活动中保持清晰而有效的联系。
三、进行安全成本核算及分析的方法
(一)划分安全成本项目,建立三级会计科目核算体系
1.预防控制成本。预防安全事故的费用,包括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安全宣传费、安全奖励费、安全检查费、安全检验费等。
2.内部损失故障成本。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未能满足相应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设施装置损坏费、停工损失费、事故分析处理费、返工损失费、复检费用等。
3.外部损失故障成本。因安全问题导致与外部****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索赔费用、诉讼费、罚款、维修费等。
此科目下设的三级科目可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原则和工程实际自行决定,尽可能做到简单、合理、不漏项,以方便执行。
(二)进行科目分类之后,为正确记录相关数据,需完善原始记录,设计相应的报销表格和核算表格。其具体格式可根据不同的目的,结合会计科目确定,由工程项目部和安监部门共同审核报销并记账。
(三)由公司安监部按工程项目和三级会计科目建立安全成本辅助核算台账,专人管理,积累安全成本数据,定期编制安全成本报告,以作为企业领导调整安全管理政策、相关部门实施安全改进的凭据。
(四)财务部门按季度编制安全成本分析报告,进行安全成本分析。安全成本分析报告包括安全成本总额控制情况分析、安全成本子目结构性分析、安全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根据安全成本的综合分析情况,提出安全管理改进建议。例:某建筑施工单位2006年度完成施工产值3亿元,工程成本2.8亿元,实际发生安全成本总额300万元,安全成本结构性分析情况如表1。
安全成本简要分析:在取得安全成本数据后,应对安全成本的构成变化进行分析。该单位预防成本总额占施工产值的0.33%,在发达国家要占到总产值的3.3%,预防性安全投入不足。从安全成本的构成来看,预防成本和损失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0.357%和0.714%,显然预防成本投入偏低,而且偏重硬投入,忽略了软投入和人的因素。安全培训费、宣传费、奖励费仅占安全成本总额的4.67%,安全的事后投入即损失成本比较大。由于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企业处于安全改进区域,工作重点应放在加强安全培训、改进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强现场管理、降低事故频率上。
四、进行安全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根据积累的数据资料,确定最优安全成本,并以此作为安全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据此编制安全成本预算计划
从图1可以看到,安全成本线是一条由两类不同性质的成本所决定的凹形曲线,最优安全成本既不是在安全水平最高时,也不是在安全水平最低时,而是在安全成本的三项内容之和最低时。从理论上讲,当预防成本等于损失成本时,可找到最优安全成本。确定最优安全成本控制模型的方法有边际分析法和合理比例法,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采用合理比例法比较实用。此法是根据安全成本各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从而找出安全成本的**区域,而不是最优安全成本点。因为达到某一点安全成本不易保持,而使安全成本保持在某一个范围内还是容易做到的。客观上安全成本项目间也存在一个合理的比例。
一般来说,当预防成本占总安全成本的40%~60%时,损失成本占60%~40%时,企业处于安全**区域,预防性安全投入比较适宜,此时安全成本总额最低。当预防成本小于40%,损失成本占60%以上时,企业处于安全改进区域,此时安全成本总额比较高,工作重点应放在改进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强预防管理,降低事故发生频率上。当预防成本高于60%,损失成本低于40%,时,企业处于安全过剩区域,此时安全成本总额也比较高,工作重点应放在保持巩固现场危险源控制的成就和相应减少检查检验工作量上,适当降低其他控制成本的投入。(见图2)
(二)建立健全安全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有了安全成本的控制标准,还应建立健全安全成本管理的组织体系,以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由于安全工作涉及诸多部门,如安监部、机械部、工程技术部以及项目部等。因此,必须划分责任,归口控制。将安全成本指标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和项目部,有关部门和项目部对安全成本的三级科目费用进行控制,另将此指标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范畴进行考核,以保证安全成本经常处于“**区域”。
(三)应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安全成本控制中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应适当地增大预防成本在安全成本中的比重,这样可以减少事故成本的发生。
(四)施工前编制周详、全面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做到各项防护一次到位,杜绝返工现象发生。
(五)加强过程检查监控,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预防事故发生。
(六)妥善使用和保管安全防护设施、装置和劳保用品,提高其重复利用率。
(七)对于分包工程的安全工作要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到位。分包队伍通常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管理,应避免因为分包队伍的安全措施、现场文明施工跟不上而引发安全事故,给总承包商带来经济损失。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范文2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策探讨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的问题
(一)现有会计制度对生产成本核算方式缺乏明确的规定
在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立足于本企业的生产特性,选择适用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类别及成本计算方式。《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小企业应当立足于本企业生产的特点来对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类别及成本计算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这些具体的要求使企业在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上拥有了较大的自主选择权。然而在实际的核算工作中,相关的成本核算人员对本企业的生产过程没有做到精确的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缺乏经验。对成本核算的性质和内容理解不够深入,掌握的程度模棱两可,导致在使用生产成本核算方法时出现随意混用、漏洞百出的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核算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对经营者的管理决策产生了误导。
(二)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范围狭窄
以乳制品企业为例,由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大多数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只局限于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侧重关注已经发生的成本、费用的管理,把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很多企业观念上的“成本控制”,仅仅指在生产过程中利用多样手段减少各种原材料的使用及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而忽视了生产经营过程中其他成本部分的分析和研究,比如:产品包装设计、产品的运输、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企业不仅是生产者,还是经营者,企业的成本包括从生产到销售一系列环节产生的所有成本的总和。从以往的生产数据可知,生产过程中成本的降低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产品成本的60%~80%由产品设计阶段决定,企业利用供应商、企业和顾客的价值链降低成本的机会优势是很大的。除此之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商品变得丰富多样化,连非物质产品也日益商业化。成本管理也从简单的物质产品成本向非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如: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服务成本、广告成本等。成本管理的内容进一步扩大,所以过去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观念不能适应当今市场发展的要求,企业要改变落后的成本管理观念,与时俱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
二、新常态下工业企业应对成本核算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提升成本核算会计的工作能力
生产成本的归集和成本核算方法的确定对成本核算会计的能力要求很高。因而进行成本核算的财务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更应该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熟悉生产线的运作流程,对生产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除此之外,企业还需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能力培养,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将掌握的会计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融会贯通地掌握会计制度的相关知识,在多产品的生产模式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二)建立信息化的数据处理分析平台
通常而言,一般的工业企业都具备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表,这套核算表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建立的,具备企业的特性。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的话,工业企业需要进行的成本核算量任务繁重,内容包括直接人工的归集与摊销、直接材料的出库和分摊、在产品或副产品的成本核算、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期间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等。所以,工业企业要尽快建立成本核算的电算化体系,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特点,制定符合本企业生产特性的分配表格,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等分配表及明细表。每个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任务量都很繁重,对各种表格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需要相关会计专业的人员和精通生产工艺的人员,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成本核算表的具体内容。许多工业企业为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在成本核算工作中采用轮岗制度,但是在成本核算工作出现新旧人员交替的时候,新的工作人员又需花费一定的时间熟悉本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模式,这会间接地影响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笔者建议每个工业企业都应该编制本企业成本计算表的使用指导书。
(三)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性
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应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监督制度》,对成本核算中每一项具体工作的过程进行实时地监督,如:各种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营业收入的实现等。但是,在工业企业实际的成本会计工作中,并没有形成一套严格合理的监督制度,管理者为了过分追求利润而搪塞成本核算人员,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三、结语
没有任何一种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是完美的,各工业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生产特点,对成本核算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不可一昧地跟随大流。企业要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逐步完善自身的核算监督体系,使成本会计核算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为企业的核算工作服务,从而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红兵.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范文3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成本核算是根据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通过对各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成本计算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一般包括:第一,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第二,确定成本项目(即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第三,确定成本计算期。第四,将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第五,进行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一)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利润的“守卫神”
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费用,要想获得利润,最重要的是进行成本核算,只有准确的成本核算才能使工业企业利润能够得到保证,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企业利润的高低,所以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利润的“守卫神”。
(二)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合理定价,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成本是定价的主要因素,准确的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能够合理定价的先决条件。现今社会,在产品质量、性能相同的条件下,价格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收入,谁的价格越有优势,谁就越有竞争优势。
(三)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
成本会计包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及成本考核七个职能,其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核心,它为以后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从思想上没有意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工业企业受限于人工成本的增加,多数管理者在对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上缺乏重视,比如一些中小型工业企业没有单独确定专门人员从事成本核算,而是由其他从事财务会计的人员兼任成本核算的工作,这样造成成本核算流于形式,无法做到准确的核算。
(二)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
没有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首先,没有建立和健全存货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造成了存货管理的混乱,加大了成本核算的难度。其次,没有建立健全原始的记录制度。众所周知原始凭证是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很多企业缺少材料费用的领用、人工费用的开支、损失性费用的发生、在产品和完工产品费用的核算以及产成品的入库的原始记录。再次,没有制定科学、准确的定额。在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的制定上,很多企业往往通过经验来主观地制订定额,没有参考同行业和国内外先进行业的定额,造成企业定额脱离实际。
(三)错误认为成本核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包括生产管理、采购与销售各部门的事情。一是成本核算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多部门的配合;二是计算出的成本是否合理有价值,不但需要财务部门的不断改善和时间的印证,还需要生产、技术等部门提供数据及客观的评价,仅靠财务部门独立思考有时难以发现问题。
(四)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注重对实物资产的核算,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幅度大量提高。比如人力资源成本未完全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传统工业企业的以“产品为核心”的观念在现今的经济发展中已经转变为“以人为核心”。因此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就成为重中之重。其次,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企业去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面,这种情况使得现今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成本越来越高,为此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本纳入成本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首先,目前很多中小型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并没有完全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的工艺特点来制定。无论是大批大量多步骤、大批大量单步骤生产企业,还是小批量或单件产品生产企业,都使用品种法进行计算。这样不但造成了成本核算人员工作负担加重,也使得成本的核算不够准确。其次,随着很多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企业生产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比如,一些工业企业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已经超出了品种法的适用范围,但是相应的成本核算方法并没有随之改变。
三、成本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改变传统观念和管理者对成本核算的认识
首先,管理者需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成本的核算及控制并不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很多部门,它需要生产车间、技术部门、采购部门、仓储部门及销售部门等其他组织的参与和配合。对于财务部门成本核算的结果,需要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的配合及印证,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核算数据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再次,管理者自身要改变对成本核算的看法,要重视对成本的监管及指示。要建立专门的成本会计科室或者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人员。要构建科学的成本核算激励机制,以此提高各部门对成本的重视,提高各部门的配合及协作。
(二)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
首先,工业企业应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财会法规并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以规范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其次,在会计核算的基础制度的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标准、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对于这些操作,要使用统一标准的凭据,通过合理有序的审批手续以及科学有效的清查盘点手段来促进材料物资的计量标准、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的建立;建立健全原始的记录制度,建立材料费用的领用、人工费用的开支、损失性费用的发生、在产品和完工产品费用的核算以及产成品的入库的原始记录。
(三)对成本核算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
首先,加强对无形资产特别是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工业企业在生产人员的显性成本和机会成本不断增加,使得这部分成本在成本核算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费用的成本核算。将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罚款支出、向当地政府部门缴纳的排污费用等项目纳入到成本核算的范畴,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体现产品成本。
(四)采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范文4
关键词:工业企业;基本要求;基本原则;核算的意义;核算方法
一、总论
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以成本、费用为计算对象,兼顾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内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是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核算,在日常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循成本核算的六项原则和五条要求,特别是应注意划分各种费用之间的界限。
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加强对费用指出的审核和控制
在日常成本核算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结合企业的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定额等情况,加强对各种费用的事前审核和控制。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之间的界限
为了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保证产品成本计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准确核算企业损益,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正确划分下列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非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应计入期间费用的费用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各种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正确划分在产品成本和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
(三)切实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既要正确及时又要真是可靠,要做到既能监督各种消耗又能适应生产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做好成本核算的几项基础工作:建立和健全各种原始记录;认真制订和及时修订各种定额;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质的计量、验收、收发及领退和盘点制度;制订和修订厂内计划价格;正确确定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流转方法;根据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选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三、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一)实际成本原则
实际成本原则也称历史成本原则。工业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最终计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应是实际成本。产品按设计成本计价,能够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的损益,准确反映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盈利水平,进而能够正确进行损益核算和利润分配。
(二)收益原则
所谓收益原则,就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各受益对象应是费用的承担者,即“谁受益,谁负担”,而且某一受益对象受益量的大小决定了其承担费用额的多少。工业企业在选择费用分配方法时,应按照受益原则来进行,以保证费用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成本核算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必须符合成本开支范围,不符合成本开支范围的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另外,工业企业某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期间费用也不能计入产品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重要性原则
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会遇到许多需要选择的问题,诸如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步骤、费用分配方法等,这时,企业应结合具体情况按照重要性原则来进行核算。这样,可以减轻成本核算时的工作量,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及时反映过去会计期间的成本水平。
(五)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工业企业在对某一成本核算事项进行处理时,应该采用前后各期相同的方法进行。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般会依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来选择相应的费用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及成本计算方法。方法一经选择和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则应在变更后的档期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揭示,并对原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调整。
(六)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对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及时地进行归集和分配,计入相应的成本明细账中,并及时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采用此原则,有利于及时反映过去会计期间的成本耗费,发现不正常情况,以便生产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和避免损失;同时,还可以及时为编制会计报表、计算利润与利润分配等后续工作提供有关核算资料。
四、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而企业的生产特点具体表现为生产组织和工艺技术流程的特点。生产成本和成本管理要求决定着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间的分配。
(一)品种法
品种法也称简单法或典型发,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是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 掘等企业。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果管理上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采用品种法,如小型水泥、小型制砖、糖果等企业。
品种法的特点是以产品品种为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明细账;以会计报告期为成本计算期,每月月末定期计算产品成本;月末计算产品成本时,如果只有小数量的在产品,则不需要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全部生产费用由完工产品负担;反之,则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
(二)分批法
分批法也称订单法,是指以产品的生产批别或购货单位的订单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通常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等;同时,新产品的试验或试制、专业修理等也可以采用。
分批发的特点是以产品的生产批别或订单为计算对象;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为成本计算期;月末一般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问题。
(三)分步法
分步法是以产品的品种及其所经过的加工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冶金、纺织、化工、造纸等企业;也适用于大量大批装配式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机械制造等企业。
分步法的特点是以品种及其所经过的加工步骤为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每月月末须将在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成本管理对生产步骤成本资料的不同要求,各生产步骤成本的计算和结转有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方法,因此,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两种。
(1)逐步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或计算半成品成本分步法,是以产品品种及其所经过的加工步骤作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按照产品加工步骤逐步计算、结转半成品成本,直至最后生产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分步法。适用于对外销售半成品,或半成品虽不对外销售但可作为企业内部几种产品的加工对象,或需考核、分析、评价半成品成本资料等,在管理上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企业。
(2)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也称不计算半成品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该生产步骤直接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该生产步骤生产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最后,将各生产步骤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予以平行结转和汇总,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半成品种类较多且一般不对外销售半成品的企业中采用。
五、总结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概述,有重要的意义。进行成本核算,可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提供资料,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为企业正确进行损益核算和利润分配提供核算依据。(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富生.成本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孙亚波、朱丽艳.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0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范文5
(一)市场调研的准确性与时机的把握的灵敏性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很多工业跟企业对市场调研工作有所欠缺,对于市场需求后知后觉,容易盲目跟风,对生产的最初阶段的前瞻性不够,不能够根据市场的大环境抓住工业企业自身最好的发展阶段。
(二)相关人员不能达到科学规范化要求,方式方法落后
很多工业企业的管理人员,报账人员的自身素质达不到组织要求,特别遇到复杂的成本计算,对于复杂问题的简单处理使组织的开支和成本不相符合,从而在成本预算上产生问题。在不同时代下方式方法应该紧随时代,要注意既要根据组织自身实际情况,又要与时俱进,所以对于组织中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
(三)组织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
监督体系需要对权力进行必要的监督。严格的监督体系可以提高公平公正性。在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等重要部分设置一定的监督,一方面有助于部门本身的廉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现代的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及该注意的问题
(一)计算机系统的广泛使用
近些年来,社会已进入电脑网络时代,成本会计产生了很大影响,计算机系统几乎已经取代人工簿记,会计电算化已经非常普及,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而产品成本结构的重大,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即以人工工时小时、人工工资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已不能正映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自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成本会计计信息。
(二)工作轮班制与人员委派的使用使工作效率提高,优秀人才的挖掘
1、根据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结合采用适当的轮岗制度.轮岗制度可以提高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又有助于使本工作的人有休息变换工作种类的机会,使工作丰富化,对员工的工作动机有显著地保持作用。除此之外工作轮班制,工作丰富化,扩大化还在集团对下属单位财务情况的及时掌握.一方面可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对腐败的防范起作用。
2、实行会计人员的委派,通过培训合适的会计人员,并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加以委派,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优秀财务人员的上任又能带动和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工业企业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对于能正确及时的发现工业企业的财务状况问题、提高经营成果的优秀会计可以让其参与管理。
(三)产品快销,提高资金流动速率
增加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以及提高收款速率,工业企业通过制定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企业内部的订单信息数据实行市场链分解,分解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将目标化整为零,子目标与总目标各个攻破。
(四)打造企业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结合星巴克、麦当劳等企业的成功案例,通过成功的塑造出企业文化,打造出企业的品牌,通过品牌的力量做大做强的例子。部分的工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完善服务,通过树立企业文化,信誉保证,打造本企业的品牌,赢得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誉,品牌的力量可以采用负营运的方式收回款项,解决资金流动问题。
(五)对于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节约
企业“产出”与企业“投入”,“花钱”和“省钱”之间权衡轻重,通过研究企业成本增减与企业收益增减之间的关系,凭借调研制定出更有利于提高工业企业整体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如企业在创新,在研发产品上的资金投入不应该吝啬计较。
(六)各部门之间联系的重要性,部分相加大于整体
应该特别注意成本会计核算与工厂车间之间的联系,工业企业的生产人员对于产品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最为关心,通过与生产部门的联系可以增加成本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同时还要加强与市场营销部门的联系,有着最低与最高的成本与盈利计算。
三、经济效益是衡量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指标
(一)用事实说话
经济效益是衡量管理部门工作有效性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企业的凝聚力,产品的竞争力,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也有重要作用。对于不同部门的成本预算应该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通过考察,得出世纪结论,不同部门不能一概而论,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事求是原则。
(二)好管理,抓住重点,兼顾部分
组织管理工作,对于部门和员工的管理采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得工业企业中的人才得以展露,能够留住人才。除了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员工的按劳分配公平公正之外,对于企业文化的树立也是必不可少,通过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得各个部门的员工对于工业企业有着内心的认同感,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加企业的内在凝聚力从而达到长远的激励作用。
(三)管理就是管好人
管理部门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工业企业的人才的选拔,岗位分析以及薪酬体系的建立都尤为重要。对于岗位的设定,不能因人设岗,而应该考虑组织目标,部门目标,确立岗位体系,对于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才,在人员的选用上应该切记尾大不掉,人员冗杂。
四、结语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范文6
【关键词】施工 成本核算
一、关于成本核算
(1)成本核算的定义。工程成本核算是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耗费,通过特定的会计科目进行归集汇总,然后再用相应的方法直接或间接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它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阶段和领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指项目部一级的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是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某个工程作为目标,来归集和分配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建筑生产成本的承担者。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按照工程承包合同与施工图预算相对应的原则,以每一独立签订工程承包合同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的依据,并结合施工企业的施工组织特点和加强工程成本管理的相关具体要求,来确定工程成本核算的对象。
(2)成本核算的程序。施工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是指在具体组织工程成本核算时应遵循的一般程序以及一般步骤,工程成本的核算程序:一是定期计算已完工工程的预算成本;二是对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先按其工程用途以及发生的地点等进行分类归集。其中工程的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受益的各个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中;而间接费用则按照地点进行归集,并按照一定的分配方式进行合理分配。计算当期已竣工工程的实际成本。三是对比分析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差异较大时要仔细查看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各项内容的计入是否互相对应,是否同步,通过多次调整测试最终确定工程施工的实际成本,并客观真实的出具财务报告。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与总结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工程成本分析。工程成本分析,是指在成本发生之后,依据成本核算资料,把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差异汇总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为下一项目目标成本的制定提供改进意见,以寻求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项目成本的透明度以及可控性,为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实现项目成本的预期目标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是进行施工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分析,应该随着该工程项目的进展状况,组织多种形式的、动态地进行开展,而且要与生产经营管理方法相结合。这是因为成本分析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也就是说要通过成本分析,及时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改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又可降低成本。
众所周知,在一般的工程项目竣工以后,会有很多项成本费用尚未归集到工程的成本账中,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要认真的核算各项费用的结算金额,及时正确的核算工程的总成本,及时组织预算、技术、劳资、材料、设备、财务等相关业务口,对该项目在进程中得到整个过程及其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找出可以节约的成本项目,分析部分超支项目的超支原因,用具体数据量化单项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而总结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及方法。撰写出总结报告,为以后的成本管理各环节提供相关的资料。对项目进行成本分析的真正目的是掌握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运用规律,为今后的项目成本分析提供借鉴。
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
第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是反映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成本是反映企业业绩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最主要的指标。成本是指核算对象所耗费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就是施工项目所耗费的全部生产费用总和。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是企业进行承建项目的基础,只有把企业的成本控制放置在最突出的位置,才能节约项目成本,提高施工企业效益,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适应市场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二,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施工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由于施工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施工企业只注重经营收入,却不注重企业的施工项目成本,企业施工物资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成本控制的作用,降低施工企业的营运成本,提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第三,加强成本核算,跟上市场经济发展步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就更应该从各个方面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要想提高企业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难,企业只能从降低成本上达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管理体制,重视企业成本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
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概述
(1)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前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投资增长,将带动工程建设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服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给建筑业带来工程建设的空间,还为建筑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机遇,即从单纯的工程施工转向投资、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运作。按照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在2003年至2013年10年,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将高达2700亿美元以上,将拉动我国建筑业总产值持续增长。从以上分析得知,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大,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2)中国建筑总公司介绍。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建总公司”)正式组建于1982年,其前身为原国家建工总局,是为数不多的不占有大量的国家投资,不占有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营专利,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建总公司是中国建筑业唯一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个特级资质的企业。多年以来,公司立足于国内外两个市场,敢于竞争,善于创新,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和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长期位居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首位。中建总公司是中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建筑房地产企业集团之一,拥有从产品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地产开发、设备制造、物业管理等完整的建筑产品产业链条,是中国建筑业唯一拥有房建、市政、公路三类特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
四、公司在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管理难度大。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点多、面广,项目上的分权管理有可能会造成施工企业宏观上不同程度的失控,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普遍存在,以致于无法给使用者提供及时、有用的数据,无法生成合理的成本计划,成本难以归口管理。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地域的不同,地理环境和土质的不同,施工成本会有所不同。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成本计划一味对照执行以往的数据,不根据实际加以控制,将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以及计划的超标使用,造成成本的加大。在施工期间,因为每个点的长度、距离和施工弧度的不同,会造成材料的长短要求不一,厚度不一,硬度不一,在使用期间,需要截断重新拼接,短的不会再利用被丢弃,长的无法全部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很科学、合理的利用,势必造成巨大的浪费。由于管理不善,材料会有所损坏,成为废物,无法再利用;或者造成丢失,除延误工期,还会有损公司形象,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2)项目成本管理较弱。项目经理部的日常管理与控制,由于受施工企业管理层的直接领导,并侧重于对单位的管理,形成“管单位不管项目”的特点,项目成本管理比较弱。众所周知,施工企业的产品特点是固定不动且形体大、现场制造且周期长,条件多变且价值高。通常在一个会计核算期内(即会计年度)难以完成。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在会计年度内施工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是根据工程进度(即完工程度)来确定的。但由于施工的连续性和对某一时点上价值验证难以做到,使企业无法在会计年度的截止日准确地确定其收入与产出,造成核算期内收入与费用的虚假,也给施工企业人为地调节收支提供了方便,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成本数据零散加大核算难度。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特殊方式主要是通过预算成本来衡量实际成本的节约和超支,但目前二者的口径有许多不同:预算上的施工管理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有不同;预算上的其他间接费项目与会计核算内容有不同;因为预算与会计是两个不同体系,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总是存在一些差异;预算上没有的项目,实际中可能发生费用。
(4)施工企业成本核算数据分散成本核算以财务账为主,以财务现有的各种支付、报账凭证作为成本数据的原始来源加上收集来的其它成本数据。但由于项目部各种成本数据零散,分别在各业务部门,大多并未累计,所以财务账反映的成本数据不全。而且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项目部财务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相关人员参加,集中1到2天时间,把能收集的数据归集起来,不能确认的费用进行简单估算。
五、提高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的建议
(1)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施工企业要想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将成本核算与成本预测和分析相结合。科学、准确的成本预测是做好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成本预测的目的就是为施工企业制定目标成本和成本计划,从而合理安排各项费用支出;而成本分析是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完成目标成本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由于其成本构成复杂、成本数额较大,加之市场价格多变,所以,应该把重视事后成本分析转变为重视事前分析,将成本分析扩大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之中,对成本进行及时、动态的管理。
另一方面,将成本核算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定额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内容,即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及间接成本都要制定定额消耗制度,严格执行定额管理是现实成本控制有效途径。而用定额管理指导成本核算,才能保证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真实性。以此同时,也可以利用成本核算来分析定额的执行情况,以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定额管理中的不足而立即做出调整定额的决定。
(2)健全成本核算的监督机制。在施工企业内部,应建立由总经理、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组成的成本管理机构,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及成本核算程序,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制度。一方面,可以对成本核算工作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确保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可以针对成本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及时制定应对之策,堵塞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实现成本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此外,在施工企业外部,应充分发挥税务部门、工商部门、审计部门和会计事务所具备的监督管理职能,并且各部门之间应相互协调,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加大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执法力度,在根源上遏制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施工企业有违法调整企业成本的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
(3)加强成本核算的控制与管理。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应该对照成本计划进行日常控制:施工材料耗费的控制。建立完善的采购和收发料制度十分必要,一般在不影响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减少材料储存量,以加速资金周转;人工耗费的控制。在施工期间,为了避免因为故意延长工期,使工作成本加大,项目经理应很好地督促下属,在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快施工速度,为企业降低成本做出努力;机械费的控制。尽理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管理费用的控制。在施工期间,除了对员工的教育外,还要有相应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成本的控制和压缩。
参考文献:
[1]刘睿.浅议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成本核算管理[J].现代商业,2010,(33).
[2]刘亚玲.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分析[J].商业经济,2009,(10).
[3]张文选.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6).
[4]熊进.浅析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保障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2010,(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