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美术教学策略
一、营造氛围
学校首先要重视美术教育,营造美术教育氛围,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开展美术展示活动,教师辅导学生自己设计版面和内容,定期分组更换,使学生在设计板报和橱窗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美术知识应用,从而使美术教学与实践能力有力地结合起来。教室的园地布置上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利用教室的墙报,展示学生的美术特长,发挥学生的奇思妙想,真正把每一个班级都办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有自己的班级风采,有自己创意组合的学习园地。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主题,组织各种展示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团队热情。
二、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生活特点,编入乡土教学内容。在美术课程上,结合学校的师资、学生素质基础、教学设施等具体实际,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主要目标,对美术知识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体验与尝试。教师要利用不同层面、不同类别的知识,综合扩充美术教育的领域,并且积极开发乡土教材,结合新课标的目标与地方实际,补充乡土美术教学内容,如泥塑、剪纸等,增强学生感受与爱护生活环境的美感。
三、优化结构
改变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美术课堂教学力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非智力潜能发挥出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课上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看、做、画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要有内在的成功体验,教师要精心的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进行指导,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制作一幅美的作品,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能够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发展特长
组建活动小组,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在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学校可分年级组、年龄段建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要趣味与娱乐并重,通过开展绘画、手工、素描、速写兴趣小组,张扬学生个性,展现兴趣特色。小组活动通过讲座、体验、交流、欣赏、展示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发学生的艺术天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艺术素质。
五、加强交流
组织开展各类艺术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抓住机会,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有主题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比如: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讲座、美术墙报、校园美化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增多了学生交流的机会、协作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同时,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美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适时组织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参加校外的各种比赛,通过比赛来检验美术教育的成果,这也是对学生成长的充分肯定。从各项材料中显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还是相对落后的,但农村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大自然资源也是城市里的学生无法体验的,如何有效加强农村与城市学校之间的交流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作为农村学校,更要重视美术教育,加大美术教育的投入,探索农村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大力倡导农村美术实践活动,从而使农村美术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的美育教育增添光彩。
作者:倪淑丽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必斯营子总校
第二篇:功利性大学美术教学对策
一、功利性高考美术教学的主要表现
功利性高考美术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罔顾学生兴趣、将美术与其他成绩挂钩。美术作为素质教育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高中阶段,部分学校过于重视高考升学率,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甚至强迫部分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改学美术。原因很简单:美术类考生对文化课要求低,只要专业课考试能通过,文化课一般都不成问题。可以说,学校这种严重的功利思想导致了当前大学美术生招考的畸形现象:部分有美术功底、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可能在学校引导下转而考普通大学、普通专业,而部分毫无美术功底或是对美术根本没有兴趣的学生,却因为文化课不过关转而“突击”学习美术。二是培训机构为了经济利益,罔顾美术教学基本原则、错误地诱导学生。由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以及各方面条件限制,当前我国各地真正能够开设专业美术班的高中学校不多。而教育政策也限定了高中学校开办美术考前专项培训的资格。但是,由于市场巨大、利润丰厚、进入门槛较低,全国各地的高考美术培训班层出不穷。这些所谓的培训班不仅良莠不齐、管理混乱,有的甚至完全是业外人士开办,随意雇佣几个大学美术生就可以开班教学,其教学水平可想而知。即使有的培训班师资力量比较强,但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往往也会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美术成绩而牺牲正常的美术教学原则,转而教学生一些机械的应考方式以应对美术高考。有的培训班甚至从一开始就放弃正常的教学,直接诱导学生进行机械地记忆。三是部分家长和学生为了考上大学,罔顾自身兴趣和美术基础、机械地学习美术。前面已经提到,部分文化课较差的高中生,在参加普通高考无望的情况下,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美术类高考。而这部分学生很多对美术毫无兴趣、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天赋,相当一部分人属于“临时抱佛脚”,往往对美术课提出比较功利的要求:只要能提高成绩,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这也导致了考生只学习美术应试技巧而不重视打牢美术基础、只注重临摹而不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但是,“绘画是技巧与审美经验高度结合的精神产物,同时还包含许多可贵的偶然因素而造成的特殊视觉效果,如果不充分接触真实物象,仅靠机械的记忆、默写、编造,是很难画出优秀作品的。”
二、功利性高考美术教学对大学美术教学造成的影响
高考美术教学是应试型教学,而大学的美术基础教学则是系统的、规范的。两者在指导思想、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方面区别很大、要求迥异。从大学美术教学的角度来看,应试型高考美术教学对前者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学习方式针对性强、功利性突出,过于强调死记硬背
作为应试型教学,高考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绘画的时间相对固定,考试内容历年变化不大。并且,由于考生人数多、考场多,美术高考的命题由以往的写生改为默写、画照片等形式进行。为了提高升学率或通过率,导致高考美术教学的针对性更强、功利性更突出。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的美术的基本功受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反而更强调临摹和死记硬背的能力。受此影响,学生在基础知识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方面偏弱,写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但是,为了给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基础教学往往是以写生为主,这就需要正确的观察和表现方法,越是死记硬背的学生,往往进入大学后越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有的甚至非常抵触,给大学美术基础教学带来了困扰。
2.美术基础相差较大、风格五花八门,缺乏规范化标准
高考前的美术培训班各自为政,基本没有统一、严格的课程标准,也缺乏统一的教学规划,导致大学新生的美术基础差异十分明显,各自的风格也是五花八门,缺乏规范化的标准,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美术概念都存在问题。这种混乱的教学现实,给大学美术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挑战,需要深入了解学生在美术基础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计划,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水平调整课上帮带和课后辅导。
三、大学美术基础课需要采取的针对性策略
1.强调写生的重要性,抓好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掌握
作为美术基础教学,在面对功底不同、基本概念理解程度差异巨大的大一新生时,首先,教师必须强调写生对于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方法及步骤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写生,才能深刻理解、掌握基本概念与具体写生对象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眼睛看到的物体是以体积的复杂形式存在于空间之中,也就是说,物体客观存在的形态是立体的、三维的”。同一组静物单就光源而言,光源的远近、高低、强弱及色彩等都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所以在画面上的表达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写生,学生才可以真正体会到在不同光线及环境下写生对象的具体呈现。而这些只通过想象或看照片往往体会不全面、不具体。其次,要明确写生的目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学起来有方向、有思路。第三,由于学生很容易会将以前错的方式方法带到写生中,因此,写生过程要时刻提醒、跟踪把握。总而言之,通过写生,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正确地观察和表达,反过来再用基本概念及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写生过程。
2.从素描入手,抓好规范化教学第一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美术基础教学中,首先应当让学生最先了解到正确的绘画方法,只有方法正确,才有可能事半功倍。这里所说的基础当然不仅仅是绘画的基本技巧,而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笔者认为,应当从素描入手,抓好规范化教学第一步。“静物素描是以静物为对象的素描绘画,多以物品为主。用单色或简单的颜色工具描绘对象的轮廓、体积、结构、空间、光线、质感等基本造型,在素描练习中是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前的高考美术培训中,由于不是考试重点,因而素描静物不太受学生的重视。但就其作用而言,静物素描却是大学一年级转型期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功底不足的学生来说,这个课题尤为重要,可以从中管窥大学美术基础教学的规范性要求。因此,这一阶段静物素描的教学重点应当是:如何在实践中经过系统的、严谨的基本技能训练,建立起整体的形体观念。通过整体观察、认真比较,从而获得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一个较系统、准确的基础。其次,应当注意的是,入学第一张静物素描作业为了***学规范,静物不宜太难、太复杂。之后,画室中可同时摆放几组难易不同的静物,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需要。
3.以多种形式的作业为促进,抓好学生能力的衔接和转型
由于不规范和差异化的高考美术培训,导致学生在能力上各有“特色”。因此,大一的美术基础教学应当重视与高考美术培训的衔接、促进学生的转型。(1)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建议采用多种形式的作业。比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以长期作业为主。可以先以一张长期的作业,使其在认真思考、反复体会的过程中完成作业,促进他对美术基础概念的理解、对绘画创作过程的细心感受。这样经历从不正确到正确、从慢到快、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好的、正确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而对于基础较好、天赋较高的同学来说,可以采用长期与中短期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因为“短期作业注重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感受力的培养,能提高准确、生动、概括的造型能力”。所以,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长期与中短期作业的结合练习,能够用规范的观察和表达,更快、更准确、更熟练地对写生对象进行表达,从而促进美术基础教学的规范和转型,并在班级起示范带头作用。(2)教学中要对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调控把关,宜少而精,不能为了追求数量、无视作品的质量。尤其第一张作品,最为重要。如果课时允许,学生已适应规范化教学,可适当提高难度增加数量。(3)教学中应搞好课内教学和课外辅导的结合。大学基础教学必须针对学生特点,比如,课外作业以短期练习为主,课内作业以长期作业为主、教师跟踪指导和点评。通过长、中、短期作业的结合,分别提高学生的不同能力、增强对美术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促进能力的衔接和转型。
4.以提高欣赏水平为引导,抓好学生协调脑、眼、手的过程
达?芬奇曾经说过:“一个艺术家,如果眼睛走在手的前面,他将会不断进步,如果手走在眼睛前面,那就危险了。”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大一新生由于学习美术时间短、训练不系统,除了基本技能有不足之外,欣赏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学会评价自己作品。通过欣赏和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具备什么特点,自己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只有欣赏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他人,进而提高自己的水平。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强调脑、眼、手的统一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反复练习和总结的过程,更是大学美术基础教学重建学习体系、规范基本概念和思维的过程。
四、在基础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为学生明确规范化教学的特定目标
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与高考生明显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在从一开始就明确美术基础课的规范化教学目标,使其了解大一美术基础课的学习内容和标准、排除困扰、轻松地投入学习。此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每个学年的具体学习目标,及每个课题的目的与要求。目的明确自然就不迷茫。进而配合教师做好每个阶段的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整状态
从应试学习到专业学习,大一新生要摒弃不正确的习惯和方式,重新建立正确的方法和习惯。这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主动,积极干预、合理介入,在了解学生状态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整状态,使其保持思想稳定、心态平和,才能更好、更快地度过调整的过程。美术基础教学要严格遵守教学规范,不应该将个人风格过多地带入美术基础课教学。但也不应当“一刀切”、对学生做出严苛的限制。应当针对基础不同、风格迥异的学生个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和示范。
五、结语
就当前的形势而言,大学一年级的美术基础课若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必须面对现实,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态度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去除功利化影响。这需要美术基础课教师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提建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他们打牢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的基础。
作者:胡彩华 单位:泉州黎明职业大学
第三篇:中小学艺术综合化美术教学策略
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古今中外对艺术融合的认识及启示
艺术综合化的美术教学似乎有些陌生,其实只要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浏览一下古今中外对艺术融合方面的认识与实践,那么,我们深切感受到的将不是恐慌和畏惧,而应该是对先驱们卓越眼光的赞叹和艺术教育急待融合的压力。
(一)重新认识“美术“概念后给予的启示
(二)我国古代就注重艺术间的融合
(三)当代学者对综合艺术教学的阐述
二、聆听时代的心声——构建艺术化美术课堂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美术课堂教学不能画地为牢,任何高筑城墙拒优秀的艺术于千里之外而试图搞自我完美的“理想”,最终会演变成偏激、落后与愚昧。
(一)课程综合化是时展的趋势所向,美术教育必然要顺应潮流
(二)孩子迫切需要各种艺术的共同沐浴,美术教学应当与其它艺术整合
(三)艺术化课堂有助于形成整体性的审美效应,具有科学性、现实性。
(四)艺术化课堂强调环境的情感教育,着眼于人的自我长远发展
三、穿越艺术的栅栏——综合化美术课堂的“五化”策略
近年来,笔者对综合艺术教育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推行“五化”并举的践行策略,是有效实施和推进艺术化美术课堂的关键所在,是其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
(一)教育目标综合化
艺术化美术课堂致力于:以美术教育为主体,全方位渗透音乐、文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氛围,以情感人,以境育人,引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使音乐、文学艺术融合到美术教育的情境当中,从而使艺术之间相互支持并强化,让多种艺术在孩子们的心灵中自然融洽地得以沟通并吸收,促进个人的最大限度发展。
(二)教学内容校本化
以浙教版中小学美术教材为主,人美版、苏美版为辅助教材,适时融入音乐、文学等艺术,增加比较容易融合的本土文化内容,使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适应艺术化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教学过程艺术化
美术课堂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绘画与创造,在美丽的文学诗篇中想象其中诱人的画面,诗中有画,乐下生境,思中构画,情境交融,最终美不胜收。
(四)教学手段现代化
尽可能地采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甚至电脑示例教学,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融合各种艺术一座宽阔的桥梁,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得到更为出色的“享受”。
(五)教学思想多元化
主动关注当前美术教育发展动态,积极关怀每个儿童的生命,让学生在“听”“赏”“议”中发现美、体验美,然后创造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
作者:高斌峰 单位:石码中心小学
第四篇:生活化美术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美术教学策略应用与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问题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和选择具体生活路径方面的问题较多。
(一)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这些学生往往较为懒散,缺少良好的自控能力。
这是很不利于生活化美术教育策略的实施的,为此任课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美术学习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当中,或是与专业特点进行糅合,使得美术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直接需要,促使学生认识到美术学习的必要性,是内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并变得强烈,极大的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从教师的角度考虑,如何开展生活化的美术教学和选择学习路径是他们遇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学科教师能适当的将课本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得创设的问题情境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或者给学生留生活化的课堂作业、倡导多维的交流互动等,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效果;还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融入自然,并从中找寻艺术的灵感、或是模拟体现专业特色的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构图、色调等抽象的美术概念转变成学生较为熟知的生活中的问题。在此类教学中,教师的课题要出自于学生日常的生活情境中,这样才会给学生美术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感受,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是美术,使得其学习动机得到增强,学习信心得到提高。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并实施
(一)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为引导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要主动创设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教学情境。
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美术教学目标,创设的一种与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氛围或者说是场所,这就是情境创设。因此,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我们这些学科教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做的,这些情境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依据,能够很好的符合学生当前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程度,在情境中学习时使得学生的生活体验得到激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美术学习与生活的密不可分。例如在手工课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所以很难完成相应的操作。此时,教师就能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前作业:课前对课上所要制作的作品进行深入的观察,从作品的构造、形状、质地的等入手,将其与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联系。如此,教师其实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的情境,这种情境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样的作业在形式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的作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可以适当组织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美术。
为此,为了使学生感知美术在生活实际中的真实存在,教师可以在生活化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中开展多样的生活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可以借此使学生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得到加深。比如老师可以借住参观景点、登山等活动形式进行描绘景物的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活动中的景点、设施、路线等,并在观察后加以分析是活动的重点,要求学生最终每个人都能独立的完成参观或登山的线路图以及景点的分布图的绘制。如此,学生的独立创作是基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而完成的,既突破了在传统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课堂模式和知识框架对学生的束缚,又提高了学生仔细观察、深入分析身边事物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设计出融入自己生活体验的精彩的美术作品。
(三)在美术学习活动中教师要能做到就地取材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创作,这样学生的主要感受完全是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就应在合适的时机,对合适的事物进行就地取材,让学生进行及时的创作,并以此来实现对生活的表现。比如,在校园里百花绽放的春天,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室外活动,引导他们深入观察这些花,然后进行美术创作。实际上,在生活化的美术策略践行过程中,我们采用“就地取材”并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创作的形式既在学生创作的绘画内容里加进了新的活力,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提高。总而言之,践行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就是将美术与生活进行结合,是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美术。而从根本上说,美术的学习就是生活经验积累过程的一种,是经历与体验的结合,美术教育者和研究工作者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将美术教学变得和我们的生活一样的丰富多彩。践行生活化策略的美术教学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绘画中只需要体现其真实的生活和内心想法,不必过多的费心思去想。因此,将生活化的美术教学策略贯彻于教学的始终,是未来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实现的。
作者:田哲 单位: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策略
1.学习过程中的“言语”激励
言语,是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互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能带给学生无限的影响。在课堂中,经常听见老师们用“说得真好!”“你的想象力真丰富!”此类笼统的语言来表扬学生,多而滥,缺乏激励效果。美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是建立在学生美术学习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试图找出学生在处理学习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及其缘由,了解每位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会动的线条”教学活动中,我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会动的线条?”学生找到了翻滚的海浪、飘扬的头发、摇摆的小草等,这时有一位学生说:“我在缥缈的烟雾中找到了会动的线条!”“太棒了!你用自己的双眼看到了别人不曾注意到的线条,有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老师相信你会发现很多与众不同的美!”这是我对学生由衷的赞赏。之后,全班学生的思维都拓展开来,以寻找生活中更多更奇特的动态线条。美术评价要注重美术学习表现的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的养成、学习态度的培养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大胆观察、敢于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
2.作业呈现中的“星级”奖励
美术教学重视学习过程,但必然也要通过各种媒介将自己的所感所想用不同形式表现出来,也就形成了课堂作业。美术课堂作业一般以绘画、手工作业为主。绘画作业呈现在作业本上,教师应及时批改,给予学生作业相应的反馈。在作业本批改中,我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写上一句简单的评语。如在四年级写生“会说话的手”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写生过程自评:“优加五星,但我觉得自己把手画得有点宽,手指的关节处线条没画好!”还有的学生写道:“优加四星,第一次写生手,还是不错的,就是指甲画得不真实,希望下次能观察仔细一点!”也有的学生在互评同桌的作品中写道:“优加四星,细节还要再刻画详细一些哦!”在此基础上,我再给予评价和星级的奖励,写出我的感受,让学生从自己出发、从他人观点、从老师建议多角度了解、感受、评析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及时反思,更上一层楼。在美术课堂学习中,学生不论是对自己或是对他人的作品展开评价,都可以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评价过程中学会评价的方法、诚恳的待人态度,同时他们的表现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以及批判思维均能获得进步。
3.课后拓展中的“物质”奖赏
我经常会收到学生的“小礼物”,如用紫砂泥捏制而成的大公鸡、用彩纸制作而成的折纸卡片……这些都是学生用课余的时间制作的。作品不一定精美,但稚朴纯真,表现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爱。这时候,我也经常会给学生一些“物质”奖励,如我亲手绘制的卡通漫画、自己制作的橡皮印章等,学生们如获至宝,面容堆满可爱的笑容,似乎得到了很大的荣耀。在每节课的作业安排中,我都会添加一些课外的小延伸。例如,三年级紫砂泥“小泥人”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小泥人的制作方法,下课前,我将把紫砂泥涂色的方法印成“学习卡”发给学生,旨在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涂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尝试给自己捏制的小泥人涂色。有兴趣的学生作品完成后,会带给我拍照留念,有的学生还会作为礼物送给我,我的办公桌上到现在还放着孩子们的作品。课堂中的学习是依课表制订,而课外的自主学习才更加难能可贵!因此,对课外能主动进行美术活动的学生应给予大力的赞赏,以树立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持久兴趣。课程实施中的评价对象是学生,评价的每一种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过程或学生作品展现中灵活地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持续进行多元评价,才能够做到真正有效的评价,促进课堂效果的提高。
作者:湛娟娟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第六篇:中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注重学生个体感受,提高美术能力
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其内在的美术创造潜能。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个体参与其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从而收获更加真实、深刻的学习体验。
二、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动手能力
中学美术中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和建筑四大门类,每一个门类的创作,都是一个审美创作的过程,都离不开相应的技能和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双手的灵敏性、准确性和协调性。只有学生掌握了美术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美术作品,美术动手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才能真正地掌握美术实践机会和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美术相关的资料和信息,一方面,减轻学生课上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备而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赏析、评议一些美术作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这样的小组互动,更加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索的兴趣和方向。
三、注重结合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依然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的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积极引入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手段,提高中学美术教学效率。如,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并增添一些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的画展视频等等,让学生投入到美育的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李承旭 单位:黄骅市教育局教研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