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作文范文1
我把小蝌蚪们安置在阳台上的小水缸里,还特意放了些水绵、螺蛳和鹅卵石,尽量使环境与野外的一样。从此,我开始了“养蝌蚪之行”。为了能使蝌蚪正常生活,我翻遍了家里的大小养殖书籍,千方百计为蝌蚪创造有利的条件。每天早晨醒来后,我总要去看看蝌蚪怎么样了;一放学,换下鞋子就冲向阳台,与蝌蚪共同分享喜悦与忧愁。偶尔为蝌蚪换换水,天天给蝌蚪喂食——熟菜叶与少量熟蛋黄。毕竟水缸不同沟渠,不能进行循环,只有靠“人工循环”了——烈日当空,我把水缸挪到半遮阴的地方;倾盆雨下,我把水缸移到雨少下到的地方;热了,搬到阴凉处降温;冷了,放回屋里保暖……
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一天天地长大了。终于有一天,其中两只小蝌蚪长出了后腿。虽然那后腿细细的,黑黑的,还不足两毫米,但挺精神。我分外高兴,一整天情绪高涨,从此越发地关心小蝌蚪了,希望它们早日变成小青蛙。
4月30号晚上赶回乡下,匆忙中忘了带小蝌蚪回去放生,一路上懊恼不已——这一呆就要五六天,小蝌蚪在家里怎么活呀?!越想越不敢想。到了乡下,我吃不下睡不好,一闭眼,满脑子是小蝌蚪,连做梦都想着回市里把小蝌蚪带来。也许是上苍可怜小蝌蚪,5月3号,老妈回市里拿东西,我死缠烂打地央求她带回了我的小蝌蚪。当我再见到小蝌蚪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但再仔细一看,天!都变成小青蛙了!只是尾巴还没有退化。我兴奋不已,围着看了许久,许久……
人与自然作文范文2
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动物也如此。可一些人却残害他的“兄弟”,不断把自己抬出自然圈,并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者。其实,你想错了,大自然制造了多少生物,而人类,连一个简单的微生物都造不出来,只能坐在一旁看着罢了,然后反复研究,得到结论。
一些人类大量的残害自己的“兄弟”,使生态不平衡,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把大自然“母亲”看作仇人,责备他的“母亲”,使得“母亲”如此狼狈。这样下去人类碧将遭受自然惩罚。
若人类的破坏更加严重时,人类可能就会像恐龙一样突然蒸发于世界。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更具有智慧生物。那时,他们眼里的人类就如我们眼里的蚂蚁。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大自然,制止那些非人类的做法,那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乐趣,并让兄弟姐妹更好的生活,享受母亲给予的乐趣。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动物也是,植物还是。不能因为权、财而毁了我们生活的地方,毁了我们自己。
人与自然作文范文3
今天我在网上看见一幅漫画,使我感到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图上画有:远处是高楼,近处是一条小河,小河的水被污染了,但工厂还在大量的排放废水,鱼儿死亡很多,幸而存活的鱼越来越少。当活着的鱼看到一位渔夫驾着的船里有清水时,急忙向船上跳,不管渔夫会不会杀它们。”
我看后想,小河以前肯定清澈见底,鱼虾成群,人们常到这里玩耍,小鸟也爱来这里做客。鱼儿十分快乐。自从建立了这些工厂,小河和鱼虾就糟秧了,以前喝清澈的河水,现在喝工厂里排放的臭水,比如化肥厂向河里排放臭水,煤厂向河里排放黑水,纺织厂向河里排放污颜六色的水。鱼虾能不大量死亡吗?如果我在现场,我一定会立及制止,让他们把废水从滤水池里过滤后在排到河中。如果人人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鱼就不会往捕鱼人船上跳,鱼虾就不会大量死亡。
请大家“加强法制建设,节约和保护资源。”为了人类的生存繁衍,请保护水资源,因为没有了水,不仅河里的动物会死亡,而且人类也无法生存,所以请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
人与自然作文范文4
关健词:中国古代作品 依赖 崇拜 干预自然 自然灾害 诗文创作
读中国古代作品,从其记载中可以知道,古人与自然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在原始社会和渔猎文明时期,人类的生存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环境,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于是出现了“火f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劳弱”(《淮南子・览冥训》),“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食”(《淮南子・本经训》),“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孟子・滕文公上》)这些令人惊心动魄的灾难性场面。“原始人用关注自身的目光同等地看待自然界的一切事物,认为同人一样,自然万物也无不具有灵魂,举凡日月、山川、星辰、河流、树木都主宰着世界,降祸福于人类,因此它们成人类的崇拜对象。”[1]人们通过各种祭祀活动,敬祭自然神灵,求福避祸。《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祭祀祈福免灾的记载,例如“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诗经・小雅・莆田》)[2]这是祭祀土地神、四方神和农神祈福;“……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不殄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慈绶佟N倚牡暑,忧心如熏。……胡宁癫我以旱?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宜无悔怒……”[2](《诗经・大雅・云汉》)这是民众崇拜自然各神,祭祀神灵祈雨减轻旱灾。
古人依赖自然,崇拜自然,对大自然有一种敬畏之情。同时,他们也从自然中获取生活所需,开发、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可用资源,渐渐地干预自然、改造自然。他们利用植物满足生活需求。“翘翘错薪,言刈其楚”(《周南・汉广》),折伐杂树荆条用作柴火;“于以采蘩……公侯之事”(《召南・采蘩》),采摘白蒿供公侯祭祖之用;“GG竹竿,以钓于淇”(《卫风・竹竿》),用竹制作钓鱼的工具;“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卫风・河广》),编织芦苇充当航行的船只。他们通过狩猎获取食物。《诗经・豳风・七月》描述了古人“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的狩猎活动,《郑风・女曰鸡鸣》也记载有猎人射下“凫与雁”,做成佳肴。他们也开采使用地下资源。例如,古人开采铜矿,铸造铜钱。“产铜之地,莫盛于东南”(《文献通考》卷六),对铜矿的开采,南方更盛于北方。还有关于古人开采井盐的记载,《华阳国志・蜀志》卷三载:“临邛县,郡西南二百里,……火井江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炎,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井有u水,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可得五斟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自然能为人类提供很多资源,为古人提供生活便利,同时,也会带来灾害影响古人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火等都有可能引发自然灾害,其中,气候的影响尤为突出。西汉元封六年冬,“匈奴大雨雪,畜产多饥寒死”;西汉本始二年(前72年),匈奴“会连雨雪数月,畜产死,人民疫病,谷稼不熟”;西汉地节二年(前68年) ,匈奴“人民畜产死者十之六七”。[3]隋文帝时期沙钵略统治的突厥汗国“每冬雷震,触地火生,种类资给,惟藉水草,去岁四时,竟无雨雪,川枯蝗暴,卉木烧尽,饥疫死亡,人畜相半。旧居之所,赤地无依,迁徙漠南,偷存晷刻”。[4]贞观三年,突厥“频年大雪,六畜多死,国中大绥”。[5]《宋史・高昌传》(卷四九O)也记载:“地无雨雪而极热。每盛暑,居人皆穿地为穴以处。......屋室覆以白住?宝二年(969),雨及五寸,即庐舍多坏。有水源出金岭,导之周围国城以灌田。”可见气候对古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气候变化会影响他们的生存环境。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可能导致灾害发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古人在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逐渐确立起“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人本主义立场。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需求,古人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干预自然的强度不断加大,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黄河流域农业起源早,发展进度快,随着人力开垦土地面积的日益扩展,开垦进度的日益加大,自然环境悄然埋下了恶化的隐患。原始森林大量被开采,天然植被遭到急剧破坏,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加剧。黄河自古就是多泥沙河流,早有“浊河”之称。①黄河沿岸水土的大量流失更加重了河水的含沙量,据《汉书・沟洫志》载,王莽时征能治河者,大司马张戎言“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而六斗泥。”泥沙和洪水是造成黄河频繁决口和改道的根本原因,而黄河的每一次决口泛滥都使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宋代以后,黄河的水患增多,而且愈到后来愈严重。庆历八年(1048)的一次大决口,灾区遍及京东、京西、河北诸路。黄河下游的决口、泛滥、改道,对农田和城邑的破坏极大;耕地变成荒野;许多县城,一迁再迁,北方的元气为之大耗。”[6]所以到宋时便有“河为中国患二千年矣”(《宋史・河渠志三》)之说。所以,当古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不当或过度,违背了自然规律,使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时,自然也会反过来影响古人的生活。
除了影响古人的生活,自然还渗透到古人的精神领域。很多文人都喜欢取材自然事物作文章,借物喻人,融情于景,并创下了千古流传的佳作。
古人偏爱用自然景物比人,尤其描写女子时,更爱以自然之物凸显女子的美丽。如: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兮若轻云之蔽月,飘u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魏晋・曹植《洛神赋》)
“沉鱼落雁鸟惊暄,羞花闭月花愁颤。”(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古代文人历来有自彰其志的言志传统,但其情其志往往并不直接道出,而是在观景赏物之时借物之性、景之品,间接寄托自我的品质与追求。因此古人常借花中之梅、兰、荷、菊,木中之松、柏、竹等抒情言志。屈原对自然中的植物情有独钟,其笔下有一个由树木花草组成的意象群,各种香花香草既装饰、烘托着温馨的生活环境,更成为高洁、美好的人格的象征。刘孝先的《咏竹》②诗中,竹之孤处、高耸、自洁、盼用,既是生性如此,更是代诗人立言,表达诗人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辛弃疾怀着壮志未酬的沉痛退居田园,投向大自然的怀抱, 依托家乡的自然美景营建带湖、瓢泉新居,为自己建构了一方有青山作伴、绿水为邻的自然生态园, 与湖光山色、山花山鸟、松菊鸥鹭为友,读渊明书,交游野老,尽情亲近自然、抒写自然,“带湖吾甚爱, 千丈翠奁开”(《水调歌头・盟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辛弃疾获得了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超越。又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苏轼《送张嘉州》);“君不见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苏轼《雪斋》);“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陆游《思故山》);“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乡。”(唐・司空图《漫书》),这些文句中的自然景物寄寓了其作者浓厚的“故乡情结”。自然是一个富有生命、充满灵性的世界,是古人的精神家园和归宿。
综上所述可知,在中国古代作品中,古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古人依赖自然,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大自然提供的可用资源。自然为古人提供生活资源,同时也制约其生活,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都会影响古人的生活,带来危害。自然也影响古人的精神领域。很多作品都体现了其作者的自然情愫,借物喻人,融情于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归宿。
注 释
①黄河自古就是多泥沙河流,早有“浊河”之称。何逊《临行公车》诗云:“{舟去浊河,揆景辞清灞。”高适《多福七级浮图》诗云:“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
②(刘孝先)《咏竹》:“竹生空野处,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谁得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国古代文学人与自然关系刍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程俊英.诗经释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434页、第581―584页.
[3]班固・汉书(卷94)・匈奴传上[M].
[4]魏征等.隋书(卷84)・突厥传[M].
[5]刘d等.旧唐书(卷194)・突厥传[M].
人与自然作文范文5
大自然是伟大的,生态是复杂的,生命是奥妙的,而我们了解得太少了,尚不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地球是丰富多彩,物象万千的。一根草,一棵树,一个动物,一个群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是自然不断进步的结果。天生的动物,天生的植物,天生所有的植物,天生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一看到森林,就向想到母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向想到牛羊肉和羊绒衫;一看到动物,就向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
珍惜动物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必须保护。一些虽很常见,但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同样应该爱护。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植物能够帮助人们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真是为人类做了不少贡献。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国还建立了不少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就地保护野生濒危动物。
大自然是我们可靠的朋友,它们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人类和大自然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和谐的自然界。我相信信息+创造=21世纪.
人与自然作文范文6
我们与大自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向我们提供了一切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我们应该感激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这天,天气十分晴朗。风和日丽,妈妈决定带我去野外郊游,领略大自然的风采,娇姿。“哇”这儿的空气十分新鲜,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上开满了各色各样美丽娇艳的花儿。一棵棵大树挺立在草地的四周,像一位位战士保护这片“神圣”的土地。“咦,那边有人,他在干什么?”我奇怪地说,“妈妈,我过去看看。”我急冲冲地跑了过去,啊,他在砍树。树为我们付出那么多,书用来执照纸张都是给我们用的。他那么做,太不应该了,就等于在浪费资源。“叔叔,您砍树是不应该的,您可以别再砍吗?”可能是我真挚的眼神与语言打动了他,他回家了。原来纸张是不容易找出来的。“嗯,那我以后一定要珍惜每一点一滴!”我坚决地说。我一定会做一个“环保天使”的。我似乎做了一件十分伟大的事情,我十分开心。我要保护好树木,保护和珍惜大自然上的一草一木。我理科跑了回去,兴致勃勃都对妈妈说:“妈妈,我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妈妈很疑惑的表情出现到了妈妈的脸蛋上。我开心得笑了。太阳悄悄的走回家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原来,大自然为我们服务是那么危险的,有些人类还不明白呢!我们要与大自然和平共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