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模式范文1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我国一般课程教学都是讲授课,深陷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和计量模型上,很少给学生提供历史性的背景资料或真实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较少接触到学习中真正有趣的内容,也未能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
1.案例教学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与管理中,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有限了,而在信息时代,知识和理论又在不断更新,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的,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在金融专业课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结构性”不是很强的知识领域。因此,案例教学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结构性” 较差的那些问题情景,另一方面也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可以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性思维参加讨论,进行辩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书本世界毕竟与真实的世界有着不少的差距,生活世界是综合的,而不是各学科彼此分立的;生活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把一些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一个成熟的、老练的金融者那样去做出反应,也就给他们提供了像专家一样去思维的实践机会。这样的案例冲出了现有学科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的藩篱,虽然它很少有什么既定的答案,但无疑使他们逐渐习惯了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也就增强了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金融专业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苦差事变为其乐无穷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某些不足,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更重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准备完成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案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查阅大量资料,这种教学形式迫使教学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否则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不能获得好的成绩。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案例教学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迫使他们认真分析案例中完全和不完全的信息,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设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对学生工作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评价以外,更重要是考察学生的演讲、辩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时,学生通过演讲和辩论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发言的质量决定学生的成绩。
(4)通过对来自于社会真实经济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过去的专业教学为什么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学对象没有兴趣参与教学之中。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对象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5)在评价方式上, 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面的、多样的评价体系。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忽略平时的学习过程,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得到较好的成绩;或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只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培养书呆性的人,缺乏社会的适应能力,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化。对教育的效果评价,不单指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多寡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平时学生参与讨论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3.科案例教学设计模式
(1)R.Schankd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模式
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成功模式的不断比较,从情景中体验并获得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R.Schankd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
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
(2)J.Bran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
(3)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问题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4)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有关复杂的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它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让学生面对具有复杂结构和序列的问题与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以上四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各有特点: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J.B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通过提供不断“做”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从用途上看,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应注意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加信心。设计的案例必须细致可行、设想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学习情景及应对引导办法,且便于操作。案例教学设计还应是一种相对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得以形成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亚维,陈 耀.金融类案例教学的推进与模式设计.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案例教学模式范文2
关键词:工科化学;;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式
“工科化学”课程是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土木、机械等非化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重点讲解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与能源以及水环境中的化学反应等基础理论知识,辅以新能源开发、金属的腐蚀与防腐等拓展应用知识。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审视环境、能源、健康等社会热点问题,分析、认识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化学问题。同时“工科化学”也是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2]。然而“工科化学”课程面临学时少、内容多、实验学时更少的境遇。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该课程清晰理解和熟练掌握?如何解决化学实验课时少带来的系列问题?这对授课教师来说一直是个重要的挑战,需要教师去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模式
1.1案例教学模式的优势
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践案例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模式最大优点是:(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教学案例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通过课堂交流,既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又可激发人的斗志。(2)引导学生注重能力培养。传统教学往往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可通过一些应用性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查阅文献。这既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3)重视相互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在教师引导下,自主讨论、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3-6]。
1.2案例教学模式的结构和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一般涉及以下环节:(1)教学案例精选。案例的选择既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又要联系实际,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发所有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另外案例的选择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同身受,提高学生的听课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针对学生的专业,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展现化学知识在非化学专业方向的科研动态,激发学生对化学领域的兴趣。(2)教学案例实施环节。教学案例的实施分为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根据研讨内容可以提前布置,也可以随堂安排。对于比较有深度的讨论内容,学生需提前分组、收集资料、讨论和总结。在实施阶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求知、探索和创新。在教学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既生动又平和的气氛,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加以肯定,对错误或不足的地方,加以引导、点拨,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补充意见。(3)总结环节。教师首先对课堂讨论、交流情况进行总体点评,归纳优点,指出不足,对积极参与讨论、分析问题透彻或者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或小组提出表扬。其次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进一步强化知识点,梳理思路,高屋建瓴地将基本理论与实践结合,谈谈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工科化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设计
“工科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可以用来作为案例研究的应用性题目很多,例如新能源的开发,工业废水的处理,锅炉污垢的消除等。鉴于此,在“工科化学”理论教学中适当穿插能突出课程教学效果的优秀实践性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科学的重要性,理解化学知识与自己专业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学科专业、生活实践、学科前沿以及综合实验能力提升4个方面进行了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
2.1体现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
“工科化学”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非化学专业大一新生,这类学生往往认识不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对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作用更是了解甚少。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性教学案例,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综合分析,有效地将“工科化学”知识融入到专业课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化学反应热是化学与能源这一章的重点内容,结合学生专业找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化学反应热。例如针对土木专业学生,可以深入分析水泥水化热。教师提前向学生布置调研不同标号水泥,了解主要组成及水化机理。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例,其矿物主要组成为硅酸三钙C3S(3CaO•SiO2)、硅酸二钙C2S(2CaO•SiO2)、铝酸三钙C3A(3CaO•Al2O3)和铁铝酸四钙C4AF(4CaO•Al2O3•Fe2O3)。在认知组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相应水化反应方程式,与学生共同分析不同组分的水化反应速度以及反应热。通过这一系列分析,学生不但清楚了决定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的因素,也知道了水泥水化后的主要产物为水化硅酸盐和氢氧化钙。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硅酸盐水泥石若长期浸泡在雨水或雪水中会引起水泥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吗,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硅酸盐水泥的桥墩在海水中会被侵蚀吗?由于这些具体问题与学生专业领域紧密相关,又用上了刚刚学到的化学知识,引起了学生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案例教学
在注重课堂内容与专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同时,设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性案例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8]。例如在讲授溶液依数性前,先启发学生思考,北方冬天下雪后,路面上为什么要撒盐?冬天汽车水箱里面加防冻剂之后为什么就防冻了?让学生带着案例和问题上课,并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学生讨论,找出问题答案,交流彼此看法。在这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得到了激发,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选择一些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应用性案例作为习题,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例如讲凝固点降低时,可以布置如下题目:四氢呋喃(45元/kg),丙三醇(30元/kg),乙二醇(42元/kg),甲醇(7.2元/kg)都可以用作汽车循环水防冻剂,要在-1℃下不结冰,参考它们的价格,从经济效益角度排列选用顺序。类似这些题型,由于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应用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2.3紧跟学科前沿的案例教学
紧跟学科前沿设置一些应用性教学案例,也是牢牢吸引学生,提升教学效果的另一法宝。全球瞩目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传统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发展纯电动汽车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之一。电动汽车产业群中涉及哪些专业?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是什么?这种热点问题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可能都有所了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学生认清了在电动汽车这个庞大的产业群中涉及了很多的专业,例如汽车、机械、电气、化学、冶金,是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业群。这种跨多领域的综合产业发展也对综合素质、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向学生阐释了“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必须要学习,必须要重视”。在学习了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后,教师结合电动汽车这个热点问题,提出问题: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原电池种类都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这些种类的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原电池反应是什么?今后要想在大范围内应用电动汽车,作为关键技术之一的原电池未来必须攻克哪些方面的问题?然后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思考讨论,或在课堂讲授之前提前安排学生查阅一些文献。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采用多电子得失的电极材料来提高原电池容量,也有学生畅想快速充电的方法,也有学生对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比较感兴趣,总之通过师生间的这种设问、互动、解答,学生上课热情很高,透彻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原理的同时,还能够学以致用,从原理上思考解决目前原电池存在的问题,无形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2.4与探索性实验结合的案例教学
在“工科化学”实验学时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多验证性实验,探索、设计性实验很少甚至没有,导致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不足。结合每章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例如,在讲授“沉淀-溶解平衡以及配位平衡”时,教师提前2周将设计K3[Fe(C2O4)3]的制备实验方案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每位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自行查阅资料,就实验方案进行充分研究,积极思考每一步反应原理和操作过程。在课堂讨论前1周收齐学生设计方案,教师评阅。从教学中收集的学生实验方案来看,大多数学生确实查阅了不少资料,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可行,而且实验方案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学生的实验方案中,选择以硫酸亚铁铵为原料,与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先制得草酸亚铁沉淀,然后再用草酸亚铁在草酸钾和草酸的存在下,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得到铁(Ⅲ)草酸配合物,实验流程如下。(NH4)2Fe(SO4)2H2C2O4结晶K2C2O4FeC2O4•2H2OH2O240℃Fe2(C2O4)3•5H2OH2C2O4乙醇K3[Fe(C2O4)3]有些学生提出了其他的合成路线,例如以三价铁为原料制备K3[Fe(C2O4)3]。FeCl3结晶K2C2O4FeC2O4•2H2OH2C2O4乙醇洗涤K3[Fe(C2O4)3]当然也有些学生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着明显错误和问题,教师通过审阅及时指导学生更正。最后教师筛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方案安排学生课堂发言。将学生根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类型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指定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教师通过互联网的即时通讯手段(如微信群等)参与各个小组的讨论。对于课堂发言的PPT,一般都经过几个回合的师生互动,教师提出建议,学生小组成员间讨论,进一步完善。在微信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得到了积极表达和阐述,同时也学会了倾听、交流和沟通。在课堂发言环节中,教师围绕设计的实验方案,结合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原理。比如,在FeC2O4•2H2O结晶过程中为什么引入K2C2O4溶液?H2O2氧化FeC2O4•2H2O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在40℃,更高温度可以吗?加入草酸溶液,草酸铁沉淀溶解,为什么再加入95%的乙醇,又有晶体析出?经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学生既巩固了已学化学知识,又对实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因为实验方案的不唯一性,不同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合成路线,例如以三氯化铁为原料相比以硫酸亚铁铵为原料制备K3[Fe(C2O4)3],合成路线简化了很多,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在肯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同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以三氯化铁为原料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在总结环节中,教师需将化学原理与实验案例相结合,总结点评每一条合成路线的特点和优劣,谈谈自己的见解,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同时要求每组学生撰写实验设计报告,总结实验方案设计的不足以及改进措施。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之前每个学生都对实验方案进行了充分调研和思考,整体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满意度较好。
3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模式在我校工科化学教学中已经实施了3年,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期末成绩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也达到了35%以上。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结果表明,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应用性案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的分析、讨论以及总结等教学环节,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内容,也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深入探索的欲望,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案例教学也拉近了理论教学与生产、生活实践的距离,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但由于案例在课堂讨论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因此,需要进一步思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如微信群、QQ群等)的优势随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讨论、答疑解惑,对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的状况有充分的了解,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共性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教学容量,节约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方式[9]也是必要的。
作者:康晓红 程志明 李智 刘博 段武彪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参考文献
[1]杨玉国.现代化学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2]陈云,吴庆生.大学化学,2013,28(6):6-8
[3]张元兴,欧阳立明,欧伶.化工高等教育,2006(5):92-93
[4]余红伟,魏徵,李瑜,等.化工高等教育,2012(3):92-94
[5]周华,胡国良.教育探索,2013(5):143-144
[6]郑淑芬.教育探索,2008(4):56-57
[7]许秀芳.大学化学,2014,29(6):25-28
案例教学模式范文3
【关键词】教育学;案例;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专业化发展呼唤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求教师教育相关课程做出必要的变革。教育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干课程,其教学现状面临挑战。“案例――探究式”教学旨在通过案例教学和探究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锻炼实践能力,发展成为“反思性实践者”。这种教学模式是提高教育学教学有效性的有益探索,对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会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将案例教学和自主探究教学(或称探究式教学)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呈现事先精心准备的教育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组织开展案例讨论引起学生的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并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最终走上“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其中,案例和探究是“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两个关键性词语。
“案例――探究式”教学是教育学在坚持实践取向下进行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之一。它立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和探究活动两个关键性环节,使学生通过反观经验、总结提升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之上建构个体的“意义世界”,获得教师专业性,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基本环节:(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案例,案例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蕴含着一定的教育问题,能给学生带来启发和思考。为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提示学生对相关知识做好课前预习。(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不同主体对同一文本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对于相同的教育案例,学生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教师在尊重学生不同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这是教学中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对教育事件意义建构的过程。(3)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发展。教师减少讲授时间,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建立理论知识与经验世界的联系,从而重构自己的知识图式。(4)多元评价,反馈探究结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元化的差别评价方式,力求公正、全面。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QQ在线及留言及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并进而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机制。
二、“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我以“教育的构成”这一章中第一节“教师”(所用教材为张乐天主编的《教育学(新编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运用。
1.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育案例是典型的、包含一定教育问题的事件。让学生觉察到案例中的问题是激发他们思考、自觉开展探究的关键所在。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寻找合适的案例,并在案例呈现方式上下功夫;二是在引导上做文章,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产生疑惑。在讲授“教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我通过呈现案例“一个孩子弄坏金表的故事”,让学生说出母亲和老师分别是怎么对待这个孩子的,以此分析专业教师和非专业教师之间的区别,并用填写表格的形式呈现。
2.教师引导,营造探究氛围
在这一环节中,我遵循由简到难、步步设疑的原则。通过引用国际上对教师地位的认定,以及我国《教育法》、《教师法》中对教师的规定,提出教师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然后对这一概念进行分析:(1)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人员。通过问问题:教师像什么?引出学生对教师形象的经验性认识,“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人梯、指挥、教练、火柴……”课前,教师已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QQ群,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有关教师的名言警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2)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提供国际上公认的职业专业化的标准,对比教师职业,梳理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本条件――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3.合作交流,促进探究发展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个体的、情境的,而且是在共享性学习中习得的。合作性学习和讨论是关键的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组建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交流是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面对同样的情境和问题,学生会基于各自的生活经验而提出不同的研究假设。教师根据研究假设、学生人数、自愿选择将班级合理搭配成不同的研究小组。在强调小组讨论的规则之后,再让各小组进一步分析案例、讨论案例,最后提出各组的问题解决策略。围绕教师的专业素养构成,各个研究小组,分别用PPT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此环节的基本流程: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提问、评价――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要求:一个小组在展示PPT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并将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展示结束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评价。之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案例教学模式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 教学模式 侦查专业 应用
世界上最早的案例教学法始于美国的哈佛商学院,也是全球范围内最其有影响力,最成功的案例教学典范。由于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哈佛商学院培养出的职业经理人在美国的各大财团中占到三分之二。其实,在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就第一次引进了案例教学法。19世纪90年代,哈佛医学院也相继启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引起商业教育领域的兴趣。在1908年,哈佛商学院成立之时,案例教学法被正式引入商业教育领域。100多年后,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所独有的教学方式。随着案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方法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一、侦查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构成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发生联系的桥梁,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知识体系。如何把现实中的案件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案件的真实情境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讲授转变成侦破真实案件的公开讨论,把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转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从而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破案能力便成为侦查专业教学关注的重点。
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定而策划,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剖析式案例说理、演示式案例验证、互动式案例讨论、专题式案例研究、模拟式案例训练;由部分学生根据教学需要收集的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意外式案例研讨就成为新型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
(一)剖析式案例说理
剖析式案例说理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讲授侦查理论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讲解有关案例,用案例来说明某些理论观点,“寓理于例、以案说理”,启发学生理解相关侦查理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战案例的剖析把抽象的侦查理论具体化,将抽象的侦查理论置于一定的案件情景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所要讲授的侦查理论在侦查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和表现,从而恰当地掌握它们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侦查理论知识。
(二)演示式案例验证
演示式案例验证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侦查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播映有关案例教学视频资料,使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资料更加形象地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的实际表现和做法。案例演示是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案例教学的模式,它的优点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侦查理论教学时,要求所演示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相关性和时代性。即所演示的案例必须具有突出代表性、能充分说明侦查理论某个方面特定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代侦查破案的趋势和方向并涉及到多项侦查措施,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侦查原理和侦查措施去分析、侦破案件的能力。所演示的案例既可以是成功侦破案件的范例,也可以是在侦破案件过程中遭受挫折的案例,以使学生汲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三)互动式案例讨论
互动式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侦查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对某一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侦查理论来分析具体的案件,解决实际问题。案例讨论式是一种启发式、参与式、民主式的教学模式。妥善运用案例讨论式进行侦查理论教学,可以启发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寻求答案;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运用侦查理论去侦查破案的能力;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讨论时互相启发,广开思路,使大家对相应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刻,从而加强对所学侦查专业理论的理解。
(四)专题式案例研究
专题式案例研究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侦查理论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个已经侦查终结的案例,确定一个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分小组围绕该课题收集各种资料,写出研究报告。案例研究式教学内容更丰富,更贴近现实。妥善运用案例研究式进行侦查理论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和掌握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侦查理论水平和写作水平,提高学生思维、决策和采取适当侦查措施去侦破案件的能力,训练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采取行动的勇气与决心,把学生所学的侦查理论转化成侦查实践的技能。
(五)模拟式案例训练
模拟式案例训练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侦查训练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侦查部门的实际办案程序和某一案例的案情,模拟犯罪现场和实际办案程序各环节案情,组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现场勘查、侦查理论、技术检验、讯问等办案知识和技能,进行实战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缩小理论知识与侦查实际的距离,可以提高学生对将来从事侦查工作的适应性,进一步牢固掌握所学侦查理论知识和各种侦查技能,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侦查措施和手段的综合实战能力。
(六)意外式案例研讨
意外案例研讨,就是在教师预先设定教学主题的基础上,由一部分学生收集实际发生的案件并作预先设计,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未知案件”的侦破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促进教师自觉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侦查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定位
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给予学生知识的累积和储备,使学生成为可开采、可利用的“优势资源”,同时通过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能力,使其成为可反复开采和利用的“再生资源”。
(一)夯实基础,宽理论
20世纪以来,智能化、组织化、暴力化犯罪以军突起,如果现代侦查人员缺乏从广阔的视角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就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犯罪形势。因此,如何扎实学生的侦查理论基础,宽厚学生的侦查知识积淀,拓展学生的侦查学科视角,进而培养学生能够对邻近专业的知识进行统整、融合,遇到问题能够从跨专业的视角、开阔的视野进行思考就更成为现代侦查专业教学的应有之义。
案例运用真正的目的就在于,案例可以成为传递理论概念、原理的最强有力的方式。侦查理论就更加具有应对新情形产生的新挑战的价值。因此,在侦查专业的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奠定学生宽厚的侦查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然后,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实际案例。通过教学过程牢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完备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学科视角,进而培养学生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统整、融合,遇到问题能够从跨学科的视角、开阔的视野进行思考。
(二)适应实战,强技能
随着国家权力构造不断科学化,警察作为一个正式职业从军队、司法中分离出来并被赋予了独立的内涵。同时,随着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对警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合格的现代警察不仅需要侦查理论的传授,更需要严格的实战应用技能训练。
因此,警察教育决不能放纵“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训练”等脱离侦查实战的现象泛滥。在侦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将提高侦查实战能力作为侦查专业教学的首要目标,突出教学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即注重基本理论的教学,以实现“文明其精神”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入警察职业角色,培养学生的侦查实践操作能力,在案例所营造的“真实案件”中学习和领悟侦查的经验和技巧,以实现“精湛其技艺”的目标。
(三)完备素质,重创新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同样是现代人才观的核心。所以侦查专业的教学也应该以培养勇于创新、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侦查人员为己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讨论中,整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储备,结合案例的情境,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整体素质就成为让学生变得“聪明”的不二法门。同时,案例所营造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且变动不居的,那么就需要学生审时度势,权衡所学的原理和规律去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进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侦查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侦查专业教学中加以应用,需要精心把握课前准备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过程三个重要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法趋于成熟和完善,从而深化侦查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课前准备过程
1.要明确阶段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包含侦查基础性学术知识的整理传播、赋予培养对象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的创造性和培养出学生具有所从事的工作所需的品行与个性等三项要素。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每一次具体的案例教学课所制定的目标就是蕴含于贯穿整体目标的更为具体的、详细的阶段性教学目标。
2.要选择好案例。案例要与所讲授理论密切联系,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争论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案例一方面能够反映特定时代的犯罪形势,同时案例能够与所要阐述的侦查理论相“匹配”。所谓争论性,就是所选案例必须案情比较复杂、侦破难度较大,能呈现出问题困境。争论性是能够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的基石,具有争议的案例能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冲突、碰撞,唤起学生的自我经验,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并辩论。
3.要精于课堂设计。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前,一定要紧密配合教学的目的,精心选择能反映侦查破案各进程、各环节的典型案例,精心策划、设计情境,精心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精心设计教学的进程。
(二)课堂教学实施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当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模拟实战中侦查破案的某一环节或实际进程进行。在操作过程中,由教师通过引入多媒体案例营造侦查破案的“真实情境”,并结合灵活的“点将”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做好发言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主张,尤其要鼓励学生开展辩论,并将传统的“互动式”教学形式人为地升级为“对抗式”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教师与学生的对抗、学生与学生的对抗、学生与案件的对抗。使学生在“对抗”中拓展侦查思路、在“对抗”中自主寻求**侦查方案,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也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在“对抗”升级的一定程度时,教师就要适时的对侦查思路作出疏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使学生的思路趋于合理化。对学生在案例讨论时存在的知识缺陷,补充相关知识或进行课后辅导。
(三)教学效果评监
评价与反馈是案例教学中的最后一环,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案例教学的效果怎样。教学评价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由教学管理部门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信息,这种方法较系统、正式,是按一定程序进行的;二是教师本人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旨在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材料,为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服务。
1.教师对于学生行为的评价与反馈。首先,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案例教学是一个实践领域,为了督促、检查、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短记录并作定期讲评。这样,通过课后讲评、阶段讲评与整个学期末的总评相结合,能及时激励、督促学生参与“侦破案件”的积极性。其次,评价学生案例分析水平。应该重点考查学生能否把课堂传授的侦查理论与实际案例侦破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否有针对性地、科学地用已有理论去指导办案实践。因此,重视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学生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是评价学生案例分析水平的主要根据。
2.教师自己对教学的评价。要对教师自身发挥的作用、对案件“侦破”进程的引导以及课堂的应变能力进行自我评估,以促进教师自觉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龚怡祖.论大学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6.
[2]查有梁.教育建模[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4.
案例教学模式范文5
关键词:数理统计学;案例教学,Matlab软件
一、案例模式融入数理统计教学的必要性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需建立有效的统计模型。传统数理统计教学拥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却忽略了数理统计的本源,存在一定缺陷。在数理统计中融入案例教学,开设数理实验或数理统计建模课程,推动学生体会知识被发现的过程。数理统计的教学,不能停驻在数理统计定义及公式的讲授,而是掌握数理统计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理统计的内在含义,了解数理统计知识的前因后果,感受数理统计规律的魅力。因此,在数理统计教学中,应让学生深刻体会数理统计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不能停留在枯燥乏味的公式上。目前,很多高校都在尝试案例教学模式。笔者将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融入教学案例中,已初见成效。学生在各类大赛(数学建模、市场调查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中,已崭露头角。可见,案例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也足以得出在数理统计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案例在数理统计教学中的运用
数理统计的实验课程将数学软件作为教学的平台,模拟相应的实验环境。计算机软件应用到教学中已经越来越普遍,通常数理统计课程中的计算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软件SPSS、R及Matlab等,对于一些数据量非常大的教学案例,能够利用软件进行准确的处理。在数理统计实验的课程教学中,学生能真正地体会到数理统计建模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本文借助Matlab软件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增强学生实际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对数理统计课程的实际教学,列举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案例1:对一个含血液样本的化合物在不同时间进行测定,试对测定数据进行高斯-牛顿法的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其实现的Matlab代码如下:运行程序,输出如下,可视化图像如图2所示。x与y的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直线方程为y=-1.0212x+1.0212,无论是t检验还是Lillietest检验,都接受残差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假设,虽然通过检验,但不是很好,从图2拟合的效果可以看出。
案例教学模式范文6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个体案例讨论模式;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的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先进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帮助我国迅速稳定的发展国内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我国开始引进并关注西方经济学这门学科。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社会科学,是研究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如何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学科。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情况下,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各高校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更是注重加强对其教学方法上的改进。以培华学院为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普遍是采取案例教学这种模式进行。
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但是在实践中,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与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和把握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材的问题。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我国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使用翻译过来的国外教材(一般以欧美国家的为主);二是国内各高校编写的教材。前者主要用归纳法进行编写,以大量的案例开头,穿插经济学原理讲述,进行理论总结;这类教材的经济学原理举例很多,案例讨论的资料丰富,但是由于是引进的国外教材,案例都是欧美国家经济生活中实例,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相差较远,脱离本土环境,学生有陌生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把握案例的实质。后者主要以演绎法来编写,先详细介绍经济理论的概念和内涵等,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案例讲解很少或是没有,教材较为枯燥,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和进行案例讨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吸取国内外教材的优点,从本土实际经济生活出发,需要进行国外教材案例改编和本土案例编写的课前备课工作。
其次是对案例教学方法理解的偏颇。目前西方经济学的案例式教学大多是成为理论加举例解释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何为案例教学法,仅仅将之理解为举例教学,非常的片面和单一。案例教学法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和学生的互动,这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单方面的举例就能够达到的效果。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分析的结果,许多案例分析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教学过程不是纠正学生的分析结果,而是教会学生思考,要从哪个角度切入问题进行分析,使用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所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的对案例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中,只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某些理论,学生参与讨论较少,甚至从不参与讨论,学习过程较为被动,加之西方经济学理论性过强,学生的兴趣不高,满足于“上课听、考前背、考后忘”的学习范式,只是死记概念,应付考试而已,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
最后是教学体制的问题。现有的教学体制规定了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考核形式,并据此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体制下,教师面对有限的课时分配,更愿意采用上述的“理论加举例”的教学模式,不愿进行费时费力的案例教学,这对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如何在课时约束的情况下,开展案例教学是对教师的一大考验。
笔者以自己一线的教学经历认为在现有教学体制条件下,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个体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时约束下,每学期结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个体案例的讨论。
二、个体案例讨论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课前案例准备
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但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专业能力的途径,教师自己也要在平时不断的钻研业务知识,促使自身教学能力的提供。教师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而要以经济学原理作为主要依据,时时注意观察经济生活的相关案例,并进行搜集整理与总结,形成丰富的案例库。这样教师才可以针对所要讲授的经济学原理的具体内容,确定出合理的案例讨论题目。
学生在拿到老师指定的题目后,首先要进行分组,每组五到十个人左右,并制定组长对各组的案例讨论进行管理。分配各组组员进行案例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然后讨论自己的讲述思路,为课堂陈述做准备。
2、课堂案例讨论
课堂案例教学时,要以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述为主,教师把握好课堂时间,合理的分配时间,教师点评为辅。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就学生所讲的内容不清楚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讨论。教师要对每组所讲的内容进行点评,点评要精准、简短。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秩序,以防流于形式,并未使学生有所真正受到启发。青年学生对社会充满激情,对某些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分析和看法可能过于偏激,教师还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不要偏离主题,回到经济学原理的讨论中。课堂案例讨论时,学生以组为单位,各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分析案例,可以用板书、PPT演示等进行辅助讲解。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要针对其所讲的案例内容进行提问,回答提问的人可以是讲解的同学,也可以是组里的其他成员。
3、课后案例总结
课后学生要以组为单位,各组写出小组的案例总结。案例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写成课程论文或是案例分析作业。教师要依据学生课堂表现的记录结合各组的案例总结,给此次课堂案例讨论打分,并将得分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个体案例讨论。
三、采取个体案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好处
1、调动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积极性
在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导的“案例教学”模式中,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学原理,但学生未必真正通过案例领悟到经济学的本质。
这就好比,我们告诉学生苹果营养是如何如何的丰富,要多吃苹果,但我们只是让学生看到了苹果而没有让其吃,不吃光看远不能知道苹果的滋味如何。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进行案例讨论的过程是自我强化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再认识,再理解的过程,这种“知行合一”的过程十分必要。以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去“消化吸收”经济学原理,让学生体会到经济学并不是“高高居于庙堂之上”,而是时时存在于“芸芸众生”之中啊!这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热情和兴趣,并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2、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扩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性,让学生在实践中,看到事物本身存在合理性的一面,也通过自我讨论,发现事物不合理的一面,“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学会自我辨析事物。以GDP的缺陷为例,教学中多讲其GDP的优点,即存在的合理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GDP存在的一些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提出“绿色GDP”这个概念,就可以顺便扩展讲解一下对此的理解,这个概念书上知识一带而过,通过这个个体案例讨论让学生对此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丰富和扩展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内容。
3、个体案例讨论教学促进教学相长
如果说通过个体案例讨论,使学生对经济学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教师也会从中受益匪浅。教师在讨论中听到学生对某个经济问题的看法,也扩展了教师的视野。即便教师对某个经济问题准备的再充分,也不可能搜集到所有的案例资料,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用广大学生的力量来帮助教师间接的完善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也促进了教师的再学习与提高。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