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口头表达能力范例6篇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1 [关键词] 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语言交流,其要求能够将会话的中心思想清晰、有层次的表达,尤其是在正式的交际、交往的场合中,是否能够清晰、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直接代表了个人的形象。当前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正是如此,在基本的普通话方面都能够达到标准,但是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中,便显露出一些词不达意、层次不清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1

[关键词] 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口头表达能力并不是简单的语言交流,其要求能够将会话的中心思想清晰、有层次的表达,尤其是在正式的交际、交往的场合中,是否能够清晰、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直接代表了个人的形象。当前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欠缺正是如此,在基本的普通话方面都能够达到标准,但是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中,便显露出一些词不达意、层次不清、逻辑混乱的现象,甚至在阅读文章时也断断续续,无法成句,这都是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为了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科学的培养与训练,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组织有效的训练活动,有意识的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在与人的交流过程中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充分认识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重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口头表达能力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单独的分离出来,并且保证其足够的教学时间,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当前的教学体系中,很多中职学校都没有将口头训练作为一项单独的课程,而往往是将其安排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将其笼统的安排在语文教学框架中。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也没有给予口头训练课程充分的时间,所以要对该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一方面可以将口头训练的教学任务进行细分,使其广泛的深入到各个单元中,在每个单元教学中都能够体现口头训练的内容,经过日积月累也能达到一定的成果。比如在每节课正式开始之前,都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口头表达训练;另一方面则可以固定一些训练的时间和项目,如模拟的见面会、招聘会等,使学生由足够的时间练习,教师也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这种简单的训练模式,也能够逐渐引起学生对口头表达的重视,不同形式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成果。

二、明确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基本目标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中职教学中有着更为明显的体现,以往语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写作和阅读,而忽略了听、说能力培养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很多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以后,每当进行口头训练时就会发现他们大多存在着随意性和惰性,因为口头表达的内容和结果往往是没有严格的评价标准,针对这一现象,要对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基本目标进行明确,才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的训练要求,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是训练内容的要求,要能够准确的审清话题,并且把握话题的中心,无论是叙述还是议论,都能够清晰的表达出中心思想;第二是语音,流利的使用普通话表达,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充满自信;第三是语速,要准确的把握节奏和轻重音;第四是表情和眼神等,表达时要从容镇定,并且适当的借助表情和眼神来辅助思想的表达。

三、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方式

口头表达的训练可以说是枯燥的,也可以说是有趣的,当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口头表达的重要性,并且对其基本要求有名明确的了解,便能保证口头训练顺利的开展。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重训练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只有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才能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促进训练效果的提升。通常口头表达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朗读。充分运用语文教材,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文章内容。朗读的形式可以用个别朗读、集体郎福、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说话的技巧,也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口头词汇。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声的朗读也能够消除学生的恐惧和害羞,使他们敢于在公众面前开口。

2、复述。复述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可以借助提纲,通过学生的续写和扩写等,完成复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的连贯性。

3、问答。问答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也对语言的掌握和组织能力。提问的问题要明确,对学生的回答也要明确要求,既要保证句子的完整,又要清晰的表达出答案。有很多学生对教师的提问都使用零碎、散乱的语言来表达,这也是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的表现。因此,利用课堂中简单的提问和回答,便能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模拟生活中的说话训练。口语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结合生活实际的训练更有实用价值,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平时还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根据不同的社交场合、对象,多观察、多思考,多模仿。其次,可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模拟演练,如接待客人、与客户洽谈、应聘面试等。这些形式比较富有趣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实现与他人有效的沟通,是他们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口头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基本的能力,是综合素质最为直接的体现,教师和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薇.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十法[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2(02)

[2]陶晓辉.《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课程建设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3]王国平.注重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尝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08)

[4]尹小燕.新课程标准下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9(02)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2

关键词:口头表达;培养;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都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

一年级:能看图说话,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到连贯的说一句话。

二年级:能口述一件简单的事。

三年级:能有条理地口述一件事。能详细地复述课文。

四年级:能有中心、有条理地口述一件事,练习简单地复述课文。

五年级:能有中心、有条理地口述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思想,练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这些要求是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的,从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开始训练,坚持数年,到毕业阶段,学生就会具备一定的说话水平了。

从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有相当数量的小学生到了五年级,有的还只能说一两句话,还说不完整;有的虽能讲几句话,但意思不连贯。口头回答问题或叙述一件事,没有一个合适的开头和结尾。说话时,疙里疙瘩。一句话中的词语往返回叙,把话说得支离破碎。有的还习惯性地加上一连串的“嗯”“啊”等不伦不类的口头禅,如此等等。

出现上述病症的原因大致有二:(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每个年段没有根据课标要求层层把关,年年“赊账”。(2)当前考查形式所产生的副作用。由于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考试无关,因此,有的教师把培养说话能力视为无足轻重的事。那么如何克服此种弊端,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呢?首先是要不折不扣地按照课标对各年级的要求,扎实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训练,不超越也不降低,更不漠视。教师要设计多种训练形式,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并持之以恒。现简述几种,仅供参考。

1.抓住词语教学进行训练,并从低年级做起,是发展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譬如,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词造句把话说完整;把几个意思相关的词连成一段连贯的话;教师事先设想几件事,列出几个主导词语,要求学生口述这件事,并把主导词准确地运用进去,等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在运用中不断积累词汇。久而久之,会逐步形成技能。

2.抓住句段教学进行训练,是发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除了遣词造句的形式以外,还可采用以下训练形式,逐步启迪学生打开思路。(1)口头扩充句子。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扩句的方法之后,还要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得具体生动。(2)扩充一段文字。教师可先帮助学生搞清这段文字的主旨,启发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然后连贯地口述出来。(3)要求学生把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口头表达出来,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语气和感情。

3.抓住课文的分析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讲读课中要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创设意境,因为说话与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思路狭窄或思路闭塞就无话可说;思维缺乏条理性,语序就会混乱,前言不搭后语。因此,在讲读课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努力把学生引入意境,积极思考。有时可以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在分别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把这些连续思考的结果,按提出问题的顺序有条理地口头表达出来。质疑问难,可组织学生开展当堂讨论,各抒己见,申述理由。这样,既能训练说话,又使所说的话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情节生动的课文,应指导学生复述,可从座位上站起来口述过渡到站在讲台前口述,以培养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大胆说话的能力,并逐步要求流利,甚至绘声绘色。

4.抓住说写结合进行训练,是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打下基础的有效方法。小学十册语文课本中,《基础训练》四、六、七的最后两题,前一题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后一题都是训练书面表达能力的。口头表达的三题还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虽然前后两题“说”与“写”的内容并不相同,但反映了“说”“写”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在训练“说”的三题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基训”四)、调查(“基训”六)的材料和自己表达的思想(“基训”七)编一个提纲,然后按提纲口述。对学生的训练范围可以广一些,使较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5.抓住多种形式的训练,给学生创造说话条件,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良好机会。譬如,小学低年级建立小值日生制度,担任值日生的学生每天定时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班一天中的好人好事;举办故事会,有意识的让说话能力较差的学生去锻炼;在班队活动中,训练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说话能力,让班、队干部带领小伙伴自己去组织活动,教师只是予以指导,等等。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3

【关键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就是将自己的思想、观点意见、建议运用最生动;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听者,对听者产生最理想的影响效果的一种能力。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包括:在各种会议上的演讲能力,对不同对象的说服能力,以及面对复杂情况应付各种“对手”的答辩能力。开展有关口头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孩子走上社会之后的学习、工作、交流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口语是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语训练,改变重文轻语的传统习惯,已是刻不容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有必要分析原因,加强课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第一要从朗读起步。朗读是把书面的无声语言转变口头有声语言的一种表达艺术,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第二,要会复述。复述指把读过的课文;看过的资料;听到的消息,用自己的口头语言重新叙述出来。第三,用口头作阶梯。口头作文是指用口语的形式叙述意见事情,说明一种事物,阐明一个道理。第四,走向独立运用口语,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向独立运用口语、技能的有效措施,如促销演讲、生日祝贺、节日致词、即席演讲、讨论辩论等。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中,即景生情,畅所欲言,并借此锻炼语言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①课堂操练。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口语训练的主要途径。②自我实践。自我实践是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最主要最奏效的途径。③开发外延。课堂时间有限,又受教材进度的制约,不可能搞更多的活动,也不可能每一节课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当众练说的机会。相对来说,课外活动时间充裕,天地广阔,协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兴趣。总之,提供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为学生练说铺路。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4

    语文课姓“语”,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说到底都是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又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给书面语言的训练予以了足够的重视。但对语言的另一翼——口头语言却投以不应有的冷漠,从而使口头语言的训练成为语文教学的冷点、盲点。

    《语文教学大纲》(92年版)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摆在与读、听、写同等的地位,并明确提出了训练要求。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而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很难想象,一个纳于言、止于口,说话吞吞吐吐、无条无理的人能为现代社会所容纳所接受。根据《大纲》和现实社会对我们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对照我们语文教学的实际,目前中学的口语能力训练并未摆到应有的位置,学生不说、少说,或即使说了,也是含混不清、言不成句、语不成义的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点:

            一、应试教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虽然“说”也可达到检测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功底的目的,而且直观性强、可操作性强、反馈速度快。但只可惜高考、中考的检测条件有限,只笔试,不口试。因此,不少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平时按考题形式讲课文,复习时按考题形式做练习,一个劲儿地训练知识点,不考的就不教不训练,“说”的教学形同虚设。这种疲于应试的教与学,长此以往,便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忽视口语的训练,必然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水平不高的恶果。

            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确定。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既无传统特色,更无教改气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单调,仍陷在烦琐分析、满堂灌、****泥淖中,这就使学生没有机会发言。有时学生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发言的机会,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的意,不要说鼓励、点拨,甚至会迎头一盆冷水,遏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因而造成学生想说但怕说,不敢说,导致不“会”说,不“能”说。

            三、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

    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而现在应试教学的结果必然带来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僵化,内容上的单一,氛围上的沉闷、严肃、紧张、做作。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哪有“说”的欲望呢?再说,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考试的压力,分数第一的影响,学生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近乎空白,学生自我组织的班会、团队活动等已不多见,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几乎被挤出校园,学生“说”的权利无疑被部分或大部分地剥夺。这样,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缺乏应有的口语能力训练的环境,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口头表达能力形成的载体,要想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等于一句空话。

            四、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从学生年龄看,一般小学到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害羞的心理不突出,发言、说话的顾忌不很多,相对来说比较踊跃,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口语训练的起步、发展阶段。而大多学生到初二以后的年龄段时,生理、心理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步入青春期的害羞心理随之而生,“怕说”更成为普遍现象。长期“怕说”下去,就失去了口语训练的黄金时光,最终导致不“会”说了。

            一、端正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认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言语是思维和信息的外壳,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说”与“写”作为信息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说”的方式表情达意, 比“写”的使用频率大得多。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应该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四有新人。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素质教育被摆到了首要位置。语文教学由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的转移,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既是突破口,也是一个大枢纽。再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既是《大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重任,如前所说,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先进通讯运用,对人的口语表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语在现代人的沟通、交流、信息传递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电话、谈判、管理、介绍产品、洽谈生意以及求职中的自我推销等各个环节都是“口才”的较量。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的应有的地位,打破以往相对单一的“读”“写”教学的程式,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二、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方法

一、小学生语言表达不畅的原因

在教学当中,我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愿口头发言或发言抓不住重点,逻辑混乱,文不对题,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

总体来讲,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具有孤僻、沉静、怯懦、腼腆等特点,一般不善于交往,喜欢独处,不愿抛头露面或出风头,平时很少跟同学接触,很少交谈,所以当他当众发言时就感到有很大困难。我班就有不少这样的同学,记得有一次,在自习课上,我发现别的同学都在认认真真地写作业,只有一向很腼腆的黄锦城同学坐在那里,急得满脸通红,好像遇到了什么难事。于是,我就走过去询问原因,原来是他的文具盒忘带了。我说:“你怎么不和同学借用一下啊?是怕同学不借吗?”他显得更紧张了,吞吞吐吐地说:“不是的,我……我是不知道怎么和……和同学说。”当时,我感觉他眼泪都快要流下来了。

(二)一些学生害怕当众独自说话。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可以跟同学滔滔不绝地交流,可是一旦让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或介绍学习经验时,他就表现得很为难。一旦让他上台讲话,他们就更局促了,常常会面红耳赤,说话吞吞吐吐。这其实就是平常缺乏当众讲话的训练,全班同学那么多人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自己,气氛严肃,顽皮的同学还有可能故意在下面做鬼脸,相当捣蛋,这对于一个没有当众讲话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强烈的刺激,所以当出现这些情况时,他们就会怯场,以致说话也不清楚了。我的班上就有一个叫吴鸿泽的学生,平时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很活跃,人也很淘气,给人的感觉是胆很大,然而在2012年我们班举行的“六一联欢会”上,在轮到他登场表演节目时,我发现他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满脸通红,手不停地搓着衣角,连话都不会说了,说半截咽半截。可是,在随后的集体节目中,他又变成原来的自己,表现那么活跃,表达那么自如。通过这件小事,我觉得要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多给学生创造单独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敢于单独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表演。

这些,当时给我的感触都很深,那么如何让小朋友改变怯懦的性格,大方勇敢地在他人面前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呢?我想只有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互相进行交流,有了思想交流,就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呢?

二、培养小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教会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小学生语言训练,培养说话能力,下面我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激发说话兴趣,使学生乐说。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心里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所以,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其产生想说的欲望。

1.看图说话激趣。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往往说不具体,说不通顺,一幅图用一两句话就能说完。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学会细致观察,把画面内容看成是静止的东西,不善于展开想象;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能把看到的事物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要注意创设生动的情境,再观察画面的内容。如在第二册语文园地五的《该怎么办》的看图说话的教学中,我让两位学生一个扮演“小明”,一个扮演“王爷爷”,以小品的形式,把画面的情节表演出来,使静态的画面变成活生生的情景。这样学生的兴致非常高,看完后都能很快把这三幅图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2.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比赛。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和演讲比赛等,增加学生锻炼口才的机会:提高学习语文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学到更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二)增强说话信心,使学生效说。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必然会产生好奇心、好胜心,但在说话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善于引导,积极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鼓起说话的勇气。学生有了自信心,再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说话训练。

学生说话要有—种平等、友爱的人际的环境,有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气氛。有的学生在家里或在小朋友中说话自如,滔滔不绝,津津有味,而在课堂上的答话却很害怕说错,不敢说,要清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要建立一个团结友爱、活泼有趣的班集体,使有恐惧感的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同学可亲,消除紧张的心理。如《黄山歌》一文中的四幅图是和课文各段相对应的,是精彩描写的缩影,学生观察后分别能说出每幅图上的主要景物像什么,次要景物有哪些。有的学生还可以把自己游玩时看到的物品的形象自如地描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讲得流利,我引导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的学生一时说得不流利,不完整,我给以微笑鼓励,并让其他同学帮助,使得学生都能轻松自在,大胆训练。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加以肯定。

另外,儿童最喜欢有趣的童话故事、动画片,因此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观看“大风车”节目,然后,每周一节课让学生把他看到的有趣故事讲给大家听,一起分享快乐。

(三)培养说话能力,使学生会说。

在说话课上,教学生怎么说话,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是说话训练的重要任务。

要使学生会说,必须做到:

1.重视朗读训练。在学生语言能力训练中,读是说的基础,是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的前提,是训练学生掌握规范语言的重要途径。所以平时应引领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为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口语基础。

口头表达能力范文6

一、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把书面语言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受到严格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朗读背诵除了具有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记忆的作用以外,还能提高学生正确而有表情的说话能力。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并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增加词汇量,学到多种多样的句式,提高口语的表达能力。

训练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例如集体诵读、个别朗读、接力诵读、分角朗读、小组朗读,或教师朗读,学生随读。

集体朗读可以为个人朗读创造条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朗读较好的学生,以便树立典型,带动全班。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让学生倾听录音朗读,以便学生模仿和提高。

二、口头复述

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特别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连贯的说话技能和有选择的突出重点的说话能力。

(一)复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详细复述,即按课文的顺序作清楚、明白、连贯的复述。详细复述不一定要作全部课文的复述,教师可指定学生复述某一段落。

第二,简要复述,即按照课文的顺序,删去那些次要的解释性或描写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东西来复述。

第三,创造性复述。它不仅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而且要求在复述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见解。这种复述应该鼓励学生多引用原文,以便丰富学生的词汇,学习课文的句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复述前可以要求学生编写复述提纲。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复述的层次和重点,做到清楚而有条理的复述。下面是一个学生编写的“小弗郎士赶到课堂”以后看到的情形的复述提纲:

1.平常上课前的情形;

2.今天一切都安安静静的;

3.韩麦尔先生穿上了礼服,镇上的人也来了;

4.韩麦尔先生柔和而严肃地宣布了最后一课;

5.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要求学生详细复述的练习,应该在分析了课文内容,编好复述提纲以后再进行,如果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对人物的思想性格还没有深刻地领会,就要求学生详细地复述,这种说话训练的价值是不大的。

三、描述插图

图画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人的魅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动。优美的插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学生的观察多是细致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样结合课文内容的看图说话,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有条理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明显的教学成效。

四、课堂讨论

利用一定的教学时机,适当地组织学生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倡学生主动探讨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大力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育,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种课堂讨论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带有辩论性的全班讨论,二是富有探讨性的小组讨论。

先说全班性的讨论。例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祝福》的时候,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以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几个讨论题:

1.小说三次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特别是多次写她的眼睛,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2.对祥林嫂被迫再嫁时的表现应该怎样理解?

3.究竟是谁杀死了祥林嫂?

4.为什么说祥林披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讨论的问题,再次认真地独立阅读课文,准备好讨论提纲,参加课堂讨论。这样学生就必须认真地从对比中注意三次肖像描写的区别和多次描写眼睛的特征,从而由人物的外部描绘去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便从分析归纳中明确自己的看法。

再说说小组讨论。这种形式的讨论有时是随机应变的临时讨论,有时是有计划有准备的讨论。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拿到批改的作文以后,往往只是看看分数就往书包里一塞,至于文章哪些地方修改了,怎样修改的,并不重视。这一事实说明教师的精心批改在一定条件下是无效劳动。怎样把无效劳动变为有效劳动,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呢?可以寻求的途径是:把学生组成评改小组。每次作文以后,学生先在小组交换阅读作文,然后大家讨论评改,并把集体评改的意见写在作文后面,最后交给老师批阅。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一般都比较高,都能评长论短,各抒己见。它说明了适当地组织讨论,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才智,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组织课堂讨论要适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提出的讨论题必须富有思考价值,能够引起学生的探求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2.要给学生提供思考线索,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机。

3.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把握讨论中心,引导学生讨论。

4.要注意学生口语的纯洁性。要纠正学生说话不连贯或带口头禅的毛病。

五、口头作文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4 09:44
下一篇 2024-07-14 09:40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