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1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人文精神的培养
1.问题提出的背景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或者特殊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师教学经验进行回顾、审视与重新认识,以至产生新的更趋合理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反思性教学既有“教学的反思”,也有“反思的教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因此,反思性教学就是要追求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通过审视、探讨、研究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来实现教师的教学改善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更是一种教学实践。它是对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教学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哲学,是教师立足真实的教学实践对自己教学行为和教学智慧的再认识和深化;反思性教学不是教学评价和反馈,而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是对包括教学评价和反馈在内的教学诸要素反思。
当今,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的高考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倡导传统教学矢志不渝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成为解题的机器,而是更多的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中要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了解研究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反思性教学以“会教”和“会学”为宗旨,通过教师对教学的反思,改善教学方法、手段和目标,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教师通过反思,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和学会发展。就像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反思性教学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关爱生命,让学生体验、理解人生。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挖掘数学自身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人文资源,寻求数学教学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点,把数学当作一种知识、一种方法、一种自然观、一种科学观、一种精神来教,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的培育渗透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
我校虽是示范性普通高中,但生源一般,学生学习基础有一定的缺陷,为此我校教师做了大量与教学模式有关的研究。如:我校“十·五”北海市级重点课题《‘自学-辅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2011年2月份结题;我校“十·五”课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研究》2012年4月结题;我校“十一·五”北海市级重点课题《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情商的培养研究》,这些课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较好地反映出在数学教学中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反馈调控的原则,通过这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我们认为还需要把以上几个课题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于是我们针对学生学习反思和人文精神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人文方面的发展依然参差不齐,在学习反思和人文精神方面还有欠缺,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进步。调查中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有: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绝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将来的高考而不得不逼着自已去学,甚至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要学这么难的数学,我以后好像都用不上。完全没有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感,也没有发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反思与实践,没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大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新课改理念相孛,很多学生钻进题海不能自拔,每天纠结于一本又一本的资料书,舍本逐末,从来没有好好反思概念的本质是什么,一道又一道题目的根本是什么,这样的学习方式就造成了“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苦”这种局面,学生当然不可能在学习中有任何快乐而言,也就更加谈不到人文精神的培养。
(3)新教材开始实施后,绝大多数教师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总是感觉上不完课,总想再多给学生讲几道题,不敢完全放手给学生自主的去探究、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建立一种更合理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因此,我们选择课题《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在教学提倡反思 ,在学习中注重反思,知行合一,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并于“十二·五”期间将该课题立项为市级A类重点课题。
2.本课题研究内容
2.1 中学数学反思性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
2.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反思和善于反思的方式的研究。
2.3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研究。
2.4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效果的研究。
3.成果提要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 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数学教学模式,在反思性教学与反思性学习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
3.1.1 预习反思:在上课前教师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一份学案,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认真反思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避免漫无目的的去听课,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对于简单易懂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自学;对跳一跳可以够得着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记录下来。
3.1.2 过程反思:学生在预习反思后,已经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那么在课堂上就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让学生自己先讲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预习问题,一个或几个学生讲,其他学生补充;对于简单一点的问题,讲解的学生可以要求某个同学作答,以检查他的预习效果,而较难的问题,解题方法还可通过小组讨论在全班征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及其理解,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以及对难点知识的剖析,引导学生对知识和典型方法进行小结,老师的主导作用得以体现。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预习时已经掌握了的问题,课堂上不需要多重复和强调,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学生不懂的问题,要重点讲解,加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研讨能力,这样就能有效增加课堂容量,加快课堂节奏,这样的数学课堂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3.1.3 应用反思: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设计应用题,强调参于,注重直观,把当堂课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就用到生活实践中,进而吸引学生的兴趣,适应学生的需要,也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共同合作的人文精神。
3.1.4 课后反思:在以上三个环节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反思学案设计是否合理;课堂探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应用问题是否恰当。通过反思,不断地剖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3.2 学生、教师、教学质量等均不同程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在许多方面发生着悄然变化。
3.2.1 学生变化情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感情上认同数学、接受数学,并内化成学习数学的动力,学生乐意和我们沟通,渐渐产生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会了反思,也乐于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新知识,提出新见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评判能力,发散思维得到了提高;在反思的过程中学会了总结,合作研究人文的精神也在不断加强;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
3.2.2 教学成绩方面:我们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2011-2013年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后发现,在实施反思性的教学方式的班级在刚开始的一年中成绩并不明显,甚至比对照班的考试成绩要差一些,但两年后考试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说明反思性教学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但从长远来看,反思性教学比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要好一些,成绩要好一些,可见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长期的一种能力和习惯,这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会有长远的影响。
3.3 教师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一大亮点。
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发生改变,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行动中反思”。从此,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课题组教师经常适度地进行“即兴创作”──教师与学生同时面对新问题,共同探索,力求解决问题。
3.4 极大地推动我校数学教研工作的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每位参研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研究经验论文、个案、教学设计等。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最后经过教研员审核、推广交流。在本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手段定期召开课题专题会议,课题成员人人上专题课。加强对学生学情的研究,加强学生师生互动平台,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结合课题研究撰写了四十多篇论文、案例。
3.5 成果学术价值及社会效益。
两年多的课题实验以来,实验教师撰写了大量的论文、案例、总结等。其中共有3篇论文和案例分别发表在部级、省级刊物上。有3篇论文和案例获部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4篇。归纳起来,我们的课题研究其社会效能主要表现为:①改变了为了考试而学,死学、苦学、不想学数学的状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数学教学成绩明显提高。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③学生个性得到了发展,师生关系融洽,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和谐共处,交流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人文精神。4.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高中数学反思性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同和学校的高度认可。符合新课改精神,完全适合当前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可以在大部分数学课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昌木.论教师的成长《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2] 肖川.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第5期.
[3]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4] 马颖,刘电芝.反思性教学研究述评《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0期.
[5] 熊川武编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2
实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
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TU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11104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经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概念原理及理论发展很多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因此,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是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增长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1-5]。通过做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工程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对建筑工程结构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及研究热情[6-7]。
笔者结合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探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和运用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研素养,为今后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工作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现状
学校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经过2008年的教学改革,已独立于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成为土木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课总共10学时,包括钢筋混凝土超筋梁和少筋梁的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斜压和斜拉破坏试验等4个演示试验及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性能试验、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试验、钢柱轴心受压失稳试验及砖砌体受压性能试验等5个实际操作试验。以往的实验教学步骤大致
为:(1)实验指导教师在每学期初与理论课授课教师根据授
课进度及时间,确定每项实验的具体安排;(2)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分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在每项实验前先进行预习;(3)实验指导教师准备实验试件;(4)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学生撰写并提交各自的实验报告;(6)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以上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验前预习准备不够充分
虽然每学期初,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发给学生,并多次提醒要课前预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很多学生未预习就参加实验。
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预习,导致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未得到应有的实验锻炼。
(二)学生创造性调动不够充分
以往每学期开始,实验指导教师会将标准统一的实验报告交给学生。每位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根据实验报告的格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实验课变成了简单的机械式的重复体力劳动,未能起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实验报告存在抄袭现象
由于实验分组进行,抄袭现象难以避免,实验指导教师也无法分辨。
(四)实验报告批改后缺乏交流
以往学生在提交实验报告后,整个实验过程就意味结束。实验指导教师会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登录实验成绩。此时,虽然很多学生的实验报告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由于此时成绩已定,实验报告也已交学校存档,学生无法知晓实验结果分析中的错误,即使知道了,由于实验成绩已定,也缺乏改正错误的动力。
二、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实验预习环节
针对学生实验预习不充分的问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范。
(1)结合实验中心开放式学生选课系统的建设,在系统里增加了学生的预习考核模块。针对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指导书中的相关内容,实验中心建立了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题库,每位学生在选课前均要在网络上参加实验预习考核,考核随机从题库中抽取10道选择题,学生只有答对8道题以上才有资格进行选课,进入实验时间选择界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
(2)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中的每项实验均为实体构件的破坏实验,因此实验前要求每组学生根据实验指导教师提前提供的试件材料力学性能参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钢筋或钢材的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砂浆和砖的抗压强度等),对自己即将要进行的试件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计算结果要求在实验前一周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给实验指导教师,只有完成计算且无误的小组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实际操作实验。同时,实验过程中,每组学生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分级加载。
(二)实验报告内容
对实验报告内容及提交方式进行了改革。改每人提交实验报告为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改纸质实验报告为提交电子版实验报告;改固定格式的实验报告为开放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以上改革措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统一的实验报告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实验指导教师仅仅提供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学生需根据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发现,结合自身的思考撰写小组的实验报告,从而将普通的实验报告变为实验研究报告。以钢柱轴心受压失稳实验为例,学生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自己实验做出的试件破坏承载力与理论计算有很大差异。进一步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可知,虽然实验进行的是轴心受压钢柱,但由于实验准备中的对中问题,完全的轴心受压只是理想状态,任何一根轴心受压钢柱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偏心,从而改变了钢柱的实际受力状态。学生通过分析钢柱中部截面四周应变片在整个受力过程中的数值变化,从理论上计算出实验中钢柱实际偏心距的大小,然后用计算得到的偏心距对破坏承载力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修正,进而解决了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差较大的问题。通过类似问题的分析,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得到了进行简单科学研究的锻炼。
由于将实验报告改为电子报告形式,学生在撰写报告时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习应用ORIGIN或EXCEL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及关系曲线制作;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实验加载装置图及测点布置图等;应用WORD及POWERPOINT软件进行实验报告及汇报文件的处理。
(三)实验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是引导学生相关学习的指挥棒,考核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成绩,因此,此次改革对原有的实验考核方法进行了较大改动。
1.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报告考核并重
在新的考核方式中,总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实验预习占10%,主要根据学生网上预习的成绩及提交的理论计算成果评定;实验技能操作占20%,主要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实验报告占70%。
2.以小组答辩的方式完成实验报告考核
参照学校组织学生进行SRTP(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答辩的形式,组织完成实验报告的学生进行小组答辩。每组学生在小组答辩前,需提交1份小组实验报告电子版,同时小组内每位学生需提交一份个人小结,小结主要包括个人在整个实验中所完成的工作,在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分析过程中有何收获及对实验课程教学的建议等。小组答辩时,每组准备一份汇报材料(POWERPOINT文件),先进行实验情况的介绍。介绍完毕后,实验教师指导组(三人)针对小组汇报、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提问,同时学生将在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实验指导教师所提问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实验基本操作问题;二是,实验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问题;三是,拓展研讨问题。在小组答辩过程中,学生如能准确回答出第一、二层次的问题即可获得良好成绩。如在此基础上能对拓展研讨问题进行准确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则可获得优秀。
3.个体考核与分组捆绑考核相结合
实验指导教师针对每组提交的实验报告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小组成绩,然后小组个人根据答辩情况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其中答辩成绩为优的修正系数为1.0,答辩成绩为良的修正系数为0.85,答辩成绩为中的修正系数为0.7,答辩成绩为及格的修正系数为0.6,答辩成绩为不及格的修正系数为0.5。通过小组答辩与个人交流相结合,个体考核与分组捆绑考核相结合,评判出学生的考核成绩。这样一方面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出与其实验操作与实验分析能力相适合的个体成绩。
4.实验报告二次提交
学生分组答辩后,需根据答辩过程中与实验指导教师的交流情况,对实验报告中的错误进行修改,对老师提出的拓展研讨问题提供书面研究分析,再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指导教师根据二次提交报告的修改与补充情况,给出最终的实验报告成绩。
通过实验报告的二次提交,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充分认识,从而避免在今后的实际工程中或科学研究中犯类似错误;另一方面,通过
开展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方法和措施在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课后根据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学生们对各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教改切实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工程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了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着力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参考文献:
[1]郑家茂,熊宏齐,等.开放创新-实验教学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陆庆,邢建川,侯孟书,等.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186-188.
[3]蔡晓君,窦艳涛,刘湘晨,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87-89.
[4]赵希文,吴,燕杰.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体系与方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67-69.
[5]沈秀,张黎,戎红仁,等.普通本科学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20-122.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3
社会科学课题基本完成以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报告的写法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有大致的框架结构。课题结题报告不同于课题报告。课题报告侧重于研究成果的表述,而结题报告则侧重于回顾过程和评价成果。从应用写作的角度考察,课题结题报告可以分为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和附件等5个部分。
一、结题报告的标题:
课题名称和文种——结题报告。
二、结题报告的前言:
简述课题概况,包括课题来源及级别、历时,对课题成果的总体评价及作用意义。
三、结题报告的正文: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课题的一般情况,阐述列题的背景;指明课题目标、研究思路及原则;说明研究历时及阶段,并分析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2)课题的研究成果,简要阐明本课题的基本观点及其逻辑联系;着重揭示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强调本课题与实践的关联性,乃至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的阶段性成果。
(3)课题的评价意见,自我评价——根据国内外、所在地区和同类单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现状,对本课题的地位给予正确的定位,并揭示本研究成果的作用及前景。
专家评价——综述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并点明典型评语。
实践工作者的评价——如果本课题在实践中已有应用端倪,则可给出实践者的反馈意见。
四、结题报告的结尾:
对与本课题相关的问题,指出进一步探索的方向;对本课题的应用推广等问题,表明课题组需作出的努力。结尾的写作应视情而定。
五、结题报告的附件:
列具课题组成员名单;附上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发表的论文篇目,研究成果已被采纳或开始应用的佐证材料,致谢等其他材料。
上述结题报告,在课题鉴定会结束以后,可根据专家意见作适当的修改。然后经课题组长签署后存档。根据课题级别的高低、研究成果的大小、研究者认识的深浅,结题报告将各具特色,但其总体要求是,反映全貌,突出重点。反映全貌,要求撰写者把握从立项到结题的“全程”轨迹,把握课题预定目标、探索重心和研究成果的“全素”关节,把握研究者、评价者乃至实践者的全员意见。突出重点,既需要突出研究成果的创新特色,更需要突出实践中已有效果的评述和将有效果的预测。(摘自:《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3 原题“课题结题报告的框架结构”作者:徐挺)
结题报告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一、结题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1.从研究进度看,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过程的叙述性材料。比如外出考察报告(有的写了, 但仅用几十个字写出到某某地方考察就完了) 、基本情况调研报告、验收申请书等。
2.从课题结题总结看, 有的基本情况部分概述不全;有些地方缺少应有的数据及过程; 有的有一定成果,但缺少推广方面的材料。
3.从结题报告看, 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缺少引文或引文附录, 看不出通过研究得出的创新理论以及该理论和支撑实验研究的理论有什么区别或联系; 二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作为课题的实验研究成果展示, 给人一种勉强凑材料的感觉; 三是有的课题负责人把课题立项之前的成果当作课题立项后的实验研究成果。
4.从研究结论看, 大多数结题报告或论文都缺少理论上的升华, 对材料及论文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提炼, 没有理论的提升, 结题报告只见“材料”不见“观点”, 苍白无力说服不了人, 更不具有可操作性, 不能推而广之。
5.从所附资料看, 也有两大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一些所附调查报告或科技小论文撰写不规范; 二是一些研究论文比较粗糙, 不仅行文不太规范, 而且内容也不大充实。
二、撰写结题报告须注意的几点
1.多参阅立项时所引的支撑理论和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新信息。
2.仔细阅读课题立项时的研究进度计划, 尽量搜齐各阶段的过程性探索、研究资料。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 数学实验 数学软件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号20125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56-01
1.引言
数学实验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软件引入教学后出现的新事物。高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的目的是从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1]。
独立学院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因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将数学实验的思想融入到公共数学课的教学,部分高校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2-3]。但目前国内的独立学院鲜有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因此作为这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为了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我校数学实验教学团队申请了《数学实验》特色课程项目,我们对数学实验的教学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
2.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数学专业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经典的数学实验教材未必适合他们,另外由于教学资源和一些办学条件的限制,现在缺少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实验》教材[4]。为此,我校数学实验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搜集了一些材料,编写了《数学实验》课程讲义,只不过由于条件的限制,现在还没有出版成教材,经过几届学生的使用情况来看,这套讲义是适合我校学生的。
在这套讲义中,我们将《数学实验》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数学软件的学习、专题实验和综合实验。在软件学习部分,主要介绍MATLAB的基本的功能和函数、绘图、程序设计和符号计算。专题实验部分,这部分的内容用来辅助数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的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表1 专题实验的教学安排
综合实验部分,这部分安排两个探索性的实验:求无理数e的近似值与求圆周率?仔的近似值。在这两个实验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求无理数e和圆周率?仔近似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既培养了学生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3.改革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与传统的数学课教学模式不同,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做实验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个教学模块,介绍实验的背景、原理和方法,然后提出相应的实验问题。由学生分小组去完成问题,撰写实验报告。例如专题实验1:函数极限与生长模型,教师介绍基本的理论后,会留下实验题目:利用MATLAB研究函数的间断点及其类型。针对这个实验题目,实验小组会分工查阅实验资料,编写实验程序,完成实验报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考核方式上,我们采用试卷模式和实验报告模式相结合,以实验报告模式为主。试卷模式采用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MATLAB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分为平时报告和期末报告,平时报告是讲专题实验时布置的,所有学生的题目都一样。期末报告题目是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比如:用MATLAB求圆周率?仔的近似值,各个小组的题目都不同。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
建设好数学实验课程需要优化教学资源,需要优化教学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但更重要的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担任数学实验课程的多为青年教师,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举办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参加全国和广东省举办的各种活动。为了加强和其它院校的经验交流,我们分别参加2012年大学生建模竞赛教练员培训及研讨会、2013年数学实验教学工作研讨会等会议。除了加强任课教师自身的水平以外,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数学实验活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学生进行交流。
5.总结
总之,对于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我们做了一些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很多的不足。如何将数学实验课更好地融入到学科基础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尚志.《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1, 31(6): 764-768.
[2]郑宗剑, 刘浏,张斌儒.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2).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5
(一)标题
标题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整篇论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标题名称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引人注目。题目要新颖,醒目得体,能准确表达研究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切忌“体会”、“浅谈”、“管见”之类用语,否则显得肤浅、俗气。⑵简练明了。标题字数要少,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若标题偏长,可增设副标题。⑶便于分类。标题要表明研究的主要变量,能看出研究内容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类型。
(二)摘要
摘要是课题研究的内容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简短总结,能直接说明研究的问题、方法、过程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结题报告的概况,以决定是否值得阅读全文。摘要撰写要短小精悍、准确完整、严谨流畅,一般不要越过300字。
(三)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又称提出问题、前言、引言,这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其重点是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引言的逻辑结构为:阐述问题的前后联系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说。其主要内容:⑴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进展。⑵简介本课题的研究方法。⑶概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正文
正文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研究报告中占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详细阐述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一些不容易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结果和讨论三部分。
(1)方法
研究方法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对课题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与阐述。②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及研究的时间安排。③各变量间的关系分析。④研究的操作设计与研究成效的比较方式。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我们的一个专题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相关的。
(2)结果
结果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数据和有关的统计分析或调查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另一个主体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列举以原始资料为整理所得的统计图表等数量资料和经过归纳的定性资料。②用逻辑学和统计学等技术手段得出结果或结论。③简要说明结果或结论与研究假说的联系。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取数据和现象描述要实事求是。数据或取样要准确、具有代表性,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决不能按主观意愿任意舍取数据或更改素材,更不能造假。二是图表要少而精,简捷明了。借助图表可以明确、简捷、形象地表示出主要结果,故图表要精心设计、使人一目了然,但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3--4个。三是结果或结论要科学严谨。分析问题要遵循认识论规律,所得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写结论时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内容要具体,不能使用“也许”、“可能”、“大概”、“前茅”等模棱两可的用语,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领先”等。
(3)讨论
讨论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认识与分析,其作用在于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并对研究结果不完善之处作补充说明,对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于研究报告的末尾,应注明报告中直接引用或提到的文献资料来源。这不仅反映了作者科学求实的态度,而且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文献资料的积累方式,今后要使用同样资料时,参考文献目录无疑是查找的索引。参考文献一般引用正规期刊杂志和正式出版物,未经出版的资料、网上资料和报纸不宜引用。资料引用应列出文献的名称、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及页码、发表(或出版)时间等。参考文献目录排序有3种方式:⑴按研究报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顺序。⑵按文献发表(或出版)的时间顺序。⑶按姓氏笔划排序。
撰写结题报告的注意事项:撰写结题报告(即科学论文)是一项严肃、慎重的工作,必须要认真对待。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论文撰写要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
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要做到书写规范、文理通顺、叙述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真实性是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指有原始记录(应由学生本人填写),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照片、标本等。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修改数据或素材,为自己的观点报务。研究性学习论文切忌“成人化”,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可以的,但不能越疽代疱。新颖性即独创性,论文中结果与有关数据是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得,是他人所没有的。以往的学生论文存在“假大空”现象,关键是没有实验数据及其它原始材料,或从报刊杂志上抄袭。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研究的成功经验要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并加以推广,若发现问题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探究活动,进行滚动式研究。
2.要善于运用和图表来说明问题
研究结果完全用文字表述,不但比较繁琐,有时还不容易表达清楚。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1]。
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6
1.
狭义理解。仅指“⑥课题管理”这一部分。
2.广义狭义的理解。
广义理解。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内容应包含有8个方面:①组织;②课题类别和选题;③申报;④评审;⑤经费(管理);⑥课题管理;⑦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工作性质的理解。从课题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质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业务性的管理。
3.课题级别的理解。从立项课题的级别来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有5级。
部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审批的课题;
自治区级——*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由*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课题;
地市级——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县(市区)级——县教研室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校级——学校自己组织并批准立项的课题。
4.管理层次的理解。
宏观管理——课题的规划管理属于宏观层次的管理,意在引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点,调动、组织和协调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体目标的明确与教育研究资源的合理组织。如区教科规划办对全*、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对本地市、各县教研室对本县区范围内课题的规划管理。
宏观管理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观管理——以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管理对象,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主要领域,以课题个体的成果效益最优化为管理目的,是落实课题规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关键。指课题自身独立的管理。
微观管理偏重于业务性管理。
中观管理——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
5.工作过程的理解。从研究工作发展过程看,可分为规划管理、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应用管理三大板块管理。
总之,课题管理内容是相对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既有分别,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开。
本讲座所讲的管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确定在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治区一级课题的管理问题来讲。
二是针对与大家关系比较密切,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急需了解的关于“课题的管理”、“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两大问题来讲。
第二部分关于*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
*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办法进行。
1.*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直接管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指导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含A类、B类的C类)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铁教委普教科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高教室、教科所等。)进行管理。
其余(指上述提到的“地市或高校所管辖”以外的其他单位,如区直单位、区直中专、区直幼儿园、教育学会),由区教科规划办直接管理。
我们把以上①②所提到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和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称为: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3.各立项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具体管理。
二、*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及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协助*教育科学规划办管理所属范围的重点(A类、B类)课题,代为管理所属范围的一般课题(C类),做好有关工作。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了解、检查立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对研究工作尽可能
提出改进意见,为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指导、协调有关部门支持课题的研究,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可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印发课题简报等各种形式,沟通信息。
3.对课题更改项目的请示及课题结题申请进行审核盖章。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变更的7种情况(后面“二、2.”在对立项课题的规定和要求中将详细提到)的请示,进行审核和盖章。
4.协助做好课题结题及成果鉴定工作,协助做好成果推广工作。
5.协助做好其他工作。①督促课题组报送《课题实施方案》及开题情况,及每年的《课题研究工作年度总结》;②根据区教科规划办要求代为转发某些通知给所管理的各课题组;③对各课题《申请.评审书》(复印件)、更改项目批复、《课题实施方案》及开题情况汇报、每年的《课题年度研究工作报告》等资料进行保存备案。
三、*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各立项课题的一些规定和要求。
1.需要报告和汇报的工作。各立项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按有关规定完成,并向*教育科学规划办(含委托课题管理单位)报告和汇报的以下工作。
①课题的开题启动。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批准通知后,应尽快确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3个月内组织开题。并及时将《课题实施方案》及《开题情况报告》。
分别报送: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管理单位。
②课题的每年总结汇报。立项课题要在每年的12月前(最迟不超过次年2月),需将《课题年度研究工作报告》。
分别报送:区教科规划办、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2.对课题有关项目进行更改的专题请示。
(1)需要请示批复才能更改的项目。
①变更课题负责人;②改变课题名称;③改变成果形式;④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⑤变更课题管理单位;⑥课题完成时间延续一年以上;⑦因故终止或撤销课题。
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
不属于上述7种情况的,如要求变更子课题负责人、增加课题组成员等,今后不需报告。
(2)更改手续及具体要求:
①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请示。要讲明更改原因、理由。原来是什么情况,要求改为什么情况要写明。如果是更换负责人,还要将新更换负责人的业务情况,职称、职务、工作保障研究水平等加以说明,以便区教科规划办审查其能否胜任)。延长时间的,要讲清原定什么时间,现定什么时间等。
②课题负责人签名。
③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如果是更换课题管理单位的,除了接任单位同意盖章外,还要原所在单位盖章。
高等学校的“所在单位,”可以由所在系、处,不必到学校盖章(愿意到学校办也可以)。
④委托课题管理单位审核盖章(指属于地市及高校管理的课题)。
⑤寄交*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
3.强调有关公文的几个问题。
①凡是给区教科规划办的公文(请示、报告或汇报),一律要写清写准课题的名称、年度、类别、编号(要立项当年的编号,20*年课题搞的一次总编号不要了),一定要记得写上课题联系人及电话,以便查找归档和及时回复联系。
②“请示”与“报告”文种的区别。
“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它的区别:“请示”一般要求上级单位给予直接的答复,即批复,如“关于更改课题负责人的请示”、“关于课题延长时间的请示”等。
“报告”则主要下情上达,不要求批复,如《开题情况报告》、《课题年度研究工作报告》等。
③“请示”及“报告”的主送单位只能1个——*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请示”和“报告”都属于上行文,上行文只能一个主送单位,不能多头主送,否则造成受文单位之间相互推诿或产生矛盾、抵触,不利于尽快解决问题。一定要写清。
④“请示”要求一事一文。公文处理规范要求是,“请示”一事一文,“批复”也是一事一批复。因此要求一件事情、一个课题的事情(如更改负责人、延期)要单独专题请示或报告。
⑤请示、报告、汇报的落款要写明“……课题组”及日期。在报批的公文中,课题负责人要签名,还要经所在单位盖章。
⑥不要到处联系。*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及处理有关事情的自治区级联系单位,是*教育科学规划办,不是别的部门,不要到处联系,以免耽误工作。
⑦公文的收信人不
要写个人名字,以便公文登记和及时处理。
4.关于对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基地)、开展评奖活动、刻制印章的管理。
①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和开展该课题子课题评奖活动,事前须经课题所在单位同意(盖章),并由委托课题管理单位审核(盖章)。报区教科规划办审批。
②课题设立实验学校(实验基地)要严格掌握标准,适当控制数量,确保指导到位,并应得到实验学校(实验基地)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
③课题开展评奖活动要有明确的评奖标准,较规范的评奖办法和程序,防止过多过滥过于随意,评奖结果须报区教科规划办。
④课题组不得自行刻制印章,需要时以所在单位代章即可。
5.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课题,由区教育科学规划办撤销课题。
①有严重政治问题;②剽窃他人成果,弄虚作假;③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低劣;④与批准的课题设计严重不符;⑤超过批准延期时间仍不能完成;⑥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的课题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报新课题。
四、各个立项课题的自我管理。
(一)加强课题自我管理的意义。
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就是课题自我管理,主要针对课题负责人而言。加强课题的自我管理是提高课题质量的重要保证。教育研究的成效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过程管理是否严谨和方法选用是否得当。要取得好的成果,必须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一定要切实树立研究过程重于研究结果的意识,让研究成果成为研究过程的自然产物,而不是虚假的包装品。
(二)自我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1.把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2.协调研究力量解决研究难点;3.资料档案的收集和整理;4.研究力量的投入与分配;5.阶段任务的验收;6.研究思路和方法的调整;7.经费的使用;8.研究的进度;9.专家咨询;10.学术研讨;11.研究报告的执笔;12.成果宣传等等。
(三)需要抓好几个重要环节的工作。
各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要按有关规定做好课题的自我管理,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和督促。要抓好几个重要环节的工作。
1.搞好开题会。开题会是教育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开题会在课题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是课题设计论证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从管理的角度讲,开题会主要做好3件事:①明确研究的方向与目标。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在重点与难点做到心中有数;②明确分工。使每个参与者对自己在课题中的职责以及各阶段的任务都比较清楚;③明确每个阶段研究的主要任务,尤其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例1:柳州市教科所唐丽《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B35)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名称;二、研究假设;三、研究内容;四、研究对象及范围;五、研究变量及其操作定义;六、研究方法和具体措施;七、经费管理与使用;八、人员分工;九、研究步骤及时间安排。
例2:浦北县中学高德良《农村中学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与实验》(20*-C138)开题报告内容:一课题的提出1.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2.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二、课题的界说。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研究目标;2.研究的基本内容。3.本课题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基本步骤。五、研究工作的总体安排和进度。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七、课题组成员分工。八,经费预算。
其余都大同小异。
2.课题进展中的检查和督促。按照研究工作计划的阶段任务和人员分工,逐项检查,研讨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沟通信息,在课题原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论证,并及时调整。
3.定期召开研讨会及建立例会制度。主要是加强理论学习和指导。包括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聘请专家指导、讲学,阶段研讨与交流、研讨课和示范课的展示以及文献的检索与整理等。
课题立项获准后,应该建立例会制度。例会由课题负责人召集,全体成员参加。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参与人员范围不同,确定例会时间。大的课题至少半年一次。
4.重视课题的档案管理。
(1)课题档案管理的意义及要求
①在课题的研究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是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及论文等重要参考资料,每一项课题都必须自己建档立案,设立专、兼职资料员,确保档案的完整。
②重要档案资料将来结题时作为成果的重要的主件和附件
。否则在进行阶段或结题总结时,就会缺乏论据,降低说服力。
(2)结题时必不可少的档案材料。①申报课题时的《申请.评审书》;②获得立项课题的通知;③关于更改有关项目的请示及批复。(①和③到结题鉴定时,需将复印件放进每位专家评审的材料中,一定要保存好。)
(3)档案资料内容
包括课题研究成果的文字资料和实物等。不同级别、不同研究内容的课题,要求有所不同。
例1:浙江洞头县教科室,强调县市以上课题立项负责人,要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对自己的研究课题,要建立“课题材料档案袋”。必须有:1.课题方案;2.课题相关的背景学习资料;3.研究过程的体会及论文;4.研究过程的典型个案;5.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效凭证;6.课题活动的大事记。其他还有调查测量表,课题阶段总结报告等等。
例2:柳州市教科所要求课题结题时成果附件要有:
档案资料:①立项申请报告、方案、审批文件;②计划、小结、阶段成果报告等;③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测查报告、论文、专著等;④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教育教学效果信息反馈情况;⑤成果获奖文件、奖状、证书。
过程资料:①典型教案、作用、课堂实录、观察记录;②各种调查、检查、测查的数据及评价记录;③典型事例、方案;④研究日记、过程记录(记事本)⑤文献检索等渠道所得的相关课题信息、动态;⑥会议式研究活动记录、纪要;⑦心得体会、随笔;⑧资料性照片、音像资料。
例3:上海市金山区兴塔小学五年来开展"农村小学环境教育实践研究"的课题全过程管理资料:包括开题设计方案,情报资料综述,实施操作中积累的调查问卷,教师教学案例、活动方案设计,学生、家长、教师在环境教育活动中的体验,课题研究成果。
例4: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要求课题组要建立规范的资料收集工作制度。
课题管理材料(立项书、实施方案、实施过程、阶段验收、结题)
科研工作计划、总结(每学期一份)
科研工作制度(长期使用)
科研工作会议记录簿(会议主持人、会议内容、效果、参加人)
科研活动记录簿(课题运作的各项活动、时间地点)
报告、学习、讲座记实(主讲人、参加人、时间、地点、内容)
课题研究、经验材料汇总(各种经验总结材料、讲话材料、现场会材料)
信息材料登记(书籍、小报、照片、图片刊物等)
论文登记表(时间、姓名、论文题目、发证时间、单位)
论文集(打印精装或文件简装)
投入经费登记表(时间、名称、单价、合计)
个人科研学习记录(科研活动内容记实、材料剪辑等)
第三部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一、申请结题验收及成果鉴定的程序及要求。
1.填写《结题申请表及成果鉴定书》。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需要进入结题及成果鉴定的,课题负责人向*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索要(或网上下载)并填写《*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简称《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接受由区教科规划办组织的成果鉴定及结题验收。
2.申请结题时需向区教科所规划办报送的材料。
①填写好的《结题申请及成果鉴定书》(含所在单位盖章;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盖章)。
②研究工作报告(报告研究工作概况。一般不超过3000字)。
③研究成果主件(即最终研究成果形式,有: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译著、工具书、电脑软件等等的其中一种。多数为研究报告。)
④研究成果必要的附件。(能够辅助说明成果,增强成果可信度的的材料。)
⑤(A类课题)资助经费与使用经费情况决算单。
上述一起送交区教科规划办后,等待批复。
3.区教科规划办进行批复。区教科规划办对课题组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同意后发批复文。同时附上给专家的《邀请信》及《鉴定意见表》(空表)。
4.课题组接到批复后,向专家送交鉴定材料。课题组向鉴定组每位专家提供的鉴定材料应有:①给专家的《邀请信》及《鉴定意见表》(空表)。②申报课题时的《申请.评审书》复印件(含更改项目的批复文);③研究工作报告;④研究成果主件;⑤研究成果必要的附件。⑥成果简介。包含:成果提要(完成目标情况);创新点;成果学术价值
及社会效益;自我评价(含了解到的社会反映,但不一定所有课题都有,有的才写)。⑦会议鉴定的日程安排(通讯鉴定不用)。
如果是C类及部分B类课题需要委托课题管理部门组织会议鉴定的,还需将材料多备一套给受委托组织鉴定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管理部门。
属于会议鉴定的,需将鉴定材料提前至少一周时间送给专家,同时课题组还要做好应对专家现场提问的答辩准备。
5.专家提出鉴定意见。专家在认真通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申请.评审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
6.区教科规划办进行最后验收及颁发结题证书。所有鉴定材料经区教科规划办最后验收合格后,由区教科规划办向课题组颁发《结题证书》。
特别说明:过去规定,所有课题结题都必须进行成果鉴定,对“十五”课题,我区参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办法和外省做法,考虑鉴定需要经费,而一些课题研究内容较小,感到经费较困难的C类课题,允许选择“不进行成果鉴定,直接办理结题验收。”对不进行鉴定的课题,在完成上述1.和2.的要求后,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对课题研究是否达到《申请.评审书》预期的目标,进行审查验收。验收合格的,颁发“结题证书”。两者区别:一个有鉴定意见,一个没有专家鉴定意见。
二、选择结题及成果鉴定方式、时间。
1.申请结题方式。①通讯鉴定;②会议鉴定。
2.鉴定时间。会议鉴定一般为1—2天。通讯鉴定可限定在10天左右。
三、成果鉴定专家组的确定及鉴定费标准。
1.成果鉴定专家组人选的确定。
鉴定专家组应该是本领域、本学科威望较高的、副高及相当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特殊的情况,如幼儿园研究内容、小学教学等的也可个别中级职称)。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人,最多不超过7人。课题组成员及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成果鉴定专家,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不能超过2人。
目前办法:专家组建议名单先由课题组自己或通过委托管理单位提出,最终由区教科规划办确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