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挈领范例6篇

提纲挈领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 实验研究 一、前言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随之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得到广大教育者的推崇。在这改革的浪潮中,高中英语教学同样也在经受着改革的洗礼,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纲挈领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阅读 实验研究

一、前言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随之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得到广大教育者的推崇。在这改革的浪潮中,高中英语教学同样也在经受着改革的洗礼,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添英语教学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教师们思索的难题。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河南省西峡第一高级中学广大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良性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四个环节,即设疑自探一一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一一运用拓展。该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在积极创新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让学生真正在教育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十多年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西峡部分学校得到应用实施,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而最近,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教育局长强制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被“下课”的风波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招到了相应的非议和质疑。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水土异也。”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钥匙,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学离开实际学情,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拿来主义,是绝对不合适的。

榱思绦深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英语学习环境,本研究拟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本地学校实际学情,研究拟通过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反馈问卷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考察高中英语“三疑三探” 阅读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为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某高中一年级选取两个平行班级(29班、30班)作为实验主体,其中高一29班作为实验控制班级,高一30班作为实验对照班级,两个班级入学的时候人数都是61人,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当。两个班在男女比例,课堂纪律,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比较接近。两个班由同一位教师上课,他们的英语课课时、教学进度、所使用的教材都是一致的。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包括一系列以测试为基础、以结果为目标的实验,以确定“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英语语言水平、学习者个人情感因素及学习技能的影响作用;定性研究包含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和过程的研究,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础、以教学过程考察为目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质化分析,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等方面的改变情况以及教师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感受,从而对高中英语“三疑三探”阅读教学模式实施的有效性得到深层了解。

3.教学案例与教学过程。本实验研究从2016年3月开始,至2016年7月结束,持续16个教学周,经历一个学期。整个实验过程包括两次考试,分别作为实验前侧和实验后测,其中笔者将两个班级第一次月考的阅读部分作为前测。前后测成绩满分均为40分,试题结构完全相同,难度类似,两个班在同一时间,统一参加考试。在两个月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实验班采取“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控制班采取正常的PWP模式教学,然后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将该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的英语阅读成绩作为后测。最后研究者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两次测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随机选取部分学生接受有关教学模式的深度访谈,访谈围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组织等方面展开,以检测高中英语“三疑三探”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教学案例

现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 Unit3 Computers中的阅读文本WHO AM I?为例,简单说明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I.创设情境,设疑自探。课堂上首先播放一首关于机器人的歌曲(NO.89757)导入阅读话题,通过与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交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为下一步学生自探做好准备。随后向学生展示阅读文本标题WHO AM I,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预设Q1: Who is the speaker? Q2: What might the text be about? )同时提供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自探,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II.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合探。学生自探后,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随后邀请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其中学困生进行展示,中等生及时补充,优等生做出相应评价。与阅读文本进行初步对话后,教师通过活动再激发学生思考,补充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预设Q1: Who was my father? Q2: How did I develop?)

III.步步深入,质疑再探。学生基本完成阅读技能训练及主要学习任务后,教师鼓励各个学生针对文本的内容,尝试提出新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带动大家一起深入探究。

(预设What will the computer look like in the future?)

IV.知识升华,运用拓展。教师根据阅读文本内容,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分小组讨论问题,Q1:Can you make a list of the uses of computers in our daily life? Q2:Do you think it is possible to live without computers? Why? 以此,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从而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疑得精彩,探得明白,学得自在。最后针对本课所学知识,教师和学生分别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或拓展性习题,让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三、结果分析

1.前后测成绩结果。本研究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0. 0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双侧检验比较实验班和控制班之间的前、后测差异。结果如下:

表3-1

班级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 29 61 26.0000 3.74166 .47907

30 61 26.0328 4.20304 .53814

表3-1呈现了前测中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信息。实验班共61人,学生的阅读理解平均分为26.0000;控制班共61人,学生的阅读理解平均分为26.0328。两个班成绩的标准差分别为3.74166和4.20304,说明两个班的学生水平分布相差不大。

表3-2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成绩 .903 .344 -.046 120 .964 -.03279 .72049

-.046 118.413 .964 -.03279 .72049

由表3-2可以看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阅读理解的前测成绩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这说明这两个班在实验前的初始条件是相同的。因此,实验班和控制班具有可比性。

表3-3

班级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成绩 29 61 31.4754 4.06451 .52041

30 61 27.4098 3.48988 .44683

表3-3呈现了后测中实验班和控制班的信息。实验班学生人数为61人,平均分31.4754分;控制班为61人,平均分27.4098分。相比前测成绩,实验班有较明显的进步,而控制班则进步不大。

表3-4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成绩 2.352 .128 5.927 120 .000 4.06557 .68592

5.927 117.316 .000 4.06557 .68592

如表3-4所示:实验班和控制班之间英语水平的得分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

2.反馈问卷及访谈结果。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在实验班发放了在高中英语“三疑三探”阅读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同时,从实验班随机抽取了5位同学进行访谈,围绕“对实验模式和实施情况的满意程度、实验能否促进英语阅读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自主性”设计了四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教师现采用的教学方式?(2)你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3)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有所收获?(4)对现采用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看法和建议?整个访谈过程的氛围友好融洽,从而能够真实的得到受访者想法的反馈。

从反馈问卷结果来看,学生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阅读课上的应用满意度较高。72%的学生对“三疑三探”阅读教学课的评价是“非常喜欢”,26%的学生表示“喜欢”。84%的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形式“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归纳结论”和“小组学习”。这与访谈结果一致: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他们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可以获得老师或同学及时的帮助,与老师和同学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学习内容丰富有趣,课堂气氛活跃。

对合作探究学习开展情况,68%的学生认为大家能持续交流,小组讨论过程很少冷场,组员间能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有2受访学生反映小组活动有时会由少数学生支配,也有1受访学生认为小组活动可能会受个别同学的影响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讨论甚至有些同学会讲许多与讨论无关的话题等。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活动有利于他们巩固和练习学习到的知识,通过小组活动自己有较大的收获。

同时,受访学生也对该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3名受访学生反映小组评价和组内评价的标准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2名受访学生建议课堂活动再多一点,最好能给他们留出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

通过以上反馈问卷结果和访谈内容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三疑三探”阅读教学模式,该模式能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阅读课中有较大的收获。

四、启示与建议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之路不断深化,要求改革走进课堂,师生从内心有着改革的欲望,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高中英语“三疑三探”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英语学习的兴趣出发,倡导学生亲自参与,积极体验,在教师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钥匙,决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因为各个学校之间可能会存在着差异,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与知识储备也存在着差异。运用实践教学模式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找到教改模式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从校情、师情、生情各教学因素出发,长期不断地积淀、研磨、创生,由内到外的生长、自下而上的生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

因此,“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的应用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实践、完善和提升。古人讲:“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方是进矣。”教师在教学中应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使学生在不断的设疑解疑中觉悟、成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改革的浪潮中也要不断地更新升级,从而更 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英语阅读课堂处处绽放着精彩之花。

参考文献:

[1]郭霞.提纲挈领,量体裁衣――“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环节与对策[J].快乐阅读,2016.5.

[2]廖宝娟,姚桂招.高中英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育生态学解读[J].现代教育,2015.10.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1必修[M].人民教育出版,2007.01.

[4]王源帅.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师范大学,2014.6.

提纲挈领范文2

提纲在工作中多有运用,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人们都很忙,有时写材料,不要全文写出来,只写一个体纲要,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因此,应当学会提纲写作。

〖文体概念〗

提纲是一种概要式的书面材料。它不要求把全文的所有内容写出来,只把那些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地、概要式地写出来即可。在时间异常宝贵的当今,这类文体具有无限生命力。

〖使用范围〗

提纲使用于汇报工作、传达会议精神和行旅发言。因为有些情况,材料很繁杂,又很具体,而且本人对它们也特别熟悉,这些具体材料都装在头脑里,用不着一一写出来,只把纲目列出,就可以把有用材料带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才使用提纲。并不是所有文件都能以提纲的形式代替的。它是在特定情况、特定会场下使用的一种文体。

〖分类情况〗

提纲,按其使用情况,可以分为汇报提纲、伟达提纲、讲话提纲和写作提纲几种。

汇报提纲,是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工作时所使用的一种文字材料,汇报人,按照提纲中的纲目,加上头脑中记忆的具体材料,向领导、同级或下级讲的问题提纲挈领式的写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

写作提纲,是进行实际写作之前,把文章或作品的主要观点,有时还把重要材料,提纲挈领地写出来的一种文字材料。写作提纲不属于公文范畴,故此不作具体讲述。

〖主要特点〗

提纲,可分汇报提纲、传达提纲和讲话提纲,其基本特点在于它的纲要性和条理性。所谓纲要性,即把汇报、传达的发言的纲目、要点,提纲挈领地写出来,不把全文一字不漏地写到材料中去,因此,在写作中应突出“纲目”和“要点”这四个字。就像网的纲线一样。所谓条理性,即这种文字材料应该条理特别清楚,共讲几个大问题,每个问题之下分几小点,看了之后一目了然,眉目清晰,否则,就失去了写提纲的作用。

〖篇章结构〗

提纲的基本写法,不论何种皆大体相同,它们一般都有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只是标题比常用公文更自由、更灵活、更随便一些。主体也因提纲不同,有些差别,结语可长可短。下面对各类提纲结构简述如下。

汇报提纲。标题往往写《关于xxx工作的汇报提纲》。或者采用正副标题加以补充、限制,即写上“关于xxx问题)工作)的汇报提纲”。

主体,一般写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题教训和今后打算。它同工作总结的基本内容大体一致。

结语。一般请领导批评指示之类。

提纲挈领范文3

关键词:创设情境;提纲挈领;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55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75

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而教育恰恰是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就是从课堂提问开始的。所以,创新提问技巧,适时发问,巧妙质疑,才能提升课堂效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由此可见,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新形势下,教师应精心设疑,巧妙提问,努力优化教学设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创新提问技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效率呢?

一、创设情境,巧妙质疑

思源于疑,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对课文内容的思索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我们就应该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巧妙的提问,让心情激荡的学生平静下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整堂课开了一个好头。

创设情境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如教学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时,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江雪》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旷古悠远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境界。江面上孤舟独钓的老者不是诗人的化身吗?他远离尘世的喧嚣,怡情山水,正是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心情的真实写照啊。怎样让学生体味到诗人当时的这种心情,的确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初步学习古诗,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后,我是这样处理的:环境的寂静――人物的孤寂――心情的孤独。相应地,视频出现三个画面,漫天飞舞的大雪,万籁俱寂,只有簌簌的落雪声;画面渐渐伸向远方,伸向江面,定格在江心的一只小船上,偌大的画面中,只有簌簌的落雪声伴着一只若隐若现的小船;镜头拉近,特写,钓者冷峻的面容。看到这里,我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仿佛刚从那清冷的世界走出来,纷纷说:“太孤独了。”我说:“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孤独的垂钓者呢?他和作者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立刻感悟到这个时候的诗人正和这个垂钓者一样感到孤独,垂钓者正是诗人的写照。诗歌教学中我们需要创设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提问,让学生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诗人所寄托的情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提问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教给了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实现了诗歌怡情的目的。

二、提纲挈领,明确方向

一个好的提问可以起到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一些难易适中、切中要害的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明确思维的方向,进而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实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掌握和深化知识扫除障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优化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所以,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促使学生有序地进行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些既科学又系统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进而达到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比如,教学《口技》一文,我在总结时提出问题:“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写法?”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理解,显然被这种问法难住了。我看到这一情况,迅速改变了提问的角度,把难而大的问题分解成一组小而易的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依次提出了下面的几个问题:(1)课文哪几节是写口技表演内容的?(2)这几节除写口技表演内容外,还写了什么内容?(3)作者以写什么为主呢?写听众的反应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学生很快跟着我的思路解决了问题,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实践证明,只要巧妙设疑、及时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融会贯通,创新思维

课堂提问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有纵向的延伸,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我们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让他们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既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也能开拓他们的思路,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目的。

提纲挈领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言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33-01

语文教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极力挖掘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样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而且,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随之提高。笔者认为,在语言训练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提纲挈领”式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构段方式比较特别,有总分结构或并列结构,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有效素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教材中有独特表达作用的语言段落,设计出能够统领整个段落的句式,提纲挈领,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这句话既是本段的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接着围绕着总起句具体描写了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体现在什么地方,这个特殊的段落是训练学生语言的良好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范例,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1)这些松树千奇百怪,姿态万千 。(2)这些水果颜色不一,味道鲜美 。(3)这些牡丹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4)这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 。(5)这些玩具精彩纷呈,功能独特 。在这些语言训练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总分段落这一结构表现形式,还学会了语言,运用了语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填空训练,但由于教师选择的例子恰当,提纲挈领,为学生尽情地表达提供了契机。

二、“无中生有”式

在语文教学中,对一些表面浅显但意义深刻的文章,如果仅仅采取“走马观花”的形式教学,学生不仅无法领会文章深刻意蕴,而且无法进一步领会文章鲜活的思想。因此,教师不妨采取“无中生有”的形式,对文本的空白处进行挖掘,以丰富学生的表象体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例如,在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王冕的荷花越画越好,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都争先恐后来买他的画。”结合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王冕的画画得好是如何传开的。在教师话题的设计下,同学们展开了想象,脑海中出现了以下画面:(1)茶楼上:你听说了吗?有一个叫王冕的画家,他画的荷花可像了,价格还便宜。是吗?在什么地方?改日我一定去买一张。(2)画行老板(自言自语):这批刚进的画又卖光了,明天王冕的画一定得多进一些。(3)大街上:别买了,这画画得既不好看,还贵得很,我带你到王冕家看看吧,他的画,画得逼真,还便宜,包你满意。

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这种“无中生有”的语言训练形式非常感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的各种生活学习经验被唤醒,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极了,还加上了个性化的元素,每个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独特想法,在这个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语言,还培养了表达能力。

三、“自我享受”式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大都会有自己对课文初步的感受体会和认识,教师要尊重这种体验感受,为学生搭建表达自己阅读体验的桥梁,让学生尽情去表达,在自我享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表达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课文主要描写了黄山三大奇松的样子以及其他松的姿态,把黄山的松树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在教学时,教师以文本为媒介,设计出有助于学生表达自我的语言训练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是这样设计的:假如我是游客(黄山的一棵松、松树旁边的岩石、大松树、小松树),我看到的松树……,我心目中的松树……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很容易被激活,进而在完善话题补充话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丰富多彩,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上述教学课例中,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想象,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训练话题的指引下,学生会说得精彩,学得快乐。此时,在每个学生心中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黄山松树的形象,深化了学习效果。

总之,语言训练作为语文教学一项重要内容,训练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依据文本教材的特点,不断优化语言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提纲挈领范文5

A. 积少成多 蓄势待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说明了书面表达和广泛阅读的关系。世界著名的外语教学家美国人StephenKrashen在其1993年出版的教学理论力作《Power of Reading——Insight from the research》中指出外语过程中①外语书读的多的人,其读写能力比读书量少的人强。②第二语言的阅读量和语言的习得之间有肯定的关系。表明正确指导学生阅读是解决词汇和迅速提高第二语言的有效必由之路。读书和写作就好比输入和输出,没有足够的输入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输出的。

李阳说过,“英语高分是读出来的”,以前我们很不理解。现在看到不少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刻苦,做了大量练习和试题,但效果仍不理想,到头来考试结果还是不尽人意,我们这才开始重新审视英语学习中“读”的重要性。高中英语学习中的“读”,我觉得就是大量的课外阅读、经常性地朗读再加上课堂上的精读。这“三读”,就成为了英语输入的主要渠道。在这“三读”中,学生花在精读上的时间最多,往往忽视了课外的阅读和朗读。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思想,并没有把英语当作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必要途径,所以就很难以欣赏语言和快乐学习的心态去看待英语学习,这就是学生很难主动学习和坚持学习的原因。

毋庸置疑,课堂上的精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打基础的重要途径。但是靠一周课堂上几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其输入量也有限。课本上选取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对稳定和不变的,但考试的内容是不断更新的,语言的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

中学学生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难易适当的问题,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加重额外负担。经过比较选择,采用省高校出版社发行的《中学英语泛读教程》为主,部级刊物《中学英语画刊》和全国发行的《中学生报》和《英语辅导报》为辅。这几种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语言生动,体裁多样,文章长短适宜,很受学生欢迎。时间安排平时利用早自习限时完成,以每分钟50到100个单词阅读量,高三年级每周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用于学生自己自由阅读英文杂志和报刊,教师个别指导解答问题,一般经过两学期到三学期的坚持阅读,学生们就会感到英语常用词的基本词义和情景有很大提高。动词的结构和变换也比较熟悉和习惯了,实际上学生已在不知不觉充满乐趣地完成了英语词汇的巩固强化这个艰巨任务,为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积累了必需的词语、句式和背景方面的材料。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是否积极主动,满怀热情,对于语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极大,若是抱着完成老师作业的态度读书,就可能出现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前面看过,后面忘光的现象。因此,仅仅为学生选择适宜有趣的读物和安排一定的时间还不够,教师要想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外语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确阅读外文材料的习惯,基本的做法是经常让学生个别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理解,成功地完成有适当难度的英语阅读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B.提纲挈领 循序渐进

英语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提纲挈领是相对省时有效的。尤其高三毕业班时间紧,复习量大,更是如此。这里的“纲”指的是教学大纲和纲要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语法概念和书面表达各种不同文体及要求。这里的“领”是说书面表达训练过程要先口头训练,后笔头训练,贯穿始终。

提纲挈领范文6

十五夜望月的中心思想是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中心思想,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

中心思想是提纲挈领的道理,是作者在文章中努力通过各种细节来阐明的中心议题。简单地说,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要告诉的道理和内涵。

(来源:文章屋网 )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24 12:12
下一篇 2024-06-24 11:50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3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