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范例6篇

俗世奇人范文1 徐娜娜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都是俗事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俗事奇人这本书里面讲了各种神通广大的人物,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说有着火眼金睛的蓝眼本领高超的刷子李,还有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还有还有那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牙医华大夫。 俗世奇人范文2 他的小说以俗人俗事,俗言俗语

俗世奇人范文1

徐娜娜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都是俗事奇人;小说里的人,不奇传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

俗事奇人这本书里面讲了各种神通广大的人物,有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说有着火眼金睛的蓝眼本领高超的刷子李,还有力大无穷的张大力,还有还有那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牙医华大夫。

俗世奇人范文2

他的小说以俗人俗事,俗言俗语,俗味俗韵而独树一帜。就像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有滋有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民间风味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内容取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把民间艺术上升为文学艺术,却又高于生活。如本文所选的人物“刷子李”“泥人张”都来自民间,“泥人张”还确有其人。资料记载: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活,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只须和人对面座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且其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而且栩栩如生须眉欲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刷子李”虽然找不到生活中的原型,但在现实生活中,刷墙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给人真实的可信度。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作者讲述的对象,他们是民间的艺人、奇人,值得作者为其作传,把他们的传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流传。

二、语言风味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冯骥才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他的小说语言富有“天津”风味,这显然是其他小说所没有的地方特色。小说的大环境是“天津卫”,所要讲述的传奇人物也是这里的人物。正因为作者所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小说才会给人以亲切感,令人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能够产生共鸣。如“要哪没哪”“一个泥团儿砍过去”“就赛升天一般美”“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等,这些语言都汲取了方言的精华,津味十足。

幽默风趣世俗化的语言是小说的另一特色。如“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五年前,已经变成二少爷胳肢窝里夹着一包旧衣服,自个儿跑到敬古斋来。”“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赛洗屁股时叫水烫着了。”这样的语言是世俗化的,是大众化的,容易让人接受,又不失风雅。

三、故事风味

俗世奇人范文3

《俗世奇人》,看着颇有趣味,细细品读起来也有不少道理。冯骥才的文章感觉着是真真实实的、贴近我们的生活的。看着他的书,就好似有着人在给你讲故事一般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这个故事的舞台,就在那小小的、不起眼的天津码头上,一群看似普普通通的人,发生了那么些不普普通通的事。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俗世奇人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1人类的世界,是平凡的,也是奇特的。在平凡的世界里,一群不平凡的人每每会演绎出一幕幕不平凡的事。在冯骥才的笔下,我们读到了,感受到了,人类中,奇人的辉煌。

书中,奇人们以?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煌男问匠鱿帧⒆永睿涤幸簧砟ń暮帽玖?酒婆,酒量惊人;泥人张,捏泥人无人能比;张大力,力气大如牛;苏七块,死不改立下的规矩却心地善良……还有一个特别怪的人,叫“蓝眼”,因为他总是戴着他的眼镜,在辨别名画时,那画若是真的,他的眼镜上便出现一道蓝光,虽然偶尔会有点失误,但基本上是准的。这样的奇人,不多见吧?

读着这些奇妙有趣的故事,我发现,奇人之所以被称为奇人,是因为他们手中都有绝活,都有一项响当当的技能,他们靠自己的手艺生活,靠自己的手艺受到别人的尊重!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不平凡的生活。

读了书,我还发现,在作者的笔下,那些人物各有特点,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书中的奇人仿佛就立在自己眼前一般,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想这也许是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吧!

合上书,脑子里还在回味着那些奇人的奇特本领,我不禁想:奇人们算是一颗颗闪烁的明珠了,他们为我们的世界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所处的俗世因为有了这些努力向上的奇人才会那样的精彩,那样的奇妙,那样的耐人寻味。奇人让世界变得这样的美好!

呵!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家读了这本书后,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呢?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2漫长的寒假期间,总少不了几本好书的陪伴与鼓励。在这期间,我读了一本名叫《俗世奇人》的好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些奇人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绝活,处处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停地叫绝。

首先讲的是苏七块,他的本名叫苏金散,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刷子李,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了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第三个讲的是酒婆,这酒馆只卖一种酒,使山芋干造的,价钱贱,酒味大。这种酒名叫“炮打灯”,喝了这酒,一到路上,就会醉意全消,立马象个正常人一样。第四个故事讲的是死鸟,贺道台相貌普通,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二是伺候鸟。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正如书名,在这凡俗的世界里,奇人异事真不少。这些人物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泥人张。他的大名叫张明山。有一天,他坐在天庆馆里喝酒,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着大气,上档次。大家都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海张五非常地嚣张,说道:“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泥人张听了这话,飞快的捏了个海张五,往桌上“叭”地一戳,转身就去结账。

他们并不是一出生就是个奇人,而是不断地努力,思索和坚持,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不懈!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3今天,我终于把《俗世奇人》读完了。书中的人们都身怀绝技,让我敬佩不已。《俗世奇人》讲的是清末民初时期老天津卫的一些奇人,例如: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刷子李了。

他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一年的一天,刷子李带着徒弟干活,干活前,刷子李都要换上一身黑,他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一面墙都要抽一袋烟,喝一壶茶。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徒弟看见师傅的裤子上竟然有个白点!心想:完了,师傅露馅了。

这时,刷子李忽然说道:“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看看吧。”说着,他手指捏着裤子一提,白点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徒弟定睛一看,那白点原来是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透了出来。刷子李果然名不虚传。通过这本书,我懂得了:本领不是一天就能练出来的,而那些有本领的人也不是徒有虚名的。所以,我们平时学习一定要下功夫,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嘛。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4《俗世奇人》一书以清末民初的天津卫为背景,讲述了三十六个身怀绝技并且独具风骨的传奇人物。张大力丢下石锁大笑离去,北地豪气跃然纸上;苏七块挥起袖子接筋续骨,规矩不改中隐藏的是妙手仁心;刷子李、风筝魏、泥人张凭借精湛的手艺博得满堂彩;好嘴杨巴叩头佯罪,巧妙化解不识芝麻粒的李中堂的尴尬……想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雅”始于“俗”。俗世生活是一种别样的美,它蕴藏着原生态的力量与智慧。当今人们追求“雅”,但却显得拘谨刻意。津门传说中的小人物则不同,无论是活出殡的刘道元,卖家产的蔡二少爷,还是干鸡鸣狗盗之事的小达子,看似上不了台面,却都因豁达、质朴的性格与浸透在生活中的智慧而鲜活灵动起来。“这些人空前绝后,却都是俗世里的俗人;这些事匪夷所思,却都是真人真事”,他们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嬉笑怒骂间都是天津卫最本真的场景。就是这些俗人,谱写了时代的大雅之章。

雅和俗作为两个互相定义的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俗世奇人》中都是俗人、俗事,但时光将它们升华为真正的高雅。这些俗人、俗事都蕴含着俗世感情中的憧憬、渴望、温存、爱意,以及所有美好而真诚的东西,这些也正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温暖的部分,无论悲喜,均是俗世温暖的沉淀。

民国小影,旧时一瞥。书籍故事性与文学性兼具,单篇看来颇似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小品,整体来看又共同构成了清末民初的天津市井生活图景,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全书如下酒小菜,初尝便是惊艳,吃罢,更显回味悠长。

俗世奇人心得体会5《俗世奇人》讲述了在天津当地的各类奇异人物,比如:刷子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张大力无边的力气,还有大回拥有精湛的钓鱼技术……他们都各自怀揣着自己独特的能力,在这一所大都市中生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这一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位绰号为“张大力”的人。他的原名叫张金壁,身强力壮,力大无边,于是百姓们都称他为“大力”。在他的身上流传着一个故事:一家石材店的门口放着一把青石大锁,锁上刻着“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但因为这家店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自然没有人能够举起。有一次,张大力路过看到了这把锁,竟单手就把铁锁轻松举起,可当张大力举起之后,他竟看到锁底下还有一行字“唯张大力举起不算”,旁人见到了这行字都大笑——原来是店家在称赞张大力呢!于是,张大力便没有去索要那百两白银,扔了锁笑着扬长而去。你瞧!他的力气多不寻常呀!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只有不同于常人的手艺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奇人吗?其实不然,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无论有没有寻常的技能,只要你有颗敢去挑战,敢去创新的心,你就是名副其实的奇人!

俗世奇人范文4

(南京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音乐中的雅俗问题从古至今一直争议性话题,自先秦时期孔子的“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至今天人们提出的所谓的“雅俗共赏”已有两千多年,虽然古代的音乐雅俗涵义与当今时代的音乐雅俗涵义已大相径庭,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音乐文人、音乐家及文学家等所发表的音乐雅俗观念都曾对当世及后世的雅乐、俗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清代的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中提出的“谓当世之人为今人,不为俗人,谓今人之声为人声,不为今声”对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雅乐;俗乐;人的主体性;雅俗共赏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

Several Thoughts on the Music Ideas in Jingshan Music Collection

SUN Ying-hua

《竟山乐录》全文共四卷,其大量篇幅从乐律的角度对汉魏以来的五声配五行、五色、五事展开批判论述,提出“乐以声为主,乐之声以人声为主,声以调为准,声之调以宫调为准”的音乐美学思想,并指出汉魏以来的谶纬神学思想为“纷纶错出,人各为说,而乐遂以亡”的谬误思想,以此证明“乐之亡有由”,从这一层面来讲,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毛奇龄片面否定乐律学研究中的声、器、数之间的关系,而论为“皆亡乐之具”,其思想不免显现偏颇。而作为本文论述的重点――雅乐与俗乐的问题在《竟山乐录》中也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因此,笔者想就《竟山乐录》中的《乐不分古今》中的音乐雅俗观来对有史以来的关于雅乐与俗乐的争论作一分析、梳理及映射当今的音乐雅俗观。

一、乐、俗乐的涵义

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乐不分古今》中云:“但应故事,口不必协律,手不必调器,视不必浃目,听不必谐耳,尸歌偶舞,聋唱瞎和,如此而曰雅乐。”这里说明毛奇龄是对雅乐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从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发展来看,古代雅乐的行乐方式主要与祭祀、宴飨、乡射、大礼等有关,其规模宏大、声调平缓、庄重、肃穆,给人一种威严之感,并按照“正五音、平八风”的音乐美学理念发展的,即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思想,在中国音乐史上雅乐也始终没有突破“和”的审美理念的囚笼。对俗乐的界定,虽然毛奇龄没有特别说明,但是根据他对雅乐的界定,我们可以知道,他所认为的俗乐便是雅乐涵义的反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毛奇龄对雅乐、俗乐涵义的界定不乏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成分,其观点具有一定的偏颇性。据《辞海》(艺术分册),雅乐是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曲所用的乐舞。其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俗乐是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的泛称。”刘文瑞在《音乐史上的雅与俗》中指出:所谓雅乐,专指祭祀、典仪等正规场合所用的音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庙堂之上”所奏之乐,就同我们今天来了外宾时军乐队所奏的音乐差不多。所谓俗乐,专指宴饮、休闲等生活场合所用的音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闾阎之间”所奏之乐,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通俗艺术表演。注:(刘文瑞《音乐史上的雅与俗》,《华夏文化》,2002年第4期。)另外,张静轩在《谈民族声乐的“雅”与“俗”》中也指出:雅乐指六代乐舞,因其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故冠之为雅。所谓俗乐是指当时泛指意义上的郑卫之音。注:(张静轩《谈民族声乐的“雅”与“俗”》,《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第3-4期。)上述对雅乐、俗乐的界定都立足于历史史实的基础上,从雅乐与俗乐的功能、演奏场合及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来对二者进行界定的。就此笔者认为,这些已经不能代表当今的时代特点及音乐审美理念。目前我们通常将学院派所进行的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以及专业音乐创作与通俗流行音乐的演唱与创作作为雅乐与俗乐之间的主要分界线,这也是不正确的。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现今的世界是多元的,由于各种音乐文化的交流、碰撞,社会文化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雅乐、俗乐的涵义在我国本民族的文化土壤里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音乐已经成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管建华在《音乐人类学导引》中指出:“各种音乐文化所具有的概念,都建立在由个人和各群组以文化来接受的事实基础之上,并与其音乐的声音和态度以及价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注:(管建华 《音乐人类学导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另外,从音乐美学发展来看,虽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儒家中庸美学思想一直是雅乐、俗乐斗争的焦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所谓“和”的音乐审美理念已经不能成为人们区分雅乐、俗乐的主要美学依据。正如社会学家阿多诺认为,音乐的各种不同形式和语言是现存社会阶层和结构的直接产物。其次,从音乐的社会功能角度来看,无论雅乐还是俗乐都在该民族文化基础上发挥其特定的音乐功能,并且有些功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叠,例如,雅乐同样具有其音乐情感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及在此基础上的娱乐性,而俗乐除了娱乐性外,也包含其文化信息的传达等等,这也就是说,音乐的功能可给予雅乐、俗乐一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根据雅乐、俗乐面对的对象目的而定。如中国古代的祭祀、宴飨等场合所用的六代乐舞,其目的是要通过音乐来沟通天、地及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这其中除了“中正和平”的音乐形式以外,同样具有音乐的娱乐审美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音乐人类学的提出,现今时代的雅乐、俗乐的涵义具有更广泛、更深层次的文化象征意义。那么究竟何谓雅乐,何谓俗乐呢?笔者认为,所谓雅乐的音乐的构成方式应包含自身民族文化结构、民族文化时代性,表达及发挥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广泛而深刻的人类精神需求及社会需求。俗乐的音乐的构成方式虽也包含自身民族文化结构、民族文化时代性,但是其音乐是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天然需要。另外,雅乐和俗乐的题材形式并不局限于哪一类,二者都可具有广泛而深刻的题材形式,雅乐可以实现典雅化与通俗化相结合,同样道理俗乐可以实现通俗化与典雅化相结合。正如冯光钰在《音乐雅俗谈》中所说的“雅俗没有好坏优劣之分,雅可以成为通俗之作,俗可以成为典雅之作。”然而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雅乐在功能上注重音乐的倾向,而俗乐在功能上往往注重音乐的非倾向。王次昭的《音乐美学新论》中指出:“音乐中的倾向主要表现在音乐对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上,它反映了人类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与音乐中的社会内容相统一的关系。音乐中的非倾向是指,音乐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天然需要。注:(王次昭 《音乐美学新论》,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二、雅乐与俗乐之间的交流

既然雅可以成为通俗之作,俗可以成为典雅之作,二者完全可以实现音乐本体与本体以外的交流。即“援雅入俗,或者援俗入雅”。毛奇龄在《竟山乐录•乐不分古今》中云:“自唐分雅乐俗乐番乐三等,而近世论乐者,动辄以俗乐为讥。殊不知唐时分部之意,原非贵雅而贱俗也,以番乐难习,俗乐稍易,最下不足学,则雅乐耳。故考伎分等,反重番乐,其能习番乐者,即赐之坐,名坐不伎,其不能番乐,则降习俗乐,不坐而立,名立部伎,若俗乐不能,则于是斥习雅乐,不齿于众,雅乐之贱如此。”这里毛奇龄立足于唐代分部之乐的史实基础上,从音乐演奏技能的角度对雅乐进行贬斥。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唐代所设的分部之乐,恰恰说明了朝廷之上“重俗轻雅”的音乐审美思想倾向,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随着唐代对外交流的加深,番乐即少数民族音乐及俗乐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雅乐的发展在长期儒家思想的限制下,其音乐难免仍脱离不了音调平缓,给人以昏昏入睡的感觉,这也充分说明了雅乐在与俗乐的长期斗争中,统治者不重视“援俗入雅”的音乐文化交流,其中包括音乐演奏技能的交流,导致雅乐逐渐走向衰落。然而据崔令钦的《教坊记》中对唐玄宗设置的左右教坊的记录,并不是毛奇龄所说的演奏技能底下者只能斥习雅乐,而是唐玄宗根据雅乐与俗乐不同的音乐社会功能,对音乐的文化管理于行政上的安排。由此可以看出毛奇龄在这一方面也存在其偏颇的一面。就此笔者认为,雅乐与俗乐之间不能单纯以技能的高低来评价雅乐、俗乐的优劣。音乐的演奏技能只是音乐传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完全可以通过雅乐与俗乐的交流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雅乐可以表现幽雅抒情、细腻、注重个人技巧的一面,同时俗乐也可以表现场面宏伟,气势磅礴的一面。当然雅乐与俗乐之间演奏技能的交流只是实现雅乐、俗乐交流的一个层面,这其中还包括音乐本体中的各种音乐要素如音程、和弦、旋律、节奏等要素作用的发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交流。

三、谓当世之人为今人,不为俗人,

俗世奇人范文5

1、《刷子李》选自《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2、后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23课。讲述了刷子李虽然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的故事。

3、《俗世奇人》是冯骥才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2008年版本包含18篇小说,2016年版本包含36篇小说。

(来源:文章屋网 )

俗世奇人范文6

重点掌握写人物要抓“奇”,展示人物多重性格或丰富的内心世界。

【教学设想】

第一个环节是从课文《泥人张》引出写“人之奇”,感受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英雄人物也有凡人的感情,好人不一定都做好事,体现人物的多面性。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用情境剧的形式,将口头作文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要求展现人物多重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第三个环节是学生讲评作文,感悟人物之奇。最后是结束语,展示可爱的图片,联想曾经的傻事、 趣事。

【教学过程】

一、起

刚学了《泥人张》,文章紧紧抓住了“奇”字来写人?那么,泥人张究竟“奇”在何处?

1.手艺奇。

“伸”“抠”“摆弄”“飞快**”一系列动作转瞬而就,不留痕迹,足见泥人张手艺娴熟绝妙。“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其中“戳”字换成“放”字好不好,为什么?不能换,因为“戳”字写出了动作的迅速有力,显现出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不屑之情绪。朗读时要注意重读“叭”和“戳”,要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泥人真捏绝了!”一个“绝”字,既点明泥人张手艺绝妙,又打击了海张五的猖狂气焰,大快人心。

“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核桃大小。”“割”字既含有对泥人张手艺的赞美,又带有强烈的感彩,可谓爱憎分明。对海张五泥塑的描写,更是令人忍俊不禁,拍手叫绝。

海张五是没事找事,自找没趣,自讨苦吃;泥人张却“找”回了尊严,讨回了公道。两个“找”字应该怎样读?第一个读出海张五的轻浮,后一个则要读出泥人张的沉稳。以上细节描写,尤其是动词的妙用,刻画了泥人张的奇特之处。

2.行事奇。

面对海张五的口出狂言,泥人张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捏一个海张五来“回报”海张五。当海张五再次嘲笑泥人张的手艺时,他却用“贱卖海张五”狠狠地打击了海张五。这些足以表现泥人张行事奇特。

3.性格奇。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面对财大气粗的“张五爷”,泥人张一反众人的奉迎,依然我行我素,丝毫不受众人影响,足见泥人张的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性格内敛、不事张扬。

刚才我们从字里行间充分感受到了泥人张的“奇”,相形之下,海张五的“俗”便脱显出来。那么,文中哪里表现了海张五的“俗”?找出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一是相貌,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二是语言,口出狂言,粗俗不堪。最典型的是“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写泥人张表面柔弱,实则刚正不阿;写海张五,表面强悍,实则外强中干。若是写一个恶霸欺负老百姓,你会怎么写这个恶霸?

我们笔下的海张五可能要拳脚相加,啪!啪!啪!我们笔下的泥人张可能像人们想的那样“一个泥团砍过去”,啪!啪!啪!

好人不一定都是好,坏人也不一定都处处坏。我们要学会分析多面人,分析人的多重性格。

二、承

写人时何必统一标准,同一张脸,同一个性格?学生们写人时,可能以写好人好事为主,其实,人有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我有一个优点,我有一个缺点,你喜欢听哪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是各不相同的,性格也如此。只要是人都有猎奇的心理,老师们也不例外,这就叫作“好奇心”。写作要有奇招,写奇人奇事,这样才有看头,才有吸引力,才能满足、激发读者的好 奇心。

怎么样?挑战一下。愿不愿意满足一下大家猎奇的心理?

试一试:情境剧(世博会,海张五和泥人张两人的再次相遇,会发生怎样的一幕?)

时间:公元2020年某时

地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门口

人物:海张五、泥人张

话外音:公元2020年5月20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门口人山人海,海张五和泥人张在这里不期而遇。

学生分四个小组:一个演海张五、一个演泥人张,一个念旁白(神态、动作、解释性的话),一个以现场目击者身份评价。

其实,刚才的口头作文表现出同学们对人物的把握,好人不一定都好,坏人也有可爱之处。这样的人物是立体的,而不是扁平的、模式化的,这样的人物才更加有血有肉,丰满可人!

那你周围的人里边有没有像泥人张一样有绝活的人?你遇到过几个财大气粗、口出狂言的恶霸?现场调查一下。很少吧?我们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凡人凡事怎么写出一个“奇”?写作文的全部奥妙在“奇”字,一“奇”就是有看头了,有看头了就吸引大家的眼球,分数自然就高了。

三、转

出示学生作文《我爸就是一只熊猫》,先学生讲评,后民意测验。

如果你是老师,你给多少分?

四、合

想想再也回不来的小时候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

泥人张?海张五?

俗世 + 奇人 = ?

好人?坏人?立体人?多面人?

如果让你写一个人怎么写?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20 10:24
下一篇 2024-06-20 09:48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