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造句范文1
近义词:
静悄悄- 安静静、静幽幽
静悄悄造句:
灯光黯淡的车库静悄悄的。
没有风,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暮色正在静悄悄地笼罩下来。
三个人静悄悄地走进起居室。
走廓里静悄悄地没有人。
静悄悄的,所有眼睛都盯着他。
我静悄悄地坐着,听他讲故事。
大家一声不响,吊篮里静悄悄的。
会场里静悄悄的。
他穿过露水欲滴的树林时,那儿一片静悄悄。
但是除了荡桨的声音以外,大多数船只都是静悄悄的。
皓月当空,街上静悄悄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拉过警报。
船又静悄悄地向陆地蠕动,船后留下长长一道暗色的浪迹。
皑皑白雪,一望无际,四处静悄悄的一片,叫人欣喜若狂。
春晖照着大地,小车站里静悄悄的,好象还未从睡梦中醒来。
我们躺着看他,他大概没看见我们,因为我们静悄悄地躺着。
海湾如往常一举,静悄悄的不见人影。只有贝恩蹲在小塘旁的礁石间。
你静悄悄地坐在我把你放下的地方,用一副疲乏而消沉的神情看着我。
小林子静悄悄的,一点风也没有,连白杨的叶子也无精打采地垂下头来
我们静悄悄地请求政府以低廉的价格或无偿地把认股权证退还给我们。
只是在这儿,在这静悄悄的小屋里,雅夏才能反省自己为非作歹到了什么程度。
这会儿,这两个人,两个性格大不相同的人的生命的道路,就在那儿静悄悄的星光灿烂的夜里相交了。
只有一个人,在那静悄悄的小巷湾里,这人就在帆船的甲板上,等候着潮水的到来,正默默地向她告别。
那里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好象没有一个人,一阵孤独和被抛弃的感觉袭上他的心头。这越发加深了他当时的凄凉心境。
静悄悄地- -她正努力集中着自己的思想。
鲍勃多兰静悄悄地跌到地下室前的空地上。
静悄悄造句范文2
妈妈依旧平静地说:“妈妈听到了,我们去超市吧。”看到妈妈一直都没有什么反应,暖暖觉得这个游戏不怎么好玩,于是就放弃了。
当孩子喜欢说诅咒的话时,我们可以像这位妈妈一样进行冷处理。当孩子发现这些话不能引起父母的反应时,就会觉得无趣,自然就不喜欢说了。
自我反省,寻找粗话的源头
孩子讲粗话一定是从哪里学到的,我们应从孩子所处的环境出发,寻找“粗话”的源头。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机会最多,我们的语言习惯也很容易影响到孩子。身为父母,我们应该首先反省自己有没有说“粗话”的习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纯净的语言环境。
试着用良好的语言去回应孩子
当孩子说“粗话”的时候,我们除了尽量漠视孩子的诅咒之外,还可以尝试用良好的语言去回应孩子。
例如,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可能会说“臭爸爸”,这时爸爸可以回应一句:“我不是臭爸爸,是香爸爸,就像你一样香喷喷的!”这时孩子就有机会去重复新的、好的句子。
悄悄话—孩子语言敏感期的特殊表现
孩子用无声的悄悄话感受语言魅力,配合孩子,与孩子一起想象爸爸在沙发上看电视,4岁的儿子跑过来,凑到爸爸耳边说了一阵悄悄话。
儿子说完后,满脸期待地看着爸爸问:“爸爸,您听明白了吗?”
爸爸茫然地摇摇头说:“没有听到你说的什么。”
于是,儿子又趴在爸爸肩头继续说,爸爸还是没有听到,他回头看了儿子一眼,发现儿子只是嘴唇在动,根本就没发出任何声音来。
儿子“说”完后,又问:“爸爸,这次您听明白了吗?”
爸爸心想:如果再说“没听明白”,儿子一定会继续“说”悄悄话。于是,爸爸点点头,很认真地说:“嗯,这次我听明白了!”儿子听了很高兴,又跑去其他地方玩了。
随着孩子使用语言次数的增多,他会发现语言有很多种表达方式,可以平静地说,可以大喊大叫,还可以趴在耳边悄悄地说。
他会发现,当和人说悄悄话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而关系似乎也变得更加亲密了。于是,他爱上了说悄悄话。“悄悄话”是三四岁孩子探索语言魅力的一种方式,也许他趴在我们耳边许久,却什么也没说。但当他问我们“听到了吗”时,如果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就会继续刚才的动作,直到得到肯定的回答为止。
我们应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在他喜欢说悄悄话的敏感期,主动配合孩子,和他一起体会语言的神秘感。
耐心倾听孩子的悄悄话
静悄悄造句范文3
儿子,那时我和你的爸爸还没有分开,你只有三岁。你总喜欢在傍晚时候缠着我们到街上去玩。商场门前有你最爱玩的碰碰车,还有你百吃不厌的烤土豆片。你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你的爸爸。你像小鸟一样开心的样子我一直记得。
是从哪一天起,你的眼神像受惊的小猴一样地无助?你开始变得不爱说话,你不再要求我们陪你出去玩。你总是静悄悄地——静悄悄地玩玩具,静悄悄地画画,你在你爸爸和我的争吵声里,静悄悄地收起你的《狮子王》和《猫和老鼠》,静悄悄地回到你的小房间。那是你觉得安全的堡垒吗?儿子,看着你,妈妈心里的痛说不出来。
在你四岁生日的时候,你已经知道妈妈和爸爸可能要分开了。妈妈带你回外婆家。外婆、外公总要带你出去玩,你不肯,你拉着我的裙角不放手。你怕妈妈会像清晨美丽的露珠一样,太阳升起来就蒸发消失。夜里临睡前你突然不要听那些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的童话,你紧紧搂着我,在我耳边说:“妈妈,我不要后妈,我要和你在一起。”听到你奶声奶气的声音,妈妈的心在那一刻像被人突然抓住并挽了一个结。我应该对你说什么呢?你是那样小的一个孩子,你睡着的面容像落在凡间的天使。妈妈可以解释吗?可以告诉你那些大人间孱弱而又丑陋得经不起推敲的誓言和感情吗?
你是个坚强的孩子,即使在打针时你也不哭。可是在我收拾衣物离开的那个夜晚,你拉着我的衣襟,大声尖叫着,黑黑的瞳仁在泪水里充满挣扎和哀求:“妈妈,别走!”楼道因为你的呼叫而变得更加漆黑,妈妈忍了许久的泪落了下来。“只有相爱的人才可以生活在一起,妈妈和爸爸已经不相爱了,所以分开。”我蹲在那里告诉你这个朴素的道理,然后一根手指一根手指地将你紧紧抓住我的小手掰开。你的哭声和着我下楼的脚步声从此成为我噩梦里摆脱不掉的背景声音。
那年的夏天是灰色和阴冷的。妈妈掘了生命里的第一个坟,埋葬了许多曾经纯真和美好的东西,包括你快乐的童年。
秋天时,你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了。爸爸和妈妈的协议里只规定了星期五的探视日,可是在其他的日子里妈妈是那样想念你。我躲在你学校门前的大树后看着你,你在放学的路队里,低着头,一边走一边踢着小石子,满腹心事的样子。没有人来接你放学,你走出校门时漠然地看着那些欢快地奔向父母的同学;没有人牵着你的手,你在横过马路时像一只无助的孤雁,仿佛随时会被飞驰而过的车轮卷走。妈妈在树后不禁泪流满面。当初带你来这个世界上是因为爱,而当爱已不在时,妈妈却没有陪在你身边。
我其实是个多么自私的妈妈啊!
儿子,妈妈一直以为不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但看着你小小的、写满忧郁和孤独的身影,我想如果上帝能给我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把对你的爱放在生命的第一,让它淹没自己那些如烟花般绚烂而短暂的爱情。
你七岁生日时,我从你爸爸手里牵过你。我带着你在超市里穿行,我要你挑你喜欢的零食,可是你不肯。你问我:“妈妈,你的手机怎么停机了?我都找不到你。”你从裤兜里掏出一把零钞递给我,“妈妈,你是不是没有钱了?我这里有。”我手里的零食落了一地,我蹲下来紧紧抱住你。儿子,你是我生命里无价的珍宝。这一刻,你紧紧握着那些硬币向我伸来的小手,再一次将我的心击得溃不成军。
晚上在外婆家看你的作业本。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你所有的造句都是以妈妈为主题的,上面写满了这样的句子:我很想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很漂亮、我的妈妈是勤劳的人……当外婆要你用幸福一词造句时,你脱口而出:我不是幸福的孩子。
外婆和我都呆住了。
我凝视着你,你下巴上有个圆圆的涡痕,书上说那是上帝留给他的宠儿的吻痕,可是妈妈却没有带给你一个幸福和快乐的童年。妈妈多想你快乐,多喜欢看你笑得灿烂、没有一点阴霾的样子啊!
儿子,你知不知道,你的不快乐像只看不见的手,缓缓地触摸到妈妈心里最脆弱的地方,妈妈应该怎么办呢?妈妈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苦苦挣扎,并且身不由己。
与你在一起生活的六年时光成了妈妈现在生活的全部支柱。你,作为我和你爸爸婚姻的牺牲品,我将对你永远心存愧疚。回首来路,如果当时我们能够为你多想一点点,你就可以与其他孩子一样快乐了。没有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快乐,只是当时——当时我们过低估计了离婚对你造成的伤害。
静悄悄造句范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蕴涵的深意。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畅谈春天,激情导入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看,春天来了,花开了,树绿了。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用眼睛看过春天,用鼻子闻过春天,用耳朵听过春天。不过,今天我们要和一个小女孩一起用手和心来触摸春天。
2.读课题,用心来读。
3.介绍安静。
生:她是一个盲童,她八岁……还是一个特别喜欢花香的孩子,因为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4.感受春天。
(1)来到花丛的安静,除了闻到花香,还听到了什么,触摸到了什么,让她觉得春天是那样的美好?
(2)师:是啊!安静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却一样感受着春的气息,她知道了:原来春天是浓郁的花香,是柔嫩的小草,是悦耳的鸟鸣,那是因为她热爱花园,热爱春天。正是这神奇的大自然让她也创造出了奇迹。
二、品读语句,感悟奇迹
1.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奇迹发生,请勾画出相关语句,并想想:从中你感悟到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
(1)“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指名读,理解“流畅”,就是指动作协调,步履轻盈,通过“很、一点儿”可体会)
她走路流畅与她“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有很大关系,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出安静的活泼。
(2)“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通过“慢慢”能看出她怕伤害月季花,“极其准确地”说明了她有灵敏的嗅觉,可以看出她的聪慧,她是盲人却能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这真是一个奇迹。
(3)“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比较两个句子:
安静的手指合拢,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
体会“悄然”“竟然”的意思。
“悄然”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突出了安静拢蝴蝶时的悄无声息。
从“竟然”这个词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正常人想要捉住一只蝴蝶都很难,可是盲童安静却捉住了蝴蝶,这真让人不可思议。所以这真是一个奇迹。
(4)理解“神奇的灵性”。“神奇的灵性”就是神奇的力量。这“神奇的灵性”来源于什么?(生自由说)
师总结:神奇的灵性来源于女孩每天在花丛中流连,她热爱春天的花,春天的草,春天的一切,她的身上已有花的芬芳,春的气息。正是她这种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之情产生了一种神奇的灵性,指引她抓住了那只蝴蝶。
(5)学生感受。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安静的感受吧!静静地闭上眼睛,慢慢地伸出手,随着老师的朗读和安静一起做动作,一起去触摸,一起去体验。(音乐起,师配乐朗诵:“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在春天的深处,安静就这样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许久。”)因为平时安静只能从花香中来感受春天,可这一次对她来说是一次全新的经历,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现在,请同学们慢慢地睁开眼睛。同桌之间交流交流,说说自己刚才的感受。
三、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
1.指名读。理解“张望”。
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得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所以,抬头张望的安静一定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物。想一想,她看到了什么?
3.总结全文,相机板书。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知道安静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样了吗?
4.师总结: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了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缤纷的世界。这就是安静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理解道理,深化情感
1.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2.课文中谁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安静)所以我们可以说安静有生活的权利,安静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3.理解放飞蝴蝶的举动。安静不光告诉我们她有生活的权利,她放飞蝴蝶,是因为她也知道:蝴蝶有生活的权利,蝴蝶也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静悄悄造句范文5
1、它悄无声息地来临,静如蓟花冠毛,掠过山坡上果园的一角。
2、小添偷偷沿着窗帘后面悄无声息地潜到阳台上。
3、今天我悄无声息地从他身后接近,他知道了。
4、随着三维动画广告在电视屏幕上的频频播映,计算机动画已经悄无声息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5、如此一来,修行的等级才会提高,也才比较不会受到身体感官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才能自然进行,如同温暖的春天一到,无需借助外力,大地的冰雪自然悄无声息地融化一般。
6、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因为它会悄无声息地损害血管,导致脚趾和肢体的损伤、失明、心脏病和死亡。
8、雕像越来越多起来,白色石像群集在树间,白色人像及其断片悄无声息地竖立着,在虚空中徒然保持着各种姿态。
9、邻近的阿拉伯省份也悄无声息地支持着总统巴歇尔,因为他们也已经得到过警示之前与南部非阿拉伯的独立派的和平交易只能是让苏丹走向被分裂的深渊。
10、随着伊朗到处都充塞着西方思想、消费者习惯与卫星电视,并且还迎来了新一代伊朗人的崛起,一代对革命或战争没有切身记忆的人,那些原则性强的人便开始担心他们的革命并不能成功,而到目前为止,革命只是一直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11、一些维护好的网站其内容会经常被最新的信息更新,()但是也有一些网站可能会很快过时或悄无声息地消失。
12、为什么这条金鱼在这样一个严肃的周刊上占这么多宝贵的篇幅而其它成千上万条金鱼却每个星期都在悄无声息地死去?
13、在没有进行静态检查的情况下, aop框架无法调用任何通知,因此会悄无声息地失败。
14、在通常的使用中,文学似乎只是一个特定的事物,并且认为它被过高地评价,被当作一条法则,用于将一件或一类特殊作品的特殊意义悄无声息地直接转变成人们当成是概念来利用的东西,但事实上它还是一种实践行为。
15、然后她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瓦朗蒂娜也没听见她已离开房间。
静悄悄造句范文6
关键词:翻译 格律诗 文体特征
一、引言
“文学文体学”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学学派,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语言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文体学理论常用于小说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少见。本文以杜甫的《春夜喜雨》和许渊冲的英译为例,从“音、形、义”三个层面探讨文体特征在翻译中的再现和再创造,以揭示文体学对格律诗翻译的指导作用,为格律诗的翻译提供借鉴。
二、原文的文体风格
Leech(1969)曾指出:“如果要对每一实例进行透彻的、卓有成效的分析,就必须了解每首诗的背景,包括作者的生平、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春夜喜雨》属借物抒情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广为流传,用以歌颂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之人。该诗是杜甫定居成都时,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所作。彼时,作者常于田间亲自耕作,对大自然充满深厚的感情:感叹其孕育万物的力量,更钦佩其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日,下起春雨,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春夜喜雨》。全诗如下: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该诗属五言律诗,诗中四行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五言律诗格律严谨,颔联和颈联须是对偶句。“随风潜入夜”对应“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对应“江船火独明”。此外,每联的结尾字(即二、四、六、八行的末字)须押韵。该诗各联的结尾字分别是“生”“声”“明”“城”,押“eng”韵。五言律诗的节奏形式是严格的两个双音步加一个单音步,且单音步只能出现在句中或句尾,而非句首。如“好雨知时节”的节奏形式为“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单音步在句中。律诗借助“平仄”表达声律上的抑扬顿挫。该诗用韵形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从选词上看,诗文通过一系列形容词和动词来展现夜的寂静,凸显春雨之柔情。如“好”表达春雨的及时,“细”形容春雨的温柔细腻。动词“知”“潜”“润”赋予春雨生命和情感,形容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颈联中的“黑”和“明”形成强烈对比,一明一暗,表达夜的黑,烘托春雨的稠密。该诗选用的名词多为具体名词,如“雨”“风”“径”“船”等。具体名词再现事物的能力极强,是图景的构成元素。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等元素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将春雨中的事物真实地展现给读者。此外,律诗讲究句式工整、用词简洁。该诗用词简洁,给人清爽之感,如同亲身经历了春雨的洗礼一般。
从意境上看,全诗突出一个“喜”字,契合诗题。诗文虽未出现一个“喜”字,却将“喜”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词语是诗意的载体,恰当的选词有利于渲染诗歌的意境。“雨”“风”“径”“船”等事物的组合,勾勒出一幅具有意境的画面。一“明”一“黑”的照应,如同将舞台灯光效果转移到了画面上。“知”“潜”“润”为画面注入生机,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寂静之夜,春雨悄然而至,滋润了万物。天亮时悄然离开,只留下一片花团锦簇的清新场面,人们见了自会喜笑颜开。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人们也期待、喜爱这样的“好雨”。题中的“喜”字虽然未在诗里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
三、文体特征在译文中的再现和再创造
文体学是检验翻译的试金石。在诗歌翻译中,能否处理好文本的文体问题至关重要。《春夜喜雨》属五言律诗,文体特征较之英诗出入很大。音律、选词及意境是诗歌的血肉,在格律诗的翻译中,保留诗歌的血肉是一大挑战,实现对等翻译更是难上加难,译者须谨慎处理。笔者认为,汉语格律诗与英诗在音律、修辞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译者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格律诗和英诗间的互译。本文以许渊冲英译《春夜喜雨》为例,探讨文体学视角下格律诗的翻译。许之译文兼顾了诗歌的音律、选词和意境,再现了原文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属质量上乘之作。译文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紧贴英诗的语言特色,易为西方读者所接受。以下是许之译文:
Happy Rain on a Spring Night
Good Rain knows its time night;
It will fall when comes spring.
With wind it steals in night;
Mute, it moistens each thing.
O’er wild lanes dark cloud spreads;
In boat a lantern looms.
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
(一)音律再现音美
韵步是由一个或两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两个非重读音节的排列组合。三韵步行是由三个韵步构成的诗行。许之译文多属三韵步行。如:
/ - / - / -
Good Rain // knows its // time night;①
- / - / - /
It will // fall when // comes spring.
- / - / - /
With wind // it steals // in night,
/ - / - / -
Mute, it // moistens // each thing.
在这两行诗中,每行都由三个音步(即韵步)组成,每个音步都包含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非重读音节。三音步行巧妙再现了原文“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的节奏及音美效果。格律诗凭借“平仄”标注诗中抑扬顿挫的节奏,英诗则通过非重读音节和重读音节的交替使用传达节奏。译文第一行采用扬抑格,第二行采用抑扬格,既保留了原文平仄的节奏,又符合英诗的行文特点。译文多采用三步抑扬格或三步扬抑格,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原文“双音步+单音步+双音步”的节奏殊途同归。
五言律诗的押韵方式是在第二、四、六、八行压尾韵。而英诗的押韵方式多样化,最基本的有双行押韵(aabbccdd)、隔行押韵(ababcdcd)、吻韵(abba cddc)和链韵(aba bcb cdc ded)。该译文的押韵方式为“ababcdcd”,属隔行押韵。译文的押韵方式虽与原文不同,但符合英诗的压韵规则,便于拉近译文与目标读者间的距离。正如万兵(2010)所说:“一种语言的诗要用另一种语言中性质最接近的韵律来传达,而不能照搬原诗。”许之译文成功地做到了此点。
由此可见,汉诗和英诗之间是可译的。就音律的翻译而言,可将汉诗的“言”和英诗的“音节”对应,将汉诗的“顿”和英诗的“音步”对应。以重读响音来译平声字,以非重读音来对译仄声字,实现押韵方式的对应。
(二)选词再现形美
许之译文在选词上保留了原文的文体风格。原文所用词语大都浅显易懂,符合写景抒情诗的特点。译文也选用通俗易解的词汇来传达原文的意义,清新、愉悦的格调与原文相吻合,读者阅读译文时,可轻松畅游于文字之间。译文中的名词多为具体名词,与原文的具体名词对应,如“rain”“night”“spring”“wind”“lanes”“boat”“lantern”等,一一再现了原文中的具体事物。一方面,这些具体名词将真实事物填充进诗歌的框架,丰富诗歌的内容;另一方面,具体名词能激活读者脑海里的信息,构建出一幅应景的画面。此外,具体名词营造的艺术意境增强了译文的感染力,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获得和阅读原文时近乎相同的审美感受。
作为写景抒情诗,原文多选用描述性形容词。译文保留了此特点,选用对应的形容词描写夜深人静、春雨悄至、润物无声等场景。如用“good”修饰“rain”,可谓匠心独运。“good”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性好;用以修饰“rain”,则赞扬了春雨无私奉献的精神。“Good Rain”之首字母大写,凸显了春雨夜间降临的神秘和润物无声的神圣。“wild”和“dark”构成春雨悄至时的背景色彩,再现了春雨的稠密之景。“saturated”从侧面体现了春雨带来的勃勃生机。
译文的动词具有拟人化色彩,保留了原文的修辞风格。如“knows”体现春雨的善解人意:它在人们需要时降临,滋润万物,为世界增色添彩,后又悄悄离去。“steals”体现了春雨的俏皮:它悄悄地来,悄悄地走,在寂静之夜为人们送来惊喜。
概而言之,译文在选词方面保留了原文的特色,突出了原文的风格,流畅地再现了原文的形美。
(三)意境再现意美
诗之可译有个必要条件,即两种语言的总体美学功能须一致。所谓一致,指意义和美学上的等值。而美学功能主要指诗的意境美。意境是诗的灵魂与魅力所在。词语的选择影响着诗歌意境的营造。译文语言简洁,句式简短,契合原文的意境。“rain”“wind”“lanes”“boat”等意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雨中夜景图:夜深人静,春雨随风而来,润物无声,悄然而去。从“lanes”到“cloud”,再到“boat”的空间转移使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再转移到江上。空间上的转换拉长了画面,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增添了诗歌的韵味。
译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雨俏皮可爱、无私奉献的品性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见,译者在翻译诗歌时,要在保留原文修辞风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运用目标语的语言特色再现原文的意境。除修辞外,译文还采用凸显的手法渲染意境,如第四行中的“Mute”位于句首,强调了春雨脚步之轻盈,渲染了寂静的意境。最后两行“Dawn sees saturated reds; The town’s heavy with blooms.”则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dawn”作主语,充分体现了春雨无私奉献的品质。人们还在熟睡时,春雨已完成使命,悄然离去。黎明时分,整个城区成了花的海洋。人们醒来后,能不为这美景所震撼么?至此,诗歌中“happy”的意境便“迸透”了出来。是春雨复苏了万物,愉悦了世人。
故而可以说,译文所绘的春雨降临之场景,与原文意境吻合。译文(除标题外)未曾出现一个与“happy”(“喜”)有关的词语,却能使读者联想到人们看到春雨如期而至时的愉悦,生动地再现了原文“喜”的意境。
四、结语
格律诗音律严密,选词严谨,意境表达含蓄。文体特征上的差异是汉诗与英诗互译的障碍,但诗歌之共性又决定了诗歌的可译性。在进行诗歌互译时,译者须善于挖掘汉诗和英诗的相似或相通之处,方能填补文体特征差异造成的沟壑。汉诗和英诗的音律虽有不同,但不乏对应之处。如在汉译英时,可用英诗的“音节”代替汉诗的“言”,用英诗的“音步”代替汉诗的“顿”,反之亦然。除音律外,译者在选词上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特点,渲染的意境亦须契合原文的意境。因而笔者认为,文体学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之一在于,它可以提高译者的文体意识,使译者注重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再现和再创造原文的文体风格。
注释:
①“-”代表重读音节,“/”代表非重读音节,“//”代表音步的
划分。
参考文献:
[1]Leech,G.A 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
London:Longman,1969.
[2]陈才忆.英语诗歌的韵律和类型[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
[3]封宗信.文学文体学――文学翻译批评的试金石[J].中国翻译,
1999,(5):40.
[4]胡显耀,李力.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9.
[5]浦起龙.读杜心解[M].上海:中华书局,1961.
[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7]万兵.从文体学视角看格律诗的翻译――以许渊冲英译李商隐的
《无题》为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24~2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