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冶金原理;科研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94-02
冶金原理是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深入学习钢铁冶金的基础和纽带,是贯穿整个冶金工程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桥梁[1,2]。同时,冶金原理实验是对冶金原理课程的具象化和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
一、实验室建设
我校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将“炼铁”和“炼钢”教研室合二为一,成立了钢铁冶金系,并对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冶金专业的学生既安排了炼铁方面的教学实验,也安排了炼钢方面的教学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书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整个钢铁冶金的工艺流程的学习及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冶金工程系薛正良教授和周国凡教授于2008年出版的《钢铁冶金实验》教材,其包含传输原理实验、冶金原理实验和钢铁冶金实验三大模块。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把课程建设与教育创新、社会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冶金原理实验是冶金工程专业的第一组专业实验,其包含了热电偶的检定、冶金熔体熔化温度测定、熔体粘度的测定以及熔体表面张力测定。这一组实验主要是学习有关冶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冶金原理实验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理论研究和专业实验,要求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动手实验来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也要根据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今冶金原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3],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实验目的不明确
针对2007级、2008级、2009级冶金工程专业共480名学生展开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表示对为什么要做实验比较茫然,被动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上所要求的实验目的和步骤进行重复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和数据。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突出缺陷就是以实验指导老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探索性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使学生无法完成理论―实践―理论循环的实践过程。
(二)教学与实验结合不紧密
通过对4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上实验课所反应的情况,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了解了热电偶工作原理、冶金熔体的温度定义、粘度定义和熔体表面张力的定义,但是学生对于这些所掌握的定义仅仅停留在表面,对这一系列的纯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没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知。
(三)学生对实验缺乏积极性
冶金原理实验由于是专业实验,在大三才开始授课。但是冶金实验是高温实验,实验周期长,实验设备少,实验老师在讲授的同时,实验已经进行。并且现阶段实验设备已经实现自动控制,学生并没有在实验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这导致老师在讲授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的重点难点时,学生没有主动的配合老师积极思考问题,不时出现开小差的现象。
(四)实验考核机制单一
现阶段考核实验成绩的唯一方式是实验报告,但是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冶金原理实验改革措施
在建立创新型实验课程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教学机制进行改革,建立完善的实验考核机制以及科学、合理、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验目的
每一门实验讲义的开篇第一小节都是实验目的。以熔体粘度测试实验为例。实验目的介绍了熔体粘度对传热、传质以及流体流动过程有重要影响。冶炼过程的造渣、金属――熔渣间各种反应的完全程度和速度、金属与熔渣的分离、熔体对耐火材料内衬的冲刷侵蚀等都与熔体的粘度密切相关。但是从实验教学上来说缺乏具体的内容,学生还是要问为什么。所以以实验课来说,我们要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比如说实验要做的是Q235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粘度。为了测试其粘度,首先要对此渣的熔点进行测试,测熔点要用到热电偶,用热电偶就要对热电偶进行校准。为了使钢坯更好的脱模,我们要进行粘度,表面张力等一系列实验。这样下来可以将冶金原理实验构成一个整体,学生带着目的性去完成一个整体实验项目。
(二)实验与理论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是理论课老师只讲理论,实验老师只管带学生做实验,理论课教师与实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其教学方式可变为在理论课教师教授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前,可以先和实验教师讨论,先由实验教师给学生讲授有关的实验知识,使学生在上理论前对基本概念在应用方面有初步了解,然后理论课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深化,形成实践理论的第一次循环;然后在理论课结束后,再来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理论实践的过程。这与工科提倡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目的相得益彰。
(三)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
1.建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实验体系。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自愿组合,对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交由项目指导老师考查合理性,最后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验证。这种教学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协作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改变实验指导方式。传统冶金实验授课方式以老师操作、讲解为主,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些问题,建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验指导方针。建立实验预约系统,预约实验的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操作视频以及讲解来预习本实验的操作方式,了解实验设备运行原理。然后在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实验教师在旁辅助指导,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对参与实验设计的学生,在评优、奖学金、评选等活动中给予一定的优先权以及学习和物质上的奖励。通过举办实验竞赛等方式,将实验课作为对学生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综合评判,由系里专家进行最后的考核,给予证书认可。
(四)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
传统冶金原理实验评定成绩仅以实验报告为准,考核单一。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做法如下:将报告分数分为三大类,即平时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占40%、实验成绩占40%和报告成绩占20%。具体做法如下表1。
我校在加强冶金原理实验教学改革后,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组织协作及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调动了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培养具有创新性的高技术人才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利华,翟大成,胡翠.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1,14(2).
钢铁冶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冶金工程专业 工程素质 实验教学体系 改革
[作者简介]张明远(1971- ),男,甘肃白银人,重庆科技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冶金实验;吕俊杰(1963- ),男,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铁冶金工艺优化;柳浩(1983- ),男,陕西汉中人,重庆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炼铁工艺。(重庆 40133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02119)和201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研究重点项目“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208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117-02
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脱离工程实践。教育部为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于2011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的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工程人才的工程素质,适应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冶金工艺性专业主要是针对传统的钢铁产业,涉及冶金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目标定位是培养具备较高的工程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工程素质集中体现在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然而,在现行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是薄弱环节。以冶金工程专业为例,冶金工程专业原有“冶金物化”“冶金自动化”“传输原理”“专业综合实验”四门依序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其中前三者课带随堂实验,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实验项目多为理论的验证,综合多个知识点或具备工程环境的实验项目较少;实验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不够,没有突出工艺性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因此,必须通过冶金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搭建新的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产学研实验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知识集成能力,使人才适应国际标准的要求。
一、贯穿工程素质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思路
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改革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动脑、动手,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实验课程设置必须融合各学科知识,并以梯级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梯级能力培养包括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专业实践能力的强化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分别对应专业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和科研创新性实验教学平台。
1.实验教学打破按课程开设课内实验和集中实验的格局,全部开设独立实验课程。4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包括“冶金传输原理实验”32学时(2学分)、“冶金自动化技术实验”16学时(1学分)、“冶金原理实验”集中安排2周(2学分)、“专业综合实验”集中安排2周(2学分)。
2.采用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能力和知识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专业基础实验为必修实验,包括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冶金自动化仪表三门独立实验课程和课内实验,以满足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为下阶段的专业学习储备必需的知识和能力;专业综合实验也为必修实验,融合了多门专业课程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专业层次的实验教学环节实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冶金工艺过程,加深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并逐渐形成体系,使学生具备冶金工程师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科研创新性实验为选择性实验,主要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和学生科技创新,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研究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以钢铁冶金学科的行业优势为依托,不断将教师和企业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重庆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办学紧密依托冶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难冶选有色金属矿物提取与分离、含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钢铁冶金过程强化与节能、冶金过程检测技术及装备等特色学科方向。这些学科方向紧密联系冶金行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多项生产实际问题,并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验教学项目,为学生开设了V-Ti铁水的纯净度实验、磁钢Al-Ni-Co的冶炼成型、高磷铁矿脱磷实验、ANAYS对钢的凝固过程的有限元仿真等一系列创新性实验项目,使两性实验项目超过总体实验项目的60%,实验项目的更新率每年保持在30%以上,整合了冶金工程实验教学的优势资源,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改革实验方法和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工程环境中的实验不再是理论的验证和重现,而是将专业知识贯穿在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环境中,因此要加强各知识点的集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实验方法看重培养学生在工程背景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重视训练学生的撰写研究总结的能力,注重科学的实验方法与过程。实验指导教师要提升实验项目的深度,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实验过程要训练学生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学生对专业知识不能硬套,而要贯穿应用在实验研究中。
实验采用4~7人为小组的团队模式,专业基础实验需个人独立完成,专业实验必须紧扣工程背景,应用多个知识点,创造性开展实验,以解决工程问题为最终目的。学生团队谈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项目,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粉料成球实验,粉料是工业生产的副产物,不仅来源于矿粉,也可以是除尘灰、污泥、飞灰、铬渣等,不同的矿粉其物理性质、成球性不同,进而利用的方式也不一样。实验中,教师给定某一样原料,学生就必须应用“物理化学”“冶金原理”“炼铁学”等课程知识思考如何将粉料成型成块并应用于冶金工业。这类实验体现了工程性、系统性和集成性,注重实验过程和方法,可充分锻炼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核心是放弃只重视实验结果、增加一次实验报告评价学生,推行实验过程的考核模式,使背靠工程背景、应用多个知识点、过程式实验等以工程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实验方法得以贯彻,达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专业基础课采用“平时+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模式,专业综合实验采用“实验设计+含的实验项目或知识点+实验过程+结果评价”模式。通过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注重综合知识和能力集成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转变。
5.建立以学生“工程意识”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成立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办公室,从实验项目开发、实验运行策划、设备材料保障、实验过程监控、考核评定等方面,评估与改善实验教学质量,实施项目更新评价、过程评价、实验设备整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学生实验质量评价等,将实验教学管理与实验室管理由行政化向目标化转变,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搭建培养创新能力的交叉型实践教学平台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程环境缺失是一个主要问题。我校分阶段建设并最终建成了以过程控制、计算机模拟、企业现场操作系统为手段,结合重庆钢铁集团公司现场工艺环境和生产条件的冶金工艺实验实训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融入生产环境,根据企业生产条件进行虚拟生产,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很好地将各学科知识进行了融合,满足了实验实训的要求。在该平台上不仅可以完成实验实训环节,还可开展大量的学生创新活动、系统工程训练、教师指导下的科研活动以及技术开发。对于在平台上开展的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强化工程环境,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集成,为学生尽早转变成具有较强工程意识的冶金工程师创造条件。
三、以工程项目为依托,实行案例教学,建立产学研实验教学新模式
以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在实验教学体系和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成果,推动企业资源和学校科研资源更加有效地向教学资源转化,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实施—优化—再实施—再优化的模式。冶金是一个大行业,非常注重对生产流程的认识和工程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做好实验教学环节注重模拟真实环境和整合知识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课程鼓励教师结合每一实验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确保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真正在高水平上运行。实验案例密切结合冶金生产实际,依托冶金工程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相结合,培养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共建模式,构建了一批相对独立、集人才培养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平台。目前与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合作共建了“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与四川德胜集团川钢公司合作共建了“技术中心”,每年针对重钢和德胜进行科技攻关近10项,每年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近30项,覆盖冶金工程专业学生近120人,每年在实验室和研究所里担任科研助手的学生近20人。这些研究机构为教师提供了科研平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升工程应用能力提供了舞台。
四、改革的效果评价
通过多年的建设,冶金工程专业构建了“ 三大平台、三种能力、一个目标”的冶金实验教学新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有机融合,以“钢铁生产流程为主线”贯穿各个实验教学,突出了实验教学的“分层次教学、模拟工程环境”教学特点。冶金工程专业通过对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产学研结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性;搭建了新的工程教育平台,为学生在模拟工程环境中实践创造了条件。实验教学的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应用的能力,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冶金行业的要求,近两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契合了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培养目标,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宝泉,杨晨光.如何培养好未来的工程师[N].中国教育报,2007-10-09.
[2]张国玲,高建军,刘新,等.从工科毕业生现状及企业需求看工程教育改革的必要性[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8).
钢铁冶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3
钢铁环保欠了那些债?
2009年,福建鼎信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镍合金暨50万吨不锈钢项目”作为地区年度重点建设项目入驻宁德福安。该项目依托从印尼、菲律宾等地的进口红土镍矿,利用干燥窑-回转窑焙烧预还原-(全封闭式)电炉熔炼工艺(简称RKEF工艺)生产镍铁合金及不锈钢。6年过去,鼎信系列项目累计投资80多亿元,年产镍铁130万吨、不锈钢粗钢400万吨,产值达320亿元(2014年),带动就业人员1.2万人,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不锈钢企业。
发展的代价也十分惊人。2013-2015年期间,鼎信项目被当地环保部门先后13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下达各类整改通知29份,累计处以罚款168万元。周边村民养殖的水产(海带、紫菜和龙须菜等)大量减产,临近厂区废渣堆放处的果树园中也出现了果树死亡的现象。更令当地村民不满的是,企业居然不顾环评要求,在卫生防护距离内的环境敏感点(村民)搬离之前,就已经投入生产。
鼎信现象并不罕见
实际上,近3年来,包括广西北海诚德镍业、山东郓城思达镍业、江海金德瑞镍业等在内的多家镍铁合金冶炼企业均曾被曝光污染严重,吉林吉恩镍业甚至因此被国家环保部“点名”。
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红土镍矿合作组织秘书处主任俞江均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常见于不锈钢生产中的镍铁合金,其实是一种非常晚近的产物。“直到本世纪初,不锈钢的生产都是以纯度为99.99%的电解镍作为原料,价格相当昂贵。但随着价格相对低廉的镍铁合金被中国人冶炼发明,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镍铁产业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萌芽,后来逐渐延伸遍及各个区域,冶炼工艺也从土法冶炼快速提升到33000KVA矿热炉和RKEF等新技术,再到今天被宝钢德盛、北海诚德、青山鼎信等广泛采用的镍矿冶炼直接“热转热送”进入不锈钢冶炼环节的新工艺流程,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加速了不锈钢的广泛普及应用。
据统计,2014年我国镍铁产量达到1150万实物吨(约合47.7万金属吨),不锈钢的粗钢产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169万吨,约占世界不锈钢粗钢总产量的52%。从15年前进口量是国产量2.36倍的纯进口国,到今天占据世界产量半壁江山的出口大国,镍铁合金功不可没。
2015上半年,中国不锈钢粗钢产量已经超过1180万吨,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秘书长李强预计:“2015年全年不锈钢粗钢产量完全可能达到235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到53.5%左右。”
李强对全国一半以上的镍铁合金、不锈钢生产企业都非常熟悉,对鼎信项目也并不陌生。他告诉《经济》记者:“在鼎信项目中发生的,只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北海诚德项目周边的村民在反对,宝钢湛江项目周边的村民也反对……太普遍了。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
在李强看来,鼎信项目未必确实造成了多么严重的污染,他甚至断言,如果拥有最新设备技术、最新环保理念的青山鼎信项目都不达标,“全国95%的钢企都不会合格”。
那么,鼎信项目到底是污染祸首还是环保急先锋?钢铁产业的整体排污情况又在什么水平?
钢企普遍难达环保标准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毫不讳言地承认:“钢铁行业确实是污染严重行业。除了废水、废气以外,还有+6价的铬等重金属废弃物……如果排放不达标,一定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而恰恰是这些钢铁冶炼企业,往往达不到标准。”
但他同时强调,“就环保而言,世界上最好的钢铁企业在中国,比如宝钢、唐钢,最差的也在中国。总体来讲,不锈钢企业不如碳钢企业环保,中小企业也稍微差一些。到底有多少企业能够达到环保要求,真的要打问号。”
事实上,金属冶炼加工业一直是遭到污染投诉最多的行业之一。仅在今年上半年,国家环境保护部“12369”环保举报热线受理群众举报696件,其中97件来自金属冶炼加工业,约占受理总数的13.9%。虽然相比2014年同期的19.1%有所下降,但仍然位列污染行业前三名。
李强则分析说:“钢铁企业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往往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设备老旧,二是环保设施不全。一般情况下,冶炼高炉在1080立方米以下的,基本上设备都很老旧。而环保设施不全的问题,则常见于老国企和部分民营企业。老国企是因为政府没法管,民营企业很可能是因为存在。”
照此标准,始建于2009年的鼎信项目明显不在其列。“这个时候进入市场的,一定采用的是最新的技术、设备,否则不要说环保,连市场竞争都没法参与。更重要的是,鼎信项目是由政府批准的。而且,搞这么大的项目,仅凭‘关系’是搞不下来的,一定是企业本身有实力。”李强说。
李新创却表示:“虽然我没有去过鼎信的工厂,但我知道,很多企业达不到太钢、宝钢的标准,一定不会满足排放要求。更何况,建厂6年,就造成了水产减产、果树死亡的恶果,一定没有做到达标排放。”
产能严重过剩,中小钢企仍在“蛮干”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达到11.6亿吨。辉煌的数字背后,除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还有无法掩盖的钢铁产销矛盾。
“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钢铁主业一直在亏损。亏损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产能过剩。产能多、产量多、企业数量多、债务多、不合法的企业多,竞争太残酷。”李新创说,“实际上,从2008年开始,钢铁产业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迹象,但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带动了市场,掩盖了过剩的事实。不过,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终于掩盖不住了。”
李强也告诉《经济》记者,2013年以来,海鑫、川威等大型钢铁企业陆续陷入了破产危机。如果不是当地政府提供了包括临时性补贴在内的种种扶持措施,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早就无力维持生产了。
2014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出现了30年来首次下降,同比下降3.4%至7.38亿吨;而粗钢产量却同比增长1.2%至8.23亿吨。钢铁产销矛盾越来越严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钢价也从2008年的顶峰下降了近70%,企业亏损不断增多。“虽然2014年铁矿石价格巨幅下降使得钢铁行业利润率有所回升,但平均利润率也仅仅只有0.74%。”李强说。截至今年8月,钢铁产业全行业亏损180亿元,主营业务亏损更是高达436亿元。
回顾钢铁产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迅猛,曾经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不过,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制约,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要着眼于中低端的钢坯、建材、板材、管材等领域。不少华北民营钢厂只能冶炼钢坯,品种非常单一。“设备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能源浪费大、环保措施少、社会效益差等低水平问题越来越突出。”李强说。
“新环保法和新的排放标准公布了,好多中小企业竟然不知道,还在蛮干。”李新创说,达标企业和不达标企业的吨钢成本相差近200块钱,在全行业亏损的环境下,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背着200多块钱环保成本的‘包袱’,达标企业能和那些不合法的企业竞争吗?再这样放任污染企业赚环保的钱,迟早要把好企业拖垮了,最终只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严抓环保,促进钢铁产业健康发展
就钢铁产业的发展而言,支持者会强调:即便其从局部破坏了生态,影响了部分人群,但却拉动了地区经济发展。“这就相当于问一个人,吃饭重要还是健康重要。当他吃饱了的时候,健康重要;但当他饿肚子的时候,吃饭重要”,李强说。反对者则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不能因为要金山银山就破坏绿水青山,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然而,在李新创看来,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全行业深陷亏损泥淖的今天,严抓环保就好比为钢铁产业刮骨疗毒。“中国今天需要、明天需要、后天还需要钢铁。但是,有一些钢铁企业,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留下污染,要它们有什么意义?现在产能过剩这么严重,关停一大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都没有问题。这么做,对于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一件好事。”
目前,新环保法和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标准已经全面实施,在这一史上最严环保政策的压力下,以往钢铁行业粗放式发展积累的一些环保欠账,将在“十三五”时期集中进行整改和完善。“我们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推动冶金行业的绿色发展。”李新创说。
排污不达标,企业何以通过环评?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新创深深明白,想要通过环保手段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严格执法落实。然而,在现实情况中,这些违法企业不但能够轻松通过环评,还由于受到相关部门的默许和袒护而很少承担违规排污的法律责任。
环评“造假”时有发生
所谓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或后果进行的预测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项目的最终命运。
长期为污染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的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的戴律师告诉《经济》记者:“一直以来,在项目的环评环节都不乏造假和不规范的情况。”他以环评的“公众参与调查”环节为例指出:“在有些案子中,居民离企业非常近,但是并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还有一些情况,明明没有征求居民的意见,但是在环评资料上却显示征求过了。这都是很有问题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即便是造假,也很难取证核实。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只能向环保部门提供线索,要求他们介入调查。”
事实上,在针对鼎信项目的采访过程中,周边村民也曾向记者反映该项目环评公众参与调查造假的问题。记者联系了当地环保部门和宣传部门,希望了解调查情况,但均未获得回应。
据环保部数据中心的公开数据,截至10月27日,全国共有环评机构1137家,其中甲级评价机构184家,乙级评价机构953家。甲级机构的资质高于乙级机构,可以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评价范围之内,承担各种级别的环评报告的编制工作,而乙级机构只能编制省级以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环评报告。
日前,环保部公布了针对部分省区市环评机构的检查结果。记者注意到:10余家环评机构因环评文件质量低劣、存在环评工程师挂靠等问题而被责令限期整改;53家环评机构由于工程师数量达不到而被取消环评资质、降低评价等级或缩减评价范围。
但是,针对环评结果及事后监管的问题,记者于10月上旬致函国家环境保护部,截至10月28日发稿,尚未得到回应。这其中有何隐情呢?记者不得而知。
环保部门执法不力
戴律师告诉《经济》记者:“做环评的时候,一般都会有这种表述:周边若干米卫生防护区距离内,不能存在环境敏感点――也就是医院、学校和居民区。如果有,必须要搬迁。一般情况下,只要防护距离内的居民没有搬迁,环保部门就不会通过验收,企业自然也不能正式投产。但在实际情况中,没有通过验收却投入生产的企业也有很多,环保局也没有对他们做出处罚。我们在打官司的过程中就接触了很多这样的案子。”
对此,李新创也深有体会。“有一些地方政府认为新法过于苛刻,严格执行会导致违法者众多;还有部分地区的政府认为,当前钢铁企业的经营压力巨大,再加上环保的双重压力,会使得企业无法生存,因此,他们不但不执法,还保护污染企业。政府给了企业犯错的机会,企业为什么不去犯错?我认为,政府首先要做到严格执法。不管什么企业,环保违规,就应该依法进行处罚。”
从业十余年来,戴律师明显感到,最近几年,至少在程序上,环境纠纷诉讼的难度明显减小。“从大的环境上看,新修订了《行政诉讼法》,环保局的案子,至少在立案方面要比原来容易一些。同时,由于民事诉讼实行立案登记制,立案前不再进行非常严格的审查,只要是不太大的案子、人不太多的案子或者是被告不太强大的案子,基本上都能成功立案。”
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新环保法在吸收了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按日计罚、上不封顶等惩罚性措施,不仅大幅提高了环保违法成本,还加强了对政府部门的行政问责。“可以说,在环境保护的基本法上,我国已与发达国家接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必须落实新的规定和标准。”戴律师说。
钢铁产业如何实现绿色发展
即便是吨钢环保成本接近200元、曾被环保部前部长***赞为“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日前收到了金额高达165万元的环保罚单。据了解,这是新环保法实施后,山西省开出的第一张按日计罚罚单。
环保标准并非遥不可及
在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秘书长李强看来,作为全国环保做得最好的钢企之一,太钢遭到处罚正说明了环保标准过于不切实际。“自从抓环保以来,发生了两大震惊事件。一是兰州市环保局处罚兰州炼化,第二就是太原市环保局处罚太钢。应当讲,这两家企业都是当地环保做得最好的企业。我觉得,这说明中国的法律、标准过于理想化,企业做得再好,也难以达标。”
而在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戴律师看来,李强的说法,“严格说起来是违法的”。
“国家既然制定了这些标准和法律,肯定是有依据的,是经过调查的。企业不能把‘标准太高、无法实现’作为违法的借口。至于如果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就没有利润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戴律师说。
李新创也不认同李强的说法,“国外能够达到,为什么我们达不到?归根到底,还是环保意识的问题。”他以烟粉尘达标要求为例指出,根据《中国钢铁工业环境保护统计》和新排放标准,我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平均吨钢废气排放量为21166立方米,假设排放的废气中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0毫克/立方米,钢铁企业要实现颗粒物的达标排放,吨钢烟粉尘排放指标应小于0.6千克。类似地,要实现二氧化硫达标排放,初步估算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应小于0.8千克。而据统计,国外环境指标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其吨钢烟粉尘和二氧化硫的平均排放量分别为0.41千克和0.35千克,宝钢的指标也已经降至0.48千克和0.48千克,均优于新标准全面达标情景下的吨钢排放。“这说明,钢铁企业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行业新排放标准限值要求的。”
多种融资手段,支持钢企环保改造
不过,我国新公布的钢铁行业排放标准确实非常严格,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部分指标上,甚至严于德国标准的要求。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治理污染的决心,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钢铁企业达标的难度之大。
尤其对于某些污染物,比如焦炉烟气脱硝,其治理技术在世界上都无先例,国内也还缺乏相应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其他诸如二f英的控制、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高效除尘、浓盐水处理等新技术的普遍应用也还存在技术障碍,国家也缺乏相关技术指南,短时间内难以全面完成达标任务。
对此,李新创建议,应当加大对钢铁行业提标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近年来,钢铁企业经营困难,环保成本无法传递到用户,再投入大量资金实施环保技术改造十分困难。可以通过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钢铁企业的环保改造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对于实施环保提标改造的钢铁企业,在项目验收、核实治理效果后,国家和地方应以‘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也可以借鉴火电环保电价补贴的方式,对钢铁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环保成本补贴,特别是对优于排放标准一定比例、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的环保治理项目予以额外的奖励。”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支持外,李新创说,钢铁企业还可以考虑通过合同环境服务引入社会资本,解决实施环保改造项目所需的巨额资金。所谓合同环境服务,是指环境服务商对污染企业或政府提供合同式综合服务,并以最终的环境治理效果收取服务费。“实施合同环境服务,不但可以实现专业化运营服务,有效降低故障率,保证环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还可以将钢铁企业的投资风险和环境处罚风险转移给服务提供方,使钢铁企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钢铁主业上。”因此,李新创强烈建议参照合同能源管理的奖励模式,根据污染物减排量,对采用合同环境服务的环保项目进行奖励,鼓励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
如何让不合法的企业停下来
“钢铁行业确实污染十分严重。但在一个行业内,不可能全都是不合标准的企业。有做得好的,也有做得差的。我们应该打击差的,同时也要表扬好的。”李新创说。在他看来,从上到下环保意识的淡薄,最终造成了今天积重难返的污染问题。除了寄希望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以外,产业界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努力。“环保达标企业的吨钢成本要远远超出不达标的企业,但是社会上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公平的待遇。我们也在思考,如何给这些企业做环保评级,呼吁公众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选择达标企业的产品。”
新环保法的施行,为环保评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以从制度上要求钢铁企业编制并公开社会责任报告,促使企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同时加强环境信息的管理和公开”,李新创说。与此同时,应当探讨实施钢材产品的市场环保准入,对钢铁企业进行环保信用评级。在重大工程、政府采购以及钢材出口等环节设置绿色门槛,凡是企业环保信用等级低、钢材生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均不得进入,提升环保守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迫使环保违法违规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促进钢铁行业健康发展。
编后
钢铁冶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4
一、陈云的宝钢调查概况
关于宝钢调查,1979年6月16日,陈云本人作了如下描述:“在近一个半月中间,我对宝钢如何建设的问题,有过三次反复的考虑。第一次是在看了谷牧同志五月十一日批的那个文件之后,认为应该基本立足于国内,买技术,买专利。关键设备还是要进口。这时,我请一波同志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听听过去搞过钢铁的一些同志的意见。第二次是五月三十一日到上海以后,有个想法:全部进口吧。上海市负责宝钢工程的同志有这样的意见,我也有。我加了一条,买设备的同时,也买制造技术,买专利。第三次是六月六日离开上海时,我最后考虑的意见,还是按照三委、三部和银行报告的意见办。这三次反复,对我来说是很有益处的。”让我们按照陈云的描述,对历史作一个回顾吧。
宝钢是一个特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上马”初期,就遭遇了“下马”风波。当时正值我国国民经济调整之际。不少原拟兴建的大项目“下马”了。宝钢怎么办,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引起了热烈争论。有人认为建设宝钢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作出了一个建国以来最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的错误的决定”,是“上了外国资本家的当”。问题尖锐地放在重新主持中央财经工作的陈云面前,需要迅速作出决断。为此,1979年5月至6月,陈云对宝钢问题进行了近一个半月的专题调查。5月9日,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冶金部、外贸部、一机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向财政经济委员会并国务院提交报告,认为宝钢应该继续搞下去,同时也要解决好几个重大问题。报告主张:主体设备引进,当然也买技术和专利,但为了增加国内自制设备的能力,将3套轧机改为同外商合作制造;二号高炉和三、四号焦炉大大增加国内分交的比重;把原计划1981年底建成一号高炉系统、1983年底全部建成一期工程的进度,予以调整、推迟。陈云看了5月18日送给他的报告和有关资料,对建议作了认真思考,明确表示:“宝钢已不是搞不搞的问题,已经定了。”同时,他清楚地看到了事情的复杂性。他把宝钢的建设规划与鞍钢的情况作了比较。他认为,宝钢同鞍钢规划相当,鞍钢搞了几十年,宝钢只用那么多时间,行不行?还是步子要走稳,时间可拖长一点。陈云没有对报告马上作出批示,而是委托***邀集多年搞财经工作,特别是冶金工作的七八个人开了三次会议讨论。他们认为,七部门的报告“基本上是可行的”。
5月31日,陈云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亲自赴上海,对宝钢建设进行实地考查。6月1日,他找上海市领导严佑民、韩哲一和陈锦华来,了解宝钢建设情况。谈话中,陈云明确指出:“建设宝钢中央已经定下来了,要搞到底。”“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他重点讲了建设周期问题:“我反复考虑,宝钢一、二期工程的距离,能否再拉开些。”“我有个简单的感觉,鞍钢1901年开始建设,距今70多年,才搞到600万吨。人家搞了70年,我们7年建成,虽说有30年经验,但毕竟是一件大事。”“时间可否拉长些”,“不要设备安装好了,却出不来东西。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搞。”他还讲了怎么处理引进设备和自己制造的关系问题:“立足国内的方向对。但是,单靠我们这一套,我担心能否很好地搞出来。一个冶金部,一个一机部,我担心这两家。”“自己搞,这是个大方针,但是我怕技术练兵,练不起。所以,宝钢这一套,还是要立足国外。”“还有,宝钢的全套技术资料要买下来。”在上海,陈云还召集上钢一厂、三厂、五厂和上海市冶金局的负责人座谈,征求他们对宝钢建设的意见,鼓励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并提出他自己的想法。6月6日,陈云结束在上海的调查,回到北京。6月12日,他约***和姚依林谈话,进一步研究宝钢建设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要以宝钢建设为例,总结经验,搞出个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搞补偿贸易的典型来。6月16日上午,他主持召开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全体会议,专门讨论宝钢建设问题。陈云在会上,讲了八点意见(见《陈云文选》第三卷“同心协力建设好宝钢”一文)。
二、陈云宝钢调查后的决策意见及其影响
陈云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宝钢建设提出的八点意见,对宝钢的建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提出宝钢建设“干到底”。为避免宝钢“胎死腹中”起了重大作用。虽然之后争论仍很激烈,但是由于“干到底”的意见是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为中央最后下决心“续建”宝钢奠定了决策基础。
(二)提出“应该列的项目不要漏列”。“店铺开门,不怕买卖大。事先预料到比事后追加要好。”另外,还提出要考虑到“外部的协作条件”。这就是说,不仅要保住宝钢这个项目,而且要保证宝钢项目搞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诞生的宝钢,是一个健康的现代化的大型钢铁企业,使宝钢避免了为当时少投资而砍掉必不可少的项目、造成先天不足。
(三)提出“买设备,同时也要买技术,买专利”。并且进一步指出:“就引进工作来讲,我认为既要买工厂,又要更多地买技术,买专利。”这为宝钢走正确的引进之路指明了方向。陈云把引进技术、专利看得比引进设备更重要,是很有眼光的。宝钢在“买工厂”、“买设备”的同时,“买技术”、“买专利”,还花8900万美元“买管理”,既搞硬件建设,又搞软件建设,逐步形成现代化钢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四)提出“要提前练兵”。并且进一步指出:宝钢“究竟如何建设,建成以后怎样管理,还得依靠我们自己的专家和技术工人”。陈云抓住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人”这个根本――提高员工素质这个根本。工厂、设备和技术、专利可以引进,但是人的现代化是买不来的,只有“依靠我们自己”。宝钢坚持员工技术培训领先,在培训中注重“实战练兵”,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五)提出“宝钢的负责人是谁?”明确“建委抓总”,谷牧、韩光、叶志强和陈锦华四个人负责,解决了宝钢建设的领导责任问题,有力地保证了宝钢建设的顺利进行。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落实管理责任。长期以来,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宝钢紧紧抓住这个问题,持续开展管理变革,提高管理效率。
(六)提出对宝钢的总体要求:“对宝钢要有严格的要求,甚至要有点苛求。只能搞好,不能搞坏。这是为了取得经验。宝钢是实现四个现代化中的第一个大项目,应该做出榜样来。”这不仅是对宝钢建设时期的总体要求,而且也是对宝钢建成以后的总体要求。总体要求的核心内容是“严格”、“苛求”,而这是与“四个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宝钢人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深切感受到,严格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七)提出“冶金部有带动其他有关部门的责任”。同时提出各有关部门“都必须同心协力,把宝钢的事情办好”。这是从全局角度讲宝钢建设。对宝钢人而言,我们始终意识到:宝钢是全国人民的宝钢,要多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八)提出“冶金部要组织全体干部对宝钢问题展开一次讨论,采纳有益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也要认真听取,目的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讲对重大问题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语,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一要求不仅是宝钢建设时期应该做到的,而且也是宝钢在对待“三重一大”问题决策时,始终必须做到的。
三、陈云宝钢调查对我们的启示
调查研究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联系群众的根本作风在领导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是为了正确决策。现在强调决策程序,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如果离开了调查研究,“程序”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摆设。问题在于怎么开展调查研究。人们都知道“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许多人却不知他还强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可惜,无论看历史,还是看现实,不能做到“正确的调查”的情况大量存在。调查不正确,就很难避免决策无效乃至决策失误。陈云是“做正确的调查”的典范。正确的调查,使陈云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做到了正确。有时,甚至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只有他一个人提出和坚持了正确意见。(1959年,说:“在武昌发表1959年粮、棉、钢、煤的数字问题上,正确的就是陈云一个人。”)陈云在调查研究方面,留下了许多经典案例。他的宝钢调查,就是经典案例之一。这个案例,对我们怎么搞好调查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一)调查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特别是破解难题。这似乎是一个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然而,现实中确实存在不少为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不少调查研究的成果(如果还称得上“成果”的话),包括有些得奖的成果,一旦调查研究宣布结束,成果也就束之高阁。不排除有的成果有价值而未被重视,然而众所周知,许多成果并不具有指导实际工作的价值。为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是“不正确的调查”的突出表现,并成为产生“不正确的调查”的其他表现的重要原因。为了纠正“为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的错误做法,看看陈云的宝钢调查是很有必要的。
陈云的宝钢调查,是为了回答宝钢“干下去”还是“不干了”,如果“干下去”,“怎么干”――这样一个事关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当时,我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陈云正是最早建议调整的中央领导人之一,而且他认为,调整国民经济,把钢的指标压下来是一个重点。在这种情况下,以调整的名义让宝钢“下马”,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下马”损失很大。更重要的是,宝钢“上马”是为了建设现代化的钢铁企业。而这正与陈云强调的“钢要好钢,品种要全”的观点相一致。宝钢续建还是“下马”,是极大的两难选择。为了作出正确选择,陈云开展了宝钢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已被历史证明为完全正确的“干下去”和“怎么干”的决策意见。从历史的角度看,1978年1月中央政治局批准的《十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10个大钢铁基地”,是国家财力和物力所不能承受的。陈云的反对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新建一个而不是10个宝钢那样的现代化的“大钢铁基地”,按照陈云的说法:“大不了其他的不搞,集中搞宝钢”,则恰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外开放的胆略,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在可以想想:如果没有宝钢,中国的钢铁工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将是一种什么状况?!
(二)调查研究要下苦功夫把事实搞清楚、把问题分析清楚。为了解决问题,特别是破解难题,对调查研究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把事实搞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明白;二是在此基础上把问题分析清楚,作出准确判断。照理说,这似乎也是一个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然而,现实中,没能把事实搞清楚、没能把问题分析清楚的调查研究,并不少见。这种情况的发生,既与前述“为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的不良作风有关――因为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事实搞清楚不搞清楚,问题分析清楚不分析清楚,也就无关紧要了。另外,这又与不肯下苦功夫有关――因为要真正把事实搞清楚,把问题分析清楚,是必须下苦功夫的。
让我们看看陈云的宝钢调查吧。他真正把宝钢建设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为什么要建设宝钢,宝钢开工建设半年左右进展情况如何等等。他也真正把宝钢的问题分析清楚了:特别是建设周期的问题,引进设备的问题,他进行了历史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多视角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陈云提出的宝钢建设的八点意见,不仅把握住了正确的方向,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而能做到这样的程度,长期体弱多病,当时已74岁高龄的陈云是下了苦功夫的。他不仅仔细阅读了七部门的报告和资料,反复斟酌,不仅委托中央其他领导组织讨论,而且亲自出面到上海调查,与上海市领导谈话,与上海冶金行业和有关企业的负责人座谈。回到北京后,再与中央其他领导交流。为此,他操劳过度而生了一场大病。这是很为宝钢人所感动的。
(三)调查研究要用正确的方法。正确的调查研究,除了要做到上述两条之外,还必须做到方法正确。调查研究需要过细地了解和分析具体情况的方法。或者说,正是为了过细地了解和分析具体情况,才需要去开展调查研究的。也只有做到了过细地了解和分析具体情况,才称得上是调查研究。为了过细地了解和分析具体情况,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调查研究必须舍得花时间,二是领导干部必须亲自动手做调查研究。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的调查研究,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更不用说过细和具体了。这既与笼统的思维习惯有关,也与长期存在、难以改变的“文山会海”工作模式有关。针对这种情况,学习陈云的调查研究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陈云很讲究领导方法,他从哲学层面解决领导方法问题,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15字箴言。他创造了很有特色的三种调查研究方法,一是派人下去做调查,二是寻找敢讲真话的可靠的朋友上来面谈,三是自己下去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并认为第三种是主要的方法。陈云的调查研究方法,是和舍得花时间调查研究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应当用90%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用不到10%的时间作决策。1961年,他的青浦小蒸调查,用了15天时间;煤炭冶金工业调查,座谈会开了19天。如上所述,陈云的宝钢调查用了近一个半月时间,综合运用了他自己创造的多种调查研究方法。他的宝钢调查,取得了重大成果。
钢铁冶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5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嘉宾有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调研员谢彬、国家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处长何任飞、江苏省工信委副主任高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以及来自各地协会、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代表共300人参加大会,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明贵分别主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在会上对上半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进行介绍,自2014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价格一路下跌,进入2015年,下跌趋势不但没有减缓,反而更加剧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从去年底的83.09点跌到6月末的66.09点,降幅19.7,已超过去年全年的降幅。朱继民指出,当前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一步中钢协的工作重点,是深入推进钢结构建筑应用等重点领域的合作、联盟,通过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协同,提高钢材产品的应用效率,这势必给钢结构企业和钢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在论坛上讲话,着重强调了推广钢结构建筑对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推广高强钢应用的积极意义。他说,推广高强结构钢的应用,是钢结构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需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应以住宅钢结构,桥梁钢结构为突破口,提高钢结构高强钢应用比重。并希望两大协会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协会服务职能,推动供需双方深度结合,实现产需对接,行业联动,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探索新思路。本届论坛是国内两大行业协会首次跨界联动的一次盛会,希望通过上下游面对面交流,了解产品需求,优化建筑用钢结构。郝际平会长希望,“十三五”期间,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钢铁业与钢结构行业能够在经济新常态下齐头并进、稳步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沈祖炎应邀做主题报告,从钢结构和钢材性能的研究,对发达国家的高强钢应用经验和趋势、对国内建筑高强钢应用领域和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见解, 希望钢铁企业改进冶炼技术,针对多用途建筑用钢品种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应该从更新钢结构建筑设计理念入手,提高钢结构建筑的高效应用单元;要从标准规范中填补高强钢应用的技术标准;希望行业协会多举办一些产学研的技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类新材料的承载性能和可靠性能的研究,为建筑主体结构应用高强钢创造条件。
本次论坛围绕“新常态下的宏观形势和政策环境,新技术、新趋势、新要求,钢铁与钢结构产业链建设,建筑领域高强度钢材供需交流、市场和供需前景探讨”的主题展开。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的王丽敏副院长以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胡育科副会长分别从建筑钢结构用钢标准现状、建筑钢结构产业政策与市场环境分别进行政策解读,通过政策完善、机制创新和产业配套,扩大钢结构应用领域,优化钢材生产品种和结构,实现钢铁行业与建筑业的转型发展。中国钢结构协会冷弯型钢分会理事长韩静涛、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韩林海、香港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李开源、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绪东、中天钢铁集团总经理助理万文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王立军、卓达新材研发推广建设集团总工张宇、杭萧钢构总工谢优胜等从事钢结构领域设计、研发与应用研究工作的行业知名专家、钢结构领军企业的代表,从解决钢结构建筑及高强钢应用实际问题着手,针对设计规范、产品研发、市场分析、技术标准、应用技术等内容进行深入研讨,促进产业链供需对接与创新合作,有效推进钢结构及高强钢推广应用。
论坛最后一项议程围绕“互联网+”与钢铁业的关联、与钢结构行业的关联,举行圆桌讨论,直面问题、探讨机遇,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等,如何拓展钢铁企业和钢结构企业的采购销售渠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延伸企业的服务功能、贴近市场、贴近用户进行了探讨,反应热烈,原本40分钟的活动延长了一个半小时。
本次论坛由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钢铁网等单位承办,中天钢铁集团董事局副主席、副总裁高一平表示,“前沿技术”对接“企业市场”,上下游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探讨产业动态,对于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钢铁冶金行业研究报告范文6
对750℃不同热处理时间2205双相不锈钢析出相的定性定量分析缪乐德 张毅 王国栋 王治宇 邬君飞 (6)
铕Ⅲ-对苯二甲酸-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多核体系的荧光增强及其应用赵学辉 黄可龙 焦飞鹏 刘志国 罗婕 (14)
羧基化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伏安法测定痕量铝李俊华 邝代治 冯泳兰 曾荣英 屈景年 (18)
13X分子筛微柱预富集-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铜于洪梅 孙巍 宋华 (23)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镁砂、镁石及菱镁矿中主次成分张鹏 曲月华 王一凌 (28)
1-(4-安替比林)-3-(对苯磺酸)三氮烯的合成及其与汞Ⅱ的显色反应陈文宾 胡庆昊 王琼 郑秋霞 马卫兴 许兴友 (32)
改性硅基微/纳米材料及其在分离化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刘燕 潘建明 陈静 谢吉民 李春香 闫永胜 (3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钨矿石中8种成分吕振生 赵庆令 李清彩 葛童 (4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归一化法测定Nb47Ti中钛张磊 王晓艳 禄妮 孙宝莲 李波 (51)
浊点萃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铋王慧丽 张加玲 (54)
6-氯-苯并噻唑偶氮苯甲酸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铜Ⅱ罗道成 刘俊峰 (59)
惰气熔融-热导法测定钛铁中氮王伟 曹忠孝 王俊 (62)
聚合硅酸解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二氧化硅张建珍 王锦荣 刘家齐 (65)
亚硝基R盐-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水体系浮选分离钴Ⅱ的研究涂常青 温欣荣 (70)
氟硅酸钾滴定法测定铬矿中二氧化硅戚淑芳 邴一宏 张杰 王隽 (74)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元素含量的不确定度近似评估洪俊辉 (7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钽中微量铌的多元光谱拟合干扰校正方法研究徐娟 郑诗礼 郭奋 王晓辉 张懿 (1)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冶金炉渣中9种成分武映梅 罗惠君 林丽芳 戴清明 (7)
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电池锌粉中杂质元素周学忠 聂西度 谢华林 (12)
锶(Ⅱ)-铁氰酸盐-钙黄绿素体系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的研究何云华 (17)
对甲基苯磺酰化丝氨酸钕(Ⅲ)络合物修饰PVC膜钕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制刘峥 王松梅 王莉 (21)
脉冲加热熔融热导法测定钛铁合金中氮含量张瑞霖 郭燕青 梁敏鉴 (25)
羧基化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铅和镉许春萱 吴志伟 曹凤枝 高滢滢 (30)
中低放射性金属元素的分离富集及分析研究进展潘建明 邹晓华 李春香 闫永胜 王雪 管炜 (35)
微色谱柱分离分光光度法连续测定包头稀土精矿中铈组稀土和钍罗明标 郭国龙 徐晶晶 花榕 孙玉珍 张麟熹 (45)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矿石样品中铌钽倪文山 张萍 姚明星 李贤珍 (50)
上海宝英TC-306氧氮分析仪简介 (53)
巯基棉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石煤渣中痕量钽罗道成 刘俊峰 (5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基合金中铌朱莉 (58)
钴(Ⅱ)-铁(Ⅲ)-邻菲罗啉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线间接测定水中钴杨威 洪陵成 郑立静 张红艳 (62)
阴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在测定铜矿和粗铜中金的应用周陶鸿 黄健 田琼 王宛 (66)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参会通知 (69)
二溴对硝基偶氮氯膦光度法测定硅铁中铁钟国秀 黄清华 (70)
钯及钯合金饰品标准样品的研制赵恩好 岳明新 (73)
中和滴定法测定工业硫酸中硫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钱庆长 唐满云 (77)
火花源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研究船板钢坯断口样品中碳元素的偏析袁良经 胡畔 石小溪 王海舟 (1)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纯铜中铁和磷结果稳定性的探讨王爽 王庆彦 (6)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分析不锈钢中金属元素陆运章 汪家升 乔东坡 郑剑杰 唐莹 (10)
老挝铝土矿中铁矿物微观结构及反应特性的研究仓向辉 (1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电池用电解二氧化锰中杂质元素张萍 贺惠 (21)
离子液体在气相色谱固定相中的应用进展朱海燕 卢宪波 汤凤梅 陈吉平 (24)
砷化氢分离-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矿石中砷的国家标准方法探析郑小敏 周礼仙 李弘 (3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高纯硒中18种杂质元素熊晓燕 张永进 王津 (35)
直接进样-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产品中汞 余淑媛 陈向阳 冯均利 李彬 张珠福 任聪 刘志红 (39)
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钛铁时钒钛磁铁矿试样的微波消解研究梁庆勋 朱霞萍 尹继先 (4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碳化硅中杂质元素姚永生 (48)
仪器信息网举办“第三届科学仪器网络原创文章大奖赛” (51)
凹凸棒土对镉(Ⅱ)和镍(Ⅱ)吸附行为的研究及分析应用徐婉珍 吴向阳 李春香 刘艾琴 荆俊杰 闫永胜 (52)
曙红B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铋(Ⅲ)凌立新 王林 (58)
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钼(Ⅵ)罗道成 刘俊峰 (62)
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钢渣中游离氧化钙龙跃 雷云波 张玉柱 王少宁 韩志杰 师学锋 (65)
偶氮氯膦Ⅲ分光光度法测定硅铁中钙钟国秀 黄清华 杨浩义 (69)
离子交换微色谱柱对铬(Ⅵ)吸附行为的研究和分析应用徐卫东 孙荣 温小琴 (72)
高铝耐火材料中三氧化二铝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查燕 辜孔良 孙涛 刘小琴 (76)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征稿通知 (80)
中低合金钢冲击断口表面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袁良经 于雷 韩美 王海舟 (1)
3,5-二溴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化学计量分光光度法测定Al(Ⅲ)-Fe(Ⅲ)-Cu(Ⅱ)混合物王凡凡 任守信 周新荣 高玲 (7)
D_(290)树脂-活性炭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铬精矿中金铂钯杨丽飞 李异 苏明跃 (12)
斜角度入射激光相变硬化的组织与性能研究李刚 相珺 况军 贾孟东 刘丽 (16)
不同方法分解试样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不锈钢和高温合金中砷的影响张翠敏 刘正 (21)
痕量镍分析的研究进展 李茹 乔壮明 王平 李超 张诺 代玉雪 赵燕芳 (2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工业硅中痕量硼潘文艳 樊国洋 林为涛 (37)
仪器信息网喜迎第100万名个人注册用户 (40)
锌(Ⅱ)-硫氰酸铵-亚甲蓝缔合体系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锌李人宇 李咏梅 卢洋 黄勇波 (41)
氯化钠-硫氰酸铵-丁基罗丹明B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研究涂常青 (4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钒渣中主次成分杨洪春 冯宗平 (50)
微波消解-亮绿SF-过氧化氢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铜尾矿中痕量铜(Ⅱ)陈宗保 蔡恩钦 谢建鹰 (54)
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铂李慧芝 张瑾 解文秀 曹法全 (58)
高频感应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复合碳硅锰铁合金中碳和硫李兰群 尹艳清 (62)
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京隆重召开 (65)
硝酸银光度法测定工业硫酸锌中痕量砷江秋月 (66)
离子液体气浮溶剂浮选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铝马春宏 朱红 王良 姜大雨 闫永胜 (69)
四丁基溴化铵-碘化钾-金(Ⅲ)三元缔合物浮选分离金的研究牛明改 李玉玲 曹书勤 涂静 马万山 (73)
滴定法测定镍基合金中铁量的不确定度评定范莉君 罗淑华 (77)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征稿通知 (80)
基于壳聚糖/SiO2杂化膜固定酪氨酸酶生物传感器测定水中苯酚习霞 明亮 (1)
红外吸收法和热导法测定铀钼合金中氧和氮孙金库 秦毅 王树安 (6)
应用混沌粒子群优化训练的BP神经网络预报高炉铁水含硅量徐生林 史燕 杨成忠 (9)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硅铁合金中主次元素鲍希波 石毓霞 赵靖 韩斌 卢女平 (14)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征稿通知 (18)
小波分析与蚁群神经网络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钨钼锑赵红霞 (19)
5-安替比林偶氮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及其与钨显色反应的研究刘英红 马卫兴 李艳辉 沙鸥 缪缙 (24)
4-(3,5-二溴-2-吡啶重氮氨基)-4′-硝基偶氮苯的合成及其与镉(Ⅱ)显色反应的研究王贵芳 邢云 秦玉娇 李明亮 (28)
PMBP缩2-氨基苯并噻唑席夫碱/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萃取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陈莉莉 邱祖民 黄金莲 徐礼峰 (33)
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在京隆重召开 (37)
镍基合金中元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邵晓东 刘养勤 李瑛 李发根 (38)
巯基葡聚糖凝胶分离富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铜葛慎光 张丛丛 万夫伟 葛磊 于京华 袁碧贞 (49)
2-(5-碘-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与钌(Ⅱ)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韩权 霍燕燕 陈虹 杨晓慧 (54)
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柴红梅 高楼军 杨少卫 (58)
Hg^2+-碘化物-吖啶橙-聚乙烯醇缔合体系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汞李咏梅 李人宇 张龙 李赞 (6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钨铁中砷锑铋郑海东 刘冰 张云鹏 吴丽玉 (6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镍铬钼系油井管中铝朱莉 (68)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电解稀土-镁中间合金中钼胡珊玲 魏友利 林燕 (72)
冶金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特点分析郑义 (76)
表面活性剂增敏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镧(Ⅲ)王晓菊 赵仑
氯化锂增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铅锰陈江 费勇 吴锦芳 倪晓芳 吴惠英
萃取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矿石中镓倪文山 张萍 姚明星 孟亚兰 李贤珍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征稿通知
微合金化钢成分分析用块状/屑状系列有证参考物质研制彭霞 胡修伟 张翠敏 胡晓燕 唐本玲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氧化钼中主次成分田文辉 王宝玲 赵永宏 苏雄
亚甲基蓝-高碘酸钾系统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钒(V)王洪福 苏智先 张素兰 陈德 黄萍
适体修饰金纳米粒子光度法检测铅(Ⅱ)刘庆业 范燕燕 凌绍明 温桂清 梁爱惠 康彩艳 蒋治良
EDTA滴定法测定镁-锌-钇三元合金成分胡珊玲 宋瑞平 林燕 魏友利
EDTA修饰铂电极镍(Ⅱ)的示波电位滴定法齐蕾 齐同喜
不同含量铟的分析方法综述姚金环 李延伟
镉(Ⅱ)-碘化钾-吖啶橙缔合体系光度法测定痕量镉李人宇 李咏梅 黄勇波 卢洋
强酸阳离子交换纤维柱分离-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铟及其盐中镉潘雪珍 龚琦 韦小玲 董兰芳 陈杰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无内标定量分析钢铁样品梁婷 胡兆初 刘勇胜 史玉芳 宗克清 陈海红 胡圣虹
不同种类岩石的光声光谱定性解析研究王阳恩 陈健 李军
热轧板氧化铁皮结构显微分析肖新星 刘俊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