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多元化激趣应用
一、突破教材内容,博览中外音乐作品
音乐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音乐是无国界的,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应善于用一些世界名曲来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例如,《友谊地久天长》这首苏格兰民歌所赞颂的友谊正是初中生需要面对的事情,而这悠扬的旋律曾是电影《魂断蓝桥》的主题曲,推荐学生去看这部電影,同时欣赏这首名曲。通过鉴赏世界名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习人类音乐的精华,进而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
二、创设情境,触发学生音乐情感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当学生的情感与认知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情感就会被激活,兴趣才能被点燃。情感与认知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积极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深化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乐理知识的兴趣。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言语描述情境、角色扮演体验情境、多媒体再现情境等都是常用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年龄特征选择适合的方法。在学习《长江之歌》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图片,让学生观看、谈感受。有的学生骄傲的说:“长江好长呀,不愧是黄金水道,它像一条丝带穿过祖国的心脏,壮观极了,在图片中,我看到了三峡水电站,看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看到了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中华鲟……”还有的学生说:“通过观看图片,我看到长江像一条龙,众多支流汇入,宽广的湖面,碧绿的江水……”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看感受进行总结:“从你们的评价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长江的赞叹、热爱之情,作为中国第一长河,长江哺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让我们一起唱出对长江的热爱之情。”学生纷纷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创设的情境,将长江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受到感染,学习歌曲的热情被点燃,主动探究歌词内容和旋律。图像的再现可以生动地显示教材的内容,激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音乐敏感度。
三、游戏方法
所谓快乐的教学方法就是寓教于乐。对于音乐课,音乐课本身就带有娱乐性,所以快乐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一般来说,快乐的教学方法一般是通过游戏方法进行的,也就是说,以游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如竞争法和模仿法。但游戏玩法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在音乐课上,将学生分为两大组,允让学生以歌词对接的形式进行游戏,并且有时间限制,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团结感。
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资源,而且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创新研究工作,确保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例如,当学生学习“奥林匹克之风”的音乐时,他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动画,从而使学生受到图片和文本的刺激,从而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知识,产生学习欲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竞争激趣
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所学知识,通过竞争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例如,在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时,可以在学习完所学歌曲后,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并将其表演出来。教师可以以此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六、户外教学法
户外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是让学生接近自然,在自由的状态下表达出对自然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最原始的自然声音,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面对实物对音乐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就以《茉莉花》来说,如果教师将学生带领到茉莉花树下,让学生与茉莉花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并加以观赏,然后教师再对歌词进行进一步的解说,这样学生就对《茉莉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了,并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一直都是抒发的最好状态。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了。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意义;途径
G633.95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音乐是陶冶情操、传递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音乐,总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曾有人说:可以没有朋友,但不能没有音乐。由此可见,音乐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美育功能。所谓的美育功能,是指以音乐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音乐具有美育功能,这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的音乐,给予人不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利用音乐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重点阐述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极其对策。
一、强化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
也许很多人都会发现:近年来,各种音乐类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好声音。通过认真观察这些音乐类的节目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即选手在比赛的过程中,纵使有再多的歌唱技巧,但如果歌曲中缺乏情感,那也将会被淘汰。所以说:情感对于歌曲而言是比较重要的。这里所说的情感,就是我们文中所谈论到的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对人心灵和情感上的震撼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教师要想给学生讲解再多的音乐技巧是不现实的。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则具有很大的可行性。那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1.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音乐学科而言,更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音乐的德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音乐的审美教育,本身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审美教育重点是要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强化学生的歌唱技巧或者给学生讲解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师仅仅是通过情感的熏陶,增强学生美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这种情感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认识。
2.有利于促进初中音方萄У母母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干巴巴的音乐理论知识。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音乐学科本来就没有受到重视,所以,一些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为了应付差事,一些教师直接是让学生“自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失去了音乐教学的意义。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可以改变传统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途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呢?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情感的熏陶往往需要一定的氛围和环境。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审美教育效果,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获取美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天亮了》,这首歌曲是2001年韩红作词作曲并演唱,这是一首感受亿万人的歌曲。如果教师将这首歌曲用于初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不了解这首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故事时,也许只会觉得这是一首普通的歌曲。但是,如果教师在给学生听歌曲之前,先给学生讲解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渲染人世间这种伟大的父爱和母爱,让学生为这个故事感动,那效果就不一样了。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将这首歌曲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学之前,笔者给学生讲解了歌曲背后这个感人的故事,然后再给学生播放歌曲,现场的学生,无一不流下感动的眼泪。这是音乐给人以情感的震撼力量,正是这种情感的震撼,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正是这种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将初中音乐与审美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是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创造美,让学生有美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具备发现美的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本领,发掘一些未知的领域。学生所拥有的音乐审美能力,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采茶舞曲》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聆听。教师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将听一个优美的旋律,你们通过聆听去猜一猜这个旋律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情景”。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聆听。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中的美, 并能发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3.结合音乐,提升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对于初中音乐的审美教育而言,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培养。这种领悟能力,是指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悉心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会换位思考和设身处地地体会这种情感。学生音乐领悟能力的增强,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仅仅给学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而应当结合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审美教育,体现音乐的美育功能。这种美育功能的体现,能够强化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学;困境;出路
在现代化的教育当中,所有的学生都要朝着“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方向发展,仅仅是在数学、语文、外语3门课程上努力,根本达不到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还会对学生的个人特长、天赋造成严重的限制,不符合我国的人才战略培养。农村人口数量较多,学生群体更加的庞大,想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将现有的问题彻底解决,形成教学上的良性循环。
一、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
目前,农村初中教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音体美3门课程的教学,仍然没有必要的重视,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课程的安排,还是具体的教学内容,都未得到相应的提升。由此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偏科”的现象,后续培养的难度较大。
(一)重视度低、师资力量不足
在农村教学当中,传统教育的影响时间较长,因此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并不高。在初中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升学及发展,而音乐所占有的影响比例并不大,因此很多教师、家长,都对音乐教学并不关注。除此之外,在农村当中,有很多的初中学校,都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仅有少数的音乐教师前往农村任教。多数音乐教师,会寻找其他的任教机会,或者是做相关行业的工作,导致农村音乐教学的师资力量,表现为严重不足的情况。
(二)理念学习的片面化,学生兴趣不足
在农村的初中教育当中,音乐课程所占有的比例非常有限,基本上1周只有2节课程。同时,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时,音乐课程将直接被取代,转换成数学、语文、外语等重要科目。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在农村的初中教学当中,理念学习非常片面化。学生对音乐本身并不了解,教师能够教育的时间、机会也特别的少。无论是从校方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都对音乐的认知度非常低,导致很多学生对音乐的接触机会较少,最终的学习效果不突出。除此之外,在音乐兴趣的培养上,很多学生都对此毫无兴趣,音乐课程甚至是成为了一种“摆设”。
二、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出路
(一)转变理念,加强音乐教学的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音乐方面的知识、理论、技能、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教学,整体上的成绩非常不显著,导致教学上的理念偏差非常严重,整体的教学体系也出现了严重的缺失现象,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重大的损失。建议在日后的音乐教学中,农村初中教师、管理者,必须将自身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转变,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首先,派遣班主任、管理者、音乐教师3类人员,前往县市的初中进行学习,了解到音乐教学的必要性、功能性,打破老旧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音乐接触。其次,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绝对不能将音乐课程替代,要在每一节课程中,充分落实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度得到提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音乐就是唱歌”的阶段。第三,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阶段,音乐课仍然要照常执行,由此来对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压力进行缓解,提高学生的记忆力,避免造成过渡学习的现象。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一般科目不同的是,音乐课程的主观性较强,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学生加强理解和感悟,才能对音乐知识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建h在今后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学生的音乐喜好有所了解,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当中,选择相互匹配的音乐类型,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适当的贯穿音乐知识教学,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可通过MTV、个人演奏、音乐史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告别错误的认知和偏执的想法,从而在多个方面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音乐教学当中,必须阶段性的融入到其他课程之中,确保学生接受完善的教学体系训练,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本文对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出路展开讨论,从已经得到的成果来看,部分农村的初中音乐教学出现了良好的转变,课程安排数量有所增加,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但也有部分的农村初中学校,对音乐仍然保持老旧的态度,学生学习内容较少。日后,应加强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的干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学习空间,在客观上、主观上,达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及出路探寻[J].学周刊,2015(21):56.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初中阶段,音乐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研究如何突破传统观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此来推进音乐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教学模式;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6-01
音乐不仅是一种高居于庙堂的艺术,更是一种净化人心、陶冶情操的工具。音乐的重要作用被古今中外所共同见证,其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有很大的帮助,既能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模式不容懈怠。而作为身处教育一线的教师,有必要针对当前的现状,突破传统观念,创新音乐教学模式,以此来推进音乐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当下初中阶段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
时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音乐课不被重视,音乐课所占比例小,教学模式是单一的“老师示范,学生唱”,更有甚者被其他学科所占用。这样,就导致学生认为此类课不重要,并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就这些现状提出几点值得重视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理论基础的教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你教我唱”的模式,应当把基础的音乐理论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一些音乐教师只是简单地按照音乐教材教唱,有时只是进行美其名曰的“音乐鉴赏”,即播放该课程的音乐供学生们来欣赏。此类问题极为严重,并没有达到设立该学科的效果,学生不能从中受益,也不能培养他们审美能力,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2)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固化,不重视音乐学科的创新。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不注重音乐模式的改革创新,故步自封于音乐教材之中。同时,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思维,个别教师把音乐教学当作一种应付。众所周知,教学效果受教师教学观念的直接影响,通过对音乐教学方式的考察发现,一些音乐教师存在着教学观念陈旧的问题,这对于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学生们难以学到知识,也就难以达到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严重浪费了资源。换个角度讲,这不利于教师了解新的有关教学的动态与成果,提高教学的质量也就难以实现。
(3)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缺乏活跃的氛围。现在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极为单一,这严重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更进一步来讲,会影响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难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音乐方面的学习与理解也会有相应的影响。音乐教学讲究的是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但当下囫囵吞枣式的单一化教学古板乏味,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原本应该充满乐趣活泼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成为教学中的不足与遗憾。
二、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的改进方法
根据当前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教师了解了当前的现状,下面提出几种改变现状的方式方法。
(1)注重对学生音乐理论方面的教授。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音乐课上理论知识的教授。例如,音调与符号、声高与音符等都可以作为教学重点来教授。同时,因为还处于基础阶段,初中生难以理解接受实属正常,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悉心教授与耐心引导。
(2)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教学步伐。新时期的教育更侧重于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要学会唱歌,学会乐器和舞蹈也是很有必要的。基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穿插更多的活动与内容,不能禁锢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方式不m用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只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拓展更多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好的教学模式、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寻求更多的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电影,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总之,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实现了音乐的教学目标,也使学生们有了积极向上的情绪,两全其美。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基础。因此,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只有从实际出发,突破教学的禁锢,注重对学生音乐理论方面的教授,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新的教学步伐,拓展更多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上好每一堂课,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殷璐.浅议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J].黑龙江教育,2014(12).
[2]姚靓.浅析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与基础理论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34篇,主要涉及音乐审美、音乐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在音乐研究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等问题。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本质意义――音乐审美教育人学价值透视》一文认为,审美活动是生命情感解放的根本途径,通过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寻求人的审美发展、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任恺《基于“相册”的动力学习范式与艺术学习中元认知的形成》探求了艺术学习中“学习主体――‘相册’――学习客体”的新学习范式。该专题的论文还有杨立梅《以大艺术教育观建设基础教育中的“艺术学科”》、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张媛《浅谈音乐教育与青少年EQ的培养――从青少年心理问题看音乐教学》、郑斌《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宋蓓《格式塔心理学对中小学音乐综合课的启示》、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等。
二、音乐教育的文化与历史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14篇,主要涉及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文化传承及中国音乐教育历史研究等问题。谢嘉幸《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一文通过“传统文化”、“现代教育”与“后现代传媒”三个概念,透视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陆学校民族音乐传承问题。文中指出要解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问题,唯有将文化与教育两方面统一于学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使命。余丹红《文化守望与全球视野――论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一文通过对黄自《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的分析,阐述了该教材中蕴含的全球化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守望姿态的完美结合。这一专题的论文还有马东风《中国原始音乐教育的意识与形态》、林琳《哈尔滨早期俄侨音乐教育研究》、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罗琴《中美音乐课程标准比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张斐《文化传承与认同中的音乐教育》、郭洁《论文化与人类发展和音乐教育的关系》、李红蕾《“母语”的回归――浅谈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李望霞、赵昕《在国际交流中直面中国大陆音乐教育问题――音乐教育研究问题的国际论坛交锋》等。
三、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7篇,涉及基础音乐教育、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等问题。金亚文《我国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回顾》一文通过回顾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历程,得出启示:在纵向上思考,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与革新;从横向上梳理,是对国外经验的参考和借鉴。李冠莲《有关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预设与生成的辩证思考》从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方面入手,分析、反思现行音乐教学中出现的某些偏颇,探求导向有效生成的种种途径。本专题论文还有方楠《走进网络社会的高等音乐教育》、孙梅《网络音乐资源的缺陷与教育对策》、刘琨《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新课改背景下城乡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之比较》、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钮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陈栋《国乐飘香飘香国乐――论高师民族乐器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费邓洪、费茸《我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的数学性》、许冰《论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在社区音乐教育中的开发利用》、梁莉《浅谈音乐课程综合理念的本质与实践模式》等。
四、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42篇,是所有参会论文中数量最多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始终是最受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的研究课题。郁正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音乐课目标教学实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一文依据教学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基础上,立足国内众多的实践模式中抽取出共同的、最能体现目标教学本质特征的、具有多种应变能力的结构因素和结构方式,组成最一般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音乐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形式。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一文通过对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考查,使音乐基础课教学工作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决策依赖的是哪一些心理学原理,以便更有效地解决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本专题论文还有郑莉《创造是音乐的生命,音乐促进我们创造――简论音乐教育与创造能力培养的关系》、陈玉丹《在〈音乐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音乐智能的策略》等。
五、音乐教师教育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27篇,主要针对我国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中外音乐教师培养比较等展开探讨。周世斌《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现状之虞――从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引发的思考》一文以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先驱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为借鉴,提出“素质教育的实施,决不意味着精英教育从教育舞台的退出。两种教育模式必将是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形成民族和国家教育发达、人才辈出所需之坚实金字塔”的观点。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对德国音乐教育专业的三种形式――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专门音乐教师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学理论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可资借鉴的方式与方法。本专题论文还有蔡世贤《音乐教师教育的重要构件――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迎《苏格拉底“助产术”对我国音乐学研究生教育的若干启示》、尹爱青、金顺爱《“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王昌奎《试论高校〈钢琴文献与教法〉课程的性质与教学模式设计》、孙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李飞飞《从课程对比看音乐教师的培养》、高伟《高师钢琴教学内涵的二维阐释――一种基于音乐审美文化与文化传承理念的解读》、吕志芳《对音乐学专业应届硕士研究生学习方法的几点思考》、张小鸥《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参加第27届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有感》等。
六、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与国际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专题共收到论文9篇。其中,涉及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论文3篇,涉及国际音乐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的论文6篇。马达《行动研究与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论述了行动研究的内涵、特点和实施步骤,并根据音乐教育的特点,阐述了行动研究对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郑卫新《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我国音乐教育学研究》通过对我国部分音乐教育研究文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分析,阐述了音乐教育研究必须注重方法论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专题的论文还有马力《在“方法”的岔路口徘徊――对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学解释学思考》、冯洁《马来西亚第27届ISME大会的创造性教学教育观――对创造性教育论文及实践的评述》、吴珍《从〈2020视野〉展望美国音乐教育价值的新理念》、宋裴裴的《跨文化对话中的传统音乐――15届国际学校音乐教育和教师教育研讨会初探》、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等。
七、其他方面
此次大会还安排了三场重要的学术报告,这三场专题报告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前主席BennettGary博士的《音乐教育的全球展望与评价》,美国纽约大学音乐表演艺术系主任、著名的实践哲学的倡导者David J .Elliott教授的《实践的音乐教育》,香港教育学院体艺系主任梁信慕博士的《教育改革中的技术与本土化教学:音乐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新趋势》。三位国际音乐教育界专家的到来使会议具有了国际性的对话色彩。
在大会专门设置的workshop的教学实践研究会场中,许卓娅、李妲娜、杨立梅、郑莉、余丹红等分别就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综合艺术课堂教学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课题作了精彩的现场教学示范。
音乐教育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年轻的新学科,1990年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成立后,在曹理教授等一批音乐教育学者的带领下,平均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这些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成果。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吸纳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为团体会员,同年8月两个学会第一次在大连联合举办全国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本次长春会议是两个学会第二次的合作。从本次研讨会收到的论文来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较前几届研讨会有了一定的提高,拓宽了研究领域,运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从新的视角看问题,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文化、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教师教育等研究领域出现了一批较高质量的论文。近年举办全国性音乐教育学科研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关注国际音乐教育研究发展动态,本次会议邀请国外音乐教育专家介绍当前国际音乐教育发展情况,使与会者获得不少新信息。本次大会还有一个特点,即来自全国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共70余人参与了会议。研讨会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会议期间召开了研究生座谈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部分研究生导师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师生就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及研究生培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大会还评选出第三届全国音乐教育优秀论文。
从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不少成就,相信此次长春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