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好时光
课间好时光范文第1篇
这节课是大课间,有二十分钟可以休息呢!我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从座位上站起了,和朋友们一起玩去了。
走廊上很热闹,玩什么的都有:有的同学在聊天,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老鹰捉小鸡,有的在玩石头剪刀布,还有的在下棋……我和好朋友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加入了聊天的队伍。
最近班里十分“流行”写同学录。我非常奇怪:还没到六年级呢,写什么同学录呀!前天、昨天还有今天我总共已经填了八张同学录了!大家也七嘴八舌的说起这事来,是啊,我几乎每节课下课都在填,都没空休息了!哎哟,谁这么不讲道德,乱丢橡皮,正击中我的脑袋啊!我往那方向一看,原来是两个同学在吵架呀!我顾不上疼,赶紧跑过去凑热闹了。
课间好时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摄像学习 固定画面
摄影课是高校传播、人文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摄影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摄影技术知识,更多是教学生如何用镜头去体验社会、人生,去发掘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一个学期或一学年的摄影学习,学生能拍摄出很好的摄影作品,为接下来的摄像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但在实际教学工作共发现,很多同学在学习摄像的时候,把摄影的一些专业知识应用不到摄像课的学习,这也让很多同学感到困惑。问题存在于课程与课程的承接中,学生没有找到课程的有机联系体,故学习摄影课就是学习摄影,学习摄像课就是学习摄像。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不理想的。
摄影诞生不过150多年,摄影的很多理论是借助于绘画的理论,如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摄影用光造型和摄影构图就是学习了绘画的理论。常说的伦勃朗用光方法,是学习荷兰著名油画家伦勃朗绘画时习惯的光线效果:摄影构图应用绘画的理论更多,九宫格的构图方法、黄金分割的构图方法等,都是承袭了绘画的理论在摄影中的应用。摄像的诞生刚刚过去100年,它的很多理论同样需要学习摄影理论,比方说摄像中光线的应用,它和摄影一脉相连。摄像的构图方法,也和摄影有很多相似之处,还有摄像曝光,景深应用,都和摄影在原理上是相通的,特别是摄像课在固定画面拍摄上。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把摄像的固定画面理解成摄影作品的拍摄。学生可以从摄影课向摄像课实现软着路。但在实际学习中同学们总是联系起来那么困难_下面,文章从摄影课和摄像课中固定画面的曝光、用光及构图几个方面谈谈怎样良好的过渡这些知识。实现在课程学习上的软着路。
摄影曝光和摄像固定画面曝光
摄影的曝光是通过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控制的。就是常说的EV值。在曝光量相同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曝光组合,当然,选择那一组曝光组合,要根据创作意图。比方拍摄风光摄影,一般会选择一组小光圈曝光组合:拍摄人像,大概会选择一组光圈比较大的曝光组合。这样能获得一个较小的景深,拍摄的人像会更生动、人物更突出。照相机上的快门速度一般都能达到30-1/4000秒。光圈也是从1.2到32左右,基本能满足在自然条件下的曝光需要,得到一张曝光正确或者是准确的摄影作品。
摄像的曝光也是通过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控制的,不同的是,影响摄像曝光的两个因素中快门一般是不变的。真正起作用的是光圈大小和ND(中密度灰镜)镜的正确选择,摄像机快门速度在正常的拍摄情况下一般是1/50秒或者1/60秒。在快门不变的情况下,要获得曝光正确的影视画面,需要调节光圈的大小,但是,摄像机光圈范围比较小,一般在1.8-16左右,这就经常出现在光圈最小16,曝光依然过渡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ND镜来减少镜头的进光量,使拍摄画面曝光正确。一般摄像机都有1/8ND镜和1/64ND镜。在光线最强的中午室外,一般用1/64ND加一个合适的光圈就能实现正确曝光。在室内拍摄,就可以关闭ND镜,通过光圈调节合适曝光。
了解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很重要,这样才能把摄影曝光知识应用到摄像的固定画面中来,得到一组曝光正确或者是曝光准确的影视画面。
摄影用光和摄像固定画面用光
摄影用光和摄像固定画面用光是很相似的,摄影中常用的主光、副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在摄像固定画面中用法相同。摄影中影调处理方法和摄像影调处理也师出同门。所不同的是摄影是静止的用光方法,而摄像固定画面用光需要考虑画面内运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内部运动。固定画面内部运动相对运动画面拍摄就是摄像中摄影的拍摄方法。在学习摄像课程过程中,只有先熟练掌握固定画面拍摄,就是用固定画面来讲故事。才能更好实现用画面表达思想。这是学习摄像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
在摄影中常用的布光方法大多都可以在摄像固定画面中继续使用,只要考虑到摄像用光是连续的而摄影光线是瞬间的光线。所以。在电影电视中经常看到蝴蝶光用光方法,或是伦勃朗用光方法就不奇怪了。再一点,摄像在光线上需要首先校正摄像机白平衡,数码相机上也存在这样的概念。但摄影拍摄照片,而摄像拍摄需要一组一组的镜头,需要考虑镜头前后光线衔接问题。白平衡出现问题,前面镜头光线和后面镜头光线就可能存在着色彩上差别,这种差别在500K左右感觉不明显的,但超过500K,前后两个镜头很难衔接。这是和摄影在用光上最大的不同。所以,在摄影时很少在乎白平衡问题,而在摄像中,要时时刻刻记住校正白平衡。
摄影构图和摄像固定画面构图
在构图方面。摄影中常用的构图法则及原则要求在摄像中也是相通的,它们都要求突出主体,揭示主体思想,从主体出发。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的关系;也要求画面要简洁、完整、生动、稳定。怎样去做?从造型课程及色彩课程就开始训练,到摄影课程时,构图已经没有问题,同学们非常注意构图的形式感的表达,知道多种突出主体的方法。习惯于构图法则的应用。但摄像课学习开始后,同学们原来的锻炼似乎是浪费了。因为之前练习都是在静止状态下的锻炼,现在换成相对运动的物体,不知所措。
课间好时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健康水平;大课间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广泛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近几年来,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校园群众体育氛围。那么,如何才能在山区中学因地制宜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呢?下面是我在山区中学任教多年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建立有效运行机制
学校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离不开校领导的指导和关心。学校统一部署,制订具体的措施,遵循教育引导与养成习惯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活动与安全相结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与中考体育考试相结合四个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有效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大力营造活动氛围
充分利用升旗、知识竞赛、班会、宣传板报、征文、标语等形式,使学生家长深入地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多与学生家长沟通,讲解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引导学生养成一种体育爱好、掌握一种体育技能、每天步行一千米的体育习惯,使“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到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中。
2.阳光体育运动中实行管理责任制
为确保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一是领导负责组织、指挥晨间锻炼和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校长亲自到操场参与活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体育教师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活动器材的准备及活动锻炼的指导;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按时、按要求参与活动锻炼,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指导学生活动,体育委员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
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学校体育课教学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主渠道,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推动阳光体育的开展,培养学生“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思想意识。在课堂中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的锻炼,培养学生形成终身参加阳光体育的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在教学中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参与”变为“主动的参与”,使学生始终保持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篮球教学时运用两人一组运球,完成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化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运球低头的问题。在体育课中进行教材整合教学,与电视娱乐节目结合,辅以素质练习,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怕素质练习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积极锻炼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健康水平。
2.安排具有趣味性、民族性的体育教学内容
虽然山区中学的体育场地、器材不够完善,但在山区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有着大量的体育运动素材可以供教学选取,女生的跳橡皮筋、踢毽子、造房子、跳格子,男生的奔跑追逐、斗鸡等项目在体育课堂中得到引用,也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中引用民族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如,滚铁环、踢毽子、民间舞蹈一些这些活动都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提高了课堂有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锻炼兴趣。
三、科学合理地运用大课间活动
配合体育教学,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进一步搞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
要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其中重要因素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和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明确自己是“阳光体育运动”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安排好每天大课间的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时间、有场地、有指导教师。
体育组的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建好学校业余田径队、校园足球队、篮球队、校跳绳、踢毽队,让他们充当领头羊角色,一方面作为校队的备用人才,一方面帮助教师对各班的课外体育活动起引领作用,经常开展各类项目的比赛活动,进而带动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长,内容和形式更丰富,它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完善,学生坚持利用课外活动40分钟的时间,以班级为单位,项目以个人兴趣爱好为主,以丰富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加徒手操类和简单器械类的活动。徒手操类包括广播操、素质操、健美操、武术操,简单器械类包括呼啦圈、踢毽子、花样跳绳、跳皮筋。这些运动项目占地少、器械简单、身体活动量大。组织学生举行年级、班级或小组间的比赛,让枯燥乏味的课间体育活动变成兴趣盎然的体育盛会。
四、成立领导小组,构建合理评价体系
学校应建立以校领导为组长,体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为成员的评价小组,思想重视、认真落实,对各班级的出勤情况、活动情况和比赛成绩计分,并纳入期末班级总成绩,把该成绩作为评定优秀班级的指标之一。学校应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效果强调过程性评价,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实施情况与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体育中考等进行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和记录体系,使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建立合理的体育课堂考评体系,是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体系的建立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体质要求,而且要考虑能否对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有促进作用等。可以在体育考核课中积极对班级的体育委员、体育小组长进行培养,发挥他们的“小帮手”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课堂的考评工作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如,在短跑测试中培养他们的发令能力、计时能力和对测试后的评价能力,帮教师记录考核成绩。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举措,它是关系到全国亿万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件大事。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为我国青少年的未来成长、学习、工作、生活提供必要的健康保障。
参考文献:
课间好时光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舞蹈;阳光大课间;体育
所谓学校“大课间文体活动”,就是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与风格有组织地参与课间各种丰富多彩的、活泼、生动、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舞蹈。从我校大课间活动的环节设计与音乐要求中可以看出,大课间的音乐是整个大课间体育舞蹈活动的灵魂,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合唱队中的指挥。
一、体育与音乐相结合
许多体育教师、音乐教师在思考这样的问题:阳光大课间活动有没有规定的编排模式,到底是体育教师的事情,还是应该由音乐教师来创作、编排?实践证明,体育离不开音乐,音乐需要体育,强健的体魄需要注入动感优美的旋律、潇洒的舞姿,更需要健康运动的活力。共创编、齐研究,让两者完美结合,只有这样,阳光大课间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把体育教学的动感与舞蹈艺术表演的美感相结合。不但能激发孩子们上体育课的热情与兴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既陶冶情操,又提高整体素质,强健体魄,快乐运动。
二、合理选择音乐,提高效果
我相信有音乐相伴的大课间会更加绚丽多彩,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大课间的音乐采用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现成的音乐,一是为既定大课间的主题和情节创作的音乐。按照音乐编大课间,这是体育老师的普遍做法,但有时编导者则为音乐所激动,并在音乐的基础上创作大课间。当然,大课间并非只是服从音乐。首先,大课间要对音乐进行选择,因为不是任何音乐都适合于阳光大课间的。其次,如果专为构思中的大课间作品创作音乐,就要服从大课间编导提出的要求,另外,大课间编导在编导过程中还可以要求对音乐进行修改。
教师所使用的口令,信号一般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或哨子的声音,学生在这样的口令指挥下如同士兵在军官的指挥下,没有一点想象,没有一点表现,只有枯燥与乏味。而引入合适的音乐进入课堂后,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口令、信号,学生也喜欢教师用音乐代替单调的口令,因为音乐它本身就有节奏,又有优美的旋律做背景,教师不在需要机械的口令重复和信号提醒,学生主动练习,优化了阳光大课间的组织教法,提高了大课间的效率。
三、大课间的魅力
重视运动的作用,保持身体健康已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一部分和人们普遍的追求。我校文体大课间坚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终身发展出发,尊重学生的运动选择,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在掌握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阳光大课间以锻炼身体,放松身心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能、心理和协作精神。随着阳光大课间的普及和发展,大课间成为体育课中的亮点,不再是单一的身体训练,而更倾向于训练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素质。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学校体育课程,确保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质量;整合各种力量,采用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阳光大课间领导小组,组员有音乐教师、体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担任,从指导思想,活动目标,具体分工,活动制度及要求,活动内容及时间等方面作为具体的安排,把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活跃学生课余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做了精心的准备,每天大课间活动时间,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井然有序,活而不乱。
1.活动时间
阳光大课间活动分上、下午活动,上午为第二节课后30分钟,下午为课外活动40分钟,共两个时间段进行活动(上、下午活动必须保证一小时)。
2.活动性质
活动以增强学生体质,体现学生主观能动为根本点,活动内容体现像模像样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鼓励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锻炼。
3.活动纪律
自觉遵守上下楼梯靠右行走的纪律,活动负责教师指挥学生在指定地点集合,有序步入活动场地。
学生听着激昂的出场音乐从教室排着整齐的队伍精神焕发的走到操场,通过播放音乐学生心情首先愉悦起来,从而提高了学习热情,使学生一走出教室,听到音乐就想动起来了,真正的做到了自己要跳,而不是逼我来跳,让学生真正进入大课间,成为大课间的主人。这时我们就能看到前操场和后操场上站满了活力十足的队伍,这时引入音乐,学生熟悉的《蜗牛与黄鹂鸟》,学生随着做着统一的动作,愉快的练习。这样就进入了主体部分,从中学生得到到各种美的感染和享受,进而使美育富于大课间中,运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发展和锻炼,但同是也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疲劳。音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兴奋性,而用能让学生全身心及大脑得到完全的放松。
四、音乐舞蹈与体育完美融合
阳光大课间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在音乐伴奏下,达到增进活泼健康、培养正确体态、陶冶美的情操,是我校体、音老师共同创编的,学生非常喜欢,有着广泛的基础,阳光大课间对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有非常大的帮助。音乐舞蹈与体育阳光大课间即相互独立,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体融合教育”充分结合两学科特点,拓展音乐的“动感”,体育的“美感”。近两年,全国各省市教委大力提倡开展系列有组织的融合教育活动,如我国中小学开始推广学习校园集体舞及阳光体育活动,我校力争全校学生都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这项活动是音乐舞蹈与体育完美融合的一项课间活动。
合理、科学安排融音体于一体的大课间活动,能使学生同时受到艺术和体育的熏陶,在运动中陶冶情操,优化品质,促使学生们在精神上得到美的启迪。由于融音体于一的方法符合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抓住了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了学生对大课间的认识和喜爱;再由于音体的和谐统一,学生的精神面貌较为改观,学生感受到大课间的乐趣,从中体会到了快乐;更由于大课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舞蹈音乐与体育的得当运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音乐舞蹈和体育相辅相成,学生的情感接受艺术和体育的熏陶,因此,我们体育教师要把音乐美育等学科融于体育教学之中,创设出更完善的阳光大课间来,让学生们更加喜欢音乐,终身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发展学生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将音乐与体育融合教育持续优化。
【参考文献】
[1]钟伟猛.体育与音乐互动之探讨.教育网,2003
[2]常月俊.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
[3]郑利民.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华章,2010(29)
课间好时光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 教育衔接 中高职
根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高职院校招生呈三足鼎立之势――即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进行的对口单招、全国统一高考统招和单独招生三种招生方式并行。随着参加高考人数的逐年减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职类生源将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并且招收人数将会越来越多。中高职教育衔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当前中高职衔接工作的重点从整体设计、招生制度改革等外延式衔接逐渐转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内涵式建设。课程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重要载体,是专业的细胞,也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相对发达。其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展,已经形成了若干成功的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如英国的单元衔接、层层递进课程体系,澳大利亚的培训包体系,法国的职教机构建立的分类衔接、课程紧扣方式,瑞士的划分职业技能类别、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并列的衔接模式,欧盟突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等方式,形成中高职对接的课程衔接方式。
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中职教育主要培养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高职主要培养策略层面能力。中高职课程衔接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时适应性和针对性,二是规范性和创新性,三是稳定性和灵活性。即中高职课程衔接要基于岗位能力设置、中高职协调发展、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以专业基础课程《工程光学》为例,进行教学改革。
(1)改变课时分配,增设物理基础课程,为后续光学、机械、电子类课程打下基础
针对中职类生源,将原来《工程光学》108课时包含几何光学60课时、物理光学48课时两个学期缩减90课时一个学期上,并在开设光学等专业基础课之前增加54课时基础物理课程,弥补学生在力学、光学、电学等方面知识的不足。
(2)编著新教材《工程光学基础》,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问题
《工程光学》课程最大特色就是内容丰富,既有基础理论教学,又有工程技术应用。由于激光、光机电、光电子等专业开设了多门光学课程,如激光工艺与设备、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所以在本课程讲授过程中,既要拓展相关原理的应用,又要注意把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问题,避免重复。需要根据中职类生源的特点,选择出更典型、更系统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考虑到中职类生源特点,几何光学部分主要讲授:光路传播基本定律与物像概念、理想光学系统、平面系统、光束限制理论、典型的光学仪器。将光度学移至光电探测课程,而将像差类型与校正、像质评价、光学设计软件等内容在后移到《光学零件CAD与加工工艺》新课程中。这样既整合避免学生数学知识薄弱引起畏难情绪,有利于学生掌握几何光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有利于避免内容的重复讲授。
物理光学部分主要讲授:光的干涉类型及应用、光的衍射及应用、光波的横波特性及偏振态。将有关光的辐射和吸收、导波光学、激光等内容移入到后续课程如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光学技术等中讲授。这样可以让教师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深入讲授物理光学的重点内容,使中职类学生达到“必需、够用”的光学水平。
基于上述理念,由武汉职业学院和我院牵头主编的《工程光学基础》教材于2012年出版,较好的适应高职院校光电类专业的教学需要。该教材已经作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中山火炬、湖南信息职业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的光电类专业教材。
(3)部分内容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改进实验内容体系
在之前《工程光学》教学中,出现了实验课与理论课脱节、“两张皮”的情况,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验证性实验与理论课教学相隔时间较长长,削弱了验证性实验对提高理论认识的作用;提高性实验经常安排在相应的理论课之前,无法起到理论指导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实验失败;理论教学内容多,不利用好实验,就会出现课时紧张,结果不利于知识的深入学习。
考虑到中职类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持续听解理论课程效果欠佳等现状,应该尽量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的现场教学,如薄透镜的成像,我们将实验与理论结合起来,先通过实验学生分析和归纳出薄透镜成像规律,随后就在实验室讲薄透镜的成像理论。在理论课之前进行实验,可以节省理论教授时间。接着在理论课上,简短归纳相应的知识点即可达到升华提高。又如,在理论课上讲解了等倾干涉之后,紧接着进行迈克耳逊干涉仪实验,理论课上对条纹形状、疏密、产生、消失的调节和原理等有关知识进行学习,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就能较快完成实验。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现象,可以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与讨论,属于提高性实验。
(4)引入光学设计软件
计算机模拟仿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利用 CATIA、 AutoCAD等通用软件绘制光学硬件系统,可以利用 Zemax、CODEV 等光学专业进行光线追迹,仿真光路,进一步利用这些软件可以进行光学设计。合理介绍这些软件系统可以弥补中职类生源学生理论水平的不足,符合其学习特点。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面并提高其就业层次。
通过调研,我们选择目前在光学设计领域应用广泛的Zemax光学设计软件,于2012年指派老师赴成都、北京等地参加光研光学公司的Zemax光学设计软件中高级培训班,并于2013年冬邀请光研公司赴我院对光机电、激光等专业相关老师进行Zemax光学设计软件中高级培训。
(5)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光学零件加工工艺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光学加工专业人才提供了较好的途径,较好地解决企业难觅合适的专业人才、学生难就业的两难局面。为了让《工程光学》课程与实际岗位相联系,在华中科技大学曾昭宏教授的指导下,于2009年建成光学零件加工工艺实训室。在曾教授的指导下,首先对相关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并制定了采用平行光管放大率法测焦距、利用比较测角仪测量光学平板平行度、胶合对中仪调校、内圆切割机使用及下料、棱镜石膏上盘、光学零件开球面(平凸镜)、光学零件开球面(六倍光学放大镜)、平凸镜古典法磨抛工艺、六倍光学放大镜高速磨抛工艺、棱镜修角度等十个实训项目。
“光学零件加工工艺”实训室包含材料成型、粗磨实训室一间,古典磨抛室及检验室两间、高速磨抛室一间,占地约100余平米的车间,可以进行下料成型,平面镜、球面镜、棱镜等光学元件的粗磨、精磨、抛光,光学零件磨边、检测等工艺,可完成多个实践项目。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实践与实训时间,拓宽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形成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局面。
(6)注重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建设
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编写中要注重与企业开发合作,遵循“学以致用、学以够用、内容先进、体系得当”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线,合理选择并组织好教材体系,使课程教学改革有据可依。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与调整,力求教训内容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光学零件加工实训校本教材在2009年编写,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员工内部资料改编。通过三四年的实际教学,部分内容针对校内设备和更先进的加工工艺进行了调整,并将光学设计内容整合到教材中,通过几番努力,2013年《光学零件CAD与加工工艺》教材终于出版了。
(7)通过学生竞赛,促进专业技能提高
以赛促学是在技能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参加相对应的技能竞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能操作演练考核,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核心竞争力。
2013年,我院老师,通过改进并设计多功能迈克尔逊干涉仪,获得全国3D大赛三等奖。以光学设备为原型,通过光学设计软件为辅、机械设计为主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并改进光学器材,通过竞赛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养。2014年校级技能节竞赛中,多个中职类生源学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展示自己专业技能,提高专业信心和学习兴趣。
中高职的课程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门课程可以根据中职类生源特点和学校条件,探索适合更好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 朱雪梅. 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 职业技术教育,2011(7):24-27.
[2] 周凤华.中高职课程衔接: 来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J]. 职教论坛,2012(7):44-51.
[3] 刘培琴. 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J]. 成人教育,2013(2):46-49.
[4] 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职教论坛,2012,(13).
[5] 郑霭娴,朱守锂.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与课程改改[J].技术学术艺术,2012(6):4-6.
[6]左希庆,吴国强.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40-4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