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同步作文
小学同步作文范文第1篇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特征,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讲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让广大群众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生活中体验多元和认同一体,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中,让多元真正成为凝聚一体、认同一体、维护一体的要素和动力,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特征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同时也是各民族共建共守的,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主要途径,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各民族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前这一相对独立的民族教育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需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各族群众发现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共同要素,并努力使其凝练为社会共享的核心价值。因此,要逐步建构开放融合的民族教育体系,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使其在交往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在理解中相互交融,在交融中相互包容、尊重和欣赏,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小学同步作文范文第2篇
一、文言文三步走探究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 它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由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亲自参与到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并进行实践和创新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启迪学生思考,从而使师生共同获得学习的愉悦感、成功感。
第一步要走得稳。
新课标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在阅读过程中加以培养,文言文的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有“诵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足以证明。读透文章,学生才能走进文本,与作者交流。在课堂上笔者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各种方式,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效率。
第二步要走得实。
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具备了一些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所以老师大可不必逐字逐句讲析,而要注重发挥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小组长要组织调控,组织学生当好小教师,做好记录。组员独立思考再发问,最后师生合作共同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组员的学习自主性被激发出来了,小组长的能力也被锻炼出来了,同时老师也被解放出来了,一箭三雕。全员参与,课堂才实在,才高效。
另外,在某些环节上,可借助小组竞争,小组量化积分,进行评价,改变以往的单凭成绩评价学生学习的单一评价方式。增强了小组间的竞争力,增进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并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第三步要走得精。
前两步走好,为学生深入的探究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和小组讨论,能轻而易举地解决笔者提出的探究题。并能入情入境地表演出这个故事。细节决定成败,精彩的课堂从细节开始,以细节结束。看似轻松的课堂,课前课后却要付出加倍的努力。
总之:“文言文三步探究学习法”的特点是快节奏,容量大。学生在课前必须做充分的预习,才能走进课堂。文言文三步探究学习法,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特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如鱼得水,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探究潜能。老师布置任务,宏观调控,旁边监督,适当引导点拨、补充。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学生在参与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在快乐中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在学习中体验了成功和幸福。
这种方法可操作性强,不过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需要经过老师的指导帮助。
二、文言文五步探究教学法
文言文用“之乎者也”传情达意,而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久远,习惯爱好与我们相差很大,因此文言文晦涩难懂。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在某种程度上就等同于学习一门外语,困难重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在于一字一句地讲析翻译,枯燥乏味,老师费心,学生费力。新课标指出,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通过阅读来培养,教师应该从对阅读材料的字析句解中解脱出来,转到加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来。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好了,学生理解感悟力也提高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犹如外语,陌生而又难懂,平时没有口语练习的机会。因此,加强朗读教学,培养文言语感,使之最终形成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第一步:学生自学,读透文章。先让学生自读,利用工具和注释清除字词障碍。再学习讨论读法,小组开始活动。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先整体上认识课文,为活动提供讨论依据,目的在于“入门”。
第二步:教师设疑,指点迷津。因为文言文的学习入门关键在于是否能读好课文,这就要求学生把握读的节奏和轻重缓急,为以下活动打好基础。
第三步:师生互动,猜读文章。教师让学生先展开讨论,教师再参与讨论,共同解决。学生再读,读感受,谈理解,之后边看注释边查工具书或查找资料,逐渐进入理解性的朗读,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摸索着学习,通过实践学得。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第四步:分组讨论,欣赏分析。这一步需要教师指导,出现问题需要师生共同解决。这一步中小组学习必须扎实,活动要井然有序,小组长要组织调控,组织学生当好“小教师”,做好记录,组员先独立思考再发问,最后找疑点。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再点拨指导。这一步师生互相答题,共同探究,达到欣赏的目的。
第五步:师生合作,共同解决。学生都理解了,然后再读,再想一想,让学生明白这样学习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这一步水到渠成,师生在合作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
“文言文五步探究学习法”,每一步无所谓轻重,重要的是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学自议为主,以教师点拨,师生互动为辅,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学生自学、教师质疑、师生互动、学生欣赏、师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当师生合作、探究的成果出现时,师生就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小学同步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 课内阅读教学 对比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65-02
对比属于思考力的范围。人才的能力之一。是指确定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性、各个方面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能力。科技人才的比较能力一般都较强。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能推动和引发良好的思维能力,是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年轻一代新人的教育途径之一。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由语文教学承担,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质量,不仅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本、学生和教学需要我们重视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
1、落实文本特点需要我们重视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
仔细研读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低段语文的阅读教学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本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发展式的对比文本,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从现在开始》等;一类是对比式的发展文本《两只小狮子》、《小枣树和小柳树》、《画家和牧童》等。所谓发展式的对比文本,是指文本结构单线(行文线索单一),内涵呈现集中的阅读教学文本。而对比式的发展文本,则是文本结构双线或者多线(行文线索双条或者多条),内涵呈现多元的阅读教学文本。基于此,我们重视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就是在落实文本特点。
2、发展学生个体需要我们重视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段这一学段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是要向中高年级衔接。低段的学生是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做铺垫的。完成本学段的学习以后,学生要适应接下来的学习,不管是否意识到是否能量化都存在着一种基本的衡量和对比。完成本学段的学习以后,学生是否已经达到开始下一学段学习的基础。如果已经达到开始下一学段学习的基础,那下一学段的学习就可以顺利开展。如果还没有达到开始下一学段学习的基础,那下一学段的学习开展就需要作出调整。所以,我们重视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发展学生个体。
3、实践教学预设需要我们重视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认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主阵地中落实文本特点发展学生个体,那我们的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预设也必然是紧紧围绕对比而设计。相应的教学流程开展也必然,体现出对比的特点。同时,学生在其中的生成也必然是可以归入发展式对比和对比式的发展的。也就是用学生的横向对比来衡量整体发展;用学生的纵向对比来衡量个体发展。因此,我们重视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实践教学预设。
二、培养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主要途径有三条
1、拓宽小学低段学生参与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的广度的捷径――激发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如四册语文《画家和牧童》在导入环节可以这样安排:教师板书写课题,请学生仔细看。“画家”二字写大一些,“牧童”二字写小一些。学生看后会很好奇,教师这时顺势提问,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写课题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这样对比设计既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使学生接下来学习课文时兴趣盎然。
2、启发小学低段学生参与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的深度的方式――明确目的
理想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首先要立志。确定了奋斗方向,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激励他不懈地努力。目标越明确,理想越高尚,决心越大,意志就表现得越坚强。因而,没有远大而明确的目标,就不可能有坚强的意志。目的虽然不能和理想相提并论,但是具体到操作层面目的比理想更加具体有可操作性。而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在比较中进步,在进步中比较。明确了在比较中进步,就知道要做的就是比较;明确了在进步中比较,就知道要做的就是进步。小学低段就是在向有意注意转变,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个阶段开始明确的给出目的,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参与。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做准备。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可以设计如下环节: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看到了什么?有什么进步(明确目的)?第二次比第一次有进步,多知道了(颜色);第三次比第二次有进步,多知道了(细节)。所以题目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齐读课题)。
3、突破小学低段学生参与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的难度的手段――指导方法
小学低段学生参与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进行对比最难的是缺少方法。首先是观察的方法,找粗相同点和不同点。其次是比较的方法,我们常说我们来比较下一,可是笼统的说法往往是的我们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其实,选择好一个具体的点,学生就可以进行比较如数量、颜色、形状等等,有人或许会说这怎么感觉有点像数学。确实这包含了数学思想中的理性分析。语文的工具性特点,使得这一特点的出现是必然的结果。大语文的教学观中必然涵盖了其他学科的很多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可以把我们稀里糊涂一大片的语文,清清楚楚呈现在我们的学生面前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方法的指导上要尽可能的细致。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这更加要求我们的方法指导需要细致再细致。然后是小结比较的方法,让我们的学生清楚地抓住方法的要点,便于举一反三,使得在相同或类似条件下的再次运用成为可能。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指导和训练,学生会运用,长能力也就能成为现实了。如《两只小狮子》就可以抓人物动作进行对比。先让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同桌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在指导第一句时让学生找出两只小狮子的不同动作(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滚、扑、撕、咬”四个动作写出了他的刻苦。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没有正面描写的实际动作,可以让学生想象他的动作。)接着让学生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最后小结对比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进行对比。在一次又一次的有意识的训练中,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提升。
三、在比较中进步,在进步中比较是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主要模式
1、在比较中进步是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外在形式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总是在比较。随便看一堂课,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发现各种形式的比较。低段语文的课内教学以字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生字教学方面有字音的比较、字形的比较、字义的比较等。词语方面的同音词的比较、近义词的比较、反义词的比较等非常常见。句式方面如“是”字句的比较、“把”字句的比较、反问句的比较等也都开始起步。在这些具体的教学模块中,有哪个是可以不比较而开展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或许有人会说,语文的学习是要靠语感的。确实语感很重要,也能帮助我们、帮助学生把说不清道不明的很多东西疏通理顺。但是,在我们接触到的常规班级中,有语感(或者说语感水平达到能帮助其学习)的学生能有多少?所以,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比较中进步也就成了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培养的外在形式。
2、在进步中比较是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内在驱动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在进步中比较是小学低段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对比能力的培养内在驱动。谁都不能否认,我们的学生每一天、每一堂、每一刻都在发展。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时,会获得一种比得到老师的表扬更高层次的愉悦(学生自己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这种愉悦的体验,能成为学生进步的内在驱动。进而形成自我激励,成为促进自身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的内在动力。据各种研究表明,外部的动力因素会随着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显得不稳定;内在的良性驱动稳定性更强,持续效果会更长。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内在的良性驱动的培养。而在进步中比较则是具有操作意义的教学方式,兼顾了整体发展目标和个体发展方式,契合大语文的教学观,是终身学习学习观的具体体现。
四、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小学低段学生在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形成提升对比能力的良性循环
在课内阅读教学中,评价的体系是多方面的,课堂中的即时评价和课堂外的作业评价是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课堂外的作业评价由于显性、易量化和可操作性强等因素,在促进对比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非常大。如果在以下三方面做做实,相信会有良好的效果。
1、教师建立作业结果的过程性评价实现对比能力总体提升的良性循环
小学低段这一学段特点,要求教师建立作业结果的过程性评价。作业是检测的外在量化。低段是作业行为的模式培养初期。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这三点的结合,必然要求我们建立作业结果的过程性评价。今天比昨天好,今天的作业好于昨天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尤其是对低段的学生来说,表扬是非常受用的。谁都喜欢听好话,不是吗?鼓励学生,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由于是量化的结果,学生也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实在那些方面进步了。这样的对比,比空泛的你真棒更具有现实意义。教师一对多的作业结果的过程性评价要求非常细致是不现实的,毕竟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整体性的作业结果的过程性评价,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对比能力总体的提升。让学生自己有个较明确的方向性判断,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进步,必然会体会到一种成功的愉悦。这种愉悦对于形成对比能力总体提升的良性循环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只要学生获得这种愉悦,就能实现再提升,从而形成对比能力总体提升的良性循环。
2、小组建设作业结果的形成性评价实现对比能力竞赛提升的良性循环
据科学研究表明,老师想要获得综合**关注效果的关注人数是7±2人,而目前我们的班级都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班额。所以分组是一种比较被多数人认可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小组中,学生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比如4人小组,每个人关注组内所有成员的可能性就大幅上升。实践告诉我们,连平时表现很一般的,或者是差生都可以更好地关注组内成员;而不是像不分小组时那样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这样的分组,可以让所有学生有关注他人的基础,也就是获得了与他人进行竞赛提升的可能。只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小组成员间形成合作竞争的方法,训练对比竞争的行为,就可以逐步实现对比能力竞赛提升的良性循环。
3、个体记录作业结果的发展性评价实现对比能力提升动力的良性循环
人的自觉能动性,又叫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个人的能动性才是我们不断改造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不断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继续学习的不竭动力之源。用个体记录作业结果的发展性评价,完全可以让自己发现自己的进步。成为实现对比能力提升的动力,进而实现良性循环。评价的标准主要是三项:一是等第();二是书写();三是进步()。一二两项只是由于年段的关系,小学低段学生思维的,作为第三项评价的量化参照。等学生熟悉以后是可以省略的。不断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也就形成了一个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2]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
[3] 廖 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
小学同步作文范文第4篇
应该说,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其涉及到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设计、评价、目标、内容、师资等一系列的内容,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从2001年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应该承认改革工作确实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新课改的目标相比仍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突出的问题,经过大量的实际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大的方面:
1.大量的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小
学语文教师在课程理念和角色方面仍然没有实现转变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推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依然还有不少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将学生看做“整体的人”来对待,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绩,仍然没有很好地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语文教师教学观念和角色没有得到彻底扭转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程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目标依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一环,在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进行,从以往单纯关注学生语文知识接受到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态度等的养成,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以及评价方式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扭转,不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语文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教学目标片面狭隘,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价值观、情感的养成,使得三维的语文教学目标难以有效实现。
3.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评价依然没有明显转变
新课改要求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通过语文教学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良好态度的养成,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要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的程度并不高,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学评价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过多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较为突出存在的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应该积极寻求转变,努力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以不断地向新课改的精神靠拢。
1.广大一线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理念,尤其是要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并在实际授课中积极实践
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其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要积极接收新课改的理念,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从原有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发动者,不断以自身力量促进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前进。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设计和实践语文教学目标时,广大一线教师要将三维目标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充分关注三维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又不能机械死板,在设计有关三维目标时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情况综合考虑,做到有重点详略得当,难重点突出,以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评价的改革力度和步伐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紧密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更能唤起中小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认真选取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提炼合适的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同时要进一步加快教学评价改革的步伐,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习过程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养成。
小学同步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起步作文;教学策略;情感;方式;策略
藏语文作文教学由于藏区受地域文化、交通经济,人文环境,地方方言,学前教育等的限制,导致藏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整个藏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有待突破的难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藏语文作文教学的起步更是整个藏语文教学中最难迈出的一步。我县小学生由于大多数来自不同农牧村。进入小学校园后,孩子们由于受方言的制约,孩子们之间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口语表达都难以形成完整的句子,停滞于手语、单词、第三者的翻译。这给藏语文作文起步教学设置了短期内无法跳跃的障碍,所以孩子们无法理解,无从下笔,找不到可以书写的内容。孩子们虽然会说藏语,但只停留在语音的听觉熟知过程,对本民族文字大多只认识个别字母、词汇。所以我们只有在先克服语言环境障碍的基础上,再来谈藏语文作文教学。
1 创设藏语文作文起步的情感环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藏文作文起步训练,首先是培养小学生想写的兴趣,激发学生我要写,而不是老师要我写的情感,让他们自愿写作,热爱写作。培养学生对将要写的作文的情感。藏语文作文教学首先要克服言词组织秩序上的障碍,把藏语中的独特的优美词汇有顺序的组织起来,克服藏语地方方言的发音障碍。其次,是做到言之有物,通过语言障碍的克服。通过词汇的积累组织做到语言生动形象,句子指向具体。最后进一步强调言之有情,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组织表现倾诉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从写作语言到写作内容,再注入写作情感逐渐过渡。使学生在写作情感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升学生写作的成就感,为以后克服作文的恐惧心理奠定基础,教师为作文创设愉悦的环境。其方式多种多样,如信息技术应用到藏语作文起步教学。创设图文并茂,声情并存的作文空间起到激情、激趣的作用;情景教学:把学生带到要写的作文环境中去,让学生主体身临其境。自由作文、起步作文。主要是激趣,激发小学生的作文感情和情绪,激发学生作文的内在动机和动力。设置大命题环境下的小范围的自由命题作文。比如写人的作文:《我喜欢的**》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作文空间,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情,让学生以情作文。
2 创造学生起步作文的命题范围,给学生广阔的作文空间
藏语文作文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命题作文。教师根据教材设置的教学要求给出一个统一单调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写,学生的作文结构停滞在遣词造句,用句作文,致使学生无话可说,但又非写不可,导致学生作文兴趣受挫、思维受到不同程度的禁锢。这种教学训练有利有弊,其好处是训练目的明确,主题鲜明,目标统一。但不利于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所以教师丰富作文命题方式及范围,拓宽学生的创造思路,放飞学生的心灵。其实一个好的宽广的起步作文命题必须留给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让学生有话可写,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学生接受,最后能够启迪思维,开拓想像。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多种媒体展示,使学生有一种我要写的冲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水平不同,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写好起步作文的目的。
比如《我最喜欢的**》写人的作文,学生由于个人喜好不同,人生观不同,价值观不同所以“我最喜欢的**”的写作取向是不同的,有的喜欢爸爸妈妈等亲人,有的喜欢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而有的则是喜欢自己崇拜的人物形象,所以在众多的命题环境下,小学生只要写出的是倾注了个人情感,通过具体描述,表达了自己喜欢的写作对象让自己喜欢的原因,理由具体以及个人喜欢的要求就达到了写作目的。也就完成了起步作文的教学目标。
3 起步作文的课堂气氛营造,让学生感受作文的快乐、喜欢、成就感
藏文作文起步前提条件是克服语言障碍、交流障碍为前提。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感受作文是容易写的,是自己乐意写、愿意写的。作文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课堂活动的表现形式,学生借助课堂阅读活跃大脑思维。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起步作文之初,学生从课堂教学中感知的作文知识是有限的,因此起步作文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图书、课外阅读材料、范文等、营造课堂气氛,提供学生熟知的命题素材,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做到收发有度。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名句,儿歌等。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背诵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本民族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深刻印象。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自主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学生掌握更好更多的学习方法。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学生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起步作文就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教学:《我最喜欢***》时。首先根据学生熟知的人文环境,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他们熟悉的人物形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科研人员、司机等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职业特点,亲情特点、亲情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任务特色进行作文,这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他们熟悉的任务展示给大家,越说越细,越说越完整,越说越激动,学生个体情绪振奋,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一个个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大家面前,通过我的整理总结补充完整。《我最喜欢的***》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轮廓。写起来就相对容易了。然后再让他们动手写,学生就成竹在胸了。
4 藏语文起步作文的课堂呈现形式及教学构思
帮助学生克服文字,词汇障碍。顺利完成起步作文“写”的过程及写作任务。我设计了以下集中表现形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fwzx/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