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范例6篇

尊老爱幼范文1 大家好! 人,因为美德而变得美丽。社会,因为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更缤纷。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国是一座文明之邦。但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rdquo

尊老爱幼范文1

大家好!

人,因为美德而变得美丽。社会,因为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更缤纷。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国是一座文明之邦。但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美德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般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亲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袋小米,看到父亲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妈妈”吴菊萍吗?没错,她就是当年那个自称是“路过”而救下一名两岁女童的平民英雄。七月二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从九层高楼坠落下去。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脱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倒,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那位两岁女童的生命。这一惊险的一幕感动了成千上万亿人,有的人称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的人称她是“英雄”。

我也做过一件好事。那是在我上学坐的车上,发生的一件事:在那位老人上车之前,车上的人们在我看来普通极了,没有年老、体弱的。而当年老的奶奶上车,售票员叫到:“请车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让个座?”时,原本平凡的人们开始焦躁起来,有的人说我身体不舒服,有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但她的脸上却多了一种焦虑的表情。看着每个人的神情,那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难过。每个炎黄子孙最为平凡的“中华美德”,到哪去了?我很庆幸,我让了座,我没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细小的“中华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矢志爱国、善待自然、宽以待人、尊师重道的事迹如中国的瑰宝,数不胜数,“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华美德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我相信中华美德会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迹;中华美德会在这个多姿人间流芳百世;中华美德都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所有的中华儿女,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让中华美德永驻吧!

尊老爱幼范文2

2、在我上学的路上几乎每天都会看见那位老奶奶,她一手提着一个袋子,一手拄着一根小棍,吃力地在垃圾堆旁捡拾可以烧火甚至可以回收的纸壳和瓶子。要不就拿着一个小板凳,呆坐在邻居的墙角下,她满头银发总是胡乱的盘在头上,黑黄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穿着一件破烂的灰色大褂,听妈妈说:那是姥姥那个年代的老人穿的衣服。可见,老奶奶家里该有多贫困。我每次看见她,心里都有一阵心酸。有一次,我禁不住好奇走上前去,问那位老奶奶:“奶奶,您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自己出来捡柴烧?”奶奶擦了擦汗水,叹了口气:“唉,为了生活啊。”“那您的家人呢?”“啊,我的儿子十年前被劳改了,还有一个孙子,如今也该娶媳妇了,可是家里太穷,没有人喜欢嫁他,他经常不回家。唉!我都90多岁的人了谁都嫌弃。“唉!”奶奶又叹了口气,“他们都大了,都不愿养我这把老骨头了。”

3、我气愤极了,说:“儿女不赡养老人是犯法的,您可以去告他们呀!”奶奶苦笑着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我便插嘴道:“奶奶,他们都不顾亲情了,您还这么为他们着想……”我忽然想,如果奶奶去告他们,关系不就更加僵化,更加糟了吗?老奶奶也是不得已呀,唉!还是算了吧,我带着气愤又有几分惋惜走了。

4、回家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跟妈妈说我要将我的那200多块零花钱送给那位老奶奶,妈妈也高兴地答应了,还将我的零钱换上了整钱,共231.5元钱,我高兴地攥着钱,拿着妈妈给老奶奶准备的奶粉、面包一口气跑到了老奶奶身边,把我的零花钱全都给了她,老奶奶很激动,硬要把钱还给我。我把钱塞到奶奶的手里,说:“奶奶,这是我微不足道的一点帮助,请您收下吧。”那一天,我的心也得到了升华。

尊老爱幼范文3

自古以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美德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一直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般感染着我们,打动着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为名。但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亲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亲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袋小米,看到父亲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个“最美妈妈”吴菊萍吗?没错,她就是当年那个自称是“路过”而救下一名两岁女童的平民英雄。七月二日,杭州白金海岸小区,两岁女童从九层高楼坠落下去。这一瞬间,邻居吴菊萍脱掉高跟鞋,伸出双臂接住了孩子。这个发自本能的动作令她当场昏倒,左手臂多处骨折,但也挽救了那位两岁女童的生命。这一惊险的一幕感动了成千上万亿人,有的人称吴菊萍为“最美妈妈”,更有的人称她是“英雄”。

我也做过一件好事。那是在我上学坐的车上,发生的一件事:在那位老人上车之前,车上的人们在我看来普通极了,没有年老、体弱的。而当年老的奶奶上车,售票员叫到:“请车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让个座?”时,原本平凡的人们开始焦躁起来,有的人说我身体不舒服,有的人并没有说什么,但她的脸上却多了一种焦虑的表情。看着每个人的神情,那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难过。每个炎黄子孙最为平凡的“中华美德”,到哪去了?我很庆幸,我让了座,我没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细小的“中华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尊老爱幼范文4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由一根布带引发的明理尽孝的故事。xx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老师陈斌强的母亲身患重病。为了每天都能亲子照顾母亲,陈老师用一根布带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每天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风雨无阻。他朴实而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因此荣获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在颁奖现场,他获得了这样的赞誉:“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肩膀上一代代传承。”陈斌强付出的孝心,不仅抚慰着他的母亲,也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展现出中华民族朴素而真挚的人性之美。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从“黄香温席”、“子路负米”这些传统的孝贤故事,到“背着母亲上班”的陈斌强、“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孟佩杰等当代孝子的事例,都告诉人们: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敬老孝亲、感恩图报都是值得传承的美德,它们都是需要发扬光大的慈行善举。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寻找身边的好榜样,发现身边的敬老孝亲之星,同时,在心中播种下感恩的种子,并使这颗种子在我们成长的百花园中结出美丽的花朵!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尊敬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敬老爱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谁也不能避免这两个时期,在年老时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时需要人的照管。当年岁大了,无人加以诚恳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闲。幼小时,无人加以慈爱的照管,必容易趋于坠落。若讲人道主义,须先对于老幼这两项人,施行亲切的爱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尊老爱幼起始于原始社会,当时生产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内部为了人类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续,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尚无劳动与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样分配劳动果实,实行义务抚养。由此逐渐形成的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被继承下来。从原始的社会,就已有了尊老爱幼的思想,这使人听起来感到非常的高兴,从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爱幼”有着她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项传统美德一定会被我们永远的继承下去。 1986年,根据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将每年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定为“中国老人节”,借助传统的重阳节,祝愿全国老人健康长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1949年12月规定每年6月1日为儿童节。

  想必大家都知道黄香和子路的故事吧!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从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灾,百姓苦不堪言。黄香拿出自己的钱财赈济灾民,百姓没有不感动的。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当皱纹爬满你的额,手无法抚平,让关爱顺着皱纹,流进眼眶;当童稚写满你的眼,手无法抹去,让关爱在前方,亮成明灯一盏。尊老爱幼,人间美德!

  关于尊老爱幼演讲稿优秀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对待老幼的态度是关心,还是漠视,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方面。

  我们亲爱的祖国是文明古国,更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和传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的是我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不仅要爱护自己的孩子,还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它讲的是孔融按照长幼顺序分梨,而自己却挑选最小的。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尊老爱幼,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鲁迅也有一段名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意思是:冷酷无情未必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而疼爱小孩子的又如何不会是大丈夫呢?你可知道山中的猛虎兴风狂啸,尚且频频回顾它心爱的小老虎。

  是啊!连最凶恶狠毒的老虎都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儿,那么,当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原谅他们,帮助他们呢?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前辈们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

  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和口头上,而要付诸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说:当爸爸妈妈辛苦劳动的时候主动端茶递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我认为这就是尊老爱幼的开始。

  还有,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我们虽然能力不大,但也应该有所作为。比如说:当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人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跑上前扶起老人,如果摔伤了,还可以扶他到医院去;当马路上的车辆络绎不绝,小孩子吓得不敢过马路的时候,我们可以带他们安全地通过斑马线;当老人提不起重东西的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帮他提。

  总之,每一次充满爱心的行动,每一次尊老爱幼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毫不起眼,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就必将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无形中可以感动和潜移默化周围的人们。

尊老爱幼范文5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规定:我们要尊老爱幼,友爱同学、平等待人……

我们大多数同学是独生子女。部分同学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如果你们听了以下几个故事,你们会怎么想的呢?你们是否会有所触动呢?

爸爸曾经给你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百善孝为先。春秋时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由于父母体弱多病,家里很穷。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饭,可家里一粒米也没有,怎么办?小小的子路,于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从亲戚家里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他是个孝顺的孩子。

尊老爱幼范文6

【关键词】道德传统;孝敬老人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认识到孝顺含有老人觊觎这弊,改为孝敬老人。“敬”者对老人精神安慰和尊重,比孝顺更全面,合情,合理。孝敬老人具有广泛深远的意义,不仅是子女们对老人应尽的义务,还能促进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怎样孝敬老人,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历史上曾有二十四孝,随着社会发民,人民生活的改善,它已经不能适合现在的需要了。看来,要与时俱进,创新出适合现代孝敬老人的办法来,以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服务于社会很有必要。

尽管我是个被孝敬的老人,享受了半辈子孝敬的受益者,可我也说不好怎样孝敬老人之道。从我亲身体会中悟出些想法来:总的感觉,孝敬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子女们要有诚挚的爱心,倾注在老人身上,用爱心支撑着一切行动;其次,要有持之以恒、不间断、不懈怠孝敬,直到老人去世炎止的恒心;第三,要有亲切为老人服务的耐心。三者不可缺一,这是孝敬老人的思想基础,也是行动指南。具体的说可操作的事宜有三条:

一、赡养、关怀老人

要做到生活上不让老人操心、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经济上够用有余,一切生活用具正常好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有人扶持,子女无暇,可雇保姆。

二、尊重、理解老人

考虑到子女与老人血脉相通,感情相联,双方的行为必然牵彼此的心。所以,凡是使老人“牵肠挂肚”的事,都有个患难与共、荣辱与共、悲欢与共的关系,迂有正面好事,为子女在外工作奉公守法,老实做人,优异成绩等,老人自引为荣,感到活的尊严,是对他的最大的尊敬;又为子女们身体健康,小家庭夫妻和睦相处,老人感到欢心,也是最好的孝敬。但是遇到使人伤感的负面情况时,又该怎么办?比如,大女儿和大儿子,1969年下乡回原籍河北昌黎县,按贫下中农再教育,生活艰苦,爷爷和后妈妈虐待,吃不饱饭,睡不好觉,繁重的劳动,苦熬了四年,两个只有十五、六岁的孩子,承受者疼苦委屈,多么想向父母诉说一肚子的苦水,可他们首先想到的父亲在“”中被关押,母亲被监督难处时候,怎能将实情告之老人,岂不“雪上加霜”。又为二儿子生病住院、动手术,也是怕给父母精神上伤害,在没有出院之前,隐瞒不千,都能巧妙地处置,可见其良苦用心。平时子女常回家看望老人,每逢节、假日以各种方式慰问老人。父母生日都祝寿,尤其春节子女们尽可能的赶回家与父母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这几十年已经成常态的家风。

三、帮助、体贴老人

记得1966年时期,一天夜晚突然来了持花的纠察队,动手抄家后把我带走关押起来,当晚好似晴天霹雷遭遇悲惨,那时阶级斗争为纲,一片恐怖气氛中,无人问津。就在这关键时刻,四个十多岁的子女,突然拥到妈妈怀抱,好言相劝说:“妈妈不要着急,爸爸是冤枉的,会回来的……”妈妈为四个孩子孝心惊喜。之后,妈妈被监督劳动,子女在校被批斗,扣发了我三个月工资,生活极度困难,母子五人患难与共,子女们忍受着悲痛,从多方面帮助妈妈维持破碎的家,苦熬过四年。又为2008年一天下大雪,厂里停电、断水、交通中断。时逢寒冬腊月,我俩老人一度处于饥寒交迫之际,小女儿和女婿赶来营救,设法搞来木炭自家不用,拿到我家架起火盆取暖,又打来水烧饭,及时排忧解难,使我俩老人免受饥寒之苦。

上述子女们孝敬老人,及表现的爱心、恒心、耐心,是怎样培养出来的?究其根源,尊老必须先爱幼。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3 08:47
下一篇 2024-05-13 08:47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