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效益分析范文1
一般关于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的研究分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大类。国内学者大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农林复合经营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下面笔者将这些方法分为三大类进行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研究农林复合经营效益问题的学者大都采用效益成本分析法,其中黄宝龙就应用贴现的效益-成本分析方法评价了林鱼农复合经营系统的经济效益。何群亦应用此方法评价了农(小麦、大豆和棉花)桐间作系统的经济效益。黄宝龙、黄文丁[1](1991)以江苏省江淮平原的里下河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观测数据结果,得出复合经营的净生产力、生态效应、经济产量都明显地高于单一经营的。通过总结以上学者的研究内容,我们发现效益成本分析法虽然计算简单易于使用,但同时它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评价目标单一,只考虑了经济财务效益这一方面,忽略了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时间上的周期性,评价的时候不能只对当年的经济效益做评价,还应该考虑未来几年内有可能影响系统经济效益的其他因素,如价格和市场需求等。而且经济评价的标准至少包括4个数量经济参数,即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效益/成本比率和投资回收期。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比如吴钢等[2](2002年)在对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大面祝调查和定点侧试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根据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土地利用率等系统研究的结果,对三峡库区分布面积较大的4种农林复台生态系统选择了有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杜会效益的指标19个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就是在选定指标体系时必然会存在主观因素,所以如何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农林复合经营效益问题的干扰,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寻找新的方法,或者采用改进的方法,如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薛建辉,徐友新等(2001年)[3]在林农复合系统的间作物产量与环境因子关联分析一文中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密度林分内间作物产量与林内小气候因子的关联度。温熙胜,何丙辉,张洪江以三峡库区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为试材,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农林复合种植模式下养分、持水量、径流量、土壤侵蚀量、经济效益5大指标,结果表明连翘+银花+紫花苜蓿模式的关联度最大,说明该种植模式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好,是三峡库区种植业发展的**模式。
在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分析与评价一文中建立了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和复合类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体系分别对样本县市农林复合系统和农林复合类型进行了综合评价;县域层次评价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复合类型评价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选取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结果得出农牧加类型综合评价值最高,纯农在各地区评价值均最低。主成分分析法从优化指标和指标的权重上,有层次分析法不可替代的一面,因而在复合类型的评价上可以采用该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贝军,刘书峰等[5](1995年)在莲花池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树种选择的研究中应用了此方法,文中通过对多因子综合分析,对莲花池试区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7个主要造林树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排出优化顺序,结果表明模糊评价的最终结果与专家评议结果是一致的,这说明评价因子的选择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复合模型分析法农林复合经营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项目,所以必然要求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相互合作,才能做出正确的研究结果,这必然就涉及多种学科不同方法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就是复合模型分析方法。王丽梅,王忠林等[6](2005年)采用混合复权法即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复合模型,对渭北旱塬2种主要类型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T1苹果-农作物,T2花椒-农作物)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价,其中包括4项准则层(环境污染状况、农副产品污染状况、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33项指标层,结果表明从综合环境效益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T2模式明显优于T1模式。徐锡增,吕士行,王明庥等分析了林-农复合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条件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方差分析、数据比较、影响因子分析等方法,结果表明利用低产农田或尚未开垦的荒滩地,营造以林为主的林-农复合人工林,明显提高了气候和土地资源的生态利用效率,提高了各种林-农复合人工林的光能利用率、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以上就是现有的评价农林复合经营综合效益的方法,如何选取理想的评价方法,目前仍没有公认的标准和方法。笔者认为有些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优势的方法都没有被多数学者所重视和应用,比如网络分析法等,还有一些在其他领域应用的很好的方法也应该在农林复合系统的评价中被尝试,这样有可能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总之对农林复合经营效益的评价,一般应遵循科学性、全局性、可比性、可行性、动态性五大原则,利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法等方法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上述评价方法各有利弊,究竟采用哪种方法,要视评价的具体要求和评价对象可取资料的详尽程度而定。有时为了做出综合、客观、正确的评价,需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
本文作者:吴晶晶工作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2
关键词:连锁经营,成本效益,分析
连锁经营,是指流通领域行业中若干同业店铺,以共同进货或授予特许权等方式联结起来,实现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共同享受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连锁经营,是我国流通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对于调整商业结构、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交易费用的内涵、分类及科斯交易费用理论
以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以交易费用理论为核心或基础的,因而又被称为“交易费用经济学”。免费论文参考网。什么是交易费用?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在此基础上,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花费的费用,最后,交易费用扩展到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即提供交易条件)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交易合约的费用,执行交易的费用,监督违约行为并对之制裁的费用,维护交易秩序的费用等等。阿罗使交易费用概念更具有一般性:“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森则形象地将交易费用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摩擦力。
根据科斯交易费用的经典理论,通过企业组织对市场组织的替代,使原料阶段到消费者阶段的流通渠道伸向企业内部形成内部组织化,由此可以减少交易上的种种浪费和不确定性,以降低交易费用。科斯理论的经典意义在于包含内部组织化在内的企业组织,比起互不协调的、相互竞争的独立经济主体之间的市场交易,具有更明显的效益。
二、连锁经营的效益:节约交易费用
以交易费用为基点进行透视,则连锁经营是将许多单个企业之间的交易,也即市场上的交易,变为企业内的交易,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交易费用的一种经营方式。其效益集中表现在对交易费用的节约上。
1.交易内部化节约交易费用 : 交易费用的高低与资源配置效率高度相关。在达到同样的资源配置效果的条件下,不同的经营制度产生不同的交易费用。与采取单体经营方式的独立店相比较,连锁分店由总部统一进货降低了搜寻交易对象的信息费用。内部供货的转移价格由总部制定内部规划加以协调、统一,从而省去了比较价格的信息费用。连锁企业总部统一进货,由配送中心将厂家或自己加工的产品经过整理、归类、再包装,按事先的约定配送给各个连锁分店,这实际上将批发企业的一部分职能转移到连锁企业内部,将市场上的批发交易转换成企业内商品的大量分配,这样对连锁店而言,潜在交易对手数减少了,外部交易的信息管理费用就可以降低。连锁店总部设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检索、查询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生产、批发企业的商品生产、销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作出较为科学的购销决策。连锁经营将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用于交易往来、签约、谈判、监督,既节省了交易时间,又缩短了交易空间,这种交易时空的缩短,是对交易过程的优化,也是交易费用的根本性节约。此外,连锁店的总部集中着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如谋略、谈判、法律、财会等方面的专家,他们的交易能力远高于独立店的交易,因而花费在交易上的资源相对要小,从而使单位交易费用降低。
2.规模经济节约交易费用: 随着连锁店交易次数的增加,商品交易量的积累,无疑增加了交易费用的总量,但单位交易费用在一定规模内是递减的。一个显著的例子是进货上的数量折扣,连锁总部集中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连锁分店的订单统一订货,这种大批量多批次并以长期合同方式固定的订货方式能减少交易中的资源损失,尽可能地避免交易“摩擦”,符合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一般都能获取厂商给予的数量折扣,数量折扣越高,单位进货价格就越低,越易取得经济效益。价格上的差异往往就是交易费用的度量,数量折扣带来的进货成本上的节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传统厂批交易中由批发企业承担的那部分交易费用的节约。
3.合成效应节约交易费用: 合成效应,是指两种产品或两个企业在技术上、市场上或资产上存在某种互补性质时,合并两种产品于同一企业生产或合并两个企业,会产生比合并以前更大的效益。批发企业与零售企业之间具有这种“互补性质”,因而本质上具有批零一体化特征的连锁经营能产生合成效应。这可从多方面得以体现,如: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配送中心对零售分店的高频率送货,有助于零售店实现“零库存”管理等等。此外,连锁经营还有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的效应,
三、连锁经营的成本:增加组织费用
连锁经营能节约高昂的交易费用,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连锁经营必须付出相应的成本,称之为“组织费用”,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体制转换费用。 从连锁经营的产生及演变过程看,有相当部分连锁企业是由原来相对独立的独立店有机结合而形成新的企业,是经营制度上的一种创新,势必要付出体制转换的过渡费用。免费论文参考网。首先,为了顺利实施连锁,对不明晰的产权加以界定是必不可少的,这就产生了产权界定费用。产权的重新界定意味着对初始利益结构的否定,势必导致利益受损方产生不合作态度,为了使产权界定顺利进行,必须付出协调的费用,以及宣传教育的费用。其次,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合并为一个,或组成一个联合体,需要一个谈判过程,现行体制下,花费在谈判上的体制转换费用是很高的。
2.管理费用。 比起单体经营的独立店,连锁企业作为多分支机构的企业或多企业的联合体,要付出更高的管理费用。首先,负责协调管理的总部的运转是需要费用的。且随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才能的供给价格也是递增的,企业付给高层管理人员的高薪是引起管理费用增加的重要方面,尽管中国目前在这方面开支比例远小于西方国家。其次,总部的官僚主义同时也会使下属分支机构管理费用递增。因为官僚机构的操作是不计成本的,由于没有成本的约束,其节约“交易费用”的努力往往表现为官僚机构工作人员谋求减少工作量,这就可能会给处于权力劣势的一方(下属分支机构)增加几倍乃至几十倍的管理费用。这样,整个连锁组织的管理费用总的来说是增加了。免费论文参考网。
3.磨合费用。 集中表现在企业主管的“合作摩擦”上,尤其是当连锁企业是由原来的独立店有机结合形成的新企业时,原来的企业主管权力与地位下降,会影响以至挫伤其工作热情,加大磨合费用。
总之,商业企业实行连锁经营,重在共享规模效益。在企业内部实行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进货,能将一部分市场交易转化为企业内交易,降低交易费用,是商业企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商业企业实行连锁经营,一方面可以改变中小型商业企业分散化、小型化现状,提高商业组织化程度,扩大企业整体规模,适应大流通、大商业的思路,与现代化大生产体制相适应;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要,促进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组织管理水平,使企业取得规模效益。在我国实行连锁经营的初级阶段,由政府出面协调各管理部门的分歧和磨擦,可降低交易费用和组织费用,同时由于连锁业的低度发展导致组建配送中心相对成本较高,建议选择“连锁经营社会化配送”这一运作思路,对连锁经营作出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以获取连锁经营的**效益,促进连锁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3
经过近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阶段我国形成了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并存、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私营工业企业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国有企业,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超过国有企业的就业岗位。由此可见私营工业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讨论私营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各行业中的具体表现,这对私营工业企业在各行业中的布局以及进一步的市场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因子分析法就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相关阵或协方差阵),探求观测数据的基本结构,并用少数几个假想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假想变量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在保证信息损失尽可能少的前提下,经线性变换对指标进行聚集,并舍弃一部分信息,从而使高维的指标数据得到**的简化,并可以根据因子得分对样本进行评价和分类。原始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而假想变量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称为因子。
三、私营工业企业在各行业中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
1.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为了科学而全面的评价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统计局已于1998年制定颁布了一套新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即: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该体系全面考核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生产效率等方面,标志着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的进步。
2.私营工业企业行业经济效益的因子分析
如果仅从单项指标来多侧面地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无法确定行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另一方面若引入的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时,也会影响评价的客观性。所以应该综合各单项指标的信息,合成一个综合指标,以此反映各行业的经济效益状况。
下面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私营工业企业的行业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并将各行业的经济效益排序。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析过程如下:
(1)对私营工业企业(按行业分)的经济效益水平采取上述7个主要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由于多个指标量纲不同,数据缺少可比性,因此必须首先将原始数据标准化,使得各个指标具有可比性。一般SPSS软件能自动完成数据的标准化。然后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阵R。
(2)检验变量组是否适合因子分析。在进行因子分析时,需要对原有变量做相关分析。如果原有变量之间不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那么就无法从中综合出共同特性的少数因子来。SPSS提供的方法是进行KOM及Bartlett's球形检验,检验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若KOM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OM如果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子分析,根据SPSS软件计算结果(见表1),本研究的KOM值为0.505,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1%,也说明该数据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1 KOM测度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 and Bartlett's Test)
(3)提取因子。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这里参考各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方差贡献率表示该特征值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累积贡献率表示相应几个特征值累积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如表2所示,前3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3.29%,基本上保留了原来观测变量的信息,所以因子个数的选取为3个,这样由原来的7个指标转化为3个新的综合指标(按累积贡献率达80%以上提取的特征值认为有效),起到了降维的作用。
表2 相关系数阵R的特征值
取前3个特征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目的在于使载荷矩阵结构简化,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突出,从而使因子的意义清晰,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
由SPSS软件计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可以看出,总资产贡献率(X1)、资产负债率(X3)和流动资产周转率(X4)在因子F1上的载荷值比较大,而这三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故因子F1可以解释为衡量企业资本运作能力的因子;资本保值增值率(X2)和成本费用利润率(X5)在因子F2上的载荷值比较大,而这两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盈利水平,故因子F2可以解释为衡量企业盈利水平的因子;全员劳动生产率(X6)和产品销售率(X7)在因子F3上的载荷值比较大,而这两个指标都反映了企业的产出效率,故因子F3可以解释为衡量企业产出效率的因子。
表3 因子载荷阵的方差最大正交旋转
(4)计算因子得分。建立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每个观测量的各因子的得分数,因子得分函数为:
F1=0.395X1-0.099X2-0.224X3+0.463X4-0.086X5+ 0.144X6-0.105X7
F2=0.015X1+0.473X2-0.171X3-0.186X4+0.466X5- 0.023X6+0.082X7
F3=0.02X1+0.102X2+0.229X3+0.087X4+0.013X5+ 0.581X6+0.569X7
表4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最后根据各行业每个因子得分值,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行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得分Y,并据此进行排序(见表5)。Y的表达式为:Y=0.41228F1+0.22694F2+0.19368F3
表5 私营工业企业各行业因子得分及行业经济效益综合排序表
四、实证分析结论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4
关键词: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看法;现状
1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研究现状
最近几年,林业运行综合利益的探索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很多地区从各个方面、以不一样的形式对其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同时在下面所讲述到的两个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1.1 如何认识林业经营综合效益
伴随着生态经济的思想以及有关实验的前进,林业运行对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利益所创造出的价值慢慢的被人们所认识,不过要怎样才能够表示出林业运行的整体利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部分学者认为要把林业到来的社会利益放在生态利益中一起计算。目前的状况是,怎样在人类社会永续前进的整体上,掌握林业运行综合利益的实质,确定其内部等级以及整体构造,进而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索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思想。
1.2 如何计量林业经营综合效益
虽然在思想研究上还没有完整的系统,不过全球很多地区陆续对林业运行整体利益中的一种利益或者几种利益开展了计算,同时建议了一些评估方式。
总而言之,虽然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思想对林业顺利前进的用途日益增强,不过因为很多原因,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思想的探索依旧在最开始的程度上,还在研究这种道理是否能够实施。怎样能够整体的、深入的、体系的创建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思想系统,依旧是现在林业科学技术方面所面对的难题。
2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基本含义
林业经营的产出成果与投入要素的比较,就是林业经营综合效益。它实质上是林业经营者(主体)在林业再生产过程中,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基础上进行的转化和创造,且为环境社会系统(客体)所需求和接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和统一。
因为这种利益不仅包含着林业的直接经济利益,还包含着林业的间接利益,并且还体现了人的关键性,所以从这方面和以往的林业经济利益或者整体利益存在差异。为了更进一步的展开计算以及评估探索,把林业运行整体利益更加精确同时并不相互干扰、又没有遗漏的区分出三种利益的界线,是思想探索的关键并且具有歧义的根本探索内容。我们的见解是,因为利益是投入存在歧义的根本探索实质和制造的对比关系,所以林业三大利益本质上代表着林业产出的结果中被不一样的客体所表现收纳:即林业经济效益是社会系统从林业经营系统产出成果中获取的经济收益,它包括已纳入现行货币计量体系,可在市场上交换而获利的一切直接收益;林业社会效益是社会系统获得的非货币化的一切社会收益,它体现在对人类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方面,体现在对人类社会结构的改进方面,体现在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状态的改善方面;林业生态效益是从人类化的环境系统获得的,有益于维持其有序结构和动态平衡的生态效益。这种思路为进一步分层次地构建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分类指导的基本线索。
3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认识基础
从现代体系思想来讲,林业是十分繁琐的一个体系,并且它又归属于经济环境中,这两者间和林业运行体系内部各个构成因素间还有着很繁琐的互相影响的因素,必须从经济大体系中掌握林业运行的活动制度,才可以显示出林业运行整体收益的组成要素,正确了解林业运行整体利益的实质与特点。在经济体系中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中制造出的林业运行体系是把自然环境体系供应的森林体系为目标,以经济体系所供应的外界物质环境要素等组成的林业社会体系为根本依靠的重合体系。它和经济体系间组成了开放形式的、不均衡状况的繁琐的互相影响的关系,它能够吸收经济体系的能量以及物料,向环境社会输送运行结果。
所以我们能够了解到:①林业运行是经济和谐前进的根本支柱,尤其是林业运行的生态利益,是社会朝着良性方面发展,进入可循环性能源社会最根本的要素。②林业运行依靠经济大体系的调解前进,一个区域内的林业能源积蓄、居住人数以及品质、生产因素对林业的投放以及整体状况以及有关社会经营体制,对林业运行整体利益的状况有着直接抑或间接或大或小的作用。③林业的多功能作用是林业运行整体收益的发展根本,人类的加入是林业运行整体利益完成的媒介,社会要求标准是林业运行整体利益的产生环境,而林业体系的良性发展是林业运行整体利益长久稳固施展用途的基础。
4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效益评价理论有其科学性和严密性,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在这一评价体系中收益部分只重视在市场中可以进行交换的直接经济效益,忽视了直接经济收益外的间接收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部分)。这样,它抹煞了不同产业活动的间接收益的差别性,难以真正反映产业或企业对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社会边际净产值与私人边际净产值是不一致的。在评价体系中,成本部分不包括对环境质量的消耗(表现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自然资源基础削弱等),使产业的个别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显然,传统的效益评价理论是需要改进和完善的。事实上,许多改革和完善效益评价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进行。
环境体系和谐前进为宗旨,我们的理念是创建以社会全消耗替代以往的成本,以整体效益取代以往的市场效益,真正实现林业产出的效益以及成果和社会效益以及成本是相同的,就是创建现代利益评估思想,同时在这项根本上建设林业运行整体收益计算以及评估的价值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公平公正、客观的表述出林业运行效果以及效益,同时能够和别的产业行为进行对比,进而明确林业在经济大体系和谐前进中的重要影响以及地位。
5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理论的应用
林业生产具有三大效益,尽管在其排列次序、评价方法和经营重点上还有许多争议,但是,在重视林业经营特殊性这一点上,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已取得共识。我们认为,深入探讨林业经营综合效益问题,将对我国林业建设有重要意义。
5.1 有利于社会观念更新,树立起现代效益观,提高人们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林业经营在国土保安、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创造一个社会办林业的气氛,这将是林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5.2 有助于强化林业运行整体利益的计算探索,明确林业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林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根据。尤其是林业生态利益的弥补制度现在已经被证实是国内当前林业前进过程中重要的问题之一。林业运行整体收益思想能够为赔偿制度供应思想根据以及合理的方法。有助于林业运行式样的选用,因为各个国家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环境是不一样的,林业运行形势也有很多方式,存在各自的优点,各自的短处,不能够随便使用。现在,国内林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国内的林业运行形势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的林业运行形势,都要在飞速改革的宏观条件的限制下持续的改善前进。
参考文献
[1]张玉珍,王福才,周怀钧,黄选瑞.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概述[J].河北林果研究,1999(1).
[2]张三,吴志庄,王建武.工业人工林经营理论与实践──进展与问题[J].世界林业研究,1999(2).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5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有效地利用了微信的LBS地理位置定位功能,帮助出行的消费者随时随地解决寻找附近店铺和商品的困扰。平台很好地采用了O2O模式,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搜寻自己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商家则可以自身的产品服务和优惠措施,或者根据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倾向,推广自己的产品,运用这样的O2O的方法,使网上信息搜索、商品订购和线下实体商店消费达到完美的统一,从而实现了点对点的精准营销。
作为当下火热的微信营销的典型应用,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并不是某一企业单独建立面向消费者的营销平台,而是由第三方运营商集合各个行业的商家信息,并将其经过安全和质量审核后有选择性地推荐给消费者,因此比现在已有的微信营销平台有了更进一步的综合性。另一方面,消费者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手机客户端关注该平台,即可获取他们所需的产品信息,不需要再在手机上下载商家app,这对于临时产生消费意向的消费者来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这一平台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的各项服务来看,我们预测其可以达到以下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的巨大效益。
一、经济效益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正是基于微信的推广使用而产生的。在当下每人一部智能手机的电子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崇尚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个营销平台能够成功地大范围推广,那将成为和阿里巴巴一样汇集商家和群众的新创造。一方面,商家在注册了平台的账户后可以扩大宣传及品牌知名度,商家可以及时推广新产品,制造新的赢利点,同时通过运营商针对不同顾客的搜索关键词可以发送个性化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可以对注册商家收取注册管理费用,以得到盈利;在后期发展壮大以后,也可以发起类似双11的全民疯抢的营销活动。这个平台也实现了线下商务与微信的完美结合,就是现在所谓的O2O模式。它的优势在于把网上和网下的优势完美结合。通过微信平台,把网上与地面店完美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让消费者在享受线上优惠价格的同时,又可享受线下贴身的服务。同时,还可实现不同商家的联盟。
其一,基于LBS微信营销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服务的交易。
其二,这种营销方式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规避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将线上订单和线下消费结合,所有的消费行为均可以准确统计,进而吸引更多的商家进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其三,它在服务业中具有优势,价格便宜,购买方便,且折扣信息等能及时获知。
其四,将拓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由规模化走向多元化。
二、社会效益
依托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吸引更多当下几亿微信使用客户,超强的微信平台设计,打造企业及形象展示平台,图片管家;顾客实时评价回复,树立商家信誉,赢得客户信赖,生意参谋,为营销出谋划策,精准定位,抓住潜在消费者,树立企业独立品牌形象,和消费者零距离。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无良卖家欺骗消费者,保护正常交易过程,维护好市场秩序。
微信平台与一般企业网站或企业APP相比,一大优势在于,拉近了企业和顾客的距离,企业和顾客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进行会话,微信内容将会定期更新,后台客服也会与顾客保持时时联系,及时为顾客解决问题。另外还会适时推出一些微信话题,例如:企业举行的公益活动或促销信息等,吸引更多用户对微信进行关注。
整体来看这种基于微信的营销模式运行得好,将会达成“三赢”的效果。
一是对商家来说,这个模式要求消费者在线搜索,搜索信息会成为商家了解消费者购物信息的渠道,方便商家对消费者购买数据的搜集,进而达成精准营销的目的,更好地维护并拓展客户。通过线上资源增加的顾客并不会给商家带来太多的成本,反而带来更多利润。
二是对消费者而言,微信营销平台将提供高质量,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平台还将会根据消费者的搜索记录确定消费者的需求方向,定期向消费者推送符合其需求的商家信息,实现真正的便捷服务。消费者若有意见,还可以通过聊天界面与运营商直接沟通,有助于网站的管理与改进。
三是对运营商来说,该模式可带来大规模高黏度的消费者,进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商家资源。掌握庞大的消费者数据资源,且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借助这种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总的来说,利用LBS服务,消费者降低了消费成本,获得了实惠,而商家则通过精准营销获得了客户,运营商在促成双方交易的同时也获得了盈利。
三、生态效益
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可以帮助每一个需要查找商品的使用者就近寻找到他们需要的商品,避免他们乘坐交通工具,从而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大气污染。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实验室调研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道路交通排放污染每年就造成5.3万人死亡,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可想而知交通的污染有多严重。基于LBS的微信营销平台虽然不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们使用汽车出行,但避免了很多人驾车走冤枉路。
经营效益分析范文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长期稳定地发展,不仅要认真地组织好各项医疗服务活动,而且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自己的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和潜在的问题。经营分析是了解医院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的基本方法。
1 医院进行经营分析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者,必须及时掌握自己的经营状况,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下一步的经营预测和决策,所以进行经营分析为医院管理者提供适当信息成为必然。
1.1 经营分析是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认真组织好各项医疗服务活动,而且要及时掌握自己的经营状况,经营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医院可以通过对各种经营指标的分析了解自己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在经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可以根据经营分析所提供的情况,找出组织医疗服务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拟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方案,制定挖掘潜力的措施。只有不断开展经营分析,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前进、持续发展。
1.2 经营分析是加强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 以较少的耗费和占用取得较多的产出和效益是医院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记账、算账,进行经济核算。只有经常开展经营分析,准确及时地掌握医院各项支出和收益的实际情况及其变化规律,才能发现经济核算中的问题,不断完善经济核算,推动经济核算的发展。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经营分析是对经济核算的检查。如不进行经营分析,经济核算就会失去约束,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3 经营分析是医院组织好医疗服务活动的重要方法 医院在现有经济条件下,除了政府少量的拨款外,其他运营资金都需要通过医疗服务活动来补充。因此,医院的各项医疗服务都同其一定时期的经营目标相联系。经营分析则是了解医院经营现状、发展潜力,恰当组织医疗服务活动之必须。如:通过经营分析发现医院劳动生产率有下降的趋势,那么,在组织医疗服务过程中,就应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完善服务组织、加强工作纪律作为重点工作去抓;同样,通过经营分析发现经济效益有下降的趋势,就应把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节约劳动和消耗作为主要工作来抓。
1.4 经营分析是医院外部关系单位了解本医院经营状况的重要途径 医院开展经营分析,可以使医院外部关系单位较准确地掌握医院的经营状况,进而采取相应的对策;作为医院本身从中可以得到外部关系单位的支持和帮助,加快其自身的发展。如:卫生主管部门、财政、物价、审计、各类金融机构等可以根据该医院的经营状况,相应的对医院工作给予指导、支持、监督和服务,从外部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2 经营分析和经济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经济活动分析,即经济分析,是医院经济核算的继续和深入。它以医院的会计核算、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医院一定期间的全部或部分业务活动中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进行评价,揭露矛盾,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管理方法。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医院各项医疗服务中经济活动的完成情况;查明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因素;总结经验、克服缺点、挖掘潜力、改进工作,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经营分析则是经济活动分析的深入和发展。其分析内容并不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经济状况本身,而主要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医院的发展潜力、发展趋势、潜在问题和不稳定因素,以实现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经营分析与经济活动分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都要以会计核算和各项统计资料为依据;都是为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在分析方法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分析的重点不同。经济活动分析侧重于医院经济活动本身;而经营分析侧重于经济活动的结果。(2)二者是不同层次的分析活动。相对而言,经济活动分析是对医院各项工作,主要是医疗服务的初级形式的分析;经营分析则属于战略性的、综合性的高级形式的分析。(3)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在医院被应用的时间远远早于经营分析。在某种意义上讲,经济活动分析是随着医院的产生而产生的。从有医院那天开始,就有经济活动分析。而经营分析则是医院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4)经济活动分析是医院的经营管理者掌握医院经营状况的方法;而经营分析除了作为医院经营管理者掌握医院经营状况的方法外,还是医院外部有关单位和部门,如卫生事业领导机关、财政、物价及今后银行、其他投资者和利害关系者掌握医院经营状况的手段。
3 经营分析的基本内容
3.1 分析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获得最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医院追求的总目标。因此,判断医院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好坏,就成了经营分析的首要内容。在进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时应注意的是:一是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两者不能偏废或片面追求某一方。二是要坚持用数据说话,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近年来各地提出的医院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可作为分析的标准。三是在分析经济效益时除了要分析医院的业务收入及收支结余之外,还要进一步分析医院的投入与业务收入及收支结余的比值,也就是要掌握投入的单位资金取得多少收入和收支结余。
3.2 分析医院的发展能力 医院持续不断地发展是所有医院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掌握和了解医院的发展能力,也是医院经营分析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医院发展能力分析包括资金、技术(含设备)、人力等方面。其中,资金状况又是主要的,在日益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医院的基础设施、医疗器械、人员都可抽象为资金;相反,资金可以转化和表现为开展医疗服务所必备的物质设备和人才技术。今后,医院的发展能力与医院的纯收入关系会越来越密切,呈现一致性,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产生背离现象。因此,不能把纯收入与发展能力混为一谈,更不能以纯收入状况的分析代替发展能力的分析。
3.3 分析医院的劳动效率 劳动效率是医院职工在单位时间里(通常为1年)为社会提供的服务量。一般用人均收入来表示。劳动效率的高低可以表明医院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表明医院劳动组织是否合理,可以表明医务人员内部及外部技术力量的状况。总之,劳动效率可以反映医院的经营管理状况和水平,是医院的一个重要指标。只有劳动效率高的医院在剧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才能取得胜利。收入多和发展快的医院并不一定是劳动效率高的医院。反映医院发展能力的主要指标是总收入、纯收入、大型设备数量,拥有的技术力量和众多的人才。然而这些方面有优势的医院劳动效率并非一定高。这就意味着医院用人不一定要多,但要精;意味着医院不一定是办得越大越全、占有的物资越多越好,而要根据市场要求和自身优势办得有特色、有专长,医疗设备器械的利用率要高;意味着医院不一定是资金越多越好,而是要在提高其周转率上下工夫。所以,为了确保医院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在进行其发展能力分析的同时,还要进行劳动效率的分析,以促进医院提高其素质和水平。
3.4 分析医院经营的稳定性 任何医院都要求得长期稳定的发展。而对遍布城乡,为数众多的中小医院来说,长期稳定发展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了。如果不重视稳定性问题,即不重视医院发展的后劲,不重视市场的预测与研究,不重视技术和服务项目的开发,即使眼前收入能力强、发展较快、劳动效率较高的医院也是危险的。所以医院发展的稳定性分析也是经营分析的内容之一。
4 经营分析的方法
4.1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经营分析中适用性最强、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方法。它以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反映医院经营情况的各项指标数值为依据,通过计算这些指标间的比率关系,来判断医院的收入能力、发展能力、经营效率和稳定程度。如:通过计算投入资金与纯收入的比率关系,判定医院的收入能力;通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求得医院经济效益的状况;通过计算人力与服务的比率,来考察劳动效率;通过计算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总收入与发展基金等比率关系来判断医院的稳定发展程度等。
4.2 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也是在经营分析中经常可以应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对各项指标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医院经营是向好的还是向坏的方向转化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以每项经营指标某一年度的数值为基数,把其他年度的该项指标的数值与这一基准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各项指标的发展变化规律,判断医院经营的发展趋势是好还是不好。
4.3 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经营分析的又一重要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首先要确定各类医院标准财务结构,然后再以此为尺度来判断本医院的经营状况。本医院财务结构与标准财务结构相同或相近时,说明医院经营正常;如果二者相差较大,则说明医院经营不正常。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医院的财务结构是不相同的。所谓标准财务结构只是对特定医院或某一类医院而言的,决不能要求所有的医院都具有相同的财务结构。只有根据医院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标准财务结构,并以其对不同医院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才能发挥这一方法的作用,客观地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
4.4 实数分析法 实数分析法是通过两个时期医院某些经营指标数值的增减,来判断医院财务结构变化和经营状况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与趋势分析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首先要求出某项经营指标在不同时期数值的差额,然后,再以这个差额为线索来分析医院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
以上四种方法是经营分析中普遍可以采用的几种方法。它们各自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并起到不同的作用,但又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经营分析时,几种方法综合运用为好。
5 经营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经营分析不能局限于分析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 因为经营是直接同市场经济、货币运行相联系的,所以经营分析的主要依据是各种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资料。如:依据资产负债表所提供的资料分析资金分布状况;依据收入汇总表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医院的经营成果。但这绝不是说,只根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资料,就可以搞好医院的经营分析了。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资料虽然可以大体上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但并不能完全恰当地反映医院的全貌。因为:第一,医院不同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中的企业,它的性质是公益性的福利事业,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第二,现阶段政府仍对公有制医院给予财政补贴,同时实行较严格的收费标准,即价格管理;第三,医院的宗旨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社会效益要放在首位。因此,要搞好医院经营分析,还必须搜集一些财务报表之外的资料进行辅助分析。
5.2 必须以真实的资料作为经营分析的基础 各种报表、资料提供的依据是否真实,是决定经营分析成败或准确与否的关键。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财务报表和其它统计资料不真实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有时有些医院甚至有意对财务报表和资料进行粉饰,以应付有关部门。如果以这样虚假的财务报表和资料为依据进行经营分析,必然会得出不切实际的结论,会造成决策的错误,给医院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和损失。所以,在进行经营分析之前,要对分析所依据的资料进行核实和审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