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范例6篇

降低成本范文1 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财、物的总和。通常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构成。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三种:(1)按物流活动可划分为:情报流通成本、物流环节成本、物流管理成本。(2)按物流范围可划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

降低成本范文1

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财、物的总和。通常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构成。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三种:(1)按物流活动可划分为:情报流通成本、物流环节成本、物流管理成本。(2)按物流范围可划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

2.管理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3.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

管理会计的意义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4.以物流管理会计为主导,寻求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根据我国物流企业的总体情况,笔者认为物流企业一般可以采取下列基本途径降低成本。

4.1适当扩大企业规模。很多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说明规模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在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一个企业比竞争对手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就能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当然经营规模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规模不经济。

4.2充分利用范围经济。范围也存在经济性。物流企业也可利用范围经济。例如,从事仓储服务的物流企业可以兼营配送、流通加工、库存管理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从降低相关物流成本。

4.3大力培养人才。众所周知,我国物流人才非常奇缺。因此,物流企业自身更要注重员工学习。并且既要重视物流方面显性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与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隐性知识(经验或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对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的作用。

4.4提升物流技术应用水平。物流企业提升物流技术应用水平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可以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此外,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物流技术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BarCode(条码)等等。适当地应用这些技术会显著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服务的成本。

4.5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程度。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程度是在一定期间内对现有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利用率越高,单位产出分摊的有关固定成本就越低。在物流企业中,与物流设施设备相关的固定成本比重很大,因此提高它们的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4.6改善企业内外部联系。物流企业的内部联系是指物流企业内部价值链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对于相互联系着的活动,改变其中一项活动的实施方式,便可能降低两者的总成本。有意地提高一项活动成本,不仅可能降低另一项活动的成本也可能降低总成本。

物流企业的纵向联系包括与供货商需求方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他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系。第三方物流是连接供货方和需求方的桥梁,通过加强与供货方、需求方的联系,可能发现降低各方物流成本的机会。另外,组建战略联盟是加强物流企业之间联系的基本策略。通过战略联盟,物流企业可以在未进行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利用联盟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增加物流服务品种,扩大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显然,通过战略联盟寻求发展相对于单个物流企业凭一己之力发展是一种速度快、成本低的发展之路。

降低成本范文2

【关键词】提高效益途径探讨

一、成本降低的重要意义

在全世界所有的企业里,成本领先是企业立于不败的根本和关键,它越来越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性经营战略之一。企业通过实现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可以合理降低成本,增强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保证资产安全,以促进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企业要求可持续发展也必须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企业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的科学管理,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降低成本的各种活动,是为了实现经营战略设定的目标利益而进行的,企业通过实施成本策划,正确运用价值分析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实现利益目标。企业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而成本降低是实现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关键手段。

二、成本降低的管控原则

1.强化企业全员参与原则。企业应将成本责任层层分解、层层传递,使每名员工都应负有相应的成本责任,只有通过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从各方面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经营战略;

2.提高全员成本节约意识原则。每名员工都要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和愿望,将成本意识灌输给全体员工,唤起员工的成本意识,将推动降低成本工作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使成本降低工作成为常态;

3.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推行原则。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成本控制工作。应具有完成成本降低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员工及各级主管的重视并认真执行降低成本的计划;

4.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不能影响社会效益原则。企业在成本费用管理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遵守财经纪律,接受国家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5.应满足产品(包括服务)质量的要求,不能影响顾客满意原则。要在无损产品质量的条件下合理降低成本。也就是产品成本的降低决不允许产品的粗制滥造。

6.应满足营销和销售活动需要,不能影响销售收入和经济效益原则;

7.应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不能影响安全生产,要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合理的降低成本原则;

8. 应满足员工的需要原则,不能为降低成本而影响员工的报酬和其他法定的经济利益;

9.应满足科学进步需要原则,不能影响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的研发;

10.应满足管理的需要原则,在企业管理的各方面要统筹兼顾不能影响各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成本降低的具体方法

(一)在生产成本降低方面:

(1)持续的改进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和提高成本节约意识,通过综合考虑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少、作业分享四个途径来改善各项作业,合理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和消除无增值作业,以实现持续改善成本控制、消除浪费的成本降低目标。

(2)将班组成本管控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落脚点,基层班组要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节约方法和措施,做到班组消耗有计划、有跟踪、有分析,班组节约有目标、有考核,逐步打造员工节约挖潜意识浓、成本低、效益好的“节约型班组”。班组长应准确掌握本班组耗物、耗费的点源、区域,知道如何控制和管理,有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并定期通过总结与历史同期进行比较,分析变动的原因,总结经验,剔除不合理、不正确的操作习惯或做法,将成本管控真正落到实处。

(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成本降低绩效考核评估系统,定期按各层级的针对性衡量指标进行绩效考核,以随时验证各种作业的实施成效,并考量是否能实现其预期的成本降低目标。将成本控制考核结果纳入整体的业绩评价中,通过让被考核人员清楚地知道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知道取得什么样的业绩将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并严格执行以引导全体员工按照成本管控制度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尽可能的取得好的业绩而努力进行成本降低工作。根据每期末绩效业绩评价的结果,决定对相关成本管控采取改进的措施以更有效地降低成本,还是应当进行战略性调整,从而使得成本降低绩效管理成为一个闭环的系统,在信息反馈过程中逐渐向前推进。

(4)引进成本降低技术,选择科学成本控制管理方法。转变成本管理理念,变单一的生产成本管理为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的系统成本管理,正确运用价值链分析这一降低成本的方法,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在企业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采用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系统等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成本控制,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核算。在企业内部通过建立ERP系统,加强成本信息真实完整性,以有利于成本管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管理成本降低的途径:

企业人员要保持精干高效,采用能以最简单的组织结构方式执行经营任务,合理的节约大量的人工成本,并有效的防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大企业病。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人员的增加来降低人工成本,尽量采取扁平化管理形式,提高管理幅度,以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机构设置。

(三)在经营战略方面:

(1)企业应采取“能租赁的不购置”的建设思路,减少资本金的投入,保持投资规模,进而保证了经济增加值的持续增长。降低折旧和维护以及各项管理成本。

(2)采取非核心业务“能外委的不自营”经营理念,节约大量的生产成本,同时减少了储备资金占用量,节约仓储成本。同时减少降低了各种管理风险和成本。在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化厂商一方面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核心业务上投入更多的的资金和精力。

(四)在公司战略层面上:

(1)应通过健全产业链,来降低成本,产业链延伸有助于降低成本。企业的产业链完整性,有助于成本降低,多数企业的能够重视生产环节的成本降低,这也是管理者能在企业内部可以迅速付诸行动的环节。但企业高管的目光不能只盯在生产环节上,如果过多的强调压缩生产成本,随之而来的结果可能是产品质量的下降,进而损害到企业品牌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企业不仅要从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对成本进行分析,而且要延伸到整个产业链,从全产业链的视角来进行成本治理。需要从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策略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上下游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

(2)企业在能力范围内,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也可以节约大量的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采用前向一体化企业可以通过控制销售过程和渠道,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满足企业的销售需要。采用后向一体化可以通过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其的控制,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关键原材料等的投入成本和可靠性以满足企业对原材料、零件等的需要。

总之,成本降低关乎企业经营的成败,有效的成本管控可以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要想在竞争残酷而庞大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应始终把成本降低作为企业核心的战略。通过争取成为整个行业中成本最低的制造商,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还可以通过形成较强的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来降低原材料的供应成本和形成进入壁垒。最终有效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英.成本会计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降低成本范文3

关键词: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竞争越来越激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必将被淘汰。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深化成本管理改革日益成为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优胜劣汰是竞争的基本法则,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苦练内功,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只有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进行生产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降低成本的意义

企业采用一定的措施方案来降低成本,是同利润的增加密切相关的,降低成本则意味着利润的增加。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应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点放在降低成本的环节上。产品成本是抵减利润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成本高,利润相应减少;而产品成本低,则利润相应增加。企业利润增加,就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同时,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企业、投资者及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带来较好的收益。

二、制约降低成本的因素

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之前,应首先了解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逐渐降低。

(一)供、产、销三个环节成本的影响

1 采购成本高低的影响

主要是企业所需原材料从哪里采购和如何采购的问题。wWW.133229.COm“全球眼光”和“市场思维”的要求是,要建立全球化的采购体系。货比多家,择优、择廉而用。这就需要利用全球商业信息,及时对信息做出对比选择,同时,要严格规范操作规程,克服人为因素,实行公开采购。这样才能防止那种在价格上“买高不买低”、在质量上“买劣不买优”、在地域上“买远不买近”问题的发生。

2 生产成本高低的影响

生产企业是生产要素最主要的聚集地。生产要素是可以流动的,这就有一个选择和比较的问题。生产要素的流动有规律可循,企业生产地的选择要全面综合考虑各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整体效应,以获得**的生产条件和最大的投资回报为选择标准。

3 销售成本高低的影响

主要是企业产成品销往哪儿,怎么销的问题。企业销售大有学问。这是由产品变为商品,由商品变为现金的。惊险一跳”。这就需要“看客下菜”。把自己的产品销到最需要的区域、群体和个体那里。销售过程中必要的开支(如广告宣传)是不可少的。但一定要讲求实际,追求实效。不能只为当“标王”,上报纸、上电视、上电台、上网络,拿钱打水漂,更不能做那些谁也看不懂,谁也不知道企业要干啥的“文不对题”的所谓“擦边球”文选。那样,企业增加成本,得到的只能是减利,甚至亏损。

(二)生产过程中人的影响因素

1 各部门领导者素质的影响

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是一项综合的业务,要求各部门的领导者要有很强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能力。由于在降低成本的措施方案中,会涉及到企业或各部门的各项工作环节,每个环节都会有不同的降低成本的目标和措施方案。由于每个部门的领导者不可能对该部门的所有工作都是专家,都十分熟悉。要想做好领导工作,就会有一定的困难;领导者对该部门所要采取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方案不熟悉,则会影响其采纳的积极性。因此,要在降低成本上有所作为,就要求企业领导者有综合的素质。不但要熟悉自己本专业的工作。还要对自己所领导范围内的工作熟悉。

2 部门对降低成本责任性强弱的影响

目前许多企业对各部门的考核主要是其对完成下达的各项任务,而对其成本的影响程度考虑不多,如销售部门只管销售,不考虑销售费用;设计部门只考虑产品的功能及使用寿命,不考虑产品的设计成本等。由于各行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虑,使得成本指标居高不下。

3 各部门对成本管理工作力度的影响

在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应当以成本预测为目标,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以成本监督为手段,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目前大多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够,多数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没有形成,全面成本管理工作也没有做好。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应当认为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而在成本管理工作中,降低成本又是其主要任务。因此,不管企业工作重点如何转移,降低成本的工作不能放松。

(三)外部因素的影响

物价上涨、工资调整也是成本上升的因素。

1 近几年由于物价的调整,使许多材料价格上升,进而影响到企业材料采购成本的提高。由于材料成本在产品中占有最大的比例,因此,它是近几年企业成本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当然,在看到材料价格上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有一些材料的价格是逐步走低的。有些材料虽然价格较高,但是由于竞争的激烈,也在不断地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遏制成本的升高。

2 工资水平的提高并没有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反而使成本上升。虽然近几年裁员较多。但工资总体水平居高不下,由于物价不断上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工资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这些因素都使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断提高。从而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就业压力较大,企业可以招聘到一些学历较高的员工。这些人员素质较高,工资水平也相应较高。有些本来高中生就可以应付的工作,也都是一些大学生在做,显然。人力资源上的高消费,也增加了工资费用的负担。

三、市场经济下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一)改革采购管理模式、降低物料采购费用

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对生产所需的各类采购物资进行分析与研究,将其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a、b、c三类,并针对不同的物资采购特点,制订实施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

1 对于除外协件以外的a类物资、一次性付款在10万元以上的大宗物资,以及其它金额较高的物质逐步实行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特殊情况下可委托社会上的有关服务机构进行招标):

2 对于除外协件以外的大部分8类、全部c类物质以及零星采购的物质实行比价审价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

3 对于外协的采购,应严格按企业制定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中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选点、定点采购。

(二)控制生产环节发生的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 节约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产品中材料的成本,也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途径。在产品成本中,通常是材料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在一些加工行业更是如此。由于材料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降低材料消耗的潜力很大,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诸如制定各种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材料数量差异分批核算法等。使材料的消耗不断降低。

2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在要途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产品中的劳动消耗量就减少了,可以使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工资等费用降低。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对生产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成本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裁减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很多,如通过改革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改进操作规程、使用新的材料等,这些方法的采用,能提高产品的产量,但不一定非要裁员。当然。若是通过购置新机器设备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则可产生人员过剩的情况。

3 控制生产损失的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些损失,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对于大部分损失是列入产品成本的,因而。不断地减少生产损失也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有时,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损失,不但造成了废品,而且可能造成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或整个企业的停产,其损失是巨大的。

4 控制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也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费用的项目较多,应对每项费用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如对低值易耗品、办公费等,制定相应的费用定额和开支标准,促使其不断降低。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问题也是有效的方法。

(三)改变销售方式,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产品成本

使用产品直接到达“最终用户”的销售策略,从而消减由于中间商而产生的销售费用。例如:戴尔计算机公司就是改造个人计算机的制造和营销价值链的先驱。在戴尔之前,绝大多数的个人计算机生产商都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然后将产品通过独立的特约经销商和分销商进行销售。但是。戴尔计算机公司却直接把产品销售给客户,顾客一发出订单,公司就生产订单上的产品,并在接到订单之后的几天之内将产品装运给客户。事实证明,戴尔公司的价值链方式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的寿命周期“转瞬即逝”(几乎要不了几个月就会出现带有更快的芯片和新特色的机型)的情况之下很有成本有效性。戴尔公司的这种按照订单生产的战略使公司避免错误地判断各种机型的需求,从而避免背负过时很快的零配件和成品存货;同时,它的直销战备将特约经销商和分销商的成本和利润从价值链中剔除了。

降低成本范文4

[关键词] 设计成本 价值工程 决策

一、设计成本的相关概念

设计成本可定义为:通过产品研发、设计、设计评定过程,形成产品图纸并在管理当局决定按其进行生产时(此时产品设计确定),依据图纸及其技术条件规定,生产出合格成品的**耗费状态时的成本。设计确定后,由于管理当局决定将其投入生产,因为技术方面设计的决定性和管理当局的生产决策,这两方面均具有决策作用,因而此时的设计成本也就成为决策成本范畴的概念。设计成本也成为一个成本决策和成本标准。

二、降低设计成本的决策

1.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决策

按照价值工程的观点,产品的价值即效能与其功能成正比,与其成本成反比,即

效能(v)=功能(f) / 成本(c)

当然,保证必要的效能,可以通过功能不变、降低成本,功能增加、成本不变,功能较大增加、成本较少增加,功能较小降低、成本大幅度降低等的方式途径达到。但无论企业或顾客,保证必备的功能是最基本的要求。为此,企业应对准备开发及正在开发的新产品按功能价值关系(p=f/v)考虑,避免新产品设计时因功能过剩、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的设计成本增加;对新产品完善过程中,以及已经成熟产品,通过改进设计、工艺,改变零部件的配置或用料,降低设计成本。

2.差异化决策

企业要在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之间做出权衡。企业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包括降低材料、人工的耗费,降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是传统的成本领先策略的主要方式,但这些措施商家们都在做,而且其效果处于递减状态。

企业在满足必备效能的前提下,其竞争战略可从成本领先转向产品差异化方面。企业应始终如一地积极进取,追求一切降低成本而又不必牺牲产品功能和形象的机会,从产品差异化方面考虑,实施差异化设计,以期达到改进、增加功能而不增加成本的效果,取得竞争优势。

3.管理控制

(1)降低设计成本从源头抓起

设计产品首先对需要开发的产品进行技术评定,包括产品功能定义、功能评价、材料选用、工艺实现,确定设计方案。与此同时必须进行经济分析。

市场开发时对新产品的销售市场做好充分的预测,包括产品的销量、产品的性能等,然后把第一手市场预测的信息交给技术部门,技术部门根据客户的需求,根据现有的技术及工艺水平,经过充分的论证后,确定产品的性能。根据确定的产品性能及配置,确定该产品的物料清单,把该清单交给采购部门及定额部门,由采购部门预计其采购价格,定额部门确定其工时定额、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等。财务部门根据市场开发部门提供的市场容量、预测的销量,技术部门提供的物料清单,采购部门提供的材料采购价格,定额部门提供的工时定额,做好新产品的经济性分析,确定成本及售价。

产品的基本配置在确定后一般不能随意改变,若需要更改且涉及成本变动较大的,需经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同意。

(2)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除设计成本外,主要是开发费用控制。技术部门根据应开发新产品类别、品种进行项目费用预算,经项目专家小组进行评估、审定、论证后实施,并以审定后的项目费用作为费用控制目标。

4.工艺改进

通过改进工艺,尽可能使生产过程达到设计成本。工艺改进涉及设备、工序、工位器具、定置生产等,并对生产过程的瓶颈进行改进和控制,尤其对关键工序进行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期达到设计成本。

5.发挥专业技能的作用

专业技能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无论采取何种决策,关键的是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只有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的人员,各种技术的、管理的问题方可得以解决。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过程中,尤其应注重相关人才的招聘、使用,并尊重、发挥其才能和潜力,从根本上降低设计成本。

三、结语

设计成本是具有决策性的成本,一旦设计成本确定后,其对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的影响就基本确定,达到设计成本就成为企业各种职能共同努力的目标。为降低设计成本,从生产、管理方面所能够做的工作的成效是有限的,设计、决策成为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式。为此,企业当局应利用价值工程、差异化策略、管理控制、工艺改进、发挥专业技能人员的作用等方面做出努力,以降低设计成本,至少达到设计成本,以获得期望的企业效能和顾客价值。

参考文献:

降低成本范文5

我国物流发展中与成本有关的几个现象

物流总额规模大、增速快于GDP。据测算,从1991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1.4%,平均每年高于GDP增速达5.1个百分点。近几年,物流总额相当于GDP的倍数也是逐年增加,2010~2012年,社会物流总额分别是当年GDP的3.15倍,3.35倍和3.41倍。这既反映了物流的活跃度在不断提高,也意味着每生产1个单位的GDP,需要有更多价值的商品参与到物流活动当中。

工业品物流额占物流总额的份额极大,且占比持续上升。2012年,工业品物流额162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1.4%,比1991年提高了13.9个百分点。这个指标表明,工业品物流应作为降低我国物流成本的重点领域,如果再与相关数据联系起来分析,对这个问题会看得更加清楚。2012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8%,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1%和43.1%,这意味着农业和服务业一共只占物流总额的8.6%,却创造了53.2%的GDP。换言之,同样创造一个单位的GDP,工业使用的物流数量要大得多,而物流量总是与物流费用呈现正比关系。

货运周转量增速快于货运量增速,公路运输占主导。1991年以来,我国货运量年均增长7.0%,而货物周转量年均增长8.8%,货物周转量增速高于货运量增速,预示着货物的平均运输距离增加。2012年,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77.95%,铁路货运量仅占货运总量的9.45%,水路货运量所占比重比铁路更低。众所周知,水运每吨公里费用最低,铁路运输略高,而公路每吨公里运费是铁路的6倍。显然,以公路为主导的运输结构在提高运输便利性的同时,也使物流的经济性有所降低。

社会物流总成本明显偏高,结构亦不合理。一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过高。201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约为GDP的18%,虽较1991年下降6个百分点,但比世界平均水平仍高出6.5个百分点,不要说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比,就是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也属偏高,如高于印度、巴西6个百分点左右。二是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增速明显高于GDP的增速。1991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均增长率为14.8%,明显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率10.7%,表明每创造1元GDP的物流费用在增大,边际物流成本在上升。三是我国物流管理费用比重过高。以2011年为例,社会物流总费用中运输费用占52.38%,保管费用占34.52%,管理费用占13.1%;而美国上述数据分别为62.97%、32.66%、4.37%。这组对比数字说明,美国物流用于生产经营上的费用(保管、运输)占95%强,而我国只占87%左右。我国在物流管理上耗费了大量费用,在物流总费用中的占比竟是美国的3倍。显而易见,降低非生产性管理费用的比重,应是降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的又一个重要切入点。

导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的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阶段和粗放型增长模式使然。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从产业结构看,不仅工业比重高,而且需大量运输原料的重化工等产业规模日益增大,从而导致创造单位GDP的物流需求居高不下。这是我国物流费用占GDP比重高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本性原因。毫无疑问,如果大力提高服务业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减少物流强度,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产业布局不够合理,则导致我国煤炭等许多大宗商品长距离运输,从而使运输成本增加。此外,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地区封锁、过度管制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商品不合理运输现象非常突出,像重复运输、对流运输、迂回运输、倒流运输,舍近求远运输等,都无端加大了物流成本,也使我国的货物周转量不合理地增大。2009年,我国单位GDP的货物周转量相当于美国的5.1倍、日本的14.3倍、德国的16.4倍。显然,这已经不能仅仅用产业结构不同来解释了,不合理的运输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工业产品附加值低,是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的又一个原因,2010年我国工业产品增加值率为20.7%,而美国为33.3%,相当于我国的1.61倍;日本为37.4%,相当于我国的1.81倍。这种情况导致我国单位物流费用支撑的增加值偏低,而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偏高。中国的运输强度是美国的8倍,即创造同等金额的GDP我国的运输投入比美国要高出7倍。这里面产业结构层次低是主要原因,但绝非唯一原因,管理水平、组织技术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至少这些因素起到了拉大差距的作用。

经济循环速度缓慢,也使我国物流成本居高难下。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9次,批发和零售业为3次左右,远低于日本和德国9~10次的水平;我国工业企业存货率为9.6%,也远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5%的水平。经济运行节奏慢,必然增加商品停留在流通领域里的时间,从而加大仓储保管等物流成本。

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协同运作效率低。例如,部分煤运通道铁路运力不足,公路分担了大量煤炭中长途运输,一些沿江高等级航道和油气管道里程少,这些都增加了运输成本。我国仓库面积仅为美国的1/4,且老旧仓库约占1/4,在很多物流量大的城市库位紧俏,租金高企。我国仓库的库型结构也不合理,分配存储型的多、配送通过型的少,不仅不适应连锁商业和电子商务对配送的需求,也额外增加了物流成本。我国很多物流设备甚至小到托盘,五花八门,规格各异,无法通过标准化实现通用化、系列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性差,各搞一套,网络化程度低,而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的多式联运发展缓慢,例如我国海铁联运仅占2.6%,美国为40%、印度为25%。

物流服务组织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低。据统计,我国前20家公路运输企业占公路市场份额不到2%,只有1台车的个体运输户占了全部公路运输份额的近40%,而美国前5家公路运输企业占公路市场份额达60%。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我国社会总体物流效率不高,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也很不理想,生产、流通企业自建自用物流的现象比较普遍,且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不到25%(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已超过70%)。这种封闭式的自用物流,因为没有竞争压力,很难提高物流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我国物流的专业化水准也较低,高水平、现代化的综合物流企业比较少,满足不了社会需要,其中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或者开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第四方物流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存在有货找不到车(库),有车(库)找不到货的现象,造成比较严重的空驶空库等浪费物流资源的问题。2011年上海市发改委反映当地货运汽车空驶率为37%,是欧美平均水平的3倍,原因是供求双方信息不通。同年广东省经信委反映,本省由于缺少信息衔接供求,汽车空驶率很高,相当于一年白花了370亿物流费用。

物流的制度性成本过高。一是税负较重,加大了物流成本。实行“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服务实行11%的增值税率,由于可抵扣项目较少,货物运输物流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税负重的问题更趋严重。二是公路收费、罚款等直接推高了物流成本。2011年中央电视台披露,前者一年达2700亿元,后者高达4000多亿元,两者合计一年达7000亿元。而物流企业反映路桥费和罚款至少要占到企业物流成本1/3以上。据调查,路桥费和公路罚款绝大部分在企业物流管理费用中列支,这可能是我国物流费用中管理费用比重畸高的重要原因。2012年全球物流学会主席齐瑞安・瑞恩表示:“中国高速公路95%是收费的,而美国收费高速公路只占8.8%,中国收费道路正在不断地吃掉物流效率。”三是过度的市区交通管制,导致物流“最后一公里”费用激增。许多城市货运汽车进城要办货运证,对货车车型、送货时间、行驶线路和车辆停靠等都严格管制,动辄罚款,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物流费用负担。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几条具体建议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制造业向高端升级,培育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才可能在保持GDP增长的同时,相对减少物流量,降低社会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应当把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治本之策和根本出路。当然,这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从近期来看,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可考虑从以下几件具体工作入手。

降低体制性物流成本。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将“营改增”涉及物流的两档增值税率合并为一档,统一按6%的低税率征收。理由是此次“营改增”试点,物流中的货物运输服务税负增加,这并不符合税改理顺税收关系、结构性减税的初衷。此外,设置两档税率也不利于仓储运输一体化的综合物流企业的发展,因为这类企业各项业务交叉关联,很难区分运输与仓储等服务收入,不仅财务上难以恰当处理,税收管理也增加了难度。二是加大清理整顿公路乱收费、乱罚款的力度。今后对发现的这类问题不仅要在媒体上“曝光”,而且要限令退赔整改、公开道歉,对情节严重的相关人员做出处理。三是对进城的货运汽车应学习香港、纽约和东京等城市货运优先的做法,要24小时开放“绿灯”,放松交通管制,取缔“进城费”,慎用各类罚款,在发放货运证、车型要求、送货时间和车辆停靠上实行“四个放宽”。四是抓紧研究政府对路桥业收费公司实行“赎买退市”、回归公益的方案和措施。对于收回投资的政府还贷公路和桥梁,应明令不得再收过路过桥费,并禁止这类公路与尚未收回投资的公路合并成新的路桥公司,从而继续收费。

倡导企业自用的物流资源对社会开放。我国第三方物流比重不高,物流资源利用不充分,与封闭自用的物流传统及其思想意识有密切关系。生产经营类企业置备仓库和汽车关门自用,实际上很不经济,“一边捆着草,一边饿着牛”,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如果能向社会开放,情况则大为改观,对于企业和社会是一种“双赢”。上世纪80年代时,原商业部系统国营商业自我服务的仓库,利用率在40%~50%之间,封闭自用的汽车空驶率在50%以上,后来实行对外开放式服务,仓库利用率提高到80%,空驶率下降了20个百分点。因此,应当倡导并从政策上奖励企业自有物流资源向社会开放,提供有偿服务。

支持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像其他行业的专业化一样,物流的专业化也有利于提效降本。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商业的绝大部分物流设施分散在各个批发企业,但原商业部系统31个专业化的独立储运公司尽管仓容只占全系统10%,完成的业务量却占24%,全国供销总社14个专业化独立储运公司的营业效率,也比业内平均水平高得多。当时的研究结论是,国有商业专门从事物流的商业储运公司的设施利用率比批发公司的储运部门高出30%~50%,而且管理水平高、费用水平低、商品损失小,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灾害事故。所以,应当优先支持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并研究制定一些实实在在的鼓励政策。

扶持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经营主体。如前所论,降低工业物流成本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重头戏,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服务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利器。广东省在一些制造企业开展了供应链一体化综合服务,使仓储周期普遍缩短了约20%,产品包装费用降低了52%,运输成本降低18%,管理人员的人工费用减少约20%。2011年广东省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4.8%,比全国水平低3个百分点,供应链管理水平高可能是一个原因,据说全国供应链管理企业80%以上集中在广东。应当从政策上扶持这类高端物流服务企业,用科技和管理的力量降低社会和企业的物流成本。

推广基于信息平台的“双重甩挂运输”。所谓“双重甩挂运输”,意思是,使用机动车头拉上卡车车厢,到目的地后甩下车厢,拖车继续拉上新的满载货物的车厢,这样“厢停车不停”,往返都是满载的重车,从而消灭空载、提效降本。宁波港铃与物流公司是开展“双重甩挂运输”的典型企业,2010年油耗节约30%,过路费降低80%,集装箱卡车运营时间节约40%,日本同行前来学习后十分钦佩,认为其规模及水平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其运作方式是,铃与公司利用宁波市政府投资的网上信息平台,一方面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发现物流供需双方;另一方面,将100多家货代企业、20多个车队共500辆车组织起来,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实现了网上匹配、网上结算,既创造了新的物流业务模式,也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做出了贡献。这种模式值得认真总结宣传并加以推广。

降低成本范文6

众所周知,公路客运企业是耗油大户,油耗是公路客运企业主要成本构成要素,油耗成本支出在公路客运成本中,不仅比重大,而且绝对数额也大。如我公司现拥有的“沃尔沃”B10大客29L/百公里.车,燃油成本达到125元;“尼奥普兰”BFC6125大客28L/百公里.车,燃油成本达到120元;“欧洲之星”JNP6127大客25L/百公里.车,燃油成本达到108元。燃油成本占运输成本支出的21.78%,很显然,降低燃油消耗成本潜力大,见效快。同时,燃油消耗成本在公路客运企业成本构成要素中属于直接变动成本,它与行车距离相关,是构成公路客运企业班线保本点变动成本的重要因素,降低油耗成本可直接降低班线的保本点实载率,是公路客运企业立足市场竞争,获取最大收益的根本。此外节能降耗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国家已经把节能降耗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影响油耗成本的因素分析

影响公路客运燃油消耗成本的因素可表示为:

公路客运燃油消耗总成本=运距×单位油耗×单位油价

从上式可以看出,影响公路客运燃油消耗成本的因素有运距长短、单位油耗的多少以及单位油价的高低三个因素共同作用。

1、运距对公路客运油耗成本的影响

影响运距长短的因素有二个,其一是:运输生产运行的距离,它能直接为公路客运企业创造收益。其二是:非运输生产运行的距离,它不能直接或不能为公路客运企业创造收益。如临时调车、驳车,车辆检验:年检、维护检、车评检、临检,以及试车、接新车、维护、临时性绕道等的行程。

2、单位油耗对公路客运油耗成本的影响

影响单位油耗主要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车型因素,如我公司现拥有的VolvoB12车型为29L/百公里.车,VolvoB10车型为28L/百公里.车,JNP6127W车型为26L/百公里.车,JNP6127车型为25L/百公里.车,JNP6128车型为25L/百公里.车,JNP6125A车型为24L/百公里.车,BFC6110车型为21L/百公里.车。应该说车型决定了单位油耗,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购入成本,也要考虑使用过程中的成本,选择同类节油型客车,是降底客运运营成本的先决条件,以避免先天不足。其二是行车速度因素,在一定的行车速度范围内油耗最经济,这个速度被称之为经济速度,如果不按经济速度行车油耗肯定上升,一般来说行车过程中忽快忽慢,经常踩刹车和急加速及超超速则务必会增大油耗,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在每辆车上安装GPS用以监控行车速度,这样既保证了行车安全,又保证了降低油耗,一举两得。第二个因素是人为因素,特别是体现了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主观上是否为企业节能意识。其三是载重量因素,这一因素与上座率有关,公路客运企业生产目标就是上座率的最大化。

3、单位油价对公路客运油耗成本的影响

单位油价因素对公路客运企业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因素,一般是利用地区间的油价差,采用异地加油降低成本。其二是有条件配备油库的,在油价相对较低时储备一定数量的油量。第三是货比三家,选用货优价廉的定点加油站。也就是说要把握市场形势,加强市场研究和预测,采取优化配置、动态决策、择优选购的策略,降低采购成本——单位油价。

三.降低油耗成本的有效途径

1、统一认识,慎重决策,尽量选择节油型汽车

首先在想思上要建立统一的认识,降底油耗成本牵涉到公司上下及各部门协调配合,具体包括:安全机务、运务调度、物资采购、财务预决算等各个环节,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投资决策已成为一种企业行为。公路客运企业在选择汽车时应认真地进行可行性分析,慎重决策。根据净现值法仔细测量所购车辆在使用周期内的现金净流量,选择同类节油型汽车,以降低营运成本。

2、信息共享,尽可能地减少非运输生产运距

随着Internet及办公信息自动化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可达到信息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同时将客运企业安全保障、机务维护、商务信息综合利用,合理调度生产,做到信息、经验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创造收益的非运输生产运距。如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关联单位间可以合理的选择,就近调车、驳车。

3、加强考核的力度和刚性,把好“四关”,开展节油降耗竞赛

在保证安全行车,确保旅客服务质量和营运车辆良好技术状态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各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开展以单车为核心,安全机务、财务、综合劳资等部门参与的节油降耗活动。根据不同的车型、路况、季节确定燃油定额考核指标,对公司下达给各营运管理处(分公司、车队)、单车的燃油定额考核指标按月进行考核。对超支、超耗的部门,凡属于非客观因素,坚持实行按考核制度规定予以处罚;对节约能源、以及为节约能源提供建议性意见的部门和个人予以奖励。在整个节油过程起关键作用的驾驶员,其行车津贴(实物量工资)将直接与节油状况挂钩,而起管理作用的安全机务及各相关部门相关岗位的管理人员由业绩奖考核。由于对燃油定额考核指标测算和考核采取了“下去、上来、再下去”的方法,提高了燃油定额考核指际的准确度,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同时要把好“四关”,把好加油关,制止克斤扣两现象;严格按经济速度合理运行,机务部门必须进行必要的监督,同时配合财务部门把好油款审核和付款关,按照实际生产情况,按车型、班线、营运里程严格核对,正确统计,对于不合理的油单款,一律拒付,以避免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驾驶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加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理想系于岗位,作为一名驾驶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勤业、乐业、敬业,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出色的工作去赢得社会对驾驶员职业的尊重和信任。安全机务职能部门要经常性组织驾驶员对车辆技术及车辆特性、节油经验、车辆驾驶技术等进行经验交流和指导学习,正确引导驾驶员运用合理的节油操作方法。

四、降低油耗成本应注意的问题

1、确保服务质量及行车安全是前提

本公司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设施,为旅客提供航空式服务,建立起一整套服务质量标准体系等各个方面,无一不为引导省内客运市场,尤其是高速公路客运业的规范与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效应,同时也为“新干线”自身品牌战略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安全就是效益,行车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是运输企业为社会承担的最大政治任务。因此,必须深入贯彻“创品牌,促发展”,牢固树立“安全是前提,效益是中心”的思想,在确保服务质量与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寻找降低油耗成本的途径。决不能本末倒置。

2、制订合理定额是基础

尽管车辆制造商都提供了各种车型的理论油耗定额,但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油耗大小却受多种因素影响,必须在车型油耗定额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细化油耗定额,制订先进合理的油耗定额。同时注意搜集兄弟单位同车型油耗定额,进行比较,向先进水平靠齐。

3、加强统计分析是根本

燃油消耗统计部门应将影响燃油消耗成本的各因素、各环节作为统计分析的要素,按月提供按车型、运营线路等要求统计的实际耗油数,并将影响燃油消耗成本的各因素落实到责任部门、车组、直至个人,及时分析影响燃油消耗成本升降的各因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4、建立激励机制是保证

完善激励机制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责、权、利相结合原则的最终体现。开展节油降耗竞赛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节油降耗活动中“比、学、赶、帮、超”。及时进行考核评比,可树立标兵、鞭策后进、鼓励先进。通过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对在节油竞赛活动中做出成绩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应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到位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应进行教育直至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降低油耗成本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1]姬蓓,浅谈汽车运输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上海会计,2001.9.

[2][2]张少雄,全面加强机车柴油管理降低路局运输成本,经验交流,2000.4.

[3][3]唐昕,对重庆电务段实施资产经营营责任制的调查及思考,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3.

[4][4]罗国,浅谈航空维修企业降低材料成本的有效途经,航空工程与维修,2000.4.

[5]刘小华,论策略性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效用,质诚中国网,2005.8.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3 09:23
下一篇 2024-05-13 09:23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