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观总结范例6篇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1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性别、政治面貌等一些背景变量所导致的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上的差异,研究了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择业观提供理性指导,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 目前,学术界对工作价值观还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以前曾有过几种经典、有代表意义的定义,如:1) super(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1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当代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现状,分析性别、政治面貌等一些背景变量所导致的大学生工作价值观上的差异,研究了工作价值观与择业倾向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择业观提供理性指导,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

目前,学术界对工作价值观还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以前曾有过几种经典、有代表意义的定义,如:1) super( 1970)认为n1,工作价值观是与工作有关的目标,是个人的内在需求欲及个人在从事活动时所追求的工作特性或属性;2)台湾学者陈铭宗(1994)认为川,工作价值观是工作者认为重要或致力追求的事物、观念或理想等;3)大陆学者马剑虹等人(1998)认为川,工作价值观,即职工关于工作行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等的价值判断体系。综上所述,工作价值观是主体对工作意义的认识和对与工作相关的事物、环境、关系、目标、行为等的主观判断。

    自20世纪80年代起,对工作价值观的分析和研究成为热点。我国也在20年前开始了对工作价值观的探讨和研究。黄希庭通过对全国7所大学的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需要结构的调查,将需要结构区分为6个维度,由强至弱分别为:发展需要、尊重需要、交往需要、贡献需要、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研究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对于建立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生的工作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择业打开思路、拓展空间,使个人与企业在双向选择时,考虑各自的工作价值观因素结构,力求达到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匹配,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发展目标。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择

    研究对象为湖北省某师范学院在读本科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78份,回收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5. 2%。通过对360位大学生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掌握了大学生对工作价值观及择业倾向认识的第一手资料数据,为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量化调研

    1.工作价值观盘表

    该调查采用吴铁雄和supper的工作价值观量表(s),用于测量大学生的工作价值观结构。量表分为6个维度,依次为:组织安全取向、人际关系取向、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安定休闲取向和社会价值取向。采用六点式计分,依“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赋予1分至6分。被调查对象作答时,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和想法,对每个题项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经检验,总量表一致性信度为0. 8021,其中,人际关系、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安定休闲、社会价值5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大于0.70

    2.职业兴趣最表

    该调查采用的是英国职业顾问处的心理学家编制的一套职业兴趣量表。该量表与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模型较为接近,将现代职业兴趣分为四类:照料人与影响人、程序与系统、交际与艺术、科学与工程,共包含64个题项。调查结果经检验,总体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 7521,四种职业兴趣类型的信度都较高,最低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也接近0. 7。为了进一步检验该量表的信度,考察其分半信度系数,其值都在0. 6以上。可见,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适用于本研究。

    二、探究成果

    (一)工作价值观的个体差异

    1.工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在工作价值观的组织安全和安定休闲维度上,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女性更加重视组织安全与安定休闲。这个结论与何华敏、黄国隆、胡坚等人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这也是由女性所被赋予的社会责任以及女性自身具有的生理心理特征造成的。如表1所示。

    2.工作价值观的政治面貌差异

    对于政治面貌变量,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政治面貌对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的社会价值维度有显著影响(p<0.01)。采用scheffe法进行事后检验,得出不同政治面貌的受试者在工作价值观的社会价值维度的差异,存在于***员与共青团员、***员与其它组别之间,而共青团员与其它组别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

    (二)工作价值观与职业兴趣的相关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程序与系统类型的职业兴趣与工作价值观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相关。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的职业兴趣与工作价值观中的组织安全、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维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安定休闲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p <0.05。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与自我成长和社会价值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科学与工程类型的职业兴趣与自我实现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工作价值观与职业兴趣之间存在相关,但关系比较复杂,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如表2所示。

    (三)工作价值观各维度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回归分析

    1.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照料人与影响人”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自我成长、组织安全与社会价值三个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其他三个均被剔除。如表3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是显著的,三个变量可以解释19.3%的总体差异(r2=0.217,f=10.852;p < 0.001)。从表3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成长、组织安全和社会价值对“照料人与影响人”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交际与艺术”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交际与艺术”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只有社会价值与自我成长维度进人回归方程,其他四个均被剔除,如表4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来说是显著的,社会价值与自我成长两个变量可以解释15.3%的总体差异(扩二0. 158 , f二8.634;p< 0.01)。从表4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社会价值和自我成长对“交际与艺术”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工作价值观各维度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回归分析

    把工作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作为自变量,“科学与工程”类型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自我实现维度进人回归方程,而其他五个均被剔除。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从总体上来说是显著的,自我实现变量可以解释11.5%的总体差异(rz二0.145 ,f=6.693;p< 0.01)。从表5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实现,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三、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要素

    (一)组织安全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组织安全指工作能带来合理的经济报酬,组织能从制度、环境和前景等方面为员工提供安全感。它体现了大学生对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主要包含的是一些保健因素。而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的职业兴趣主要指在工作中能够照料人并影响人。与该类型职业兴趣相关的职业包括医务、福利、教育、商业管理类。组织安全维度的工作价值观能对该类型的职业兴趣产生影响。因为,商业管理类的职位能够提供较好的经济待遇,而医务、教育类的职业一般也都是收人稳定,且福利待遇良好。

    (二)人际关系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维度指工作中能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为工作创造人际关系融洽的环境。它反映的是大学生对工作单位人际环境的要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该维度的工作价值观并没有对任何类型的职业兴趣有显著的预测力。虽然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也包含人际交往的成分,但它反映的是与该类型职业兴趣相关的职业对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比如记者这一职业。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与职业兴趣中的人际关系指代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所以,工作价值观中的人际关系维度对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不产生影响。另外,维度的工作价值观对四种类型的职业兴趣都无预测作用,也说明了在现在的职场中,随着竞争加剧,任何职业的人际环境都趋于复杂和微妙。

    (三)自我成长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工作价值观中的自我成长维度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性质的要求。比如,工作要符合个人兴趣爱好,工作节奏要符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并在工作中能不断成长。照料人与影响人类型职业和医务类职业确实对个人的兴趣爱好有着特殊的要求,特别是社会福利工作者和演说家等都是出于强烈的个人爱好而选择自己的职业。另外,交际与艺术类型职业兴趣方面,他们对工作性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他们追求高质量的人生,往往从自己的职业理想出发,投身工作,对经济报酬诉求较少,而对个人才华的发挥尤为重视。所以,自我成长维度的工作价值观会对照料人与影响人,以及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的形成产生影响。

    (四)自我实现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自我实现指工作中能肯定自我、获得信任、挖掘潜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个体,主要适合于研究与应用类的工作,如生物学家、机械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该类型的职业者大多文化程度较高,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物质生活要求不高,但极为重视人生目标的实现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可见,此种类型的职业兴趣确实对科学与工程类职业兴趣的形成有一定的预测力。

    (五)社会价值对择业倾向的影响

    本研究中的社会价值维度指工作中能帮助别人、为他人服务,工作能增进社会福利,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社会福利工作者在这方面表现特别明显,他们的工作无疑具有服务他人、造福社会的性质。而交际与艺术类职业中的艺术家,他们的职业也是能造福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因此,社会价值维度对照料人与影响人,以及交际与艺术类型的职业兴趣有一定的预测力很好理解,也较符合实际情况。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2

论文摘要:以金盛华等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和自编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苏州市3所高职院校的780名高职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总体上是相当一致的。但是对职业价值观个别雏度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一、前言

从高校扩招和以“三改一补”方式增办高职院校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无论与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进行横向比较,还是与国内的本科教育进行纵向比较,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仍然是滞后的,而这也导致了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必然是滞后的。“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职业价值观研究对于指导高职生就业、澄清高职生职业追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意义深远。目前,国内关于性别、年龄、专业等个人背景对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家庭地理位置、家庭经济水平、家庭文化程度等家庭背景对职业价值观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顺应了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填补了高职生职业倾向性研究领域的空白。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将金盛华等〔’〕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和笔者自编的“家庭基本情况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使用SPSS12. 0软件对施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分成目的性和工具性2个取向,共计34个项目。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前者包括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4个维度,后者包括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6个维度。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n )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具体记分方法是:5=“非常重要”;4=“比较重要”;3=“中立”;2 =“较不重要”;1=“很不重要”。“家庭基本情况问卷”由笔者根据事实编制的客观选择题构成。

(二)被试

笔者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苏州市3所高职院校的12个专业选取780名高职生作为被试,以专业为单位组织了12次集体施测,施测前编制了“施测程序和注意事项”, 施测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分层随机抽样时,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确保性别比例、年级比例、文理科比例的基本平衡。正式施测共发放问卷7so份,回收问卷7so份,回收率100%;回收问卷中无效问卷24份,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6.9%。

三、结果

(一)家庭地理位置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1,城乡因素

分别计算来自城市、农村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对城、乡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城、乡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城、乡高职生在轻松稳定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城>乡,P

2.区域因素

随着江苏省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我省已全面实现从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了适应我省的历史性转变,省委省政府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以地级行政区划为依托,兼顾自然地理环境,将全省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3大区域。其中,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市;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盐城、淮阴、宿迁5市。笔者以此为分类标准对来自不同区域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比较。

分别计算来自苏南、苏中、苏北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苏南、苏中、苏北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苏南、苏中、苏北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苏南、苏中、苏北高职生在成就实现维度的平均分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5.077,P

(二)家庭经济水平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江苏省统计局的《2006年全省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显示,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人15249元(以一家三口计算,相当于城镇家庭平均月收人3812. 2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人5813元(以一家三口计算,相当于农村家庭平均月收人1453. 25元)[z}。此外,江苏省统计局的K2oo6年江苏统计年鉴》(电子版)显示,截止2005年底全省城镇人口3774. 62万人,占总人口的50.5%,农村人口3699. 88万人,占总人口的49.5 % }’ }。笔者根据以上数据将全省家庭平均月收人粗略估计为2644.545元。结合正式施测问卷的选项设计情况,笔者将月收人2000 -- 3000元的家庭定义为“中等收人家庭”,低于2000元的家庭定义为“较低收人家庭”,高于3000元的家庭定义为“较高收人家庭”,然后以此为分类标准对不同收人家庭的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比较。

分别计算不同收人家庭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不同收人家庭的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收人家庭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较高收人家庭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中等、较低收人家庭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Kendall, M. G.)和谐系数W=0.975(P

(三)家庭文化程度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1.父亲学历

分别计算父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父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父亲学历为高中及以上和初中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父亲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成就实现>社会促进>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肯德尔和谐系数W=0.911(P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父亲学历为初中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和谐系数W=0.975(P小),在薪酬声望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688 ,P初)。

2.母亲学历

分别计算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母亲学历不同的高职生在成就实现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4.493,P

四、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个别维度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但是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总体上是相当一致的。

(一)通过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笔者发现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生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对内隐动机性和外显条件性标准的重视程度排序是基本一致的,不同类型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比较高的同质性和稳定性。

价值观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价值取向的总格局。当前,我国的政治局面稳定,社会发展和谐,主流文化鲜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与管理体制、高职生接受的专业定向教育与所处的校园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也都比较统一,这深刻影响了高职生的职业价值判断,直接导致了高职生群体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职业价值观。

(二)通过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笔者发现具有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职生在评价和选择职业时对某些具体职业价值尺度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来自城市的高职生比来自农村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轻松稳定,北方的高职生比南方的高职生更加重视成就实现、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和福利待遇,高职生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越重视轻松稳定,父亲学历越高的高职生越重视轻松稳定、薪酬声望,母亲学历越高的高职生越重视轻松稳定,而越不重视成就实现。

家庭地理位置差异可能与地区经济状况和文化氛围有关。目前,虽然国家正在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合理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但是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就江苏省而言,城市地区和苏南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文化相对开放,人们在享受优越生活的同时往往降低了职业的进取心和成功欲,转而更加关注职业的轻松性和稳定感;农村地区和苏北地区经济比较落后、文化相对保守,人们在追求改善生活的同时往往无暇顾及职业的轻松性和稳定感,转而更加迫切渴望事业的成功和物质的丰富。

家庭经济水平差异可能与生活质量和改进生活的愿望有关。来自富裕家庭的高职生常常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满足于现有生活的维持和延续;来自贫困家庭的高职生常常会不甘落后,奋发图强,执著于现有生活的改进和提高。因此,高职生的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往往越重视职业的轻松稳定。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47-02

【关键词】 自我;社会价值;道德;青少年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道德判断能力是个人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认识,对某种道德现象进行分析、鉴别、评价和选择的心理过程。近20 a来,国内对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1-3]。国外以价值观与人格特征或人口学变量的关系研究较多见[4-5]。

为了解我国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道德判断能力与价值观,旨在进一步推动价值观念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研究,为当前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提供参考,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上海地区高中学生87名,大学生505名,共抽取被试592名。

1.2 方法 采用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1)价值观问卷。该问卷有14种价值观,要求被试根据对自己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其中排序1为最重要,14为最不重要。14种价值观分别为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2)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SE)。该量表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特殊自我价值感(包括人际价值感、心理价值感、道德价值感、生理价值感和家庭价值感),共13个维度。(3)上海地区青少年道德判断能力测验。该测验共有4个道德情境故事,以日常生活中反映出来的道德矛盾为依据编制而成,分别代表自由与自律、公与私、义与利、平等与公正等道德矛盾。该测验同时测量道德思维中的态度内容和认知结构2个方面。采用2种评分方法,一是总分评分,二是P分评分。本研究采用总分(T分相加)评分,即计算4个道德情境故事各阶段论据的得分之和(道德判断能力得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价值观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分析 见表1~3。

2.2 价值观与道德判断能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每个故事被试的T分相加来计算道德判断能力得分。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总分和14种价值观的等级分数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通过对道德判断能力高分组和低分组在14种价值观的排序分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道德判断能力高分组在公正观上的排序分显著低于低分组(P<0.05),在人权观上显著高于低分组(P<0.01)。

3 讨论

通过对上海地区大中学生价值观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观除与个人取向的自我人际价值感有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部分自我价值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越是认为自我观重要的个体,自我价值感越高,个体更加关注自我的发展和成长,在自我价值感的体验和自尊水平上就会相应提高。另外,自我观与个人取向的自我人际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此同时,群体观与自我人际价值感间却存在负相关。表明越是认为自我观重要的个体,人际价值感就越低;而认为群体观重要的个体,人际价值感就越高。提示当个体与他人一致时,自身的意愿和行为同样能较多地受到他人的支持,这样体验到的人际价值感就越强。假若个体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即重视自我观,也许会忽视他人的需求,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的价值感就越弱。

群体观作为一种属于社会取向的价值观,除与上述讨论的自我人际价值感存在负相关外,与其他部分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表明个体越重视与群体的思想一致,所体验到的自身潜能发挥和完善的空间就越小,因而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就越低。提示在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自我观和群体观的协调平衡。

国家观作为另一种社会取向的价值观,与部分价值感呈显著负相关。意味着越是认为国家观重要的个体,体验到的自我价值感就越强,即国家观重要的个体在自我情感体验上会产生正向的自我评价,使得自我价值感增强。

高中生财富观与部分价值感呈正相关,表明越认为财富观重要的个体,自我价值感越低;大学生财富观与个人取向上的自我道德价值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可能原因为,高中生多认为财富观重要的个体会被理解为拜金主义,从而降低他们对自我的评价,使得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变低;而大学生对财富观的认识有了新的理解,已不会将重视财富观理解为拜金主义,而将财富看作为成功的标志之一,不会由于重视财富观而降低对自身的评价,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对高中生与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一结果与笔者原来的假设不符。可能是由于道德判断能力反映人的道德认知水平,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而价值观是一种信念体系,持久的价值观体系也是一种较稳定的人格倾向,因此不存在相关。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文萍,李红,马宽斌.1987-2004年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纵深研究及教育建议.社会科学家,2005(3):65-70.

[2] 史清敏,余继爱,罗咸林,等.深圳与北京中学生价值观特点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47-51.

[3] 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7-63.

[4] SONIA R.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factors and personal values.Pers Soc Psychol Bull.(Thousand Oaks),2002(28):789.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领导干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层面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在国家发展总目标与各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制度保障之中;需要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切实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在个人层面上,积极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自觉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公民。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广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凝聚全民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价值支撑。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公务人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引领和示范意义,是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建成的关键所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积极作用。同时,领导干部也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就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的性质决定了他们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设者,在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中起到创造作用,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者,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起到传播作用,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者,在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起到示范作用。

(一)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设者,具有创造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我党治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不断地实践中继承和总结出来的思想结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培育既来自顶层的设计,又来自众多普通领导干部的积极参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中起着创造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征,又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也体现了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价值取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设计者与创造者。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参与,没有广大领导干部在实践上的总结和理论上的思考,没有领导干部的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只能是空谈。领导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创造作用主要体现为选择、总结、凝练以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一个重大的选择问题。十所提出的“二十四”字作为核心价值观指导和大致范围,以后还要进一步对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和凝练,达到通俗易通、朗朗上口,容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在形成最终的核心价值观后还要进一步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是主要的带头人、设计者和创设者,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力量。

(二)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者,具有传播作用

领导干部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设者,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起到创造性的作用,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推行者,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中起到传播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在全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能否成为全民的精神信仰,关键要靠推广和传播。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推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承担起宣传的先锋角色,大力宣传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观能够为民众所了解、认可和践行。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弄明白什么是核心价值观,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形成机制以及重大意义。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问题,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修养;在宣传核心价值观时,要创新宣传方法和宣传策论,把宣传工作融入到民众的实际生活中去,掌握住舆论主阵地和主动权。其次,领导干部在真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要加强自己的理想信念,对于核心价值观不但要真懂,更要真信。领导干部只有真信社会主义价值观,才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可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尽心尽力去推行核心价值观。因此,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过程中,一定有真懂真信,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的传播者。

(三)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者,具有示范作用

领导干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领导干部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者,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领导干部这样一个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榜样能够带动广大人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领导干部价值观正确与否,品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领导活动的成败,及其在社会上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与威信的高低。领导干部价值观的正确与否,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领导干部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表率作用,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继承。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中国***之所以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极端重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正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也是靠各级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才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领导干部的楷模。只要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真正能够以身作则,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信任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方法途径

(一)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相结

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定的素质支撑。没有较高和过硬的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长久和彻底。不可否认,领导干部历经执政岗位的磨炼,一般都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但是,从反腐倡廉的角度看,特别是我们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领导干部需要进一步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质,提升人性的真善美、塑造更高水平的德性、进一步增强党性,也就是要把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三者融为一体。三者内在完美的统一才能确保领导干部忠实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之一出了问题,都将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践行。人性、德性和党性三者的素质要求都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领导干部增强素质的立身之本。加强内在素质的同时,必须注意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形象。内强素质是隐性的,但也一定会客观地透过外在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只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形象才会受到全社会的推崇,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能够展现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作风包括: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勇于担当、公正为民、清正廉洁、慎独自尊等。这些外在作风的有效保障正是内在的素质提升。

(二)自觉践行与外在监督相结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5

按照国资委有关文件要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全面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 做最美中国煤地人”岗位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工作,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产经营相结合,与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相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宣传方式

总局在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活动中,主要通过网站、微信、微博、信息简报、报纸、宣传橱窗、办公地点显示屏等载体,多层次、多角度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宣传;特别是把践行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中来,在总局网站专门设置了“践行核心价值观 做最美中国煤地人”的专题,将各单位开展的各类活动、选拔的优秀人物以及国家政策法规、领导讲话、社会上各行各业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进行集中展示和宣传。

创新活动方式

总局开展了网络微信故事,让员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述自己与它(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一部书、一部电影、一个集体、一段格言)的故事,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正能量事件,以此带给自己工作、生活的变化。所属单位还将微信故事演变成演讲比赛,既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又提升了员工爱岗敬业的修养。同时,总局还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将这些活动的情况及时通过网络、微信与企业员工共分享。此活动的开展,让员工们深刻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引发了员工的情感共鸣。

此外,总局还开展了礼仪培训活动,从总部到基层,对所有员工进行礼仪培训,让员工从理念到行为,深刻明白作为中国人要知礼、懂礼、更要会用礼的意义,使之在行为上更要做一个有素质、有修养、行而有礼的好员工。

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深入人心,总局各基层单位大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展了“我们身边的好青年”海选、专题党课、“我与企业共成长”“道德讲堂”等活动。这些活动都为广泛宣传学习、切合工作实际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国家改革发展形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发挥了引领作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各单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中。比如:他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五四”红旗团委和青年文明号创建中,通过深入挖掘、选树和宣传身边的业务骨干、道德楷模等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用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生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学习先进、自我激励、忠于企业、奉献社会、实现价值。总局积极配合各基层单位,将在“践行核心价值观最美中国煤地人”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做成APP,通过微信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宣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宣传形式新颖、视觉冲击力强,进一步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总局还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利用“三八”

“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以及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机,大力宣传爱国、爱家、爱岗的理念,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述英雄故事等方式因势利导,开展各类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总局还统一定制了“志愿服务央企大爱”的志愿服务旗,同时按国资委要求,下发了统一的“央企志愿服务旗”,要求各基层单位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以行践行,所有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宣传央企正能量、树立央企正面形象为宗旨。各基层单位积极开展走进社区、走上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开展扶贫助困、爱心献血、捐赠图书、清扫街道、义务植树、送技术下乡、送防灾救灾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总局员工通过实际行动,把践行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把我们的服务、技术送进千家万户。

自我价值观总结范文6

论文摘要: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大一的282名免费师范生和大二的142名普通师范生施测。结果发现:1.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城镇生源,自我满意因子和社会性行为因子低于普通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但总的职业价值观无显著差异。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相关,其职业价值观对于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低于普通师范生。

0 引言

为了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培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07年起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特殊的经济待遇,特殊的就业政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解读,然而对其心理特点的研究却尚未出现。免费师范生的特殊政策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主观幸福感?受特殊就业政策影响的职业选择又体现了怎样的职业价值观?值得关注。

目前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正在兴起并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国内外对于职业价值观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围绕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职业价值观可以认为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大多数对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其与个人因素的关系、与其它价值观的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还是空白,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因此,本研究对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探讨。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用问卷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作为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一西南大学06级、07级的师范生450人,回收及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24份,问卷回收率,其中07级的免费师范生282人,O6级普通师范生142人,免费师范生中男生121人,女生161人,文科133人,理科149人。因为本研究进行时(2008年5月),免费师范生2007年刚招收第一届,考虑到研究对象、学科和学校氛围的近似性,所以寻找本校上一届的2006级普通师范生作为参照组进行比较。

1.2研究工具

(1)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吉楠,李幼穗(2006)在前人系列幸福感量表基础上自编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分为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8个维度,共41个项目,5点计分,l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8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在0.646—0.868之间,而且总量表的同质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0.937,重测信度为0.864。吉楠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为效标,计算出它和本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r=0.680,P

本研究也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 ell—Being,Index ofGeneralAffect,Campbel,1976),作为效标。研究中总体情感指数的同质信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8,分半信度为0.886。《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Campbel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非常显著(r=0.395,P

(2)职业价值观量表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构思,测量职业价值观的量表选用于海波(2001)根据高师生的特点,在凌文辁(1999)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基础上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问卷分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6个维度,33个题项,5点计分,1代表非常重要,5代表非常不重要。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6,重测信度为0.870,分半信度为0.837,6个分维度的上述信度也较好。经过检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均较好。在研究中同质信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8,分半信度为0.881。

1.3测试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同一主试(作者本人)进行,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等。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424份。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

(1)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从表l得知,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数分别为137.163±15.212和139.669±13.533,免费师范生略低于普通师范生,但是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维度上,自我满意因子上免费师范生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t=—2.157,p

(2)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家庭所在地等方面的差异检验

从表2得知,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学科(文/理科)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家庭所在地上却存在城乡差异,农村生源的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的免费师范生(t=—2. 796 ,p

(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月收人、专业志愿等方面的多重比较

从表3得知,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月总收人在3 000元以上组略高于1 000 ~ 3 000元组、1 000~3 000元组略高于1 000元以下组,但是这3个组别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专业志愿方面,自主选择组略高于调剂结果组,调剂结果组略高于重要他人意愿组,但是3个组别之间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2. 2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

从表4得知,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维度物质生活这个因子上,免费师范生要高于普师范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t=2. 709 ,p < 0. O1),说明免费师范生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低于普通师范生。

2. 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1)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

从表5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一0. 205 , p

(2)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于免费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中只有人际关系这一因子进人回归方程,职业价值观只能预测主观幸福感4. 2%的变异量;对于普通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中却是贡献和自我发展两个因子进人回归方程,能预测主观幸福感17%的变异量。从标准回归系数Bcta值看,普通师范生为—0.412,免费师范生为—0. 205,表明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要大于免费师范生。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家庭月总收人、专业志愿类型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城乡的显著差异,城镇生源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做校标发现结果与上述一致,证明结论有较好的信效度。这个结论可能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生活环境差异很大,长期的环境影响导致城乡生源的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而家庭月总收人无论在城乡,都无法改变生活的周边环境,所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学科和专业志愿类型差异则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尚未显示出效果。这一结果也和张雯,郑日昌(2004)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存在城乡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吻合。同时前人的一些研究也对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形成定论,家庭经济收人高的学生也不一定比低收人家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维度物质生活这个因子上,免费师范生得分要高于普师范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可能对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所以才会倾向于报考毕业时到农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政策的免费师范生。但是这种差异也可能看成是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因为大一是免费师范生,大二是普通师范生。于海波(2001)研究表明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年级差异。所以这一结论还有待于后续研究证实。同时人口学变量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上的差异也有待于后续研究验证。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各维度互相之间也多数存在负相关,只有物质生活和主观幸福感及其8个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这可能和前面提到的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尚存在不一致的结论,尚未形成定论有关。同时发现424名师范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 273 ,p < 0. 0l )。通过回归分析,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具有差异性,普通师范生高于免费师范生。

4 结论

(1)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城乡的显著差异,城镇生源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4 13:42
下一篇 2024-07-14 13:38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