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美丽家庭范例6篇

美丽家庭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刘艳”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市妇联《关于开展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方案》文件要求,区妇联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和优势,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取得较好进展,目前已完成评选工作。

美丽家庭范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刘艳”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市妇联《关于开展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方案》文件要求,区妇联充分发挥妇女的独特作用和优势,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取得较好进展,目前已完成评选工作。

按照庭院美、室内美、景色美、生活美、村庄美等“五美”目标和家庭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要求,在经过了宣传、打造、自评、推荐、评选的程序,区妇联最终评选出了50户“美丽庭院”,102户“干净人家”。

明年将继续加大“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创建活动宣传力度,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团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不同层次人员的积极参与,村级妇联组织要深入基层,组织广大妇女整治庭院,清扫室内外卫生,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支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发挥“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典型示范作用,继续打造我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

美丽家庭范文2

“这是我们第一次进电视台,也是第一次跟爸爸一起进国家大剧院,一起看戏!”东城区环卫局职工尚斌的女儿饶甜甜兴奋地拉着家长对着镜头合影。今天,饶甜甜等100个来自环卫职工家庭的子女,由家长陪同参观了北京电视台,并走进国家大剧院欣赏了一台亲子舞台剧。这是“华夏银行助力环卫子女成长基金”成立后,为环卫职工家庭举办的首个大型公益活动。

活动邀请的环卫职工都来自北京市环卫工作的第一线,这些首都的“美容师”,无论严寒酷暑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城市的干净和整洁,但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假日,环卫职工子女的成长与教育问题也比较突出。

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和北京环卫集团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环卫一线工作的员工共有48,000余人,近三分之二的人员是外地来京人员。他们为清洁首都环境默默奉献,但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差。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一线环卫工人在京上学子女共计16,618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女学生3,553人,占总数的21%。在这一阶段的孩子最需要家庭的关爱,而由于环卫家庭的工作性质,孩子们往往得不到父母更多的关爱和辅导,迫切需要社会的帮助。

“华夏银行助力环卫子女成长基金”由此诞生。记者了解到,该基金由华夏银行每年向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捐赠善款一百万元,并将持续捐赠三年,共计三百万元人民币,款项主要用于对北京地区家庭条件困难的环卫一线职工子女进行助学帮扶等系列公益活动,进而缓解环卫一线职工家庭生活压力,使他们的子女在社会的关爱下圆自己求学的梦想,激发他们更好地服务首都的热情,为共同为美丽北京加油。

华夏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公益活动由华夏银行、北京电视台、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希望能唤起全社会对环卫工人及其家庭的关注与关心,关心环卫事业,为“美丽北京”加油。

一方面,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以关爱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帮扶救助困难妇女儿童、改善优化妇儿发展环境等为宗旨,是北京市百家社会组织示范基地,2009年以来已募集款物8200余万元,先后向2余万名妇女儿童提供了帮扶救助,为缓解首都贫困妇女儿童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此次华夏银行对环卫工人及其家庭的关注与帮扶公益活动非常契合。另一方面,本次公益活动也是华夏银行与北京电视台携手发起的“筑梦有我――为美丽北京加油”大型公益新闻行动的一部分,为提升此专项基金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对一线环卫工人及其子女在京生活的关注,活动将在北京电视台推出系列公益宣传片,呼吁更多社会人士加入公益行动当中。

美丽家庭范文3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可见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小学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呢?

一、应走出家教误区

1.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学校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童年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学校,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学校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和老师。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家长对孩子要严爱有度,科学地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

二、积极配合,与学校教育同步

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主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校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三、知道习惯的重要性

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养成教育是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的。

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美丽家庭范文4

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按照白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的安排部署,结合白山市农村特点,着力补齐白山市农村短板,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努力让他们生活得更加美好。

目前白山市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有三个方面。一是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围绕道路硬化、村屯绿化、街路亮化、庭院美化、公益事业设施配套化的建设内容,今年将打造重点村46个,其中建设22个省级重点村,创建2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二是实施百村集中连片环境综合整治。长期以来“脏、乱、差”是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此次连片整治将重点突出“净、绿、畅、美”,以“八清”即清垃圾、清柴草、清粪堆、清院落、清沟渠、清死角、清四害、清淤泥和“四旁绿化”即村旁绿化、宅旁绿化、路旁绿化和水旁绿化为主要整治内容。全市共设计打造6条整治带,包括靖宇县20个村,临江市20个村,抚松县20个村,长白县15个村,江源区13个村和浑江区12个村。三是开展美丽家庭创建活动。今年全市将创建5000个美丽庭院和1万户干净人家。截至目前,各县(市、区)通过农户自评、村民代表集体评议、县区评选认定的方式,以庭院美、室内美、景色美、生活美、村庄美等“五美”为标准,初步评选完成美丽庭院创建户3548户;以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的“五净”标准,完成干净人家创建户6750户。

白山市农委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扎实推进白山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活动,重点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即在全市突出抓好1个美丽乡村整体推进县建设,打造10个美丽乡镇,建设200个美丽乡村,每年创建5000个美丽庭院和10000户干净人家,预计3~4年白山市将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美丽家庭范文5

[关键词]人格;跨文化心理学;集体主义;家庭模型;自我诠释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被公认为黑人女权主义的经典作品,女主人公西丽也被看作黑人女性独立的代表。同名电影《紫颜色》则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使各国观众透过电影这扇窗,了解了非裔美国人独特的集体主义文化,感受到一个黑人女性在本族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碰撞中的成长历程。

在多元文化繁盛的今天,我们依然记得沃克在《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曾这样描述美国南方黑人妇女:“她们盲目地、跌跌撞撞地生活着:生命力被滥用,身体遭残损,痛苦使她们糊涂、迷乱。……她们没有完整的人的信念,因为她们的身体萎缩了,她们的心灵变成了适宜于崇拜的圣殿。”[1]文化冲突重压下的一代代精神旅居者,用牺牲人格为代价换来我们今天谈论多元文化的资本。本文试从跨文化心理学的视角,阐释《紫颜色》中描绘的非裔美国集体主义文化的特点,分析主人公西丽的精神成长过程。

一、非裔美国文化的家庭模型及特点

文化心理学家卡伦・荷妮说过:“我们的情感和态度极大程度是由我们生活的环境塑造而成的。这种环境既有文化的环境又有个体的环境,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相辅相成。”[2]197电影为西丽设置了无数受压迫的美国南方黑人女性熟悉而独特的生活环境:20世纪初,美国南方佐治亚的黑人聚居贫困农村。

因贩奴运动来到美国南部的非洲移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形成了具有跨文化特征的非裔集体主义文化模式。它根植于非洲遗风,掺杂欧洲特性,又和土著美国文化相交汇,同时体现了性别、阶级和种族的动态变化。非洲祖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族群观念依稀可见,但因奴隶制使男性社会地位改变,加之贫困的经济条件,导致多子女的大家庭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内部缺少必要的情感维系。所以我们可以把这里的家庭类型归类为依赖型家庭模型。

跨文化心理研究学者库查巴莎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存在于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三种不同的家庭关系模式理论,即依赖型家庭、独立型家庭、心理依赖型家庭。西丽前半生生活在依赖型家庭中,老年时归于心理依赖型家庭。西丽出生不久,生父就死于白人的私刑,母亲改嫁。年幼的西丽和妹妹耐蒂就随母亲与继父和他的几个孩子生活在一起,西丽从小便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婚后,西丽更是为艾伯特一家做牛做马,照顾着全家的生活起居。“在富裕程度较低的社会……孩子在家里家外工作的情形是非常普遍的……当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还要对他们的父母提供老年生活的保障……这就是依赖型家庭模型。”[3]父母与子女、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强烈的依赖关系,子女被寄予的实用价值目的非常明显。

西丽周遭的人际关系包括核心的家庭关系是冰冷的,甚至是残酷的。电影中西丽无论是在干农活、聚餐、礼拜还是购物,都和家人在一起,可是影片并未表现她与家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西丽总是沉默地劳动、被他人训斥,甚至遭继父和丈夫的打骂。西丽从小接受的就是服从性导向的养育,所以她人格中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一直未得到发展。

二、非裔家庭男女角色关系失衡的文化原因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非裔美国家庭中男性与女性的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奴隶制及佃农制动摇了非裔美国男性为人父的社会地位。他们“在广大社会毫无地位可言,对女伴或子女也毫无合法的权益”。加之“欧洲裔美国人把男性非洲裔美国人当作虐待和恶意嘲弄的对象,就使得广大的非洲裔男性穷人……唯一能表现自己男子汉气概的方式就是发挥男性生殖力和控制自己的女人”[4]168-170。又因为集体主义文化对权力距离有较高的认同度,女性便默默成全了男性在家中的权力地位。

西丽的继父和丈夫艾伯特都扮演着在外缺乏社会地位在家滥用暴力维护权力的角色。西丽的童年和青春期都是在继父的控制下度过的,她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还被继父奸污受孕,导致母亲在咒骂中死去。这种有意伤害和侮辱超出了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儿童时期恐惧、无助的无意识特征贯穿了西丽的一生,为日后的人格形成蒙上了阴影。

男性角色模式的副产品就是:美国黑人文学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大主题,即黑人父性的缺失。继父残忍地把西丽刚出生的两个孩子送走,并剥夺了西丽受教育的权利,又把性补偿目标锁定为西丽的妹妹耐蒂。于是,西丽对继父慢慢产生了敌视,可是在集体主义社会里,孩子对父母产生敌视是不被允许的,她只有不自觉地压抑敌视。影片开头,西丽用大段独白向上帝询问发生了什么事,表现了心中的迷茫。

当艾伯特来西丽家求婚时,本来他要娶耐蒂,可是继父不同意,于是继父把西丽像卖一头牲口一样嫁给了这个鳏夫。西丽在这件事上萌生了一丝反抗的念头:如果自己嫁给艾伯特的话,耐蒂就可以到她家来,还可以想个办法两人一起逃跑。可她却愚蠢地把希望寄托在与继父相同性质的艾伯特身上。当艾伯特几乎是拖着拼命挣扎的耐蒂将她残忍地逐出家门时,西丽最后的一点点反抗意识也被挤压到无意识层面里去了。她机械地履行着做妻子和继母的义务,被尽情蹂躏、恣意奴役。只要达到人的最基本生存要求――“活着”,西丽就别无所求了。集体主义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常常为了不偏离集体文化模式,而被迫采取依赖人格策略,因为集体主义对“的特质有更少的容忍和更多的制裁。将个体与集体分离开的人格特质也是最不被容忍的”[5]175。

可想而知,在依赖型的家庭模型和冰冷的人际关系中,只能衍生出一种人格模式――依赖型人格。西丽不断否定自主性,产生了一种“他控型”的自我诠释,恐惧、顺从成了西丽意识的主宰。西丽的敌视对象从继父到艾伯特再到继子哈波都是她的家人,这与家庭关系、权利距离极不相称。于是西丽继续压抑敌视,并把自己变成了无感情的木头。

电影还展示了一些具有反抗性格的女性群像,她们经常团结在一起表达反抗情绪。在哈波与索菲亚的婚礼上,索菲亚的女性亲友们通过威胁性的身体语言在气势上压倒了艾伯特,帮助索菲亚确立了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两个半世纪之久的男女不分轻重的奴隶制造就了这些非洲裔美国妇女的性格。她们深深厌恶男人的性补偿行为……”[4]271但她们没有机会就业,只能在农庄里从女性亲戚那里得到支持和安慰。索菲亚婚后,一直反抗哈波的打骂,最后忍无可忍的她毅然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哈波。这证明“黑人母亲及其子女之间存在着强有力的联系,黑人妇女高度珍视她们作为母亲的作用,将这一作用置于她们作为妻子和工人的作用之上……”[4]271母亲的力量也给了西丽重生的动力,因为她得知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活着,并且与妹妹耐蒂幸福地生活在非洲。

三、自主―关系型自我诠释人格的形成过程

正如荷妮所说:形形的文化中都深藏着矛盾与冲突,“那些十分敏锐地体验到文化环境的人,他们通常由于孩提时的体验,结果无法解决这些冲突困境,或者只能牺牲自己的人格来解决他们。我们不妨称他们为我们文化的继子”[2]197-198。看似麻木的西丽孩提时就敏锐地体验到文化对她的不公,对于来自外部的强大威胁,她感到无法防御,进而寻找一些逃避方法,并逐渐形成回避、强迫的人格防御策略。

西丽无意识地把敌视冲动“投射”到外部世界中,敌视毫不相干的人。西丽情不自禁地羡慕儿媳索菲亚,因为索菲亚的勇敢和哈波对她的爱,于是错误地把敌视投射到处境相似但具反抗精神的索菲亚身上。当哈波问西丽怎样才能使索菲亚听他摆布时,西丽下意识地说出了两个字“打她”。西丽的敌意举动传达着一种文化模式及心理防御策略:在集体主义高权利距离的社会中“特性会被特别抗拒,因为它们会挑战业已建立的关系层级,如家庭成员长幼之分、权威人物与普通人的区别。强迫特质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因为此人将保持遵守命令和规律”[5]175。西丽想让索菲亚像她一样屈从于权力,以求相安无事。

当特立独行的莎格进入西丽的生活,教给西丽自爱、自强和自立的信念时,面对莎格遭生父排斥的残酷现实和索菲亚反抗白人市长锒铛入狱的遭遇,犹豫中的西丽仍采取了依赖型和回避型的人格策略,没有随莎格去城市生活。在艾伯特的一声恐吓中,望着莎格汽车远去的背影,西丽昏倒在地,从此又回到了原有的生活中。西丽强迫自己做其他事情以转移焦虑,她虽憎恨繁重的体力劳动,但劳动麻痹了思想,也就最好地保护了她。

直到有一天,新婚的莎格再度闯入西丽的生活,在莎格的帮助下,西丽找到了厚厚一打被艾伯特扣押的耐蒂写给她的书信。影片此处使用了一组“声画合一”的处理,伴随着有节律的非洲音响,西丽沉醉在阅读书信的喜悦中,听不见艾伯特的叫喊,听不见教堂里人们祷告的声音。她的生活中有了知觉、感情和希望,不再被艾伯特和家庭控制。她的神思游离到遥远的非洲,和一双儿女团聚;和耐蒂一同喜怒哀乐。西丽的人格从家庭禁锢中得以释放,身体虽然还要从事日常劳作,可心灵已去非洲寻根。

部分学者认为,是莎格引领西丽走向人格独立的。其实,这只是前提条件,西丽在莎格的帮助下经历了城市生活,城市环境给她提供了独立的经济机会,她不再被迫忍受男人的行为,维护了自己的独立自尊。与耐蒂的书信沟通才是使西丽人格转变的关键,姐妹共同分享了非洲充满亲情意味的集体主义文化。西丽一生的迷茫根本上来自于对文化的敏感与困惑。电影接近尾声时,西丽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人格归宿。她开始反抗,当着所有家人的面痛斥艾伯特,并毅然摆脱家的束缚,重新进行自我诠释,过起了经济与人格双重独立的生活。但影片没有表现西丽在大城市中的生活,西丽的裤业公司也只在影片中一闪而过,她又回到了大家庭里。因为西丽不是要投身于一种完全陌生的主流文化――美国个人主义文化――“关注自己,自我被认为是独立于周围人际环境的自给自足的统一体,个人目标优先于群体目标”[6],而是要找寻和族人在一起的、男女平等的、充满关爱的集体主义文化。西丽的意识在成熟,她的家人也在成长,因此家庭模型发生了改变。西丽的继父去世了,标志着男权压迫的终结。艾伯特和哈波重新认识自我,变得温和善良,人们因爱而重新生活在一起。原来的依赖型家庭模型已经转变为心理依赖型家庭模型。因此西丽的人格也完成了蝶变:由依赖型人格变为自主―关系型自我诠释人格。至此,西丽既明确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又找到了恰切的人格定位。

四、结语

影片制造了大团圆式的结局:西丽获得新生;莎格得到父亲的谅解;哈波与索菲亚重归于好;艾伯特悔改,并帮助耐蒂一家从非洲回到美国。人们组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大家似乎转了一个大圈又回来了,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在文化的变化中、生活的历练中获得了重生。这就是影片要传达的深意: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人们既要拥有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文化,又要运用跨文化的眼光去发现文化的不同,更要具有包容的心态去理解文化的差异,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化依附,并运用合理的心理策略去适应新的文化模式。总之,文化环境与个体环境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文化是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改变赋予文化新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77.

[2] [美]卡伦・荷妮.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M].陈收,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3] [英]史密斯,等.跨文化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 [美]亨廷顿・哈里森,主编.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美丽家庭范文6

春雨是美丽的,因为点滴春雨可以滋润大地;星星是美丽的,因为微茫的星光可以装点黯淡的夜空;小溪是美丽的,因为涓涓细流可以给空灵的山峰带来生命的气息。我是美丽的,因为平凡给了我一颗平凡的心。

平凡的我有一群平凡的朋友。或许正因为平凡,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没有骄人的面孔,婀娜的身姿,但我们依然在彼此眼中是最美。春天,狂风刮倒树苗,平凡的我们将它扶起;夏天,垃圾漫天飞舞,平凡得我们将他捡起;秋天,暴雨突然临下,平凡得我们将伞递去;冬天,路面滑至人摔,平凡得我们将手送去搀扶。那时那地的我们是最美。此时我美丽,因为我平凡。

平凡的我有一个平凡的家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和我。我们是一个温馨而平凡的家庭。记得上次,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拍照的时候,我叫姥姥说茄子,可姥姥却问我是不是想吃茄子了,于是我们全家不亦乐乎,爸爸偷巧拍了下来。那时照片上大笑的我是美丽的,因为我平凡,是平凡的家庭赋予了我美丽。

平凡有时能使我激情万丈,有时又能使我心如止水。正因为没有大起大落的生活,所以我才能更细腻的品味出滋味来。平凡给了我暖暖的眼睛,让我暖暖的看着人间百态;平凡给了我安静的心,使我即使从一片树叶之中也能发现奇迹,一句问候,一次微笑也能被作为甜美。平凡使我在生活中是美丽的,因为它让我收起了忧虑慌恐的眼神,夹带的是温和友善的目光;它让我排除了急功近利的邪念,满怀的是淡泊名利的泰然。

我美丽,因为我有平凡的思想,平凡的信念和平凡的家庭。平凡就像一片沃土,赋予我美丽;平凡就像一位恩师,教导我美丽;平凡就像一朵鲜花,将我的美丽散发。一年四季,一生一世,这朵花的美丽永不褪谢,永驻芳香。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3 19:02
下一篇 2024-07-13 18:58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