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范文1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自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一直并将永远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从“灌输式”“压迫式”教学模式到“启发式”“情景式”教学模式再到当前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如今,互动式教学模式似乎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然趋势。那么,究竟什么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哪些主要特征与重要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积极主动准确地操作此模式呢?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
现代教学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环境,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设疑、质疑、解疑的能力,而学生的这种自主学习反过来又将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此即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1 ]
可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适应当代社会人文思潮的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它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度,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与建构所学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不断反馈、不断修正、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 2 ]
1、教学系统论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和课程等形成了“人、人与物”之间的特殊结构,既不同于自然界和机器的“物、物”结构,也不同于政治等社会活动中“人、人”结构,更不同于生产等社会活动中“人、物”结构。在万事万物之中,人是最具有变化性的。作为教学要素中的教师和学生,均是最具有变化性的。所以互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应该是教学系统中的“双主体”,教学活动的最优化,应当是教授(教师的活动)最优化与学习(学生的活动)最优化的有机统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双主体”能动性的过程。
2、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之间有目的的交往活动,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主体关系。在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并且都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觉性作为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换言之,交往意味着交往双方均为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主体。
3、从文化生态的观点来看,教育过程是师生关系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毕业论文范文。在教育、学校、教室这个“文化生态”体系中,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立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相互关系的品质。而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合作、双向的,并非有任何倾斜的。
4、以主体教育理论为主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从多方面整体的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主体性素质发展水平,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利、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强调师生互动、民主和谐,充分激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性。
5、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和谐统一,促进师生素质的共同全面提高。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1、互动性。互动性是互动式教学模式最本质也是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为主体,互为客体,互为依存,互相促进,达到自主、互动的境界,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教师的强制与约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要求。
3、创造性。在互动式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和培养,鼓励他们的探索精神,时刻体现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 ]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而设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模式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一定要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体验和建构知识体系。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模式的核心,是让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探索新知识、获取好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锻炼他们的创造力与独立学习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 ]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由于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相互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与提高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精神的同时,必然有助于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 ]
第一、师生的课前准备
从教师的层面看,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计划。而且,在设计时,教师应主动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怎样才能设计出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和课堂教学计划。必要时,甚至可以考虑让部分学生代表参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备课。
从学生的层面看,学生预习是为学习新知识作积极的准备,更是保证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当学生对老师即将在课堂上进行讲授的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互动热情才会被真正唤起来,师生互动的效果也才会更佳。反之,如果学生预习不充分,甚至不进行预习,对教学内容不熟悉,那么,上课时就难以积极主动起来,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
第二、师生的课内互动
这是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最本质的要求之处。
一方面,教师要精神饱满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指导和点评。在师生互动、共同营造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里,教师通过一系列精心准备的讲解和设问,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互动式教学模式,并敢于反问,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毕业论文范文。
这里特别要注意教师点评。我们知道,当学生积极地就某个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之后,都渴望能及时从教师那里得到明确的评价,因此,教师的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保证师生教学的全面互动特别是学生互动激情的延续都有着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教师的点评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来概括:明、当、激、解。明即要鲜明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即要用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评,激即教师的点评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发言,解即这种点评要有利于帮助观点错误的学生理清楚问题的思路。
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认真探求,大胆质疑。教师的主动是为了学生的主动,而学生的主动又将反过来促进教师的主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决定因素,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就将无从谈起,教学效果也将大大折扣。同时,学生还要大胆质疑,敢干提问题。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就告诉我们,能够提出问题就等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第三、师生的课后反思
温故而知新——课后的师生反思是巩固课堂互动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课后的反思既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完善,又能促进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发展;既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又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为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只要我们全面深入推行、实践着互动式教学模式,就必然能够为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安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0,6.
[2]杜志刚.“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Z]. http://www.jingchuanedu.com/,2005,2.
[3][4]刘杼、邓新跃.互动式教学模式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J]. 大学时代(B版), 2006,11.
[5]安晓杰、保艳梅.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互动教学范文2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互动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理论与实践
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无论是将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还是自主学习能力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故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要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也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最为重要的目的之一。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初中数学教学便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向,在此以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为主要内容,对初中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科学技术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实际生活中还是教学领域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协助教师解决了许多教学问题。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课堂信息容量,促使学生获得了海量的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理论概念具体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教学时间,提升了教学效果与效率。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与教师实现了互动,促使复杂深奥的图形转变得立体化,减少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一次函数的图像直观地向学生展现,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未知量变化的同时,其他量变化的情况,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建立小组交流活动
所谓课堂互动就是两者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要特别重视。教师应着重以学生为单位建立讨论小组,使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强化学生之间的团队协助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如何建立有效科学的小组讨论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知识水平为重要因素,建立较为科学的小组。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相互交流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讲解的时候,通过一个略有难度的问题,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当然,就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引导的作用,以有效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答案。
三、联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利用丰富生动的生活大舞台,可以有效地为教师与学生互动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实际生活中为数学内容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素材。故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这一特性,从而有效地实现初中数学的实践性教学。教师更需结合初中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与丰富的求知欲拉近在数学与生活中的关系,从而有效达到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抽象的知识,减小掌握难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室里的凳子、桌子、铅笔盒等讲授立体几何,让学生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对立体几何内部的结构框架有更深层面的认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本文所提出的课堂互动式教学正是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体现,它可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真正落实培养全面发展综合性人才的战略。
参考文献:
[1]林雪梅.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法浅析[J].考试周刊,2012(33).
互动教学范文4
【关键词】互动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Abstract】Thistext“interactioninvestigationstudy”usagearriveclassroomteachingintalkwhattimeviewpoint.
【Keywords】Interactioninvestigationstudy;Classroomteaching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向,由重知识的接受性学习转向重综合能力的探究性学习,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转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由呆板的机械性教学转向互动的交往式教学。这些,都给我们的传统教学带来了冲击。“互动探究性学习”正是实现这三大转向冲击传统教学的最好方式。如何将“互动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开展互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
首先教师必须重新定位。平日,我们好似已经习惯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这倒也便当,知识似乎也灌下去了,可就是一遇检测,问题就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恐怕是老师包办一切,而学生缺乏自己的思索与辨认。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又不得不死扣教材,奉教材如同圣旨,生怕有所误漏,这样教学也不可避免“填鸭”。学生除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别无选择,这与互动探究式学习的宗旨显然相悖。互动探究式学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性和垄断,教师不再是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以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到课堂教学,以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其次,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原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互动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样的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沦语·雍也》对“乐学”思想作了全面辩证的阐述。怎样使学生以学为乐呢?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真正燃起学生求知的渴望之火。我在教《广播体操》时和学生一起来了个做操比赛。学生非常踊跃,很多人比老师做得好,他们做得非常自如流畅、音乐感、节奏感很强,特别是有几个女生,她们带有个风格,表现力强,动作优美,课堂上时时响起掌声,许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大声叫好。当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出来。于是我放开手脚让学生来做,他们或从动作表现的意境,或从音乐来讲自己的理解,或直接说自己的观点、看法。
互动探究式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他们从容不迫地进行模仿、练习、欣赏、评说,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学识风采,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探究式学习。这样既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意识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和能力培养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学生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学习的途径,只能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的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而不是通过教师上课讲授。就像学习打篮球,看再多书,记再多的要领都无济于事,必须亲自上场去打,在打球过程中感觉、总结、掌握打球的技术。因此,如同在打球中学会打球,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互动探究式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亲自实践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互动教学范文5
关键词:互动;活动形式,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68-02
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观念的逐步深入,大多数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一言堂、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英语教学形势的要求。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的语言接受者,不能获得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语言技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实际表达能力往往较差。目前,一种基于交际英语理论的、实施师生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被我国许多英语教师所采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代教学论认为,“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问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涉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过程。因此,互动是英语课堂教学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英语课堂教学能否为学生提供大量互动的机会,就成为掌握该语言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给学习者以充分的自由空间,使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交际与训练角色,通过交际活动发掘学生的语言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师的共识。而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的互动,正是这种课堂交际活动的重要手段。
互动是两人或更多的人之间思想、感情和观点的相互交流,对交流各方产生影响的过程。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人们发出信息,接受信息,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解释这些信息,对意义相互协商并共同完成任务。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小组互动、组际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来构筑课堂主体结构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潜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合作机会,培养群体意识和组织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具有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功能。
一、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关系难以建立。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教师是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人际关系的创造者和维护者
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也是师生进行人际交流的社会环境。语言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支持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创造出民主、和谐和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认知活跃,充满自信,乐于表达和交流思想。教师的民主作风、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有效的情感交流,对于创造和维护这种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互动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一堂课是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如何设计、组织课堂教学。首先,要分析教材,精心备课。对师生互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对学生的回答要有预判,以期做好应对。在生生互动环节教师要选好主题,说明互动步骤和提供必要的语言铺垫和背景知识。对于小组活动,教师还要对班级进行分组,指定小组负责人,宣布活动开始,在适当时机结束活动。
(1)互动活动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在生生活动中的过程中,教师绝非是一个旁观者。恰恰相反,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小组活动开始后,教师应该在各组之间巡回,给予必要的指导,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然后以小组成员身份参加某一小组的活动。
(2)活动的总结评价者。活动结束后,教师的总结和评价会使学生在语言和认识水平上得到提升。没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失误便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如果是小组讨论,教师还应该综合各组的讨论成果,对讨论做出一个评述,对遗漏之处做出补充,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师――学生互动
在教师――学生的活动中,教师一般遵循“教师启动――学生反应――教师评价”的程序。教师主要通过提问来启动互动过程。教师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连串的对话和讨论,也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理解情况和困难。教师可以从演示性问题开始,引发学生回答已知信息,逐步过渡到需要学生对事实做出自我判断的参照性问题。典型的课堂提问有以下几种类型:
1.程序性问题
程序性问题用来组织和管理日常课堂教学。教师使用程序性问题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确定学生身份,明了教师的指示等。这些问题能引发学生回应,保持师生互动的连续性和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
2.趋同性问题
趋同性问题要求学生就一个中心问题做出回答,而且回答这些问题无需深思熟虑。这些问题通常与教学内容有关,用来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经常快速提出一系列趋同性问题让全体学生回答,用以帮助学生回忆并练习所学内容。
3.趋异性问题
趋异性问题与趋同性问题相反,鼓励学生给出不同答案,要求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判断和推理。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信息,而不是回忆和寻找已知信息。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趋异性问题。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恰当,教师都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给出评价。对于学生的不正确回答或者回答不清楚时,教师可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澄清学生的回答,从而得到教师认为满意的答案。对于不正确的答案或者不太标准的答案,教师应当采取鼓励、回避、暗示或者提示等方法,而不是直接评价错误,这样会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语言,锻炼了表达能力。
三、学生――学生互动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一般可分为互相帮助和合作解决问题两大类型。每一种类型又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前者可用来进行教师讲授内容的巩固性操练;后者更适合于作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手段。活动都是以完成一定任务为目的。在有目的的交际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语言技能,锻炼了组织语言、逻辑思维和表达思想的能力。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活动形式:
1.同桌活动
同桌活动亦称为结对子活动,是一种机动灵活的教学活动方式,适于课上完成教师设计的小型交际活动,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例如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就某一语言难点或段意理解,让学生与邻桌进行即时讨论。教师对任务的设计应当简单明了,使双方有机会陈述各自的观点,进而产生信息交流。
2.小组讨论
作为最受欢迎的一种学生――学生的互动活动,小组讨论除了帮助学生练习口语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小组讨论的题目对于讨论的成败至关重要。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主题。题目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又能使他们在语言上明显受益。题目要明确具体,避免抽象空泛。讨论的结果应该由小组代表向班级做口头陈述。
3.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情景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等。它可以让学习者模仿真实社交情景中的角色,以便在真实环境中能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角色扮演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增强创造性,使之发挥惟妙惟肖地表演,烘托出热烈生动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带来学习外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马建辉.互动理论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6,(30).
[2]文秋芳.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互动教学范文6
教学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老师课堂控制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合数字教学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体作用,把增强互动效果和提高数量教学质量作为根本目的。
1 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的不断深入,研讨式、案例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得到推广运用,但由于受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惯性影响,部分教学互动形式化,互动效果差,对课堂教学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一型互动。主要表现为老师是互动中心,是互动的启动者和主宰者,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占绝大多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占很少一部分,课堂教学主体在互动形式上是单一性的。二是点缀型互动。主要表现为互动的目的是为了锦上添花,没有互动实质。多数停留在“是否”型的简单问答上或是对数量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的记忆背诵。三是模糊型互动。主要表现为互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为听课而设计的,是为课程改革而安排的,完全不考虑数学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等教学因素。
2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对策
2.1 合理选择教学互动问题。要实现教学互动,必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选择好互动题目。数学互动题目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讲授内容中最富有启发性、争议性、批判性、创新性的内容中选择;二是从以往数学教学中积累的学生学习中容易产生疑点、难点、重点中选择;三是从课前教学准备会上,了解到学生相关问题中选择;四是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中选择。总之,选择的数学互动题目要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2 有效运用教学互动形式。综合数学学习特点,从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数学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双向型。在这种互动方式中,老师与学生之间不间断进行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老师答的对话等形式。二是多向型。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点是,互动过程中除了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相互讨论、合作学习和小组竞赛等。三是网状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老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和老师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学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形式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2.3 强化教学互动过程控制。数学教学互动应加强三个环节的控制:一是把握开讲时的巧妙提问。巧妙提问是开展互动的前提。没有问题的互动只是形式上的互动,特别在数学教学过程,这种互动深入到思维之中,是“假互动真作秀”。有效互动的提问重在引导,要避免大量的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这会造成互动范围小、学习被动或互动失真。提问题要紧扣数学特点、紧扣本节课教学目标,要有利于学生互动,要因人施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二是互动过程中的启发、引导和调控。互动过程中的启发、引导和调控是开展互动的关键。对于互动过程中的困难和疑虑,老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对于过程中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互动过程出现的偏差要积极调控,准确把握互动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创设宽容和谐的互动氛围。要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感、有所知、有所议、有所获,确保学生全员互动、全程互动和有效互动。不仅要进行数学知识层面的互动,而且要进行数学方法、思维过程和情感体验的交流。三是课堂小结时的评价、归纳、提升。对互动过程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互动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引发的新问题,老师要阐释、归纳和提升;对个别互动不好的个人或小组,要课后了解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互动。
3 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充分体现老师在数学互动中的主导作用。老师在主导作用在数学互动中主要体现为“善教”。老师的“善教”是实施数学互动的的基本前提,“善教”要求老师发挥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理清知识点,找准兴趣点。理清知识点,是教学依托的主线,是实现数学互动的载体;找准兴趣点,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手段。为此,老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运用发现法、情境法、暗示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内在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