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收情况分析范文1
纳税评估是指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和日常掌握的征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对纳税人一个纳税期限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分析,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纳税人纳税行为中错误和异常申报问题,从而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达到对纳税人整体性和实时性控管的目的。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5]43号)中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作为评估分析的方法之一,这也就充分说明了在纳税评估中运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税务部门作为财务报表主要使用人之一,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纳税情况、遵守税收法规的情况。财务报表分析是认识过程,通过分析通常只能发现问题而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只能作出评价而不能改善企业的状况,而纳税评估恰恰就是利用报表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运用约谈举证、实地核查等手段,以确定纳税人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企业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各有关方面。阅读会计报表如果不运用分析技巧,不借助分析工具,只是简单地浏览表面数字,就难以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时甚至还会被会计数据引入岐途,被表面假象所蒙蔽。做好财务报表分析,正确揭示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主要就是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资料,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对数据的横向分析、纵向分析,趋势百分率分析和财务比率分析。横向分析就是将企业连续两年或几年的会计数据进行绝对金额增减和百分率增减的分析,以揭示各会计项目在这段时期内所发生的绝对金额变化和百分率变化的情况;纵向分析是同一年度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的比率分析,即将会计报表中的某一重要项目的数据作为100%,然后将会计报表中的其余项目的余额都以这个重要项目的百分率的形式做纵向排列,从而揭示出各个会计项目的数据在企业财务中的相对意义;趋势百分率分析是将连续多年的会计报表中的某些重要项目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同基年的相应数据百分率比较,揭示企业在若干年内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财务比率分析是指通过将两个有关的会计项目数据相除而得到各种财务比率来揭示同一张会计报表中不同项目之间或不同会计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的一种分析技巧。
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要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计算出的指标应有的作用。
结合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财务指标分析在纳税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盈利结构分析的具体应用
根据企业的年度损益表,首先分析利润构成情况,弄清企业当年利润总额的形成来源,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具体组成及增减变化、结构变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人员应结合会计制度及税法有关规定及两者存在差异,重点审核税法和会计的差异之处,企业在申报纳税时是否按规定进行调整。
1、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销售毛利率变动率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
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基期销售毛利率
在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经营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这四个指标的变动趋势、幅度应趋于一致,一旦那个指标变动较其他指标变动出现异常,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报表其他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如果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小于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幅(主营业务利润率及销售毛利率必定下降),评估人员一方面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往来款项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果“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通过分析存货中委托代销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结合企业有关购销合同及应收账款变化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帐务上少计收入问题,根据企业增值税及所得税申报情况,审核企业有无按会计制度不应确认收入而按税法应确认收入企业未作纳税调整的情形;另一方面评估人员应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项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对成本中“料”的部分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多计发出成本,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对成本中“工”的部分重点查看应付工资科目年末结余情况、工资计算表、企业员工花名册、工时产量统计表等辅助资料,分析企业工资是否存在多提多列支问题,对“费”的部分应重点结合固定资产变动及累计折旧变动,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折旧计提方法,多计成本的问题。
2、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三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之和×100)×100%
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营业(管理、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具体分析:三项期间费用增减变动率应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结合起来分析,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应与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占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结合起来分析,前后两个指标变动情况应基本保持一致,如果变动太大,需结合企业“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预提费用”、“应付工资”等往来科目,看企业是否存在通过预提费用形式多列支费用,有没有将应列入长期待摊费用的项目一次性进入管理费用,有没有将应资本化的利息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对营业费用则应分析具体项目构成,如果其中运输费用变动较大,一方面应和企业当期销售的变动结合起来分析,看企业是否存在产品发出应确认销售而未确认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取得运输发票的审核协查,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使用虚假运输发票抵扣增值税、列支费用的情形;此外还应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看企业超过税法允许列支部分的费用有没有作纳税调整,如工资及计提的“三费”、交际应酬费、开办费、广告费的扣除、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无形资产的摊销、递延资产的摊销等。
3、营业外收支增减变动分析
营业外支出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基期营业外支出数×100%
营业外收入变动率=(本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基期营业外收入数×100%
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及支出,一般情况下,发生数额不会太大,如变化较大或本期发生额较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企业是否将收取的价外费用、包装物押金等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是否按规定纳税。
(2)、企业处置的固定资产是否应当缴纳增值税。
(3)、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相关资料,判断企业处置资产的损失是否报税务机关审核批准或备案,企业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4)、企业与生产经营无关的罚没支出、捐赠支出等是否按规定进行了纳税调整。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具体应用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其中平均数=(年初数+年末数)÷2
分析:这几个指标应和基期数结合起来考虑,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加快,表明企业存货占用水平较低,流动性较强,销售能力增强,存货转变为现金、应收账款速度加快,而如果企业应纳税额减少,应考虑企业可能存在隐瞒销售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此时应重点审核存货收、发、存记录的真实性及存货计价方法前后的一致性,核实企业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从而虚增发出存货的成本减少库存存货成本。
(三)、税负指标与财务报表相关指标的综合分析
1、增值税税收负担率
增值税税收负担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收入×100%
将此指标与行业指标对比,如果与行业指标偏离较大,应结合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和其他指标开展分析。
如果销售收入增幅较大,而税负指标下降,首先根据财务报表查看企业存货与期初比是增加还是减少,结合存货收发记录,查看有无隐瞒销售行为,有无发生视同销售行为不按规定计提销项税的行为;其次,分析存货的主要构成,将存货的销售价格、购进价格与上期相比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进项税金构成情况,查证有无扩大抵扣范围,对四小票抵扣比例较高的应重点开展核查;此外还需查看销售收入的主要构成,查证有无价外费用、混合销售行为等不提销项税金或错用税率问题。
2、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企业税收情况分析范文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营改增”作为税制改革的重头戏,对被纳入试点范围的各个企业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被纳入试点范围的有线电视网络企业来说,“营改增”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其势必会对企业的内部资产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企业的税负、盈利状况等等。本文将主要从企业的税负和盈利状况两大方面来分析“营改增”对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 :营改增;有线电视网络;企业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十二五”规划期间,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中小企业实施结构性减负,2011 年11 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关于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2013 年5 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的通知,从8 月1 日起,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行业将被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新税收政策规定在现行增值税的基础上新增设两档低税率———6%、11% 。对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而言,“营改增”这一税制改革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更是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一、“营改增”对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税负的影响分析
在国家本次的“试点方案”中,根据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标准以及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规范的程度,把有线电视网络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纳税人,另一类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税额计算规定为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值,而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税额按销售额中3%的征收率计算。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可以进行抵扣的进项税主要成本和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因此,下文将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以及是否考虑固定资产购置两种情况来分析“营改增”前后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企业的税负变化。
(一)“营改增”前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对比分析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营改增后,应纳税额为“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值。其中的进项税按是否考虑固定资产两种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第一种是不考虑当期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只考虑可以抵扣的成本费用,第二种是考虑当期固定资产的购置,既要考虑当期的成本费用,也考虑当期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
(1)不考虑固定资产购置情况下
不考虑固定资产购置的情况下,“营改增”适用于网络改造(模拟转数字、单向转双向)完成,后续固定资产较少的企业。“营改增”前,营业税税率为3%,营改增后,增值税销项税税率为6%。对于国内大多数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而言,获取营业收入的途径包括广告收入、付费频道收视费、互联网电视服务费等等。而其营业成本主要以长期资产为主,如企业员工的薪酬和社保支出,其他的付现成本则相对较少。在这些成本费用中,企业所取得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以17%的进项税税率为主。
实行“营改增”之后,对于一般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 万元)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而言,在不考虑固定资产购置的情况下,如果税负要达到营改增前企业营业税的水平,(假定按17%的进项税抵扣税率计算),应该满足:营业额×6%—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17%= 营业额×5%,简言之就是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与营业额之比要大约等于5.88%。因此,本身是一般纳税人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营改增”之后,如果可抵扣进项税的支出在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比5.88%越高,那么企业税负降低的幅度就越小,反之,这个比例要是没有达到5.88%,税负就会增加。
(2)考虑固定资产购置情况下
在考虑固定资产的情况下,“营改增”这一税制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较多以及还未完成网络改造但仍将进行改造的企业。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主要包括:机房及机房内设备、传输设备、监视和监控设备、电源设备、光缆及电缆材料、管道等。在这些成本费用中,购置固定资产而产生的进项税抵扣费用在总费用中占有较大比重,以17%的进项税税率为主。对于企业来说,“营改增”后,企业的税率为成本费用率与成本费用可抵扣率的乘积与固定资产购置率和固定资产可抵扣率的乘积之和,若两者之和越大,则企业的税负上升幅度就越小,反之。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成本费用率和可抵扣率是影响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税负的主要因素。
(二)“营改增”前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对比分析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营改增”对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税负的影响主要根据服务类别的不同来划分,由于提供的服务不同,营业税率也不同。根据所提供的服务在税改前后适用的营业税税率,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按以下两种情况来进行对比分析:一是提供收视维护类服务的收入按3%营业税税率缴纳税额;二是提供技术服务、服务等取得收入按5%营业税税率缴纳税额。
(1)适用3%营业税税率在税改前后的税负对比分析
税改前,企业对收视维护类服务产生的收入所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3% ;税改后,对于改制前后均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单位而言,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的征收率。虽然看似都是按3%的征收率,但实质上性质不同,所缴纳的税额已经发生了变化。“营改增”前,企业缴纳的是作为价内税的营业税;“营改增”后,企业缴纳的则是作为价外税的增值税,在计算增值税时要先转换成不含税价。也就是说“营改增”后,这时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为:1/(1+3%)×3%=2.91%,由此可以看出,相比原来的3%,税负已经有所降低。
(2)适用5%营业税税率在税改前后的税负对比分析
“营改增”前,针对广告及广告服务、技术服务等产生的收入,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后,国家按3%征收率对企业征收增值税,同时企业的进项税不得抵扣。
设R 为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广告类服务产生的当期收入总额,且适用5% 营业税税率。①“营改增”前:企业该类收入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额=R×5% 。②“营改增”后:企业该类收入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R/(1+3%)×3%=R×2.91%。由此对比可知,相对于税改前,“营改增”后企业该类收入的税负明显下降了很多。
二、结论及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营改增”对有线电视网络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对企业税负、盈利状况两方面的影响之外,还可能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营改增”这一税制下,有线电视网络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积极进行纳税筹划工作。“营改增”给有线电视网络企业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企业应充分把握契机,积极探索发展策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包万象,肖兴祥“. 营改增”对有线电视网络传输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3.
[2]梁剑冰.营改增对有线电视收视费的税负分析[J].会计师,2012.
企业税收情况分析范文3
一、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1. 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主要特点:一是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二是侧重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税源管理方式;三是侧重于信息管税方式的管理模式;四是侧重于有区别、有重点地配置管理资源。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正是在于对“专业化”的定位,根据企业和所属行业的专业特点实现专业化。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赖以存在的前提,将是信息技术的广泛支持和应用。充分依托信息技术,发挥信息管税的作用,构建数据模型,开展风险评估及相关税务管理工作。
2. 税源专业化管理对企业和税务部门的挑战。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以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支撑,以专业化分工为保障,客观上对企业适应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主动纳税、主动进行税务风险分析和评估;二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信息管税为支撑。对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专业化分工为保障,将增加企业与税务部门沟通交流;四是分级分类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将使税务部门越来越熟悉企业的业务特性及税务管理状况,企业业务经营中的各项税源将在税务部门的监管之下。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税源企业按行业、规模进行分类分级管理的要求,根据企业特点、所属行业特点优化、细化税收征管程序和服务程序的要求,为企业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创造了有利条件,税务部门充分地、全面了解企业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使税务部门完善税务服务程序,改进服务质量。
3.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对税务机关以及企业税务管理都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客观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以及税务工作人员,加强税务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进行税务信息化建设,强化税务信息化管理。企业应掌握有利时机,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调研税收对企业税务信息的需求,结合企业税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税务信息化建设,强化税务的信息化化管理。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可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纳税服务,认真落实各项纳税服务措施,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积极为纳税人排忧解难。对税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及时完善制度、改进工作、强化管理、堵塞漏洞,不断提升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强化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可以提高税收宏观预测、分析及调控能力。重点税源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对税收收入的实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税源企业经营的好坏不但影响着当地经济,而且对就业、完善市场经济、财政收入的实现都有其重要性。税务部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与服务,为企业献言献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
4. 新经济形势下重点税源企业的特点。一是企业各种经济行为复杂。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网络科技的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网络交易等多种经济行为纷纷出现,这些经济行为要求税务机关的征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新经济形势下重点企业复杂的经济行为;二是重点税源企业企业对政策调整的反应措施更加灵敏。重点企业对政策的研究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很多企业甚至专门组织人员或机构进行研究,以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决策。
二、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有效途径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做出合理判断,有针对性地研究改进措施、实施科学决策、强化税收管理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必须积极培育重点税源,寻找新的增长点,挖掘新潜力,推动企业发展。
1. 建立科学严密的重点税源管理员制度,主动接受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税务管理的挑战。
一是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员制度。这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科学严密的重点税源管理员制度,就抓住了税源管理的关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调整工作岗位。将那些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税务管理员安排到重点税源管理岗位,及时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优先保证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的需要;二是加大对重点税源管理员的培训力度。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环境下,对重点税源管理岗位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三是制定些相应的考核办法落实奖惩激励机制。明确落实重点税源管理责任,大力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执法活动有记录、执法过程可监控、工作结果可核查、工作绩效能考核,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2. 注重提高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方式的科学性、规范性。一是强化动态管理,提升监管效能。及时了解监控重点税源企业经营变化的趋势,对重点税源企业的收入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税收入库税款较大、财务状况变动异常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行业指标等动态情况,分析、预测税源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并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掌握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税源潜力;二是明确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各类报表填报义务与责任。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三是依托信息化对重点税源数据库的数据管理的支撑作用。改变目前有些指标的采集与填报仍要手工操作情况,能从相关支撑系统直接取数,减轻审核数据的工作量,减少手工操作数据出错的风险。依托信息化支撑,及时掌握重点税源企业各种涉税动态信息,全面了解掌握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真实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撑,提高信息采集量,使企业的征管基础信息等涉税指标能自动获取,减少手工填报和数据审核的工作量,同时也能保证数据质量。完善重点税源报表的审核公式,通过增添数据互审公式,避免重点税源报表过程中数额错误等一些常见的问题,提高数据质量,为税收趋势分析提供数据支持,较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手段在重点税源监管中的作用。
3. 建立重点税源监控预警机制,强化数据的运用。从日常的异常指标来发现征管上的薄弱环节,采取风险应对措施,提高税源监控管理水平。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新模式。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纳税资料,跟踪纳税人涉税经济活动的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审核评析、税收综合分析,强化数据的运用,及时发现纳税人纳税申报中的税负异常等问题。对重点税源企业实行以服务为主的管理办法,为纳税人提供更具针对性、切实性的税务管理、纳税辅导和咨询服务,提高管理质量的效率,提高纳税遵从度。根据行业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税收收入分析指标,对各个指标的增减情况及增减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纳税人本身因素、税收政策因素、其他因素的分析,对税源变化情况进行预测,提出加强同行业或同类事项税收管理起促进作用、借鉴作用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每一户重点税源企业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并及时进行监控和评估。一是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常规分析。对重点税源监管企业数据开展基本内容的常规测算分析,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收缴纳情况进行客观的描述与评价,明晰税收收入形势,说明税收增减影响因素,揭示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查找税收异常企业;二是通过对税源的监测和分析,掌握税源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
企业税收情况分析范文4
一、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企业所得税法》的出台和税务机关控管水平的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日趋科学、完善。但是企业所得额虚报瞒报,侵蚀企业所得税税基的现象仍然在部分企业中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年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以来,地税部门管理的企业中,除正常的破产注销外,一些企业借改制、改组之机,停旧办新,脱壳重建,以此享受国家新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地税管理的企业所得税户数大幅减少,严重侵蚀了企业所得税税基。二是部分企业受利益驱使,采取收入不入账、虚列成本、多摊费用等不正当方式进行会计核算,造成纳税申报不真实。三是少数企业存在着连续亏损、长亏不倒、虚亏实盈等不正常现象。
二、壮大稳定企业所得税税基的建议
(一)加强户籍管理,稳定纳税户数
1、关口前移,主动介入。地税部门要加强与工商、国税、质检、民政等部门的政务协作和信息联系,建立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户籍变化信息库,定期采集登记信息,及时掌握新办、变更、迁移、注销户情况,对其所得税管辖权进行界定,将应属于地税管辖的企业及时纳入地税管理。加强税务管理员巡查制度的落实,深入企业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和了解,对有投资、改制、关停等成立新企业意向的老企业加强宣传和动向监控,多渠道引导企业在注册资金、投资方式、注册地点、公司章程的订立上向有利于地税部门的方向转移,争取将新旧税源保留在地税系统进行管辖。
2、落实政策,加强审核。准确掌握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划分标准,尤其是从事税务登记、税源管理岗位的人员,应认真学习国税发[*]8、[2003]76、[2006]103和[2006]1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企业设立时各项实质要件的审核。对在实质要素上不符合新办企业标准的新登记企业,按照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不予承认新办企业条件,努力争取管辖权力。
3、加强调查,摸清底数。对辖区内的税源企业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建立分行业、分经济性质、分经营规模、分赢利水平和纳税水平的《企业所得税税源登记台帐》,对行业分布、重点税源、赢利面、亏损面等情况准确掌握了解。
(二)狠抓日常监控,强化税基核实
1、加强调查核实。落实税管员巡视制度,尤其是落实好对重点税源企业的驻厂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纳税情况、重大经济行为的掌握和了解,着重对企业申报数据的调查与核实,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牢牢把握住备案类和审批类事项管理、收入与成本确认、关联交易管理这三个核心环节,对连续发生或跳跃式发生零申报、负申报、微利申报的纳税人,加强调查核实。
2、注重发挥分析预警和纳税评估重要作用。整合利用申报数据、实地采集数据和第三方数据,加强分析预警和纳税评估是强化税基日常监控的又一重要途径。一是建立分析预警体系模型,合理确定预警标准和范围,积极引入第三方数据(变电站用电数据、劳务部门用人信息、财务报表、国税部门增值税、消费税征收信息、土地、房产部门信息、工商部门取得企业股东和股权变动信息、建设项目分项目明细申报等),并通过典型调查、召开税企座谈会充分征求意见,结合行业宏观数据、历史数据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测算,建立商业、纺织、建筑、房地产、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等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比、产品物耗比、产品能耗比、平均利润率、平均应税所得率、成本率、平均所得税税负率等分析预警体系,合理确定行业预警值。在此基础上,以监控指标为参数,定期开展收入分析,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对变化较大、明显低于平均指标数的纳税人纳入预警名单,强化过程监控。二是加强税收分析,深化纳税评估。结合纳税人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行业即时信息、企业历史信息,以及日常管理掌握的企业实际情况,综合采用案头分析、预警值分析、同行业数据横向比较、历史数据纵向比较、与其他税种关联性分析、主要产品物耗能耗指标比较分析、税务约谈举证、实地调查核实等方法,对偏离峰值较多、税负异常、疑点较多的纳税异常企业逐户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
(三)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做实核定文章
账证不健全的中小企业往往通过隐匿应税收入、虚增成本费用的方式侵蚀所得税税基。因此,必须提高查账征收界定门槛,加强中小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力度。
1、准确界定征收方式。严格按照《征管法》、《企业所得税法》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准确界定企业账务不规范情况下的征收方式。即:凡是没有材料账及库存商品账的、实现收入结转不及时的、没有财务报表或账表不符的、不能做到账目日清月结的、未按规定设置账簿的、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的、不能及时将本企业财务制度或财务、会计处理方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的、发生业务无法取得发票且金额占到成本费用总额10%(含)以上的,一律认定为账目混乱、账务混乱,实行核定征收。
企业税收情况分析范文5
工业中重点企业一般都是税源大户,是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纳税人,重点纳税人每年缴纳的税款数额在基层征管单位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目前,桥西区地税局共管理正常纳税人5117户,其中年纳税人5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123户,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共23户.2007年共入库各种税款81560万元,年纳税50万元重点税源纳税人共缴纳税款77277万元,占全局入库税款的94.7%,由此可以看出管理好重点税源纳税人对税收工作是重要性.如果重点税源户在税款入库上稍有差池,对我们的征管质量和税收收入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加强工业中的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呢?通过认真的观察、体会和思考,笔者对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重点管理,确保工作到位
重点税源单位,必须让业务技能全面的税收管理员管理,这也符合税收管理员制度重点税源重点人员管理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
1.重点税源户管理的要求比较高,基层税源单位及其上级单位经常采集重点税源单位的各项相关数据,如果管理员的素质不够高,那么这些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各项管理的准确性,甚至可能造成管理政策不到位
2.重点税源单位的经营范围大多不是单一行业,存在着多种经营项目同时并存的情况,而且经营中经常发生一些异常情况,比如发生处理固定资产的情况,或者工业企业发生的出租等情况,或者请相关人员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等等,这些通常都是涉税业务,此时,企业的财务人员可能会因为对税收政策的把握不准而向管理人员咨询,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回答相关业务问题,而不至于造成不好的后果和影响
二、严格税收制度,明淅岗位职责
税收管理员制度是规范税收管理员行为的制度,是加强税源管理确保税收收入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要求税收管理员管户与管事相结合,从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巡查巡管、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等进行掌握、分析、落实,且全部记载于税收管理员手册上,并要求真实、准确、全面、完整、清洁,所有的资料数据要与微机上的数据相符.要在税收管理员手册建立纳税人基本情况,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的基本情况更要根据它们的具体情况充实完善,比如,对火电发电企业要在管理员手册上记载标煤电耗和上网电价等基本生产内容.同时,建议在管理员手册上建立重点税源单位相关重点税源每月实现、入库税款的对比记录,让重点税源单位的纳税情况通过手册就能一目了然,有利于查看税源情况是实现相关情况与税款实现、入库情况的结合比对,从而更有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加强全程管理,搞好动态分析
对待重点税源纳税人,我们应该全程关注其税款的申报缴纳情况,实现管理与纳税服务的有机结合.如果可能的话,应该由税收管理员在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之前审核纳税人的相关纳税申报,因为税收管理人员对其税源情况和其他相关的基本情况最为了解,在纳税人申报之前审核纳税申报表,查看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了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纳税申报表、附送报表及项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既能保证重点大额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又能避免纳税人一时的疏忽造成被罚后果,既服务了纳税人,同时又宣传了税法
及时监控申报税款是否按时入库.现在申报手段多样,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手段也呈多样化趋势,比如现在各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网上申报后委托银行实时扣款的方法,但是这样经常会发生税款入库不及时现象,就要求管理员实时注意其所申报的税款的情况,并及时向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有利于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四、严格税源管理,提高征管水平
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关系到税收调控功能的发挥.当前,应从"看得见、管得住、收得好"的税源管理要求出发,完善重点税源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要坚持分工协作的原理,把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进行合理分解,人人负责,个个努力,形成合力.按照对重点纳税人资料建档的标准进行,由税收管理员负责对重点税源纳税人综合资料和分户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纳税人档案,准确记录管户基本情况
要狠抓对重点税源的即时监控管理.一要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网络.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规模、行业特点,对年纳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生产经营、税源等情况建立信息化监控网络,定期将企业申报信息、财务指标、产量变化等输入重点企业日常管理系统,为组织收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决策支持.二要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分析.通过重点税源信息监控系统,密切关注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流向和税收入库状况,实现对重点税源户从纳税申报到入库的全程监督.管理人员要深入纳税人内部,详细调查,及时掌握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生产工艺流程、流水线生产情况、原材料采购情况、销售情况及物流、资金流信息,建立基础档案,运用科学的软件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和纳税能力,掌握经济税源变化的基本规律,全面预测税收收入变动趋势,形成一套比较完整、有利于税收计划管理的"税源档案";牢牢把握税收收入的大头,确保收入及时入库和稳定增长
提高科技信息运用手段.当今,信息步伐日新月异,信息是税收征管的耳线,在目前纳税人资金流难以得到有效控管,仅靠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信息又难以确保真实性的情况下,只有把纳税人放到行业和产业链中,全方位采集其货物流和部分资金流信息,结合企业自身提供的信息,如企业基础信息和纳税申报信息、行业信息、产业链信息,以及从行业主管部门、工商、银行、技术监督、海关、统计、审计等职能部门获得的第三方信息,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将这些外部信息与企业的纳税申报信息、一窗式管理信息相比对,剥茧抽丝寻找疑点和线索,从而加强对企业纳税申报信息的监控力度,最终提高对税源管理的监控手段
五、完善纳税评估,确保管理质量
开展纳税评估是新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我们要不断挖掘企业纳税评估的深度,尤其是重点税源企业,增加税收收入.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纳税评估人员的综合素质.选调一批思想作风优良、业务水平过硬的干部充实纳税评估工作岗位,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现代化网络技术等相关科学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充实纳税评估工作岗位,坚持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现代化网络技术等相关科学的专业培训,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纳税评估方法.在加强案头分析,认真核实重点税源纳税人申报的各类信息和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突破就帐查帐的传统做法,通过实地盘点存货、核实纳税人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以及工时定额等方法,查找纳税人产、供、销和进、销、存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提高管理质量
六、加强日常巡查,保持信息敏感性
管理人员要经常到重点企业进行走访,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有时候单凭案头资料的审核并不能真正及时发祥存在的问题,所以,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到企业内部,与财务人员多交流,实地查看相应地生产或业务,试着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存在的相关涉税问题
企业税收情况分析范文6
关键词:财税管控;人工台账;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企业财税管控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表现。企业进行财税管控除借助于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分析等,还要建立管控体系,采取管控工具―人工台账,在运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借助人工台账记录日常财务分析数据、涉税项目,分析企业整体运用状况,提高管控能力。使企业规避不必要的财务和税务风险,提升企业利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建立人工台账是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
一、建立人工台账的必要性
企业建立人工台账是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工具,台账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收入、成本、利润的差异性分析,还是企业全员全过程完成年度财务预算的保证,是企业财务管控精细化的具体措施。通过建立企业人工台账,可以起到满足企业经营者的需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降低企业税收成本的作用。
二、建立人工台账的方法
(一)分析企业具体经营行为涉及的经营项目、涉税内容
1.企业应结合自身具体经营项目、分析具体业务流程的薄弱环节、以及涉及的税种,掌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评估涉税风险点,明确企业管理中需要完善与强化的薄弱环节。
2.结合企业管理财务指标,确定人工台账管理体系及指标构成,确定财务管控台账指标标准值、合理区间和临界点,确定财务管控台账指标的收集渠道、方法和口径,确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利用人工台账,实施财务数据、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
(二)明确各级管理责任人
通过分析企业的具体经营项目,落实和明确各级、各环节管理责任人,由其负责建立并记录职责范围内的人工台账,并定期把台账记录内容、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运用、共享。
(三)建立符合企业财税管理需要的人工台账
企业应依据最新财税法规、企业财税管控体系、年度全面预算、经营规模、业务范围、涉税风险等项目,建立涵盖企业整体经营、生产经营业务环节、投资与融资、涉税等事项的人工台账体系,并与企业内控管理制度高度结合。
三、人工台账的建立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建立整体经营台账、货币资金台账、财务管理台账、预算管理台账、营销活动台账、生产采购台账、工程项目和固定资产台账、合同执行台账、筹资活动台账、对外投资台账、涉税业务台账等台账体系。
1.企业整体经营台账
建立企业整体经营台账,应包括销售情况、成本情况、利润情况、人员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货币资金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内容包括本期数、上年同期数、增减变动数据等,有利于企业掌控整体经营状况,提高盈亏能力分析,满足企业财税管控的需要与差异分析的需要。
2.货币资金台账
建立货币资金台账,应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期初数、本月增加数、本月减少数、月末余额数,有利于企业全面及时掌握资金状况,实现统一调度、减少资金沉淀,将闲置资金减少到最低程度。尤其是中小企业需要建立月度经营预测和月度现金流量预测台账,加快资金流动,避免资金断链带来的影响。
3.预算管理台账
建立预算管理台账,应包括全年预算数据、月度预算执行情况、月度预算完成率、差异额、特殊事项、预算调整额等内容,有利于企业实时监督预算完成情况,事中调整经营思路,达到预期目标。
4.营销活动台账
建立营销活动台账,应包括销售目标分解计划、月度销售收入情况、销售费用情况、应收账款回款情况,有利于企业销售能力指标的分析、加快资金回笼、收入与费用的配比控制。另外,企业可以按照税法规定,通过台账记录信息分析,核定企业销售收入,核定企业广告费、业务宣传费调整数据,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准确核算收入、成本、所得税数据。
5.成本费用人工台账
建立成本费用人工台账,应包括生产采购台账、直接材料台账、人工成本台账、制造费用台账,应包括单位成本情况、各生产环节成本情况、月度产量情况、全年成本情况、往年同期数据。有利于企业对成本进行比对分析、掌握成本变动因素;采取技术管控措施,确定最优采购决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企业台账记录信息,核查不合规发票、核定业务招待费调整额、核定税前可扣除的成本费用。
6.合同管理台账
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应包括合同金额、标的、执行情况、付款情况,有利于企业掌控合同执行情况,并能通过合同种类的汇总核定应缴纳的印花税。
7.涉税业务台账
建立涉税业务台账,应分税种建立,具体内容应包括每项税种的涉税时间、计税依据的变更、税额的调整、涉税事项调整数据、账面列示数据、申报调整数据、以及两者的差额。有利于企业正确核算并交纳各项税款、降低涉税风险,合理纳税筹划、减少承担的税负。
8.建立财务指标台账
建立财务指标台账,应按照企业设立的财务指标体系内容建立。包括历史比较分析、行业比较分析、构成比较分析等内容。企业通过各项财务数据分析,有利于及时调整财务管控政策、营运政策、资本结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等企业经营决策。
总之,人工台账能够更好地应用,必须建立财税管控体系,必须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规定相结合,必须加强企业内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人工台账提供的信息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