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例6篇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1 一、观察课文插图练习说话 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1

一、观察课文插图练习说话

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将观察方法、思维训练隐含其中。可请学生先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再进行说话练习。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突出重点,语言表达要明确、流畅。然后对照课文,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学了课文后,还可通过插图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具体地复述课文。也可凭借课文内容,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说说插图上课文中所没有写到的内容。如《好伙伴》一文,课文写了小熊因病住院,小猴子、蜜蜂、百灵鸟都去探望,并送上最好的礼物。课文没有写小松鼠、小白兔是如何探望小熊的,可让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观看课文插图上的小松鼠和小白兔,想象他们会怎样去探望小熊,会带些什么礼物,会如何进门,会说些什么话等。在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的同时,引导其余学生进行评议,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最后可仿照课文的句式,将小松鼠、小白兔看望小熊的经过写下来。

二、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

1.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复述。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训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复述要在学生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让他们把所读课文的内容加以整理,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复述出来。应做到尽量引用课文中所学的生动优美的词语、典型的句式。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体裁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复述的要求、内容和形式。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要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生动的细节,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回忆故事内容和情节,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促使学生形成复述的能力。如《我的战友》,在学习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这一部分时,可要求学生对这一片断进行有感情的详细复述,并用上“为了……为了……为了……”“一息”“一寸”“声”、“纹丝不动”等词语和句式。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加深理解严守纪律这一高尚品质的内涵,使他们较好地掌握词汇,熟悉一般的语句结构,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语言。

2.让学生充分想象后说话。

(1)抓住课文有关词句,启发学生扩想后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文字简练,文中常有一些概括性的词句,虽然比较抽象,但有丰富的内涵。可让学生通过想象,化“简”为“繁”,对抽象的、概括性的语句进行扩展加工,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一定要争气》一课,叙述童第周成功地完成剥除青蛙卵外膜的实验经过时,只有一句话:“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可抓住“不声不响”、“刻苦钻研”这两个词,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来表达童第周是怎样“不声不响”、“刻苦钻研”的。学生结合生活感受,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都能想象出各种具体的情节。有的说:“每逢星期日、节假日,同学们都去看电影、逛街购物了,可童第周却独自在实验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有的说:“童第周一进实验室就入了迷,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有的说:“童第周一有空就到图书室看书,查阅资料,直到图书馆关门,管理人员再三催促,他才离开。”学生想象丰富,合乎情理。

(2)抓住课文“空白”点,启发学生补想后说。

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的内容作选择与剪接。因此,课文对有些情节有时会有省略和跳跃,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如《穷人》一课,桑娜把邻居西蒙死去的情形告诉刚从海上打鱼归来的丈夫,但桑娜的话还没有说完,就“沉默”了。桑娜为什么欲言又止?她心里想到些什么?课文对人物的内心活动作了省略。这正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教师于此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说话训练。有学生说:“西蒙死了,两个孤儿怎么活下去?桑娜想,这些都是明摆着的,自己不说,丈夫也能料想到,没有必要多说,所以就沉默了。”有的说:“桑娜想到自己的丈夫在正刮着风暴的海面上打鱼,深更半夜才回来,劳累了一天,又什么都没打到,他心里已经够难受的了,自己怎么忍心再说下去!”有的说:“桑娜很有心计,她想,自己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夫妻俩天天从早到晚地忙,够苦的了,现在又抱来西蒙的两个孩子,要是丈夫知道了,他会怎么对待呢?不说吧,两个孩子已经睡在自己家的床上,他一会儿准会发现。桑娜望着丈夫,简直不敢往下想,所以只好不说了。”

(3)抓住课文结尾,启发学生续想后说。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尽,余味无穷,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如教学《草原》一课时,结尾写道:“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可让学生想象汉族客人和蒙古族主人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情景:客人中有哪些不同身份的人?分别来自哪些地方?他们各会讲些什么?蒙古族人民会讲些什么?在练习说话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再如《詹天佑》一课,结尾处写外国游人望着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的京张铁路,站在詹天佑铜像前,赞叹不已。可让学生想象外国游人啧啧赞叹的情景:什么叫赞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说的过程会有哪些表情和动作?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策略;以人为本

一、运用提问式启发,引导按图索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为了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频率,采用提问式教学方法,找出学生思维漏洞、现存困惑以及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提问式启发策略包括怀疑型、含蓄型、推导型、观察型、悬念型、究因型等不同的形式,可以运用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教师提问学生答或者教师自答的方法。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设计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教学相长。提问式启发与其他启发方式相互融合运用,主要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按图索骥,不断摸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运用提示式启发,促进豁然开朗

提示也可说是教师的介入,提示式启发方式需要遵循有效介入原则。提示式启发基本上是在学生产生思维矛盾、认知冲突的时候,教师给予点拨,包括奠基性、例示型、关键型、比较型与实验型等不同的形式。不管是何种形式,都需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能力发展方向,因材施教,制订针对性的思维启发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例如,在进行《小英雄雨来》教学时,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明白为什么课文会用那么大的篇幅叙述雨来的妈妈追赶调皮的雨来的相关内容。之后教师进行提示式启发:“雨来面对小鬼子的威胁、屈打是如何逃脱的?”学生回答:“凭借机智,跳到水里跑的。”那么教师再提示“为了表明小英雄雨来的游泳和机智本领,就在前文进行了提前叙述,这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交头接耳,仔细分析,得出是全文的铺垫,由此,学生深入了解到语文作文的相关方法。

三、运用示范式启发,鼓励拓展分析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在普遍的学习方式中,教师示范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学生跟着老师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自己运用与体验,获得知识与能力。示范式启发是基于教师规范性的示范来展开,以此启发学生掌握某种方法、技能。包括操作型、口语型、解题型、潜在型等示范形式。各种形式都围绕教师规范化的示范过程来展开,以此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跟着教师获得解决思路,并且实施创新运用、思维发散与实践分析。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学习是在《再见了,亲人》之后,教师可以运用示范式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自学。通过两篇文章中的用词、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进行对比分析,展开示范式学习,深入理解《金色的鱼钩》中阐述的中心思想。两篇文章表达了对人民、对战士的崇高敬意,都是在叙事中写人,并且感情深厚,运用相同点、不同点进行示范讲解,鼓励学生自学,提升学习

能力。

四、运用图示式启发,构建知识网络

图示式启发就是运用字母、符号、线段等形式来勾画出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点指明相关知识点的特征。它包括推理型、展示型、体系型图示,不管是何种图示启发方式,都需要是最简明、最突出的符号与网络形式,以此来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图示式启发方式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思维发散,建构知识间的联系,类比联想记忆、分析与探索新知识,从而拓展知识

网络。

例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较弱,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示式启发具有较好的效果。对于《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教师借助视频、图片等方式,配上文字、语音,实施图示式启发,并引导学生自主阐述文章表达的故事。之后,学生进行同桌故事阐述的学习过程,明白故事讲述的内容,并分析这个故事给人们的道理。教师之后总结点拨,其实,青蛙也没有错,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区域不同,获得的思想方法也会不同,

人生过程中,需要转换思维思考问题,也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懂得满足。

五、运用假设式启发,实施猜想验证

假设式启发策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常以某个虚构的事例来阐述某个观点,逐步推导、分析,发现这个观点的错误性,由此启发学生认同和接受正确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个错误观点深信不疑,或者犹疑不决,教师不能采取硬性遏制的方式,应该结合假设式启发策略,也就是归谬法来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并总结与归纳出正确的观

点。假设式启发与数学中的反证法类似,都是从错误面,也就是正确面的反面进行分析,首先假设错误观点为正确,之后结合相关条件进行推理分析,继而推导出引发矛盾或荒谬的结论,从而否定错误观点,得出正确结论与知识。

例如,学习《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采用了假设式启发方法。在学生阅读并初步学习了文章内容以后,教师假设“如果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作者按照他的想法,将鲈鱼捕捉上来,并带回家,再占为己有,那么今后的三十四年的旅途中,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该如何?作者又会踏上怎么样的一条旅途?”之后学生交头接耳,分析得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很多人不能把持自己,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而父亲的教导让他明确自己心中的规则,一直恪尽职守,以道德为人生准则,人生旅途走得稳健。”通过假设式启发,引导学生猜想分析,深入了解文章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助合作、应用分析。启发式教学与新课改理念中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策略能够很好地契合,对于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较为实用的帮助。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针对性的提问式启发、提示式启发、示范式启发、图示式启发、假设式启发等启发式方法,基于以学生为本,教师科学组织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合作交流与实践探究,不断增加语文知识储备,提升语文

素养。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3

一、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科学性是数学教学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它具体是指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准确,符合科学理论;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简练,符合精简原则;量力,符合年龄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体会数学概念,定理所用语言的准确性,注意突出定义、定理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例如在零指数的定义中,"底数不能为零"十分关键,说成"任何数的零次方等于1"显然是错误的。又如平方差公式(a+b)(a-b)=a2-b2的文字表述"两数之和与这两数之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中,"这"字也用得十分准确,否则容易引起误解。此外,教材中常见的"约去,消去"、"除,除以"、"都不,不都"、"或,且"、"命题,定理"等词语也都有确定的含义,使用时要注意区分。

严谨、符合逻辑的要求主要是指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周密严谨,结论的推导、论证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合于逻辑。例如:"椭圆"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该定义被"平面内"、"大于"刻画得十分严谨。

简洁精练是数学教学语言的主要特征,也是数学教学语言艺术的生动体现。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把数学问题中的自然语言改造成数学语言的过程表达得简明扼要,不多不少,比如"矩形"表述成"四个角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就不简练,表述成"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无懈可击;另一方面,它要求数学教师的讲课不必像写文章那样过于讲究修饰、形容,而是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连贯流畅,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和高度的概括水平。因此,教师要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进行加工,对自己的口头语言加以提炼,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数学教学语言还应该注意量力度、适应度等。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应根据其年龄特征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对低年级的学生,宜多运用直观形象、明快生动的语言;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可多运用含蓄幽默,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不同基础的班级,也应有不同的教学语言,对基础好的班级,语言寓理可深刻一些;而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则应注意语言的浅显易懂。此外,教师还应随时注意学生听课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过程,使语言表达更符合学生的要求。

二、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直观、形象的语言能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内化",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

首先,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述应深入浅出,活泼有趣,教师应选用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的语言,运用形象描述、贴切比喻、数形结合、图文并茂等方式把深奥的问题讲得通俗易懂。比如有的同学解不等式﹤2,会出现冒失地将两边同乘以x-3,教师可针对此错误形象地将x-3的取值情况比喻为"身份不明","身份不明,禁止通行"的生动比喻能有效地制止上述错误的产生。还比如在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称等号左边括号内a为首项,±b为尾项。)中教师可选用顺口溜"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乘积两倍放中间,中间符号看尾项"来让学生记忆等号右边的展开式,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图文并茂的说明,这种形象性的记忆效果十分显著。

a(a≥0)

-a(a<0)

其次,应善于使用幽默语言。幽默具有多种功能,它能给学生带来欢乐、愉悦,能增强记忆和提高效率。比如为了根治学生常犯的=a这类错误,教师可用幽默的语言告诉学生:要化简=?,应先让a从"屋子"()里走到"院子"(绝对值)里。如何出"屋子",得要看a的"体质"(正或负)如何,"体质健状"(a≥0)的直接出去,"体质虚弱"(a<0)的,要"小心感冒",必须带上"一条围巾"(负号"-")即=<。学生听后哄堂大笑,这样可能学生就很少犯=a的错误。

必须指出的是,讲究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时,也要注意课堂是庄重严肃的育人之地,应该做到生动有度,活泼有格。类似于那种用"吐痰"来说明"抛物线"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含蓄深刻,具有启发性

运用启发性语言的艺术常常表现为教师在讲授中往往不直接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而得之,做到"引而不发,点而不破"。比如在讲"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通过"我们学习过与内角和有关的知识吗?""能把求多边形的内角和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问题吗?""怎样转化?""有哪些转化方法?"等一系列具有探究性、联想性、含蓄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找到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还有在讲"数列极限"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一只兔子和乌龟赛跑,起跑时,乌龟在兔子的前方100米处,兔子的速度是乌龟的十倍,兔子能追上乌龟吗?"学生听后都说能追上,接着,我继续讲道:"当兔子跑完100米时,乌龟已前进10米,因此没有追上;当兔子跑完10米时,乌龟又前进了1米,因此没有追上;当兔子再跑完这1米时,乌龟又前进了0.1米;这样继续下去,兔子与乌龟的距离越来越近,兔子能否追上乌龟呢?"这样一说,学生都觉得奇怪了,兔子怎么会追不上乌龟呢?教师含蓄而深刻的语言启发了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在瞬间内,兔子是不能追上乌龟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兔子才可以追上乌龟。

四、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同样一句话,教师用不同的速度、音调、音量讲出来,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语言效果。如果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能够亲切柔和,音色优美,自然流畅,快慢适宜,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感,那么一定会使学生耳感舒适,体验到教学语言的音乐美与和谐美。

首先,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要掌握重音的技巧,说话声音有轻有重,语意有主有次,才能显示语言的表现力。在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常常会根据教学内容本身和教师传情达意的要求,把某一句话中的某些词、词组或句子用重音强调说出,以引起听课者的留意,加深印象。在讲述数学中的定义、公理、定理、法则与有关规律时,运用重音的表达技巧,可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掌握规律。比如,整式加减法的法则"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又比如,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应以重音强调,以突出法则的操作步骤或定义、公理、定理的关键之处,易错之处。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4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流程与应用关键,希望对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足球教学 中学体育

启发式教学是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合理应用,不但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同时还是尊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一种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就针对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来促进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

一、 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启发式教学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现阶段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出发,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来不断的打破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激发他们对于新的认识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在教师的组织和启发下,激发学生自主学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完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并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不足,满足现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前提的,其强调的是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灌输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锻炼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所发挥的主要是组织、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通过任课教师的组织、启发和引导,真正的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体育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

二、 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本文所分析的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流程,指的是其在课堂教学阶段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课堂教学阶段的应用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步骤一:展示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在这个步骤中,任课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就其中的重点、疑点和具有规律性的内容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打破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激发他们对于新的认识的需要和兴趣,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步骤二: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在这一步骤中,任课教师应在所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针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分析与讨论,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通过多向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启发,同时通过相互之间的肯定、提示、评论与辩驳等反馈信息,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步骤三: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归纳与总结。在完成了上述两个步骤之后,任课教师就需要通过提示与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任课教师所展示的内容和相互之间所分析与讨论的情况进行概括、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从个别现象中总结一般规律,促进学生新的认知结构平衡的形成。

步骤四:组织开展实战练习。实战练习是对上述三个步骤的巩固,也是启发式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战练习,才能够让学生所学习的各种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身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在利用启发式教学开展中学足球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实战练习。

三、 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关键

在中学足球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时,为了确保其应用的成效,应注意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采用启发式教学开展中学足球教学活动时,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要确保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任课教师应注意如下两点问题:一是,要注意做好备课工作,认真详细的分析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进行科学的优化;二是,在完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优化工作之后,就需要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现有的学习能力,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例如:任课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的生活行为情境,以足球小组比赛的方式来将学生引入足球学习实践之中;也可以创设实际动作示范的行为情境,也就是在简单讲解示范了相应的足球技术的基础上,设置一些必要的背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个足球技术的整体动作进行构建。

其次,要注意任课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无论是哪种教学模式或者是哪种教学方法,其最终都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服务的,这一点对于启发式教学来说也不例外。虽然说,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足球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发挥,但是也不能就因此而忽略了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任课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主导作用能否得以充分的发挥,又是如何发挥的,都会影响到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时,既可以采用直观启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问题启发、比喻启发、练习启发、对比启发等不同的启发方法,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启发方法,确保其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那么无疑就会对教学成效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选择不够恰当,主导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那么就会对教学的成效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最后,注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在利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来组织开展中学足球教学时,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是确保其顺利进行的关键。要想单靠某一种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手段就在各种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是不现实的。科学的做法应该是根据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积极的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比赛式教学等等都可以在利用启发式教学开展中学足球教学活动时进行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海滨,王全刚.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足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5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解剖学;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79-01

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的专业性很强,教材内容繁杂,需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也相对较多。新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与医学相关的课程就是解剖学,但此时学生刚刚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学能力等都面临着一个重新适应和转变的过程,这些因素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解剖学一些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常常不深不透。针对上述情况,在授课过程中,适当运用下述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激疑启发

激疑启发是在一些重点、难点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启发方法,有设疑、激疑、释疑三个环节。设疑即老师提出疑问。一种情况是教师在备课时,就备好讲解时将要提出的疑问;再一种情况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从学生对某一重点内容迷惑不解的表情中捕捉到的,教师明确地把问题提出来。设疑设得好,能引起学生注意,加深学生印象。大多数学生好胜、好奇,当自己原有的认识和原有的观点受到挑战时,都要问一下为什么。由此而激发学生思考,并可能提出新的疑问――“激疑”。由学生解答疑问,或由老师解答提问――“释疑”。释疑可以在学生思索片刻之后进行,也可以把提出的疑问当成埋下的伏笔,在有助于解答提出疑问的知识讲完,重新回到这个问题,予以释疑。如在“女性生殖器官”一节教学中,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输卵管结扎手术,结扎输卵管峡对吗?学生回答是“对”。接着我们问:为什么?手术中如何区分输卵管和子宫圆韧带?直肠子宫陷凹和阴道后穹的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女性外阴炎症为何有导致盆腔炎的可能?―――通过激疑与释疑,学生会对这些问题有着更深层的理解。

2 情境启发和比喻启发

情境启发就是教师恰当地运用神色手势和惟妙惟肖的语言使教学形象化。在教学中,教师神态自若,胸有成竹,板书、演示教具时间掌握恰当,有条不紊,运用一些手势,声调上注意抑扬顿挫,尤其重要的是适当地举一些实例。比如在解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时,可以设计自己正在大街上行走时身后突然传来尖利的刹车声,此时自身有什么样反应的情景,这样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创造的这种情境,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学生的感观,能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听课时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比喻启发是通过类比推理的逻辑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形象化。比喻启发运用得好,其收效是很好的。如:讲述骨骼肌结构时,把一块骨骼肌比喻为一包烟,其中一根烟则相当于一束肌,一根烟当中的烟丝相当与一根肌纤维。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可起到化繁为简,一点即明的效果,常常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受到启发,较容易地去接受新知识。

3 讨论启发和提问启发

讨论启发是针对学生共同存在着的模糊不清的认识,或较难且较重要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较为深入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关节的主要结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关节面的面积差、关节囊纤维层的厚薄对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的影响展开讨论。讨论启发时应做些必要的提示和引导,讨论时,要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即使是有明显错误,也要让其讲完。对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要鼓励。对见解不完善的要充分肯定其正确的方面。最终要进行归纳小结,归纳小结最好由学生自己来做。如由学生来做困难大,时间不允许,也可由老师来做。

课堂提问也是运用启发式原则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运用提问启发,其提问的时机要把握好,问题要提得简明扼要。一般以巩固当堂课知识为目的,应选择优等生回答,答对了,对全班学生起到再次复习的作用;答错了,说明全班存在不少的类似错误,应及时纠正。以检查学习过的知识为目的,应提问中等生,对优等生能起到知识强化的作用,又能对学习后进生起到促进启发的作用。对学习后进生的提问要相对简单容易,使其较易取得成功,增强学好功课的信心。课堂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正确地回答或者是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出结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理解所学的内容。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临床病案提问相关的解剖学知识,比如讲门静脉系统时可以结合肝硬化病例提问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呕血、便血这些症状,为什么在护理环节要强调流食等等。结合临床病例提问与解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其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运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俗话说“教有法,无定法。”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手段不同,教学的方法就应有所不同。教师组织教学时,要精选、精讲。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灵活采用启发式,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只要多动脑筋,多花气力,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难为易,使启发式这一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简述如何进行启发式教学范文6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法;故事教学;语言教学;儿童情趣

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充分认识语言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努力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幼儿各种言语技能,促进幼儿语言规范化地发展。故事教学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故事本身具有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等特点,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然而,由于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单向多于互动、倾听多于想象,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如何扬长避短的进行故事教学?如何运用故事教学的形式充分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如何充分挖掘故事潜在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我们一线老师深思的问题。在几次教学中,我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与应用的地方。

1幼儿园传统故事教学存在的不足

1.1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重单向传输,少互动交流

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还停留在“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教师提问等”之上,幼儿相对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之中,而且教师所使用的导语雷同,提出的问题缺乏新意。由于传统故事教学模式中师幼缺乏互动、交流,使故事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及广泛、深邃的教育价值。

1.2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重倾听复述,少判断想象

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运用得较少,一般都是倾听与复述,很少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想象与预测,这对培养幼儿扩散性思维是不利的。它影响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听故事的新奇感与敏锐感。

2互动式教学法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尝试

2.1什么是互动式故事教学

幼儿园互动式故事教学,就是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双方都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在教师与幼儿的问答中,想象、预测故事的发展,创造性的共同表演故事,最终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故事教学的任务。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心理需要,倾听幼儿对问题的想法,及时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产生心理共鸣、思维共享,唤起幼儿探究故事发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影响教师的情绪,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形成了良好的故事教学氛围,进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互动式故事教学中的故事情节、所使用的词汇,都是幼儿的自主发现、应用、推理的结果,教师只是不间断地引导幼儿进行有效地观察、合理地想象,挣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

2.2互动式故事教学与其他相似故事教学的差异

(1)互动式故事教学与传统故事续编的区别。

续编故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原来的故事情节中没有提到的或感到欠缺部分进行改编或续编,为幼儿提供一个扩展或延伸内容的机会。但是,续编故事只是对故事结尾部分进行了创造性的想象,而互动式故事教学从一开始就在引导孩子想象、预测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等,而且还要运用自己丰富的语言进行描述。

(2)互动式故事教学与传统看图讲述的区别。

看图讲述是让幼儿通过对单幅或多幅图片的观察、分析、判断、自己选择词汇,组成句子进行连续讲述或编成小故事。由于,看图进述的情节是直接展示在画面上的,图片是静止的,讲述的内容易受到图片限制。互动式故事教学对图片的要求较高,无论单幅或多幅的图片,每一幅图中都有形象根据故事的进展添加背景、角色的表情、动作等一些细致的变化,有时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以此来逐步演示故事的发展过程,帮助幼儿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互动式故事教学的图片是一个动态的画面。

2.3互动式故事教学的流程

在整个流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启发、设疑,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地运用已有的词汇、言语经验进行表达与描述,在幼儿与教师积极的互动中,提升幼儿的言语技能与经验。

2.4互动式故事教学流程的应用

互动式故事教学是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的多回合交流,教师通过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启发才智,拓展视野,促进幼儿的思维,有效的提升故事教学的整体效果。

(1)幼儿看图教师启发运用多个词汇形容故事中的主要形象。

在故事《小树的朋友》中,通过观察左图请幼儿描述:“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小班的幼儿就运用了“没有树叶的”“孤零零”“光秃秃”等词汇。紧接着的一个提问:“在整个画面中只有一棵小树,你觉得它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幼儿又运用了“孤单”“难受”“寂寞”“伤心”等让教师惊叹的词汇来描写小树的心理感受,为接下来的故事讲述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在故事《笨笨猪》当中,出示左图之后提问:“这是一头怎样的猪?”中班的幼儿运用了“可爱”“ 帅气”“ 胖嘟嘟”“笑眯眯”“开心”等丰富的词汇来形容它,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中的这一角色形象。

可见,在让幼儿看图运用多个词汇形容图中形象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更是逐步让幼儿懂得如何恰当的使用各种词汇。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包括形象的面部表情,唯有仔细观察之后,才能使幼儿运用的词汇恰如其分,这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2)逐一出示图片或角色形象,引导幼儿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故事《笨笨猪》有这样三幅图:

A:出示图一让幼儿猜想这些苹果哪儿来的?小猪看到这些大苹果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去做?

B:出示图二印证幼儿的猜测,让幼儿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并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形容小猪行为。

C:出示图三再次让幼儿猜测“小猪一路走一路吃,越走越远,当它捡起最后一个苹果时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在逐一演示讲述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步步进入到故事情节的深处,牢牢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急于了解故事发展的愿望。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必须细致考虑,什么样的提问能够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怎样的提问能够让幼儿根据现有的经验推理出符合逻辑的情节?唯有合理、有效的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与想象。

(3)教师用提问或讲述将故事引领在预设的目标中。

在启发式故事教学当中,由于大量发散性提问的运用,可能使幼儿的想象偏离整个故事的情节,一旦偏离就成了无目的的空想。因此,在允许幼儿合理想象的同时,更要用有效的提问让幼儿沿着预设的故事目标方向深入。

在故事《笨笨猪》中,当笨笨猪被老虎抓住时,笨笨猪需要想出办法来使自己逃脱,幼儿看了图一后立刻有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报警”“喊救命”“告诉老虎,我的肉不好吃,别吃我。”“用力挣脱。”“顺势一滚。”等等。然而,故事中小猪的方法既机智又诙谐,还能够反映出老虎的愚昧。因此,在肯定并应用了幼儿的想法之后,教师边出示图二边讲述了笨笨猪的话:“我原来不笨的,是因为吃了一条笨笨蛇之后才变笨的。”然后再引导幼儿思考:“老虎听了之后,是怎么想的?”幼儿自然的想到了“它吃了蛇变笨了,我吃了它不是也要变笨了吗?还是甭吃了。”这样引导之后,既没有教师生硬的扭转幼儿想法的痕迹,又让幼儿接触了新的思维方式。

(4)教师根据幼儿的自主描述改变原有故事进行讲述。

运用了互动式教学法之后,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展现出来。但是,此时如果仍旧按照原著进行完整讲述故事,就失去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意义。因此,在完整讲述时,一定要结合幼儿的描述、想象以及运用的词汇,进行即兴的再创作,让幼儿对老师的讲述产生共鸣与惊喜,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下就是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故事《笨笨猪》的前后不同的故事描述。

(5)给故事取名,总结提升经验。

在故事完整欣赏完之后,请幼儿为这个故事取名。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幼儿自己总结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并通过思维的概括与提炼为故事命名。比如:故事《小树的朋友》这一故事,在教师完整讲述之后,幼儿为这个故事取名叫《小树找朋友》《谁是小树的朋友》《爱护小树》等。可见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了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激发了他们爱护小树、保护绿色生命的强烈愿望。这就是故事教育价值体现。

(6)创造性地进行故事表演。

故事表演一直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它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规范的口语练习的机会。故事表演时教师的积极参与、引领与渲染,使幼儿的表演更加身临其境、兴致盎然。

在互动式教学的故事表演时,对故事的内容或情节进行了丰富与扩展。比如:故事《笨笨猪》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时,不是纯粹的原有故事表演,而是添加了另外两个角色狼与狐狸,它们同样是象老虎一样设置圈套或陷阱来欺骗小动物,但是却采用了不同的手段,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表演中,明辨善恶、真伪,在遇到事情时多一点思考,以保护自己。在这样的表演中,师幼互动达到了高潮,将认识推向创造阶段,实现知、情、意、行的整体教育助能。

3互动式教学法在故事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3.1有助于幼儿词汇的丰富、理解与运用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的丰富反映着语言的发展。然而,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而是在幼儿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凭借听、说练习来发展其正确、熟练地使用词汇。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幼儿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

互动式教学法在故事教学中运用之后,由于使用了许多启发式的提问与辅助引导,让幼儿在观察图片及动态的演示之后,将平时积累的词汇运用其中。在不断应用――积累――再应用――再积累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所使用的词汇的含义,丰富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进而提高了幼儿言语的表达能力。

3.2有助于幼儿在同伴中获得新知

在互动式故事教学中,所有运用的词汇、故事的情节推理都来自于幼儿群体,教师只在当中起到引导与支持的作用。由于,幼儿对同伴所传输的信息接受的程度远远高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信息。因此,幼儿的言语信息在同伴的发言中不断丰富起来。

比如:在故事《小花籽找快乐》中,小花籽问小蜜蜂:“你快乐吗?”小蜜蜂说:“我很快乐。”之后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小蜜蜂的快乐在哪里?”幼儿的回答是:“我能采许多花蜜,所以我很快乐。”“我能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很快乐。”“我有许多好朋友,我很快乐。”等。在故事《笨笨猪》中,当孩子们发现这些苹果是大老虎放的时,宁宁小朋友恍然大悟的说:“这好象是个陷阱吗?”她一语惊醒了其他的小朋友,于是,教师立即又把问题抛给孩子:“什么是陷阱?”这下热闹了,孩子们纷纷向老师表达自己对“陷阱”的理解。就这样孩子们不仅获得了一个新的词汇,而且还和同伴一起用已有的经验理解了这一词汇的含义,使自己的经验得到了提升。一个人一种想法,五个人就有五种想法了;一个人用一个词汇,五个人就有五个词汇了,这比老师讲述故事中,学习一两个信息要丰富多了。

3.3有助于幼儿策略预备技能的培养

南师大周兢教授在《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文中阐述了要成为流畅阅读者的四大策略预备技能,即反思、预期、质疑、假设。在互动式故事教学中,由于故事的情节都是由幼儿自己通过图片的观察,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推理、想象出来的。因此,幼儿的预期与假设的技能得到了锻炼,这是一般的故事教学与早期阅读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又因为教师不间断的使用启发式提问,也会对幼儿逐渐形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会不断的对画面及故事情节提出质疑。互动式故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幼儿形成策略预备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3.4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互动式故事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启发、引导等方法,教给幼儿观察、联想、对比、分析等他们能理解并掌握的技巧,让幼儿可以充分地联想、想象、交谈和表现。在教学中,幼儿边倾听同伴发言的同时,要学会对同伴给予的信息进行判断,在头脑中迅速选择与其他人不同的词汇与想法,并进行表达。这就需要幼儿要有敏锐的发散、求异的思维,才能实现这一点。互动式故事教学不仅让幼儿学会了用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人物形象和发生的事件,而且还拓展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也只有让幼儿拥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喜爱跑步的人终究会拥有一双结实的双腿一样,喜爱思考的人,也终究会成为一个逻辑推理能力强的人,同时可以拥有一个思维缜密的头脑。”

4互动式教学法在故事教学中的局限

4.1互动式故事教学法对故事类型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

能够运用互动式教学法的故事,有它特定的需要:短小、精悍、情节相对简单,角色形象鲜明。只有这样的故事,才比较有利于运用此教学法。情节简单、角色鲜明的故事比较有利于教师制作各种教学具,有利于幼儿想象与推测。如果,故事情节复杂、篇幅较长,那么在持续的启发提问中,使幼儿失去了想象、预测、推理、互动的兴趣,那么教学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教师在选择故事时,一定要仔细思考,这个故事是适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还是使用传统的故事教学法,能够机智的在不同的故事教学中应用最适合它的教学法。

4.2互动式故事教学法对教师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互动式故事教学,要求将故事画成多幅图片或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教具时,不是简单的图片汇总,必须仔细的思考怎样才能符合幼儿的逻辑思维?制作上一定要科学、形象、生动。网络上搜索的图片,必要时要进行修改,便于幼儿观察图片中的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以及角色的脸部表情。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一个慎密的善于思考的头脑,而且要能够熟练、灵活的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能力。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3 08:49
下一篇 2024-05-13 08:50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4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