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例6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1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 孩子天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方法的指导。如,在教学“植物的观察”这一章节时,我先强调植物观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植物。又如,在“观察动物”的章节中,我请孩子们观察蜗牛、蚯蚓、蚂蚁等常见的昆虫,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这些昆虫的特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1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兴趣

孩子天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方法的指导。如,在教学“植物的观察”这一章节时,我先强调植物观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植物。又如,在“观察动物”的章节中,我请孩子们观察蜗牛、蚯蚓、蚂蚁等常见的昆虫,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这些昆虫的特点,并通过观察比较其异同,孩子们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寓教于乐,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们的注意力持续性很有限,如果纯粹是老师讲解,他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如何在一节课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身体的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操场跳绳的游戏来观察心跳、呼吸的次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会更加形象、直观。有一些现象的变化需要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其变化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观察、教师的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动物卵的孵化”时,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做这些实验,然后一起观察并记录。最后就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讲解了这些生命的现象。

四、培养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2

关键词 培养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科学课的保证。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把学生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把科学课变成有趣的科学。解决好这个“难题”,就成功了一半。下面就科学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做法。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1)、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包括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学习“水滴里的生物”时,教师提出问题:“小水滴里有动物吗?”大多科学生回答是否定的。这时,教师拿出水滴进行观察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有很多生物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用显微镜观察一滴脏水,启发学生探索微观世界。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利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科学是学科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在他们的眼里,科学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学科,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科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科学学科是亲切、真实的。例如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先让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然后学生学习做酸奶,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二、运用科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科学认识和探讨中能唤起科学美感,这对科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用处。他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他所以能得到乐趣,那是因为它美。”例1,学生学习热胀冷缩时,先用实验研究水在加热后水面上升,体积变大,然后我便引导学生利用科学对称美来思考:水在冷却后水面怎样,体积呢?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了热胀冷缩。例2,在“看月亮”一节学习月相变化的规律时,我便引导学生利用科学规律美来解决此问题。例1、例2的解法体现了科学对称美及和谐美,令人兴奋,使学生跃跃欲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科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变色花”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先看一朵纸花,"花瓣"上抹白醋,在“叶子”上抹碱水,再往纸花上喷一些紫甘蓝水。“花瓣”变成了红色,“叶子”变成了绿色。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例如:“神奇的水”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水接触得比较多,对水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水的基本性质。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水有什么特点?”,他们很难全面回答。通过动手研究:会“爬”的水、会“团结”的水、会“喷射”的水、会“托举”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水,他们对“水有什么特点”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和浓厚兴趣,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在学习科学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科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科学或科学史上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科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笔者给学生讲“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力学之父──牛顿”、“生物科学创始人──达尔文”、“科学之神──阿基米德”等科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科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

四、利用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3

【关键词】培养 数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80-01

心理学上认为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对其产生向往的一种心理倾向。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内在动力,它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改变学习心态,激发学习热情,培养顽强意志。可以说,浓厚的兴趣能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甚至废寝忘食的巨大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益。而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享受成功,那么他就会坚持不懈,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不断学习,直到成功。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后天的诱发和培养形成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应首先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转化为稳定的内在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通过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唤醒学习数学的内在冲动和激情,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当今社会,对于个人而言,必须具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应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刻苦学习,具备真才实学,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自己生存的需要。

2 建立民主.健康、融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的首要条件

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着《学记》说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产生好感效应,如果一位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那么他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是不会感兴趣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有96%的原因来自对任教该科老师的喜欢。

2.1正视现实。农村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乡村,而且很多是留守儿童,家庭缺爱,学习缺辅,数学基础总体较差,如果现任教师对此一味进行唠叨、责怪,只有百害而无一益的,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损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能正视现实,从本班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2.2老师坚信。学生除了弱智者外,都可以学会数学。老师应积极鼓励、暗示学生“我能行”,如果不能坚持这一信念,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不能从老师的期待、信任、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造成师生间感情的疏远一发展到在课堂上不听你讲课一反感你上课一厌恶数学一逃避并放弃学习,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2.3学生自信。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思维严密、逻辑推理性强。一些学生学不好数学,主要是没有信心。因此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与学生交流、单独辅导都应该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点燃自信的火花。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从基础一点点补起,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不会出现这样的恶性循环:“成绩差一学习数学没有兴趣一学习积极性低一成绩更差”。以真爱呵护学生,真诚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坚持民主,对学生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教师在学习方法上注重指导,在语言上注意激励,在心理上积极暗示,从而在全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风气,教学质量定会得到大面积提高。

2.4大胆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讲出自己的见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一观点已得到广大同仁的认同。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有自尊,因此当学生讲述自己的见解出现偏差甚至错误时,教师不应马上否定、给出批评,而是与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分析该同学的解题思路、方法及公式的理解运用、计算是否正确,应尽量做出积极的引导和评价;当学生给出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有比老师的更高明,应受到充分的肯定、鼓励与表扬。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进步的取得、老师表扬、赞许是学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产生求知兴趣的源泉。只有这样,通过赏识,学生才会更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

3 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条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课堂组织能力强,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手工画图好等传统技能外,还要熟练制作课件,应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手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方式不拘一格,语言幽默风趣,能打破数学课堂沉闷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探究数学问题,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培养数学兴趣。

4 讲述数学史,培养数学情感,引发兴趣

在漫长的数学历程中,感动人心、激人上进的数学史知识不胜枚举。学生一般都喜欢逸闻趣事,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理论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故事、数学在科技中作出的贡献、数学中一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引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 创设情景.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心理,诱导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4

【关键词】 兴趣 情感培养 师生平等 表扬和鼓励

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进入中学以后,随着科目的增加、内容的拓宽、知识的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致使他们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谈几点认识:

一、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首先教师必须保持优秀的教学情感。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生情感协调的基础。学生如果经常感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更容易变得生机勃勃,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学习的热情反过来也能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使教师始终保持乐观的心境和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才会始终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传递给学生。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要有宽容的心态,能够容忍学生的无知和过错;教学要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教育教学的生产力,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培养兴趣,调动浓厚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 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对学习数学来说,浓厚的兴趣更为重要,因为数学比其他学科更抽象,逻辑性更强,学习时间也更长,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很难学好,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兴趣,最终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的提高。兴趣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具体表现为:备课时,尽量寻找一些热点话题,通过热点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及时、耐心地帮学生解决,不讽刺挖苦学生;当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解决方案时,要给予积极引导和鼓励,不打消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最后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

三、多表扬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5

一、寓情于理,建立教学的**情境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教育从情感入手,即注重学生从内在需求出发主动有效地学习,尽量排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心理上的强制性,这就要求培养师生之间真诚的、积极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气氛,做到寓情于理,建立教学的**情境,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那么,如何做到这个前提呢?

1.要求教师与学生是良师益友的平等关系。

初中生的表现欲极强,易激动,疑心重,常常根据一点小事或一句话就下结论――老师这样喜欢我,我一定好好学习;老师这样恨我,我为什么上他的课?中学生有着比成年人更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喜欢听表扬,不愿听批评,学生只要有进步,就该多表扬,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定要摆清事实,讲清道理,所以对学生一视同仁。另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有的问题就是直接要求回答;有的则用“请同学来告诉我”的问法,这是一种求教的语气;有时则是展开一种讨论式、商谈式的互相切磋,还不妨故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驳倒”自己。这种“问”与“答”的过程是“启发―探索”的教学双边活动,能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劲头。

2.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把孩子当作“大人”。

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使学生意识到上课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和学生同在台上,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当主角。除了在阅读、提问、对话、讨论等活动中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之外,教师在讲述过程中还应密切注意学生的表情,及时得到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还要特别关照到所谓在容易被自己遗忘的“角落”里,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给他们各种的参与教学机会。还有一种历史课上的“特殊人物”――对本门课程思维活跃,但不是各科学习都能达到优良的学生,更应给他们表现“才华”的机会,培养他们自信、自豪的情感。

二、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诱导兴趣,利用教具激发兴趣

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中学生正当十四五岁,是知识的形成从形象思维发展上升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图像、画等直观教具,可以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必须注意:

1.首先要有机地使用历史地图、图片,配合课文进行教学。

目前我国新编历史教材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附有一个插图,教材编写者力图使教科书图文并茂,其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对课本上的插图是非常感兴趣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一点。比如:讲“郑成功”一段时,可指着插图这样讲:“请看插图,图上战船林立,‘郑’字大旗迎风飘扬,战士们开炮舞枪,斗志昂扬,炮弹纷纷落在敌船上,敌人节节败退,郑成功站立船头,指挥若定,景象何等壮观豪迈。”这样用感染性的语言将插图用活了,学生的兴趣也就诱发出来了。

2.积极采用电化教学,借助影视等诱发学生兴趣。

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心切,因而利用幻灯、录像、模型、影片等多种教具配合课堂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讲原始社会《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一课时,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是教学重点,教材上虽有北京人特征的描述,但并不直观,我们就可充分利用北京人头像的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并与现代人作比较,从而掌握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三、让历史富有文学性,陶冶学生情操。

“文史不分家”。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将历史和文学结合,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学色彩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用那些生动形象的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电影、戏剧等与历史课关系密切的文学形式来描述历史人物,阐述历史事物。如讲秦长平之战时,引用“纸上谈兵”的典故说明赵括死背教条脱离实际,导致赵军全军覆没的严重后果。但是故事并不等于就事论事,为故事而故事,它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把一些内容较多,易混,难记的知识编成诗歌记忆。因为诗歌容量大,和谐压韵,背起来琅琅上口,易记不易忘,这种方法很符合初中生的记忆特点。比如1842年8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编成:“《南京条约》四二、八,香港从此离了家,赔款两千一百万,开放五处通商家”。

四、开辟第二课堂,从中体验乐趣

由于课时限制,历史课堂教学任务显得很重,开辟第二课堂,加强训练,让学生在自己动手中体验乐趣,对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具有补充、促进作用。

1.利用课外历史兴趣小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在教学活动中,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并根据教学实际制订出一系列活动计划,做到次次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并结合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抢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于乐之中,通过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教育内容,把历史课教学搞得更加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深受学生的欢迎。

2.利用“乡土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有针对性地、适时适地补充和插入本地的一些历史故事,用他们的精神可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个品学兼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范文6

关键词:数学;兴趣;新课改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出时间来学习了。”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太枯燥、太难懂,视学习数学为苦役,一方面是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导致学生学得很累,到头来只会按部就班的解题,动手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非常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1.实用性。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使用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概念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亲自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比如我在九年级几何《圆》一章学习弦切角概念时,先让学生回忆并观察刚刚所学过的圆周角,即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我们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圆上转动圆周角的两边,当转至一边与圆相交而另一边与圆相切时,请同学们给予命名,从而得出弦切角的概念。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了弦切角的概念,又渗透了对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建立自主探究的数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提问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单向的、灌输式的,课堂上老师期望的是学生按照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学生在教学中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而在新课程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追求的是学生质疑好问的的精神,教师指导学生或于平淡无奇之处生疑、或于新知与旧知比较中生疑,在质疑问难中迸发出多彩的思维浪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在质疑问难中锤炼自己,为培养学生的兴趣铺设一条高速公路。

案例片段:

         老师: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1、2,第三边长为x,求x的取值范围。

         学生:由三角形三边定理可得:x+1>2,1+2>x,x+2>1,解之得到1<x<3;

         老师:在解完本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么?可以是特殊三角形么?那么该题会有哪些变化式呢?x的取值范围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1:若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求x。(x=2)

         学生2:若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求x。(x=或x=)

         学生3:若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求x。(<x<)

         学生4:若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求x。(1<x<或<x<3)

         通过学生质疑,变式训练,由一般到特殊,由局部到全面,使思维步步深入,,使解题模式不断丰富与发展。教师提倡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多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颖引入,巧设悬念,以“奇”促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每节课引入时要巧设提问,力求做到新颖、奇特;具有新鲜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在讲解乘方时,我先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厚度为0.05毫米且足够大的纸对折二十五次后大约有多高”,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马上进行激烈地讨论,有的学生甚至动手做起实验来,5分钟后当我告诉学生结果为1678米之多时,学生惊奇的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并没有想到会有老师说的那么高,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计算的秘法?”。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习起来更加投入,这节课效果自然很好。所以教师的教法,贵在启导。精彩的导入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通过数学幻灯投影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电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等。这在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方面也起到明显的效果,因为形象直观的视觉和听觉会给学生学习数学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如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竞赛专题讲座、学习方法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来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此外,采用小组教学,个别辅导等形式,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很多方法。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初中数学教与学》,2004年第6期,吴署红《浅谈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4 09:18
下一篇 2024-07-14 09:14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