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报内容范文1
关键词 农业科技新闻报道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 A
Contrast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of Agriculture-related Newspapers in Different Periods
――Taking Farmers Daily for Example
Yang Xiaolan Tan Ying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Dep,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Dep,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4)
AbstractThis article contrasts different periods of Farmers Daily’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reports,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ntent Analysis. In this research, the writer selects two years of Farmers Daily’s newspapers which published in two special periods, classifies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and analyses the change of the content arrangement, the quantity, and the format of these reports.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reports’ development process, changes, problems, etc, and to find a new way for print medi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writing and effective transmitt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ws reportcontrast research
一、引言
“科技兴农”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指导思想,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而科技的普及离不开媒体的宣传。随着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展开,农业科技新闻成为许多媒体尤其是农业类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宣传我国农业政策和反映农村情况的权威媒体,《农民日报》自80年代初期以来对农业科技信息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在新农村建设时期更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选取了改革开放初期(1980.6-1981.5)和新农村建设时期(2006)的《农民日报》为研究对象,意在通过对这两个特殊时期的农业科技新闻进行分类统计,通过这两个时期科技新闻报道内容的设置、形式的改变及数量的变化等来比较分析《农民日报》不同时期农业科技报道的发展历程、变迁和存在的问题等,以探明今后报纸媒介农业科技新闻的采写与有效传播的新途径,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二、《农民日报》科技新闻报道涉及的信息种类
科技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关科学技术的事实的报道,具体地说,它报道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方针政策,新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成就,已有的科学技术的普及应用情况,科学工作者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以及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和反映等等。①本文根据张占山主编的《农业实用新技术》②和牛盾主编的《1978-2003国家奖励农业科技成果汇编》③中关于农业科技的分类,以及《农民日报》科技新闻涉及的内容及农业行业的特点将该报的农业科技新闻进行分类,即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将科技新闻报道大致分为以下10个类别:品种资源与育种、土壤肥料、栽培管理、贮藏加工、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农用新技术、高科技、科技人物及其他。
三、《农民日报》科技新闻报道量对比分析
1.各类科技新闻报道量均有大幅度增长
研究发现,两时期的科技新闻报道量有较大悬殊。1980.6-1981.5期间科技新闻的年报道总量只有621条,而2006年的科技新闻有2387条,超出前者1766条,增长了284%。除水产养殖技术外,其余类别的科技新闻年报道总量均有大幅度增长。(见表1)
2.不同时期科技新闻侧重点相同
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是新农村建设时期,栽培管理、畜牧兽医、品种资源与育种三类科技新闻均是这两个时期的报道重点,报道总量均排在前三位,而且相互间的排序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见图1,图2)
四、从报道比例看科技新闻的内容设置
统计显示,栽培管理、畜牧兽医、品种资源与育种三类科技新闻的报道量排序虽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但是它们的比例关系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三者趋向于均衡。土壤肥料、贮藏加工、高科技等三类科技新闻在这两个时期的报道比例改变甚微,而新农村建设时期加大了新的实用技术、科技人物等的传播力度。
1.新品种的报道力度加强
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日报》加大了新品种推介的报道比例。改革开放初期关于新品种的报道仅有15条,占品种资源与育种类科技新闻年报道量的15.3%;而2006年有228条,是前者的15.2倍,所占比例也上升到了46.34%。这足以看出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民日报》在宣传新品种的报道力度加大,对推动品种改良所起的作用。
统计还发现,改革开放初期的15条新品种报道中,涉及的农作物只有小麦、水稻、大豆、蔬菜、水果、油料作物。而新农村建设时期报道的新品种种类不仅增加了,而且报道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图3)
2.科学施肥成为新农村建设时期的报道热点
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不堪重负,而一些专家却指出,我国传统化肥施用利用率仅35%左右,农民买化肥的钱多半是白花了。针对这一情况,全国上下开始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以降低农民的投资成本。测土配方施肥虽然科学,但普及率还不够高,许多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的施肥方式。为推动测土配方施肥的普及,唤醒农民朋友们科学施肥的意识,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日报》对测土配方施肥予以了大量的报道;在147条土壤肥料类科技新闻中,关于测土配方施肥的新闻就有78条,占该类新闻的53.06%。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日报》向农民朋友们介绍新化肥,教农民如何施肥,如何改善土壤等。新农村建设时期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虽然还有,但报道量已大大减少。
3、改革开放初期重粮食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报道,新农村建设时期重经济作物
据统计,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日报》发表的197条关于栽培管理的科技新闻中粮食作物占多数,有79条,占该类新闻的40.1%;关于经济作的有65条,占32.99%;余下的53条为综合报道。新农村建设时期,情况发生了逆转,关于粮食作物栽培管理的报道只有160条,占总数的28.67%,而关于经济作物的却上升到了289条,占总数的51.79%。研究中还发现,关于蔬菜、水果的栽培管理类新闻在报道量上有着惊人的增长速度(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小麦、水稻是重点报道对象;而到了新农村建设时期,蔬菜、水果成了明显的报道重点。据研究发现,新时期关于蔬菜、水果栽培管理方面的科技报道中,有较多是关于大棚、温室栽培管理技术方面的,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
4.畜牧兽医类科技新闻出现新内容
畜牧兽医类科技新闻不仅报道量上有了很,而且内容上较前一时期丰富,出现了新的传播内容。八十年代初期,《农民日报》主要报道鸡、鸭、猪、牛、羊等禽畜的科学饲养,以及介绍一些国外的养殖技术。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民日报》除了报道以上内容外,还增加了宠物方面的报道等,以及动物疫病防治诸如禽流感等内容。在禽流感时期,几乎每期报纸都会有关于禽流感的报道,而且经常出现在报纸版面的重要位置。
5.科技人物的报道明显增多,新农村建设时期注重宣扬科学精神
比较两个时期的科技人物报道,不光报道数量上有很大差距,而且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很大的变化。创刊初期,《农民日报》关于科技人物报道普遍较少且简短,在20篇科技人物报道中,其中仅有12篇以图片新闻的形式出现,图片小,且采用的是黑白印刷。这些新闻一般只是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简短的介绍,无法将科技人物从事科学活动的事迹进行全面地传达。
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农民日报》专门设立了中华农业英才风采、农村科普先锋等专栏,加强了对科技人物的新闻报道。据统计,2006年的科技人物报道占年报道量的7.62%,而改革开放初期所占比重仅为3.22%。新时期的科技人物报道篇幅普遍较长,能详尽地报道科技人物及科学精神,从而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读者学习科技人物的先进事迹、弘扬科学精神的舆论导向作用。
6.沼气技术是农用新技术类新闻中的重点,新农村建设时期出现无公害技术
兴建沼气是生态家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1980年7月23日,《农民日报》新开了大办沼气专栏,对沼气的功能、沼气池的建设等基本常识进行普及。新时期,《农民日报》开设了生态家园建设版,主要报道沼气技术的普及应用情况,积极宣传这一技术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好处。
在这两个时期,沼气技术均得到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日报》关于沼气技术的新闻报道有25条,占农用新技术科技新闻总量的50%。25年以后,关于沼气技术的报道量上升到了123条,仍占该类新闻总量的50%。作为我国农业的权威媒体,《农民日报》所作的长期宣传和报道在沼气技术的普及上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新时期,无公害生产养殖技术是农用新技术中的新秀,其报到量仅次于沼气技术,有72条之多。《农民日报》通过“无公害食品行动”专版,大量报道了全国各地无公害食品行动情况,以及向农民朋友们介绍无公害技术等。
五、《农民日报》科技新闻报道表现形式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从构成元素及新闻组合层面对科技新闻报道形式进行探讨,即主要从新闻图片、版面构成等进行研究。
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日报》科技新闻的图片数量明显增多。改革开放时初期的科技新闻图片有98幅,25年后,增加到了522幅。研究发现,品种资源与育种、栽培管理、农用新技术、科技人物等科技新闻在不同时期均使用了较多的新闻图片。在图片尺寸方面,80年代初期普遍很小,平均20cm2左右,如1980年11月23日的一幅科技人物的图片大小为5.3cm×3.9cm。而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日报》所使用的大多数图片尺寸都比较大,而且新时期的报纸有些版面采用彩色印刷的形式,更为清晰、形象生动。
八十年代初期,《农民日报》的农业科技新闻一般编排在第六版,该版设有农科试验、学科学、国外农业科技等专栏。到了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民日报》打破了只用一个专门的版面来报道科技新闻的局面,将过去的小专栏演变为现今的专版或专刊。并对农业科技新闻作进一步的分类,设立了动物保健、畜牧兽医等版面,且在版内设立了家禽门诊、饲料与营养等专栏,方便读者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六、建议
1.图片的使用应“宁缺勿滥”
图片可以使新闻更具说服力,但图片的使用应“宁缺勿滥”。建议在选择图片时,首先应考虑其是否符合新闻事实;其次再考虑艺术效果。
2.根据农民的信息需求来确定媒体的报道内容
从农民的信息需求出发,是《农民日报》稳定和扩大读者群的有效途径。时刻想着农民的需要,不断研究读者心里是涉农媒体办得出色的关键。
3.农业科技新闻分类应细化,让小专栏成为读者的阅读向导
研究发现,小专栏能够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八十年代初,《农民日报》设置的专栏有:时政新闻、每周农情、农村新事、大家讨论、今日世界、祖国在前进、国外农业科技、学科学等。现在的《农民日报》将曾经的小专栏扩大为专版、专刊,而且在许多版内也设有小专栏。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专栏的引导而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不仅方便而且快捷。从而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农民日报》版面设计的人性化。
4、应给农民留有说话之地,建立互动传播机制
要想确切知道受众的实际需求,唯有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果《农民日报》能够单独开辟一个区别于一般意义的读者来信的版面或者专栏――以农业科技为探讨对象,来聆听农民朋友科技需求方面的心声,了解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科技难题,并给予回应。这样有问有答的双向互动版面更实用、更有针对性。
注释
科技新闻,省略/fanben/article/20050529/9260.asp,2005-5-29
张占山:《农业实用新技术》[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科学小报内容范文2
题目:血、汗、泪:“日神-酒神精神”下对杰克?伦敦小说《拳赛》的研究
Blood,Sweat,andTears:AStudyonJackLondon'sNovellaTheGameunderApollonian-DionysianSpirit
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有关情况)
目的: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风刚劲,热衷在文学中探寻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在美国甚至世界文坛“自然主义”文学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对杰克?伦敦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哲学思想中,尼采的哲学的影响最深(白淑荣2),学界对杰克?伦敦“自然小说”中尼采哲学渗透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学术界对杰克?伦敦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大关注,却忽视了其在另一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一领域便是拳击文学。在对国内外拳击文学研究进行检索之后发现,学界对拳击文学的准确概念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拳击文学是拳击运动市场化的一部分(Mitchell225)。类比体育文学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拳击文学定义为“从拳击的基本精神及立足于此的现实情况出发所进行的文学性虚构”(申相星29)。杰克?伦敦作为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拳击文学作家(Mitchell225),其拳击小说理应受到读者及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填补文学界对杰克?伦敦拳击小说研究的空白,以杰克?伦敦作品中最为核心的尼采哲学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尼采的代表性思想“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伦敦拳击小说上的体现程度及体现方式,证明“日神-酒神精神”是杰克?伦敦拳击文学创作的主导哲学主题,更是一大创作特色和标志。
意义:
拳击文学是杰克?伦敦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其非拳击文学拥有相同的文学地位。同时,拳击文学作为“体育文学”这一更大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研究“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伦敦小说上的体现,不仅仅可以完善杰克?伦敦小说的研究,更是对体育文学所承载的哲学内涵愈加深入的挖掘,对学术界具有双重意义。
国外研究情况: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表明,在杰克?伦敦拳击文学研究这一领域里,成熟的学术研究非常匮乏。实际上,自杰克?伦敦的第一部拳击小说诞生起,学术界和评论界便对之采取忽视态度,没有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予以对待。富兰克林?沃克评价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蹩脚?贝路》为“杰克?伦敦最差的小说之一”(Mitchell226),凯文?斯达在其为小说《月亮谷》所做序言中,对主人公比利?罗伯特的拳击手背景只字未提。直到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学界才出现了少量对杰克?伦敦拳击文学的研究,且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其拳击场面描写“真实性”(Mitchell229)的探讨,而未深入至主题及哲学内涵层面。
国内研究情况:
反观国内,学界对杰克?伦敦文学的研究更为局限,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总库中以“杰克?伦敦”为关键词检索,所得结果60%以上都是对其“自然主义”小说《野性的呼唤》、《海狼》和《白牙》的研究,而其余研究也大多关注杰克?伦敦的政治观和超人思想,极少涉及“日神-酒神精神”,更未见对其拳击文学的分析。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将尝试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并试图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完善杰克?伦敦小说的研究,更为体育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结果
主要内容:
本文的写作基于广泛阅读,包括杰克?伦敦的小说《拳赛》及尼采的著作《悲剧的诞生》,国内外各评论界批评文章,以及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相关文献。
写作内容主要分为:1、“日神-酒神精神”的概述;2、利用“日神-酒神精神”对杰克?伦敦小说《拳赛》进行文本分析,具体包括(1)情节分析,(2)人物分析,(3)写作手法分析;3、综合文本分析,总结出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在“日神-酒神精神”视角下的文学意义和哲学内涵,并得出其拳击小说作为传达“日神-酒神精神”的载体之一所具备的独特性。
预期结果:
本论文试图证明尼采的“日神-酒神精神”不仅仅是杰克?伦敦的“自然主义”小说的核心哲学思想,也是其拳击小说中的重要哲学主题,是杰克?伦敦创作艺术的一大特色和标志。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杰克·伦敦拳击小说:《拳赛》。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于作家作品、相关评论等文献资料的阅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2、逻辑分析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找出内在联系。
论文进展计划
6月10日论文撰写工作启动,通知学生暑假论文选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7月15日——8月31日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9月1-6日学生将论文开题报告交给班长,统一汇齐后交给外语系负责老师。
9月15日前外语系根据学生选题分配论文指导教师,通知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制定科研工作计划。
9月30日前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10月31日前查阅资料、处理数据,完成论文写作大纲,交给指导教师审定。
11月30日前按指导老师审定后的提纲完成初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进行论文中期检查。
12月20日前按指导老师意见完成初稿修订工作,提交论文二稿
1月10日前提交论文终稿,交给指导教师,进行论文初步评定。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摘要: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报告,它是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检查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学术著作撰写的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2]。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开题报告的目的和在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2.开题报告答辩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的形式组织专家对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1)检查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献是否充分;对研究背景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具体进展是否了解的全面、详细;引用的资料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比性;(2)检查学生是否充分具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3)检查学生所选课题是否符合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检查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于本科生的特点和毕业论文的时间要求。(5)检查学生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等等。为有助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顺利进行,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中,专家组还针对具体的检查结果对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大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主要针对以上目标和要求进行准备。
3.大学本科生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题报告题目中出现的问题
开题报告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开题报告题目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尽量简要概括出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此要求题目既要准确又要规范,既能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又能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开题报告题目中的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所选题目过大,过于笼统。例如2006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众所周知,稀土过渡族化合物有很多种类,每一种又有多方面的性质,因此从题目上根本得不到论文选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另一个常出现的问题是题目与将要研究的内容不符,例如2004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答辩中发现其研究内容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虽然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与其结构和磁性有关,但很明显这个题目与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出现这些错误与指导教师的工作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的题目上要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把关。
(2)文献综述中出现的问题
文献综述,即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过于局限就会忽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不能充分理解文献的意义,不能准确地掌握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文献阅读量少,信息不充分,特别是缺少对重要文献的评述,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状况了解的不够;②对文献只引用,不评述,缺乏对文献的理解,实际上是对文献的罗列;③文献综述定性描述过多,缺少重要的定量的数据指标。例如2009年有个学生描述其拟研究的某种光致色变材料时,介绍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电导率高”,这里就应该有一个定量的与其它相关材料的电导率的比较,作为其立论的依据;④引用文献的结论时不加标注。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这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此外,在文中相应的引用之处必须加以标注;⑤对文献中(研究内容中)中所涉及的特征量(研究目标)的含义不清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2008年有个学生拟研究的内容是某种有机分子磁体的结构对Tc温度的影响,答辩中发现学生不知道“Tc”这个符号表示的是居里温度,更不知道居里温度的意义,甚至在反铁磁材料的论述中还在讨论Tc温度。这个学生显然不具备研究内容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文献阅读之前,应该补上这些必要的知识。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学生注意,任何一个研究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此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及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另外,学生在文献综述中经常过多地介绍基本概念,占去了大量篇幅,实际上忽略了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
(3)研究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科论文的目的、特点和完成论文的时间要求,学生的研究内容计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研究内容过多、过泛,有些甚至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在本科论文半年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其次是忽略了主次关系,研究计划中对重要的问题没有充分安排,而不重要的问题却安排得很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中出现的问题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科论文应尽量采用已经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当然,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但在本科论文阶段,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有一定的预研工作作为基础。在这部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对已经成熟的方法介绍得过细,占去了过多的篇幅,另外一个是详细描述整个实验(或研究)过程,包括每一步的研究结果,似乎研究结果已经确定,全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开题报告之前为学生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座,以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科学小报内容范文3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研究报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091-02
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经过十几年的普及工作,已经被中小学校广大教师高度认可,并能够积极主动用教育科研解决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校本教育科研方兴未艾。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是许多中小学教师不会写研究报告,总结不出研究成果,集中表现为大多数研究报告存在结构性或者内容催等问题。
一、研究报告的基本含义与一般结构
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完成后,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用文本表达出来的文本形式,也叫结题报告。它是概括研究工作、表达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科研论文的一种形式,也是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研究报告一般有两大结构,一是表述研究结果,二是概述研究工作。
表述研究结果是研究报告的重头戏。实际上,研究报告的大部分文字是用来表述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的策略体系、模式和创新性内容的,也就是研究成果,这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功能。
二、撰写研究报告易混淆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 研究报告的结构性问题与撰写的策略
研究报告出现结构性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过程型:不知道总结什么。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并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哪些是成果,哪些是效果。这种研究报告多是研究者,特别是撰写者不知道研究报告的重点是要表述研究成果和研究效果。
意义型:研究报告通篇都在写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效果,但在他的辅助资料中能够找到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成果。这种研究报告除了不知道表述研究结果外,可能是课题设计就有些问题,研究过程中又没有纠正。
描述型:通篇描述几个研究事件。这多半是不知道研究报告是什么,或者课题设计就是一笔糊涂账。
上述类型研究报告表明,中小学校本科研总结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是课题设计有问题,研究者成果意识差。课题设计时就忽略成果假设,最后很难总结出成型的成果;二是研究者不会进行科研总结,更不会写研究报告,不知道也表达不出研究成果。这样的课题总结使课题研究的价值大大下降。
撰写策略:撰写研究报告切忌“过程化”、“意义化”、“描述化”。在重点表述研究结果的同时要交代清楚选题与研究概况,一般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一是研究什么了――回答选题、研究意义、目标及内容;二是怎样研究的――回答研究方法执行及实施情况;三是研究出什么了――回答研究成果、效果与研究还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证研究成果、效果、评价研究工作,提出未尽事宜)。
2 研究报告的内容性问题与撰写策略
中小学校本科研总结或撰写研究报告,在内容上经常混淆的问题主要有三类:即研究结果、成果、效果分不清;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分不清;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分不清等。
(1)克服成果无意识问题,明确表述“三果”
三果是指课题研究的结果、成果和效果。中小学教师在课题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时经常出现研究结果、成果、效果混为一谈或者忽视研究成果,用研究的效果代替成果等问题。研究成果与效果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所在,一个项目研究,在总结或撰写研究报告时这“两果”表达不清,这个项目就毫无价值可言。区分“三果”并正确应用是课题总结的关键,是研究意义与价值的根本体现。其含义为:
研究结果。是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所有内容。包含研究的成果与效果;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发现的新问题;研究中产生的各种附产品,如实验数据、观察记录等。通常研究的结果主要指相对于研究目标和内容所预期的成果与效果,既是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研究的价值所在。
研究的成果。对中小学校本科研而言分狭义成果和广义成果。狭义成果是指研究中提炼出来的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的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者应用模式。广义成果是指发表的论文、撰写的著作等。
狭义成果也可称为未公开发表类成果或者称为隐形成果,是中小学校本科研的主要成果形式,是在研究中提炼出来的具有规律性和结构性的解决问题的体系,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由于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成果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才是成果,因此,经常忽视或者没有意识总结这些隐形成果,这是当前中小学校本科研存在的一个代表性问题,致使许多校本科研的有用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提炼、总结、应用和推广。
中小学校本科研多为实践性研究,通过研究报告来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是中小学教师校本科研的主要形式。许多中小学教师缺乏科研成果意识,更缺乏总结与推广意识,即使也多是教育叙事,加之通过文本形式公开发表成果比较困难,易形成忽视总结与提炼成果的问题倾向,应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效果。是研究的“对象”受到研究成果应用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而且是正向变化。如学生的学习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参与研究和实验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是受研究成果影响的效果。阐述研究效果主要是显示研究成果的价值。
(2)克服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混淆问题,概括并清楚表述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报告中经常会出现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混为一谈,找不到研究目标或者把研究目标当成研究内容,把研究内容当成研究目标的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是评价研究报告的重要前提条件。研究目标一般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和选题要求而提出的研究预期,可以认为是研究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程度。研究目标是课题的纵向选择。表述时,要按这一要求表述清楚研究将要达到的目的和程度。比如,研究学生语文阅读素质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就应该是研究目标之一,会读书是目的性要求,能自主读书是程度性要求。
研究内容是围绕着解决问题的目标预期所涉及的横向要素。即与解决问题预期相关联,所展开的方方面面的、能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影响的因素。表述时,要从横向表述清楚对研究问题而言所扩展出的研究因素,如“学生语文阅读素质培养”选题,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涉及“培养方式”:课堂教学(朗读、分析、写作)、课后活动(阅读、作业、观察)、评价体系(内容、标准、课堂、课后)等因素。这些都是对培养目标有影响的因素,他们的变化都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3)克服研究方法简单化问题,简练并恰当表述研究方法
多数研究报告,在表述研究方法时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性问题。一是简单到了聊聊几笔,如课题研究应用了“实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等,没有具体内容;二是从头到尾写过程,篇幅很长。交代研究方法是为了佐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方法表述不准确,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就会打折扣。表述研究方法一般的着力点有两个:
一是思想路线。通常讲,就是课题的研究思路,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从哪里人手,怎样展开,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抓住重点等。看课题的思想路线就能知道课题的研究水平,有高水平的课题研究思路,必然有高水平课题成果。
例如,有一位教师认为,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最基本的基础,具有决定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他就确定了以语感教学为核心,从阅读人手(路径),在课堂教学和课后阅读等方面展开,以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纠正语文技术性教学问题为主线的思想路线。
科学小报内容范文4
关键词:化学小报;育人价值;三维目标;课例研究;高中化学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2C0041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应用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革新与发展,高中教学重心已从单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移[1]。《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各高级中学不仅要发挥智育功能,而且要在德育和美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把培养人作为最重要的任务[2]。高中化学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发展,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瞄准国际学科前沿进展[3]。
对于多数高中而言,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化学教学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拓展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教育体制不断调整,分配给化学的课时在减少,而科技进步带来的学科内容不断增加,知识体系日新月异,必将产生知识体系更新与课时减少之间的矛盾。如何紧跟教改的步伐,探索适应时展需求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以期更好地达成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化学小报》的使用
自2014年开始,我们尝试针对入学的新生用《化学小报》辅助教学,有效提升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化学小报》具体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由学生查阅资料,理解、总结后撰写主题明确而又短小精悍的短篇文字或者设计出鲜活生动而又简明扼要的图片,供全班同学阅览,交流。在小报内容方面,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布置给学生小报的主题和完成的时间节点,但不规定具体的呈现方式,由学生设计制作体现自身特点的小报,见图 1示例。
2.1 使用原则
使用《化W小报》需要严格遵循适时性和必要性的原则。所谓适时性,是指小报的安排制作选择合适时间,并与教学进度安排有机结合;所谓必要性,主要是强调制作小报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能流于形式。如通过某一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安排学生科学合理制作小报,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2.2 制作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调整《化学小报》的制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知识梳理型。针对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专题的形式制作小报,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无机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有机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化。
(2)技巧交流型。学生思维活跃,各有所长。有的学生擅长某些化学内容(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等)的学习,也有的学生有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动员这些学生将学习技巧和心得制成小报,与其他同学分享。
(3)视野拓展型。课程中核心知识的关联内容,如某一物质、结构或理论的发现与发展过程,与某一物质相关的自然资源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以及可以验证物质性质的拓展性实验等,虽不是基本要求,却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渗透关系,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制作的科学家对苯等物质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元素周期表的演变过程、本地能源的利用和开况、可燃冰、酸雨的分布情况等小报,都属于视野拓展型。
(4)生活实践型。鼓励学生通过制作小报来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规律和原理,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或是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氯元素时,从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本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海水中提取的化工产品等角度制作小报。
2.3 制作时间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小报制作的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在课前或者课后。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课堂讲解辅以小报的构思、制作以及观赏等环节,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思考和领悟。
2.3.1 课前制作小报
课前制作小报的目的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对即将学习内容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筛选和整理,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二是为了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以制作小报的形式学习能够自学完成的部分,为课堂上探究重难点知识赢得更多时间。在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教学时,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前制作小报。他们对这些物质的存在、用途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对用途的了解促使他们去研究其性质,并进一步对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关于物质学习的“结构-性质-用途”的基本思路。
以“甲烷”的学习为例,该部分教学内容包含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其中结构的确定和化学性质中的取代反应是重点和难点。考虑到甲烷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因此将小报的制作时间定在课前。学生通过制作小报了解甲烷的存在、作为能源的用途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知识,制作的小报内容包括天然气能源、城市燃气使用、可燃冰以及最新能源岩页气等,这些知识铺垫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对甲烷的结构以及取代反应进行教学。
2.3.2 课后制作小报
课后制作小报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和清晰的解题思路,像“知识小结型”、“技巧交流型”小报,更适合放在课后制作;二是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与补充,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因后果,既开阔视野,又提升综合能力,“视野拓展型”小报适宜课后制作;三是强化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知识理解度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实践型”小报就属于这类小报。例如,在学习完氯后,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为题设计小报,比较漂粉精、H2O2、KMnO4、O3、ClO2、NH2Cl等消毒剂的效果与应用,对氧化还原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
2.4 制作要求
《化学小报》的主题主要由教师提供,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主选择;形式为A3大小的电子稿;制作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
人员分配则根据内容有所调整:对于“知识小结型”小报,如“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整理”、“化学平衡知识整理”和“工业制硫酸和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等,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人制作一份。对于“技巧交流型”小报,采用自荐加推荐的方式,由擅长该部分学习的学生单人制作。对于另外两种类型的小报,将2~3人分成一个小组,每组制作一份,确保小报的质量,使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在制作过程中,对于知识性的问题,比如“化学反应速率”中的反应势垒、阿仑尼乌斯常数等一些超越高中A段教学要求的化学知识,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并提供可供学习和参考的资料。对于学生提交的小报,会给出修改意见供参考。
2.5 应用与展示
为学生设置了一个专门放置化学小报的云盘,并按照班级和知识章节进行分类,学生完成小报后上传至云盘,学生可以随时下载,资源共享。通过观摩同学的海报,进行思想、方法的交流与碰撞,又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对于学生课前制作的小报,笔者会选择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相吻合的部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课后制作的小报,收集整理后向学生推荐一些版面设计整洁美观,内容充实,知识落实到位或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小报。同样,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小报也会让教师重新思考、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此外,在教学工作中,还充分发挥《化学小报》的评价功能。针对“知识小结型”小报中那些需要强化理解的知识难点,综合考虑美观度、知识网络的完整性、知识的理解程度等方面评定分数,并计入平时成绩。事实表明,能够制作出高水平的小报,也是以深刻理解化学知识为前提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与制作的热情,在学期结束时,还会组织学生对本学期的小报进行评选,选出十佳小报。
3 总结与展望
引入《化学小报》至今已有两年,学生制作了上文中提到的各类小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知识与技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化学小报》在达成三维目标方面,有效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制作小报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加热爱化学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学生访谈还了解到,学生非常喜爱化学小报这种辅助教学模式,认为小报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学习模式。虽然小报制作需要时间,但制作阶段同时也是理清知识脉络、拓展知识面的过程,对于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作用很大。
为了进一步提升《化学小报》的育人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研究小报布置时间、小报主题制定与提升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对学生在小报选题、版面安排及内容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完善小报的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和专家评价等评价机制,探索小报的交流、保存和利用方式,不断积累小报的制作及利用经验,以期更好地实现高中化学教学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库,王书玉,卢怡,张敏.高中课改后工科基础化学教学面临的困惑及应对[J].大学化学,2012,27(4):14~16,19.
科学小报内容范文5
这一个星期天,我终于有空了,我又可以和电脑约会了。不过机会难得,总不能让游戏全占了,总应该做一点事情,有一点小小的成就吧!我想还不如制作一份电脑小报。
我相信科学,也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用说这一次我制作的小报的主题就是“科学我一定相信”。
我打开了写字框,插入了图片文件,并且选择了书写文稿。我又点了图片,选了一张关于讲科学方面的图片资料。我将它插入到文档中。它的含义是让我们学习科学,崇尚自然。然后,我打开艺术字库,选了一种我认为比较好看的字体,点击确定,这种字体就出现在文稿中了。啊,这一种字体真帅,真吸引人!
科学小报内容范文6
一 改革目标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植物学实验教学中针对学生积极性不高、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实验技能掌握不扎实、对学科研究技术方法不熟悉等问题,对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重新设计和规划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课考核方式,为学生提供操作性强、趣味性强、应用性强的实验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后续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 教学模式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可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验证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具有理论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植物学课程改革和植物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植物学实验课程的调整和改革的相关实践也日益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关于植物学实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式的探讨等相关研究较多。植物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 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部分高校仍沿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型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对实验目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学生听课后开始验证性观察。这种授课模式中没有给学生提供理解、掌握理论内容,明确课程目的,设计并验证实验结果的机会。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主动性受到抑制,观察对象被强制设定在实验材料部分,虽然有学生好奇,想观察更多的内容或了解更多知识,但碍于是上课,并不敢同教师交流沟通提出更多的观察及实验要求,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没有得到鼓励和支持。
2 实验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多,基本技能得不到提高
生态学不仅仅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学科,而且涉及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关系。因此,生态学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教学模式应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生态学专业更多地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植物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较单一,各高校的实验内容大致相同,并没有基于各自实际条件,如经费问题、实验室硬件条件、时间地域等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普遍采用验证观察性实验为主。受实验学时的限制,实验内容急剧压缩,能够提供给学生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匆忙完成观察,大部分时间用于完成实验报告,而不是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本末倒置。
3 考核方式不科学,高分低能现象普遍
实验课采用交实验报告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实验报告固然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考核方式,但实验报告的内容及要求急需根据课程及专业的需要进行改革。目前的实验报告主要以画图及回答思考题为主,学生多用手机进行拍照,照着照片画图,或是照着书上的内容进行画图[1],很多学生把实验课当成绘图课,以自己不会画画为理由跟老师讨价还价,找理由不完成作业。实验课的考核初衷被传统的画图式的实验报告所破坏,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做实验,就画图,依然得高分。
三 解决策略
1 基础性实验以教材重点内容为主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基本知识点,掌握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30%。主要内容包括显微镜的使用,植物营养器官及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通过较少的学时,给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实验工具,了解植物基本结构及特点。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实验报告内容包括绘制观察到的结构简图并上交一张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结构的照片。
2 操作性实验
引导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自己规划实验步骤,针对课本上的某一重点知识内容设计一个小实验;实验开始之前提交实验计划给教师审核,通过后可在课上进行,占实验教学总学时的30%。主要内容包括徒手切片,临时装片制作,藻类、菌类等植物形态观察等。学生根据课程内容提交实验计划,列出所需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步骤,实验预期结果,提前一周交任课教师审核,教师根据全班提交内容的比例进行安排,每次实验课可安排1~2个小实验,如临时装片制作,教师可将学生分为2组,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中采集藻类标本和菌类标本,课上分别进行装片制作,分享观察结果。以现场报告和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现场报告内容包括通过示教系统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制作的封片并拍照,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藻类和菌类等的名称。
3 研究型实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