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建新
模糊———生活中的普遍现象
什么是模糊?《辞海》解释为“不清楚,不分明。”它的显著特点是界限不清,形态朦胧,标准不明,无法量化,具有相对性、互渗性、包孕性和亦此亦彼性。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模糊”是随处可见的。评价人物相貌的美与丑,身材的高矮胖瘦,全凭主观感觉,并无一定标准。分析一个人能力的强与弱,奉献的大与小,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准确量化。喜怒哀乐的情绪,冷暖饥饱的感受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绝无统一尺度。速度的快与慢,效率的高与低,光线的明与暗,色彩的冷与暖,都是相对的,实际上也是模糊的。生活中,人们使用频率极高的诸如“不错”、“好极了”、“很漂亮”、“也许”、“最多”等大量词语,也都表现出模糊的特性。模糊也存在于自然风光中。当我们游览名山大川,尽情徜徉于青山碧水之间,那奇峰异石、清溪飞瀑,令人心胸激荡,浮想联翩;那云雾烟霞、鸟语花香,使人如痴如醉,留连忘返。我们感到有无穷的美蕴含于其中,却难以用语言或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也是模糊性的体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模糊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中的好与坏、优与劣、美与丑、其内涵的底蕴都是模糊的,相互间总是存在一个宽广的模糊地带,很难把它们概括在固定的理论框架中。
模糊美———艺术摄影的新发展
摄影术自发明以来,就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使得成像的质量越来越清晰、逼真,甚至超越人的视觉。不少人认为摄影的功能就是镜子般的记录再现。因此,他们往往单纯地强调“清晰与逼真”,容不得半点的“模糊”。殊不知,“清晰”与“模糊”既是相反的,也是相对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并存于社会生活之中。摄影作品如果仅仅表现清晰美,而忽略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不表现模糊美,在反映生活上是不全面也是不真实的。
时代的变化日新月异,艺术的形式异彩纷呈,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呈现出多元状态。真实自然的“纪实”,毫发毕现的“清晰”固然有其好处,受到人们的欢迎;含蓄飘忽的“朦胧”,混沌暧昧的“模糊”亦有其妙处,受到人们的青睐。“月朦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山朦胧,水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栊。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这首歌创造了一幅幅朦胧模糊的画面。当我们透过这些外在的模糊形象去逼视艺术的精神时,我们就会自然地发现模糊的魅力,感受到一种朦胧美、模糊美。这种美较之清晰美具有别样的情致与风韵。在模糊理论的影响下,摄影家们将摄影技术与艺术相结合,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反“清晰”之道而行之,对艺术摄影的模糊美进行了探索。例如:印象派摄影,在拍摄时注意捕捉阳光的瞬间变化,用软调子追求光影的朦胧,形成一种虚幻的模糊美;抽象派摄影,巧妙运用摄影和暗房技法,采用多次曝光、无底放大,慢门拍摄等技巧,彻底改变图像原有的色彩、线条、形态和空间结构,使得图像表现的内容更为模糊含蓄,充分展示了艺术摄影的技巧。超现实主义摄影应用夸张、变形、象征、幻觉等手法,营造出一种荒诞、神秘的画面,甚至违反人的正常思维逻辑,打破时空界限,把现实与梦境、过去与未来、生与死揉和在一起,使得图像主体的意境模糊而意味深长。超级现实主义摄影,将视觉伸向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通过显微摄影,将微观世界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上千万倍地放大,创作出既有科学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表现模糊性、模糊美的模糊艺术摄影是历史的必然。许多前辈大师说过,艺术的奥秘本来就说不太清楚,完全说清楚了,也许就不再是艺术。可见摄影家应用摄影的模糊语言来塑造形象、抒发情感、营造氛围、深化内涵、表现模糊美,可以提升艺术摄影的境界和审美价值。模糊是一种含蓄,一种朦胧,它给摄影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天地,也给欣赏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多次“再创作”的机会。模糊美含蓄隽永,深邃玄妙,言未尽而意无穷,更值得咀嚼、品味与评说。模糊美是艺术摄影发展的必然趋势。
模糊美的表现形式
现象比规律更丰富。要对摄影艺术的模糊形式进行全面分析,非一篇短文所能企及,在此仅择其几点,作些浅析。
1•主题模糊
摄影家高伯海曾发表了一组《雪》的照片,他拍的是实实在在的冬雪,雪的质感清晰无比。若仔细观察、潜心体味,你会感到洁白轻柔的雪原连绵起伏,恰似曲线柔美侧卧酣睡的玉女;又似刚刚出浴体态婀娜的女神,纯洁无瑕。其不仅表现出自然之美,更表现了生命之美,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类似于这类主题模糊的诸如拍摄起伏的沙漠,给人以一种人体美的感受。雪景、沙漠与生命这些本来各自独立的个体,由于作者的中介作用而出现了互相渗透与过渡,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调与韵味,达到了亦此亦彼的境界,形成妙不可言的艺术摄影的模糊美。
2•象征模糊
艺术,就其本质而论,就是一种象征。象征本身就具有模糊性。任何美学现象和艺术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象征的色彩。以象征的方式来表现某种事物,托物言志,是艺术常用的表现手法,也是艺术摄影表现模糊美的常用方法。譬如,用红色象征革命与热烈,也可以象征血腥与残暴;用白色象征纯洁高雅,也可以象征恐怖与绝望;以竹子象征刚直不阿与向上的精神,也可以象征知识贫乏腹中空;以绿色象征生命、希望,鸽子、橄榄枝象征和平,松柏象征坚强……当然,象征物因受到不同国家、不同习俗的影响,其具有的象征含义也不完全一样。摄影者根据这些象征意义,对象征对象进行艺术处理,才能使摄影作品产生审美价值。
3•意境模糊
“意境”是摄影家以自己的作品,把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以艺术摄影形式与内容诸因素有机组合后呈现的一种“境界”。它是作者与欣赏者在情感上的共鸣,只可意会,无法言传,需要作者和读者共同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想象力去挖掘和理解这种妙不可言的“意境”。意境可以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等不同形态。画外之意,画有尽而意无穷的无我之境是意境模糊的**艺术效果。
4•影调模糊
艺术摄影的色彩由光线明暗等物质媒介构成,这些物质媒介通过一定的技巧,可以造成整个画面的朦胧模糊或局部模糊,也可以以构图的空白处理构成一种影调模糊。这种影调的模糊、虚实,留给观众的是更多的“再创作”的空间。曾获第十六届全国摄影展金牌奖的《逆风行》摄影作品,可以说是“模糊美”的一个典范。“风沙迷茫眼不清,逆风前行身影移”,一个极其平凡的场景被摄影家处理成凝固的模糊形象,升华了作品的内涵,也赋予这一特定场景以更多的象征意义,传达给观众的已不仅仅是逆风而行的一群人,而是一种迎难而上的力量,一种境界,一种理想。#p#分页标题#e#
5•标题模糊
标题是作品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对艺术摄影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甚至能“点石成金”。好的摄影作品的标题往往具有隐喻、暗示、象征、双关,给人以联想、想象或顿悟。还有一种无标题摄影作品,或×××1号、×××2号等作标题,这种方法借助于其它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音乐等,形成一种独特的标题,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这种无标题,绝不是真的没有标题,而是作者认为任何一个标题都难以表现作品的主题;或者认为主题已在画面上充分体现,再起标题反而画蛇添足;或不想自己来揭示主题,而给欣赏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由他们在欣赏作品时,积极参与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揣摩,以各自的生活经验、审美素养、审美情趣、鉴赏能力去理解作品,完善对作品的再创作。
6•风格模糊
过去人们一般将艺术摄影的表现手法分为清晰与模糊两类风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摄影的表现手法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多样,技巧更加完美,可谓出现了一个多极时代,很难简单地以一种什么风格来涵盖。同时,作为一个摄影大师,即使在某一个阶段形成了一种风格,但由于时代在发展进步,其作品只有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艺术上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自我,超越自我,形成新的风格,艺术的生命才能常青。艺术风格的百花齐放是艺术兴旺成熟的标志。
当今,艺术摄影的风格已呈现出交错性和多样性态势。它们不断相互渗透变化,使风格的单一性转化为风格的多样性,多样性的风格又有机结合在一起,交错在一起,这种交错结合现象,抑制了原风格的单一状态,模糊了原风格的明显界限,而出现了与其它风格接壤的中间模糊地带,这样就形成了风格的模糊美。摄影风格的模糊美,代表了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