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让座范文1
今天,我要到爸爸妈妈工作的厂里去,我每星期都可能去一次,我在公交车上找了个座位坐下了,在我的对面的是母子俩,儿子今年大约5、6岁了,他坐在妈妈的膝盖上,俩个人一个座位。
车到小百货就有好多人上车,其中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车一开动,老人就站不住了,东倒西歪,十分吃力。此时,前面的孩子从妈妈的膝盖上跳了下来。恭恭敬敬地指着妈妈的膝盖说:“老爷爷,您请坐。”这出人意料的举动让那位母亲来个措手不及,脸刷地一下红了起来,只好准备让座,车厢里的人终于弄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哄堂大笑起来。这个可爱的孩子,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还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呢。
我站起来把我的座位。让给了老人,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公交车让座范文2
你就站起来让座。
其实,不是每个人都那么伟大,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别人灌输思想,一定要被道德绑架,或者是做个多好的孩子。
你只是在一瞬间,想起了你年迈的父母,你让座,只是希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温暖和可爱一点,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来到其他地方坐公交,希望也可以有人如你一样,站起来,让给他们座位。
让他们在这漫长而又颠簸的一路上,不至于站到腿疼。
其实我觉得,这个世界也不需要每个人都有那么伟大的思想,每个人都想着去拯救世界,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又朴实,没有必要把自己活成夸张得像武侠故事里面的人物。
只是突然就这样想。
公交车让座范文3
坐公交车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需要出示证件,这位太原老妪的做法确实比较雷人。孕妇、老人都是特需乘客,遇到这种情况大家理应互相体谅。然而,各种抢座的极端事例在公交车上却时有发生。在西安的公交车上就发生过这样一幕: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太太和一个3岁的小男孩抢起了座位,孩子的母亲和老太太发生了争吵,车上的乘客看着座位上的老太太和含着眼泪的孩子,也不知道谁对谁错、该说什么好。中华民族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老太、孕妇、小孩之间却因为区区一个座位屡屡发生争执,是不是很不和谐?
公交车上座位之争频发,引起了不少争议,一些地方甚至试图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北京曾经规定,对公交车上不让座者要进行媒体曝光,有的地方甚至欲出台“不让座罚款50元”这样的处罚措施。其实,这是非常荒唐的做法。抢座问题之所以存在,其根本原因是城市公交车数量少、车上的座位不够,不能满足所有乘客人人有其座的需要。换言之,是公共交通部门和政府的服务不力以及工作滞后,才造成了公交车乘坐中诸多乱象的发生。显然,在这个问题上,广大乘客其实都是受害者,公共交通部门和政府才是真正的过错方。有过错的一方不去反省自己、痛下决心改进工作,反倒将责任完全推给了乘客,还理直气壮地搞出些“不让座罚款”之类的新花样来。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他们凭什么这么牛?谁给他们的权力?
然而,老妪抢座索要孕妇证一类的事情不仅是雷人那么简单,甚至不仅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折射出的更是政府公共交通建设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政府部门工作不力不该让公众当替罪羊。
公交车让座范文4
“座位已经有人了,你没看到包啊?”许女士责骂起来。“你不是在抢劫座位吗?……素质差,人品差。”朱某回骂。此时,许女士的朋友上了车,坐上许女士抢下的座位后帮着骂起了朱某。过了一会儿,有一名患病老太上车,两名大学生于是逼迫“占座”的妇女给患病老太让座,并用相机镜头对准该妇女拍了半个小时,同时威胁要将照片发到网络上,结果妇女决定报警。
我相信,类似的新闻今后还将不断出现。因为这样的社会问题,被当事人各方错误地理解为是“社会公德”方面出了问题。而不少人嘴上的“道德”,就像是手电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公交车上弄一个“老弱病残孕专座”,也是在这种思维逻辑下解决问题的制度安排。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这种制度安排,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相反,它还经常成为矛盾爆发的引信。大学生成胁要将“不让座”的图片发到网络上,是期望借助于“道德”的力量为自己出气。
其实,无论他是否“出了气”,都丝毫不增加公交车上的座位。而要真正减少类似冲突,减少公交车(及火车)上的拥挤程度,都倚赖于更合理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必须能够刺激公交车及火车上的车次或座位增加。在现有的垄断条件下,公交公司根本没有增加车次和座位的激励。车子越拥挤,公交公司越赚钱。而且,车子经常拥挤到不给男女混乘预留保持基本道德的空间。所以,最不讲道德的是公交公司,但是乘客们却在相互埋怨对方缺乏道德。
“座位数量小于乘客数量”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短缺问题,从而是一个经济学问题。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它和解决它的思路则是:座位不足的原因是公交车产权不清晰和竞争不充分导致的――公交线路的私人经营以及竞争的加剧,会导致座位增加到每个乘客的屁股都得到相同程度的尊重。处于竞争中的私人车主愿意为每个乘客准备座位――无论其是否“男女老少残孕”,一律平等。
公交车让座范文5
文明乘坐公交车倡议书一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咸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让城市更美丽,让咸阳更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是咸阳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的展示台。为倡导文明新风,践行《咸阳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乘坐公交车环境,我们共同倡议如下:
一、文明乘车,排队上车,维护良好秩序。市民候车请勿站在行车道上,依次在站台上候车;车辆到站停稳后,请依次排队,先下后上,前上后下;上车不拥挤、不加塞、不追逐打闹;上车后主动刷卡、投币,不投假-币,塑造诚信品德;行车中服从安全提醒及司乘人员管理,保障人身安全;听从司乘人员疏导,不在车门口停留;下车提前向门口疏导,等车停稳后有序下车。
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传承中华美德。乘车时,不占座、不抢座,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幼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争做城市文明使者;倡导老年人避开高峰出行,减少在上下班、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乘坐公交车,既保护自身安全,又将有限的公交资源让给有迫切需要的上班族和学生。
三、遵守法规,加强防范,确保出行安全。树立安全意识,不携带易燃、易爆、有毒及其它危险物品上车,发现影响乘车安全情况及时劝导或报警;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提醒自己和他人防范盗窃;下车后自觉遵守交通法,从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或人行横道过街,不随意冲撞红灯、横穿马路。
四、践行公德,谦和有礼,倡导文明新风。不赤膊乘车,不在车内乱贴乱画、高声喧哗、大声接打电话、讲粗话;保持车内卫生,不在车内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将头、手伸出车窗外,不向车窗外抛撒垃圾;乘客相互磕碰,互道对不起,相互谦让、包容。
城市的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乘车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呵护。让我们携起手来,讲文明、树新风,自觉做到文明乘坐公交车,共同营造安全、畅通、和-谐的出行环境,用自己的文明行为为咸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倡议人:XXXX
日期:2017年xx月xx日
文明乘坐公交车倡议书二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我们很多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车上学、回家。公交车为我 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窗口,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的言行举止、素质修养。遗憾的是,我们在候车、乘车时,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候车时,同学们在公交站台打闹;车辆来了蜂拥而上,争抢座位;在车上,旁若无人地互相打闹,大声喧哗,这些行为既是对其他乘客的不尊重,也威胁到自身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影响了自身形象、学校形象,甚至是舞钢这座美丽小城的形象。
崇尚礼仪、尊老爱幼、互敬互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文明乘车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市民,应该成为我们少先队员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向同学们发出倡议:
一、站台候车不越界。候车时要在站台上有序等候,切勿 到站台下或行车道上,以防车辆到站时危及安全。
二、自觉排队不拥挤。公交车辆到站时,要等车辆停稳后 依次上车,养成自觉排队的习惯。
三、礼让他人不抢座。主动为老弱病残、怀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
四、言行举止要文明。车厢内,不高声喧哗,不打闹;与他人发生磕碰或纠纷时,能相互包容。
五、维护整洁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公交车让座范文6
“爷爷,这里坐!”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子起身给老人让出了自己的座位。一路上,老人感动不已,临下车时,他要了她的联系方式,并告诉她他姓聂。女孩子只是笑笑,因为在她看来让座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1月22日,班主任张老师将一封信和500元钱交到女孩子的手中。女孩子满心疑惑地拆开信:“是你的让座,一声亲切的‘爷爷’,让我感动至今……”信中,这位老人承诺,每月资助她660元,直到大学毕业。这封信,把女孩子惊呆了。从小爱看童话故事的她怎么也没想到,美丽的童话有一天会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个童话故事中的女主角叫欧阳晨晨,是武汉市东湖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她给老人让了一次座,而老人却要资助她上7年学。这个故事到此似乎应该结束了——爱的付出得到了爱的回报。但谁也想不到,这个爱心故事刮起了飓风,引发了全城的爱心接力。
“晨晨让座”意外得到好心人资助的事情很快在武汉市传开了。武汉市武昌区教育局号召全区中小学生加入到向欧阳晨晨学习的队伍中来,并倡议以“晨晨让座”事件为契机,在武汉市设立“公交让座日”,号召大家一起为武汉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许多市民都表达了对这种文明行为和爱心接力的认同。
2008年5月,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将1路公交车命名为“晨晨爱心线”,请欧阳晨晨作为该线路的爱心大使,希望乘客都能像欧阳晨晨一样,将文明之风传递下去。
2009年4月22日,武汉市正式设立“公交让座日”,近千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发出“让出一个座位,献出一份爱心,温暖整个车厢”的倡议,引导市民文明乘车,爱心让座。
2010年9月,中央电视台做了一期关于公交车上该怎样引导人们积极主动让座的专题节目,引发了关于让座的一场大讨论。一位社会学家的话,引发了人们的一致认同和深思:从自己做起,影响别人,改变世界。“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改变自己,就可能改变世界。
欧阳晨晨不正是一只“蝴蝶”吗?而你,一样可以做一只改变世界的“蝴蝶”。
(摘自《知识窗》,有删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