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例6篇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1 1 实施抢救前的预见准备 1.1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 在进行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时,要求每班护理人员,按时对护理用品和需要设备进行盘查,及时做好值班情况记录;每天检查抢救仪器,如果发生故障及时维护并做好应对措施;手术需要的物品必须做到:齐全、无菌、安全、固定。为了促进急诊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将输液、心肺复苏、监护组合罗列到手术救治中,积极做好防护措施。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1

1 实施抢救前的预见准备

1.1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 在进行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时,要求每班护理人员,按时对护理用品和需要设备进行盘查,及时做好值班情况记录;每天检查抢救仪器,如果发生故障及时维护并做好应对措施;手术需要的物品必须做到:齐全、无菌、安全、固定。为了促进急诊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将输液、心肺复苏、监护组合罗列到手术救治中,积极做好防护措施。

1.2综合培训人员技能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衡量护理人员的核心要素,熟练的专业技能也是保证成功抢救的重要环节[2]。因此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急诊手术实施内容,制定分类培训事 项[3]。外科系统疾病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以上技能后,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的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积极配合手术人员完成手术作业。

1.3设计并制定急救方案 设计并制定急求方案的时候,可以根据危重患者护理需求,预见性制定救治方案,加强抢救程序和抢救流程操作,提高抢救效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抢救程序培训,让救治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制定适合护理人员的方案,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

2 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

2.1预见问题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观察患者的发病机制、病情、心理及生理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预见问题,进一步估计病情判断病症,预测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容易引发的关键问题[3]。

2.2确定重点 按照患者的初步判断和病情变化,在准确分析患者出现病症原因后,确定护理工作重点。可以确定为: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②患者病情估计;③重要肝脏器官维护;④分泌物和引流物观察;⑤报告跟踪;仪器检测指标评定。如前例,预见性分析患者有可能出现宫外孕或者黄体破裂,应该及时进行静脉输液,同时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检测,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2]。

2.3具体实施 积极做好以上工作后,可以根据患者状况和护理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提高抢救效率。

对患者实施抢救时,预见患者在思维不清晰时,容易发生呕吐甚至窒息;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置患者体位,采取措施应对;然后根据患者面部表情和生命体征状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适当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安抚患者的心理变化,提高抢救效率。

3 实施评价

3.1评价抢救患者 回顾性分析抢救患者的救治材料,对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术后愈合情况进行追踪分析。将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标准。

3.2评价手术管理 手术管理主要对抢救室管理、急症方案制定、护士人员表现状况、组织能力、整体配合效果和专业技能等进行评价;可以让手术患者、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医生评价、领导评价等获得综合评价效果,讲考评结果作为护理水平参考依据。

4 实施护理管理意义

4.1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表示,在进行护理前,对患者在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一步确定护理重点,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患者护理疼痛,提高护理质量。急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和灵活应变能力,具有严格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定重点,才能提高预见护理质量、体现预见护理的重要性。

4.2预见性护理是管理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预见性护理工作的重点是瞬间判断、确定护理评估和护理处置,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在急救护理中,保持准确、系统全面的信息观点,必须在建立护理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护理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评判[2];从系统化角度出发,综合全面的评定患者表现,掌握护理工作进行重难点;从控制论角度出发,实现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事后控制,积极做好事先控制对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4.3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急救护理主要是对慢性急救发作患者、危重患者等进行护理的新专业。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应用素质和护理专业水平对抢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3.1加强急症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意识决定方法。急救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仅仅在一念之间,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对急症人员的病情进行评判,根据工作经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急救。与此同时,还必须在救治危机的状况下,保持临危不变的心理适应能力,快、准、稳的完成护理操作。可以通过专业培训,锻炼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急救手术成功率[1]。

4.3.2明确护理人员岗位分工 急救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危重患者,抢救中容易发生各种突发状况,给抢救现场顺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两位护士同时进行一项任务,会让抢救工作手忙脚乱,耽误**就诊时间。利用预见性急救演练,可以让护理患者明确职责分工,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对急救工作的顺利进展具有显著效果。

4.3.3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急症手术护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接诊到病危患者后,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观察,抓紧时间,分秒必争,在有效的时间内,制定出最恰当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当医生没有抵达现场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预测,及时准备手术用品。启动危重患者护理流程,妥善处理急救中出现的问题。在抢救工作中不断完善护理能力。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2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34.5±5.6)岁。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34.6±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不实施危机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危机意识、危机预案、危机管理机制、危机处理、危机处理总结等。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情况、危机抢救成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病历书写规范情况等。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为25项,每项0~4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如果患者在抢救治疗中,出现抢救失败、死亡,则直接记为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7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为3.33%(2/60),对照组危机事件发生率为20.00%(12/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3.33%(50/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历书写正确率为100.00%(60/60),对照组为88.33%(50/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59/60),对照组为81.67%(49/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危机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主要是针对临床护理中各种多发的危险事件进行评估、预防等制定处理预案和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本文急诊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危机管理进行分析,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治环境。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病情一般属于危重症,针对这类患者,医院可以开展先诊疗再付费的服务模式,将服务流程优化,将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治环境,提高抢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②提高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定期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讲座等,加强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③加强制度管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传达患者的医嘱,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患者病历的书写,其中针对危重症患者,在抢救治疗后,需要补充病历。加强制度管理,保证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必须符合要求和护理标准。④制定危机管理机制。在护理过程中,制定危机管理小组,针对急诊外科以往遇到的危机因素和危机事件,制定危机预案,规范护理中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对患者的危机管理、护理情况等进行安全检查。⑤制定危机事件处理预案。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提前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预测,然后制定危机预案,保证在患者发生危机事件时候,可以及时、妥善的处理。⑥危机处理。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危机事件,立刻根据患者的危机类型,按照危机预案进行处理,如果患者发生的危机事件不在危机预案范围内,及时通知医生,并同时实施抢救处理。在患者危机处理之后,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将危机管理、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足等进行总结,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出现。在以上这些危机管理内容中,还需要建立危机公关,针对临床诊治、护理中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处理,将危机管理中的相关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增强护理护理人员的危机预警意识,在临床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心理护理等。本文针对患者实施危机管理,危机事件发生率较低,抢救成功率非常高,患者的病历全部书写正确、规范、合格,而且护理满意度也非常的高。

4结语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3

【关键词】医院急诊急救;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63-01

在21世纪这样的大背景下,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的改变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医院急诊急救管理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并且在医学中有着屹立不倒的地位。因此,本文将从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这方面进行逐一论述。

1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

1.1医院急诊急救人才水平有限

从急诊医学发展史来看,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其特定专业内涵尚未形成一完善的体系,急诊急救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远远满足不了急诊急救医疗的需求。由于急诊科编制不足,所缺的急诊急救人才只能由其他专业科室派人支援,所以急病得不到急治,或救治不当的事件屡见不鲜。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来看,急诊科需要24小时连续开诊,急诊科医护人员面对的救治群体病情危急,病种杂,病谱广,未知因素、不确定性因素多,病情具有较大的不可预见性,极易引发医疗纠纷。医护人员需要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及精湛的技术,尤其危急重患者抢救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故责任重,风险大。长期超强度的工作使医护人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负担重,工作压力大,而且夜班频繁,十分辛苦,在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又无相应的倾斜激励机制,专业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相当普遍。

1.2医院急诊急救体系有时代不符

现代急诊医疗的原则是突出“时效”,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与有效处理,重在“救命”,即以高超的医术和技能使危重患者脱离危险。但是目前由于医院急诊体制的不健全、不合理、非人性化,很多医院急诊科对就诊的危重患者特别是生命垂危患者仅分诊,再转送相应科室救治,频繁会诊往往因中间环节接口多而延误抢救时机,这种急诊不急的救治机制严重影响了急危重病人急救质量。除了制度本身的缺陷外,对贯穿急诊急救服务流程的质量要素和质量环节上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也远远不够;诊疗过程中的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措施不完善,难以预防质量缺陷,杜绝隐患纠纷,难以满足质量,且方便、安全的急诊救治的基本要求。这也是不少医院急诊急救工作质量、效率都低的症结所在。

1.3医院急诊急救的意识落后

落后于时代要求传统的急诊医疗质量管理意识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形成的以疾病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较少以患者为关注焦点,不能为患者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上提供全面、全过程的优质服务,这也是急诊医患纠纷的一个难点问题。传统的质量管理忽略医疗质量全过程控制如基础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等,从患者的角度来看,也是因传统急诊医疗管理理念的制约,没有考虑分析患者抱怨产生的原因,从急救服务过程、医疗环节、接口管理等方面找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持续有效的控制,加以及时改善,建立预防措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急救质量的需求。符合现代急诊医疗要求的管理制度固然重要,但制度是人建立的,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制度何以能建立。因此,导致急诊医疗工作中诸多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观念的落后。

2医院急诊急救管理对策研究

2.1加强医院急诊急救管理服务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铁饭碗”思想已深入到医护人员的内心深处,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思想。面对当前激烈的医疗竞争市场,医护人员必须承认自己是服务者,要把“患者的满意才是我们的满意”作为自己的行为理念和医疗准则。近年来,虽然各个医院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优质服务活动,但服务不到位、缺乏人情味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急诊医务人员要加强学习,切实认清形势,纠正医患错位,强化服务意识。由于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他们在接受医护人员的服务时,其心理、生理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可能与健康人有差异。因此,医护人员在重视疾病诊治的同时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在思想上由只重视疾病转变到重视患者上来,在为患者治病的同时,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注,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与被关爱。

2.2建立健全的医院急诊急救管理体系

医院急诊急救中心建设要根据本院本地区的病种特点,配备相应的先进仪器和设备,选派医术高明、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思路敏捷、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充实到急诊急救中心,使急诊急救中心机构健全、队伍业务素质提高、设施设备配套完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患者的需求。由于急诊病人较多,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医疗风险高,医院要高度重视急诊急救中心的工作,由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分管急诊急救工作,如果遇到重大抢救,要亲临现场指挥。院长要定期听取急诊急救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汇报,不定期到急诊中心了解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相关科室如医务科、护理部要由一名副主任分管急诊急救工作,进行组织协调,以保证急诊急救工作的正常运行。

2.3医院急诊急救管理中加入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包括病人的应急抢救预案和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应急预案。病人的应急抢救预案:急诊患者大多是由于中毒或创伤等意外伤害所致,且病情危重,一旦出现这种突发事件,对医院的抢救承受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平时缺乏准备或准备不充分,面对突发事件,医护人员会手忙脚乱,这将使病人丧失宝贵的抢救时机。因此,制定综合性或专门应急抢救预案对于提高医院的应急抢救能力极为重要。自身安全应急预案:目前,特大交通意外事故、地震、海啸、恐怖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在突发事故来临时,急诊急救中心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相应的针对性的预案。预案内容包括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和医院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等,急救中心要定期开展自救训练,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结语:总之,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是发展我国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对提高我国的医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医院急诊急救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改进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实施PDCA管理前的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实施PDCA管理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要素管理、环节管理、终末管理等。分析存在问题,对照工作标准,制定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急救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各病种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仪器、设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提高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PDCA循环;呼吸危重症;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65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PDCA循环中,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普遍实用的管理哲学[1]。我科于2012年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引入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提高了急救效率,保证了护理安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为呼吸科专科病房,收治病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重症哮喘、急性肺栓塞、肺癌急症、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自发性气胸。我科护理人员共24名,均为女性。年龄22~49岁,平均(30.1±1.98)岁。其中护士6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2名。将2011年1~12月抢救患者426例作为对照组,男226例,女200例;年龄18~76岁。将2012年1~12月抢救的患者489例作为观察组,男242例,女247例;年龄19~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所患疾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计划通过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对我科全年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进行分析,存在如下值得改进的方面:护理人员对呼吸科急救知识、技能掌握参差不齐;医护工各级人员抢救配合偶有不协调现象;急救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需继续加强等,为使优质护理内涵不断提高,我科需持续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管理。因为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医院近年充实临床大量年轻护士,本病区3年新进6名护士,均在规范化培训轮转期,对呼吸科急、危、重症患者,特别是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存在问题;对急救技能及呼吸科专科急救药品仪器的管理、使用不够熟练;机械执行呼吸科急症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造成急救患者时医护协调不好,抢救时人员分工不明确、效率低下。对此采取设计、培训指导、实施和评价4个步骤;及时制定或改进工作流程。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集思广益,通过每月1次的质量分析会、个别征求意见和护士长归纳总结,对原有的急救护理工作进行充分讨论和分析,新增订呼吸科专科分级护理制度;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呼吸科危重患者、特殊治疗交接班规定;呼吸科执行抢救医嘱补充规定;呼吸科患者安全转运补充规定;呼吸科落实药品管理制度具体要求;呼吸科实施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科内要求(年轻护士导师制);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呼吸科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CPR、吸痰、推注泵、吸氧、心电监护等)。

1.2.2执行自2012年1月成立由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组成的急救管理小组。针对2011年科室年终考核中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1.2.2.1科室将护士分为新进人员、工作3年以下、工作3~10年、工作10年以上,针对各层次护士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由护士长负责培训计划和培训评价标准的制定,具体培训指导工作由急救管理小组成员共同承担。急救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实施对本病区全部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护士长还应全面指导及督导各层级护理人员培训计划的进展与实施。培训内容:(1)护理急救知识。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专科急症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包括急性肺栓塞、大咯血窒息、张力性气胸、重症哮喘等。(2)护理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使用、心电监护、呼吸机的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技术、导管意外脱出的处理等[2]。(3)观察患者病情的要点包括观察的方法、病情的评估、病情恶化的表现及患者潜在的安全隐患等,对于低年资护士指导采用MUWS评分法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3]。(4)抢救的配合重点,如药品和物品准备、常用急救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基本抢救程序等。

1.2.2.2培训方式理论培训:科室集中培训,按照科室计划进行培训,每周培训1次,授课内容结合实际病例,用PPT演示,并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技能培训:病区由急救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病区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紧急救治演习,由急救管理小组结合临床实际,设置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或出现意外情况的场景,进行紧急救治护理流程及抢救技能的演示,每2月1次,各层级护士全部参加。

1.2.2.3考核为了保证培训效果,护士不断强化考核,考核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按照实景模拟进行考核,考试考核成绩计入个人技术档案,与绩效工资挂钩,不合格者要进行补考,最终达到人人过关。

1.2.2.4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护士长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以及患者数量变化等情况实行弹性排班,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充分调动每位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专长。每天调整护士分管床位以满足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需求,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4]。科室制定“紧急状态下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制度及流程,做到人人知晓,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由护士长统一安排,由3名护士负责。将3名责任护士的急救职责明确分工,定岗、定位,最大程度发挥与医师合作的协调性,使急救措施更快、更合理地用于患者。具体为:1名护士判断病情,通知医师,准备抢救并记录时间,准备抢救仪器(吸引器、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并接上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配合其他护士进行吸氧、吸痰、气管插管,记录口头医嘱、各项监测数据,及时补写抢救护理记录。做好病房内其他患者及家属的安置工作;第2名护士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氧气吸人,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及通知麻醉科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注意安全护理,使用床栏及约束带;第3名护士快速推抢救车至病房、准备抢救药品,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的同时进行采血,以备检查生化指标,根据医嘱正确给予药物。

1.2.2.5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定抢救仪器设备管理目标,确保医疗安全及抢救成功率,仪器完好率达100%,投诉率为0;护士长对科内急救仪器有计划地进行技术练兵,做到人人熟练操作,明确注意事项,对一些简单的仪器故障能很快识别与排除;抢救仪器、设备管理做到“五定一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人管理,定点放置,定时消毒灭菌,定时检查核对、及时维修补充,确保性能完好,并登记,班班交接;使用后由当班护士负责清洁、消毒、检查等处理后备用;科室规定负责急救仪器的护士每周检查仪器的性能及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1.3观察指标比较2011,2012年度,护士急救相关知识考核得分及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相关知识得分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表2)

3小结

PDCA循环法是程序化、标准化的一种科学工作方法。它具有完整性、统一性、连续性,不断循环,不断提高[5]。将PDCA循环应用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急救管理中,使急救管理有的放失、有始有终,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每次赋予新的内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使护理质量逐渐提高。

表1显示,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前后,护士急救相关知识平均分增加,危重患者总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这充分证明了PDCA循环对于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护士在面对危重患者抢救时能做到瞬间判断、正确评估、果断处置,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为危重患者赢得了更大的生存希望。总之,PDCA循环控制能有效提高呼吸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姜鸳英.PDCA在内科整体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4-15.

[2]孔丽.分层级培训护士紧急救治能力的效果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94-395.

[3]李银先,叶红梅.MEWS评分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7):419-421.

[4]倪洁,林琳,赵琦.JCI标准下PDCA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6):444-446.

[5]袁志敏.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5

1 培训内容

1.1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 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 培训方法

2.1 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 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 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 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 、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 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 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 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 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 2.3 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 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 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 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 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 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 体会

3.1 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 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 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 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 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 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危重病人抢救预案范文6

1.1方法1.1.1重视分诊环节 急诊分诊是成功抢救关键环节,分诊护士对急诊患者做到主动迎接,评估患者生命体征,迅速准确对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并分诊,直接将生命体征异常的患者送入抢救室。1.1.2及早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病患进入抢救室对照组常规抢救,观察组立即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包括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五个方面。每方面0~3分,总分15分。对患者进行每半小时监测评分一次,将分值作为患者抢救等级的评价指标。1.1.3评价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包括患者就诊满意率,抢救成功率。1.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记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急诊科急忙乱杂,完全依赖医务人员经验和直觉判断病情,难免主观臆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从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及意识状态等生理病理指标对患者进行判断,简便迅速准确度高,实用于急危重症患者。2.1MEWS使用简单,可行性强MEWS参数简单,使用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情况5项生理指标进行评分,1min内便可完成。将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值化,具有快速简捷,科学对患者危险性进行预测等优点,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2.2潜在危重患者早期预警急诊有一大部分看似生命征平稳,随时会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早期表现为,血压,呼吸,心率,SpO2,意识及尿量等的改变。MEWS评分护士对进入急诊室患者立即开始评分,观察病情,同时动态进行评分,一旦发现患者病情可能变化,评分≥3分,就提醒医务人员迅速对患者做出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争取抢救**时机。2.3动态监测MEWS分值,可客观指导护理临床工作MEWS评分≥4分或动态评分明显增加,护士需立即通知医生观察患者及时调整抢救方案。MEWS动态评分为病情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可提高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6-23 13:12
下一篇 2024-06-23 12:24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