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1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和现象对自身或者社会的重要性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全国人民的物质及精神文化生活都有了极大地提高,但是对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的青少年来说,往往由于自己的社会心态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因而常常会出现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紊乱现象。而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一直坚持着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同时,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与日常的语文教学挂钩,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之形成健康、道德、和谐等积极的价值观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2当今青少年群体中价值取向的误区
当今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来说是可观的,普遍有着较强的自信心、积极地进取心以及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但与此同时,一些消极的价值取向也是存在的,有些取向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思想的逐渐成熟而逐渐改善,但有些则需要及时加以引导。
2.1倾向性职业追求的是权利与金钱。虽然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未踏入社会,与所谓的金钱及权利接触不深。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的多样化以及按劳分配、优胜劣汰等市场法则的出现,往往影响着青少年的求职取向。在问及他们的求职取向时,他们大多反映的是权利或高工资,而当问及他们所谓的权利与高工资是否代表未来的幸福时,大多反映的是未考虑过或是肯定的回答。如此受“拜金主义”的影响,必将会使青少年在未来的人际及情感交流等方面大打折扣。
2.2生活取向追求的是享乐与满足。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人类的欲望也在不断的上升。而当今的青少年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从小的养尊处优使他们缺乏一定的分享意识,加之受到一些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往往在生活中讲究要吃得高档,穿的时髦,花钱要大方,而且平时所用的东西必须是名牌而且要潮流。长期如此下去,只会导致青少年在生活中缺少一定节制,一味的贪图享乐,体验不到汗水背后的而辛酸。
2.3倾向性知识追求的是理论与高分。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各行各业对人才的争夺也是非常的激烈,青少年学生作为国家的后备人才资源,其能力的强弱与未来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误导,许多学生所追求的文化及知识只是片面化的高分,他们认为分数高就意味着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好,相对应的是自己的能力也就越强。而他们恰恰忽视的是创新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
3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展,中学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段的改革,但有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那就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而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独有的特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具体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3.1让成才案例探讨带动学生追求知识的方向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或阅读理解当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成才案例。在往常的课文分析当中我们可能更多注重的是文章主旨思想、写作手法、整体结构等客观表象的分析及讲解。但当我们深入文章时会发现里面蕴含有成才人士理想、志向、人生目标和成才路上的种种荆棘等内容,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带动学生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对他们成才之路的探讨及分析来强化自己的成才观念。这样一来,在强化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真正的人才不仅仅是依靠成绩来论高低的,而是综合发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性统一,并在应用的同时不断加以创新的。以此来带动学生追求知识的方向性具有非常实用的操作价值。
3.2鼓励引导学生抒写生活随笔,加强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正确认知。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不同,往往对相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回到事实本质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对于性格可塑期的这帮孩子来说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由于现在社会的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教育都普遍重视,好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抒写生活随笔的习惯,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现成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对周边的事物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我们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这些看法加以了解并整理归类,从而发现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认知误区,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引导。
3.3注重课堂情境创设,加强学生情感教育。2007年3月在全国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提出提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尤其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这也应涵盖了感恩、回报、尊敬、关心等情感意识的教育。而语文课堂作为一项极其活跃而又有趣味的教学环节,在分析课文或其他教学内容当中我们就可以有意在里边创设一些课堂情境,如兴奋、动情、激动、迫不及待等等。这样以来就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生活,在对故事的深度理解当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意识。如此下去让学生在进行情感思考的同时,又增加了他们对周边事物的理性分析。
3.4在语文教学实践环节增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价值观。为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新课改的不断要求下,语文教学实践环节在中学的语文教育中也占有了相当大的比重。面临当今青少年群体普遍个人主义严重的情况,作为中学执教的一线老师,我们就很有必要将学生集体价值观的培养贯穿在语文的教学实践环节当中。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自己体会并同化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集体与个人”等类似相关的辩论赛、知识竞答,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并加以分组竞争。通过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明白:自己价值的体现脱离不开集体,自己利益的上升必须建立在集体成绩的上升之上。
4结语
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是他们在逐步的发展中强化自己的必经之路,而语文教学作为中学教育及学生养成教育的基础教学环节,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我们老师作为培养青少年价值观的“催化剂”,不仅要将学生各方面价值观的培养贯穿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而且要不断通过各种实践去检验强化。展望未来,我们语文教学在社会的发展中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中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成分也将会不段增加。因而,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和学生打成一片,不断去透视学生的心理并对他们加以合理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执教能力,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同时,培养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2
1.生命价值观教育概念
1.1生命价值观
生命价值观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人作为主体时对待生命价值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对人的现实活动具有引导性,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自觉性。人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形成的生命价值观也会不同,正确、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实现人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具有重要作用。
1.2生命价值观教育
生命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自身意识的引导,所以在形成过程中,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对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来说意义重大。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强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有益性,引导学生对生命本质有一个全新、正确的认识、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消除学生自身对生命价值观的误解,正确认识到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性,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
2.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2.1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
现阶段高职高校的生命价值观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整个世界变得相对狭隘,学生大都沉溺在计算机网络世界中,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时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教育工作难度较大;传统的应试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缺乏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关注,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容易形成烦躁、迷茫的消极情绪,不利于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加大了生命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2.2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高校学生是建设社会的中坚力量,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的生命价值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育课程。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行为素养,使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变得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大学生的科学意识,有利用学生更好的择业或者创业,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
3.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3.1课堂教育与课下实践相结合
提高生命价值观教育水平,课堂教育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专门开设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生命价值观教育体系。在课堂上围绕生命价值话题进行授课,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教学内容更加鲜活;课下举办一些有关生命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老师可以针对生命环境的有关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探讨交流过程中提高了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软件,如微信、微博等,一些有关生命价值观的相关知识或者图画资料等,让学生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可以对生命价值观进行了解。
3.3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老师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老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掌握更加丰富、专业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对教育工作和教育效果进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时及时改进,不断完善自己,以便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3.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健康与人的情绪、性格、行为习惯都有重要的联系,高职学生在学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存在很多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命价值观的理解,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加以疏导,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展开。结束语新时期,加强高职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加强高职思想政治生命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辉.和谐社会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J].中国市场,2015(22):200-202.
[2]刘虹.新时期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6).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3
要想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学校教育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高校教育对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教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正确有效的高校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形成有效的创业价值观,同时也能够优化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力,树立客观的创业风险认识。下面笔者就对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有效促进大学生在高校中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高校重视价值观理论教育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不乏成功的佼佼者,但是失败者却是占了更大的比重。造成这种创业成功率低下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综合大学生创业的多种失败案例来看,造成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大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和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体系。尽管现今高校已经开始采取教育措施,但是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影响效果还是很小,这也引发了高校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和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的深思。笔者认为要想大学生能够在高校进行有效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高校教育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高校自身应该对如何进行正确的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进行研究,创造出自身的教育体系,培育出专业的教育者对大学生创业这一块进行专业教育,保证高校本身具有系统化的教学体系。第二,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可以进行一定调查,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自由课程教育,帮助这些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明白为何选择创业,怎样正确规划自身的人生,让大学生知道如何正确地选择创业方式,做到积极主动的创业行为。这种较新颖的高校教育模式不仅符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要求,同时也能对大学生如何实现创业、如何正确创业、如何冷静处理创业困境给予实质性的思想指导,为大学生正确创业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二、创新高效教育思路,让学生学以致用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形势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分析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周围客观事物、现象能否满足自身或社会需要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其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观,而适当的择业观对大学生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第一。职业价值取向:含价值目标、职业社会地位、职业收入、行业选择、地域倾向、工作条件选择等方面。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应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第二,职业理想: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理想时,就要权衡各种条件,如社会需求、个人追求、个人能力素质、工作机会和待遇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三,职业价值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源于职业需要,而其职业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福利待遇、事业成就、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等。第四,职业发展观。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指大学生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以及从事职业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把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择业动机,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发展。
2.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行为、职业目标、择业手段以及将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能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促进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都爱岗敬业。这需要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引导:(1)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2)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3)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确立正确职业价值目标。(4)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择业和竞争择业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5)培养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6)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7)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才能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人职业理想,达到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
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适应时展要求,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多种途径同时进行。
3.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坚持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体现学生为本,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充分就业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要强化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
3.2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方式和结果。校园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构建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如通过专题讲座、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强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个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文化环境。
3.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育作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认识职业社会,并正确引导正确认识社会需要,调整职业目标,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见习、实习,让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3.4发挥就业指导课的教育作用
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要加大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形势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及培养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没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和就业机制的变革.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新变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1.大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分析
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和评价周围客观事物、现象能否满足自身或社会需要所持有的内部标准。价值观在职业选择和职业评价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是在校大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其对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择业观,而适当的择业观对大学生首次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包括: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第一。职业价值取向:含价值目标、职业社会地位、职业收入、行业选择、地域倾向、工作条件选择等方面。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应强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第二,职业理想:大学生在设定职业理想时,就要权衡各种条件,如社会需求、个人追求、个人能力素质、工作机会和待遇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职业目标并制定科学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三,职业价值目标,大学生的职业目标源于职业需要,而其职业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福利待遇、事业成就、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等。第四,职业发展观。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指大学生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以及从事职业过程中,通过对自己和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把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和未来从事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择业动机,推动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发展。
2.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意义
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择业行为、职业目标、择业手段以及将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引导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能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促进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都爱岗敬业。这需要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引导:(1)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定合理的职业期望值。(2)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3)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确立正确职业价值目标。(4)促进大学生增强自主择业和竞争择业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5)培养大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6)促进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职业素养。(7)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引导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才能使大学生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人职业理想,达到自我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
开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教育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保证教育的有效性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多种途径同时进行。
3.1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坚持就业为导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体现学生为本,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促进其充分就业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要强化就业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职业,确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自主择业、竞争择业的思想意识。
3.2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中的方式和结果。校园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师生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构建大学生科学职业价值观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活动和校园文化中去,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如通过专题讲座、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强化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道德教育,营造一个高尚精神风貌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文化环境。
3.3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培育作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认识职业社会,并正确引导正确认识社会需要,调整职业目标,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农村、工厂进行社会调查.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见习、实习,让大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3.4发挥就业指导课的教育作用
就业指导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上要加大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范文6
关键词:校长 教育价值观 转变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与主体价值关系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观是指导、支配和评价教育行为及功效的核心观念,对于整个教育活动起着深刻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当然也就直接决定着教育的结果。
学校教育价值观,是制定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培养且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依据,也是发展教育的出发点及教育改革的依据。学校教育价值观就是为提高人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和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人的自身完善化的发展。提高民族素质是基础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中小学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观念与思想、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等,都必须服从这样一个核心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校长的教育价值观,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古今中外,优秀的校长、真正的教育家在理解和把握学校教育价值观方面发挥主导、示范和凝聚作用,能够并善于把价值领导作为一种重要的领导方式,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价值领导的艺术,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成为学校教育价值观阐述者、体现者、追求者和实现者。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做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阐述者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教育价值观被严重扭曲的现象,反映在一些学校里,便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得失,而很少顾及国家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多样需求。于是分数、升学率便成了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追求的主要指标,并因此不顾教育规律,不惜以牺牲师生的时间与健康为代价。这种教育价值观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的确迎合了社会心理,适应了现行的某些评价方式,却严重扭曲了学校的使命和责任。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统领和指导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学校教育要自觉适应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就应当通过扎扎实实的教育价值观的自觉重新建构,来指导我们的学校教育沿着健全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以人类基本价值和社会主流价值为基础的,与它们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素质教育就是这样一种体现了人类基本价值共识和社会主流价值要求的现代教育理念,它包含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自主发展、终身学习、让每个孩子都成功等丰富的价值内涵,应得到准确的理解与努力的实践。
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转型和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今天,校长耍引领学校教育自身教育价值观的确立是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转变的前提和基础,它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价值意识,不断地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形成自己的教育价值观。
首先,校长应通过不断地学习,了解重要价值范畴的基本涵义和社会意义,掌握价值理论、教育价值理论和价值观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系统和深刻地领会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学校领导的价值内涵,理解价值领导在学校领导方式中的核心地位,把握价值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其次,校长要牢牢把握人类的基本价值共识,如诚实、理性、自由、公正、责任、合作、和平、宽容、团结、幸福、平等等,如果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善于把这些人类基本价值共识体现在日常讲话、行为和制度中,那么他就能够赢得师生员工的支持、理解与赞赏。第三,校长要放开眼量,全面了解国际社会特别是我国社会几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系统掌握、深刻理解社会主流价值。我国现阶段的主流价值观或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校长。应该对这些社会主流价值观有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是校长的政治责任,也是校长引领整个学校教育价值观转变的客观要求,更是引导和重塑师生价值观念的重要条件。
只有这样,校长才能把握好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前进步伐,确保整个学校的管理永不掉队,同时也能对由于社会变革而出现的教师价值观冲突偏差问题的引领和调控,让学校始终站在改革的前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做学校教育价值观的推动者
面对自己的职业,面对现实利益的诱惑,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不能理解社会主流发展变革必将伴随经济价值观念的多元,从而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懈怠或者无意识对抗,认为工作毫无意义,疑惑自己的人生价值,失去理想和追求。如果学校的教师都没有了理想和追求,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及与人的合作性就会下降甚至消失,这所学校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会在教育改革中迷失方向。
因此学校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决定教育质量,而教师素质的核心就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是教师履行好教书育人天职的前提。正是如此,通过各级教师培训,特别是校本培训,让全体教师提高认识,明确学校各项工作所恪守的价值原则和学校发展的价值愿景,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校本培训是校长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转变的有效手段。
通过校本培训,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职业观,确立教书育人。关系到民族振兴,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国家建设进程;通过校本培训,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做到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为着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兢兢业业,更应是学生人格形成,兴趣培育,身心健康的指导者:通过校本培训,建立正确的教材观,不一味的照本宣科,不越雷池一步,做到灵活处理教材,鼓励学生不唯教材,不唯权威,鼓励学生置疑问题。
不仅如此,建立平等、开放的价值讨论空间,是校长引领教育价值观转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校长在引领学校教育价值观转变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分歧和冲突。面对这种情形,校长不能简单地只以个人的权威或行政权力来解决问题,而应该建立一个平等、开放的价值讨论空间,鼓励师生员工就不同的价值观念特别是教育价值观念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澄清每个人的价值立场,寻求基本的价值共识以提炼出正确的学校教育价值观。如果缺乏这种交流和讨论的空间,校长就会失去价值识别的机会,也就谈不上价值引领和整合。在平等、开放的价值讨论空间中,校长或学校所信奉与追求的
价值观念可以得到充足的宣传与解释,得到检验,从而被不断地丰富与深化。
三、领导课程打造文化,做学校教育价值观的体现者
课程作为国家的意志,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向做了明确的规定,是学校全部工作的灵魂。课程作为学校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不仅要贯彻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上,而且要贯彻在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因此,一所学校的校长对课程的选择和领导,是塑造这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重点和关键。
“新课程实践中,课程领导是校长不能丢掉的角色身份,是校长角色作为的集中体现。”蒋敦杰认为新课程将课程决策权下移,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身份更加凸显出来。新课程在赋予了校长课程领导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课程领导的责任。学校一旦进入课程改革,以常规为特征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人们对课程领导会迅速产生强烈的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强调的教育目标,并纳入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之中。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整体人格与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校长应该成为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宣传者,领导者和组织者,要对课程改革进行统一的领导和安排,科学、客观地制定出学校课程改革的目标、方案和评价标准,积极地推进新课程开设。在此过程中校长要深入课堂,走近学生。融八到教师群体中,在平等地与教师研讨的过程中了解教师的观点、素质以及他们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共同探讨使用新课程的**途径和提高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从而及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校长还要注意加强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引进设备,构建校园网络。为教师提供教学材料,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为每个教师提供展露才华的机会。
校长在引领学校价值观转变时校园文化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是体现学校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打造好校园文化是校长引领学校价值观转变的必由之路,从价值观的转变入手打造新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校园文化所展现的正是这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人文特点和精神面貌。实践证明,不同的校园文化,会对事情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为选择。
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思想作用的总和,是生活在其中的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支撑学校存在、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校的教育价值观,亦即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它是影响学校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精神支点,是一切行为方式的内在意蕴。校园文化不仅包括学校的建筑、环境、绿化、标志等,还包括学校的历史、办学理念、制度、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等。它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表现,它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推动力和生命力。
校长在打造校园文化引领学校价值观转变时。一是耍注重构建先进的文化体系。校长的办学思想和价值观是学校的灵魂,引领着学校发展方向,校长一定要根据学校的校情,不断形成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的、现代的、个性化的办学思想体系。二是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是通过校园物质和精神环境建设来体现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师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能使教师和学生心情愉悦。同时又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更能起到引领教师和学生人生价值的取向,催人奋进。但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人的价值判断,以及与这些价值判断相应的态度和做事方式,所以,从本质上讲,校园文化其实是教师长期在学校这一个特定的集体里工作、生活、做事的过程中。被有关真实信息不断强化而成的,约定俗成的理解、看法以及内心定位。校长的任务是创造支持一种追求每一项工作效率及价值的态度,借助诗性的、感人肺腑的语言,融合个人价值观与学校共同愿景,凝聚学校全体成员愿景,将学校的核心灵魂抒写出来,使这一整体愿景成为学校文化的领导,统帅和规范着学校每一个成员的态度和行为。校长还必须善于把办学的价值观和工作思路转化为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的实践行为,在领导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规范,特别是要引导全体教师(包括员工)自觉实行,并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
四、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做学校教育价值观坚定维护者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各项活动得以开展的保证,是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准则,是引领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必须带领学校管理人员制定出一套严密科学合理的学校制度对教师加以引领,以制度为保障,用制度来约束,从而对已形成的学校教育价值观给予支持和保护,推动学校价值观的实现。学校制度是学校组织对其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制度在学校范围内具有法律的意义和功能,对此校长应该有充分的理解。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制度的健全、完善是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自觉自主、积极主动投入学校工作的基本保障。离开制度建设。想使业已形成的学校教育价值观得以保持长久影响,无疑是一句空话。只有不断健全学校制度和完善学校的运行机制,学校才能够真正落实正确的学校教育价值观所倡导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理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