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课内容总结范文1
该课题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2011年委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担实施的重要应用型软课题,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组成了以郝振省院长为课题责任人、魏玉山副院长为组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新闻出版报、开软科技集团、艺恩咨询等多家单位参加的专题课题组。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获得了大量一手数据及相关资料,召开了七次专家研讨会,在此基础上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最终形成了总计20余万字的主报告及两个子报告,较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进入结题阶段。
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开软科技集团总裁田雷,中国新闻出版报编委、新媒体部主任程晓龙,分别就课题主报告、技术解决方案和近期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动向进行了阐述,并接受了课题组的质询及答疑。随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对课题总体情况做了总结性发言。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专家评审组对课题成果予以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相关报告对国内外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进行了深入调研,充分了解了集团公司在数字出版发行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邮政集团数字出版方案,具有较强独创性。
最后,李永明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宣布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表达了今后继续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相关项目及课题方面进行合作的愿望。
(孟晓明)
《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科技部批准立项
本刊讯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项目主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作为合作单位申请的2012年度“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于2012年5月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
标准符合性测试是依据具体标准和技术规范,通过实验室测试技术评测产品、过程与服务,并作出被测对象是否符合标准的权威判断。在西方发达国家,标准符合性测试不仅是推动标准实施的必要方式,更成为标准发挥产业规范作用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自2011年8月申报以来,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项目的立项有助于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对于健全行业标准化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目前,新闻出版业已的基础、方法、产品、服务等各类标准达100多项,涵盖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领域,但因缺少科学有效的标准符合性测试技术和测试机构,标准之间的冲突问题现在无法有效解决。
本项目以数字出版内容标准符合测试为核心,涵盖了数字内容生产、加工、传播等全流程和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含四项内容:一是开展数字出版内容标准符合性测试理论及方法研究;二是制定标准符合性测试相关标准;三是开发符合性测试系统及集成平台;四是建设数字出版标准符合性测评实验室并审报相应资质。项目于2012年正式启动,预计2014年完成。 (李 旗)
京交会英国出版科技集团签约
中文在线
团课内容总结范文2
【论文摘 要】本文从坚持分级教学、构建立体语言学习模式、组合多型课程设置以及建立综合学业评估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研究。
团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概念,被定义为“为了共同目标,由技能互补且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20世纪80年代,团队理论中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概念运用到教师工作领域,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研学、示范教学以及系统地进行教学练习和回馈等方式,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伴随着该文件的出台,高校教学团队的构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探讨加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大学英语课程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设置的一门必修课。它覆盖面广(全校学生)、课程周期长(4个学期),课时多(256学时)、授课频度高(2次/周)、对学生影响较大(毕业、考研、就业、出国都需要英语成绩),被许多人称为窗口课程,因此受到各高校的关注。
大学英语教师任务繁重(教学工作量通常为12课时/周),要独立完成大学英语1~4级全部课程(听、说、读、写、译)的教学,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研读教材、撰写教案、授课讲台、批改作业、辅导答疑、命题考试、阅卷登分、评定成绩等流程,像一条结构复杂的“流水线”。长期以来,教师独自一人在长长的“流水线”上一遍遍地走过,个体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教学内容的拓宽加深以及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变得异常复杂,仅靠教师传统的“单兵作战”教学模式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于是需要建立一个由业务能力、知识技能、特长优势互补的教师组成的团队教学模式,利用团队合力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为了完成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这一首要任务,实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我们组建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依托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教学平台,努力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学业评价方式和网络自主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 坚持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
为解决我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行政班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突出问题,依据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将2010级89个新生班作为试点,以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分级测试成绩作为确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初始级别的依据,将学生分到三个不同级别的授课班级(A级高级班、B级中级班和C级基础班)中学习。三个级别的教材不同、教师配备不同、教学要求不同、学习目标不同、考核方式也不同。学生根据所在的不同级别,使用相应级别的教材,遵循相应的教学要求,从A~C级依次在2~4个学期内完成大学英语1~4级的学习,各级别课程考试通过后方可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A、B级分配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各一名,中国教师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外教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演练外语的真实环境。
我们按照团队成员的年龄、个性、专长分配教师到不同级别的教学组。各分级教学组教材统一,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进度一致,组内集体备课,分工合写教案讲义,制作课堂教学课件。老师们通过集会、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分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体会,一改过去相对封闭且处于自身既有经验重复性运转的状态,形成了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团队氛围。
二 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深化教改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依照《课程要求》所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我们应力争建设课堂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相结合的立体语言学习环境。
面授课程的内容重点应放在读写译教学上,兼顾听说教学。自主学习体现在充分利用我校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平台,努力促成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我校现有雅信达、新时代交互英语,斯伯德课程三个平台,各平台的内容和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学生可前往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也可在任何时间、地点登录因特网进行网络学习。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每学期30小时的大学英语学习平台上的指定内容(以听说为主,辅以语法、词汇和写作练习),并就学习内容命题组织三次相关测试,期末则依据测试分数和学习时数评定自主学习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15%)。
我们提倡学有所用、以用促学的教学原则,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多年来,我们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等全国性竞赛的校内选拔赛,并借此契机开展一年一度的校级英语竞赛、词汇与语法能力竞赛和阅读听力竞赛。竞赛全程录像,竞赛组委会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使用英语的乐趣与喜悦。在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同时,浓厚了校园的外语文化氛围,也有力地支持和补充了第一课堂的教学。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主要采用了发挥专长,分工合作的做法,一方面,利用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优势,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授课效果;另一方面,中青年教师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新观念、新知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使用和管理技能,因此成为实施新教学模式、开展第二课堂的主力军。在这样一个团结协作、共享互动的环境中,每位团队成员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成为携手前进的教师群体。
三 组合多种类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成员多毕业于国内名校,近1/3的教师有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各位老师术业有专攻,研究方向和兴趣取向各异。 转贴于 为了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为了响应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我们按照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兴趣和意愿,也充分考虑我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因素,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把过去以语言基础教学为主的、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改为包括基础英语课程、应用英语课程和英语提高课程在内的多种类型组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泛读、听说、写作等基础必修课程,而且还涵盖了实用英语写作、实用英语语音、高级英语听说、实用英语阅读、科技英语阅读、大学英语6级、英美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法律英语等12门英语技能类,应用类和文化类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习目的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英语学习个性化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 以促进学生能力提高为原则,建立综合性的学生学业评估体系
国内外学者对学习评价一般分为过程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用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后者用来评定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多年来,我校大学英语在学期总评成绩中,体现过程性评价的平时成绩仅占总评成绩的30%,代表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期末考试则占总评成绩的70%。我们认为,这种传统的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的终结性评估为主的做法,不利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的积极性。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教务处和学院的支持下,我校建立了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测试与评估体系,强调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相结合,首次大幅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卓有成效的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科学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改革后的学生学业评估体系中,形成性评估占学期总评成绩的65%,对学生进行全面多样化的评价,其中包括检验阶段性学习效果的3次月考(10%×3)、指定自学内容的听力验收测试(10%)、平时成绩(10%)(在出勤、课堂表现、课文预习、小测验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做出评定)和自主学习(15%)(完成大学英语学习平台上的指定内容,并就学习内容进行测试,期末依据测试成绩和学习时数评定自主学习的成绩),形成性评估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实施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尤为重要。目前,我校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过程管理软件均能实现对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各种活动的准确记录,既科学又方便地为形成性评估提供了有效保障。终结性评估(期末课程考试)占35%,考试内容与教材和网上指定学习内容相结合,以评价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强调听说能力的考核。
教学团队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努力目标是: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师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大学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探索。我们将反思与总结前期建设的状况和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的人员结构,针对岗位特点要求和教师的专长进行角**定,分工协作,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通过承担课程建设等科研工作,使团队成员成为教学科研的融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唐镭.论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0
[2]俞祖华等.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2008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4]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7
团课内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中外学前教育史》 教育讲古团队 教学实施
《中外学前教育史》是我校学前教育(师范)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28个学时,2个学分。开设该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外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情况,掌握中外主要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考察、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以致用。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我一直重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成功申报了绍兴文理学院第五批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现将该改革项目的一个成果――“《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学习团队的实施”推介如下,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团队是指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完成某个共同任务,由两人或两人以上所组成的相互依赖、影响和促进的集体。学习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学习目标、教学目的,完成某个特定的教学任务,两名或两名以上学生通过分工协作而开展的形式多样的集体性的学习和教学活动。《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的实施对象是我校学前教育(师范)131班,该班有41个学生。根据该班的班情、学情,依据学习目标明确性、学习态度端正性、学习方法正确性、学习兴趣广泛性与学习能力互补性的组建原则,我们组建了教育讲古、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上课、成果展示等五个课程学习团队,不断培养学习型学生,促使学生合作共赢,和谐共享,博采精华,吐故纳新,勤思善学,学用结合,成长成熟,异质互补,提升超越。每个课程学习团队的实施情况有同有异。
一、教育讲古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流利流畅、声情并茂地讲述中外古代儿童教育故事,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思想精华与现实启迪,能够联系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与现实、古代与现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组建该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幼儿故事讲述能力。
(一)选编教育故事
学习中国学前教育史时,学生选编了“孟母三迁”、“曾子杀猪”等经典儿童教育故事;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时,学生创编了“柏拉图的教育故事――论坚持”、“昆体良的教育故事――论游戏”等多种寓意深刻的教育故事。
(二)讲述教育故事
学生事先将教育故事制作成课件,熟悉教育故事内容,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脱稿讲述教育故事,概况该教育故事的启迪或价值。一个学生讲述“曾子杀猪”时概述:“古人教育幼儿时非常注重言传身教,注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用自己言行一致的处事原则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榜样。希望大家今后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长,都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三)评价教育故事
教师事先将“教育讲古评分参考标准”分发给学生,师生对照标准,既要评价讲古者的基本功、表现力和创意,发现其优点,找到其缺点,指明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又要评价教育故事主题的鲜明性、人物的独特性、情节的曲折性、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质朴性与启迪的教育性。
(四)开展总结反思
讲古者要总结教育讲古的优点与缺点,反思所得、所失、所疑、所难。一名讲古者写道:“优点是讲述教育故事较流畅,声音较响亮,语速较合适,表情和动作较适当。缺点是教育故事与现实启迪衔接不恰当,现实启迪概括不全面。”通过总结反思,力争探索出教育讲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案例教学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精选案例,研析案例,例证理论或观点,能够从各个案例中分析、比较各种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概括出某些一般性的教育原理。组建该团队,重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精选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精选案例是有效进行案例教学的良好开端和重要保证。教师要求学生阅读中外教育名著,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张雪门的《幼稚园教育概论》、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等,选择具备一定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案例。
(二)研析案例
研析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是研析案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讨论各种案例,引导他们剥去各种案例的非本质属性,揭示其内部特征及案例与教育理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促使案例教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例证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善于用各种经典案例验证学前教育家的各种教育理论观点,揭示出案例与观点之间的关系,使案例和观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使教育理论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如学生用各种经典案例验证了陈鹤琴的“小孩子好游戏”、“小孩子喜欢合群”、“小孩子喜欢被称赞”和“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等儿童心理特征。
(四)总结评价
案例教学结束后,学生和教师都应进行总结评价。学生既要总结评价自己的优点,又要总结评价自己的缺点,增强反思性学习能力,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见,充分肯定各种见解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让学生自己补充纠正,切忌简单公布“标准答案”。
三、课堂讨论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准备,深入研讨,解答疑惑,总结反思,能够从讨论中更全面地解析问题,更深刻地掌握知识,更系统地表达结论。组建该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设计讨论题目
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设计讨论题目。陈鹤琴是中国现代一位杰出的学前教育理论家和著名的学前教育实践家,其幼儿教育思想是系统和深刻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我们设计了多个课堂讨论题目,现举例如下:“陈鹤琴是如何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方法的?”“陈鹤琴列举的当时中国普通幼稚园存在的四种弊病现在还存在吗?为什么?”“陈鹤琴幼儿教育的内容与现在幼儿教育的内容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原因何在?”“陈鹤琴详细记录了他儿子陈一鸣言语发展的情形,总结出儿童一般言语发展阶段。你认为这合理吗?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上述讨论题目角度独特、新颖别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点燃其思维火花。
(二)提出讨论要求
为了深入开展讨论,保证讨论的有效和高效,教师提出以下四个讨论要求:“班级分若干小组,每小组讨论1个问题。”“每小组选定主持人、记录员、质疑者、发言人和总结人。”“每小组课前准备好讨论的各种事宜,上课时开始发言(8分钟以内),然后提问与答疑。”“每小组讨论后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三)做好讨论准备
首先,学生应审好题目。审不好题目,无法实施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题意,理清思路,理解重点问题。其次,要充分准备角色。如主持人、记录员、质疑者、发言人和总结人等各个角色,既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发言稿、摄像机等),又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克服怯场心理、害羞心理等)。
(四)组织讨论活动
讨论开始后,主持人主持本组讨论,介绍小组内的任务分工等;发言人就本组讨论的题目发言,表达观点;质疑者反驳发言人的观点,发言人再次论证自己的观点,双方激烈讨论与争辩;总结人系统总结本组讨论的得失,赞成与反对的观点;记录员真实客观记录本组讨论的实情。教师全程指导学生的讨论,及时调整讨论的重点、形式、方法与方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讨论,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五)开展讨论总结
课堂讨论团队的主持人全面总结了“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课堂讨论”的优缺点,推动讨论教学的改进与完善。教师开展了讨论总结,概括为:“准备充分,资源丰富;全员参与,多向互动;问难答疑,论辩激烈;优缺并存,扬长补短。”
四、模拟上课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做好备课、上课和评课等活动,能够从中学会精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了解教学对象,调控教学环境。组建该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创新能力,形成学生的实践智慧,塑造学生的教师角色。
(一)认真备课
模拟上课主要是教师指导学生就学前教育制度史的某些教学内容模拟上课。学生备课与教师备课的内容要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如学生认真准备“中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教师认真准备封建社会时期“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等。学生认真准备“古代希腊的学前教育”,教师认真准备古代希腊时期“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学前教育史想”等。教师要修改学生的教学课件,学生完善教学课件后才能够上课。
(二)精心上课
学生运用恰当教学方法,精心讲授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完成预定教学任务。学生上课时教学语言规范,仪表举止得体,教态自然亲切,教学互动适度。
(三)科学评课
教师课前将“模拟上课评分参考标准”分发给学生,师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素质、教学效果与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科学评课。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学者斯皮尔伯格说:“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一次务实的科学评课会使施教的学生改进不足,使听课的学生获得启迪,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
(四)总结反思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现在的学生要成为将来的名师,只有不断总结反思。一个施教的学生善于总结反思,撰写了以下感言:“优点是流畅地讲完了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课件精美,图文并茂;缺点是声音不够响亮,板书不够工整。”字数虽然不多,但句句是肺腑之言。
五、成果展示团队的实施
该团队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记载与分析教育讲古、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模拟上课等团队成员的表现,适时展示各个课程学习团队的成果,能够从中学会解析教育文献,整合教育资源,凸显教育成果。组建该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一)及时记载
该团队成员选用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或利用钢笔与纸张等文具,将深刻的教育讲古、精辟的案例教学、激烈的课堂讨论和精彩的模拟上课及时记载下来,保证其完整性、系统性与真实性。上述文献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呈现出来,是最基本的信息源。
(二)认真分析
该团队成员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法,认真比较对照上述各种文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为作鉴别、下判断、得结论、制展览提供确凿有据、可靠可信的信息。
(三)适时展示
该团队成员在期中和期末两个阶段,依据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标准,将教育讲古、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模拟上课等团队成员的成果制作成板报、墙报或多媒体课件,适时展示出来,供师生赏析与品评。
(四)总结反思
该团队成员善于总结反思,善于改错纠过,善于认识、提高与完善自己。一名成员进行了中肯的总结反思:“优点是做成果展示时思路较清晰,结构较合理,框架较明朗。缺点是拍摄的部分图片比较模糊,视频剪辑技术不高。今后要掌握摄影技术与视频剪辑技术,制作更加精美的成果展示,不负众望。”
团课内容总结范文4
一、课堂教学主线清晰
渔夫的网是够乱的了,但是渔夫打鱼撒网的时候,却能收放自如,没有一点混乱的迹象。为什么呢?主要就是渔夫能够抓住网顶上主线,顺着主线去收网,就能忙而不乱。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上课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讲《摩尔》这节内容,要抓住摩尔是一种桥梁单位,它既能表示一种微观物质的量的单位,又能表示出它是宏观物质的量的单位,只要围绕着这条主线来讲,对《摩尔》这节课的内容学生们就会很清楚地理解: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让学生明白“物质的量”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微粒数量的多少;另一方面指物质的质量有多少。比如讲有机化学烃这部分,我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讲的: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再如讲乙烯这节内容,先讲乙烯分子的结构,因为结构决定性质,先讲结构有利于理解乙烯的性质、用途,结构和性质是这节的主线。还有甲烷、乙烯、乙炔、烃类化合物的内容都是顺着这条思路来讲,有机化学就变得不再难学。每章每节的内容都是有思路的,只要顺着主线来讲,课就会讲得条理清晰、清楚明了。
二、阐述道理深入浅出
化学课堂上的难点,主要是学生对―些较深奥的概念、原理难以理解。我通常将这些概念、原理具体化、简单化、形象化,这样本来深奥的东西就变得容易理解了。比如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可以用装有水的甲池和乙池用一根大管子连接起来形象地比喻化学平衡的情形,甲池的水代表反应物,乙池的水代表生成物,甲、乙两池的水表面看起来静止,其实甲池的水会流进乙池中,乙池中的水也会流入甲池中,只不过是乙池流人甲池的水的速度与甲池流入乙池的水的速度相等罢了。化学平衡也一样,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变成生成物的速度等于生成物变成反应物的速度。如在甲池中加入一些红的色素,不久看到乙池中的水也会变红,放久了以后,两池子的水都会变红,化学平衡与此相类似是一种动态平衡,是一种表面静止的动态平衡。通过日常生活中容易理解的事物与课本上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联系起来,化复杂抽象为具体、形象,这是讲课中克服难点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导课衔接自然、顺畅
写文章都有起、承、转、尾这四部分,讲课就跟写文章一样要有头有尾,有血有肉,才会生动、形象并连成一体。起就是起因,也就是来龙去脉要搞清,讲课也是一样的道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部分通常与所讲主要内容有联系,或对理解这节内容有帮助,都可用来作为开端。如讲《摩尔》这节,讲课的开头可以讲以前学过的衡量长度的单位―米,衡量物质多少的单位――只、个,衡量快慢的单位――速度。这些单位与本节所讲的摩尔都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种量的单位。这些内容与本节要讲的内容有似之处,这是一种常用的导课方式。还可采用对理解新课内容有帮助的导课方式,如讲《化学能与热能》,上课时,首先要讲清楚在初中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原理弄清楚以后,就容易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能量的变化也是遵循这一规律的。导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衔接自然,所讲的内容对理解本节内容有帮助就可以了。
团课内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法律常识教育 发展模式 北京市现状调查研究
一、项目研究背景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教育部门、司法部门、青少年发展指导中心逐渐重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启蒙法律教育,从理论指导方面弥补了青少年法制工作的空白。但普及小学生法律常识教育工作并没有如设想般开展得如火如荼,而仅停留在文字宣传工作上,并没有真正开展长期性、基础性、实用性的法律常识课程,相关小学生法律常识教育教材资源相当匮乏,青少年普法工作完全处于理论层面,缺乏广泛的实践。
经过本科研团队充分的图书馆资源检索、市场和学校图书资源调查后发现:在现在的小学课程教育中,涉及法律知识普及方面内容的课本仅有《品德与社会》。其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又名《品德与社会》)课程一至六年级共12册课本,12册课本包含有154节课内容,其中仅有6节课程与法律有关(含生活中的规则、安全等内容)。在这6节课程中,有3节内容是关于规则的讲解,规则主要涉及:家庭生活规则、学校生活规则、社会生活规则。其中的社会生活规则,包括“红灯停绿灯行”、“保护山林”等与法律相关,但是内容点到即止,表现方式不够活泼,方法单一。此外,还有1节内容关于交通安全、1节关于危险自救、1节关于生活中的民主。由此可见,小学现有课程涉及法律的内容非常少。
以上实证研究表明,学校不够重视,或是授课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小学生在法律运用、维护权益和遵纪情况方面实践性不强,运用程度不高,这体现了加大小学生法律常识教育程度的必要性、针对性与紧迫性。
另外,立足于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视角,目前其就业出路大都局限于法律部门的职位,而没有填补社会对法律教育专职人员稀缺的空白,没有发现法律教育这块工作领域。法学专业毕业生长期的低就业率反映出了法学职业教育的片面性,没有实现探索新就业方向的目标。所以,研究小学生法律常识教育的同时拓展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出路,更能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特长。
因此,在极度缺乏法律常识教育实践与指导的情形下,探索小学生法律常识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迫在眉睫。
二、项目研究内容
本项目旨在针对北京市小学开展法律常识课程的现状进行研究,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与落实方案,通过编撰《法律在身边――小学法律常识课》系列教材与教案,深入北京市小学开展课程试讲活动,深刻总结小学法制教育新模式探求试点工作,提出有实际借鉴意义的意见书,提交至教育部或北京市教育局听取其意见,同时将教案推广出去为各小学开展法制教育课程提供参考,为国家推广青少年法制教育规划提供一种可行性的模式,并对社会关注小学生初级法制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对小学开展法律常识课程的调研报告”,通过前期的调研,制作详细、专业的调研报告,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问题归纳、资料总结、改革建议等,主要针对北京市已经开展的小学法制教育课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为后期团队创新法制教育课程模式提供理论指导。
“《法律在身边――小学法律常识课》系列教材”,建立在团队具有师范专业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落实与实践在小学开展法律常识课程项目,团队将自行编写四套针对小学四、五年级学生的法律常识教材,通过有趣的故事、通俗的讲解、启发性的问题、深刻的总结来全面展示小学生的法制初级教育模式,为后期团队进入小学试讲提供可参考的材料。
“《法律在身边――小学法律常识课》系列教案”,在开发设计《法律在身边――小学法律常识课》系列教材的基础上,配套设计了每一本教材的教案,为推广小学法律常识教育提供参考性的文件,让该法制教育模式易被借鉴,并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深入小学开展法律常识教育试讲活动”,该活动是帮助团队实践前期的工作设想,试点落实调研报告中解决我国小学法制教育现状中的问题,通过试讲的方式深入校园、深入班级、贴近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对法制教育模式的需求。并让学生学习团队设计的教材与教案,通过定期的培训,总结团队的法制教育新模式的成果,探求新模式的运用前景。
“对小学法律常识教育的建议书”,通过前期调研,后期社会实践,团队可深刻总结对于北京市小学法律常识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新模式探求意义,从而向国家教育部或北京市教育局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小学法制教育深入推广模式,切实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通过实践的方法落到实处,而不是一纸空文,真切希望对全国开展小学法律常识教育课程规划提供可借鉴之处。
三、本项目的开展情况
首先,我们通过前期调查及理论分析,了解了北京市小学的法律常识教育现状。
其次,通过了解、分析小学4-5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当前社会需要,我们已经研究、编写出一本适合小学教学的法律常识教材,即《法律在身边――小学法律常识课》。教材内容以法律及安全知识为主,内容涉及:交通法律及安全(如乘车需系安全带、禁止酒后驾车、禁止闯红灯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问题处理(如购买货物需开收据发票、遇到假冒伪劣产品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宪法权力义务(如肖像权、纳税义务)等。教材形式将大量结合实际生活,以贴近学生的经历为主旨,在课本中设计了一个主人公“小律”,以漫画讲故事的形式,传达法律常识教育,避免了繁杂冗长的传统法条教学、理论教学。
团课内容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礼貌教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树立“服务杜区、关心集体、奉献爱心、温暖他人”的思想意识,坚持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团员和青年,努力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在全校师生中,继续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养成教育为基点,把德育教育同科技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实践活结合起来,与少先队及各部门工作要点结合起来,并贯穿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并在全校中小学生中开展以“倡导之明新风、共创美好家园”、“树我形象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为主题的系列化教育活动,充分组织、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健全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强化德育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力图使德育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更趋系列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培养有道德、自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共同努力。
二.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8月25日—一一9月30日
主题:热爱三中感谢恩师
本月负责人:xxx老师
活动安排及要求:
l、团总支版面:负责:初三1支部:9月7日检查。
2、各支部开展班级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3、团总支例会
参加人员: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
时间:9月5日下午
内容:
1安排本月工作:
2各支部做好入团积极分子培养工作
3安排教师节庆祝活动
4、团校开课
时间;9月12日
地点:工会室
主讲:xxx老师
内容:
1学唱团歌:
2入团的标准是什么;
3合格团员的言行;
5、庆祝教师节活动
时间:待定
参加人员:全体教职工团员、学生团员
十月份:10月8日——10月31日
主题:告诉世界我能行
负责人:xxx老师
活动安排及要求:
1、团总支版面:负责:初三(2)支部;10月10日检查
2、团总支例会:
时间:10月10日下午班会课:
参加人员;各支部书记、支部委员
地点:工会室
内容:安排本月工作;
3、团课;
主讲:xxx老师
时间:10月17日:
地点:工会室;
内容:
1什么人可以入团;
2如何写入团申请书:
4、拾花劳动总结、演讲比赛
十—月份;11月1日一一11月30日
主题:做文明健康好少年
本月负责人:xxx老师
活动安排及要求;
1、团总支版面:负责:初三(3)支部:11月3日检查
2、各支部上报入团积极分子名单
时间:11月17日
3、团课:
主讲:xxx老师
时间:11月l4日
地点:工会室
内容:
1学唱团歌
2团员的权力与义务
4、百科知识竞赛
5、专题讲座《弘扬民族精神》
6、筹备纪念“一二·九”活动
主题:学习规范见行动
活动安排及要求;
1、团总支版面:负责:初三(4);12月5日检查
2、纪念一·二·九演讲比赛
3、各支部准备元旦庆祝活动
4、心理健康讲座
5、各支部自查
6、团课地点:工会室:
内容:1学唱团歌
2团员的权力与义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