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父亲范例6篇

***的父亲范文1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事迹心得感想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心得感想一 ***小时候亲眼看到老百姓没有东西吃

***的父亲范文1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扬花了,结实了……他跨上摩托车,一溜烟蹿上马路,拐入小径,溜上田埂,矫健的身影闪动在片片绿意葱茏或金黄灿烂的稻田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杂交水稻之父”***事迹心得感想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心得感想一

***小时候亲眼看到老百姓没有东西吃,有的甚至被活活饿死在路边的惨景。这个时候的***在想:我一定不能让老百姓挨饿……,多年以后他的梦想实现了。

***,大家都会想到他头戴稻草帽,天天在地里的劳动形象。***为了中国的老百姓,他小时候就立下了长大要当农业科学家的愿望。1953年,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他毅然来到家乡到农校当老师,但好景总是不长,一种饥荒在湖南西部爆发,***亲眼看到父老乡亲们没有饭吃,有的甚至饿死的惨景。***心里不能平静“我一定不再让老百姓挨饿”这句话,天天浮现在***的脑海中,他又想,如果能种下种子打出许多粮食,那该多好啊!这个念头一直在***心间。

后来,***天天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做实验,终于他研究出来了杂交水稻这个品种的种子,解决了老百姓的饥荒问题。***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看看***爷爷小时候,再比比我,人家小时候都有那么大的远大理想,可我呢……,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剧院看表演,看着精彩的表演,我就嚷嚷长大要当演员;看到遨游在太空中的宇航员,又嚷嚷要当航天员,我就像故事中的小花猫一样,看到什么就干什么,最后一事无成。我以后要给自己立一个目标,好好学习,为目标而努力!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心得感想二

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个富有智慧之人,更是一个在某些方面存在“平庸之人”。印象中,一次央视活动中,其拿话筒都没有拿好的细节足以说明其在社交领域是一个存在不足之人。

然而,这位朴实厚道、务实求真的科学家一再取得事业辉煌成绩,说明一个道理:人的精力更是有限的,庸与智是相对的,用对地方便会做出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反之,***如果参加工作起,就琢磨仕途升迁,将智慧用于社交领域,或许现在是一个八面玲珑之人,但是事业上永远没法取得如今的成就。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鸟美在翅膀,人美在思想”,这句鄂西北老河口谚语诠释出***同志可敬的人生品质。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各部门纷纷从下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班,出台许多方案、制度,不厌其烦地奔向一线督察,结局如何,一言难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无疑上下均没有达到***庸与智技术,更没有感悟出其人生之道。或许,在上级个别官员眼里,文章、数字出业绩,让一些秀才闭门造车、绘制蓝图;或许,在上级个别官员眼里,联系群众方式就是“治庸问责”,屁股上挂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或许,在下级个别官员眼里,研究研究、来来往往便可以达到上下和谐、考核过关;或许,在下级个别官员眼里,报假数字、编假汇报等,便可以显示智慧而掩饰平庸。确实,这些官员社交方面能力比***高出许多,不会出现拿错话筒的尴尬局面。

当然,“治庸问责”活动本身没有错,是上级为纠正不正之风,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一种途径而已,问题是方式未必妥当。原因很简单,从***庸与智看修养,说明每一个公务员内在思想的重要性胜于外在考核形式。显然,人的思想很难通过上级“治庸问责”活动扭转其看法。不妨来个双向“治庸问责”活动如何?百姓先对执法者不记名投票形式“治庸问责”,下级对上级领导不记名投票形式“治庸问责”;等百姓觉得上级过关后,再来上级对下级“治庸问责”。如此逆向思维后,估计上述从下级抽调专人来回巡查,扰民之举便会消声匿迹。我想:各地上下公务员队伍均会看清自己岗位责任,明白***庸与智之道,将主要精力用在对事业有意义活动之上。

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有些人放弃正确的***庸与智修养之道,一味追求外在形式美丽东西,或单位举债搞形象建设、个人举债搞美容手术,更多的用青春与金钱付诸酒场、舞场、娱乐场。一个又一个美女鲜闪亮出场、一个又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士来回走动官场、一个又一个能说会玩就是不务实者充满这些公务员队伍之中,让“治庸问责”活动一再走调。试想,这样下去,大家会达到何种修养?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者,无言为君子也;形相虽美而心术恶者,无言为小人也。”所以,将干部责任、能力定位在外在美,而无视内心美是何等的肤浅思想;***成功得益于其善于正确历练自己,懂得如何加强自己修养而不是上级“治庸问责”驱使其成功转变的思想。因此,笔者建议不妨来个双向“治庸问责”活动,引导上下单位同志均注重内在修养的历练,让大家彻底明白放弃内在美的修养,迟早会一事无成、浪费青春、妨碍事业的道理。

莎士比亚说过:“没有德行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因为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丽是永存的”也充分地印证这一道理。这里,笔者并不反对大家追求外在之美,但是更倡导内在修养的历练。至于“治庸问责”活动有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要认识自我加强内在美的修养是未来人生路不可或缺的驱动器。从***庸与智看修养,给予自己启迪是脚踏实地,永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耕耘好身边的土地,便是灵魂得以净化、提升的正确路径!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心得感想三

杂交水稻之父***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有些所谓的院士、专家网罗他人著作,盗窃别人专利,甚至弄虚作假照样“功成名就”,和这些精英们相比,***的成绩即便是放大一点,拔高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正是***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心得感想四

***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的父亲范文2

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杂交水稻之父”***事迹个人感悟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个人感悟一

***生于19xx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 ***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那么的美好的品

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西变成现实是最高兴的事。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的带领下,通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上的各种光环,而是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个人感悟二

“我有着一个梦,埋在泥土中,深信它不同……”这是***为歌曲《我有一个梦》写下的歌词,也是他梦想的寄托。

一个人,一颗种子,一个梦想,一生追求,歌声犹萦绕耳畔,斯人已去。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但让我们记住***,这位让中国人“端牢饭碗”、也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贡献的英雄。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功勋写在大地上,他“从土地里来,到白云中去”,他走了,但我们都在他的“稻穗下乘凉”,他的故事、他的精神永远伴随我们,也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缅怀、尊敬和学习。

他一心为民,永葆初心。中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让中国的老百姓远离缺粮的威胁,1949年夏天高中毕业后,父亲打算让他报考南京中山大学,但他毅然选择了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当农业科学家,为中国的粮食增产作贡献,成为他的青春理想,他也真正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土地,交给了祖国和人民。“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条挂在***试验田的横幅,就是他对祖国、对人民诚挚热爱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奋斗在杂交水稻事业上,实现着他的“豪言壮语”,践行着他的为民初心,无愧于“共和国勋章”的至高荣誉。

他尊重科学,永远攀登。***以科学报国,不屈不挠,勇攀高峰,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半个多世纪,为今天14亿人民饭碗装上中国粮食作出了卓越贡献。一路走来,他的科研也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但如他所说,“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正是他对科学的尊重与执着地追求,才闯出一片新天地,不断成就着他的科研梦想。

他锲而不舍,永生奋斗。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却一辈子专注杂交水稻研究这一件事,直到耄耋之年,梦想依存,他曾表示,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此,他一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试验田里劳作、观察、研究,每天到稻田地“打卡”成为习惯,也体现出他“农民科学家”的本色和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两年前,他还曾说:退休对我来讲是不存在的,只要身体好,只要不老年痴呆,我就一直工作,一直坚守我的“禾下乘凉梦”。“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儿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这虽只是一个梦,却彰显了***活到老、奋斗到老的精神,因此,才让他梦想不断成真。

我们在他的“稻穗下乘凉”缅怀***。今天,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任重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就是要像***那样追梦,像一个90后,永葆青春活力,永远精力充沛,在平凡岗位上,不屈不挠、不懈追求,努力奋斗、创造卓越,为民造福、为国奉献。让***的精神、力量和成果薪火传承、永不熄灭,如此,也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与学习。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个人感悟三

***把毕生精力用在了杂交水稻的培育创新上,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做出了杰出贡献”。***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身上所释放的精神却令人感动。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农业科学家,1953年,23岁的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扎根基层,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工作,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他呕心沥血,把科研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写在人民群众饭碗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我们哀悼和纪念***,就是要学习他立志为国为民的追梦情怀。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依然牵挂着一方稻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毕生追求的梦想。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像***那样,敢于播散梦想的种子,并让梦想生根发芽,抽穗结果。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的一生是奋斗创新的一生。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不仅敢于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而且始终淡迫名利,始终奋斗。面对鲜花与掌声,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种子梦”。耄耋之年,依然奋斗不息。“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入院之后,***还牵挂着第三季杂交稻。敢于有梦,奋斗筑梦,青春追梦。“90”后的***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依然穿行在稻田之中。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新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砥砺前行。“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向袁老致敬!禾下乘凉,吾辈接棒!”。

“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当灵车缓缓驶出医院时,在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悲恸高呼中,在车辆的呜咽鸣笛中,在每个人的泪水中,在湖南长沙,在全国各地,在国内外,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表达一种哀思与缅怀。为啥***的离去会触动亿万人心,关键就在于他始终心怀人民,心系人民的温饱。面对上世纪60年代的粮食短缺,作为学农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提高粮食产量作为了他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赚钱可以,但要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心里装着人民、装着社会,人民才把他高高举在头上。“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始终脚踩大地,专务于伟大事业,才赢得了人民的热爱与拥戴。

世间从此再无***,但在遥远的太空,有一颗星星更加闪亮,那就是以***名字命名的“***星”。我们在表达哀思的同时,赓续他献身祖国和人民事业的伟大精神,才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与追思。

“杂交水稻之父”***事迹个人感悟四

***,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

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的父亲范文3

   ***水稻事迹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就在9月7日,他度过90岁生日,成为一名“90后”。记得上小学时第一次在课本上见到***院士的照片时就觉得很亲切。他给我一种很慈祥和蔼的感觉,完全看不出来他是一位“超级明星”。

   袁爷爷生活简朴,身穿的衣服就如普普通通的农民伯伯装扮差不多,也不过几十元。曾经看到过一段采访***院士学生的新闻,他的学生说道:“老师身上穿的衬衣都是在大街上买的几十块钱的那种,他每次都会买上几件,他不光自己穿,还会送给我们穿,我今天身上穿的这件格子衬衣就是老师送的!”***院士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官架子的气,而平时还深居在自己几十年的老房子里,装修老旧,生活上就用自己6000元的工资,座驾也是那年的欧塞。

   ***院士前几天在湖南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讲到自己的梦想,他说他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院士至今已经90岁高龄还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而我们正值青春又有什么理由不逐梦前行呢?

   ***院士还谈到成功的秘诀,他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

   首先,知识就是力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不但要打好基础,还要开阔视野,掌握最新发展动态。

   第二点,汗水指的是要能吃苦,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

   第三,要有灵感,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识、经验、思索和追求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我们要做“有心人”,随时注意捕捉思想的火花。

   第四是机遇,偶然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可能是灵感和机遇,我们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我认为坚持做到这几点,才能突破障碍实现梦想。

   这就是我的偶像——***。每次看到有关***院士的新闻都会肃然起敬,我真的很为这位给全天下造福的老人感到敬佩,由衷的祝愿他身体安康,生命之树常青不老!

   ***水稻事迹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前几天,我看了《***》这部电影,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热血沸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爷爷是一位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意志坚强、奋斗终身、的人。以前的水稻产量很低,可是在***爷爷的不懈努力下,反复地研究和实验,终于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了“水稻之父”,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爷爷在工作中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要具备的,这使我深有感触。昨天,我在楼下学玩滑板,我刚站上去,妈妈还没来得及扶我,我就先摔了个四脚朝天。我连忙站起来,拍拍屁股上得尘土,说:“什么破玩意儿呀?还没等我站上去就给我送了个礼!”我赌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看着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将法说:“以前你总是缠着要我给你买滑板,现在给你买了,可你又不敢学。嘿——我还是把它送给别人算了!反正留着也没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勇气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我想:我不能让妈妈小看我,我要让她对我刮目相看。这时,***爷爷的影子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我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学会玩滑板。可我刚一站上去,又摔了下来,害得我青一块,紫一块,手也擦伤了。妈妈看着有点心疼了,也劝我暂时不练了,可我却不依了。经过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我终于学会了玩滑板。

   通过观看了这部电影和我学滑板地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永不言败是驶向成功的风帆!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要让***爷爷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在学习中,要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为生命奏响动听的乐曲!

   ***水稻事迹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今天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拜访“杂交水稻之父”***,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这位解决了世界十几亿人粮食问题的老人究竟是什么模样呢?究竟他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呢?我很想一探究竟,弄个明白。

   闻名不如见面,***爷爷满目慈祥、平易近人,脸上布满沧桑,额头满是皱纹,似乎可以看出他的人生经历肯定不平凡,也看得出他经历了一道一道的坎,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从他的讲解中可以略窥一二:1953年,***爷爷大学毕业,1960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坚持了六年时间才找到了培育杂交水稻的突破口。十三年过后,1973年10月,***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人生到底有几个十三年啊!只有坚持自己理念的人,不断的坚持走下去,才能取得胜利。

   从***爷爷坚毅的目光中可以看出:超级杂交稻一定会成功。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某年9月19日,他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隆回县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整整30年啊!***爷爷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之下又坚持了30年,超级杂交稻研究又胜利了。毕生梦想消除饥饿,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坚持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此行我收益很多: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管前方的路多么坎坷崎岖,要想取得成功和胜利,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水稻事迹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世上假如千万种,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假如,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假如我是李白,假如梦回唐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我却想:假如我可以与***生活一天……

   某年6月,我有幸作为水稻研究学者,来到了***爷爷所在的海水稻试验研究基地,在那里我见到了杂交水稻之父***,我怀揣着尊敬而又忐忑的心向他走去,只见他条纹上衣搭配工作裤,让人难以相信那是大名鼎鼎的他应该有的样子,我微笑着向他问好,而他却也用同样的方式回应了我。

   之后,我们决定跟随***爷爷的步伐,去往海水稻实验基地去观察生长状况,一路上***爷爷都友好的向我交谈,脸上始终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到达基地后,***爷爷却一改之前的样子,他行走在海水道之间,小心的穿梭其中,生怕踩坏了他的宝贝,他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双手在稻穗中来回翻腾,眉头时而紧锁,时而放开嘴角,时而露出一丝丝微笑,而我在一旁能够做的只有记录,但我想能够见识到如此高龄的杂交水稻之父还在认真工作,是我今生的幸运啊。

   下午,我们就上午观察海水到生长状况作出了研讨会,会上许多专家学者都相继发表意见,尽管有些内容很简陋,但我发现***爷爷都会做出相应的鼓励的话语,这让大部分学者都为之感动。

   会议结束后,***爷爷慢步走到我身前,和蔼可亲的对我说:“孩子,在爷爷家吃个晚饭吧。”听到他说的话的我受宠若惊,连忙的对他说:“好啊好啊,谢谢爷爷。”因此我来到了***爷爷的家,使我更震惊的是爷爷的家不是中心市区的房子也不是一栋别墅,只是一个两层简陋的水泥坯房,屋子里的家具也已经是呈现出了岁月痕迹。

***的父亲范文4

     《***》观后感500字

   彩虹,总在风雨后出现;成功,总是在付出血汗和经历坎坷之后才会来到我们身边。杂交水稻之父——***,就是在经历过无数挫折、失败,付出了大量精力、汗水之后成功培植出了高产量水稻——杂交水稻。

   12月2日,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电影——《***》,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是一所农业大学的教师,他立志要培植出高产量的水稻。一次大暴雨毁了他实验田中的杂交稻,家中的盆栽水稻全部被红卫兵砸了……在研制的过程中,他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坚持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杂交水稻被他研制成功了。

   在“风雨交加”的培植实验道路上,他不屈服、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精神把我深深感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比起***,我就要和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了。记得有一次去爬山,我刚爬到一半就累得不行,不愿意跟着“大部队”向胜利前进。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太容易向困难低头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有许多挫折、坎坷、不顺心,但只要战胜这些,美丽的彩虹就一定会出现在你眼前!

   《***》观后感500字

   古人说:“吃饭靠‘两平’,一靠***的好政策,二靠***的好种子”。对“杂交水稻之父”***我以前也略知一二,但并不了解,这次,自从学校组织观看《***》电影后,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虽然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可以说是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那是什么让他坚持着,培养出杂交水稻?是什么人呢?看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是他那执着的、坚韧的心态,让他坚持了下来,是他那热爱科学、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精神,让他永远停留我们心中。

   我崇敬***总共有三个理由:其一,他热爱大自然,不刻板,那时候,搞科学研究的人都在办公室里工作,虽然整天埋头苦干,却并没有搞懂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简直就是书呆子。而***则相反,他亲近自然,喜欢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方式,这也是让他人生成功的一大步。

   其次,他不屈服。当红卫兵冲进他家,砸烂他的稻子,要批判他的时候,他还喊着:“打倒***!”这不代表他无能,他软弱,只是他保护家,让他继续研究水稻的做法。这又让他成功了一步。

   再次,便是他热爱人民,关爱家人。他爱妻子,不让妻子受到伤害,不让她受苦。他爱人民,为了人民,他努力研究,想要造福人类。也正是妻子的支持,百姓的关心,让他扑在书桌前研究,这也是他成功的动力!

   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伟大,不平凡的奉献,***爷爷是个耕耘者,一个真正的耕耘者!

   看了这部影片,我也懂得了要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一粒粮食都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呀!

   《***》观后感500字

   古代有岳飞精忠报国,近代有黄继光为国捐躯。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以前的祖国衰弱,腐败,任人欺负,但是有了那些怀揣梦想的中国人之后,我们的祖国就渐渐强大了起来,有了巨大的成就。

   开国大典上的那一句:新中国成立了!这句话敲打着每个人的心,使每个人心中的热血沸腾了起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每个人都观看着“神五”升起的录像,每个人都在高兴着,欢呼着。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祖国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美好,这是中国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杂交水稻之父”——***就有着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不再让全国十三亿人口再有挨饿的了。有一次,一个人把***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扔下了水井,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捡回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会为了一棵小小的水稻而奋不顾身,但现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普普通通的水稻,而是他的中国梦,是他凝聚了许多汗水和希望的中国梦……

   我也有着一个梦,它虽不及***的梦那样伟大,但是却是十分美丽。

***的父亲范文5

***和他的“两系法”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个禾下乘凉梦,***说他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40多年。

而今,***那个高效、高产的水稻梦已经实现了。

在***的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湖南湘潭县泉塘子乡,上千亩的超级杂交稻叶青、秆明、谷黄。该示范基地的超级杂交稻比一般晚稻每亩可增产约200公斤,亩增纯收入280元左右,接近一季成本,双季产量的效果,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该示范基地已先后吸引了国内外农业官员和专家4万多人前来观摩考察。

其实,早在1987年,“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项目,***出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16个单位协作攻关。1995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大面积生产,平均产量比“三系法”增长了5%~10%。

很多人对“两系法”的命名饶有兴趣,在记者问起“两系法”的命名时,***表现出了他特有的幽默感:“‘两系法’使杂交水稻育种真正成为了‘一夫一妻制’”。***进一步解释道,因为,在杂交水稻育种中,“两系法”由于免除了过去“三系法”的水稻保持系,只保留“父亲”不育系和“母亲”恢复系而得名。

时间可以追溯到1986年。

***发表了题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构想》一文,正式提出杂交稻育种分三步走的战略设想:即从“三系法”向“两系法”,最终过渡到“一系法”,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但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在杂种优势利用水平上,则是由品种间到亚种间,最后再到水稻与其他物种间的远缘杂交,朝着杂种优势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这篇文章被视为杂交水稻发展历史上的纲领性文献。在这个指导思路下,由16个单位参与组建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很快成立,***任组长。

然而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团队成员之一、江苏省农科院原副院长邹江石记得,1989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持续异常低温,导致在长日照条件下已经通过鉴定的“光敏不育系”变成了可育,“两系法”杂交稻研究陷入低谷。

面对挫折,***有种越挫越勇的决心。

在观察研究基础上,他分析指出,育性转换主要并不是受日照长短控制,而是取决于温度,并据此提出了温度控制指标以及相应的选育技术策略和核心种子生产程序。邹江石回忆说:“***的指点仿佛拨开云雾,豁然开朗,令大家信心倍增。”

研究路线及时调整后,一批成果相继涌现。***的弟子、当时还在湖南安江农校工作的邓华凤发现了“安农S-1”不育系材料,团队成员罗孝和培育出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及其组合……“两系法”杂交水稻迎来了曙光。

在国家863计划等项目支持下,经9年攻关,“两系法”杂交稻于1995年终获成功,实现了作物育种上的重大突破,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水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水稻较大面积亩产也从700公斤提高到了2013年的988.1公斤。

应用推广紧接着开展了起来。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累计推广地“两系法”杂交水稻4.99亿亩,增产稻谷110.99亿公斤,增收271.93亿元,推广区域遍及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为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都是大家干的,荣誉应该属于全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手捧着烫金的证书,***如是说。

“两系法”的艰难由来

两系杂交水稻技术已然成为继三系杂交水稻技术研究成功之后,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又一伟大创新。

它的研究成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的实力和水平,确保了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研究的世界领先地位,促进了我国水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曾先后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评为1996年“中国十大重大科技事件”之首、2003和2011“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

截至2012年,全国累计推广两系杂交稻4.99亿亩,增产稻谷110.99亿公斤,增收271.93亿元,推广区域遍布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它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我国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升级和水稻产业结构调整,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对于第三步即‘一系法’,现在看还处于探索阶段。”***坦言,他曾经认为成功指日可待,但深入下去又发现非常复杂,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看来,关于“一系法”固定杂种优势的途径,以培育水稻无融合生殖系最有前途。利用无融合生殖材料固定水稻杂种优势,将分子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实现“一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并非没有可能。

2012年11月,刚过完82岁生日的***亲自撰文,发表《选育超高产杂交水稻的进一步设想》,提出了水稻从传统高杆到矮杆,再经由半矮杆、半高杆到新高杆乃至超高杆的螺旋式株型发展理论。

两系杂交水稻技术不仅成为我国独创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科技途径,也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将其列为国家对外援助的重要技术项目,加强与世界水稻种植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

两系法推广开之后,杂交水稻技术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国家的首选技术,先后有67个国家的专家来我国学习,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杂交水稻技术,试种推广杂交水稻。

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杂交水稻外交”也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

包括“拯救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世界粮食奖”、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世界奖项和荣誉,就是对***为全人类作出伟大贡献的肯定。而就在近日,挪威议员还提名***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的父亲范文6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广西农业大学工作,当时正值国家开发海南岛。时任广西农业大学农学系主任的张先程副教授应聘到海南大学任副校长,主管科研和教学工作,临行前,我到张先程家,问及海南的优势。张老师说,海南是我国的部级水稻栽培基地,70年代,湖南的***在海南研究杂交水稻,发现了“野稗”,为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在海南搞水稻研究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科研条件。1988年,我调到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工作后,就开始关注***先生的事情。一是1989年,时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农业编辑室主任熊穆阁先生送我一部由他责任编辑的***撰写的学术著作《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该书荣获“首届国家图书奖”,现已成为现代科技学术著作的经典之作,并已翻译成了英文对外出版发行。熊先生说,如有机会再到长沙,就一同去拜访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二是1989年,我在京组织编辑“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之一的《***传》,与中国科学院周发勤教授在确定首批入选现代科学家时,我与编辑部的同志直接担任了这部书的组稿、审稿工作,我社于1990年正式出版《杂交水稻之父――***传》,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为该书撰写了序言。1991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出版座谈会,钱三强、周光召、金善宝、钱临照等科学家出席。该书获首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1999年建国50周年前夕,正当大江南北的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之时,在古城长沙的马坡岭农业高科技园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心主任***向新闻界披露,两年内,由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交水稻”计划将有重大突破。

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是如何走向国际大舞台的?这些都是为世人所关注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地球东方一个文明古国的广阔土地上,爆发了震撼世界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摘下了绿色王国中的“杂交水稻”这颗瑰丽的绿宝石,***不是从天而降的科学大圣,而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教师。他从湘西偏远荒凉的黔阳安江农校校园里走来,由于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国际同行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有人甚至将他的杂交水稻发明誉为中国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因此获得了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国家特等发明奖,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8项顶尖级国际大奖。1998年,一家权威的知识产权评估认定***这个名字的无形资产“品牌价值”高达1000多亿元人民币。

当时,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在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能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全世界22%的人口,还能够丰衣足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他使过去亩产只有300多公斤的水稻产量增加到亩产500多公斤,现在,他又在全力攻克全世界最难的农业科研课题,两年内将“超级杂交水稻”从亩产500多公斤增加到亩产800多公斤。按同年种植面积2亿亩计算,每年因此能增加粮食产量200亿公斤,相当于一个中等产粮省全年的总产量。水稻产量从亩产500多公斤增长到800多公斤是世界性的难题,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因此在孜孜不倦地奋斗,被人们誉为又一次新的“绿色革命”。而这场“绿色革命”的旗手,自幼年到成名却走过了一条艰辛而曲折的道路。

苦难的少年

1930年9月7日,***出生在北京(平)协和医院。***的父亲袁兴烈,当时任平汉铁路局秘书。1936年,正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前夕,祖国处在急剧动荡的年代。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家和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一样,向后方逃难。1938年底,8岁的***,随父母一家7口从汉口动身,逆水而上至湖南。逃难途中,历尽艰难,时刻担心敌机轰炸,饥饿和死亡在威胁着全家。1938年冬抵达宜昌,这年的农历除夕,全家相聚在北风呼啸的木船上。1939年春,在滚滚的长江上经过长途颠簸之后,到达重庆。仲夏的一天上午,***和弟弟来到重庆朝天门的坝滩上,只见沙滩上摆满了几百具被敌机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面对国难日益深重、人民家破人亡的种种情景,每一个具有爱国心的中国人,无不痛心疾首,满腔义愤。***和那个年代降生的所有中国儿童一样,受尽了折磨。但是,动荡的年代,又使他学到了和平年代学不到的许多知识。严酷的现实使***从小就立志,长大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再受外国列强欺侮的人。在这些残酷而痛苦的现实面前,***逐渐成熟起来。

求学时期

1942年秋季,***从重庆市龙门浩中心小学毕业,进入复兴中学。学校的规模大了,老师同学多了,所开设的课程也增多了,增加了代数、几何和物理,这一切都使***感到十分的新奇,他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很多。***在学习中最大的特点是喜欢思考,善于提问,刨根问底,尤其是在学习基本原理时。他不仅学业成绩十分优异,而且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1946年抗战胜利后,***随父亲回到汉口,并在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后又因父亲工作变动到南京,进入南京中山大学附中读书,并学完了高中的全部课程。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成为***一家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一是赴重庆求学,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其文化积淀对他有强烈的吸引力;二是要研究农学,他对大自然尤其是植物生长规律有极大的兴趣。这样,***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相辉学院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抗战期间,复旦大学于1938年2月迁于此,战后,复旦大学迁回上海,由留渝校友在夏坝创办的“相辉学院”是以复旦大学的马相伯、李登辉两位教授名字中各取一字而命名的。1949年8月,***来到了重庆北碚夏坝相辉学院。夏坝深厚的文化沉淀渊源于抗战期间重庆陪都文化的影响。尽管学生来自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但这些青年学生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科学救国,中国早日获解放。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1950年11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建立了西南农业大学,夏坝相辉学院的农学系并入西南农业大学。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使***张开了智慧的双翅,在知识的太空中翱翔。***的英语和俄语基础十分扎实,在图书馆,他阅读了国内外各种学术杂志和著作,开始接触了当时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学家如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等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科学思想,积累了大量的学术资料,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对生物学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兴趣日益增加。

走向社会

1953年夏天,***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省西部山区雪峰山麓的黔阳安江农校教书。从重庆出发,行程2000多公里,***风尘仆仆地来到当年唐代诗人王昌龄曾经在此当县令时称为“醉别江楼桔柚香”的黔阳县,开始了他新的社会生活,从事了19个春秋的教学生涯。

第一学期,因缺少俄语教师,***被分配到文史教研室教俄语,他把教俄语看成多次学习的好机会。第二年,他又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讲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等基础课和专业课。在此期间,他深入地研究了植物生物学、遗传学。

当时的情况是向苏联一边倒,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全盘照抄于苏联,生物学中主要向学生讲授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他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环境影响、营养教养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企图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种,但都未能获得成功。20世纪60年代,他从阅读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学派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于是,他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学说,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同时,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向探索,一边从事教学,一边从事科研工作。

光阴荏苒,一晃几年过去了,已到了大龄青年的他仍然是孑然一身。同事朋友们纷纷热心给***张罗对象。但是,总是介绍一个吹一个,姑娘们对***敬而远之。有次,一位男同事陪***去相亲,***与女方见面后,女方没有相中***,反而相中了介绍人,让人啼笑皆非。为什么呢?因为年轻时的***生活太不讲究,他不仅衣着朴素,而且不修边幅,衬衣穿脏了,把衣领翻个边又继续穿,上课时找不到黑板刷子他就用衣袖擦黑板,所以他穿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

正因为***有这些特点,那些以貌取人的姑娘们见了***总是敬而远之。此后,朋友同事们又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对象,也都没有结果。

正当***为婚姻而苦恼的时候,爱神却悄无声息地向他走来。1956年,***被派到邻近一所中学去代课,一位慧眼识珠的年轻女教师为***的才华和抱负所倾倒,他们很快就双双坠入爱河。多次求偶受挫的***终于找到了一个知音,令他感动不已。那位女教师不仅才貌出众,而且心地善良宽厚,对***体贴入微。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教案,促膝谈心。花前月下,沅水河畔,留下了许多相知相爱的欢声笑语。在长达3年的热恋中,他们都把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对方。***沉浸在温柔的爱河里深深地陶醉了。

同事和朋友们都为***感到高兴,都催他趁热打铁,快点结婚。

不料,一场意想不到的政治运动却打断了他的好梦,在“反右”斗争中,***由于平时不太关心政治,又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安江农校出现了批判***的大字报,他险些被划为“中右”。

消息传开,学校领导找那位女教师谈话了,“要爱情还是要进步?”在强大的政治压力面前,这位姑娘也终于退却了。30岁的***顷刻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

经过这次打击,***对爱情婚姻有点心灰意冷了,但他很善于超脱,很快就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1960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块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稻,便萌生了要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大胆设想。杂交水稻研究属于世界性难题。因为传统理论认为,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立志要攻克这道世界难题。

一心扑在教学和科研事业上的***,终于感动了一位贤淑的姑娘,这就是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邓则。

邓则是***的学生,1957年安江农校毕业之后,分配在黔阳县农业局当技术员,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致使邓则到25岁还没有结婚。经老师和同学牵线,本来就对***深怀敬意的邓则满口答应了。他们没有过多的花前月下,也没有置办任何结婚物品,两个相知恨晚的大龄青年,利用邓则来安江农校参加职工运动会的机会(邓则是业余篮球运动员),仅用50元钱的喜糖举行了一个很简朴的婚礼。结婚时,***33岁、邓则25岁。

绿色革命

1960年,***从《参考消息》上看到一条新闻:英、美遗传学家克里克和沃森根据孟德尔、摩尔根学说,已于1953年研制出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使遗传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从而获得诺贝尔奖。遗传学不仅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实践上也广泛运用于种植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这些事实表明,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说50年代,***是米丘林、李森科学说的虔诚信徒,那么60年代,他已完全转变成为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的忠实宣传者和自觉实践者。***下决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400公斤、500公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长,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1960年7月,下课之后,***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仔细数了数穗数和粒数,足有10多穗,每穗有壮谷160~170粒,比其他稻穗要多。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了较深研究的***,对这无意中的发现兴奋异常,他来不及多想,立即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鹤立鸡群”水稻植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由此可见,杂交稻存在明显的优势。他由此预见,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十分光辉的前景,并为此开始了研究杂交水稻的探索之路。

他设想了利用水稻雄性不育性,通过培育不育系、保持系,“三系”配套方法来代替人工去雄杂交生产杂交种子的路子,并在中国科学院出版的《科学通报》1966年第4期发表了《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文。由于发表了这篇对杂交水稻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章,在动荡环境中,***的杂交水稻研究受到了国家科委和省有关部门的“特殊保护”。

1968年,为了加快育种的步伐,***把杂交水稻科研的战线向南延长到云南和海南岛。每年10月,当寒风席卷洞庭湖畔时,他便带领助手到南国育种去了。在那里,他们曾经历了地震的考验,经受了酷热的煎熬。烈日下,他们带上干粮来到田间,常常在水田中一泡就是几个小时,顾不上中暑的威胁,耐心地观察,忘我地工作。渴了,就坐在田埂上喝几口水;饿了,啃几口馒头……1970年的一天,他们在海南岛上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边发现了雄性稗育的野生水稻――“野稗”,为杂交水稻科研打开了突破口,成为杂交水稻材料探索中的一个重要转折。1973年第一个具有较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南优2号”获得了成功。

杂交水稻在实践中立刻显示了它的增产效应,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1975年,全国多点示范杂交水稻5600多亩,1976年迅速扩大到208万亩,并在全国范围开始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目前,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了2亿亩,占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1%,而产量约占水稻总产量的60%。

为把理想变为现实,***又继续奋斗,1977年,他在《中国农业科学》上发表了《杂交水稻培养的实践和理论》。这篇重要的论文,认真总结了10多年来杂交水稻育种的丰富实践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杂交水稻育种中的几个重大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同时,再一次预见杂交水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蕴藏着巨大的增产潜力”。这篇论文的发表,对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三系杂交水稻”的成果,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杂交水稻的成功带来了巨大效益,为解决中国的粮食需求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项成果于1981年获得了国家特等发明奖。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在北京联合隆重召开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震、方毅、万里出席授奖大会,并先后在会上讲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说:“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丰富了水稻遗传育种的理论和实践,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为中国争得了荣誉。美国、日本、印度、意大利、苏联等十几个国家的科学家,开展杂交水稻的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都还处在实验阶段,而我们是走在前面了。”著名科学家周培源、金善宝、钱学森参加了大会。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授予特等发明奖的大会。6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当天还同时发表了《争当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勇士》的社论。

杂交水稻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它的发明人***,作为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何梁何利基金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日本“越光国际水稻奖”等荣誉,并被授予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称号。

1979年4月,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水稻科研会议,共有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中国的***因杂交水稻研究成功而有突出贡献,是应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科学家之一。

1980年5月,***应邀到美国洛杉矶国立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农业实验站讲学。

1986年,***在意大利米兰出席“利用无融合生殖进行作物改良的潜力”讨论会。

1986年10月,***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世界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日本、菲律宾、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20多个国家的著名专家共200多人出席了会议。

再攀高峰

成功与光环并没有使这位科学家止步。1986年,他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出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

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挂帅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

1995年8月,在湖南怀化召开的“863”计划两系法杂交水稻现场会上,***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

正如***在育种战略中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法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法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比1996年扩大近5倍。

据说在湖南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搞责任制的***,二靠培养出杂交稻的***。”这是一靠改革、二靠科学的形象说法。

1998年8月,***向当时的朱基总理打了一个报告,请求支援。他要向新的目标、新的高峰――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发起冲击!

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近10多年来,培育超高产水稻品种一直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上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日本率先在1980年制定了水稻超高育种计划,目标是15年内育成比原有品种增产50%的超高产品种,这项计划至今尚未实现。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培育“超级稻”,目标是到2000年育成单产潜力比现有纯系品种高20%~25%,但因技术原因已宣布推迟5年完成。

超级杂交水稻课题是由***在1997年正式提出来的。

1998年,***的超级杂交稻已获得小面积试种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计划在当年完成。

朱基闻讯后非常高兴,立即从总理基金中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并请人转告***:“国务院将全力支持他的研究。”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大厅内,有一幅***的亲笔题词: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了让杂交水稻造福人类,***立下心愿,要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正如他所说的,杂交水稻这一科研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衷心希望这项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作出更大的贡献。

几年前,国外曾有人公开撰文说,到21世纪2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那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

当时,***就站了起来,他挥动着长满双茧的手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如今,中国大地有一半的水稻面积种上了由这位科学家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60%,平均水稻亩产从1950年的140公斤提高到了1998年的450公斤。从1975年至1998年的几年间因此累计增产粮食3.5亿吨,相当于每年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当时,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研究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该组织的一项战略计划。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之聘,***担当首席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和繁殖制种技术。同时,还为这些国家培训杂交水稻技术骨干。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12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20个国家的200多名科技人员。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和印度的杂交水稻达20万公顷,印度为10万公顷,并取得了比当地良种每公顷增产1~2吨的效果。

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的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如美国著名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所说的:“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饥饿的威胁在退出,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由于***为科学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和政府给予他许多荣誉。他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先进科研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组长。***没有在荣誉和鲜花面前陶醉,他仍然潜心于他的杂交水稻研究,仍在孜孜不倦地献身于科学。

最后,我用***的一件往事和一句寓意深刻的话作为本文的结语: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5-13 09:35
下一篇 2024-05-13 09:35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