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预警机制范例6篇

预警机制范文1 关键词: 财务危机;影响因素;非财务指标;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05-02 0 引言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指由严重的财务风险引发的紧急状态,它的实质就是财务风险规模化、高强度化的集中爆发。 国外的研究把“财务危机”的标准都集中企业破产之上。但实质上,破产只是一种法律现象

预警机制范文1

关键词: 财务危机;影响因素;非财务指标;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05-02

0 引言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指由严重的财务风险引发的紧急状态,它的实质就是财务风险规模化、高强度化的集中爆发。

国外的研究把“财务危机”的标准都集中企业破产之上。但实质上,破产只是一种法律现象,在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将破产作为财务危机的判断标准是不适合的。绝大多数我国学者认为被宣布为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的企业已经陷入了较大的财务危机,ST类公司即被界定为财务危机型企业。

与财务危机相关的概念还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失败,严格区分相关概念有利于企业建立与自身相符合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中相关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带来危机、造成企业财务失败的可能性。财务失败则是指企业丧失偿付能力的最严重状况,即“资不抵债”,导致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发生破产。

1 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分析

从影响因素考虑,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1.1 内部原因 内部原因是指企业能影响、控制其形成、发生的原因。从内部管理方面讲,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公司治理结构混乱。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会直接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困难。为弥补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弊端,就有可能造成财务信息的虚假,继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产生误导,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②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健全,会造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弱化,盲目采购存货,造成物资积压,生产成本升高,给企业,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从而引发财务危机。③主营业务萎缩,追求外延扩张。很多企业在发展未成熟时,就贸然开展多元化经营,不仅丧失了其原本主营业务的优势,而且分散了投资,增大了机会成本,势必导致企业现金流入量减少,支付能力弱化,最终难逃财务危机的厄运。④过度负债。适度负债,企业可以获取财务标杆利益,但过度负债则会使企业的支付能力变得极为脆弱,丧失信用,资金链很可能容易断裂,最终出现财务困境。⑤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非流通股所占的比例会达到三分之二升至更高,一股独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成“摇钱树”,滥用和侵占上市公司资金,使公司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的财务状况,最终导致公司亏损甚至破产。⑥关联交易的弊端。关联交易既能改善公司财务状况,也会恶化公司经营成果。目前,由于企业经营方式中赊销业务的大量存在,企业间相互形成了密切的债权债务关系,有的企业之间甚至形成了"三角债"关系。因此,一旦关联企业倒闭,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财务危机,波及其它的关联企业。

1.2 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是指通常企业不能影响、控制其形成、发生的原因。包括行业背景的影响,政策法规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等等。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认清经济发展情势,对于企业规避财务风险有积极指导作用。

2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

为了应对频繁出现的财务危机,企业需建立起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及时诊断出危机并发出预警信号,有效防范并化解危机,从而使企业重新步入正常经营的轨道。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企业在现状下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2.1 定性分析法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家都把视线集中在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模型上,往往忽视非财务因素。其实,财务指标只是反映财务危机的数字化指标,真正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是非财务因素,例如,公司内部治理的缺陷,管理层指导战略的失误,对宏观经济环境理解的偏颇等等,这些非财务因素才是公司财务危机的根源。

定性分析法正是结合相关非财务指标,对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管理评分法等。尽管定性分析法有缺点,即容易受到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响,但仍然值得企业加以借鉴。

在具体运用定性分析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考虑以下非财务指标,建立起非财务因素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①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良好的宏观环境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及时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认清经济发展大局势,可以帮助企业更加清晰地对企业进行定位。宏观环境需要企业探究的因素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出台的新政策、新标准,税收政策,产业政策,银行货币政策等。

②企业面临的行业环境。行业成长性,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新行业的进入壁垒,替代品的威胁,竞争对手状况,这些因素使得企业面临的行业风险各不相同。当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强劲的时候,自然面临的行业风险较大,此时,企业往往需要知己知彼,提出战胜竞争对手的战略,有效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

③企业的组织结构设置。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框架”。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

预警机制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教育;管理模式

一、建立大学生预警教育机制的意义

(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同时西方形形的社会思潮和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出现,使当代大学生中少数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还不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建立预警教育机制,开展大学生跟踪教育管理是一个有效的管理途径。

(二)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需要

学生发展是有目的性、阶段性、曲折性的,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挫折与阶段性的反复。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可以为学生提供改错革新的机会,避免将学生一棍子打死。当前各高校每学年都会出现少数学生,由于学习动力不够、上网严重、自律性差等原因造成多门课程重修而受到退学处理。针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大学生事前管理与教育,开展大学生预警教育管理,引导学生良性发展。

(三)对学生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需要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最大特点,在强化操作性和刚性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权利,突出“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建立预警机制,对学生学业、纪律等表现及时发出警示,更体现了学生管理的人性化。

(四)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需要

建立预警机制,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形成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在大学阶段,由于学生向家长报喜不报忧,甚至提供相反信息,导致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不明,最终导致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脱节。

二、大学生预警教育和管理初探

(一)建立大学生管理多级网络监测系统,加强信息收集机制建设

(1)建立宿舍信息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宿舍管理员、辅导员、任课教师、学工干部多层次的网络监测系统。制订“八防”机制,即防学习滑坡、防安全事故、防外来信息干扰、防火、防骗、防心理问题、防私自外宿、防无故离校。要求各级监控网络从这些方面加强信息通报;(2)建立信息预报平台,确保信息及时、充分,同时达到保护信息预报者的保密要求。可建立学工信息预报邮箱、班级QQ群,设立学生工作意见箱,利用手机短信、学院网站论坛等,鼓励学工干部有效利用这些方式与学生交流思想,加强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定期联系,及时感知学生思想动态,形成信息预报综合平台;(3)及时整理信息,形成动态的大学生预警教育管理名单,为多角度实行跟踪教育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

(二)建立大学生多方面预警管理系统,确保预警取得实效

1.实施学业预警制度。根据学生学习考核实际情况分别向学生本人与家长发出《学习成绩预警通知单》或《学业纪律预警通知单》。使学生本人及时意识到目前所处的学习状态,并按要求制定整改措施;使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异常情况,通过家庭教育,及时跟踪学生思想状态,加强指导,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有效预防学生学业继续滑坡。

2.实施违纪警诫制度。警诫,即警示、告诫、规劝,是对有轻微违纪行为,尚不够纪律处分者的一种教育措施。严格根据学校违纪处分办法,确定一个警诫适用范围,当学生有轻微违纪行为发生时,由所在院(系)签发《违纪警诫通知单》送达学生本人,学生在就学期间无论何种原因累计受到三次警诫,将给予警告处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做到防微杜渐。

3.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学校应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为所有学生开展心理测试活动,动态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风貌。通过科学的手段建立的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可以发现处于严重心理危机状态的对象,从而拿出相对应的措施积极应对。同时,还可以把潜在的心理危机对象纳入到时刻观察和预防的体系当中,并准备好同一类别心理危机的应对预案。心理档案应该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杜绝因此而产生的歧视现象。

4.建立预警机制。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保持信息灵通和畅通,可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尤其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动态,争取主动;要加强对校园网络社区、公共论坛的信息管理和监控,尤其是敏感时期和事态前要提高警惕,对于学生集体关注和热切讨论的问题要反应灵敏,出现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的言论、动向或事态时,不可麻痹大意;要公开调研,主动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学生对学校的疑问和意见要重视,辟谣和消除误解要及时进行,对学生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机、隐患、矛盾和问题要能敏锐地预见,定期主动排查,及时解决,至少要心中有数。事实证明,隐患排查做得越早、越多、越到位,学生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就越小。(三)建立大学生跟踪教育系统,加强学生个体教育的针对性

1.建立院(系)领导联系班级制度。实施领导联系学生班级,一是改变领导工作作风,深入学生一线,加强与学生交流的需要。二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通过联系班级活动的开展,深入了解学生需求,能为进一步完善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与内容提供一手材料。三是通过开展与大学生个别谈心与跟踪教育管理,以领导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领导的学识影响学生。

2.建立任课教师情况反馈制度。院系辅导员定期将各班跟踪教育管理的学生名单反馈给任课教师,使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其学习状态,如上课出勤、作业等情况。特别是针对自律性差、上网严重的学生,要从纪律、制度方面实行刚性要求,不能不闻不问,放之任之。

3.开展学生党员(干部)“一帮一带”岗位示范活动。学生党员(干部)在班级中相对具有先进性,而且长期与跟踪教育的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现状了如指掌。通过开展一名学生党员(干部)“帮带”一名大学生,实行党员岗位责任制度,一方面党员能发挥朋辈优势,加强与他们沟通,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督导、专业学习的辅导、自身行为的示范;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干部)能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相关学习状态,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反馈情况,做好服务工作。

三、开展大学生预警教育应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

1.着眼于学生政治安全教育,政治上关心青年学生成长,提高学生政治免疫力。一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二要以“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人,使学生关注祖国发展与世界格局的变化;三要以“网络、媒体”手段宣传人,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四要以学者、成功人士创业事迹感染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报国激情;五要以学生党建凝聚人,使党组织成为优秀青年学生聚敛阵地。

2.着眼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思想教育者要认真实践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角色。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才能和青年学生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应对成长的困惑和问题,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做知心朋友,才能正确辅导青年学生,才能教学相长,才能真正成为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才能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角色。

3.着眼于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高校要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认真制定学生管理各类制度,使学生处于一定制度环境下健康成长。刚性的管理体系和过硬的执行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大学生行为发生偏差。完备的制度体系和严格的纪律要求,是预防学生违纪、提高学生日常行为的自律性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国强.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怀教育”缺失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5).

预警机制范文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和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出版产业得到蓬勃的发展,多年来各类出版物的发行量始终居高不下。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图书出版社584家,全年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和音像产品等出版物达到550.6亿册(份、张),其中图书出版数量为86.6亿册,占总数的15.7%;各类期刊28.8亿册,占比5.2%;报纸为430.1亿份,占比78.1%,全国出版行业总营业收入达到21655.9亿元,较2014增长8.5%。在此背景下,伴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各类出版社在政府政策的指引下纷纷实现成功转型,由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化运营,并且随着国外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大量涌入,各类新兴媒体也粉墨登场,国内的出版行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出版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经营风险愈加突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的困境,作为出版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运营过程中有效化解财务风险,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的稳定发展。因此,管理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在无法预料或者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下,使得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出版企业在各种不可预期的因素作用下,企业收益偏离预期,并对出版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出版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除了要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还承载着文化传播功能的社会义务,在追求盈利和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危机。企业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首先对出版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分类识别,分析各类财务风险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根据出版企业日常的财务活动,可以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债务风险、现金流量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

2.1出版企业的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或者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变化,在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所发生的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我国出版企业的显著优势在于拥有优越的人力资源和智力因素,劣势在于一般的企业规模较小,自有资金不足,在筹资环节可用于抵押固定资产数量较少,由此可能导致在企业运营或新增项目的关键时期,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导致运营受阻或者项目失败。此外,企业的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严格的还款期限和高额的利息支出等因素也会导致企业陷入经常性的财务危机,影响企业外在形象和财务信誉。

2.2出版企业的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由于企业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导致企业的投资报酬率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财务风险。在日常运营过程中,出版企业为了使资本得到保值增值,将暂时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对投资项目的论证不充分或者决策不科学,国家政策法规等外在因素影响将导致投资项目不能按时投产,致使投入资金和收益不能按时收回,由此影响出版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偿债能力。

2.3出版企业的债务风险

债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不合理的负债规模和不合适的债务产生方式所引起企业的收益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出版企业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是企业自有资金或盈余资本,另一个是从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借来的信用贷款或从其他债权人借来的外债。适度的负债经营可以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同时可以起到抵税作用,但是一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固定的利息支出就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减少企业所有者的收益。尤其是困境中的企业将面临破产的风险。

2.4出版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的相关资产不能够正常地按照需要转化为现金,从而进一步导致企业无法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在出版企业的正常经营状况下,需要留存一定数量的流动现金用以支出正常的资料采购、人员工资以及各项办公和管理费用,但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出现纸张等原材料占用资金较大,或者图书存货周转过慢造成资金时滞,将影响企业的日常业务开支和偿还债务,企业将面临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

2.5出版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

资金回收风险是指企业产品售出之后能否从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在金额和时间上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的一些出版企业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缺乏对新客户的信用评定的前提下,大量采取赊销的方式抢占市场,尤其是部分企业简单地以职工图书的发行数量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使得市场销售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只顾图书或报刊产品的销售数量而忽视客户的资信状况,这样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形成企业的资金回收风险。另外,大量的坏账死账,也是诱发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重要因素。

2.6出版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

收益分配风险是指企业的收益分配可能给未来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业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出版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收益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但如果收益的确认或分配时间不当,则很容易产生分配风险。在收益的确认方面,如果出版企业出于短期的利益考虑,在账面上虚增收益或者虚增成本,则可能一方面带来当期的可分配利润增加或者少交营业税费,另一方面导致企业资金的提前流出而引起财务风险。如果收益的分配与企业发展阶段不相适应,在企业的困难时期,多分收益将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少分或不分利润则可能挫伤企业所有者的投资积极性,容易引发新一轮的筹资困难和财务危机。

3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建立出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必须首先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潜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在系统中设定资产负债率、资产利润率等财务指标的预警区间来观测和识别风险,然后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来分析风险大小,最后再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损失。

3.1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在建立预警机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盈利水平、偿债能力、运营水平以及发展能力等方面信息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每项指标在出版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结合我国现阶段出版企业的特点,在专家访谈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拟定出如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3.1.1资产利润率

出版企业的资产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实现的利润在当期的平均资产占用额中所占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有额)100%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越好,管理水平越高,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3.1.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期末的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企业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版企业负债水平以及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项比值越小(一般达到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但考虑到出版行业特点,该项指标的正常区间范围是40%60%。

3.1.3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是指企业日常经营中的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值,反映出版企业当期可以使用现金清偿债务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一般情况下,该项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同时反映出版企业目前的最大付息能力。

3.1.4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的应收账款可以转化为现金的平均次数,该项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出版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收账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

3.1.5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在一段时期主营业务成本占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版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售(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出版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资金占用水平越低,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强。

3.1.6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一段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和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差值与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该项指标可以反映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幅度,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要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一般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高,表明出版企业的增长势头越旺,考虑到行业特点,如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在低于-30%,就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出现大幅下滑,随之产生财务预警信号。

3.1.7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之间的比率,该项指标反映出版企业每花费一元的成本费用所获得利润的数额,体现出版企业的日常经营耗费所对应的经营成果。其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依据出版行业特点,通常情况下该项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利润越高,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

3.1.8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的利润总额与企业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企业自有资本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通常情况下,出版企业的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通过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越高;反之,出版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就越弱。

3.2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应对策略

出版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之后,主要工作就是要对整个指标体系进行综合监控,根据每个财务指标的数值表现,实时地采取措施来应对风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运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手段进行监控和应对,实践中也经常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2.1定性预警监测方法

定性预警方法是分析监测人员主要凭借自身经验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判断的财务预警方法,在现实中常用的方法有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法和流程图法等等。定性预警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者个人的主观经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判断和预测,可以更加直观地描述具体财务指标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如果监测到企业连续几个周期出现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或者存货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明显放慢,就可发出企业将发生财务危机的预警信号。

3.2.2定量预警监测方法

定量预警方法是根据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数据表现,通过收集样本数据进行具体的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量分析模型进行量化预警,在具体实践中又可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单变量模型是根据单项指标的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该方法优点是易于观测、操作简单,但缺点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单项财务指标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比较片面,在同一时期运用不同的指标监测数据,可能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企业的管理层也容易避重就轻传递虚假信息等等。

多变量模型是将多项财务指标通过加权汇总构造线性函数公式的形式来预测和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的一种量化分析模型,模型建立起来之后,在实践中只需将选定的多项财务比率输入模型中的变量,该模型就会计算出一个数据结果,分析者根据输出结果即可判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大小。比较典型的是1968年美国学者爱德华阿特曼(Edward Altman)教授的Z计分模型,该模型的表达式为: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变量X1表示一段时期新增流动负债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2表示期末留存收益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3表示税息前的利润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X4表示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值与期末总负债的比值,X5表示本期销售收入与期末总资产的比值。如果计算结果Z2.675,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1.812.675,说明企业财务状况不够稳定;如果出现Z1.81,就表示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多变量模型是从宏观角度综合运用多个财务比率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相比较单变量模型而言,该模型更能够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态,得出的结论也相对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具体的分析方法又包括多变量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线性结构方程、多维量表分析和Logit对数线性模型等等。

预警机制范文4

关键词:公共部门 危机管理 预警机制

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发展,近年来,经济、社会、自然等多种领域爆发出不同类型的危机。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公共生活和生产活动,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多数危机可以通过佐以相关机制和手段预防以避免发生,或减少影响和损失。危机预警机制可以提高危机检测效果,有利于公共部门和组织在面临危机时作出快速反应,规避或降低危机风险,因此在危机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基本内涵

美国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Robrt Heath)认为危机管理主要是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而在危机的事前管理阶段中,完善的预警机制在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预警管理不仅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更是各种危机的有效防范和解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助推器。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能够帮助公共部门及时发现潜在危机风险,并进行危机类型的甄别、确定和评估,以实现危机快速排除,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

公共危机预警,指根据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作出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或信息,使公共部门和公众提前了解危机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是为了能在危机来临前今早地发现,而建立的一套能够感应危机来临并进行判断的系统。危机预警机制主要发挥预见、警示、减缓和阻止化解危机事件发生的功能。健全、科学的危机预警机制不仅有利于公共部门和组织能快速反应,保障各种社会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公共部门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现状

危机预警主要在于对危机前兆的预测和警报。随着社会发展,公共部门危机呈日益增多态势,且影响范围日益扩大,覆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危机管理机构涉及包括国家安全生产监察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水利局等多个部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了在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基础上的预警系统的完善。形成了以无线电广播、无线电通信、电视、互联网等为载体的预警信息网络,为政府和公共组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了依据。此外针对重大的突发性危机建成了领导机构、监测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等,形成了党中央、各省市和自治区、地方的预防和应对的信息网络系统。

虽然我国公共部门的危机预警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但由于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等特质,使得危机预警机制仍存在发现不及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体系不完善

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使其有法可依。为应对危机事件,我国也制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防震减灾法》等,但这些法律法规仍尚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当前这些法律法规大多重危机发生后的响应和处理,而轻危机前的预防和预警;其二,多数法律制定时间已经久远,面对当前社会出现的危机事件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其三,未能形成统一、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危机预警的程序、职责及惩处规定不够明确;其四,大多对危机事件提供原则性指导,在具体操作上缺乏详细说明和规定。

2.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危机预警机构组织方式中我国依旧沿用传统的分灾种、分行业、分部门的预警模式,不同的公共危机属于不同部门进行管理。一方面,造成了缺乏专业的公共危机预警监控机构;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公共危机预警部门之间协调的有效性。使得公共部门在危机预警监测时,缺乏专业人员,不能系统性监测、收集危机信息,造成在制定危机决策时,无法全面掌握危机发展状况,从而降低了危机决策的科学性。还会导致当危机发生时,因为未能形成统一的组织机构,而无法全面调动社会资源处理危机事件,无法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

3.危机预警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危机预警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地位愈加重要。如能在危机征兆出现时就能够有效解决和应对,不仅可以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更能够增强政府权威,保证社会健康快速发展。而当前,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意识仍尚淡薄。一方面,作为预警机制建设主体的政府管理人员,危机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亟待提高。我国政府管理人员的仍存在未能认识或重视公共危机、危机防范意识较弱,在危机出现时,不能及时预防和化解,直到危机全面爆发才认识到其严重性,错过了公共危机事件的**控制和处理时机。另一方面,作为危机受众的公众群体,我国公民普遍存在对危机的认知和警觉性较差、自我救助能力较弱的情况,危机预警意识也亟待提高。

4.危机信息系统不健全

预警机制的关键是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危机信息系统,主要是全面收集信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做出准确判断,为危机控制和处理提供重要依据。而我国的危机信息系统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一,信息流通障碍问题。这主要体现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导致信息流通障碍;其二,信息不对称和碎片化问题。我国尚未完整建立起针对公共危机的信息检测、收集和分析机构,加之我国行政体制的条块结构设置,惯性的行政控制思维和追求政治绩效导向的影响,出现掩盖信息真实性的做法,导致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存在信息碎片化的问题。而信息流通障碍和信息不对称和碎片化问题,都影响了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信息分析和信息判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严重影响预警机制的有效性,进而将严重影响危机决策、危机控制的有效性,更会严重威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四、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应对策略

1.健全公共危机预警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应在我国已有的公共危机预警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细化公共危机预警的法律法规内容,主要对危机预警部门的组织机构设置、权力责任、资金来源等作出详细规定和说明,做到有法可依,让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在法律的轨道里运行。其次,健全危机预警的相关机制,如责任机制、参与机制等。要实行明确的责任机制,明确各部门、各负责人的责任和义务,规范问责程序,做到惩处有据,公平公正。还要加强法律制度的落实,保障制度有效地运行。此外,在参与机制上,社会组织等第三部门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因此,应建立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等主体多元化参与的危机参与机制,优势互补,发挥应有作用,保障社会健康快速运行。

2.加强危机预警组织机构建设

完善的危机预警组织机构能够极大地促进危机预警工作的顺利开展。危机预警组织机构应从建立统一、专业的危机预警监测机构和加强公共部门间的协调作用两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建立统一、专业的危机预警监测机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备的信息网络,同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做好危机预警监测工作,形成统一、专业的危机预警监测机构。其次,加强公共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设立公共危机管理协调部门,并保证期常态化管理。还要加强危机涉及部门和组织之间的联动性,实现由传统的单一危机处理主体向全面化的危机管理方式的转变,提高危机预防和治理的有效性。

3.提高危机预警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与日常工作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作为管理者的政府要提高对公共危机的正确认识,提高危机预警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一方面,应在日常工作中开展有组织有计划专业化的危机预警培训,使政府管理人员认识到公共危机预警的重要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对危机的警觉性,提高危机响应和控制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加强对公众进行公共危机教育。广泛普及公共危机的基础知识及公共预警制度相关内容,并定期进行公共危机模拟演练,提高公众对公共危机的认识、公共危机防范能力及自我救援和救助能力。

4.强化危机预警机制的信息系统建设

危机预警机制中的信息系统是危机预警机制的中枢系统。加强危机预警机制的信息系统建设是完善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内容。强化危机预警机制的信息系统建设,首先,要搭建专业化信息平台,畅通政府与民众间的沟通渠道;其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拓宽信息收集和流通渠道,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再次,加强专业预警信息系统建设,重点落实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和输出功能。不仅做到使民众能够有效表达民意,可以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也尊重公民的知情权,建立多层次信息平台,使他们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危机。

五、结束语

新形势下,政府面临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利益分化,公共危机成为政府面临的挑战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中的预警机制显得举足轻重。但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仍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完善、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为了保障社会稳定发展,要从健全公共危机预警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危机预警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使其发挥危机警报器的作用,为政府管理和社会稳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预警机制范文5

据有关资料显示,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相关研究,然而国内在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方面的研究却是在近几年才受到业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成熟,国内经济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越来越高,而集团企业又都是市场经营活动中的大型企业,一旦遇到财务危机将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所以,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并着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建设对企业集团发展的意义

当前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企业集团参与市场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越来越高。自美国发生金融次贷危机,世界各地的经济形式不容乐观,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体,受国际形式影响较大,国内企业经营正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人民币升值等一些列连锁反应的压力,财务危机成为当前造成国内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集团更应该重视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设。

1.1 有效防范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防范是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主要目的。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财务状况的及时掌控是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危机发生之前通常能通过财务信号提前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财务危机的发生是具有一定的先兆性的,而通过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则能及时掌握企业集团财务状况,通过科学分析及时预测企业的财务困境,这有利于企业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并保护好投资者、债权人和相关参与者的利益。

1.2 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

当前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比较活跃,由此使得不少企业集团进入到了金融领域,资本运营效率得到改善,但同时也对企业集团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有些企业集团内部,一些子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往往缺乏与集团整体资本运作相配合的热情,导致集团资本运作陷入涣散的窘境,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预警机制将使这种状况得到很好的改善。通过有效的机制实现集团对子公司财务的监督管理,不仅能大大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效率,通过财务预警还能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一些亏损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2 国内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始,我国有关学者开始了对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构建的研究,发展到现在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因此,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2.1 国内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理论研究颇有成果

经过广大经济学家的不懈努力,国内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如,1986年吴世农、黄世忠最终提出的企业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曾被广泛应用。2001年吴世农等人以70家财务困境的企业和70家财务正常的企业为样本,研究找出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6个预测指标,并建立了Fisher线性判定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 C回归分析的三种预测模型,实现对企业财务困境的准确的预测。目前这三种预测模型是企业集团财务预警构建的主要理论参考依据。

2.2 国内企业在财务危机预警方面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

国内企业财务预警目前主要是在上市企业中得到一些应用。虽然2002年曾有学者提出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纳入上市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到目前为止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应用还是比较有限。一方面,国内企业管理危机意识不够,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还是以短期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更谈不上财务危机预警。另一方面,国内财务预警模型应用还不够成熟,国内企业集团大多还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而且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预警模型的专业人才。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需要专业人员的专业指导,并且还需要科学的维护与更新。但国内的构建环境尚有欠缺,导致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很难发挥作用,致使企业对财务预警构建的热情不高。此外,也会有一些企业考虑到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构建需要的成本支出较大而临时搁浅。

3 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策略

当前社会环境下构建企业集体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在市场经营风险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显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完善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需要的内部环境

企业集团的内部环境是确保财务危机预警有效实施的关键。首先,要加快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在组织结构上明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经营内容、责任权限,要确保母公司对子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有决定性的影响力,避免子公司各自为政的问题发生。其次,要在集团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会计制度,统一会计制度的建立是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前提。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票据、仓库进出管理流程等等,通过统一的会计制度能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的有效监管,同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有效的最好措施。第三,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引导管理层对财务预警机制建设的足够重视,保证财务预警委员会工作的有效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委员会必须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负责,还要不断的引进人才和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财务预警委员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3.2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建设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财务困境的发生有一定的渐进性,潜伏期长,有时候还比较隐秘。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一定要具有科学性,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之上,否则不能有效实现财务预警的作用。财务预警系统应包括:资金运用活动预警、企业筹资活动预警、对外投资活动预警、货币资金管理和报表分析预警。企业资金活动预警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活动预警、企业生产活动预警、企业采购供应活动预警、工程项目与固定资产财务预警、企业基础管理活动预警等方面。其中企业筹资活动预警主要是对短期借款、票据融资、商业信用、中长期借款和权益融资的预警。项目论证、投资款拨付、项目管理和处置等环节的管控是做好对外投资活动预警的关键。计划变化率、合理保险储备量的选择、资金运行结果的跟踪分析是做好货币资金管理和分析的关键。集团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必须是以母公司为主的全面管控的预警系统,这样才能确保财务预警机制有效的发挥出作用。

预警机制范文6

【关键词】财务预警;财务危机

一、导言

财务危机作为一种风险信号,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必须尽早加以防范和控制。刚刚结束的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从宏观角度看,表现为货币危机;从微观角度看,则是由于企业过度负债,盲目扩张,导致企业呈现出极不稳定的高比例负债资本结构,风险抵抗能力差。所以,当危机来临时,许多企业都陷入了困境,很多大企业、大财团一夜之间倒闭,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财务风险无处不在。

同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在面临无尽机遇的同时,也在无时无刻的面临着市场机制所带来的挑战和威胁,然而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并非是企业运行的致命威胁,企业内部的制度健全性、管理完善性、决策准确性、人员合理性等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为了使企业更加良好的生存发展,及时认知存在的问题,切实地予以改正,建立相关财务预警体系,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认识风险,预测风险,进而防范和控制风险,是我们在面对风险时能够从容应对的最好方法。

二、财务危机及其影响因素

(一)财务危机的定义及特点

关于“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权威的定义。国外大多数研究将企业根据破产法提出破产申请行为作为企业进入财务危机的标志,进而他们研究的对象范围也限定在法律范围内的破产公司。也有的国外学者把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困境。而国内方面对于财务危机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论述,多数研究者为了实证研究中数据搜集的便利,将被ST的上市公司(即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Special Treatment)定义为发生了财务危机。一般来说财务危机有如下特点:积累性;突发性;多样性;灾难性。

(二)财务危机的影响因素

公司的管理就像一张网,每个经营管理环节的漏洞都可能导致整个公司的运营出现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又会直接的体现在作为公司运营晴雨表的财务报告上来。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可以清晰的告知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朝什么方向努力,以便有效的解决问题。从企业管理角度来看,由于企业风险具有客观性,因而必然会有一些我们能够看的到的表现或者征兆,只要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发现这些征兆,我们就可以在风险面前从容应对,采用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控制、风险补救等风险管理方法来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危机。一般来说,当企业运营过程中有如下特点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企业很可能陷入财务危机中去:

1.长期亏损。上市公司连续几年亏损,甚至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首先要面临来自监管层的压力,公司可能被戴上ST帽子,甚至被PT。其次在企业自身也很难从外部获得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企业甚至有面临破产的可能。

2.过度负债。企业为获得财务杠杆而进行一定程度的负债经营是理性的选择。但是如果企业过度负债,使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必然会导致企业资金运转紧张甚至导致资金链断裂,从而产生财务危机。

3.激进的发展战略。盲目投资,过度扩张是现在不少上市公司的通病。结果只能是最终引起企业资产结构比例失调,资金周转不良,流动资金不足,企业负债增加,因而陷入财务危机中。

4.企业资产运作能力不强。如存货周转较慢,平均收账期太长等原因,导致企业资金太多被占用,增加了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5.现金管理不当。现金流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从某种意义上比利润更重要。企业如果忽视现金流管理,导致现金流中断,即使对外经营正常,内部财务也难以为继,会迅速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境地。

6.其他特征。管理层重要人员如董事会成员、财会人员突然或连续变更、集体辞职等通常是企业存在隐患的明显标志。此外,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其他特征还包括:信用额度或信用评级降低、资产注销、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反常行为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企业财务危机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公司要想健康的成长,成功的应对危机,并且获得发展的机会,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预警机制,预警机制对于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预警机制的建立

(一)财务危机预警的内涵

“预警”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军事,其含义主要是指对可能会造成不利结果的因素进行预测、警报从而达到降低可能发生的损失的目的。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经济学家就模仿军事方面的预警,并把预警应用于宏观经济的预警分析,以此对于经济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进行预警,这就是经济预警。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经济预警在微观领域的发展,它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经营进行预警,财务危机预警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利用财务管理、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理论,采用比率、比较及因素分析等方法,利用企业财务资料及非财务资料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的不利因素,并使经营者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并降低企业损失的发生。最终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

(二)财务危机预警的功能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特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先报警。因此,它可以对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在合适的时点上报警,使决策者提前做出相应的对策。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具有监测功能、诊断功能、治疗功能和保健功能。

1.监测功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特定事件进行预测,可以根据各种财务指标的实际状况与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比照,如果发现企业的实际财务指标与预定标准不一致,就会发出警报,使管理者针对这些偏差做出决策。

2.诊断功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根据对企业经营中的预警结果,发现财务指标的偏差所在,并通过分析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根本原因,使管理者有的放矢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处理。

3.治疗功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预测,检测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偏差所在,并通过诊断功能,找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根本因素,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的正确方案和措施。

4.保健功能。通过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通过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并在以后的经营中防止类似不利影响因素的再度发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进行。

(三)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通过对经营过程中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因素进行****。因此,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应包括如下子系统:

1.财务危机信息子系统。这是保证风险管理者获得高质量信息、充分识别和正确分析财务危机的保证和前提条件。该子系统由信J急搜集、存储、加工、处理、传输、显示、利用等环节构成,各种原始数据经过上述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有用的财务危机决策信息。影响财务危机决策信息的因素主要有:原始数据、信息设备、财会人员、财务信息处理方法。为了获得准确、完整、及时、有效的信息,正确识别和判断财务危机,企业应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

2.财务危机指标计算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根据建立起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中的预警指标计算公式,利用财务危机信息子系统提供的资料,计算出具体的指标值,供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使用。计算,本质上是对信息或指标加工处理,包括估算。

3.财务危机综合评价和预测子系统。该子系统主要是根据已计算出的各种预警指标的值,利用系统提供的综合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对企业目前的财务危机进行综合评价和对企业未来的风险进行预警。

(四)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一个必要手段,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活动的前提。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财务指标体系就是对经济现象特征的整体描述。财务危机的各种征兆只有通过预警指标来量化、说明与解释,才能得到科学、全面的反映。财务预警模型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警分析指标的质量。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之一。

在Altman的财务预警模型研究中,对于财务指标的选取,他认为要遵循两个原则:财务指标的出现频率以及相关性。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原则:

1.敏感性原则。这是指选取的财务指标应该对于财务危机的反映具有较强的灵敏性。

2.可比性原则。所选指标不但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的风险状况,且具有意义。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比性,舍去不具有普遍意义的指标。

3.可行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又要注意到它在现实中的可行性。所以,在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时,要保证指标体系所使用的全部数据均能由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提供,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可操作性。

4.系统性原则。这是指所选取的财务指标不仅要能够反映某一方面的财务危机,还应该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企业财务危机及其严重程度。

(五)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设计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设计的基本思路有两个:一是财务危机的表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一些敏感财务指标的数值变化表现出来,这些敏感性指标值的优劣变化,便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危机发挥预警作用。二是财务危机是一种综合性的风险爆发,因此应全面、综合地衡量与识别。遵循以上思路设计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构造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并确定阀值,当财务指标的综合值超过阀值时发出财务危机警报,并采取对策。目前,比较成熟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有定性和定量两种。

1.定性方法

(1)标准化调查方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为风险分析调查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的技术咨询公司来进行,通过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调查分析,最终产生书面的数据资料提供给企业管理者,以供管理者参考。这些书面的文件资料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因此对于各个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但标准化调查法无法给出特定企业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四阶段症状法。分析法四阶段症状也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认为企业的经营如果向不利方面发展,并最终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危机,这个财务恶化的过程是有特定的症状的,并且这些症状是一个由轻缓到严重的逐渐加剧恶化的过程。四阶段症状法把企业财务恶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并列举各阶段企业病症的表现,如有企业有类似于某个阶段的相应症状发生,管理者应该快速反应,查明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并尽快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摆脱困境,正常运营。四阶段症状法把企业财务恶化到危机发生分为四个阶段,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操作,但四阶段症状法对于财务恶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划分经常难以区分,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管理评分法。管理评分法认为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源在于企业的管理高层,该方法是由阿吉蒂提出的。他通过对引起企业陷入危机的各种因素的详细调查、对比,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评分。最终,阿吉蒂根据引起企业危机的影响因素程度的不同,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加权处理。阿吉蒂应用管理评分法评估企业财务风险时,对每一个评估项目,其得分为零分或满分,而不取中间值。由此得到的最终结果就表明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小。如果评估的总分数越高,则企业的风险越大。最理想的状态下,企业的评估值为零分,说明企业运营正常。

2.定量方法

(1)单变量预警模型。单变量预警模型是利用单个财务比例走势的恶化程度作为判别标准来预测财务危机。该模型最为关键的两点是选择预警财务比例和寻找判别阀值。按综合性和预测力大小,可以选择以下比例之一:债务保障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资金安全率等。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实施起来很容易,但单个指标具有片面性,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的情况。规模较小、业务较单一的企业可以选用这种模式型。

(2)多变量预警模型。多变量预警模型是利用多元线性函数,综合若干财务指标,并利用函数值的大小来判定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其中最为著名的模型是美国的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Z计分模型。他通过将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计算出一个总差别值Z值来预测、计量企业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它从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一般说,Z值越低,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高。

四、财务危机预警的实施

(一)建立健全独立的组织机构

为使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正常、充分地发挥预警分析功能,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该机构成员由企业经营者及企业内部熟悉技术、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组成,并可聘请一定数量外部管理咨询专家。该机构应相对独立于企业,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独立开展工作,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也不直接干涉企业经营管理,只对最高管理层负责。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

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或内部稽核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企业内部人员就能很容易地挪用公款、越权交易、贪污腐化。这些薄弱环节都会使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形同虚设,变得毫无意义。所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有必要结合企业内部稽核制度,考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严谨程度和内部稽核制度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辅助判断,纠正系统偏差。

(三)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系统预测结果必定不会真实,系统可能在财务危机将至时发不出警报,也可能在正常情况下发出虚假警报,从而引发企业错误的决策,造成企业经营混乱,最终加速企业破产。因此,企业除加强内部稽核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外,还应大力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职业素质,避免“利欲熏心”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合其他信息辅助判断

进行辅助判断的原因是由于财务危机具有多样性,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只是选择了一个或几个核心财务指标作为评判基础,但这些核心指标很可能存在片面性,影响预警系统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有必要结合非核心财务指标进行辅助定量判断。另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只进行了定量分析,而对于一些将直接导致或影响财务危机形成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重大人事变动、企业文化、员工素质、领导水平、管理技术等信息无法体现。因此,企业不仅要利用系统定量分析,还要结合非财务信息进行定性分析,做到对财务危机的全面把握。

(五)完善应对机制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不仅包括发出警报,还设计了应对措施。但财务危机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仅在系统中设置应对措施远远不够,还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应急机制,在系统不能完全应对警报时补充使用。

五、结语

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多种多样,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不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正确地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模型的选择上,也应当根据企业自己实际能够获得的数据进行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有的数据可能被人为地更改过,这些数据就失去实际意义,就需要剔除以提高预警的正确性。

最后,财务预警机制的后续管理也十分重要。后续管理工作可以保证预警机制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保证预警机制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保证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黄湘.试论企业效绩评价方法[J].经济经纬,2002.

[3]顾小安.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经论丛,2000.

[4]陈晶,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燕山大学学报,2002.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3 18:24
下一篇 2024-07-13 18:20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