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础设计范文1
【关键词】建筑;基础;设计
前言:基础是建筑工程的根基部分,是建筑设计、建设和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的关键部位。其重要性在结构、造价、施工工时上有着全面的体现,因此在高层建筑基础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要对基础选型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坚持优化基础选型的原则,通过对嵌岩桩基础、天然地基筏式基础和桩筏基础等基础的有效设计和全面控制等措施实现优化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目标。
一、影响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因素
基础设计通常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方的现场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型式、荷载总值及分布情况等条件初定几种可选方案,再对不同方案的经济性进行对比分析,并适当考虑施工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进行基础设计。而结构上部情况、场地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及经济性是影响建筑基础设计的四大因素。
1.1 上部结构对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
上部结构与高层建筑基础类型、埋深、水浮力等重要参数存在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上部结构种类的不同,会引起筑基础荷载大小和分布的不同, 要在设计建筑基础予以注意。同时,不同类型的建筑上部结构会因自身的类型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沉降幅度和变形幅度,因此,带来建筑基础形式上的不同。地下室的种类和形状也会对基础选型有一定影响,要在设计建筑基础时做以重点考量。
1.2现场地质条件对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
对于抗震设计的建筑,现场地质条件首先决定了该建筑物是否可建造。对于可建造的场地分为有利,一般和不利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情况还决定着上部结构计算时地震作用的取值。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其对基础设计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持力层的影响。基础设计中,持力层的承载力决定着基础方案选型和基底面积的大小。不同持力层的承载力差异很大,造成所选基础方案可能完全不同, 进而对基础造价造成极大的影响。可见选择合适的基础持力层的重要性。(2)持力层以下土层的影响。持力层以下的各土层情况,对基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土层的承载力及压缩性两方面。如持力层下在一定深度范围内存在承载力明显偏低土层,则需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验算。持力层及其下土层的压缩性,是影响基础沉降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3)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位对基础设计的影响主要为常年稳定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两方面 如稳定水位位于基础底面以上,在设计时要考虑其腐蚀性、地基土冻胀性对基础及地下室底板局部的影响,同时影响着基础的施工工艺等。
1.3 周围环境因素对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
一,高层建筑施工的振动和噪声要对基础带来各种影响,因此需要对此加以控制和预防,以便高层建筑基础能够持久、稳定和安全。二,高层建筑施工中的空间因素也会给基础类型带来一定的影响,要选择既利于施工有利于稳定的高层建筑基础类型。三,高层建筑施工中挤土效应,建筑基础桩基的入土和挤土会产生挤土效益,这会对周边建筑和地下管网造成影响,应该从最小影响原则出发,优先选择挤土效应最小的桩基方式进行高层建筑基础施工。
1.4 经济性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其方案的经济性都是首先要考虑的,基础方案也不例外。要在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中确定最优的基础方案,还应通过对几种方案进行全面的经济性论证和分析。依据各方案计算所得的工程量 (如土方量、混凝土及钢材用量等 )比较, 最终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经济性分析还要综合考虑当地材料资源情况、施工工艺水平,常用做法、工期等因素,使基础设计做到就地取材,因材施用,降低运输成本,缩短工期,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二、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方法
当前建筑基础设计采用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中地基、基础、上部结构之间同时满足接触点的静力平衡以及接触点的变形协调的条件,即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看成是一个彼此协调的整体。这种从整体上进行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难度较大,计算量庞大,对计算机的性能及存储量要求较高,只在较复杂或大型基础设计时,按目前可行的方法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共同作用分析方法的进步之处仅在于它考虑了上部结构的刚度,这一优势是传统设计方式所不具备的。
三、 做好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要点
3.1嵌岩桩基础
在设计嵌岩桩基础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按高层建筑基础规范进行基础设计的同时,需要考虑项目地质条件以及借鉴本地区建筑的设计经验。二是,嵌岩桩因其成桩方法不一样,所以其承载性状也有明显差别。对于这种情况,想要最大化地发挥桩侧以及桩端的阻力,就必须考虑不同的设计方式。在基础设计要求上,需要从单方面的承载力控制向双向变形开始转化。三是,桩端阻力和设计桩身参数的值应当考虑到桩荷载的传递规律,让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四是,要把桩身钢筋混凝土的强度、桩体沉降标准以及地基给桩所能提供承载力的量这三点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嵌岩桩基础设计。对于嵌于高强度的岩的桩,桩的承载力常常由混凝土的强度来决定。通常来说,一般的嵌岩深度宜取桩径的 0.5~1.0倍 。
3.2 天然地基筏式基础
在我国沿海的地段常常会形成一种上软下硬的岩土地层。在此种类别的地层结构当中,硬土层所处位置较浅。此时,高层建筑可以考虑选择设计使用地下室以下附近土层的基础持力层对其进行解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确定地基承受力与地基可能变形的验算,基础结构方面设计可以使用筏式基础。使用筏式基础比较简单,中筒部分设计可以使用筏板衬托。在基础之间利用地下室底板的结构设置好刚度强的连梁,同时考虑平面刚度与较大的底板连接,基础整体性得到了提升,具备了抵抗不均匀沉降的条件。筏式基础具有工期短、施工便利、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
3.3 桩筏基础
桩筏基础其基本原理就是桩与土之间的协同作用,桩和土在沉降与收缩的过程中慢慢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筏板底土层和摩擦桩一起承担起上部结构的荷载。通常来说,因为要顾及到地下室挖掘开后需要地基补偿等情况,所以筏板底土层需要具备相应的承载力。对此,在基础设计时就要根据筏板底土层的状况,分析土层承受上部结构荷载的比例。经过对筏板的研究,可以肯定筏板周围应力最强。因此,我们在基础设计时,对筏板周围桩的密度应该按照比例增加,中间部分各个竖立构件桩的分布适合使用梅花形状。考虑到摩擦桩的特性,桩筏基础的桩直径不宜太大。满足冲切的要求是确定筏板厚度的主要条件,同时筏板厚度还应满足抗剪以及抗弯的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基础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经过严密的分析与准确的计算方法,最终选取适合每个特定工程的基础形式,从而保证设计方案更具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整体建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余景雄.论地基结构设计及处理的研究.建材与装饰,2008
建筑基础设计范文2
关键词:建筑基础;结构设计;探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o the base of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building foundation; structure design;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B0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结构设计师好比是设计一个人的骨骼,侧重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能,比如梁、板、柱的材料强度和截面尺寸等,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承载能力等。作为一个设计人员,要理解规范及规程的定义,结合其专业从基本构件算起,工作中要仔细认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积累经验。
1浅基础
1.1按材料分类
基础应当具有承受荷载、抵抗变形和适应环境影响的能力,即要求基础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选择基础材料,首先要满足这些技术要求,并与上部结构相适应。常用的基础材料有砖、毛石、灰土、三合土、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
1.1.1砖基础。砖砌体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在地下水位以下或当地基土潮湿时,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砖基础取材容易,应用广泛。
1.1.2毛石基础。毛石是指未加工的石材。毛石基础应采用未风化的硬质岩石,禁用风化毛石。由于毛石之间的间隙较大,如果砂浆黏结的性能较差,则不能用于多层建筑,且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
1.1.3灰土基础。灰土基础宜在比较干燥的土层中使用,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抗冻性。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用于5层及5层以下的民用建筑。
1.1.4三合土基础。三合土是由石灰、砂和骨料加水混合而成。施工时,石灰、砂、骨料按体积配合比为1:2:4或1:3:6拌和均匀后,再分层夯实。三合土的强度较低,一般只用于4层及4层以下的民用建筑。
1.1.5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抗冻性都比较好,其混合强度等级一般为C15以上。这种基础常用在荷载较大的墙柱处。
1.2按构造分类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按其构造分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柱下十字形基础、片筏基础、箱形基础以及锚拉基础等。
1.2.1独立基础。独立基础包括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独立基础,它从材料性能上可以分成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是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从形式上,柱下独立基础又可以分为台阶式、锥式、板式以及墩式等种类。在工程中,独立基础一般用于上部荷载不太大,而且地基承载力较高的情况。柱下独立基础是柱基础的主要类型,常用于一般框、排架柱基以及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的基础。对于墙下地质条件好、上部荷载不大的情况,为了减小土方开挖量和节省基础材料,有时往往也采用墙下独立基础的形式。这时,应在独立基础之间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或砖砌拱来承担墙体所传来的上部荷载。究竟采用无筋扩展基础还是扩展基础,应视工程实际条件而定。无筋扩展基础要受台阶宽高比的限制,而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则不受此限制,所以,同样的荷重条件和地质条件下,无筋扩展基础埋深要大些;另外,钢筋混凝土基础的造价又要高于无筋扩展基础。
1.2.2条形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广泛用于纵横墙交叉的建筑中。一般其材料为砖、石、混凝土等。应该注意的是,条形基础下的地基反力分布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线性分布,加上砌体的抗剪和抗弯能力差,故设计时应满足有关的构造要求,以增强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柱下条形基础也十分常见,可理解为将一排柱子的独立基础联合在一起便形成柱下条形基础,它具有较大的刚度以及调整地基变形的能力。这种基础通常用于软弱地基、不均匀地基和填土地基上的基础设计,对上部柱子传来的荷载能起到一定的分布和调整作用。
1.2.3柱下十字形基础。柱下十字形基础增强了整个建筑物的刚度,其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较之柱下条形基础有进一步的增强,而且有时还能跨越地基中可能出现的溶洞、暗塘。目前,国内外多、高层结构常采用这种形式的基础。
1.2.4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整体性强,能减少不均匀沉降。应用时,当地质条件基本均匀和土质较软弱时,不仅能减少土方开挖量,而且还能减少基底附加压力,效果很好。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它广泛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水池、油库、油罐以及大型储液结构物等建筑中。
1.2.5箱形基础。箱形基础具有很大的整体刚度,能减小不均匀沉降。箱形基础还具有“补偿性设计”的优点,能减小地基的基底附加压力和沉降,且其形成的地下室可作人防、空洞、车库等许多建筑功能使用。另外,箱形基础抗震性能很好,可以有效地减少震害。所以,在高层建筑中应用极为广泛。箱形基础有用钢量大、造价高、施工周期长等特点,不能盲目采用。实际情况中,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只有在上述情况不能或不必满足时,才考虑采用深基础的形式,以避免过多的浪费。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基础,如专门用于高耸结构中的锚拉基础、壳体基础等,也有其专门的适用范围。
2深基础
2.1桩基础
桩基础由若干根桩和承台两个部分组成。桩是全部或部分埋入地基土中的钢筋混凝土柱体。承台是框架柱下的锚固端,使得上部结构荷载可以向下传递。同时,它又将全部桩顶箍住,把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各桩,使其共同承受外力。在建筑结构中,桩基础多用于以下情况:
2.1.1荷载较大,地基上部土层较弱,适宜的地基持力层位置较深,采用浅基础或人工地基在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
2.1.2当高层建筑荷载较大,箱形基础、筏形基础不能满足沉降变形、承载能力要求时,往往采用桩-箱基础、桩-筏基础的形式。对于桩-箱基础,宜将桩布置在墙下;对于带梁的桩-筏基础,宜将桩布置在梁下;这种布桩方法对箱、筏底板的抗冲切、抗剪十分有利,可以减小箱基或筏基的底板厚度。
2.2地下连续墙深基础
地下连续墙的嵌固深度由基坑支挡计算和使用功能相结合决定。宽度往往由其强度、刚度要求决定,与基坑深浅和侧壁土质有关。地下连续墙可以穿过各种土层进入基岩,有地下水时无须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用它作为建筑物的深基础时,可以地下、地上同时施工,尤其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为采用“逆作法”施工提供了可能。目前,在桥梁基础、高层建筑箱基、地下车库、地铁车站、码头等工程中,都有实用成功的实例。它既是地下工程施工时的临时支护结构,又是永久建筑物的地下结构部分。
3结束语
基础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层。一般将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称为埋置深度,简称基础埋深。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只需经过挖槽、排水等普通施工程序就可以建造起来的基础,称作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须将基础埋置于较深的良好土层中,并需借助特殊施工方法建造的基础,称为深基础。此外,还有深浅结合的基础,如桩-筏基础、桩-箱基础等。基础工程为隐蔽工程,一旦失事,损失巨大,补救十分困难,因此,基础设计在土木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王明天,段中平,范伟明.优化技术在深圳京基金融中心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0(03).
建筑基础设计范文3
关键词:房屋建筑;建筑结构;结构设计;基础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基础设计概述
在进行房屋建筑的基础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其基础的面积、承载力、内力及配筋等的确定,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才能取得准确的数据,所以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部结构类型、需要承受的工作荷载效应、施工技术水平及材料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进行周全的考虑,才能确保基础设计时各项计算的准确性,确保基础的安全和稳定。
目前在我国房屋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通常都会采用深桩基础来进行施工,利用桩基础进行施工,不仅施工较为简单,而且桩基础受力较为合理,可以使深部土层的承载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桩基础与现代施工技术和材料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这有效的提高了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水平,使其在基础工程中发挥着更好的性能。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不同的结构物对施工要求会有所不同,同时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会利用不同的桩和桩基础来进行施工。目前在基础施工中通常会采用端承桩和摩擦桩,由于端承桩其桩底处于岩层和硬土层中,土层具有较好的非压缩性,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桩发生沉积,桩具有良好的承载力。而摩擦桩主要是依靠桩侧摩擦阻力来承担竖向荷载,而且桩底土层也会对竖向荷载具有一定的支承力,但由于底部支承的土层具有可压缩性,所以桩基的沉降量还是会较大的。
在房屋建筑基础施工时利用桩基础进行施工时,其受力方式有独自受力和桩同受力两种情况,其目的都是为了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在基础施工时,如果利用天然地基,则无法对建筑物不同部位下的土层厚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土层薄、厚及缺失情况都会存在,这样在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下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沉降的发生,但利用桩基础作为基础工程承载时,其承载力则会传递给下层的硬土层或是岩石层,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建筑物沉降量实现控制。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
1.房屋建筑结构基础类型的选择
房屋建筑基础的选型应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条件、周围建筑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选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
建筑物选择什么类型的基础形式,与地基土的类别和图层的具体分布情况有紧密的联系。在进行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地质情况,比如地下室底板下的土层为全风化岩层、风化残积土层、中风化软岩或强风化岩层,所以,有可能会采用天然基础。目前,高层建筑的地下空间普遍用作地下停车场,建筑结构中不允许设置太多的内墙,这就限制了箱型基础的使用。筏板基础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地基的承载能力,避免出现不均匀沉降,还能满足地下空间的使用要求,所以筏板基础成为当前最理想的基础形式。筏板基础主要有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两种构造型式,而平板式筏板基础由于施工较为简单,被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基础所承受的荷重必须小于地基允许的承载力,以保证工程的安全;②要对基础的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进行控制,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值内,避免上部结构出现损坏;③在新建房屋时,要分析对自身和周围房屋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④以安全为前提,考虑建筑的经济效果。此外,要想建筑工期短、费用低,就不能够仅考虑基础,还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监造和运行。在明确基础形式时,必须全面考虑、分析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强度和施工的顺序,对在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基础沉降和差异沉降作出准确的估计。设计天然地基上的平板式筏板基础,除了要满足上述条件外,还要在上部建筑荷载组合之下的总体轴力和弯矩等作用下,使基底所要承受的最大压应力绝对不超过地基承载力。此类型的筏板基础大多数是补偿形式的基础,只要保证持力层有足够承载能力,且没有软弱的下卧层,在建筑面积强度中心能够与基础形心相重合、接近的,都可以选择平板式筏板基础。在高层建筑中,经常选择人工挖孔桩和管桩基础作为基础结构形式的桩基础。人工挖孔桩在打入埋有孔隙水且主要成分为粉土的素填土层中,容易产生流土、流砂现象,施工难度较大,所以不建议使用。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可以作为静压预制管桩的持力层,桩长为20 m左右。
2.基础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房屋建筑的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基础设计是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基础设计时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1)基底附加压力不超过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2)基础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控制在允许限值以内;(3)适当考虑桩基的运用;(4)预先估计到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对毗邻房屋可能造成的影响;(5)应当考虑综合经济效果,不仅考虑基础本身的用料和造价,还应考虑使用、施工条件和施工工期等因素对经济效果的影响。
3.充分考虑环境温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在建筑结构设计上,应该考虑环境温度对建筑混凝土基础的影响。在建筑结构中经常出现混凝土基础裂缝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而产生的,比如发生暴雨侵袭、保温层失效、气温骤降等,都可能造成建筑环境温度下降,从而导致混凝土表面与环境产生温差,由于温差骤然形成,温度应力时间较短,容易造成表面裂缝。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设置伸缩缝,不能为了设计上的简便和施工的便利用后浇带代替伸缩缝,设计的过程中要详细计算环境温度对建筑结构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伸缩缝的宽度,保证能够达到环境温度影响的范围内。要选择合适的伸缩缝设施安装方案和合适的填充材料,这些需要在设计方案中体现出来。同时加强对于顶层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于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部位来配置直径小一点的温度筋。
4.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优化建议分析
面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优化已经成为建筑工程设计者的必要工作。下面,我们就来对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优化建议进行分析:
(1)关注结构平面图的设计工作
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基础的设计工作中,要绘制建筑的结构平图,要对建筑所处环境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分析。如果其度数为6,就可以按照土木工程行业的抗震相关标准,在满足抗震措施的情况之下,进行建筑结构的建模。在设计中,最好不要利用建筑结构软件进行建模工作,特别是在砌体结构的建造过程中,最好进行直接设计,不能单纯地依靠结构软件。在设计结构平面图时,要从建筑物的整体出发。如果建筑物所处地方的抗震防烈度在6之上,就有必要借助结构软件进行平面图的设计工作,提高工作的准确度。
(2)关注屋顶结构图的设计工作
在进行房屋建筑屋坡面板设计时,为了能够便于施工,可以利用坡面示意图的形式和大样详图相结合的方法来显现设计方案。基础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对建筑整体结构要熟悉。设计时要从建筑整体角度出发,对建筑结构大局进行综合考量,要关注建筑基础设计的细节之处。
三.结束语
基础设计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要掌握设计要点,切实提高设计质量,通过采用合理设计方法和策略,促进建筑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廖阔.探析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7):175-175,176.
[2]徐巍.探析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
[3]张洪福.略论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J].科技研究,2014,(16):66-66.
建筑基础设计范文4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影响因素;优化方案
1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类型的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主要由水平结构体系、竖向结构体系和基础结构构成。水平结构体系选型和竖向结构体系选型作为上部结构选型,都是由基础选型发展出来的。在具体选择时,需要考虑建筑地区的土壤与地质、具体的环境要求、周围的建筑情况、对于防震防灾害的要求及施工的条件等因素。
1.1地基土的变化的影响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房屋会发生一定形变的问题,如在四级风力下,部分建筑在100米高空处的部分会产生8厘米左右的震动。因而,就需要设计师考虑建筑钢筋的弹性系数,在不改变建筑形状的前提下,保证房屋的稳定性。而地基作为受力的底层部分,其受力情况还受到地基土的软硬程度和刚性及地基土分布的均匀性的影响。如果在基础设计时,将地基布置在未完全风化的基岩上,基础结构发生整体弯曲或局部弯曲的可能性就很小。同时,建筑的上部结构也不容易因基础结构的不均匀沉降产生次应力。而由于在大部分建筑的实际情况中,地基土都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且很难通过人工调整达到均匀分布的状态,必然会导致基础弯矩分布的不同。虽然土壤的摩擦力受到土质强度的限制,仍会保持在土的抗剪强度内。但在不同的状况下,土壤的摩擦力系数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土壤内部的孔隙水的密度会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影响土的摩擦力的大小情况。
1.2建筑材料的性质的影响
此外,由于受建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的影响,还需将环境温度纳入考虑范围。混凝土材质作为建筑过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同时也是受到环境温度影响的最大的一部分。由于混凝土材质的热膨胀系数较大,随温度和气候的变化都较为明显。如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材质的表面会因为内部应力的急剧变化,出现表面裂缝;而在暴雨情况下,则会由于混凝土材质的多孔性,容易出现吸水膨胀的现象。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设计师对各部分使用的混凝土材质进行考察检验,详细计算环境温度与气候变化对于建筑结构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填充材料合理布置伸缩缝,对混凝土的分布进行一定的切割,降低混凝土分布的连续性。
1.3箱筏基础底板挑板的设计
由于阳角面积在整个基础面积中所占比例极小,所以在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中,多将箱筏的基础底板和挑板设计成直角或斜角。同时,还可以避免底板钢筋在布置时由于跨钢筋而被迫加大通常筋的长度,大大的节约了建筑成本。此外,如果在设计箱筏基础底板时能够出挑板,还可以降低基底的附加应力,降低整体沉降,对于沉降差和整体倾斜也有着一定的矫正作用。当基础结构处于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的交界处时,所出的挑板就可以适度的将基础结构转移到天然地基上,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同时,合理的降低建筑成本。在箱筏底板处加设挑板也能够在不良的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解决一部分的安全问题,如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避免抗浮问题的出现。
1.4异形柱的性能
异形柱作为现代建筑设计中多用的结构体系,满足了建筑“墙不露角”的美观性,迎合了人们对于室内建筑日益提升的要求。此外,异形柱还具有着灵活的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异形柱与传统柱体的显著区别之一为肢厚一般较小,在建筑过程中,严格遵照截面各肢的肢高和肢厚比不大于4的标准。而在选择异形柱的过程中,具体要求主要集中在节点受力情况和抗剪承载力这两个方面。异形柱的节点属于梁高范围的柱段,指的是建筑的梁与柱的交汇处。作为所属层与上层到下层柱区的荷载与作用的传递方,由于受到异形柱截面宽度较小特点的影响,节点核心区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具体的作用力包括梁端与柱段的弯矩、扭矩、轴力等。为了提高建筑的性能,要求在基础设计时对节点处进行加强,如在异形柱与矩形柱的节点处,配置异形柱箍筋,同时限制异形柱纵向钢筋插入核心区的长度等,用以保证结构的延展性,提高建筑的抗震效果。异形柱由于结构较为复杂,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一般不重合,因而各部分在受力时产生的内部应力无法得到抵消,产生翘曲正应力与剪应力,从而导致出现裂缝乃至断裂的可能性大大提升,降低了变形能力。所以,异形柱被限制在7度地震设防以下使用。但随着异形柱材料的改变,性质得到提升,现在已经开始在部分8度设防地区开始使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注意考虑异形柱的纵筋和箍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轴压比限制等问题,配合建筑的具体条件,总结异形柱的适用范围。
2建筑结构基础设计的优化方案
2.1不受手册或教科书的影响,灵活进行设计
由于建筑行业对于专业性要求极高,多数人对于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过于看重。如在手册中规定了梁板的净跨为1.1倍,虽然这一规定适用于常规的结构设计,但在应用日渐广泛的宽扁梁的跨度计算中,这一要求却并不适用。对于梁高与板厚相近的扁梁结构,应在不削峰的前提下,将计算长度取至梁中心。而在选取配筋时,应从梁中心处的弯矩和梁厚,梁边弯矩和板厚配筋中选取较大的一方进行匹配。
2.2具体分析建筑所受的外部作用力
在实际情况中,建筑会受到多种外部作用力,具体分为间接作用与直接作用两种。间接作用包括建筑材料的收缩、环境温度的变化与气候的改变、地基的沉降、地震的作用等。直接作用,又称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等。可变荷载作为作用力中较为复杂的一项,包括楼面均布可变荷载、屋面可变荷载、风荷载、吊车的竖向、横向水平和纵向水平荷载等。这些外部作用力,又可分为分布荷载与集中荷载,在作用位置与作用方向上均有所不同,都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进行实地的考察与具体的分析,充分掌握建筑所要面对的情况与问题,从而选择合理的基础设计,保证建筑的美观性与安全性,这对设计师考虑的全面性与自身的专业性也是一大挑战。比如,地震作为间接作用的一种,要求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按照标准合理设置防震缝,并适当增大抗震缝的间距。此外,火灾作为偶然荷载中出现几率最高的一项,需要格外注意。根据建筑的重要性、火灾的危险性、建筑物的高度和火灾的大小,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要求设计师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建筑个部分构件的重要性确定各结构构件的耐限制,同时,对于各结构部件的燃烧性能也因耐火等级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设计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保证各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高于该部分的要求值。
2.3关注具体结构平面图的设计工作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设计过程中,绘制建筑的平面构图占有着重要的一环,该环节要求设计师具有良好的空间感,并且书序建筑的整体结构,然后根据建筑所处环境的自然特征建立模型。设计师需要从建筑整体角度出发,考虑建筑将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对结构和大局进行综合的评估与考量,并重视各个细节的问题。如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度数为8,则应该适当减少异形柱的使用,并提升各建筑部件的抗震能力,尽量选取稳定的、脆性低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主体,务必满足抗震措施的标准。此外,在设计师专业程度允许的情况下,应减少建筑结构软件的使用,尽量直接设计,让设计师亲自面对设计中的一些情况,可以提升设计的灵活性与设计师的灵敏度。但如果该地区的防抗指数大于等于6,则必须借助建筑结构软件来进行一些精密的结构平面设计,保证工作的准确性与严密性。同时,为了便于施工方对于结构平面图的读取与理解,在设计师提供设计方案时需采用多种设计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描述。如在进行屋坡面板的设计时,就要求设计师同时提供坡面示意图和大样详图。
3结束语
在选择建筑结构的基础设计时,需要保证基底的承载力大于所需承受的最大应压力。同时,保证控制建筑基础的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用以保护上部结构。并需要根据周围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对建筑的设计进行改良,降低对建筑自身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需要在满足设计要求和安全系数的前提下,要求建筑设计师根据开发商的要求,提供合适的建筑设计,同时尽可能的简化建设过程,降低建筑难度和建筑成本。
参考文献:
[1]胡必伟.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12-213.
[2]王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分析[J].中华建设,2017,(7):118-119.
[3]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84-85.
[4]薛颖.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4):216-217.
建筑基础设计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 结构设计 基础设计
当前建筑工程的需求也日趋旺盛,很多建筑工程在结构设计过程中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就草草完成,这样往往在施工过程当中造成各种问题,导致工程频繁变更,不仅仅增加了工程造价,也为建筑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因此广大设计人员一定要做好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常用的几种基础设计
1、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低,且地基土质不均匀,而上部结构荷载却很大,采用十字交叉基础,有的基础之间的空隙所剩无几,有的基础底面积重叠,已不能提供足够的基础底面积时,这时可采用筏板基础。对于有地下室的结构,它本身不要求防水或防潮,筏板基础恰好就是地下室的底板结构。当荷载不太大时,常采用平板式筏板;当荷载较大时,可采用梁板式筏板。由于筏板基础的整体刚度较大,故能将各柱或墙体的不均匀沉降调整得较为均匀。
2、桩基础。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的特点。一般建筑物应尽量采用浅基础,若地基变形和强度方面都无法满足要求时,则可采用此种形式的深基础。下列情况可考虑采用桩基础:(1)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较大,而地基上部软弱,下部有可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坚实土层时;(2)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沉降量过大,即使进行地基处理也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时;
(3)对较为重要的建筑物,虽然地基承载力尚好,但由于对控制沉降有较高要求,不允许有过大沉降,也可考虑采用;(4)对土层不很厚,土质又较差,如做条形基础,土方量较大,可考虑采用钻孔,灌注短桩。
3、墙下条形基础。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又较低,且地基又不很均匀,采用刚性基础往往会使基础断面过大,如果要保持浅基础,则基础露出地面,如果加深基础又要增加土方量基础造价。即使采用刚性基础,也难避免在基础产生较大的抗拉、抗剪应力时,出现基础裂缝、不均匀下沉,以致引起上部结构墙体裂缝。这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它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用基础断面大小和配筋量来满足受力要求。如果地基不均匀,还可加肋梁,以增强抗弯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
4、独立基础。刚性或柔性独立基础一般多用于柱下基础,根据柱荷载偏心距大小,基础断面可为方形或矩形。当柱距较大时,常为独立基础,这样较为经济。为增强基础整体性,也可采用拉梁适当拉结,以增强适应地基变形和抗震能力。多层建筑上部结构为框架体系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地基变形较小,荷载及柱网分布较均匀,宜选用独立基础,但在纵横两个方向宜拉梁适当拉接。拉梁断面选择要适当,不宜过大,可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内柱,多数可考虑采用独立基础,而不用条形基础,在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下,其经济效果是较好的。
5、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低而柱荷载又较大时,或地基变形和柱荷载的分布在两个方向都不均匀时,一方面要求扩大基础底面积,以满足承载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同时又要求基础具有较大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这时可考虑设置十字交叉基础。十字交叉基础具有较大的空问刚度,是一种较好的基础形式,但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不可任意滥用,只有当条形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采用十字交叉基础。
二、建筑工程结构基础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砖混结构中建筑构造柱与承重柱混淆不清。在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不但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而且构造柱与圈梁联结在一起,形成对砌体的约束,这对于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维持竖向承载力,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经常被作为承重柱使用,这种作法将引起以下几个问题:(1)构造柱作为承重柱使用后,使得构造柱提前受力,这不但会降低构造柱对砌体的拉结和约束作用,而且结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时,在构造柱位置必然形成应力集中,首先破坏。 这样,构造柱不但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建筑结构中的一个薄弱的部位。(2)构造柱一般生根于地圈梁中,没有另设基础,构造柱兼作承重柱使用后,柱底基础的抗冲切抗弯及局部承压强度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柱底基础一旦发生冲切或局部承压破坏,将导致构造柱下沉,引起其周围的墙体出现裂缝。建议承重大梁下的柱子应按承重柱设计。 若梁上荷载和跨度都比较小时,构造柱也可布置于梁下,但此时必须按不考虑构造柱作用来验算梁下墙体的局部承压和抗弯强度。经验算满足后,方可在梁下布置构造柱。(3)悬挑梁的梁高选用过小。设计者往往只注意了对梁的强度和倾覆进行验算,而忽略了对梁手挠度的验算。梁高选用过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压区应力过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梁截面受压区产生非线性徐变,梁挠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大。挑梁的变形引起梁上板出现裂缝,裂缝宽度随着挑梁变形的加大而加宽,影响了建筑的正常使用。据观察,这种挑梁的变形发展到后期,梁支座截面上部受拉区常常出现较宽的竖向裂缝。受支座附近剪弯作用的影响,竖向裂缝向下延伸发展为斜裂缝,此时梁已接近破坏。当为托墙挑梁时,梁过大的挠度会引起梁上墙体在梁支座附近出现裂缝。(4)连续梁按单梁进行设计存在潜在危险。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阳台边梁的设计中。由于边梁上的荷重一般较小,没有引起设计者的重视,为图受力分析方便,设计者把实际应为连续梁的梁按单简支梁进行设计,致使梁在支座处上部负筋配置量过少。这样必然引起梁在支座附近上部受拉区出现竖向裂缝,进而引起梁上部拦板出现竖向裂缝。如果该边梁长度较长时,问题将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该梁一般直接暴露在室外,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变化时,梁的伸缩受到梁端柱或挑梁的约束,在梁内产生收缩应力,该收缩应力作用于原已产生的梁上裂缝处,引起梁在支座附近沿整个梁截面四周裂缝贯通,梁承载力降低,直接影响了使用安全。在实际工作中,多次发现类似情况出现,因此应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2、承重柱截面高度设计过小.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六度抗震设防区。一些结构设计者误认为六度设防就是不设防,为图受力分析方便,他们故意把柱子的截面高度设计得过小,使梁柱的线刚度比加大,把梁简化为铰支梁,柱按轴心受压计算。这种做法虽然易于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但却给建筑结构埋下了隐患。因为这样做忽略了梁柱间的刚结作用,即忽略了柱对梁的约束弯矩,加之柱截面和配筋都较小,结构一旦受力后,柱顶抗弯强度必然不足,从而柱子及梁底附近将会出现一条或多条水平裂缝,形成塑性铰。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也随着潮流飞速发展壮大,建筑结构形式也由简单的砖混结构变得复杂和多样,促使建筑业从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而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探讨,不仅为有效提高建筑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人们追求建筑物的高品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学永. 建筑结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8)
建筑基础设计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基础设计;选型
长期以来,国内多数建筑项目在施工建设、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病害、安全事故,其很大程度上是由建筑地基的不规则沉降所造成,而作为地基与实体建筑的有效连接体,基础结构的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也有着一定影响。对此,随着建筑项目的设计规模、建设高度逐步加大,地基处理方法、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已逐渐成为广大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普遍关注的话题。若要有效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可靠性,就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地质构造等实际情况,加强对工程地基的勘察、分析、验算,选择**的处理、设计方案。
1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与选择
2.1 挤密、振密法
顾名思义,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地基处理,所使用的挤密、振密法,其主要是以人工操作、机械运行的方式,通过挤动、振动、压实土体来减少其孔隙率,从而直接增强、提高原有地基的强度、承载力。在具体的应用中,根据地基处理面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表层压实、浅层加固以及重夯实三种形式,而对于深层地基土体的加固则需要采用重量达、冲击力强的强夯实法。
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时,倘若遇到的是非饱和粘性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可采用表层压实法;倘若施工地基是以素填土、湿陷性黄土为主,而这些土质又位于地下水位的上方,也可采用灰土桩、土桩挤密法进行处理;对于由颗粒含量在10%以下的中砂、粗砂所构成的地基土体,可采用振冲密实法进行处理。
2.2 拌入、置换法
对于建筑施工地基的处理,置换法的应用,主要是先行挖除作业面中的不良土质,改换、回填稳定性、空隙率、质量强度较好的碎石、砂子等土料,以保证建筑地基的稳固性,而拌入法的使用,则是根据地基土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各种化学药剂、胶结硬化材料,将其注入、掺入至松软的地基土中,从而形成一个复合体,从而大幅提高施工地基的整体性、承载力、稳固性,并显著减少压缩量。
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时,倘若建筑的实体结构的个别区域、部位座落于基岩上,则可采用褥垫法加以处理;对于杂填土、软粘土构成的地基土体,可采用石灰桩法进行处理;对于抗剪强度在20Kpa以上、排水性较差的黄土、人工填土、粘性土,可采用振冲置换法;倘若施工地基为淤泥地,且厚度较小,一般可采用基于置换法加以处理。此外,还有换土垫层法、EPS超轻质料填土法、化学加固法、砂石桩法等多种处理方式,具体的选择与应用需综合考虑项目施工的整体需要、实际状况。
2.3 排水固结法
对于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排水固结法的应用,其主要是分别以加压、排水的方式,直接降低地基土体中的水分、减少孔隙,随着时间的延长地基土体将逐渐固结,从而有效减少地基沉降,并大幅提高其质量强度、承载力。堆载预压法是在建筑物施工前, 用其他荷重或堆土的手段对地基进行预压, 从而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减少建筑物建成后的沉降量。为了加速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缩短预压时间,常在地基打入沙井,然后进行堆载预压, 这种方法称为沙井堆载预压法。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时,倘若遇到的软粘土质的地基结构,则可采用此种方法加以处理。
2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选型条件
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很大程度上影响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设计,为合理选择高层建筑物基础型式,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确保施工安全,建筑质量符合标准。首先,不同建筑对地基强度要求不同,根据高层建筑特点,保证基础自身强度,实现上部荷载均匀、有效分布,施工质量达标。其次,要保证地基整体坚固,其中包含持力层及下卧层的稳定,以此为前提进行基础设计,从而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在选择基础型式上应一致,不同基础型式不同用于同一建筑物。第三,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应考虑其使用功能,以此为指导,合理设计,人防、地下车库或酒吧、商场等全面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都要作为基础设计考虑因素。第四,设计遵循建筑构造要求,制定合理标准,避免建筑物结构缺失。第五,上部结构类型对基础型式要求不同,针对高层建筑物高层上部结构,合理的搭配基础形式,保证整体协调统一。第六,由于高层建筑基础埋置深度要求高,在基础设计时,应对周边进行细致勘探,确保建筑基础施工不会影响周边建筑,勘察是否存在地下水,如果存在,能否造成施工难度增加及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产生,全面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较为常用的基础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嵌岩桩基础。由于上部结构的荷载较大,国内多数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通常是将较为稳定的微风化岩层、厚度适中的中风化岩层作为持力层,通过地基上方布置嵌岩桩,直接将荷载传递至岩层中,相较于其他基础设计,嵌岩桩的顶端需承受较大荷载,而持力层则不易变形。此外,考虑桩侧与岩土层之间的摩擦力,依据相关公式计算发现,嵌岩桩能够充分满足建筑水平、竖向荷载的要求,此种基础设计的风险较小,具有计算简便、工艺成熟的优点,但却需要一定的施工周期,而桩身检测则需要在施工混凝土的强度充分满足设计标准后进行,整体造价相对较高。
(2)桩筏基础。桩筏基础的基本原理是桩、土在沉降及收缩固结过程中,相互协调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筏板底土层与摩擦桩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设计时可根据筏板底土层情况,考虑土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的比例,但土承担总荷载比例不宜超过25%。通过对筏板的分析,筏板四周的应力最大,因此在设计时在筏板四周应均匀布置桩且桩距应加密,中部各竖向构件桩的布置宜采用梅花形布置。考虑摩擦桩的特点,桩筏基础设计桩直径不宜过大一般以φ800-φ1000为宜。筏板厚度的确定除满足冲切要求外尚需满足抗弯、抗剪的要求,一般说来对层左右的建筑筏板厚度1.8m左右该基础类型对工期投资等没有什么优越性,但对于岩层埋深较深地区高层建筑基础选型还是可行的。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的桩筏基础设计时,不仅需要突出反映筏板、桩顶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形式,同时还需注意这些部位的防水做法,倘若实体建筑的上部结构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则需要尽可能的将桩结构安排在墙下,对于心距相对较小的桩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间隔施工的方法。
(3)筏式基础、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块式基础。目前在我国广东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由于该地区的地质结构为上软、下硬的岩土地层,加上强风化软岩、硬塑残积层的埋深相对较浅,从而可将其作为持力层来设计带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基础。在具体的基础设计中,倘若建筑基础的持力层为天然地基,则需要重点考虑、勘察、验算施工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地基承载力的取值,综合考虑勘探报告与室内土工试验,参考依据、试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应更多的结合压板、标贯试验结果来判断、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一般情况下,强风化岩的承载力标准大致在600Kpa左右,而硬塑坚硬残积土在450Kpa到500Kpa之间。对于地基变形的验算,以我国目前地质、工程专业的理论水平来看,仍无法保证验算成果的准确性,实测结果、沉降值存在明显出入,而倘若将压缩模量Es作为标准参数,具体的验算结果将出现更大的偏差。对此,可采用变形模量Eo,虽然计算得出的沉降量相对较大,但却接近于项目的实测结果。总体而言,这两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具有施工简便、成本造价低廉、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予以采纳。在实际进行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时,倘若采用的是筏板基础结构,则需要着重考虑上、下层钢筋之间的支撑问题。对此,在设计、安排支撑结构时,可采用梅花状的镫筋或常规钢管,同时注意在设计方案中标注、列明筏板封边钢筋的结构形式、施工要求等内容。此外,对于结构厚度在2m以上的筏板,应在其中间区域布置一层构造钢筋;对于筏板结构的角部位置,应以放射状的设计形式增设构造钢筋;最后,在基础集水坑的结构设计中增设抗裂斜筋。
3 实例介绍
本文以东南沿海的某栋民用高层建筑为例,对基础工程的设计与选择作简要的分析、探讨。该项目主体结构设计的地上部分为33层、地下为2层的剪力墙结构,其实际标高设定为131.35m,而建筑基础板的底标高设定在18.3m。项目施工现场的地基土质为花岗岩。
由于该项目的整体设计的荷载较大,在经过与之相应的物理力学计算的前提下,我们发现倘若建筑基础工程的设计采用箱基,就需要保证施工地基的承载力超出700Kpa。与此同时,由于建筑设计带有地下部分,考虑到两层地下室的承载力、稳定性,从而需要保证主楼基底的持力层处于施工地基的花岗岩层内。通过设计单位与各参建单位间的分析、探讨,项目的基础设计可采用桩箱复合基础,具体施工采用的是净长为34.2m的钻孔灌注桩,建筑桩基的布置一共使用了213根桩。在施工现场完成试桩后,从试验、计算结果中发现,复合基桩实际的竖向承载力为7366.1kN。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受地基中的饱和水影响,桩基自身与项目施工的质量无法保障,加上具体施工的效率较差、进度缓慢,更无法充分满足工程合同中的工期约定。对此,各建设单位组织进行了专业的技术会审,以评定是否需要改换其他类型的基础设计,在实施荷载试验后,就具体结果来看,该项目的基础施工可有效利用天然地基。然而,有关勘察单位所提出的意见是将地基承载力进行划分,分别设定标准值与花岗岩层上半部的荷载值。综合考虑两种意见,各参建单位在总结、分析后,决定在充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前提下,改换为箱形基础设计进行施工,而对于地基承载力的考虑则是以776kN/m2为标准,同时将箱基底板高度增大7-8m进行施工。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长时间的观测发现,该民用高层建筑在整个生产周期内,实际的最大沉降量为44.2mm,充分符合我国相关规范、标准中的沉降量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自重、荷载相对较大,对于基础工程、施工地基的质量强度、承载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若要从根本上保证实体建筑的可靠性、耐久性、稳定性,就必须在具体的设计、施工中,加强重视岩土勘察工作,深入了解、掌握地基土体的特点性质、内部构造,结合项目自身的设计要求、施工标准,有针对性的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并经过系统的分析、验算,确定**基础设计方案,从而为后续的整体施工及使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焰, 李一之. 卵石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研究[J]. 建筑结构, 2005,(12)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