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分析范文1
一、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不仅包含了地理知识,还涵盖了其他学科的一些内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地理中除了地理知识外,还有一些定义和公式的理解,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及思维逻辑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减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使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老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题目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结构,把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城市形成的原因,最后教师给予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微笑,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可以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效的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网络的发展,教学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很多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然而一些老师在课堂中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几乎不使用多媒体,忽略了传授知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地理本来就是一门抽象的、有时空限制的学科。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有趣地将地理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中的从宇宙看地球时,如果采用多媒体将宇宙环境展现给学生,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宇宙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观看一些地理现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一些地理现象和规律。教师在地理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具体内容,适时地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有利于突出重点,增大信息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听觉记忆和视觉记忆,从而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备课时,教师要钻研教材,清楚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教材中地图和示意图的分析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新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模拟一些地理现象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一节中,将一杯水和沙子放在玻璃罩中,然后用灯光照射它们,再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最后用秒表计时,五分钟后再测量它们的温度,让学生观察这个实验的现象和变化,并思考原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四、坚持教学反思
地理教学分析范文2
关键词:主动参与 勇于探究 合作竞争 学习模式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但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必然意在影响教学实践。因此,必须在理清有效教学的真正内涵的同时,结合学科教学的具体实践提出实现有效教学的可操作的办法。本文试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特点,对有效教学、中学地理有效教学,以及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方式的选择、学习效果的测评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传统教学中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即“双基”,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在确立课时目标时,有意或无意削弱“双基”这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而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内涵并不矛盾,二者都主张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都要求依据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强调教与学的统一,都蕴含着教学要遵循规律。只不过有效教学更侧重从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而传统教学则侧重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效教学的主张呢?因为在教学实际中还有不少教师习惯于简单灌输、甚至“填鸭式”教学方法,不注意或者不会运用帮助学生发展心理技能的办法来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只注意如何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和自。我们绝不能把简单灌输、“填鸭式”教学等现象的存在归结为“把教学定义为传授知识、讲学或讲课所致”。因为传统的教学定义并非如此。这些现象的产生和长期存在,恰恰是对教学的真正内涵理解不到位。因此,在研究和推进有效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要将其与传统教学对立起来,以有效教学来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在有效教学的旗号下又在鼓吹“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把教学变成无目的、无计划、无规定内容的简单活动,甚至只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面活跃程度作为判断教学活动优差的唯一指标。这些从课程改革起始就屡见不鲜,至今仍在延续的现象恰恰是对传统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双重背离,最终只会使得教学变成毫无意义的学生自由行动,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越俎代庖,代为探究。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到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时间上的浪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很少,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设计的方案进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俨然成了科学探究的主人,学生只是接受的工具。他们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设计完成“探究”,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用教师的“讲授探究”代替了学生探究。学生的自主建构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有了问题。因此,要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充当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在探究过程中,当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当学生设计的方案不合理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当学生交流讨论出现争执时,教师应及时地协调关系,鼓励他们更深入探讨;当学生无法正确分析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整合知识点,从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当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述结论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补充。在充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突出形象化、直观化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展智力和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应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三、活用教学方法防止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较适宜的方法。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过重地注重模式,机械地套用一种模式,往往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僵化的局面。各种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也有其缺陷的地方,每一种方法和模式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生等都是可变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和模式。随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建构多样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四、对问题的探究切莫“开放自由”
地理教学分析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图像教学;分析
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信息丰富,知识点鲜明,直观精确。主要有地图,分布图,景观图,统计图以及示意图,素描图等。《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二部分,明确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1]。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从图像中,分析信息。在课堂上通过图像,引出新课内容,学习新课。优化教学课堂,带动学生,增加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类型
总所周知,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的图像,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学生通过从图像教学中,更加清晰生动的学习地理知识。课本中的图像主要有地图,分布图,景观图,统计图以及示意图,素描图等。因而我们的图像教学也是根据这些图像进行的。
(一)地图教学。作为地理教材中,常见的插图,地图可以说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工具。教师在进行讲解之前,要仔细阅读地图,对地图的信息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进行对学生读图的引导。再教他们如何在地图上定位,并且根据实际需要,教会学生对海陆位置,地形位置以及经纬位置的认识等等。然后教师还要通过地图,教会学生在地图上寻找相关的地理现象以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实际中,加强对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还要根据大纲的要求,让学生记忆事物的空间分布的特点。
(二)示意图教学。一般来说,初中教材中的示意图,多数是成因示意图。成因示意图,主要讲述的是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因此,它们常常出现的时候也伴随着统计图一起。所以,在示意图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对这个地方的各个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再一次揭示,地理现象的发展历程,最后在和学生一起,对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行总结。
(三)景观图教学。描绘图和摄影图,是初中地理教材中,最主要的景观图。两者比较而言,描绘图的重点很突出,摄影图也比较真实。景观图较其他图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光和兴趣。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感觉,地理现象复杂多样,很多现象,学生不能够通过想象直观的感知到,而景观图的存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个问题。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地理事物认识的直观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应用景观图教学,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四)统计图教学。统计图的作用是通过数字资料,直观的表现地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种直观反映数据关系的图像。在地理教学中,使用统计图,可以帮助学生,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讲课的时候,要对统计图进行认真的分析,进而正确的推导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备的规律和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教学中正确认识图像教学的重要性。图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重视图像教学,树立教学离不开图像教学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一旦脱离了图像,就是不完整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的教材,文字越来越精炼精简,而图像包含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2]。图像的增多让地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过去需要老师不断描述才能想象出的画面,如今通过图像直接展现出来了。而且彩图的增加,也进一步的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图像教学,教会学生正确读图。
(二)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为了让图像教学,取得不错的成绩。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让他们拥有正确读图的能力,能够读懂图,会读图。虽然图像包含的信息较文字包含的信息更加直观,更加丰富,,但是初中生对图像的认识,往往不够深刻,全面,仅仅停留在图像表面包含的信息,忽略了图像信息的实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深刻全面的读图[3]。
(三)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图像教学不能只依靠老师的讲解,还需要学生在会读图以后,自己动手绘图,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更加清楚的知道图像包含的信息从何而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把自己通过图像了解的信息,自己动手再绘出来,印象更加深刻[4]。
(四)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的习惯。任何东西的学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图像,既然如此,地理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自己通过图像教学让学生掌握应该学习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自己读图,用图来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地理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学习,包含的信息量复杂多变,要做好地理教学,让学生很好的学习到地理知识,就需要老师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图像教学,善用图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双柱.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J].才智,2011,02:105.
[2]胡久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以Google 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教育导刊,2011,07:79-82.
[3]李亚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0:72-73.
地理教学分析范文4
地理教学不应当仅仅是知识点传授的过程,也应当包括能力培养和情感渗透,全面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应当将师生互动交流的作用体现出来。一方面,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能够优化流程,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有交流的平台,有互动的载体;另一方面还要积极融入到学生的互动学习之中,从而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注重将师生互动作为教学最为有效的推进环节,发挥交流互动的促进功能。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中,笔者设计了研究题组织学生开展分析研究:把握农业的内涵,明白农业的主要部门以及发展农业的意义;国内种植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以什么作物为主以及形成这种布局的原因、和哪些因素有关;畜牧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和降水有何关系、主要有哪些牧区以及有名的畜牧业产品;国内林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与降水有何关系;了解渔业分布情况及较为发达的地区。设置了这样一组思考题,学生可以分小组开展学习研究,每一个小组进行探究的过程都是对教学任务进行突破的过程,思考题涵盖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教师及时开展巡视和检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可以达成学习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提问以及分组汇报等形式开展互动,进一步检查教学成效以及完善学生学习成果。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也实现了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强化地理学法指导作用
地理学习虽然相对枯燥,但是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想方设法缓解这样的状况,可以通过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增强地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技巧,提高地理学习效率。这也是立体化教学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授人以渔的方式促进地理教学成效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对学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技巧指导,首先强化了地理知识点建构方面的技巧指导,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要孤立地记忆和理解,要将前后知识点连贯起来开展学习记忆,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复习过程中会产生“串珠子”的神奇效应,减轻了学生记忆、理解的难度。其次,笔者指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坚持“动口、动手、动脑”,遇到学习难点的时候多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可以提高重难点突破的成效;课堂学习中做好笔记,将知识要点及时摘记下来,以便于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再被动等待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自主探究去获得知识。另外,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方面的介绍,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确定巩固记忆的时间间隔,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效果。
三、强化课后拓展活动作用
地理教学分析范文5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思维能力;认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引言
在现代化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是地理教学最终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利用地球仪、地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引导学生运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表达地理信息,调动学生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地理活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各项能力。
1.培养学生对地图认读能力
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势、地貌、地质等问题的学科,是以宏观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体系比较复杂,其涉及的地域比较多,要将这些地理信息通过地图中的各种符号表现出来[1]。由于地图上的各种符号繁多,各种信息繁杂。因而,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地图认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效地读懂常见的地理符号。图例是认识地理信息的关键所在,借助相应比例尺等工具,能够有效地理解地图上的各个区域之间的范围大小、空间位置等地理知识。例如,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于方向的认读一般是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口诀加以记忆和认读。但是,有的地图并不是根据这个原则加以设计的,而是以经纬线来决定方向,若是按照那个原则很可能会认出方向,所以在认识这种地图的方向时候,应该更具图中所给的指向标加以确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阐述图例对于读图的重要性。再如,等高线地形图中,主要是以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作为地图设计从而判断坡度陡缓的变化趋势,一般而言学生都无法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加以突破,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培养读图识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势空间学科,注重空间思维的构造,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重要标志。在自然界中,自然的现象的生存、变化、产生都是在相应的空间中进行的[2]。要保证学生学好地理知识,就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空间思维构造,换一句话来说,便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地理文字、地理工具等来绘制现实中的地理环境。要培养这种能力,是离不开《地图》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有赖于图例、方向、比例尺这三条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是形成地理空间结构的关键所在,忒特别是方向和比例尺。因为,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方向主要是用来确定了地理事物的存在方位,而比例尺主要是用来确定了地理事物的范围和大小,两者的结合是地理环境形成的关键。掌握了这个重要的地理知识,才能有效地形成三维图像,从而准确地把握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形成。同时,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地球和地球仪》的学习,观察和研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等,使使学生在这个模型形成空间构造意识,再通过经纬网的确立方法的学习,充分把握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中的微分法。这种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是借助地图的三要素,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类比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图例符号对绘制地图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在图例的学习基础上运用已学知识来读图,进而培养W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
学生在学习相关地理知识和技能时候,便是以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作为目标的[3]。所以,在地理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地图中的各个图例的含义,明白地图语言并掌握地图语言。通过地图语言来获取相关的地图信息,便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很好地解决相关的地理常识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目标。也是地理学习的必备技能,能够使学生读懂一般的地图,使学生不会产生地理知识缺陷的问题。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现象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所形成的。例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就包括地形因素、经纬度位置、洋流因素、海陆位置等多种因素一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可见,分析一个区域的气候,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有效地得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学生要想充分地学好地理知识和技能,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在认识地理现象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各类制约因素,进行认真细致和科学的分析并得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使地理事物的感性认识逐渐转化为理性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5.结语
当然,在学习地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并不是只能培养学生地图认读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思想能力,还能运用地理工具培养学生的图标制作能力,运用想象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可见,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金万能.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探讨[J].求知导刊,2015,01:119-120.
地理教学分析范文6
【摘 要】 地理概念是组成地理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概念也是学习者理解与掌握一些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所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科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教材中也出现了很多知识概念,尤其是一些地理术语与地理名词偏多,这也给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关键词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
在地理学科教学当中,概念是组成地理知识的一部分,地理概念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地理知识的关键点,在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概念教学有以下几点认识,学习地理概念贵在得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切记不可死记硬背。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见解;
一、地理教材中的概念性的知识教学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中,有些概念性的知识比较零散,而且还是单独的,并没有形成概念系统,概念与概念之间的逻辑性也不是很强,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没有获得相关的概念知识储备,这也使得学生对一些较为陌生的且抽象的概念容易出现理解上的障碍。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建构全新的认知系统,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感性材料来丰富相关概念的形象,也可以创建情境教学拉近学生和新知识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教学概念时,需要教师找准此类概念的入口点,将抽象概念的动态过程呈现出来。比如说“台风”这一概念,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台风形成和发生的相关视频影像,加强学生的感性体验。再如,在探究“地球自转”这部分的概念时,也可以利用简单的圆珠笔与水杯分别演示北极与南极上空的地球自转的方向,这样也能够轻松地创设概念性知识的空间的想象情境。也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教学的切入口,这也能够引起学生知识的共鸣。例如,在探究“冷锋”的相关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谈论一下气温和降水的日常感受,然后再引入“冷锋”的概念,让学生的生活常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如,探究“地震”与“火山”等的概念,都可以用学生能接触到的灾害性新闻事实作为教学的一手材料,这也是提高学生对相关概念理解的有效途径。
二、督促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
地理学科中,学生对于一些空间上的概念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如果没有一个较为熟练的基础知识,理解那些空间概念也就只能纸上谈兵了。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涉及的知识种类较多,知识量比较大。有些学生的自制力不够,这就需要地理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对于一些地理基础知识的要求也是绝不能打折扣的。所以,要想提高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效率,其中抽查背诵概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对于学生的严格要掌握好一定的分寸,不要用言语去中伤学生。要遵循着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一些地理概念。
三、对比法进行概念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地理概念的形成,结合对比教学法进行授课,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比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地理事物的发展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各种地理现象都存在于整个发展过程当中,由于这些现象受到一定的时空限制,因此也都具备自身独有的特点,但是各现象之间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结合对比教学法,能够明确发现其共性与个性的一般发展规律,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地理概念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比方说,在学习到“内力和外力”的相关概念时,地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们也能够通过学习与思考,发现内外力之间的本质差别主要是由它们表面的差异造成的。对于环境的改造,外力的规律则是地带性的,但是内力的规律则是非地带性的。学生们也能够通过不断的分析与探究,知道两者间的本质联系,其中,内力是基础,对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地表起伏格局等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外力的作用则是继内力之后对地表的改造。结合这个例子进行学习,对比教学法的优势也就显而易见了。在对比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尤其是目的性的一些问题,最好不要抱着比较的心态去为了比较而比较,要遵循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比较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实物演示,丰富感性认识
高中阶段的学生尽管已经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还是需要感性经验参与的。在教学地理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尽快消除头脑中原有模型的错误认识。地理模型忽略次要信息,主要也是经科学抽象形成的,结合地理模型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并且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既能够消除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又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力,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地理概念。因此,在概念教学时,适当的实物演示对于记忆一些地理概念也是很有帮助的。
在地理概念教学过程当中,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再选择一些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一些较为难懂的地理概念,综合使用一些较为有效方法,这样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概念学习效率,教师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概念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春生.掌握地理概念的途径与方法.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8
[2] 侯立欣.《地理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概念地图》.《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年第05期
[3]邵志豪.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1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