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终点范例6篇

梦想的终点范文1 每个人都曾以梦想为名,埋下希望的种子。有的人以汗水做墨,勤奋做笔,描绘着梦想的纹路,最终摘得成功的荣光;有的人面对挫折、荆棘,轻易地扼杀了梦想的幼苗,最终沉入时光的洪流,终身庸碌无为。沿着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抚摸着历史丰碑上的印迹,我发现,只有勇于坚持梦想的人,才能最终问鼎辉煌。 追古忆今,看司马迁身受宫刑之苦。却拒绝好友让他隐姓埋名的建议

梦想的终点范文1

每个人都曾以梦想为名,埋下希望的种子。有的人以汗水做墨,勤奋做笔,描绘着梦想的纹路,最终摘得成功的荣光;有的人面对挫折、荆棘,轻易地扼杀了梦想的幼苗,最终沉入时光的洪流,终身庸碌无为。沿着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抚摸着历史丰碑上的印迹,我发现,只有勇于坚持梦想的人,才能最终问鼎辉煌。

追古忆今,看司马迁身受宫刑之苦。却拒绝好友让他隐姓埋名的建议,他坚持着自己写一部“集史家之大成者”的书,面对乡党的不齿与蔑视、世人的指点与议论,他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上下而求索”,最终写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看巴尔扎克坚持着“拿破仑用剑没有完成的.我要用笔写完”的与资本主义腐朽作斗争的梦想,笔耕不辍,最终使《人间喜剧》成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看曾雪芹那独上红楼,梦断千秋,最终使读者体会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些独领时代之的人物正是因为敢于坚持自己的梦想,才到达成功的彼岸。

沿着时代的印迹一路前行,我发现只有敢在逆境中为梦想奋斗,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当霍金随着病情加重而卧床不起时,面对众人的叹惋,他说:“我的思想还在运动。”正是以梦想为灯塔,他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写下了《果核里的宇宙》《时间简史》等书;转过身来看钱学森,正是为了一个“使祖国工业繁荣”的梦想,他突破外国势利的重重阻挠,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我国的核武器和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看爱迪生秉承让光明进入千家万户的信念,才最终在双耳几近失聪的情况下点亮人类的第一盏电灯。

“理想是养料,它能让生命更强壮”,伏尔泰如是说,正是这些人给予梦想开花的机会,才最终推动了历史车轮的运转,反观现在社会上一些庸庸碌碌的蚁族,只为生计奔波,不问梦想,终难成大器;看某些花季少年,因学习受到挫折,而把梦想深藏心里,选择自暴自弃,这些现象不正告诉我们,只有勇于实现梦想,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

梦想的终点范文2

一粒小小的种子,种下了***爷爷伟大的梦想,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希望。是啊,梦想源于点滴小事。正是因为有了梦想,才让人们从蛮荒走向文明,从历史走向未来!***爷爷的梦想源于一个梦,有了这个动力之源,他遇事从不气馁,从失败中找原因。经过多次波折,***爷爷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性粮食不足的问题,被人们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生命是有限的,无限的循环。

一名短跑冠军,经过魔鬼训练,历经千辛万苦,甚至病痛折磨都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最终,他为中国赢得了许多金牌,让我们的中华母亲更加闪闪发光!没错,他就是刘翔。难道,我们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放弃吗?不,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以自己顽强拼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决心,冲向世界的终点,完成梦想!

大家一定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吧。西汉时期,家境贫穷的匡衡用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感动了富人,因此获得了许多书本,供他读。晚上,他就借着邻居家从缝里钻出来的灯光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匡衡长大成人,是汉元帝的丞相,也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经过这点点滴滴的事情,我们深受启发:

梦想的终点范文3

2022关于精选人生演讲稿范文   梦想,从古至今,无数的人们在酸甜苦辣中编制着梦想。在黑夜,梦想是时暗时明的火光,带给人们忽远忽近的希望。每个人的心底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它漂浮在想象和期待之中,是人们心中孜孜不倦地追求。梦想越清晰,就越容易走进。只有有了梦想我们才有真正的动力,才有激情去行动。梦想就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没有梦想,我们只会醉生梦死的活着,只会虚度光阴。有梦想就会有奇迹,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但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梦想只不过是梦想,它虚幻得可想而不可及,于是将它深深地埋在心底,连破土的机会都不给它,这样,梦想怎么会开出绚丽芬芳的花儿呢?

  你们知道吗,梦想永远建立在执着、汗水、努力与泪水之上。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遥望过去:伟大的居里夫人造福于人类,艰苦、辛酸地奋斗了一生,终于提炼出了纯净的镭。她的生命虽然因为长期接受放射性物质的刺激而消逝了,可她追逐梦想脚步却永远不会停下来。她用她的梦想,书写下了生命的永恒。

  你们知道吗?我有一个梦想,一个从我小时候开始就有的一个梦想!它一直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

  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里人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是的,这是一个普遍,平凡的梦想,每当甜甜的品味自己的梦想时,路上走过的坎坷,心中承受的心酸,都会渐渐的过去,虽走的辛苦,但奋斗的过程却让我很开心很充实。尽管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没有严密的思维,也没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力,但是我仍不会放弃努力。尽管这个梦想还距我有一段距离,但我仍不会停止追求。尽管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和无数的磨难,但我仍不会灰心丧气。因为我相信,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只有经历困难和挫折,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虽然现在还没有实现这个梦想,但我坚信,迟早有一天,我坚信我的梦想一定会含苞待放。

  今天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我们要相信乌云之中必有甘霖,困境之中必有祝福,要相信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有人说在现实的面前我们的梦想是多么脆弱,当我们和困难拼搏一番,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不要憧憬华而不实的梦想会实现,也不要沉浸在繁华和喧嚣当中。选择好了这样一条路,就必须要走下去,不管路有多长,不管前方是不是危险重重……一切的一切,都无法阻挡我们梦想的实现只要我们自己能坚持不懈的去追求,只要心中有“再往前一点点就到了”的信念,最后,梦想实现的喜悦就会向你走来!

  2022关于精选人生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梦想点亮人生。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梦想是指路明灯,没有梦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的确,梦想催人奋进,指引着我们为之努力、拼搏,我们的人生,因为有梦想而变得绚丽多彩,我们的生命之花也因梦想的存在而绽放。梦想是十分美好的,它充满着每个人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的规划。

  梦想之所以称为梦想,是因为它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设想,而并非现实,梦想与现实之间是有着一定差距的,但是它又与现实有着一定的联系,它基于现实之上,需要人们去实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也许它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努力来实现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我们的梦想,从而改变我们的人生。然而,实现梦想是一个拼搏的过程,它绝非易事,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付出,梦想也会为人所征服。梦想就好比是一座山峰,而实现梦想的过程就是我们爬山的过程,最终爬上了山顶,我们也就实现了梦想,同样也是到达了人生的顶峰,此时,我们就是胜利者。但是实现梦想的过程是艰苦的,要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得住命运的考验,我们才能够实现梦想,古语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梦想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囊萤夜读的车胤若是没有梦想,最终也就不会成为一代思想家;被元军俘虏的文天祥若是没有梦想,也就不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越王勾践若是没有梦想,就不会有“卧薪尝胆灭吴国”的传奇……可见,一代伟人们的成就,源自于他们的梦想,他们用梦想谱写了人生的辉煌,用梦想点亮了他们的人生!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所处的正是如花般的年纪,正是树立远大梦想的时候。让我们给自己点上一盏梦想之灯吧,当我们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当我们为失败而痛苦的时候,当我们因害怕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前进的时候,就想一想这盏梦想之灯吧,它会驱走眼前的黑暗,点亮我们的人生!

  2022关于精选人生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来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彩绘职业蓝图塑造完美人生》。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其结果出乎意料,乌龟居然赢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起点比别人低并不可怕,只要认准目标,付出努力。

  加工出各种各样的零件。现在学习了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的事迹,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工人专家李斌,革新高手鲁宏勋,焊接巧匠高凤林都是技工学校毕业生,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通过在校学习,我知道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企业中数控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我们潍坊地区,是全国机械制造业的中心,因此将来一定有我发挥才能的舞台。

梦想的终点范文4

我的第一个梦,出现在儿时,听起来是那么的幼稚,可是,我达成了,我的第一个梦,是能像哥哥、姐姐们那样,进入小学,步入知识的大门,去体验小学的快乐生活,在幼儿园的我是如此的想追寻我的梦啊!

我一直以为,只要表现良好,成绩优良的孩子,才可以进入小学。于是,我便每天努力的将可以做到的事,做到我所能达到的极致。梦,它在引导着我,在不断地失败,不断地争取之后,我,终于来到了我向往的学校,我的母校,宜山一小。

那发着幽蓝色光的梦想,终于被我追寻到手了!幼时的梦是幽蓝色的。

五年级的我,又有了个梦想,这是一个对我来说,可能到达不了或成功的梦,但是,我看着它的光,最终,我终鼓起了勇气,去追求,去追寻它。

这个梦,就是成为班里的运动组,去加入校秋季运动会,我在不停的努力,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最终,班里,开始了运动员的选拔,开始了。选拔,是一千米的长跑比赛,开始,我故意落在他们后面,他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想把第一名拿走。然而,让他们始料不及的是,他们后面,还有一个对手,那就是我。我,终于开始冲刺,第十名,第九名,第八名……最终,我凭着我那坚持不懈的毅力,我终成为班里的代表,加入这次的运动会。

这个梦,它闪深绿的清光,它,是用自己的努力,追寻回来的,它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优美啊!

终于,六年级时,改变我一生的梦,它是如此的耀眼,明亮,如同一颗在眼前闪光的星星。

最终,我选择了这所学校,我人生的新起点,我人生的新脚步,都将在这开始,这校歌里有一句“又一个巨人,引导我们向上……”这个“巨人”不正是我现在的学校,苏步青中学吗?

在来到这的考试前,我每天都在使自己的精力达到顶峰,来学习、读书,来充实自己。在这场无声的笔尖“战争”中,我终战胜了。终于,我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中学。

现在,我手中,以紧紧握着,那来之不易的梦的梦啊!它是在发着微微的金光,激励着我,继续追梦!

现在,我要追寻的梦又出现了,那就是三年后的中考啊!我每天都在不停地充实自己,去不断地追寻它,它,是比任何梦的含金量都高的,我要去追寻它,它在不断的发出金光,它使我在困难前,不低头,不示弱。

现在的我,远远不够,我能做的,只是默默地学习,为将来囤垫良好的基础。三年后,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的。

梦想的终点范文5

平凡的人,也有梦想,也有追梦的权利,也有圆梦的机会。“中国梦想秀”帮助很多人实现了他们的梦想,那些参与者是幸运的,因为这档节目给他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当然,在此之前,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曾为了自己的梦想而非常努力地拼搏过。他们之所以能够圆梦,是因为他们心中一直有梦,而且一直在执著地追梦。

梦想的号角,大多是在青春时开始吹响的,就像《致青春》里说的那样:青春终将散场。现实有太多的失望甚至绝望,曾经的梦想可能无法实现,但不妨心怀温暖,面对现实。有一天我们也将站在梦想与现实的分叉口,徘徊,挣扎,可能我们会像《致青春》中的小北,迫于现实,放弃梦想;也可能会和筷子兄弟一样,不被现实所击败,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如今的“老男孩”已步入中年,有着大山般的稳重和沧桑,当他们面对梦想时,依旧保持着年少时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他们也曾在北京地下通道里、田野上,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如今他们的歌曲不再无人问津,而是响彻大江南北。“老男孩”是幸运的,他们靠自己的拼搏,圆了自己的音乐梦。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很多拥有梦想,奋力追梦,却一生都没有圆梦的人。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就像一条顽强的小溪,征服了峭岩,征服了陡壁,冲出了棘丛,滴穿了磐石。先生一生都致力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从未放弃过梦想,然而,直到生命终结时,他也未能圆梦。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他勉励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虽然先生已溘然长逝,但这位伟大革命家追梦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后来的无数仁人志士。

花开,不一定就会有结果。幸福的是,它努力地绽放,为世界增添了亮丽色彩。有梦,不一定就能圆梦,幸福的是,我们享受了拼搏的喜悦,为人生奏响了“拼搏进行曲”。

追梦的结果对于有真正梦想的人,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幸运地登上助梦舞台,还是靠拼搏最终得以圆梦,又或是终生无法圆梦,都将像向日葵那样,倔犟地向着阳光,毫无沮丧之情。有梦的人,就是幸运并且幸福的人。

让我们勇敢地扬起梦想的风帆,任凭狂风暴雨,也不停歇!让我们迈开追梦的步伐,自信地踏上圆梦的征途,用梦想谱写人生的华丽乐章!

点评

梦想的终点范文6

[1843年马克思致卢格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18页。]

“这些[民歌体]诗原来在我的头脑里已酝酿多年了。它们占住了我的心灵,象一些悦人的形象或一种美梦,飘忽来往。我任凭想象围绕它们徜徉游戏,给我一种乐趣。我不愿下定决心,让这些多年眷恋的光辉形象体现于不相称的贫乏文字,因为我舍不得和这样的形象告别。等到我把它们写成白纸黑字,我就不免感到某种怅惘,好象和一位挚友永别了。”

[歌德,《歌德谈话录》(1823-1932年)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第207页。]

实际上,梦想的真正动人之处还不在于能否“变现”,而在于悬而未决的、全身心投入的渴望,在于大胆而疯狂的想象。例如,少年时代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少年全身心地强烈渴望一些“虚幻”的东西,如罗曼蒂克的爱情、伟大的真理、英雄的业绩等等,少年给人一种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天天向上的感觉,而在他自己也总感觉在一天天地“逼近”某种完美的东西,这种逐渐逼近完美的感觉在艺术家身上终身保持着(如罗丹、里尔克)。就是布洛赫自己,他最沉迷的也还是梦想的这些动人的方面。

在《希望的原理》一书中,恩斯特·布洛赫(ErnstBloch,1885-1977)在论及梦想和实现之间的关系时,曾讲过这么一个传说:在攻陷特洛伊后,梅勒劳斯(Menelaus,海伦的丈夫)发现自己总也无法抵家,于是他暂时撇下海伦,驾船四处寻找,希望能得到神谕的指点,一天他来到了埃及,在一个古堡中遇见了一个和海伦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这个女人自称是他真正的妻子,而入帕里斯(Paris,特洛伊王子)怀抱的不过是赫拉(Hera)为愚弄希腊人制造一个幻影,她自己——真正的海伦,则被赫尔莫斯(Hermes)引到了埃及,从未丧失。也就是说,十年坚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战争为的只是一个女人的幻影!梅勒劳斯难以相信埃及海伦的话,打心底他就不愿接受这一点:“我更相信我所受的苦难,而不相信你[埃及海伦]”!直到有消息传来,说那个留在海湾的海伦果真是一个幻影(这个幻影即使在消逝时,仍是光彩夺目),他这才相信他妻子的话。特洛伊战争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把海伦夺回来,可是当一个没有丧失的真海伦来到面前的时候,她的丈夫反倒有些微微的失望。原来,无数英雄为之奋斗和牺牲的绝代佳人,本来就是一个与真实的海伦有距离的、附加了每个人的愿望和幻想的形象!

“多少艘艨艟一齐发,

白帆篷拜倒于风涛,

英雄们求的金羊毛,

终成了海伦的秀发。”

[卞之琳,《灯虫》,1937年5月]

金色的梦境,多么辉煌!因此当梦想实现的时刻,人们反倒有些失望。这种情况在人生中屡见不鲜。布洛赫举例说,一个乘船返乡的人想着马上要见到心爱的人儿,心中激动不已,一旦船到岸,忽然间又有几分失落。因此浪漫主义者们视婚姻为爱情的坟墓,他们像堂吉诃德那样为幻想中的“永恒女性”受苦受难,他们克服艰难险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心上人表示忠诚和殷勤;他们不敢靠心上人太近,其缘故在于,他们更爱自己的幻想,不敢面对幻想的破灭:作为“信仰的骑士”,克尔凯戈(Kierkegaard,S?renAabye,1813-1855)甚至把到手的心上人拱手让给别人,甘愿独自忍受相思的折磨!梦想有时候真比梦想的实现要迷人!此即精神之魅力。

布洛赫自己即深深地为此精神的魅力倾倒,因此整整三大卷《希望的原理》,谈到“具体的乌托邦”、谈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地方实在是不多。相反,充斥全书的,是各种令人心动的梦想。也许布洛赫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吧。

布洛赫受马克思现世精神的影响,总是把实现看得比梦想更重要。当然,由于他是一个原创思想家,他不会简单地来看待梦想和实现之间的关系。

布洛赫说,所有的梦想多多少少都盼着实现。这句话要看你怎么理解。如前所述,梦想乃是带有图象的愿望,梦想与愿望原是一体。愿望当然蕴涵着对实现的诉求,但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实现”(实现什么?怎样实现?实现成什么?),则还要深思。即

便是那种散漫的、不导致行动的白日梦,也蕴涵着某种诉求,如软弱的小职员幻想杀掉呼三喝四的上司,虽然他并不真的想去拿刀杀人(可能因为他害怕法律的追究,不愿面对杀人的心理压力、以及为掩盖犯罪痕迹引发的大堆麻烦,等等),但当他沉迷于这个

梦想的时候,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至少在梦中他拿起刀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我们完全可以设想这种情况:做梦的人虽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去实践他所做的梦,但他还是从梦中获得了;可以说,他在梦中诉求某种东西,并在梦

中实现这一诉求。由此可见,虽然梦想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引发了实际的行动,从而改变了现实世界的面貌,但对实现的诉求不见得就等于付诸实践(肉身的行动),不见得就等于以物质形式表现出来,不见得要在物质世界上“打上烙印”。依我之见,“愿望-梦

想”所蕴涵的对实现的诉求,首先乃是一种主观上的诉求,这一主观诉求其实是“愿望-梦想”本身所具有的根本特性之一。它的另一特性则是“恍然信以为真”:假如所有做白日梦的人根本没有任何诉求(这不可能,因为“愿望-白日梦”本身就是一种诉求)、

假如根本没有任何身临其境的真实感1,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人有兴趣做白日梦了。即便是艺术家游戏性的梦幻也包含着某种“信以为真”、某种对实现的主观诉求。艺术家明明知道自己在虚构、在做游戏,但假如他一刻也不能投入进去,假如他一刻也没有恍然以

幻象为真,那么他根本就无法创造出堪称艺术品的东西来。实际上,很多作家在创作时,都会为笔下的人物动心,或觉得有趣,或觉得刺激,或意气风发,或悲叹惋惜,乃至痛哭流涕,仿佛这一切都是真的。即便是那些注重纯形式的作家,他们在进行虚构时也不会没有某种诉求,例如对某种完美或某种理想心境的诉求,这些诉求强烈地要求在创作中实现,假如他们幸运的话,在某次或某段时间的创作中,这些诉求真可能实现呢!当然这种实现并不是象马克思主义要求的那种对社会面貌的变革。

对实现的主观诉求是一回事,实现则是另一回事,而且究竟以何种方式实现,则还需细加考究,因为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实现方式,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实现只是其中的一种。布洛赫因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在很多时候都把实现视为对物质世界的改造,也即

是说,梦想或许一时不能够落实,但在遥远的未来,世界真的有可能变得象人们向往的那样美好、那样适宜于人居住呢。我以为,这并非不可能之事,但若想澄清梦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仅仅这么说还显得不够。

布洛赫在这么说的时候,自己遇到了一个难题:为何有很多时候美梦成真反而令人失望?为何有人宁要特洛伊的海伦也不要埃及的海伦?

且先听听布洛赫自己怎么回答2:

为何美梦成真反而令人失望?原因之一是:幸福总在你所不在的地方。实现了的当下瞬间比梦象黑暗得多,有时甚至是空洞、贫乏的,梦想总是显得比它的实现更光明、更坚固。“闪闪发亮的云朵一旦靠近,便只是环绕我们的灰色雾霭,远山一旦接近,它

的兰色就会消隐无踪。”3理想,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浪漫主义的爱情总是给被爱者戴上光环,恋爱着的浪漫主义者实际上爱的是他自己,浪漫主义从来不能忍受欢宴的收场(如贾宝玉),从来不认真考虑任何实现。浪漫主义者热爱距离胜过目的地,热爱幻象

胜过热爱真实。最极端的表现是克尔凯廓尔4,他取消了婚约,却又爱着那个女人,继续对那个女人忠心耿耿。希望常常使我们不相信任何直截了当的实现,“近”使事情变得困难,希望,至少是那种对所希望之事迫近眉睫的预感,比“近”显得更容易、甚至更

为充实(filling)。

原因之二是:梦中的生活变得自给自足(independent)。梦想的偶像,即便在梦想实现后也不会立即消失,实际上,反常情况是可能出现的:偶像(idol)反成真,现实反成幻,梦了,这表现于埃及海伦的传说中,也表现于堂吉诃德的身上。以梦中

偶像为真5,以梦为现实,这是梦的自足性最极端的表现。在一切梦想的满足(fulfillment)中,甚至是在那种全盘的满足中,也有某种特定的希望要素保留下来、留下痕迹,就其存在方式(modeofbeing)而论,这一残留的希望要素与实存(existing)或当下存在的现实全然不同,而且最终将连同它所包含的内容一起留待后用。例如某人想到北大哲学系念书,最后如期考上了,这就是布洛赫所谓全盘的满足;但真正来到北大哲学系,则肯定会有某些失望,或者有意想不到的好事情,总之,他原来所愿望和幻想的东西(它们当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拿到录取通知书”),不可能和他在北大哲学系的现实生活完全“符合”,其根本原因在于,梦想与所谓“现实生活”是性质不同的两样东西。所以,梦想在实现时总会留有残余。

布洛赫认为,梦想者之所以能失望,正是由于所有的梦想多多少少都盼着落实:“梦想根本不想持续不断地指向前方”。6在他看来,梦想背后的驱力不可能满足于梦象本身,梦并不为梦而梦。在白日梦中,人们的总是来源于:自己所梦想的东西仿佛

(asif)真的存在、真的“实现”了(我在上面也提到并同意这一点)。这是梦想所具有的一种主观性质,但布洛赫认为,即使是主观的,也能从中见出一种与梦的偶像化(reification)相抗衡的力量,它**希望之延迟或希望之遗留(即希望靠岸时,希望

本身却没有靠岸)。这一延迟,就梦想自身而言,是“损”,但血肉添加到梦想上,则是“增”。梦好比是开花,梦的落实好比是结果,开花与结果不完全等同,有时花大于果,有时果大于花,也就是说:梦想超过现实的部分不包含在现实中,现实超过梦想的

部分也不孕含在梦想中;而一步步踩出来的道路可能比原先所想象的实现道路要漫长曲折得多,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复杂7。

布洛赫认为,对于梦想之实现时刻,既不应过分强调此刻的黑暗以及梦的色彩的丧失,也不能象神秘主义者那样宣称能无距离地投入上帝怀抱。实际上,即便是神秘主义者,也不可能真的达到那一刻,神秘主义的高峰体验仍不过是对与上帝直接相遇的一种

期盼(anticipation)和预感(presentiment)。神秘主义者取得的“绝对安宁”,与丧失了梦的色彩的此刻的黑暗同样缺少安宁。在这类高峰体验中,只有浮士德式的对于至高至善时刻的预感可以客观地得到辩护。所谓浮士德式的预感,是对完满、对终点的超前感受,这一超前感受奠定在“泰初有为”(即不懈的追求和行动)的基础上。因此,流浪的奥德赛(Odyssey)比到家的奥德赛有更多的意义,这一意义遗留下来。但流浪并不是奥德赛的最终目的,奥德赛的预感与客观的趋向有联系:回家的路途并非无限漫长,因此对归家的期盼是有可能达到的期盼——尽管在冒险的途中,奥德赛只能期盼、只能预期,而不可能未卜先知。克尔凯廓尔式的迟疑是不可取的,因为他无休止地追求绝对,其实并不真心考虑任何实现;而神秘主义虽然宣称终极目标能够完全实现于此时此刻,但这种宣称也是不足取的(布洛赫并没有解释为什么不足取),其原因可能在于:它并没有和世界之“真实趋向”联系起来。布洛赫认为,真正的预期和预感,是与某一最终可达的状态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追求目标的过程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目标最终有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而不是全无可能。真实的预期表现在革命胜利的欢庆场面中,但它并不满足于此。革命的成功固然是高潮,是欢庆的节日,社会主义革命固然实现了那些人类长久以来的希望,但恰恰因为这些个原因,革命要求人们把心目中的自由王国变成更详尽的图景,要求通往自由王国的未竟之途能变得更具体。革命胜利的当下时刻,并非安宁、休止,而是一个孕含着巨大能量的新起点。这一“时刻”,既不应看成是丧失了梦的美丽色彩的黑暗时刻,也不应看成是绝对的安宁和绝对的实现,而是应充分理解这一时刻所具备的动力——“乌托邦只有抓住‘此时此刻’所包含的驱力内容(driving-content),这一驱力之基本情态:希望,才可能完全包容在实际的胜利当中”,8也就是说,只有把革命胜利视为面向未来的新开端,在胜利的当下时刻才可能孕含着希望,否则不是失望,就是自我陶醉、故步自封。

前面说过,布洛赫真的认为整个自然世界孕含着一个至善的结局,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布洛赫为“实现为何会带来失望”这一疑问提供的答案。布洛赫以上的回答可简单地概括为:梦想与现实确有不同,梦想在实现时刻会有某种遗留,但真的可能存在那么一个终极的“实现”(也即达到“至善”),到那时,梦想不再有延迟和距离;退一步说,世界至少存在着朝向至善演化的可能性,在朝向和接近至善的途中,每一次“实现”都不是最终的解决,因此总会有某些未实现的希望要素遗留下来,这些希望要素指向更远的目标;真实的梦想和真实的预期,是和世界真实的趋向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就是世界运动过程的一部分——世界就象一块发酵的面团,乌托邦精神(即世界朝向至善发展的冲动)无处不在。在此,布洛赫实际上提出了一种理解物质、精神关系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路:自然界是活的、自我生成、自我成形的,乌托邦精神作为自然界的精神、作为其向上的动力,不断地产生出各种物质形态;精神与物质保持着紧张的关系,物质既阻碍精神,又帮助精神。这样一来,布洛赫对“何谓实现”的理解就离马克思远了,离德国唯心论近了。

布洛赫把人类所具有的乌托邦精神泛化到宇宙中去,乍看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我们只要考虑到布洛赫的德国唯心论哲学背景,就不会这么惊讶了。费希特认为人并不是感性世界的产物,他的生存的终极目的在感性世界是不能达到的,感性世界即现象界是透过“我”而存在的,但“我”又归属于一个更大的精神本源:“无限意志”,这一神秘的无限意志保持并负载万物,以万物和人为手段来实现至善的目的。谢林则认为:自然与精神是同一的,自然既是创造者,又是被创造者,比一切机械运动更基本的是自然的“原始的最初的运动”9;自然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在理性中我们发现“自然与我们在自身内所认作心智和意志的那个东西原来是一回事”,自然科学则向我们证明,一切自然定律都能彻底心智化为直观和思想的规律,在此,“现象,也就是物质的东西,必须完全消失,留下的只是那些规律,也就是纯形式的东西”10。黑格尔则认为,绝对精神(即世界的本质和动力)将自己异化到自然界,又从自然界回来,经过一系列发展,最终回到自己那里,达到最丰富、最完善的境地。从德国唯心论这个传统上来说,布洛赫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人的精神冲动(向上的乌托邦期盼)与整个宇宙的向上冲动是同一的,但人的精神时常被黑暗的瞬间阻碍,宇宙则时常被虚无的力量威胁。在费希特那里,人所欲求的更好的世界,只是一有限的尘世目的,这一目的是可达的,但不是最高的,它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超凡世界另有一精神秩序:“我”是两种秩序的成员,一种秩序是纯粹精神的,在那里“我”以纯粹意志(善良意志)发挥作用,另一种秩序是感性的,在那里“我”以“我”的行动发挥作用,“我”之突破感性的现象界、上升到精神界,乃是为了提升“我”的境界。布洛赫与之不同的是,他的理论旨趣不在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在于改造现实世界。

现象世界的背后是否有一精神本体,灵魂是否能脱离肉体而存在,是否能回到精神本体从而获得不朽11,对这一问题,能思者只能猜度,只能寄予希望,给以想象,却无法作出肯定的回答。迄今为止,只在人类世界发现有精神现象(动物只有蒙昧的意识,

没有光明辽阔的精神),这些精神现象在人生体验、话语、语言、艺术作品、历史记载等方面有大量的踪迹可寻,布洛赫把乌托邦精神泛化到整个自然界,从学理上来说显得有些缺乏依据,但是也不乏可同情之处。

布洛赫设定自然界有一精神本体,与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多少有些矛盾。按照费希特的观点,人间天国(哪怕是共产主义)仅仅是一可达的、尘世的目标。因此,乌托邦精神不可能在尘世和肉身中获得完全满足。布洛赫却说,乌托邦精神最终会在尘世(家

园)驻足停顿,驱力将获得当下的、完全的满足:“最终想要达到的是真实的当下存在,惟其如此,生活瞬间才能属于我们,我们才能属于生活瞬间,并对生命的一瞬说:‘请停留一下吧’。12人最终想作为他自己进入‘此时此地’,想不带拖延地、没有距离地进入他的丰满生活。他认为,真正的乌托邦意志(utopianwill)肯定不是无尽期的欲求(striving),毋宁是:想要看到纯粹的直接性,由此,自我定位和此时此地的存在最终得到了中介,最终得到了光亮,最终得到了欢乐的和充分的实现。这就是‘请停留一下,你真美呀’这一浮士德式的表达所暗含的乌托邦‘前沿—内容’。”13。

“最终想要达到的是真实的当下存在”是这段话的核心要义。这句话把梦想的“实现”最终落实到“物质形态(尘世之中的肉身状态)”上,因而体现出马克思的现世精神对布洛赫的影响。14但布洛赫对终极状态的这一描绘,实际上远远超出了马克思所能

预想的共产主义图景15。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个口号在布洛赫那里,有着不同于马克思的意义。布洛赫的“世界”与马克思的“世界”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的。在马克思那里,是人去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的精神逐渐成长。在布洛赫这里,世界自己塑造自己,世

界之精神不停追求,在其终点上,世界有可能达到完美的存在,在那里,精神充分物质化,物质充分精神化,灵与肉取得了最终的和解,每一个生活的瞬间都是美好的:瞬间即永恒。这听起来多少有些象神秘主义者所追求的“神人交融”状态,是的,在布洛赫

的理论底下,隐秘地包含着嵌在肉身中的灵魂对不朽的渴望。肉体在光阴流逝中终将腐朽乃至无形,快乐和幸福在忧患与痛苦的包围中稍纵即逝,对于不朽,谁又不曾有过隐秘的渴望呢?!

1美梦醒来,人们往往会想,这要是真的该有多好啊!这恰恰意味着,他们已然在梦中体味到某种真实。

2ErnstBloch,ThePrincipleofHope(TheMITPress,1986),P180-195。

3ErnstBloch,ThePrincipleofHope(TheMITPress,1986),P181。

4布洛赫认为克尔凯廓尔对绝对完美的诉求以及他的禁欲主义,可以远溯至柏拉图,柏拉图将本体界、现象界析为两片,追求永恒的本体,拒斥变化的现象,追求精神之爱胜过肉体之爱。布洛赫认为,克尔凯廓尔对信仰、对理想的犹疑,在他所处的革命时代是反动的,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一种反动的失败主义(thereactionarydefeatism)。

5即reificationofthegoal-dream,reification即偶像化、实体化。

6ErnstBloch,ThePrincipleofHope(TheMITPress,1986),P186。

71998年下半年北京上演《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剧中反复出现一句台词:“情况太复杂了,现实太残酷了,理想都破灭了,我也不想活了!”

8ErnstBloch,ThePrincipleofHope(TheMITPress,1986),P188。

9参见谢林,《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引论》,1-3节。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

10参见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导论,1-2节。同上。

11从古希腊到近代,无数哲学家都明确持这一观点。但到了现代,哲学家一般在其理论中不这么提问。

12见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与魔鬼打赌说,“假使我对某一瞬间说:请停留一下,你真美呀!”就把灵魂输给魔鬼。──著者注。

13ErnstBloch,ThePrincipleofHope(TheMITPress,1986),P16。

编程小号
上一篇 2024-07-13 23:00
下一篇 2024-07-13 22:56

相关推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tiexin666##126.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留出处:https://tiexin66.com/syfw/506055.html